欢迎来到沃文网! | 帮助中心 分享知识,传播智慧!
沃文网
全部分类
  • 教学课件>
  • 医学资料>
  • 技术资料>
  • 学术论文>
  • 资格考试>
  • 建筑施工>
  • 实用文档>
  • 其他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沃文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现状调查报告.doc

    • 资源ID:1012257       资源大小:367.07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现状调查报告.doc

    1、 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现状调查报告大学生是一种特殊的群体,他们渴求与别人交流,希望通过主动沟通而获得相互理解,他们希望与集体、同学、教师、朋友和家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他们心理正常、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网络的出现,为青年大学生人际交往搭建了一个新的与别人交流的平台。然而网络又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予大学生一种全新的交流平台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次调查就是在此基础上,对南京地区部分高校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一、研究意义与目的网络人际交往作为一种虚拟的交往方式对人际交往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揭示现有

    2、网络对人际交往的影响,在关注网络交往给现实社会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肯定网络交往对现实人际关系的良性作用,因势利导,使网络交往成为现实交往的一种补充,使它更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时代人际交往方式的变化,有助于确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从而能够建立正规、健康的虚拟世界的人际交往规则和交往秩序。本次调查的目的就是通过调查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现状,分析网络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影响,以期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康向上的人际交往新模式。二、研究方法及对象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和网络访谈记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其中由于网络访谈的不确定性和困难性,共发放网络访谈问卷30份,收回4份;而调查问卷为了扩大样本的范围,使这次

    3、调查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分别对南京的五所不同类型的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由于经费的问题,每所高校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共计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在以上的两种调查方式中,网络访谈问卷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通过本班同学的介绍发放出去,从而确保了所调查对象属于我们本次调查范围之内,但由于网络的弱规范性等原因,回收率比较低,只有13.3%,但还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而问卷的发放过程是采取偶遇抽样的调查方式,在各所高校的学生生活区,我们对偶然遇到的同学发放问卷,请他们当场完成问卷的填写工作,因此回收率是比较高的为93.4%。下面把本次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列表如下:表一 网络访谈对象和问卷调查对象情况调查对象性别

    4、年龄网龄年级专业属性个案1女223三文科个案2男224三文科个案3男223三文科个案4女224四理科性别人数百分比(%)男30164.5女16535.3未填写10.2总计467100三、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现状的描述性分析本次调查主要包括:1、被调查者的基本资料;2、被调查者在进行网络人际交往时的一些具体细节;3、被调查者交往对象的一些基本资料;4、被调查者进行网络交往时的心理状况;5、网络交往对现实产生的影响等五方面内容。以下将依次对本次调查内容进行描述性分析。(一)被调查者的基本资料;本部分我们设计了性别、网龄、专业及性格四个变量,对被调查者的基本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基本材料的收集对于相关分

    5、析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次调查中所获471份材料中,1、在性别方面,参与网络人际交往的,除一个人没有交代其性别以外,男生有303人占总人数的64.3%;女生有167人,占总人数的35.4%。从中可以看出,男生参与网络人际交往的人数多于女生;2、在网龄方面,具体数据如下表:表二 调查对象网龄统计表网龄1年以内1到3年3到5年5到7年7年以上未填写人数3519814662291百分比(% )7.44231136.20.2可以看出,本次所调查的五所高校中,学生的网龄普遍在1到5年,占了整体的73%;3、在专业方面,本次调查根据传统的专业划分法,把现有专业划分为文科、理科和工科。分别为文科有74人,占15

    6、.7%,理科有115人,占24.4%和工科有281人,占59.7%,另外有1个人没有填写,占0.2%;4、在性格方面,本次调查把性格分为内向、偏内向、偏外向和外向四种类型,具体数据如下表:表三 性格情况统计表性格内向偏内向偏外向外向未填写人数33215170503百分比(%)745.636.110.60.6可以看出,在网络人际交往中有近一半的人认为自己的性格属于偏内向, 1/3多的人认为自己的性格属于偏外向,认为自己性格为内向的人占7%,外向的人占10.6%(二)被调查者在网络人际交往中的一些具体细节;主要包括上网的地点、时间、频率及网络人际交往的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在人际交往中的话题以及对网络

    7、人际交往的态度等)。1、上网时间和上网频率。考虑到长时间段的上网时间和频率调查对象可能很难回忆起来,我们就对调查对象近一周上网的时间和频率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从而推论出他们在一个较长时间内的上网时间总计。具体的数据如下表:(见表四、五)。从表中可以看出,63.2%的被调查者一周内上网时间在1到10个小时;19.1%的被调查者一周内上网时间在10到20个小时。66.4%的被调查者一周内上网频率在1到5次;16.9%的被调查者一周内上网频率在5到10次。因此,整体而言大学生并没有在网络耗费大量时间。但与此同时,大学生一周上网超过20个小时和上网频率超过10次的分别占被调查者的17.6%和16.7%,

    8、由此可以预知还是有部分大学生群体沉溺于网络,在网络中花费大量时间。2、上网地点。统计结果表明,接近一半的被调查者是在外面网吧上网的,还有1/3左右的同学是在学校机房上网的,而在宿舍和家里上网的只有少部分。说明大部分学生因为在学校内受到约束比较多,一般学校都是不允许学生在机房打游戏的,因此在没有电脑的学生中,很大比例都选择了去外面的网吧上网。这样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也耗费了许多金钱,还有就是网吧的环境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影响很大。表四 上网时间调查表 频次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计百分比有效选项1到10小时29563.263.363.310到20小时8919.119.182.420到30小时347.37.

    9、389.730到40小时194.14.193.840小时以上296.26.2100.0总计46699.8100.0 未填写991.2 总计467100.0 表五 上网频率调查表 频次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计百分比有效选项1到5次31066.466.566.55到10次7916.917.083.510到15次377.97.991.415到20次122.62.694.020次以上286.06.0100.0总计46699.8100.0 未填写991.2 总计467100.0 表六 上网地点调查表 频次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计百分比有效选项家里153.23.23.2宿舍8117.317.520.8学校机房10

    10、622.722.943.7网吧12927.627.971.612143.03.074.713102.12.276.81491.91.978.82371.51.580.324357.57.687.9345612.012.1100.0总计46298.9100.0 未填写9951.1 总计467100.0 3、聊天话题。由于本题为多选题,所以统计数据比较冗长,这里就不再详细列表了,从统计资料中可以看出,很大部分学生上网都是在闲聊,占了总体的30%左右。4、聊天时,对自己和网友态度的认识。表七 本人网络人际交往态度情况表 频次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计百分比有效选项非常认真183.93.93.9比较认真16

    11、535.335.639.5一般24151.652.191.6较不认真306.46.598.1极不认真91.91.9100.0总计46399.1100.0 未填写994.9 总计467100.0 表八 本人认为网友网络人际交往态度情况表 频次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计百分比有效选项非常认真112.42.42.4比较认真11624.825.127.4一般29162.362.990.3较不认真326.96.997.2极不认真132.82.8100.0总计46399.1100.0 未填写994.9 总计467100.0 统计结果表明,51.6%和62.3的被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态度和网友的态度是一般;35.1

    12、%和24.8%的人为自己的态度和网友的态度是比较认真的;只有少部分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态度和网友的态度是不认真的。由此可以预知,大学生对网络交往的态度还是比较认真的。5、对于“网上聊天很无聊”和“网上聊天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真正交流沟通”的态度。表九 对于聊天无聊的观点调查表 频次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计百分比有效选项非常赞同326.96.96.9比较赞同12526.827.134.0一般21746.547.081.0较不赞同7315.615.896.8极不赞同153.23.2100.0总计46298.9100.0 未填写9951.1 总计467100.0 对于“网上聊天很无聊”,可以看出大部分被调

    13、查对象还是偏向于同意这一观点的,除了46.5%的人认为一般以外,26.8%的人是比较赞同这一观点的,但也分别有15.6%和3.2%的人是较不赞同和极不赞同这一观点的,说明有一部分学生是比较倾向于网络聊天的,他们认为聊天可以给他们带来帮助。(见表九)而在“网上聊天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真正交流沟通”方面,选择一般的人也占了近一半,另外22.1%和6.2%的人不赞同这一观点,只有21%和4.7%的人分别比较赞同和非常赞同这一观点。说明了大学生还是不太认同网络人际交往的,但又不能否认存在一部分人是比较认同网络人际交往的。(见表十)表十 对于聊天有助交流的观点调查表 频次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计百分比有效选项

    14、非常赞同224.74.84.8比较赞同9821.021.225.9一般21145.245.671.5较不赞同10322.122.293.7极不赞同296.26.3100.0总计46399.1100.0 未填写994.9 总计467100.0 6、更愿意在何种环境下交友。表十一 更愿意在何种环境下交友调查表 频次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计百分比有效选项网上122.62.62.6现实生活中26957.658.260.8无所谓,都可以16936.236.697.4不想交朋友122.62.6100.0总计46298.9100.0 未填写9951.1 总计467100.0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更多的大

    15、学生还是愿意在现实生活中结交朋友的,而选择在网上和不想交朋友的都只有2.6%,这个比例是相当小的,所以可以看出他们对于网络和现实是能够正确地对待,认为结交朋友还是要回到现实中来的。(三)被调查者交往对象的一些基本资料;被调查者的交往对象往往能够反映他们网络人际交往的倾向性,因此我们把这个单独作为一个部分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够与被调查者进行一个比较,做出相关性的分析。由于网络带有一定的欺骗性,所以我们在做调查过程中要求被调查者在提供这部分资料时以他们的主观认识为准,这也更能分析他们的交往倾向性。1、对象的性别,年龄和性格。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网友的性别是女性要略多于男性;而年龄一般和自己是差不多

    16、的;而在性格方面被调查对象普遍认为他们网友的性格是偏外向的,占总体的61.5%,另外有21.2%的人认为他们的网友性格是偏内向的。结合第一部分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和性格,发现他们之间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的,具体的相关度我们会在下面一部分进行分析。表十二 网友性别情况表 频次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计百分比有效选项男20644.145.745.7女24552.554.3100.0总计45196.6100.0 未填写99163.4 总计467100.0 表十三 网友年龄情况表 频次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计百分比有效选项比你小306.46.66.6和你的年龄相当39785.087.393.8比你大286.06.2

    17、100.0总计45597.4100.0 未填写99122.6 总计467100.0 表十四 网友性格情况表 频次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计百分比有效选项内向102.12.22.2偏内向9921.222.024.2偏外向28761.563.888.0外向5411.612.0100.0总计45096.4100.0 未填写99173.6 总计467100.0 2、对象的文化程度、职业情况及与被调查者的关系。表十五 网友文化程度情况表 频次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计百分比有效选项初中及以下173.63.73.7高中、中专4810.310.614.3大学、大专37981.283.597.8硕士及以上51.11.19

    18、8.9232.4.499.3343.6.7100.0总计45497.2100.0 未填写99132.8 总计467100.0 表十六 网友职业情况表 频次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计百分比有效选项学生35375.678.178.1有工作7516.116.694.7没有工作245.15.3100.0总计45296.8100.0 未填写99153.2 总计467100.0 在文化程度方面,被调查对象绝大部分是与自己学历相当(大学、大专)的网友进行交往的,可见网络交往和现实交往是有一定相似性的,在选择交往对象时都倾向于与自己文化程度相当的;而在职业方面,78.1%的交往对象也是学生,这就更加说明了大学生倾向

    19、于与自己有相同经历的人进行网络交往;而在被调查者与网友关系方面,选择同学的为15.4%,朋友的为30%,两者兼有的为27.5%。说明大部分别调查对象的网友与他们是认识的。(四)被调查者交往时的心理状况;这部分重点显示了被调查对象进行网络人际交往的动机,对网友的信任程度以及自身对网络人际交往的心理接受程度。这是我们对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心理进行分析的重要指标。1、进行网络人际交往的目的。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34.3%的被调查对象是为了放松一下而进行网络人际交往的,而为了结交朋友、新鲜好玩、打发时间、交流感受和其他均不足10%,因此大学生进行网络人际交往的动因只是为了放松自己而已,也从另外一方面

    20、说明了当前大学生课余时间充足,但他们又感到没有事情做的现状。2、对网友的信任程度。表十七 对网友信任程度情况表 频次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计百分比有效选项非常信任214.54.64.6比较信任15433.033.638.2一般20644.145.083.2不太信任6213.313.596.7极不信任153.23.3100.0总计45898.1100.0 未填写9991.9 总计467100.0 从调查数据中不难发现,被调查的大学生是比较倾向于信任网友的,选择非常信任的占4.5%,比较信任的为33% ,一般的为44.1%,而选择不太信任的为13.3%,极不信任的3.2%。这也说明大学生对于网络人际交

    21、往产生了一定的信任度。3、在网络交往中是否愿意告诉对方自己的真实情况及所能够告诉的内容。表十八 告诉网友自己真实情况表 频次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计百分比有效选项愿意8317.818.118.1不愿意11123.824.242.4视对方情况而定26456.557.6100.0总计45898.1100.0 未填写9991.9 总计467100.0 在调查数据中,56.5%的被调查对象是要根据对方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是否告诉对方自己的真实情况的,结合上面的网友大部分是他们的同学或朋友,所以网络人际交往也是建立在一定的现实人际关系基础之上的;另有17.8%和23.8%的人是在不确定对方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愿意

    22、和不愿意告诉对方自己真实情况的。而在具体能够告诉对方那些关于自己真实内容方面,一般的人是不愿意高度对方自己的家庭情况的,而其他方面,主要有年龄、性别、外貌和职业等,他们是愿意告诉别人的,表明大学生对于关于家庭方面的个人隐私是不太愿意告诉别人的,而一些关于个人方面的基本情况是可以告诉网友的。(五)网络人际交往对现实产生的影响。网络人际交往出现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对他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本次调查对象的回答情况来看,他们也普遍沉迷于网络对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1、对于“痴迷于网络会影响一个人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观点。91.7%的人是赞同的;对于“沉迷网络是否会导致一个

    23、人性格孤僻、逃避现实”,74.8%的人是赞同的;而问到网络对他们危害较大是什么时?多数人认为对他们的时间浪费较多,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处于一种没有计划的状态当中,从而把许多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沉迷网络中。2、问卷的第32题,通过里克特量表五分法的13题来计算出网络对现实人际交往的影响情况。在这里给第1、2、4、5、6、7、9、10、11、12题的“完全符合”附值为2,给“比较符合”附值为1,给“不确定”附值为0,给“不太符合”附值为-1和给“很不符合”附值为-2;给第3、8、13题的附值情况与上面的相反。分别答题情况如下:表十九 里克特量表答题计算情况表前面10题答题情况选项完全符合

    24、比较符合不清楚较不符合很不符合人数316114411171046567后面3题答题情况选项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不清楚较不符合很不符合人数34852825711537平均每题实际答题人数P=(316+1144+1117+1046+567+348+528+257+115+37)/13=421计算值R=(316+37)*2+(1144+115)*1+(1117+257)*0+(1046+528)*(-1)+(567+348)*(-2)/P=-3.4从计算结果显示R大大超出了-2,说明大学生认为网络并没有带给他们对于现实来说更多的满足感,他们认为在现实中人际关系显得更加重要,说明了网络人际交往并没有给他们

    25、的现实生活带来太大的影响。本次调查主要部分的频次统计分析,从客观上反映了我们所调查的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现实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前中国大部分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实际情况。下面就是我们对本次调查中遇到问题的分析。四、相关的分析(一)相关分析;1、本人性别与网友性别的相关分析(表二十)表二十 本人性别与网友性别的相关分析 本人性别网友性别本人性别皮尔逊相关系数1-.282(*)双尾显著性概率.000有效样本总数466450网友性别皮尔逊相关系数-.282(*)1双尾显著性概率.000.有效样本总数450451*显著性水平为0.01 以下,认为标记的相关系数是显著的从上面相关分析图表可以看出

    26、,被调查者性别与其网友性别两变量的皮尔逊系数是-0.282,可见二者存在较强的负相关。具体来看,男性被调查者更倾向结识女性网友,而女性被调查者更倾向与男性网友交往。这是“异性相吸”的普遍规律在网络虚拟世界中的体现,大学生渴望人际交流,特别是异性朋友的交流。而在现实世界,由于大学生自身原因和外界的种种障碍,大学生普遍感到与异性交往存在不足。因而上面的图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很多大学生网络交往的目的是结识更多的异性朋友,以弥补现实中的缺憾。2、本人性格与网友性格的相关分析(表二十一)表二十一 本人性格与网友性格的相关分析 本人性格网友性格本人性格皮尔逊相关系数1.257(*)双尾显著性概率.000

    27、有效样本总数465448网友性格皮尔逊相关系数.257(*)1双尾显著性概率.000.有效样本总数448450*显著性水平为0.01 以下,认为标记的相关系数是显著的从上面图表可以看出,被调查者本人性格与其网友性格两变量的皮尔逊系数为0.257,呈较强的相关性。本人性格内向或偏内向,则其网友的性格也多为内向或偏内向;反之,本人性格为外向或偏外向,其选择的网友也多为外向或偏外向。可见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大学生更倾向于寻找与自己性格相似而非互补的交往对象。性格上的相似性是被调查者与网友网络交往的重要支撑,因为相似的性格使他们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能够使他们相互吸引,从而保持长期稳定的网络交往关系。3、本

    28、人态度与对网友信任度的相关分析(表二十二)表二十二 个人态度与对网友信任度的相关分析表 网友态度对网友信任度网友态度皮尔逊相关系数1.403(*)双尾显著性概率.000有效样本总数463458对网友信任度皮尔逊相关系数.403(*)1双尾显著性概率.000.有效样本总数458458*显著性水平为0.01 以下,认为标记的相关系数是显著的从以上相关分析图表可以看出,网友态度与被调查者对网友的信任度之间的皮尔逊系数是0.403,可见二者也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具体看来,网友的态度越认真,被调查者对其信任度越高,这一点与现实世界并无差别。但网友的态度是否认真取决于被调查者自己的判断。由于网络人际交往在时

    29、间与空间上的分离,网络交往存在很强的虚拟性,大学生在网络世界对其交往对象态度的判断比在现实中更困难。因而,本文认为被调查者对网友的信任度存在不确定性,该不确定性来自对网友态度评判的不确定性。4、网络稳定朋友圈、网络人际满意度与网络助于交流的观点的相关分析(表二十三)从图表可以看出,被调查者在网络中是否存在稳定的朋友圈与其对网络人际关系的满意度两个变量之间的皮尔逊系数是0.349,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具体来讲,在网络中有稳定朋友圈的被调查者与未形成稳定朋友圈的被调查者相比,对自己的网络人际关系更满意,并且这些人更倾向于“网络聊天有助于朋友交流”的观点(网络稳定朋友圈与持“聊天有助于交流”观点的皮尔

    30、逊系数是0.235)。没有形成稳定朋友圈的人则更倾向于认为网络聊天对朋友交流没有帮助。一般而言,人们的网龄越长、上网越频繁,在网络中越容易形成稳定的朋友圈。与这些朋友在交流中产生信任,对他们的态度也更认真,因而更容易对自己的网络人际交往产生满足感和依赖感,他们与人沟通交流的需要在网络中得到满足。而在网络中没有稳定交往圈的被调查者,他们仅把聊天看作排解无聊的手段,对其网络人际关系并不看重、也不满意。所以,随着网络交往朋友关系的日渐稳定,大学生对网络交往的依赖性也日渐增强,他们从网络人际交往中得到的满足感也越来越多。表二十三 网络稳定朋友圈、网络人际满意度与网络助于交流的观点的相关分析表 网络稳定

    31、朋友圈满意网络人际关系观点聊天有助于交流网络稳定朋友圈皮尔逊相关系数1.349(*).235(*) 双尾显著性概率.000.000 有效样本总数428428425满意网络人际关系皮尔逊相关系数.349(*)1.214(*) 双尾显著性概率.000.000 有效样本总数428431428聊天有助于交流皮尔逊相关系数.235(*).214(*)1 双尾显著性概率.000.000. 有效样本总数425428463*显著性水平为0.01 以下,认为标记的相关系数是显著的(二)回归分析。对于网络在大学生生活中重要性的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本调查小组根据此次调查所得数据,选择网络在大学生生活中重要性作为因变量

    32、,被调查对象的性别、网龄、专业属性和性格为自变量,试图建立一个回归模型,从以上四个因数中寻找出哪些因数对因变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假设因变量网络重要性为Y,自变量网龄为X1、性别为X2、专业属性为X3和性格为X4,则Y=X1+X2+X3+X4+M(常量)。表二十四 Correlations(相关系数)矩阵 网络重要性本人网龄本人性别本人专业本人性格皮尔逊相关系数网络重要性1.000-.257.083.059-.095 本人网龄-.2571.000-.073.094.245 本人性别.083-.0731.000-.061.032 本人专业.059.094-.0611.000.066 本人性格-.09

    33、5.245.032.0661.000单尾显著性概率网络重要性.000.038.104.021 本人网龄.000.059.022.000 本人性别.038.059.096.245 本人专业.104.022.096.080 本人性格.021.000.245.080.有效样本总数网络重要性459459459459459 本人网龄459459459459459 本人性别459459459459459 本人专业459459459459459 本人性格459459459459459此表格列出了五个变量两两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以及关于相关关系等于零的假设的单尾显著性检验概率。从表中看到因变量Y与自变量之间相

    34、关系数依次为-0.257、0.083、0.059和-0.095,反映大学生认为网络重要性与他的网龄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表二十五 Variables Entered/Removed(变量进入/移出)信息表模型变量进入变量移出方法1本人网龄.逐步回归方式:Stepwise (Criteria: Probability-of-F-to-enter = .100).a Dependent Variable: 网络重要性表二十六 Excluded Variables(被剔除的变量)信息表模型 Beta值T检验双尾显著性概率局部相关系数公线性统计公差1本人性别.065(a)1.426.155.067.995

    35、本人专业.084(a)1.854.064.086.991本人性格-.034(a)-.733.464-.034.940a Predictors in the Model: (Constant), 本人网龄b Dependent Variable: 网络重要性在上面的相关系数矩阵得到自变量X1与因变量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所以系统移出了自变量X2、X3和X4,从而建立了Y与X1之间的二元线性回归模型。表二十七 Model Summary(模型概述)表模型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的平方调整后相关系数的平方估计值的标准误差杜宾-瓦特森检验值1.257(a).066.064.7941.743a Predictors

    36、: (Constant), 本人网龄b Dependent Variable: 网络重要性回归模型概述表中给出了因变量Y与自变量X1之间的相关系数R=0.257,说明变量Y与X1之间具有高度显著的线性关系。表里还显示了R2以及经调整的R值估计标准误差。另外模型给出了杜宾-瓦特森检验值DW=1.743,说明了模型变量无序列相关。表二十八 Coefficients(回归系数)表模型 未标准化回归分析标准化回归分析T检验双尾显著性概率B值标准误差Beta值1(常数)3.311.106 31.313.000本人网龄-.210.037-.257-5.692.000a Dependent Variable

    37、: 网络重要性根据表中非标准化系数B的数值可以建立出的回归模型为:Y=3.311-0.210X1估计标准误差为0.037(Std.Error栏显示数值)。根据表中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可知标准回归模型为:Y=-0.257X1在这两个模型中,代入X1的值,可以计算因变量Y的标准化预测值。T统计量值和t分布的双尾显著性概率Sig.皆远小于0.05,可以认为回归系数是显著的。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在决定因变量的四个自变量中,只有自变量网龄X1对大学生认为网络重要性这个因变量有着显著的影响,而其他几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不是太明显。而相关性的负值(-0.257)是因为在问卷设计过程中,我们把五分法选项

    38、量表的答案秩序改变了,因此在变量的回归分析中呈现出负相关。所以在我们调查的大学生中,网龄越长他们会越认为网络在他的生活中显得重要,更深入地讲就是网龄影响着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态度,会觉得网络人际交往对他们比较重要。五、小 结以上所有部分就是本次调查我们所得到的资料,然后根据数据进行的相关性分析。从本次对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我们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绝大部分大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网络人际交往,没有沉迷于网络;但有少部分人不能够理性地看待网络人际交往,他们课余时间中的大部分时间甚至上课时间都沉迷于网络。2、在大学中,男生进行网络人际交往的频率要高于女生,他们在网络中的时间要长于女生;而且男

    39、女同学倾向于寻找异性网友。3、大部分学生进行网络人际交往的目的是为了放松自己和打发时间,说明当前大学管理中对于大学生课余时间的管理存在漏洞,需要加强大学生课余时间的管理,让他们利用好自己的课余时间。4、当前的大学生对于网络信任度是建立在现实生活的人际关系基础之上的,他们在网络中能够告诉对方自己的真实情况是建立在朋友和同学的基础之上的。5、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沉溺网络人际交往对自己身心上所带来的伤害,能够正确认识现实与网络的关系,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但也有个别人沉迷于网络中不能自拔。附录一: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网络访谈记录表附录二:关于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调查问卷附录一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

    40、网络访谈记录表由于网络访谈的特殊性,很难做到边访谈边记录,鉴于此我们采用了访谈记录表的形式对所做访谈的内容进行记录和整理;另外还能够对于问卷内容可以进行解释性询问。访谈员: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网龄性格专业属性所在年级所在学校二、调查对象网络人际交往的基本情况:1、用来进行网络人际交往的工具有: (这里的网络人际交往工具指像QQ、BBS、Email、网络游戏等在网络中可以用来交往的媒介。)2、上网所用的时间 ,上网的频率 。(以一周为计算周期)3、上网地点: 。(记录主要的上网地点)4、关于主要的交往对象:(主要是指联系比较密切的)性别年龄性格文化程度数量相互关系地域范围三、调查对象交往的心理:1、交往的动机: 交往的目的: 。2、对网络人际交往的态度: 交往意愿如何?对网络人际交往的认同度:网络人际交往的底线: 3、网络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人际关系信任度:对网友的信任度:(包括身份、交谈内容等方面)对于那些类型网友会信任:(类型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同现实中的朋友


    注意事项

    本文(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现状调查报告.doc)为本站会员(柠**)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沃文网发消息,QQ:2622162128 -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