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 学 内 容备注与后记第1章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6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本章重点及难点:掌握碑帖情况。理解书法的形象性与抽象性本章教学内容1.1 书法与书法之美作为艺术来观照的书法,是从使用书写发展起来的,随一定社会的实用需要和物质条件的可能性而发展变化的,并逐步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书法艺术是多重因素所构成的,书法是不可能完全与实用的文字割裂联系。它本身是语言的符号,是信息的工具,却具有艺术的品格。所以,书法是以汉字为素材,以线条及其构成运动为形式,来表现性灵境界和体现审美理想的抽象艺术。 汉代许慎认为“书”有三个含义:“文”、“字”、“书”,而在汉代以前,
2、“书”的本义是不具备“艺术”的内涵,而是包含“文化”的内涵。易传中说:“立象以尽意”。创文字、作书法,就是为了“立象尽意”。这里的“意”有两层意思:一是每个文字所记的音、所表的意;另一个是所有的文字都能体现宇宙万殊具有之道、之气、之意。汉代扬雄说:“书,心画也”。蔡邕在书论中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这大致可视为书法本质的最初定义。中国书法是中国美学的灵魂。意趣超迈的书法表现出中国艺术最潇洒最灵动的自由精神。书法是线的艺术。它具有一个由线启蒙(墨象),由象悟意(意境)的本体结构。线条作为书法艺术最精纯的语言,表征出中国美学“为道日损”的根本精神。书法之线关乎人的心灵
3、,使人在书艺之中成为诗意的人生。刘熙载艺概中说:“笔情墨性,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生命是自由的不断展开的过程,而书法是生命创造活动中最自由、最简约的形式。 汉字在产生的初始,在形态上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法则的认识和对美的表现能力。而书法的变革和发展,是汉字的象形性日渐减弱,日益抽象地发展,以至于汉字演变为纯语言符号。因此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中华文明审美人格心灵世界,并以其独立特行、源远流长而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地位。 汉语中的书法是多意词,书法的本质问题,是书法艺术的重要问题。首先,书法是写意的哲学艺术。唐代孙过庭说:“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
4、。”道出中国书法的无上妙谛,这不仅是中国书法的本质,也是中国书法,乃至中国一切艺术的创作方法。二是,书法是形象性与抽象性统一的造型艺术。书法是形象性艺术,但它并不模拟现实的形象、形体和动态,所以他不是形象,但有想象性,它的形象不是直接反映,而是曲折的反映,这个和汉字有很大关系。三,书法美具有多本质性,如它是从附庸美(依附于汉字)流向自由美(可以夸张变形);从造型美流向表情美;从意象美流向抽象美。1.2 楷书碑帖介绍我国书法流派众多风格各异,要选取有代表性的、难易适度的、适合自己、自己也喜欢的。 下面介绍一些碑帖供选择:楷书类:北魏郑文公碑北魏元怀墓志魏张猛龙碑魏崔敬邕墓志褚遂良大字阳符经雁塔圣
5、教序欧阳询九成醴泉铭虞世南孔子庙堂碑颜真卿勤礼碑、告自帖、麻姑仙坛记、颜家庙碑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赵孟頫三门记胆巴碑隶书类:乙瑛碑礼器碑张迁碑石门颂行书类: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李邕李思训碑颜真卿祭侄稿苏轼寒食诗帖黄庭坚松风阁诗米芾蜀素帖苕溪诗草书类:王羲之十七帖孙过庭书谱张旭古诗四帖怀素自叙帖圣母帖大、小千字文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诸上座帖王铎的草书篆书类:散氏盘石鼓文峄山碑李阳冰三坟记作业:理解书法的形象性与抽象性第2章 执笔、运笔与用笔(3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书法的执笔与运笔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书法的执笔与运笔本章教学内容2.1 执笔的基本方法与坐写姿势 初学书写毛笔字,一定要养成良
6、好的执笔方法,简单地说执笔要做到“指实掌虚,腕平掌竖”。“指实”是指执笔时五个指头一齐用力,要实而不死,均平地握住笔管。“掌虚”是说掌心一定要空虚,能容下一个鸡蛋或一个乒乓球,掌空而力在纸上,才能灵活自如。“掌竖”即手掌要斜竖起来,笔杆垂直。掌竖则笔直,笔直才能保持中锋用笔,四面行墨,写出浑厚有力的笔画来。“腕平”是指腕背与纸面平行,是习字中的重要基本功。腕平掌竖,运腕才能自如。“肘起”是说写大字时,肘部悬起,以便挥毫。执笔要领全在于能以全身之力,由肘而腕,由腕而指,由指而笔管,集笔尖而注入纸上。2.1.1执笔方法五个指头在写字时各起一定的作用,如何操纵这五个手指就称为指法。五个指头的具体分工
7、如下:大拇指:用大拇指肚子出力紧贴笔管的内侧,好比吹笛时,用指厌住笛孔一样,但要斜而仰一点。所以用“撅”字来说明它。说文说:“撅,一指按也”。食指:用食指第一节斜而俯地出力贴住笔管外侧,和大拇指“内外相当”,配合起来把笔管约束住,所以用“押”字来说明。因为“押”字有约束之意思。实际上,大拇指与食指已基本上将笔管拿住了。如果内外不相当,是无法拿住笔管的。中指:用它的第一、第二节弯曲如钩地钩着笔管外侧,在运笔时给食指增加助力,这称为“钩”。无名指:用无名指甲肉之际(微凹处)紧贴笔管,用力把中指钩住向内的笔管挡住,而且向外推,这称为“格”。“格”取挡住的意思,也有用“顶”字、“揭”字的。“揭”是不但
8、挡住了而且还有用力向外推着的意思。因此,用“揭”字似乎更妥切。但是这是一般人往往易于忽略的。小指:因为无名指力量小,不能单独挡住和推着中指向里的钩,这就要小指来衬托在它的下面去加一把劲,因此小指起辅助作用,称为“抵”。五个指头分开来说,其作用就是撅(按)押(压)、钩、格(揭)、抵;合起来说就是五指齐力。五个指头既分别起到不同的作用,又把力量集中起来,这就叫五指执笔法。2.1.2 坐写姿势要领是: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头正:头部微微偏左自然前倾,眼睛与纸面的距离保持一尺左右。身直:身体坐正。坐写时胸部与桌立面平行,距离36cm,不要歪斜,也不要靠紧,免得腹部紧压而牵制用力,腰、背基本正直。臂开
9、:两臂自然撑开,左臂放在桌上,用力按住桌面,右臂书写,才能使身体左右保持平衡。这一点很重要,只有使身体左右平衡,重心平稳,感到舒适自然,才有利于写字。足安:两脚平放,大约如肩宽。这样下肢也舒展,使人身体重心平稳。2.2 运 笔2.2.1 运笔要求手指实:意思是手指皆需确实的压在笔管上,稳固的持者。手心虚:意思是手掌心不须绷的太紧,适度并足以灵活运笔即可。手背圆:是形容执笔时,手掌背圆弧且上竖的样子。(不须硬将手臂托圆,适度足以让手指灵活即可)手掌竖:意思是将手掌竖起直立,能使手把笔拿直即是。枕腕:即将手腕枕于桌上写字,只靠手掌运笔,范围较小,不宜书写大字。提腕:把手肘枕于桌上写字,范围变大,宜
10、写中字。悬腕:将整之手臂提起,手肘姿势固定,由手掌及肩膀运笔,活动范围大,宜写大字,为三法中最难者。2.2.2 执笔松紧:执笔的松紧自古即有多种论解,求紧者是因为执笔时紧才能拿稳,不使字无力,求松者是因为若拿笔太紧,会使字枯骨尽露,毫无边劲,其实他们意思都相近,只是重点论分不同罢了。拿笔太松,运笔时易脱笔,手上无劲,当然拿不稳;拿笔太紧,则有碍运转,一样不好。适度的松紧才是正确之道。运笔是书法的根基,若不得其要领,则再怎么写也没用。所以书法以此为重。2.2.3 运笔的方法有三种:一是指运法,二是腕运法,三是肘运法书法家张廷相曾说:“运笔之法有三:曰指,曰肘,曰腕;小字宜指,中字宜腕,大字宜肘,
11、指运法:指运法是运笔的其中一个持法,做法是将左手垫于右手之下。通称枕腕式。亦可放一重厚物于右手腕之下代替,而这样做,腕部就固定了,只剩下手掌手指部份可动,因此只能书写细短的笔画,适合用于小字。但若书写草书的小字时,也不适合使用枕腕式。因为此法较不灵活,写时会缺乏一股流动之气,无法表现其气概。总之,指运法书写时最稳且牢固,可作为练习运笔的第一步骤,由此而进步至提腕或悬腕,就较容易许多。因此,初学者当多加练习。腕运法:腕运法就是固定肘部,将腕部提起,一般通称提腕式。而此法将腕部提起,活动范围就较枕腕式大,可以书写较大的中字。但也不适合书写于大字,因为肘部仍着地,活动范围仍受限制。肘运法:肘运法是连
12、肘部一起悬空,以肘部来运笔,一般通称悬腕式。而此法以肩膀为中心,腕肘均不放于案上,所以最为灵活,活动范围最大,挥洒自如,易于表现笔力。适用于大楷、行草等书体。总之,悬腕式是运笔的极致用法,如欲尽善尽美,此法非熟练不可,不然大字无法逞其雄势,行草不得其纵逸,各不得要领是也。2.3用 笔运笔的方式前面已经谈过了,接下来就是要发挥它的要领,落笔时如何做各种笔画,表现各异书风,其间变化多端,还有像落笔与起笔之方式,行笔之轻重缓急,笔画或字之间的连与断,以及转折之方式,笔锋之运用等,皆需注意。但多虽多,还是有一定的法度可寻,以下大约分成七点,略概分类叙述:2.3.1起笔与收笔:关于起笔,求其方圆分明,完
13、美洁净,包世臣称:起笔处:顺入者无缺峰,逆入者无涨墨。无缺峰则形状完美,无涨墨则笔画洁净,起笔时顺入成方,逆入成圆。收笔时则需顿或折笔锋而成方,回锋而成圆。上述诸点,乃起步之大道理,应多加练习.2.3.2 提笔与顿笔:当你在写作时,一个字完成的过程是由提笔与顿笔交互而形成的,顿是将笔下压,屈笔锋而将力道使于纸上。提,则是将笔提起或半提起以继续行笔。大体上,顿笔后需提笔才能行笔,而提笔后又需顿笔,使笔画成形,或接连着下一笔的笔画。终使字成形。所以才说书法写作是提与顿的交替过程。其中又包括更细的变化,例如提有全提、半提之分,顿也有轻重之巧。这就需要读者自己去体会了。2.3.3转笔与折笔:除了上述之
14、提与顿外,转笔与顿笔也需要重视。转是圆润笔画的方法,折则是画方的方法。张廷相曾道:真书以点画成形,以转折见性。其中,细分古书所见,折亦可称为翻转,表现的方法有此一句曳而加于上,意思是行笔中停笔不动,变换笔锋之方向略成状转向。使外角成方,得其笔意。至于转法亦称绞转,行笔中动而转于下,意近同于上,只是转锋时不停,顺势回转向下,形亦同于,但画外角成圆,转动幅度较为大。 2.3.4方笔与圆笔:这部份较为复杂,讲求整体的效果。依前面所提过的起、收,提、顿、转、折,在书写时,放慢些许速度,使运笔较更稳定,以合宜的技巧,在起止及转弯处,笔画中等,将之突显曲度,使整体架构看起来圆润,且萧散超逸。而方笔则是在上
15、述各要点中,突显笔画的骨气,让整体架构明瞭,直方而不失轻巧,凝整沈着,苍劲挺拔。张隆延道:方笔平直而精严,圆笔委曲而奇诡。极为称道。2.3.5藏锋与露锋:谈到笔锋,可延伸出偏锋、正锋、搭锋、折锋、回锋诸法,对于笔锋的用法,重要可知。若书法笔中锋无变化,那即是死法。又以藏锋与露锋最重要。藏锋即是将笔锋藏于笔画中,不露痕迹;露锋就是笔锋自然露外。徐浩云:用笔之势,特需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此句话甚是明白。笔锋不藏,则缺乏含蓄之深韵,也不可偏重一方,则不得中道即为病。两者得相配合,藏锋包其气概,露锋纵其精神,使字气势挺拔,气韵天成,即得其道。作业:练习执笔第3章 楷书基本笔画与笔法(6学时)本章
16、教学目及要求:掌握书法的基本笔划。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八种基本笔画的形态与笔法。本章教学内容3.1点画点画在汉字中虽然是形体最小的零件,却是汉字基本笔画的基础。各种笔画均始于点,是点的延伸。 3.1.1点画的类别 点画有垂点、侧点和长点三类。 3.1.1.1垂点 是从右上方向左下方微斜垂下,所以叫“垂点”。又因为略向左倾斜,所以又称之为“左点”。它大多用在字的左边。 3.1.1.2侧点 是从左上方向右下方歪侧倾斜,所以叫“侧点”。又因为它是向右歪侧的,所以又称之为“右点”。侧点可在字的各个部位使用。 3.1.1.3长点 比侧点长一些的点就是“长点”。多用在右旁和字的最后一笔。 3.1.2点画的
17、写法: 快速轻落重顿,稍驻回收。 志 杰 为 不 兴 冬 小 术 京 蜜 3.2横画3.2.1横画的类别 横画主要有长横和短横两类。长横斜度有大有小,短横头部形态有钝有尖。 3.2.2横画的特点 不水平。总是左低右高,上斜呈升腾状。 不笔直。顶部短横呈凹势,所有长横呈凸势,有较强的弹性。 不等粗。长横中部略细,尾部最粗;短横多是中部稍粗,有的头部较尖。 横画可用在字的各个部位,分别起着顶梁、中梁、底垫、承下托上等作用。能左右字的稳固与平衡。 3.2.3横画的写法 起笔可按笔重起,也可顺锋轻起。行笔轻快一点。注意弯度斜势,收笔重按回提。要写出重轻更重,或轻重的节奏,克服“柴棍”型的平均用力和硬拉
18、平拖的写法。 3.3.竖画的类别、特点及写法 3.3.1竖画的类别 竖主要有垂露竖、悬针竖、短竖和斜竖四类。 垂露竖。竖画尾端好像垂滴下一颗露珠,所以叫垂露竖。 悬针竖。竖画形似悬着的一枚衣针,故名悬针竖。 短竖。用在字的上中下部位,短小粗壮。短竖多数垂直,少数倾斜;有的上尖,有的下尖。 3.3.2竖画的特点 竖画好像字的脊柱骨干。字要端正平稳,竖画就要垂而不歪;字要稳固坚强,竖画就要粗而力壮。这样,才能起好支撑作用。但也有特殊情况,像“五”、“丑”等字中的竖画则是“斜竖”,不能写垂直;还有扁框的两竖也必须对应着倾斜,如“口”、“四”、“皿”等字两边的竖,都是左竖向左倾,右竖向右倾。 3.3.
19、3竖画的写法 顿笔成点,带笔下行。 提笔出锋,写成悬针竖;驻笔回锋,写成垂露竖。 3.4撇画 3.4.1撇画的类别 平撇。形短而势平,多用在字头。承接平撇的笔画往往是横画。 斜撇。呈45度角,短者直而锐,长者稍弯而体丰,多用在字和偏旁的左边。 竖撇。上半段如竖画,下半段如斜撇。多用在字或右偏旁的左边,或一个字中穿过一些横画的地方。 3.4.2撇画的特点 撇画是从右上向左下延伸斜出的笔画。头部多顿笔粗壮,形态略弧(短撇较直)而舒展饱满,撇尾出锋而微扬。就整个撇画来看,形体左斜飘逸,饱满舒展,自然流畅。既像兰叶般的潇洒,又似象牙般的结实。撇画常常和捺画对称使用,好像鸟的两翼,人的腿臂手足,它对字的
20、平衡、匀称、舒展、美观起着重要作用。 3.4.3撇画的写法 顺锋向右下写点。 向左下轻快地提笔出锋,既成短撇。向左下用力送一段再加速提笔出锋既成长撇。 3.5捺画3.5.1捺画的类别 斜捺。约呈45度斜势,有长有短。 平捺。约呈20度斜势,走势比斜捺稍平些,故而得名。 反捺。一个字中如果出现两个捺画时,就要把次要的捺画写成反捺(类似长点的写法),以求变化。 3.5.2捺画的特点 捺是一个向右下行笔、一波三折、粗细变化明显、上平下方的笔画,整个捺画体现出蚕头、曲颈、背弧、腹满、燕尾等形象。 3.5.3捺画的写法 斜捺。顺锋起笔,向右一落纸就向右下快速行笔,至捺跟后,立即向右提笔出锋。 平捺。起笔
21、向右下点按即向右上行笔至捺颈(力轻)便转笔向右下快速按行。至捺跟立即向右上提笔出锋。 3.6提画3.6.1提画的类别 根据提画在字中的位置不同,有长提、短提的区别。而且长提、短提画还有斜或平的不同。提出的方向一般是朝着右边首笔起端或字心,以示呼应连贯。 3.6.2提画的特点 提画是向右上挑出的一种笔画,又叫“挑画”。很像右尖横或反向的短撇,也像刺刀,刚健有力。提画是用在字的左下部位的笔画,多是左偏旁最后的一笔是横画时变化成的,以迎右旁,使字的结构显得紧凑协调。 3.6.3提画的写法 起笔向右下点顿,然后向右上(方向要准)轻快提笔出锋即成。 3.7折画3.7.1折画的类别 折画有横折、竖折、撇折
22、、竖弯、撇点、横撇、横折折撇、横折折、横折折折、横折提、横折弯、横折弯撇、竖折折撇、竖折折十四类。 3.7.2折画的特点 折画的折处像人的膝关节,有膝盖骨,骨外有肉。折处轮廓显出两个棱角,突出折的健壮骨力。这是与其他笔画有着明显区别的一个特点。 3.7.3折画的写法 折画既然由两种以上单纯笔画构成的,它的写法也当然是两种单纯笔画写法的组合。如横折,折处就是横画的末尾和竖画的头部的组合。写法就是在横的收笔处紧接着写竖。要求简洁明快,干脆利索,到折处稍驻既改变方向行走,不可犹豫兜圈。 3.8钩画 3.8.1钩画的类别 钩画可分为十二类:竖钩、横钩、竖提、斜钩、横折钩、弯钩、竖折折钩、横折折折钩、横
23、撇弯钩、竖弯钩、横折弯钩、卧钩。 3.8.2钩画的特点 钩画近似一个三角形,雄强健壮,它有较强的方向性。一般是向着它下一笔的起端,或向着字心,或向上出钩,以增加笔画间的启下迎带,连贯呼应,使字显得更富于变化,活泼生动,紧凑有力。 3.8.3钩画的写法 行笔到尾部稍驻,改变方向后提笔出锋即成。 作业:练习字帖中相应的字。第4章 欧体字的笔画与笔法(15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欧体字的笔画与笔法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欧体字用笔的方法本章教学内容4.1 点和点的变化欧体的点结实有力,似方似圆。有些点画作出锋点,以顺势带出下一个笔画,显得生动多姿 4.2横和横的变化欧体的横画平稳有力,有时中段粗于
24、两端,得“中实”之趣,这是欧体独特之处。 4.3撇和撇的变化欧体的撇除常见的长撇、短撇、回锋撇、兰叶撇外,还有入笔强调停顿的屈头撇。4.4捺和捺的变化欧体的捺画通常较直,也有少数呈微弧状,至尾端顿笔前与顿笔后的过渡含蓄自然,一气呵成。4.5 竖和竖的变化 欧体的竖画除常见的悬针竖、垂露竖以外,还有上尖竖,即露锋入笔,稍作转笔后径直竖下,这也是欧体的独创。 4.6折和折的变化欧体的折画即不作圆转,也没有过于外露的棱角,而是果断而又含蓄。 4.7钩和钩的变化欧体的钩都不作回锋钩,除横折钩作顿笔钩出以外,其余的钩画都在前笔的基础上转锋顺势钩出,尤其是竖弯钩,履端边重按、边钩出,特征显著。4.8挑和挑
25、的变化欧体的挑画短促、果断,不拖泥带水,但又显得沉稳、安祥。 4.9偏旁部首的分析 4.9.1字头的变化 4.9.2字底的变化 4.9.3左偏旁的变化4.9.4右偏旁的变化 作业:练习字帖中相应的字第5章 楷书基本结构(3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楷书基本结构本章重点及难点:楷书结构原则。楷书结构中的变化与技巧本章教学内容关于汉字的结构规律,前人通过长期的探索,总结出了很多方法,但往往是就字论字,过于纷繁,不易掌握。我们在前人的汉字结构理论的基础上概括出以下五条规律,即布白均匀,重心平稳,朝揖就让,点画呼应,参差变化。5.1 布白均匀布白均匀,就是指汉字的点画对字幅内的空白要分割均匀,这里
26、的均匀,不是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平均分割,而是在保证笔画间距匀称的同时,做到变化和谐,紧凑而不局促。这种规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5.1.1横竖空均匀一个字中如果有三个以上的横向或竖向笔画,笔画分割出的横或竖空要大体相等。5.1.2满不要虚对于全包围和半包围结构的汉字,围内部分要均匀居中,同外围构成有机整体,不可虚空一角,也不可与外框紧密相连。5.1.3大小互化结构简单,笔画少的字,笔画要写得粗壮舒展,排列疏朗。相反,结构复杂、笔画较多的字笔画要写得紧细,排列要缜密。大小互化的目的在于使行幅甚或篇幅的布白均匀,和谐统一。5.2重心平稳楷书字形本身在审美的角度上首先就是要求每个字要均匀平正,棱角
27、对等。这就要求在书写时把握好重心,使左右对称,给人以平稳的感觉。当然,这种平稳不是说要四平八稳,有时可以是动态平衡,有时可以是斜中取正。5.2.1突出主笔代表一个字的长度或宽度的笔画即为主笔。为了整体的平稳,主笔要突出,且横画主笔要做到中心线左右对称,竖画主笔要做到同中心垂线重合,长的撇捺及钩画等都要突出对称。5.2.2假设穿线对于上下结构的字和一些独体字,为了把握重心,平稳全字,可以假想一条垂直线穿过字的重心,让分布在左右两边的笔画份量相对称。5.2.3坚实撑柱有些字体独立,下部窄小的字,为了平稳,要把下部写得稳健坚实、粗壮,给人以能够撑住托起上部的感觉。5.2.4偏侧求正有些本是偏侧之状的
28、字,书写时一定要注意偏正互补,使它偏中带正,斜而不倾。5.3朝揖就让由左右部件组成的字,要注意各部件之间互照应,收放自然,有主有次,有朝有揖,有就有让,相容相粘又互不干犯,使字成为一个有机统一体。5.3.1偏旁就让对于左右结构的字,左旁右部笔画应收缩以让右,右旁左部笔画应收缩以让左、并注意主次分明,错落有致,血脉连贯。5.3.2向背自然汉字的点画偏旁有张有合,有向有背。若相向而又相犯,便觉拘束不展;若相背而又相离,则失去整体一致。这些都会使字形式松散。因此,在书写时应以“向而不犯、背而不离”为原则,向背开合,恰如其分。5.4点画呼应字是由点画组合而成的,这种组合不是简单的拼凑堆砌。点画与点画,
29、部件与部件之间均存在着启承转合的内在关系,这种关系在楷书中表现在有形无形之间,不像行书草书那样容易观察。点画呼应在楷书中强调笔断意连,也即古人所谓“意到笔不到”。首先,要求书写者正确掌握笔顺规则,脱离正确的笔顺规则而企求点画呼应、血脉流畅是行不通的;其次,书写者应该注重点画呼应但却不必把这呼应关系直接写出来,必须领悟这种呼应关系是内在的。只有这样,单调木然的点线才能在调配中显示活泼生动的神采风韵。5.5参差变化运动变化是物质世界的根本属性,变化灵动是生命存在的标志,是形式美的一条重要法则。参差变化则是书法审美中的高级形式。讲求参差变化必须以上列其它规律为前提,必须是合乎法则的参差变化,否则,写
30、出的字只能是无原则的纠纽缠绕,没有美感可言。5.5.1部件变化一个字中的各个部件要注意收入变化,即各部件不能写得同样大或同样小,应该放开书写的就要写得开朗舒展,其余各部则应收收缩紧凑。相同重复的部件要上小下大,左收右放。5.5.2笔画变化一个字中有两个或以上同样的笔画都应用“收放”、“长短”、“大小”、“斜正”、“轻重”等方法来进行处理,不能雷同,从而分清主次,求得变化。作业:练习字帖中相应的字第6章 欧体字结构(15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欧体字结构本章重点及难点:欧体字结构特点的掌握本章教学内容欧体合体字是四面匀整,八方俱顾,平衡遒劲,生动活泼。所以初学者应认真描摹原作,并学会思考、
31、分析和安排好字的中心点。6.1左右结构除了应该注意左右各自的长短高低宽窄之外,还要注意二部分的穿插、避让和联系,使左右有机地统一起来。6.2上下结构上下结构的安排,要注意上下两部分各自的宽窄、长短、大小的区别和联系。6.3包围结构包围结构更应注意包围部分与被包围部分的紧密联系,以免字形松散,应该使被包围部分向包围部分靠拢。由于欧字严谨险劲,包围部分应该写得紧凑,特别是全包围的“口”部两竖作向背状(即都向内拱)。6.4独体字欧体的独体字或写得小巧精致,或写得开张奔放,有些字由于斜笔多而呈斜形,但重心仍然安稳,形态变化十分丰富。作业:练习字帖中相应的字附:教材及参考书:1教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文
32、物出版社,1981.12主要参考书目:书法教程,欧阳中石、徐无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3书法的形态与阐释,邱振中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6欧阳询楷书,西泠印社编,西泠印社出版发行,2000.7启功楷书技法,怀远编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11普通书法张春霞 刘德彪 仇必鰲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3 教学主题: 第1章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教学要求:了解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重点:掌握碑帖情况难点:理解书法的形象性与抽象性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手段:讲解和示范相结合讲授要点及时间分配:(6课时)1.1 书法与书法之美1.2 楷书碑帖介绍作 业理解书法的形象性与抽象性参考资料各种
33、碑帖教学主题: 第2章 执笔、运笔与用笔本章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掌握书法的执笔与运笔重点:书法的执笔与运笔难点:书法的执笔与运笔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手段:讲解和示范相结合讲授要点及时间分配:(3课时) 2.1执笔的基本方法与坐写姿势2.1.1执笔方法2.1.2 坐写姿势2.2 运 笔2.2.1 运笔要求2.2.2 执笔松紧:2.3用 笔2.3.1起笔与收笔:2.3.2 提笔与顿笔:2.3.3转笔与折笔:2.3.4方笔与圆笔:2.3.5藏锋与露锋:作 业练习执笔参考资料各种碑帖教学主题: 第3章 楷书基本笔画与笔法 本章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掌握书法的基本笔划。重点:八种基本笔画的形态与笔法。难点:八种
34、基本笔画的形态与笔法。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手段:讲解和示范相结合讲授要点及时间分配:(6课时) 3.1点画3.1.1点画的类别 3.1.1.1垂点 3.1.1.2侧点 3.1.1.3长点3.1.2点画的写法: 3.2横画3.2.1横画的类别 3.2.2横画的特点 3.2.3横画的写法 3.3.竖画的类特点及写法 3.3.1竖画的类别 3.3.2竖画的特点 3.3.3竖画的写法 3.4撇画 3.4.1撇画的类别 3.4.2撇画的特点 3.4.3撇画的写法 3.5捺画3.5.1捺画的类别 3.5.2捺画的特点 3.5.3捺画的写法 3.6提画3.6.1提画的类别 3.6.2提画的特点 3.6.3
35、提画的写法 3.7折画3.7.1折画的类别 3.7.2折画的特点 3.7.3折画的写法 3.8钩画 3.8.1钩画的类别 3.8.2钩画的特点 3.8.3钩画的写法作 业练习字帖中相应的字。参考资料各种碑帖教学主题: 第4章 欧体字的笔画与笔法 本章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掌握欧体字的笔画与笔法重点:欧体字用笔的方法难点:欧体字用笔的方法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手段:讲解和示范相结合讲授要点及时间分配:(15课时)4.1 点和点的变化4.2横和横的变化4.3撇和撇的变化4.4捺和捺的变化4.5 竖和竖的变化4.6折和折的变化4.7钩和钩的变化4.8挑和挑的变化4.9偏旁部首的分析 4.9.1字头的变化
36、4.9.2字底的变化4.9.3左偏旁的变化4.9.4右偏旁的变化 作 业练习字帖中相应的字。参考资料各种碑帖教学主题: 第5章 楷书基本结构 本章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掌握楷书基本结构重点:楷书结构原则难点:楷书结构中的变化与技巧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手段:讲解和示范相结合讲授要点及时间分配:(6课时) 5.1 布白均匀5.1.1横竖空均匀5.1.2满不要虚5.1.3大小互化5.2重心平稳5.2.1突出主笔5.2.2假设穿线5.2.3坚实撑柱5.2.4偏侧求正 5.3朝揖就让5.3.1偏旁就让5.3.2向背自然5.4点画呼应5.5参差变化5.5.1部件变化5.5.2笔画变化作 业练习字帖中相应的字。参考资料各种碑帖教学主题: 第6章 欧体字结构 本章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掌握欧体字结构 重点:欧体字结构特点的掌握难点: 欧体字结构特点的掌握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手段:讲解和示范相结合讲授要点及时间分配:(15课时) 6.1左右结构6.2上下结构 6.3包围结构6.4独体字 作 业练习字帖中相应的字。参考资料各种碑帖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