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阜阳市2012年八项电教学术作品评选课题研究类参评作品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学科整合课题研究报告【摘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以其能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的特点,赋予了课堂教学新的活力,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的方式,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教师的“教”与学习的“学”有机结合,为教学创设了互动、和谐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师生、生生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就语文教学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义,以及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优化语文教学,语文教学运用信息技术时需要注意什么等几方面作一些论述。【关键词】:信息技术、语
2、文教学、课程整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正文】:一、课题的提出、背景、问题、意义: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影响已开始渗透进入社会、生活、文化、科技等方方面面。同样,传统的学校教育也愈来愈感受到它所带来的强大冲击。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我国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信息技术使教育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影像为一体,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空前地提高了人们学习的兴趣、效率和主动性。传统的教和学的方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基础教育正面临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在此背景下,我校选取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主题进行研究与实践,我结合
3、自己的语文教学,确立了“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学科整合”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二、课题的界定。 通过课题研究,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究、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对语文信息进行处理与应用的能力,使语文实践能力得到充分提高。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同时促进教师和学生教学行为的转变及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绝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建构主义强调的“以学生为
4、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对于多年来统治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课堂的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是极大的冲击。它可以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也就是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2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核心来进行整合。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工作中,密切注意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看看通过自己将要进行的“整合”,能否使各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和传统教学过程相比发生某些改变?改变的程度有多大?哪些要素将会改变?哪些还没有?原因在哪里?只有紧紧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通过最终教学设计所建构的教
5、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这样的整合才是有意义的。3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使计算机既可作为辅助教的工具,又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一)目标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信息技术教育”为手段,变革语文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通过实验,学生应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具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能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自己从事语文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6、(二)内容1、从创设学习环境来说。虽然信息技术本身不能自然地引发课程的变革,但它却是课程改革不可缺少的条件,正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学习革命,诞生了知识经济,人类迈入信息化社会,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本身就要求变革人的传统的课程观、教育观和教学观以及学习观等,应该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首创性和反思性、合作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有利于营造新型的学习型社会,营造全方位的学习环境。2、从课程内容来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带来课程内容的革新,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要求传统的课程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要求,增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内容,例如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等,并要求各门课程都必须
7、根据时代发展,革新原有课程内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将是课程内容革新的一个有利促进因素。3、从课堂教学模式来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带来课程实施的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带来革新传统的教学策略和理念。信息化环境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地位正在被削弱,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以及强大的认知工具,革新传统的教育理念,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正在冲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五 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对象。1、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资料了解、追踪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做出分析,为本课题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及时的补充与完善。2、综合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观察、实
8、验、数据分析、学生作品分析的方法获取资料。例:通过问卷,了解我镇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现状,了解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参与自主探究活动中或活动后的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开展研究。3、行动研究法。根据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出实施中学语文实践活动的理论假设,在实践情景、实践条件保持自然状态的情况下,将理论假设应用于开放的、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对师生的教学行为进行监控,加强案例研究,在一定时间内,将效果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探索出提高中学生信息素养、自主探究能力、语文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六、课题研究过程与步骤。(一)研究过程。第一阶段:起始阶段 主要进行理论学习,现状调查,查找文
9、献,搜集资料,完成研究方案、计划的撰写,进行开题论证。第二阶段:分析阶段 归纳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课例,针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寻找规律,发现共性,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第三阶段:实验阶段运用恰当的实验方法,开展“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同时进行活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量质研究有机结合,完成阶段总结。第四阶段:验证阶段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检测、数据的统计和写出研究报告。考查研究报告和其它研究成果的质量。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反映在信息、知识素养等方面的提高上。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探索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有机融合的过程中,打破了“
10、以教师为中心” 的教育观念,树立了“以人为本” 的教育思想。为学生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1、网络教学迫使教师的观念、知识不断更新,角色意识有较大转变。2、网络教学改变了教师的工作方式,开阔了教师的眼界。3、网络教学,提高了教师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的运用能力。(二)实现了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教学方式的有效变革。1、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传统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主要是声音、文字和图像,主要通过书、纸的记录和传播。信息技术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重要工具可以将多种媒体方便、快速地集成,实现对教育资源的有效统整。它可以提供多种媒体的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它可提供超文本特性,实现对教学内
11、容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它还以提供网络传递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施开放 比如:在学习古诗文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开展自主学习。学生按照自学提示,以根据网络提供的集图画、音乐、文本于一体的丰富学习资源,通过超文本的链接,实现了“教科书+多媒体+网络”的现代化功能。2.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关系, 信息技术可以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接受式;信息技术也可以是“学习的辅助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研究式。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教育思想和理念。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唤起学生
12、学习的内部动力。(三)建立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新型模式。在实验中,把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采用“任务驱动” 和“合作学习” 的教学策略,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自我表现的机会,通过互查、互评、互帮、互学等活动,为学生共同寻求答案、解决疑难问题提供了舞台。五、课题研究后的思考通过课题研究,我们探索了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应用中新的教学模式和策略,提高了学生在新的教学环境下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换,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为了进一步使问题的研究走向深入,我们特提出尚待继续研究的
13、问题:1过份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忽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随着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知识传授的密度,有人以为这就是高效率,“人灌”变“机灌”已成了某些课堂教学的特点。我们认为引入信息技术,不等于就能提高课堂效率,不等于就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个体的主动建构过程,每个学生都是从自己的认知基础出发,依靠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从这个意义上看,只能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学好。与之相对的另一种现象则是在教学中出现了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这样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优势不但没有发挥出来,而且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没有完成。我
14、们认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基于以上两种极端现象,我们感到: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系统考虑教学活动诸要素和诸环节的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通过信息技术、多种学习策略和多种活动形式主动学习的同时,不断地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达到和谐共振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向交流互动、不断循环、不断调控的过程。2过分依赖网络资源而忽视其它教学资源。从来就没有唯一的教学媒体,网络亦然,有很多方法可以提供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影视广播、图书馆等。不能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网络技术,只有网络资源才是唯一的资源和最好的资源。【参考文献】:1、杜士珍主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蔡钦权等编著,现代教育技术教程,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3、田慧生著,教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4、高文著,教学模式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5、基于网络运用的语文研究性课堂学习汪佳敏6、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总体构想柳栋王天蓉8、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马宁余胜泉9、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忽略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