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沃文网! | 帮助中心 分享知识,传播智慧!
沃文网
全部分类
  • 教学课件>
  • 医学资料>
  • 技术资料>
  • 学术论文>
  • 资格考试>
  • 建筑施工>
  • 实用文档>
  • 其他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沃文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讲解(72页).pdf

    • 资源ID:1076993       资源大小:1.44MB        全文页数:7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讲解(72页).pdf

    1、第十六章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第一节智能建筑的概念什么样的建筑可以称为“智能建筑”?或者说,“智能建筑”的定义是什么?这是一个困扰着智能建筑的业主、承租人、设计师、承建人及供贷商的问题。大家都力图以自己的理解去说明,但又很难用准确的语言来叙述,所以,前述的种种误区的出现也是十分自然的了。下面把几种流行的定义汇集一下,以期整理一个思路。美国智能大厦协会(!#)的定义:智能建筑通过对建筑物的四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最优化考虑,来提供一个投资合理的但又拥有高效率的舒适、温馨、便利的环境。并且帮助大楼的业主、物业管理人、租用人等注重费用、舒适、便利以及安全等方面的目标,

    2、当然还要考虑到长远的系统灵活性及市场的适应能力。新加坡政府的$%&的智能大厦手册的定义:智能大厦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以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调节大厦内的各种设施,包括室温、湿度、灯光、保安、消防等,为租户提供舒适环境。()良好的通信网络设施,使数据能在大厦内各区域之间进行流通。))提供足够的通信设施。日本智能大楼研究会的定义:智能建筑提供商业支持功能、通信支持功能等在内的高度通信服务,并通过高度的大楼管理体系,保证舒适的环境和安全,以提高工作效率。中国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以大厦内自动化设备的配备作为智能建筑的定义。如)!智能大厦内设有通信自动化设备(*+,-./012/+.!-2+,12/+.3*!

    3、),办公室自动化设备(455/06!-2+,12/+.3 4!)与大楼自动化设备(#-/78/.9:)!第十六章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若再把消防自动化设备(+,-!#$%&#$()+!)与安保自动化设备(.-/,#0!#$%&#$().!)从*!中划分出来,则成 1!智能大厦。为了体现在大厦中对各智能化子系统进行综合管理,又形成了大厦管理自动化系统(2&(&3-%-(#!#$%&#$()2!)。但这类以建筑内智能化设备的功能与配置作定义实在不妥,因为技术的进步与设备功能的发展是无限的,如果以此来作智能建筑的定义,那么,可能几年后就又需重新定义。综上所述,智能建筑是一个发展中

    4、的概念,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其功能要求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补充内容。智能建筑比较合适的定义还是如美国!4*4 那样较抽象的说法为好。以下的定义是作者的认识,也许是可取的。智能建筑应能提供舒适健康的环境,激发高效的个人创造力,高度支持办公事务、商务的需求与文化交流,保证安全的生活空间,具有适应建筑功能变化的灵活性。智能建筑发展至今,无论从市场管理还是从消除国内的种种误区来说,都有必要规范智能建筑的内涵。但如前所述,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明确定义又十分困难,因而不少人士提出了关于如何度量智能建筑的智商等级的问题,以免房地产发展商、建造商、物业管理商和使用人在智能建筑的功能与标准上产生矛盾,这

    5、样就如同旅游宾馆的星级一样,可有一个大概的尺度。智能建筑的智商等级的评定通常可根据建筑物内智能化子系统设置的内容、设备的功能水平来确定;有将其分为三级的,也有分为五级的,各种划分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基本思路是以建筑物内*!系统的能源自动管理功能与消防安保自动系统为基础起点线,凡具备这些设备与功能的定为丙级智能建筑,不具备的定为 5 级。丙级以上按是否设有 6!系统、7!系统、*!系统以及这些系统的功能水平来定级。甲级智能建筑则应具备完善的7!,+!,.!,2!系统。8991 年上海市建委审定通过了 上海智能建筑设计标准:*;5)91,899?年 月 8 日正式实施。8999 年 8A 月建设部

    6、审定通过了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B*CD158=)A555),A555 年 85 月 8 日正式实施。这些标准都将智能建筑划分为甲、乙、丙三级,根据各类工程的使用功能管理要求以及工程的投资标准规定:甲级:适用于配置智能化系统标准高而齐全的建筑;乙级:适用于配置基本智能化系统而综合型较强的建筑;丙级:适用于配置部分主要智能化系统,并有发展和扩充需要的建筑。5=8!建筑施工工程师手册对于上海的项目,能达到或接近甲级智能建筑标准的,为数也不少,已有金茂大厦、证券大厦、期货大夏等十多项工程。第二节建筑物中主要的智能化系统智能建筑并不是特殊的建筑物,而是以最大限度激励人的创造力、提高工作效率为中心,配置了

    7、大量智能型设备的建筑。在这里广泛地应用了数字通信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视技术、光纤技术、传感器技术及数据库技术等高新技术,构成各类智能化系统。就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来说,智能建筑的核心可归纳为!#$%&#(&,即%)&通信网络系统(%*+,-./01.*-)213*456&7612+)8办公自动化系统(899./2,1*+01.*-&7612+)建筑设备监控系统(,.:;.-,1*+01.*-&7612+)&安全防范系统(&2/,4.17,1*+01.*-&7612+)$%&综合布线系统($2-24./%0=:.-&7612+)(&建筑物管理系统(,.:;.-(0-0?来转接声音、数

    8、据和图像,借助公共通信网与建筑物内部&的接口来进行多媒体通信的系统。目前,公共通信网在我国有城市电话网,长途电话网,数据通信网%AB)%和%ABC)。如果需要用卫星通信建立 D&E 网,可租用卫星转发器以实现%波段到%F 波段的卫星通信。多媒体通信的业务则有语音信箱、电视会议系统、传真、移动通信等。近年来,作为先进的网络通信方式异步转移模私(简称 E()和千兆以太网正在兴起,它们能够以大于 GHI(=J6 的高速率传输信息。为消除公共无线通信的盲区,楼内设置无线通信微蜂窝系统。随着上海市信息港工程的建设与全国通信基础设施装备水平的提高,光纤进大楼(KEE)、光纤进小区(KEEL)已成为现实,于

    9、是各字宽带接入的驻地网更为拓展通信新业务提供了发展基础。8按计算机技术来说是一个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技术结幌的系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供集文字、声音、图像为一体的图文式办公手段,为各种行政、经营的管理与决策提供统计、规划、预测支持,实现信息库资源M!HM!第十六章智能建筑工程施工共享与高效的业务处理。!系统已在政府、金融机构、科研单位、企业、新闻单位等的日常工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智能建筑中!常由两部分构成:物业管理公司为租户提供的信息服务和物业管理公司内部事物处理的!系统,大楼使用机构与租用单位的业务专用!系统。虽然两部分的!系统是各自独立建立的,而且要在工程后期才实施,但它们的计算

    10、机网络系统的结构应在工程前期作出规划,以便设计#$%。&系统是通过中央计算机系统的网路将分布在各监控现场的区域智能分站连接起来,以分层分布式控制结构来完成集中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综合监控系统。&系统运行的目标是对建筑物内所有建筑设备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控和管理,以保证建筑物内所有设备处于高效、节能和最佳运行状态。通常在&系统管辖下的有空调、给排水、冷热源、变配电、照明、电梯、停车库等设备。%系统主要有两类。一类为消防系统,另一类为安保系统。消防系统具有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功能,是一专用计算机系统。安保系统常设有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通道控制(门禁)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巡更系统等。%系统*

    11、+小时连续工作,监视建筑物的重要区域与公共场所,一旦发现危险情况或事故灾害的预兆,立即报警并采取对策,以确保建筑物内人员与财物的安全。,%是在智能建筑中构筑信息通道的设施。它采用光纤通信电缆、铜芯通信电缆及同轴电缆,布置在建筑物的垂直管井与水平线槽内,一直通到每一层面的每个用户终端。#$%可以以各种速率(从-./012 到 3/4012)传送话音、图像、数据信息。!,5%,&及%的信号从理论上都可由#$%传输。因而,有人称之为智能建筑的神经系统。&4%是为了对建筑设备实现管理自动化而设置的计算机系统,它把相对独立的&系统、%系统和!系统采用网络通信的方式实现信息共享与互相联动,以保证高效的管理

    12、和快速的应急响应。这一系统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有称其为系统集成,有称其为 6&4%(6 7 689:;?9:689:;?8:9 689:=?9:68B9:;=:89)。虽然不同称呼下的技术方案有一些区别,但是基本功能还是相近的。*+A3!建筑施工工程师手册第三节智能建筑系统工程施工一、智能化电气线路的敷设!线槽敷设(!)强、弱电线槽宜分槽敷设,如需要敷设在同一线槽内,应用金属板隔开。图!#!竖井内金属线槽和弱电箱安装示例$%$!第十六章智能建筑工程施工(!)弱电系统中不同信号、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应分槽敷设。广播、电话等电压等级较高的线宜用金属隔板与无屏蔽的信号线路隔开敷设或以单独的线槽、管敷设

    13、,!#交流电源线路和连锁线路不应与弱电的信号电缆(电线)同槽、同管敷设。($)消防及火灾报警系统的线路应按设计的要求单独使用专用线槽,其线槽的要求应满足设计的规定。(%)线槽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规定,左右偏差不应超过&,水平偏差不应超过!,垂直偏差不应超过$。(&)线槽直角时,其最小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槽内最粗电缆外径(倍。())电缆或电线的总截面(包括外护层)不应超过线槽截面积的%*,载流导线不宜超过$根。控制、信号或非载流导体的电缆或电线的总载面不应超过线槽面积的)*。(+)线槽的直线长度超过&时,宜采用热膨胀补偿措施。(,)线槽应接地,接缝处应有连接线或跨接线。(-)地面暗敷线槽制造长度一般

    14、为$,超过)宜加装分线盒。线槽出线口和分线盒必须与地面平齐。(()竖井内金属线槽与弱电箱安装如图().(所示。图().!地面内暗装金属线槽安装示意图%$(!建筑施工工程师手册(!)地面内装金属线槽的安装如图!#$所示。$#支架的安装(!)支架安装应根据建筑结构不同形式选用不同支架型式及固定方式,对于钢结构的建筑其支架安装宜按支架安装节点样图进行安装。($)支架不应安装在具有较大振动、热源、腐蚀性液滴及排污沟道的位置;也不宜安装在具有高温、高压、腐蚀性及易燃易爆等介质的工艺设备、管道以及能移动的构筑物上。(%)电缆支架间距宜为:当电缆水平敷设时为&#(!#)*,垂直敷设时为!#&*。(+)水平安

    15、装的线槽及保护管用的金属支架间距应满足设计图纸要求,如无明确规定,支架间距宜为!#)($*;并在距下列部位&#$*处也应设置支架:!拐弯处;终端处;#接线盒。垂直安装时可适当增大间距。%#电线管敷设(!)弯制保护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保护管的弯成角度不应小于,&-;保护管的弯曲半径;当穿无铠装的电缆且明敷设时,不应小于保护管外径的 倍;当穿铠装电缆以及埋设于地下与混凝土内时,不应小于保护管外径的!&倍;#保护管弯曲处不应有凹陷、裂缝和明显的弯扁;$单根保护管的直角弯不宜超过两个。($)当保护管在遇下列情况之一时,中间应增设接线盒,接线盒的位置应便于穿线!管长度每超过%&*,无弯曲;管长度每超过

    16、$&*,有一个弯曲;#管长度每超过!)*,有两个弯曲;$管长度每超过*,有三个弯曲。(%)金属保护管跨接应符合的规定:!当配管采用镀锌管时,除设计明确规定外,管与管、管与金属盒连接后不必跨接。)+%!第十六章智能建筑工程施工!当配管采用镀锌管时,除设计明确要跨接时,明配管不应采用熔焊跨接,应采用设计指定的专用接地线卡跨接。焊铁钢管可采用直径!圆钢跨接,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倍。保护管内穿有大于或等于#$%载流导体时,则保护管的连接应保证电气连接的连续性。&电线电缆的敷设(#)敷设电缆应合理安排,不宜交叉;敷设时应防止电缆之间及电缆与其他硬物体之间的摩擦;固定时,松紧应适度。(()多芯电缆的弯曲半

    17、径,不应小于其外径的!倍。同轴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小于其外径的#$倍。())线缆槽敷设截面利用率!$*,线缆穿管敷设截面利用率!&$*。(&)信号电缆(线)与电力电缆(线)交叉敷设时,宜成直角;当平行敷设时,其相互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电缆沿支架或在线槽内敷设时应在下列各处固定牢固:#当电缆倾斜坡度超过&+,或垂直排列时,在每一个支架上;!当电缆倾斜坡度不超过&+,且水平排列时,在每隔#-(个支架上;在线路拐弯处和补偿余度两侧以及保护管两端的第一、二两个支架上;$在引入仪表盘(箱)前)$-&$处;%在引入接线盒及分线箱前#+$-)$处。明敷设的信号线路与具有强磁场和强电场的电气设备之间的净距离

    18、,宜大于#+;当采用屏蔽电缆或穿金属保护管以及在线槽内敷设时,宜大于$.。电缆在沟道内敷设时,应敷设在支架上或线槽内。当电缆进入建筑物后,电缆沟道应作密封处理。弱电电缆与电力线平行或交叉敷设时,其间距不得小于$)。+光缆的敷设(#)敷设光缆前,应对光纤进行检查,光纤应无断点,其衰耗值应符合设计要求,核对光缆的长度,并应根据施工图的敷设长度来选配光缆。配盘时应使接头避开河沟、交通要道和其他障碍物;架空光缆的接头应设在杆旁#以内。(()敷设光缆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光缆外径的($倍。光缆的牵引端头应作好技术处理;可采用牵引力自动控制性能的牵引机进行牵引。牵!&)#建筑施工工程师手册引力应加于加强芯

    19、上,其牵引力不应超过!#$%;牵引速度宜为!#&();一次牵引的直线长度不宜超过!$&;光缆接头的预留长度不应小于*&。(+)光缆敷设完毕,应检查光纤有无损伤,并对光缆敷设损耗进行抽测。确认没有损伤时,再进行接续。(,)管道敷设光缆时,无接头的光缆在直道上敷设应由人工逐个经人孔同步牵引。预先作好接头的光缆,其接头部分不得在管道内穿行;光缆端头应用塑料胶带包扎好,并盘成圈放置在托架高处。()光缆的接续应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操作,接续时应采用光功率计或其他仪器进行监视,使接续损耗达到最小;接续后应做好接续保护,并安装好光缆接头护套。(-)光缆敷设后,宜测量通道的总损耗,并用光时域反射计观察光纤通道

    20、全程波导衰减物性曲线。(.)在光缆的接续点和终端应作永久性标志。(*)典型的开启式/型光缆接头盒的埋式光缆和管道光缆开剥尺寸如图!-0+所示。图!-0+开启式/型光缆接头盒光缆开剥尺寸.,+!第十六章智能建筑工程施工(!)半开启接头盒的光缆开剥尺寸如图#$%所示。图#$%半开启接头盒的光缆开剥尺寸#$线路测试与工程验收()电缆(电线)绝缘电阻的测试当电缆(电线)敷设完毕尚未与两端设备连接时,必须进行电缆(电线)绝缘电阻的测试,其测试结果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光缆的接续应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操作,接续时应采用光功率计或其他仪器进行监视,使接续损耗达到最小;接续后应做好接续保护,并安装好光缆接头护

    21、套。()光缆敷设后,现场检验应测试光纤衰减常数和光纤长度!衰减测试:宜采用光时域反射仪(()*+)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超出标准或与出厂测试数值相差太大,应用光功率计测试,并加以比较,断定是测试误差还是光纤本身衰减过大。长度测试:要求对每根光纤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一致。如果在同一盘光缆中,光纤长度差异较大,则应从另一端进行测试或做通光检查,以判,%!建筑施工工程师手册定是否有断纤现象存在。(!)综合布线的线缆测试按#$%&()*+*规范进行。(&)工程验收!电缆、电线、光缆、综合布线的敷设必须符合施工图的要求。工程验收必须具备如下资料:,-隐蔽工程验收报告;.-质量检测和评定报告(线槽、保护管、

    22、线路敷设等);/-电缆、电线的绝缘电阴测试记录;0-电缆、电线、光缆、综合布线的测试记录或报告。二、智能接地系统施工)1智能建筑的接地要求())弱电系统的接地除了特殊要求外,一般采用共同接地体的接地方式,其接地体以采用自然接地体为主,即利用基础钢筋、承台钢筋相连接作为自然接地体,框架住钢筋与基础承台钢筋焊接作引下线,再将楼板梁内钢筋与柱筋焊接,形成了具有极小电阻、极小引下阻抗、主体的和平面的等电位自然防雷网络框架。(*)智能建筑的接地要求智能建筑的接地要求有防雷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屏蔽与防静电接地。(()智能建筑的接地系统智能建筑的接地系统通常采用%2+3 系统,如图)41&所示。(!)

    23、智能建筑弱电接地系统应在弱电竖井内设有单独接地干线 56*,将每层弱电设备的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线与该接地干线相连。(&)智能建筑弱电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如图)414 所示。*1接地干线施工应避免弱电系统的接地干线与强电的接地干线、中性线 2 接地混接,更不允许将%2+3 系统中将 2 线与 56 线接在一起再连接到接地极,即将 2线、56 线、36 线混接,这不仅使接在 2 线上的弱电设备受到三相不平衡电流引起的电击或火灾,而且将会受到干扰而使弱电设备无法工作。7!()!第十六章智能建筑工程施工图!#$%&(系统)#智能建筑接地系统测试在接地装置安装完毕后,应测定接地电阻的数值,以确定是否满

    24、足设计或有关规程的要求。接地电阻的测量主要是流散电阻(也称冲击接地电阻)测量。冲击接地电阻总是小于工频接地电阻。测量接地电阻的方法有电流表 电压表法、电桥法、接地电阻测量仪等,目前都采用接地电阻测量仪,操作简单又方便。使用接地电阻测量仪时,要先拧开接地线或防雷接地引下线断接卡子的紧固螺栓。测量时按图!#*所示进行接线,首先将两根探针分别插入地中。使接地极!+电位探针+和电流探针#+三点在一条直线上,使!+和+的距离为,-$,!+至#+的距离为.$;然后用专用导线分别将!+,+,#+接至仪表相应的端钮上。将仪表水平放置,查检检流计的指针是否指于中心线上,否则可用零位调整器将其调到指针指于中心线。

    25、将“倍率标度”置于最大倍数,慢慢地转动发动机的摇把,同时旋动“测量标度盘”使检流计指针指于中心线。当检流计的指针接近平衡时,加快发电机摇把的转速,使其达到!,-/0123 以上,调整“测量标度盘”,使指针指于中心线上。若“测量标度盘”的读数小于!时,应将倍率标度置于较小的倍数,再重新调整“测量标度盘”,以得到正确读数。用“测量标度盘”的读数乘以倍率-$)!建筑施工工程师手册图!#智能建筑弱电系统防雷接地系统标度的倍数,即为所测的接地电阻值。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应考虑在雷雨季节中的土壤干燥状态的影响,各!$%!第十六章智能建筑工程施工地都规定有不同的季节系数。用所测的接电电阻值乘以倍率标度的倍数,

    26、所得结果即为实测接地电阻值。图!#$第四节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施工一、系统概述!#设备监控系统的功能楼宇设备自自控系统主要是对建筑物的变配电设备、应急备用电源设备、蓄电池、不停电源设备等的监视、测量和照明设备的监控,给排水系统的给排水设备、饮水设备及污水处理设备等运行、工况的监视、测量与控制,空调系统的冷热源设备、空调设备、通风设备及环境监测设备等运行工况的监%&!建筑施工工程师手册视、测量与控制,热力系统的热源设备等运行工况的监视,以及对电梯、自动扶梯设备运行工况的监视。通过!系统实现在建筑物内对上述机电设备的监控与管理,可以节约能源和人力资源,提高物业管理水平,为用户创造更舒适、安全的环境

    27、。#$设备监控系统的组成!系统通常是一个集散型或者是分布式开放型系统,目前楼宇设备管理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由第一层中央计算机系统、第二层区域智能分站(%&控制器)和第三层数据采样与控制终端组成。第一层中央计算机系统,是由多台分散的微型计算机和区域智能分站经互连连接而成的计算机系统。系统中各智能单元既相互协同又高度自治,能在全系统范围内实现资源管理,动态地进行任务或功能分配,同时可以执行分布式程序。第二层智能分站(%&)的主要任务是:()现场监测点数据的周期性采集;(#)采集数据的处理(滤波、放大、转换);(()现场数据和现场设备运行状态的检查和报警处理;())控制算法(连续调节和顺序逻辑控

    28、制的运算);(*)控制与数据网的转换与各上位管理计算机进行数据交换,向上传送现场的各项采集数据和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同时接收各上位管理计算机下达的实时指令或参数设定、修改。第三层数据采样,通常由两类终端构成,一类称为监测输入点(+,),监测对象是温度、湿度、有害气体、火灾检测、流量、压力等。另一类称为受控输入点(-,),受控对象是水泵、阀门、控制器、执行开关等。各类探测器、传感器将监测对象的实时状态转变成区域智能分站可以接受的电流().#/0)或电压(/./1)量,同时区域智能输出).#/0 或/./1 的控制信号调节受控设备(例如调节阀门的大小或调整风门的开度。)智能分站与楼宇设备自控系统(!

    29、2)以现场总线方式进行通信,!2 中分散的智能分站的操作运行应是高度自治的,并不依赖!2 监控软件。当系统通信故障时,智能分站仍然具有正常完成监测和控制的能力。同时也应采用分布式系统结构的原则,使智能分站的大厦地理位置上更具有分布性,也可减少各监控工作站与智能分站之间的通信量。(*(!第十六章智能建筑工程施工二、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备安装!中央控制设备的安装(!)#$系统的中央控制的组成!以%&机为核心,中央管理界面和图形显示为目标的设备。目前大多选用(位微处理器,配以高速缓冲存贮器、硬盘驱动器、软盘或光盘驱动器、高分辨率的图形显示器,具有)(或)*+,的串并口的高档微机或工业控制机。实现%

    30、&机与-&通信并符合于多种网络结构的通信控制器,如网关、网路控制器、./#集选器等设备。#外围设备,如/%0、打印机、主控台、系统模拟显示屏等。(()安装!中央控制及网络通信设备应在中央控制室的土建和装饰工程完工后安装。设备及设备各构件间应连接紧密、牢固,安装用的紧固件应有防锈层。#设备在安装前应作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备外形完整,内外表面漆层完好。2设备外形尺寸、设备内主板及接线端口的型号及规格符合设计规定。$有底座设备的底座尺寸,应与设备相符,其直线允许偏差为每米!33,当底座的总长超过,3 时,全长允许偏差为,33。%设备底座安装时,其上表面应保持水平,水平方向的倾斜度允许偏差为每

    31、米!33,当底座的总长超过,3 时,全长允许偏差为,33。&中央控制及网络通信设备的安装符合下列规定:1应垂直、平正、牢固;2垂直度允许偏差为每米!,33;4水平方向的倾斜度允许偏差为每米!33;5相邻设备顶部高度允许偏差为(33;6相邻设备接缝处平面度允许偏差为!33;7相邻设备接缝的间隙,不大于(33;8相邻设备连接超过五处时,平面度的最大允许偏差为,33。*,!建筑施工工程师手册!按系统设计图检查主机、网络控制设备、!#、打印机、$!%集选器等设备之间的连接电缆型号,连接方式是否正确。尤其要检查其主机与&之间的通信线,要有备用线。系统模拟显示屏,在大中型%(系统中通常选用)*&元件组成%

    32、(#模拟显示屏,对主要受控设备的控制、运行、报警状态进行监视,以有利于系统的运行管理。+,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室内、室外、水管以及风管的平均温度,故温度传感器包括室内外温度传感器和风管、水管温度传感器。它们通常是以铂、镍、热电阻或热电偶作为传感元件,有-.#镍薄膜、-.#镍平均值、-.#铂薄膜、-.#和-/#铂等效平均值以及+,+.#热敏电阻等类型。将其阻值变化信号经线性化处理,再由放大单元转换成与温度变化成比例的/0-/12&或 3 0+/4(的输出信号,或者按其阻值变化作出相应温度变化的校正曲线进行阻值与实际温度值的变换。在一些应用中,通过传感器获得大空间

    33、的精确温度时,往往需要将 3个、5 个、-6 个或更多的传感器以串联或并联的方法连接起来,获取整个网络的平均温度。在串联或并联的连接方法中,回路的数量应和每条回路上的传感器的数量相等。例如:使用四个传感器,就必须要有两条回路,每一条回路连接两个传感器。而使用九个传感器,就必须要有三条回路,每一条回路连接三个传感器。传感器的电阻与其温度相对应,测量其电阻即可计算对应温度。镍薄膜传感器 7/$(+-8)时的参考电阻为-.#。电阻变化率约为 9#2$(:#28)。它的头部为白色。铂温度传感器及后平均温度传感器在 9+$(/8)时参考电阻为-/#或-.#,并符合&;3976/标准。相应的电阻变化率约为

    34、/,+或+#2$(/,3 或 3#28)。-/#铂温度传感器的头部为白色带蓝色环。-.#铂平均温度传感器的头部为蓝色。-/#热敏电阻传感器的头部为红色。热敏电阻传感器具有负温度系数,在 77$(+:8)时的参考电阻为+,+.#,它的头部为白色带绿色环,热敏电阻的阻值与温度对应关系见表-6,-。:9-!第十六章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表!#!镍传感器、铂传感器、铂等效传感器及热敏电阻传感器、元电阻与温度对应表(标称值)温度电阻(!)$镍铂热敏%&%()(*+!,*)+%(%(,*(-)&(%-%-()+&*&+&)!%+%+,)&!*)-)+%!%+-),*+&-,%!*-,-!,+*!%!+*-,&+

    35、!(+%)*&*,)(!(*-%!*&,)*(,!(!)&*&!,(+!-,(*(!,)!-(&)+!*+)*+)!-!(+,&,-+!+&!&+!-*!,!()!-!-!(-!+!*!&!+(,!&+!,*()!-&(!*(!+!*)!(!+!+-+&!&!+(*!+&(!)!+*!+&)-*&-!建筑施工工程师手册续表!#!$!%!&($!(!)#)&!$%)!$!&(%!#)!$)&!$&!&#$!%!$(#!)&!#!%*&!$)!*)&#!#%!%)!%#&!$*注:对!#!铂等效传感器,将!+!铂传感器元对应电阻除以!#。因此,可根据被测介质的温度范围,对传感器的安装长度、精度和价

    36、格进行选择,以适合于,-系统监控要求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室内外和管道的相对湿度。通常采用阻性疏松聚合物技术为测量相对湿度,保证了良好的线性度和传感器的长期稳定性,既使在相对湿度(./)较高的情况下也具备了线性度和稳定性。同时匹配二极管温度补偿,保证了相对湿度测量范围内的精度,其输出信号通常为%0-,在#2 0!#2量程范围内,精度一般在&20*2之间。因此,可根据被测介质的湿度范围、湿度传感器的安装场所、湿度传感器的精度和价格进行选择,以满足,-系统监控的要求。($)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34不应安装在阳光直射的位置,远离有较强振动、电磁

    37、干扰的区域,其位置不能破坏建筑物外观的美观与完整性,室外型温、湿度传感器应有防风雨防护罩;54应尽可能远离窗、门和出风口的位置,如无法避开,则与之距离不应小于&1;64并列安装的传感器,距地高度应一致,高度差不应大于!11,同一区域内高度差不应大于*11。#温度传感器至 778 之间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尽量减少因接线引起的误差,对于镍温度传感器的接线电阻应小于$!,!+!铂温度传感器的接线总电阻应小于!。*$!第十六章智能建筑工程施工风管式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图!#$)图!#$风管式温度传感器安装图!传感器应安装在风速平稳,能反映风温的位置。传感器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后,安装在风管直

    38、管段或应避开风管死角的位置和蒸汽放空口位置。#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图!#%水管式温度传感器安装图水管温度传感器的安装(图!#%)$&!建筑施工工程师手册!水管温度传感器应在工艺管道预制与安装同时进行。水管温度传感器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水管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在水流温度变化灵敏和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不宜选择在阀门等阻力件附近和水流死角和振动较大的位置。图!#!$空气压差传感器安装图$水管型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段大于管道口径的!%时,可安装在管道的顶部,如感温段小于管道口径!%时,应安装在管道的侧面或底部。%水管型温度传感

    39、器不宜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和焊接。&#压力、压差传感器、压差开关安装(!)压力、压差传感器和压差开关压力、压差传感器是将空气压力或液体压力信号转换为 (%$)*或$(!$+的电气变换装置,压差开关是随着空气或液体的流量、压力或压差引,-&!第十六章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起开关动作的装置。图!#!压差开关安装图$%!建筑施工工程师手册它们主要用于气压力、流量和液体压力、流量的监测。电容式压差传感器可以测量!#!$%的空气压力,其精度达&,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且在非常低的压力下仍具有良好的分辨力。空气压差开关是利用在两个传感孔检测到的压差,作用于控制器薄膜的两侧,使弹簧承托的薄膜移动并启动的开关,用于监

    40、视风机动行状态和过滤器阻力状态的监测,检定暖通或通风管内的空气质量,变风量系统最大空气流量控制等。液体压差传感器,通常采用由霍耳元件作为磁电转换的元件组成的霍尔压力变送器,静态承受压差额定值为&(!)%*,其精度可达+&,#。薄膜型液体压力传感器其精度可达+!,-#&。图&(,&-压力传感器安装图(-)压力、压差传感器和差开关的安装(如图&(.&!图&(.&/)!传感器应安装在便于调式、维修的位置。传感器应安装在温、湿度传感器的上游侧。#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前安装。$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应在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装在直管段,则应避开风管内通风死角和蒸汽放空口的位置。%水

    41、管型蒸汽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的安装应在工艺管道预制和安装的同时进行,其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第十六章智能建筑工程施工图!#!$压差开关安装图!水管型蒸汽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不宜安装在管道焊缝及其边缘处上开孔及焊接。水管型、蒸汽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的直压段大于管道口径的%&$时,可安装在管道顶部,小于管道径%&$时,可安装在侧面或底部和水流流速稳定的位置,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近和水流流速死角及振动较大的位置。#安装压差开关时,宜将薄膜处于垂直于平面的位置。#风压压差开关安装离地高度不应小于(#)*。+#风压压差开关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

    42、,#风压压差开关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风压压差开关不应影响空调器本体的密封性。.#风压压差开关的线路应通过软管与压差开关连接。/#风压压差开关应避开蒸汽放空口。$水流开关的安装(图!#!0)#水流开关的安装,应在工艺管道预制、安装的同时进行。+#水流开关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水流开关不宜安装在焊缝处,或在焊缝边缘上开孔及焊接处安装。-#水流开关应安装在水平管段上,不应安装在垂直管段上。.#水流开关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建筑施工工程师手册图!#!$水流开关安装图%!第十六章智能建筑工程施工!流量传感器安装(#)电磁流量计

    43、的安装$如图#%#&所示)图#%#&电磁流量器安装图电磁流量计是基于电磁感应定律而工作的流量测量仪表,它由检测和转换两个单元组成,被测介质的流量经检测单元变换成感应电势,然后经放大转换成!()*+直流信号输出。!电磁流量计应安装在避免有较强的交直流磁场或有剧烈振动的场所。流量计、被测介质及工艺管道三者之间应该连成等电位,并应接地。#电磁流量计应设置在流量调节阀的上游,流量计的上游应有一定的直管段,长度为!,#)(为管径),下游段应有!,!-&的直管段。$在垂直的工艺管道安装时,液体流向自下而上,以保证导管内充满被测液体或不致产生气泡,水平安装时必须使电极处在水平方向,以保证测量精度。(()涡轮

    44、式流量传感器!涡轮式流量传感器是一种速度式流量计,当流体流过涡轮叶片时,叶片前后的差压产生的力推动涡轮叶片转动。在一定的流量范围内,管道中流体的容积流量与涡轮转速成正比,涡轮的转速通过检测线圈和磁电转换装置转换成对应频率的电脉冲信号。涡轮式流量传感器的安装.涡轮式流量变送器应安装在便于维修并避免管道振动,避免强磁场及热辐射的场所。/涡轮式流量传感器安装时要水平,流体的流动方向必须与传感器壳体!%0#!建筑施工工程师手册上所示的流向标志一致。如果没有标志,可按下列方向判断流向。第一、流体的进口端导流器比较尖,中间有圆孔。第二、流体的出口端导流器不尖,中间没有圆孔。!当可能产生逆流时,流量变送器后

    45、面装设止逆阀,流量变送器应装在测压点上游,距测压点#$%$&的位置,测温应设置在下游侧,距流量传感器%(&的位置。)流量传感器需要装在一定长度的直管上,以确保管道内流速平稳。流量传感器上游应留有*+倍管径的直管,下游有$倍管径长度的直管。若传感器前后的管道中安装有阀门、管道缩径、弯管等影响流量平稳的设备,则直管段的长度还需相应增加。,信号的传输线宜采用屏蔽和有绝缘保护层的电缆,宜在&-侧一点接地。图*电量变送器接线图$#*!第十六章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电量变送器安装(#)电量变送器常用的电量变送器有电压、电流、频率、有功功率、功率因数和有功电度变送器等。!电压变送器电压变送器通常将单相或者三相交

    46、流电压#$%、&$%、($%变换为$)!%、$)#$%或者$)&$*+、,)&$*+输出,其接线图如图#-#-所示。电流变送器电流变送器通常将单相或者三相的电流$)!+变换为$)!%或者$)&$*+、,)&$*+的输出。#其他变送器频率、功率因数、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等变送器均以将上述的参数变换为上述相同的输出。上述变送器接线图如图#-#-所示。(&)电量变送器的安装!电量变送器通常安装在监测设备(高低压开关柜)内或者在供配电设备附近装设一单独的电量变送器柜,将全部的变送器放在该柜内。然后将相应监测设备的./、0/输出端通过电缆接入电量变送器柜,并按设计和产品说明书提供的接线图接线,再将其对应的

    47、输出端接入 11.相应的监测端。变送器接线时,严防其电压输入端短路和电流输入端开路。#必须注意变送器的输入、输出端的范围与设计和 11.所要求的信号相符。-其他输入设备安装(#)空气质量传感器及安装!空气质量传感器是根据不同气体具有不同热导能力的特性来反映多种不同气体成分的程度和测量总不纯度,其输出可以是$)#$%直流输出信号或者继电器输出报警信号。空气质量传感器可监测各种烟雾、.2、.2&、丙烷等多种气体。各种气体在$3时的相对导热系数如表#-&。-#!建筑施工工程师手册表!#$各种气体在%&时的相对导热系数气体种类空气氮($)一氧化碳(())氢(*$)二氧化硫(+)$)氨(*,)甲烷((*

    48、-)乙烷((*)硫化氢(*$+)相对导热系数!空气!#%#.!#%!,/#!0%#,0%#.1%!#$.%#/%#0$-空气质量传感器常用挂壁式和管道两种,其安装要求参见室内和管道温度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应选择安装在能反映监测空间的空气质量状况的区域或位置。空气质量传感器的安装2#空气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3#空气质量传感器应避开蒸汽放空口。4#探测气体比重轻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或房间的上部,探测气体比重重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或房间的下部。($)空气速度传感器及其安装#空气速度传感器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空气速度传感器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

    49、空气速度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装在直管段,则应避开风管内通风死角的位置安装。%空气速度传感器应避开蒸汽放空口。(,)风机盘管温控器、电动阀及其安装风机盘管温控系统通常有二管制单冷、二管制冷热水两用和四管制冷热水独立几种形式,下面介绍二管制冷热水两用的温控系统及其安装方法。四管制也可参照。#风机盘管温控系统的工作原理风机盘管温控系统如图!#!/所示。/,!第十六章智能建筑工程施工图!#!$风机盘管温控系统图!#!%风机盘管温控器安装接线图%&!建筑施工工程师手册选择开关切换至“冷”状态,即夏季运作时,当室内温度超过设定值时,则电动阀被打开,系统对室内提供冷气。冬季运行时,将选择开关

    50、切换至“热”状态,当室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则电动阀被打开,系统向室内提供热气,使室内温度保持在所需的范围内(通常!#$%),也可以通过三速开关来调节风速和调节温度。!风机盘管温控器、电动阀的安装(图!&!()。)温控开关与其他开关并列安装时,距地面高度应一致,高度差不应大于!*,与其他开关安装于同一室内时,高度差不应大于+*,温控开关外形尺寸与其他开关不一样时,以底边高度为准。,电动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风机盘管电动阀应安装于风机盘管的回水管上。.四管制风机盘管的冷热水管电动阀共用线应为零线。/客房节能系统中风机盘管温控系统应与节能系统连接。0电磁、电动调节阀和开关阀(!)电


    注意事项

    本文(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讲解(72页).pdf)为本站会员(风****)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沃文网发消息,QQ:2622162128 -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