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寨金寨县县新城区水系总体概念规划新城区水系总体概念规划 暨重点流域治理暨重点流域治理 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2014 年 9 月 20 日 项目名称:安徽金寨县新城区水系总体概念规划暨重点流域治理 委托单位(甲方):金寨县规划局 设计单位(乙方):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土地规划资质:甲级 010017 城市规划资质:甲级建城规编第(141025)旅游规划资质:甲级 旅规甲 05-2007 园林设计资质:乙级 A211005750-6/2 建筑设计资质:乙级 013151-SY 图纸报审专用章:首席设计师:俞孔坚 第二分院院长、建筑总工:刘向军 第二分院副院长、景观总工:凌世
2、红 第二分院副院长:何美才 项目负责人:郭迎新 项目组成员:王雪莲 环境保护高级工程师、硕士,二分院五所所长 郭迎新 水务工程中级工程师、硕士,项目负责人 傅丹诺 风景园林专业,北京大学在读硕士,景观设计师 杨正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环境规划设计 徐海东 公共艺术专业,景观设计、后期制作 徐嘉成 环境艺术专业,景观设计、后期制作 曹传生 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种植设计 方玥 环境工程专业,环境规划设计 闫园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环境规划设计 张韵琴 风景园林专业,后期制作 王志英 工程造价 目录目录 第一章第一章 设计总则设计总则.1 1.1 项目概况.1 1.2 规划设计依据.1 1.3 规划
3、设计原则.2 1.4 规划设计期限.2 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1 2.1 项目区位.1 2.2 交通分析.1 2.3 地形地貌.2 2.4 气象水文.3 2.5 河流水系.3 2.5.1 梅山水库.3 2.5.2 史河流域.3 2.6 水利设施.5 2.7 现状问题.5 第三章第三章 规划方法与策略规划方法与策略.10 3.1 理论基础.10 3.2 设计策略.11 第四章第四章 生态基础设施规划生态基础设施规划.15 4.1 水安全格局.15 4.2 生物安全格局.17 4.3 乡土游憩安全格局.18 4.4 生态综合安全格局.19 4.5 生态廊道系统.19 4.6 蓝线和绿线界
4、定.25 第五章第五章 防洪与水系调度规划防洪与水系调度规划.28 5.1 雨洪调蓄规划.28 5.2 河道改造规划.29 5.3 水系疏导规划.37 5.4 重点流域治理.38 5.4.1 洪家河供水分析.38 5.4.2 三岔河防洪设计.45 5.4.3 史河下游(红石嘴水利枢纽为界)湿地景观设计.47 5.5 水系调蓄能力.53 第六章第六章 水环境保护规划水环境保护规划.54 6.1 点源污染防治.54 6.2 线源污染防治.55 6.3 面源污染防治.56 6.4 河流廊道控制导则.57 6.5 慢行交通设计.58 第七章第七章 分期实施目标分期实施目标.60 7.1 近期规划(20
5、15-2020).60 7.2 远期规划(2020-2030).60 附录附录.61 8-1 生态廊道系统规划图.61 8-2 梯级蓄水堰规划图.62 8-3 调蓄湿地规划图.63 8-4 生态驳岸设计图.64 8-5 水系连通规划图.72 8-6 水利设施规划图.73 8-7 洪家河供水方案规划图.74 8-8 史河下游景观设计平面图.75 8-9 史河下游景观设计剖面图.76 8-10 史河下游生态堰设计图.77 8-11 史河下游景观设计效果图.78 8-12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图.82 8-13 慢行交通系剖面图.83 金寨县新城区水系总体概念规划暨重点流域治理 1 第一章第一章 设计设
6、计总则总则 1.1 项目概况项目概况 规划范围为安徽省金寨县新城区,规划面积 712.18 平方公里,规划区属于史河流域,史河在红石嘴渠首枢纽进入史河总干渠,新城区境内有洪家河和三岔河两条支流经史河干渠排入史河。史河上游为梅山水库,库区流域面积 1970 平方公里,占史河全流域面积 286,总库容 23.37 亿立方米。设计内容为水系概念总体规划暨重点流域治理。通过对水系进行规划,改善生态环境、支撑经济社会、提高防洪级别。现状水系 现状水体 1.2 规规划设计依据划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5)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6)中国水资源保护法(7)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8)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3-2030)(9)安徽省金寨县旅游总体规划修编(2013-2030)金寨县新城区水系总体概念规划暨重点流域治理 2 (10)安徽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11)安徽省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12)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13)金寨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14)金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15)金寨绿地系统规划(16)金寨县城市防洪规划报告(17)金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3 规规划设计原则划设计
8、原则 严格遵循金寨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金寨绿地系统规划和金寨县城市防洪规划报告的要求,全面规划,统筹兼顾,遵循生态性、安全性、特色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尊重水系的自然属性,保护城市水系的自然形态,对河道进行生态化改造,疏导水系,突出对重点河道和重点流域的保护和治理,构建城市生态雨洪系统,提高城市的防洪级别。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水和谐,将金寨县打造成安全、生态、宜居的健康城市。(1)安全性原则 结合场区现状对城区防洪和水系调度进行规划,完成对骨干河流和重点流域的治理,提高城市的防洪级别,满足城市各水域防洪防汛要求,中心城区 20 年一遇防洪标准,非中心城区 10 年一遇防洪标准。
9、(2)生态性原则 尊重场地现状和骨干河流的自然属性,打造生态驳岸,构建生态廊道,营造多层次的植物生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形成水生态景观,突出城市“蓝”的生态特色;构建以史河为城市景观主轴的沿河带状公园和绿道系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3)统筹兼顾原则 统筹考虑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景观的需求,水系规划要与城市绿地系统,城市景观系统相结合,形成统一协调的城市景观系统。(4)可持续发展原则 结合城市水资源总量和现状水资源状况对水系进行规划,保障水量、水质和景观的可持续性,支撑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4 规划设计期限规划设计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 20152030 年,近期为 2015-202
10、0 年,远期为 2020-2030 年。金寨县新城区水系总体概念规划暨重点流域治理 1 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项目背景背景 2.1 项目项目区位区位 金寨县是中国安徽省六安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北纬 31061-31481,东经 115221-116111之间,安徽、河南、湖北三省交界处。全县面积约为 3814平方公里。项目位于金寨县北部,规划区属于史河流域,规划面积 712.18 平方公里。金寨县中观区位 金寨县微观区位 合肥经济圈以合肥为龙头,努力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城市圈,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合肥经济圈链接长三角与中原经济区的纽带作用也将得到体现。金寨县位于皖
11、鄂豫三省交界,伴随着区域间合作不断深入,依托其区位和交通优势,金寨的区域地位和门户作用亦将得到提升。金寨县宏观区位 2.2 交通分析交通分析 金寨县距合肥 135 公里,距六安 63 公里,距长沙 477.2 公里,距南昌 337.2 公里。东进合肥、南京、上海,西通武汉和京九铁路,北依两准煤炭基地,西临长江黄金水道,209、210 省道纵贯南北,临近 312 国道;国家高速公路 G40 沪陕高速沿金寨县北端擦边而过,G42 沪蓉高速自东北向西南斜插而过。2009 年动车的开通,交通更为便利。金寨县新城区水系总体概念规划暨重点流域治理 2 金寨县交通分析 2.3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金寨县的大地
12、构造隶属于秦岭地槽褶皱系的金寨霍山复向斜带,经五台吕梁运动,大别山全面褶皱隆起,又经几次大的构造运动,受褶皱、断层和岩浆活动等内力作用,以及近代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外力作用的影响,形成丁本县中山、低山、丘陵、盆地和河谷平原的地貌结构。褶皱带与断裂带的走向,使本县的地貌单元大体呈北西南东或北东南西走向,并且山脉、丘陵与长条形盆地、河谷相间分布。金寨县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最高处为南部边境的天堂寨,海拔 1729.13 米,最低处是位于东北部白塔畈乡的灌集村,海拔 60 米,其相对高差 1669.13 米。金寨县平均海拔 500 米,平均坡降 21。高程分析 坡度分析 金寨县新城区水系总体概
13、念规划暨重点流域治理 3 坡向分析 2.4 气象水文气象水文 根据金寨县城梅山气象站统计资料,多年平均降雨量 1388mm,最大年降水量 1894mm(1987年),最小年降雨量 738mm(1966 年),最大值是最小值的 2.57 倍。降水量在季节上分配也很不均匀,大部分集中在汛期(5-9 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 62.6%,其中 7 月份最大,占全年的 16.8%;1969年、1991年的7月份降雨量分别达697.2mm、522mm。年最大3d降雨量多年平均值为160.8mm,其中 1969 年、1991 年分别为 201.4mm、301.7mm,均发生在 7 月份。2.5 河流水系河流
14、水系 2.5.1 梅山水库梅山水库 梅山水库位于安徽省金寨县县城南端,史河上游,坝址在安徽省金寨县梅山镇大小梅山之间。库区流域面积 1970 平方公里,占史河全流域面积 28 6,总库容 23.37 亿立方米。防洪库容 11.29亿立方米,兴利库容 796 亿立方米,死库容 402 亿立方米,汛期限制水位 12527 米,防洪标准为万年一遇。梅山水库是淮河流域的重点工程,担负着淮河干流错峰调蓄的重要任务,减少淮河中游启用行蓄洪区做出了突出贡献;是淠史杭灌区主要水源,灌溉下游的安徽、河南二十五县区 383 万亩农田;是皖西电网的重要电源点,对安徽电网的发展和 确保电网安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梅山
15、水库湖光山色、水清沙白,2004 年被水利部评委国家水利风景区。梅山水库是具有防洪、灌溉、发电、航运、水产养殖和旅游等综合利用功能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当时世界上最高的连拱坝 梅山水库风景区 梅山水库连拱坝 2.5.2 史河流域史河流域 规划范围主要属于史河流域。史河全长 220km,平均比降 1.31,流域面积 6850 km2。红石嘴以上为山区,流域面积 2004 km2,河长 101km,平均比降 2.5;红石嘴以下为丘陵区,其中六安市与河南省以沈家沟为界。从红石嘴至沈家沟口,河长 19km,区间面积 507 km2。1 史河史河 史河古称决水,发源于大别山北麓,史河
16、干源从金寨县关庙起点,史河出库后,呈 S 形向北流9 km 至史河灌区红石嘴渠首枢纽工程。史河自然风光宜人,水清沙白,水质达到 II 类以上水质标准。史河以红石嘴水利枢纽分为上下两段。上游为山区,水质较好,下游为丘陵区,水质较差。金寨县新城区水系总体概念规划暨重点流域治理 4 红石嘴水利枢纽前史河风光红 石嘴水利枢纽后史河风光 2 史河各支流史河各支流 史河流域内河流众多,在新城区境内有洪家河和三岔河两条支流经史河干渠排入史河。史河各支流洪家河、三岔河、董冲河和潘家河,均为陡流急的山溪性河流,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其汇流快,具有陡涨陡落、峰高量大、历时短等特点。史河干渠及各支流 汇水分区(1)史
17、河干渠 淠史杭灌区工程引水人工干渠,从红石嘴渠首枢纽处引水,穿越新城区供给下游广大区域用水。(2)洪家河 发源于南部原船冲乡猴子岭,山溪性河流、上有主冲、外活岭、新楼和潘家河等四条支流,在金顾路处北侧汇入史河干渠。(3)三岔河 三岔河流域面积 15.6km2,自南向北流入史河总干渠。金寨县新城区水系总体概念规划暨重点流域治理 5 史河干渠 三岔河 洪家河 董冲河 2.6 水利设施水利设施 1 红石嘴渠首枢纽工程 红石嘴渠首枢纽工程,位于金寨县江店镇西北,梅山水库下游 9 公里的老河岔。来水面积 2004平方公里,其中水库以上 1970 平方公里,区间 34 平方公里。由溢流坝、拦河坝、冲砂闸和
18、史河总干渠进水闸组成。设计洪水标准,1958 年定为 50 年一遇,洪水流量 1768 立方米秒,1969 年重建时改为 200 年一遇洪水标准,过坝流量 4000 立方米秒。红石嘴渠首枢纽工程 2 污水处理厂 金寨县史河、东干渠是淮河的重要水源地,为保护淮河流域水质,新城区 2009 年已建成 1.5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一座,采用氧化沟工艺。投入运营以来,新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接近 100%,有效治理了史河、东干渠水质污染。2.7 现状问题现状问题 1 洪涝灾害洪涝灾害 江店新城区洪家河、三岔河及潘家河现状防洪能力仅 5 年一遇,洪涝灾害频发,不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危害周边的人身财
19、产安全。江店新城区的洪家河、三岔河洪水主要是暴雨形成的,具有强度大、来势猛、陡涨陡落的特点,由于来水面积小,洪水总量不大。洪涝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因素:降水集中分布在雨季,山溪性河流,汇流快;(2)蓄洪区不足:蓄滞洪区面积不足,不透水路面覆盖率高;(3)过洪断面不足:断面防洪能力不足、提防难以承受较高洪水的安全保障;(4)水流不畅:多条河流交汇处弯道和低洼地处造成水流不畅,易形成拥堵;金寨县新城区水系总体概念规划暨重点流域治理 6 (5)建设用地占用河道:建设用地侵占河道,妨碍行洪安全。洪家河易积水河段 三岔河与史河干渠汇水口易涝点 易涝点区域示意图 2 洪涝与缺水的矛盾
20、洪涝与缺水的矛盾 山溪性河流导致河道汇流快,洪峰大,水位波动大,非雨季河道缺水严重,在洪家河、三岔河和董冲河均出现了河道干涸的现象。洪家河非雨季河道基本干涸 三岔河和董冲河河道干涸 河流各河段 20 年一遇设计洪水位 金寨县新城区水系总体概念规划暨重点流域治理 7 3 水生态破坏水生态破坏 多数河道渠化硬化,三岔河、董冲河堤岸受洪水的冲刷,局部地段已坍塌、沉陷,河流亲水性和生态性有待改善。驳岸破坏 驳岸现状 4 水环境破坏水环境破坏 水环境整体状况较好,但仍存在雨污合流现象。雨污合流的排水系统,造成雨季雨污水溢流入河,污染水质。金寨县新城区水系总体概念规划暨重点流域治理 8 河流污染 现状水体
21、污染现状 5 建设用地侵占建设用地侵占 在河道旁建有大量的建筑物,建设用地侵占河流廊道用地的现象严重,不仅妨碍水系生态安全格局,而且会危害人身财产安全。金寨县新城区水系总体概念规划暨重点流域治理 9 建筑用地侵占河道 河道侵占现状 综上所述金寨区位和交通条件良好,生态自然条件极为优越。水系综合规划可以进一步提升金寨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打造安全、生态、宜居的健康城市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规划需重点解决的问题为新城区内洪涝灾害尤为严重,河道枯水期缺水问题也较为突出,河流自然形态和驳岸的生态性需要改善。金寨县新城区水系总体概念规划暨重点流域治理 10 第三章第三章 规划规划方法方法与与策略策
22、略 场地存在问题是规划设计中需重点解决的难点,寻求合理、优化、先进的规划方法和策略是合理解决问题关键步骤。通过研究学习规划的理论基础,探寻适合金寨县新城区水系规划的先进方法和策略。3.1 理论基础理论基础 1.传统的规划思路不能解决当今城市水系存在的问题传统的规划思路不能解决当今城市水系存在的问题(1)水资源总量有限,淡水资源紧缺,水系断流严重的问题,传统的规划思路为通过修建大型的水利工程,试图控制水的过程。(2)城市雨洪滞蓄能力逐渐变差,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大量的雨水资源被浪费。传统规划思路通常通过改造雨水管网,加大排水标准的方法,加快雨水的排放。这并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3)当前城市水系生
23、态系统遭到破坏,河道污染严重的情况,试图通过利用昂贵的处理设备来净化水。城市水环境问题 2.寻求新的水系规划思路寻求新的水系规划思路基于“反规划”的全新思路基于“反规划”的全新思路 “反规划”是一种关于城市规划的逆向思想方法,其指向是建立一个以生态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建设规划的刚性框架。生态基础设施规划是优先于城镇总体规划的非建设用地规划,比传统绿地系统规划更具有维护生态健康和服务城市居民的战略性意义,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真实功能。它从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出发,优先控制和保护对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的区域,以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多尺度、多目标地构建网络化系统结构。因此生态基础设施能够更为有效的保护自然
24、,同时为城市居民持续地提供自然的服务。是创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友好型城镇的重要途径。3“反规划”的实现途径“反规划”的实现途径(1)生态基础设施 生态基础设施(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以下简称 EI)作为“反规划”的规划成果,是维护生命土地的安全和健康的空间格局,是城市和居民获得持续的自然服务(生态服务)的基本保障,是城市扩张和土地开发利用不可触犯的刚性限制。它是一种空间结构(景观格局),必须先于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和设计而进行编制。(2)景观安全格局 景观安全格局(Security pattern,简称 SP)是判别和建立生态基础设施的一种途径,该途径以景观生态学
25、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基于景观过程和格局的关系,通过景观过程的分析和模拟,来判别对这些过程的健康与安全具有关键意义的空间格局。景观安全格局(3)生态安全格局 金寨县新城区水系总体概念规划暨重点流域治理 11 通过对区域景观格局的研究,建立防洪、生物、乡土游憩等多个方面的生态安全格局,提供多个安全水平上的景观改变方案,建立综合的生态基础设施,并以此成为城市总体规划调整的依据,从而更好地保障生态服务功能的安全和健康。通过保护和完善城市的生态安全格局,为城市发展构建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基底,从而指导城市建设用地的布局。“反规划”途径 3.2 设计策略设计策略 通过对理论知识的研究,方案以“反规划”理论为指
26、导的规划革命,以“生态安全格局”为实现途径的规划思路,构建生态廊道系统。通过三大设计策略应对金寨县新城区内洪涝灾害严重,河道枯水期缺水问题突出,河流自然形态和驳岸的生态性亟待改善等问题,全面提升金寨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打造安全、生态、宜居的健康城市。1 宏观层面上进行生态廊道系统规划宏观层面上进行生态廊道系统规划 采用多样化的雨洪管理模式,通过三级廊道系统集蓄、净化场地内雨洪水,减少雨水管道的使用,降低市政管网的压力。建立一套遍布城市的、健康完善的水系统,同时解决调蓄雨洪、净化水质、补充地下水以及提供滨水栖息环境等综合问题。多样化的雨洪管理模式 雨洪管理模式转变 金寨县新城区水系总体
27、概念规划暨重点流域治理 12 三级廊道系统 2 针对防洪的问题导向的上蓄、中拓、下疏的规划策略针对防洪的问题导向的上蓄、中拓、下疏的规划策略 采用分段治理的策略,上游河段设堰调蓄,利用梯级生态堰层级蓄水,将雨水调蓄在河流上游;中游河段拓宽断面,增加河槽的槽蓄能力,提升河流的景观效果;下游河段水系疏导,提高河流排洪疏散的速度,分洪错峰。(1)上层调蓄 山溪性河流是造成河流洪泛的最主要原因,利用人烟稀少的上游山区筑堰蓄水,增加河流的滞纳能力,降低对下游城市的洪泛危害,从源头治理洪水。上游筑堰调蓄的雨水在枯水期还可以用于补给下游河道景观生态需水,缓解洪家河、三岔河等在非雨期的景观水景缺水的现象。上游
28、筑堰蓄水 生态蓄水堰 筑堰蓄水(2)中层扩面 通过新开挖河道拓宽河道断面,增加槽蓄能力和滞洪区面积,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保留乔木岛,打造生态驳岸,丰富生境,提高景观的层次。金寨县新城区水系总体概念规划暨重点流域治理 13 河道改造 原河道 改造后河道(3)下层水系疏导 根据场地的竖向、用地进行将行洪安全的河流与存在行洪压力的河流连通,增加水流通道,分散洪峰,消除易涝点。增加雨水拦蓄设施工程、增修老化和破坏的堤防、更换设施陈旧的涵闸设施,提高河流的防洪级别。水系疏导示意图 3 以污染防治为目的的水环境保护规划以污染防治为目的的水环境保护规划 金寨整体水系水质条件较好,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
29、出现了较多的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诸如生活污水的集中排放、雨污水排放、农业面源污染、大气污染、城市道路系统污染和城市绿地污染等,污染物排放量大大增加。污染源分类 污染源 点污染源 面污染源 生活污水集中排放 农业面源污染 工业污水集中排放 大气污染 雨污水排水口 城市道路系统污染 城市绿地污染 金寨县新城区水系总体概念规划暨重点流域治理 14 城市排放的雨污水排放进入湿地进行净化,水质达标后排放入河流,解决点源污染的问题。在河道两旁设置生态绿地和生态绿地缓冲带,净化进入河流的水体,解决面源污染的问题。水环境规划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防止污染物超过 II 类水水质的纳污能力和自净能力,保障水环境安
30、全健康。点源污染湿地净化 面源污染防治 金寨县新城区水系总体概念规划暨重点流域治理 15 第四章第四章 生态基础设施生态基础设施规划规划 生态基础设施是维护生命土地的安全和健康的空间格局,是城市和居民获得持续的自然服务(生态服务)的基本保障,是城市扩张和土地开发利用不可触犯的刚性限制。它是一种空间结构(景观格局),必须先于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和设计而进行编制。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为城市及其居民提供持续的生态服务。利用 GIS 工具,结合场地现状,构建水安全格局、生物安全格局、乡土游憩格局和生物综合安全格局,分析得出适宜建设区域和不适宜建设区域,指导未来城市发展方向、格局。由三级廊道和节点形成网络,
31、逐级拦蓄净化雨洪,满足不同强度暴雨强度的需求,构成金寨水系总体格局,实现金寨县新城区水系规划,打造生态水系。4.1 水安全格局水安全格局 水安全格局的构建是通过对暴雨淹没、洪水淹没过程的模拟,明确场地重要的雨水径流通道、易淹没区的范围,并将它们与对雨洪起到重要调节、滞蓄功能的河流、水渠、湿地等水体区域结合起来,形成高中低三个级别的综合水安全格局,指导相关项目建设区的选址。其中,低安全格局为限建区;中安全格局为协调建设区;高安全格局为适建区。1 模拟径流模拟径流 借助 GIS,根据数字高程模拟暴雨时的地表径流,确定重要的潜在雨水汇流通道。建设应避让这些通道,一方面可维护重要雨洪廊道的生态功能,另
32、一方面也可保证建设区的安全性。模拟径流 2 暴雨安全格局分析暴雨安全格局分析 模拟 10 年一遇、20 年一遇、50 年一遇三个 3 天暴雨强度下未来城市化地区的暴雨径流过程,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史河干渠、洪家河及其支流、三岔河及其支流沿岸为主要的潜在淹没区。设计暴雨强度 区域 方 法 统计参数 设计暴雨(mm)均值 Cv Cs 50 年一遇 20 年一遇 10 年一遇 老城区 实测资料分析 105 0.42 3.5 Cv 225.75 191 163.7“84 办法”112 0.53 3.5 Cv 282.24 229.6 190.4“95 等值线”112 0.53 3.5 Cv 282.24
33、229.6 190.4 采用值 112 0.53 3.5 Cv 282.24 229.6 190.4 新城区 实测资料分析 117 0.46 3.5 Cv 266.76 222.5 188.6“84 办法”112 0.53 3.5 Cv 282.24 229.6 190.4“95 等值线”110 0.53 3.5 Cv 277.2 225.5 187 采用值 112 0.53 3.5 Cv 282.24 229.6 190.4 金寨县新城区水系总体概念规划暨重点流域治理 16 暴雨淹没分析 3 洪水安全格局分析洪水安全格局分析 按照防洪规划 20 年一遇和 10 年一遇标准设计洪峰进行洪水淹没
34、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潜在滞洪湿地集中在史河干渠和洪家河交汇处、三岔河和董冲河、洪家河和潘家河交汇处和鱼苗场等位置。设计河流洪峰水位 位置 名称 上级河流 流域面积(km2)20 年一遇流量(m3/s)10 年一遇流量(m3/s)洪峰 时段平均(1h)洪峰 时段平均(1h)老 城 区 观音冲 史河 1.1 26.0 12.3 19 9.0 菜市场 史河 0.7 15.0 7.6 11 5.6 老城(酒厂)史河 3.2 51.0 33.3 36 24.6 师范 史河 4.0 61.0 41.6 42 30.8 新河小区 史河 0.9 16.0 9.7 11 7.2 一中 史河 1.0 19.0 10
35、.6 13 7.9 新 城 区 鱼苗场 洪家河 0.8 13.0 8.5 9 6.3 长冲 洪家河 0.8 15.0 8.5 10 6.3 馒石湾 潘家河 2.3 30.0 22.4 22 16.2 董冲 三岔河 3.7 48.0 34.6 34 24.8 洪水淹没分析 4 水安全格局水安全格局 通过场地模拟径流、暴雨淹没分析以及洪水淹没分析三者的叠加,得到场地的综合水安全格局。建设应避让这些潜在风险区。金寨县新城区水系总体概念规划暨重点流域治理 17 水安全格局 4.2 生物安全格局生物安全格局 根据金寨县志,金寨鱼类有 40 多钟,主要经济鱼类有鳙、鲤、鲂、鳜、黑鱼、黄尾鱼、大鲵等;哺乳类
36、主要物种为豹、狼、野猪、野羊、斑狗、原麝、驴头狼、香獐等;鸟类有 70 余种,主要有喜鹊、麻雀、乌鸦、赤腹鹰、斑鸠、画眉、黄鹂、白冠长尾雉等;两栖类有菜花蛇、乌梢蛇、竹叶青、阔褶蛙、穿山甲、蝮蛇等;昆虫类有蝴蝶、蜜蜂、寄生蜂、寄生蝇、土鳖、瓢虫等。选取对人为活动干扰敏感的地方物种作为指示物种。选择阔褶蛙、乌梢蛇、赤腹鹰作为金寨指示物种构建生物安全格局。阔褶蛙 乌梢蛇 赤腹鹰 根据不同物种特性采用基于垂直过程的栖息地适宜性分析和基于阻力面分析两种方法来建立生物保护安全格局。1 垂直过程栖息适宜性分析垂直过程栖息适宜性分析 依据土地覆盖类型,距建成区、主要道路和水体距离等因素分析找出适宜指示物种栖
37、息的景观类型分布,包括河道、沟渠、湖泊水库、坑塘湿地、绿地、农田等。分析得出史河、史河总干渠、二龙岗、周边山林为野生动物主要的栖息地。垂直过程栖息适宜性分析 金寨县新城区水系总体概念规划暨重点流域治理 18 分析得出史河、史河总干渠、二龙岗、周边山林为野生动物主要的栖息地。2 水平过程迁徙分析图水平过程迁徙分析图 以最适宜的栖息地为源,依据土地覆盖进行阻力面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动物在不同栖息地斑块间迁移的水平通道主要沿各主要河流及成片绿地完成。水平过程迁徙分析 3 生物安全格局生物安全格局 通过在核心栖息地建立生物迁徙廊道,以及在较远的栖息地斑块间建立湿地、林地跳板(战略点),完善整体景观结构,
38、最终形成由源、缓冲区、廊道、战略点共同形成的生物保护安全格局。(1)源:建立绝对保护的栖息地核心区,着重对湿地、水库、坑塘、河渠等的生态恢复。(2)在源周围建立缓冲区,减少人的干扰。(3)建立廊道增强景观连通性,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将坑塘湿地、河流、水库等用生态廊道联系起来。(4)在较远的斑块间、廊道交汇处和较为脆弱的区域建立湿地、林地斑块战略点来完善景观的整体结构。(5)减少排入河流和坑塘的污水量、并对污水进行处理减小环境的负荷。(6)在缺乏自然廊道的情况下,规划建立“源”之间生物迁徙廊道。生物安全格局 4.3 乡土游憩安全格局乡土游憩安全格局 以河流水渠、坑塘湿地、水库、林地、游憩场地、城市
39、公园绿地、红色文化点作为其乡土游憩的主要景观要素。利用天然的沟渠、乡间道、生物廊道、步行景观等线形元素将游憩景观元素连接形成游憩网络。并根据廊道的重要性和构成密度形成不同级别的乡土游憩安全格局。建立连续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增强连通性。金寨县新城区水系总体概念规划暨重点流域治理 19 游憩源 游憩安全格局 4.4 生态综合安全格局生态综合安全格局 通过对防洪系统、生物栖息地系统、乡土游憩系统进行叠加,最终建立起以河道为骨干的、以水为核心的生态基础设施网络。分析得出史河、史河干渠、洪家河、潘家河、三岔河、董冲河是沟通整个网络的最重要的生态廊道,构建其生态安全性联系形成整个城市的生态安全系统格局。生态
40、综合安全格局 4.5 生态廊道系统生态廊道系统 基于生态基础设施分析,结合场区现状,构建三级廊道和节点设施,联合廊道和节点形成网络,构建雨洪管理的空间模式,逐级拦蓄净化雨洪,满足不同强度暴雨强度的需求,构成金寨水系总体格局。以生态优先为首任的雨洪管理系统,区别于传统官网排水的雨洪规划体系。雨洪管理系统是通过植物和土壤的过滤、渗透、吸收等作用达到降低流速、滤除污染物、控制雨水径流的目的,恢复自然的水循环过程和为人们提供游憩休闲的要求。雨水工程规划采用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级网络系金寨县新城区水系总体概念规划暨重点流域治理 20 统组成,通过点状和现状要素逐级控制,延缓径流,拦蓄净化雨洪,恢复自然的水
41、循环过程。传统排水设施与雨洪管理系统区别 雨洪管理系统空间模式图 不同等级的系统要素 1 高级廊道系统高级廊道系统 高级廊道系统由大型生物雨水调蓄带组成。在河道中设有绿岛,驳岸采用生态的设计理念,形成河流的生态修复系统,滞纳净化雨水。在驳岸周边有供行人休息的节点,提供不同的休闲娱乐空间。将史河、史河干渠、洪家河、三岔河形成城市大型生物雨水调蓄带,调蓄净化雨水,同时形成美丽的水景。金寨县新城区水系总体概念规划暨重点流域治理 21 高级廊道规划图 高级廊道剖面图 高级廊道意向图 高级调蓄节点主要包括梅山水库、现状水体、现状坑塘,政府门前广场处湿地,这些高级调蓄点既是休闲绿地,也是可以在暴雨时滞留洪
42、水。高级调蓄节点规划图 高级调蓄节点意向图一 金寨县新城区水系总体概念规划暨重点流域治理 22 高级调蓄节点意向图二 2 中级廊道系统中级廊道系统 中级廊道系统由生物滞留带组成。在河道中打造绿岛,种植植物,滞纳净化雨水。河道两侧构建亲水平台,为行人提供不同的亲水体验。将董冲河、潘家河等季节性沟道为主的河流中构建生物滞留带,形成中级廊道系统,结合景观设计,蓄纳雨洪,起到缓减雨涝,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中级廊道规划图 中级廊道剖面图 中级廊道意向图 将史河流域内面积大于 10000 的现状坑塘保留作为中级调蓄节点。整体景观自然生态,在管理雨洪的同时为居民提供休闲空间。金寨县新城区水系总体概念规划暨重
43、点流域治理 23 中级调蓄节点规划图 中级调蓄节点意向图 3 初级初级廊道系统廊道系统 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设置植物边沟和渗滤沟,将其作为初级调蓄带。初级调蓄带具有滞留、净化、蓄存和下渗功能,主要蓄滞路面和部分地块雨洪,起到缓减雨涝、涵养地下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初级廊道规划图 初级廊道剖面图 金寨县新城区水系总体概念规划暨重点流域治理 24 道路断面 1 道路断面 2 意向图:道牙开切口 意向图:绿化带低于路面 将史河流域内面积大于 1000 的现状坑塘和社区滞留池和街头下凹绿地相结合作为初级调蓄节点。可消减洪峰与调蓄雨水、处理水质、减轻对下游的侵蚀;也是一种很好的水景观,适合大量动植
44、物的繁殖生长。初级调蓄点规划图 金寨县新城区水系总体概念规划暨重点流域治理 25 初级调蓄点意向图 综合上述高级廊道系统、高级调蓄节点、中级廊道系统、中级调蓄节点、初级廊道体统、初级调蓄节点,将其联合成网络,构建金寨县的综合雨洪管理系统。廊道系统规划图 4.6 蓝线蓝线和绿线和绿线界定界定 根据综合雨洪管理系统,规划控制河道蓝线和绿线范围,确定生态廊道系统的宽度。拓宽,疏浚河道,并在河道两旁留出足够宽的用地,构建防护林带,形成防洪缓冲区,加强河道泄洪、蓄洪和涵水的功能,满足洪水自然宣泄的空间,保障行洪安全。同时创造出丰富的自然生态环境,为生物提供更多,更适宜的栖息地和迁徙廊道,维持生物的多样性
45、。为了充分发挥生态廊道的作用,要加强河道蓝线和绿线的控制,严禁建设用地侵占规划控制范围。金寨县新城区水系总体概念规划暨重点流域治理 26 1 规划原则(1)防洪安全性原则 以防洪安全为第一原则,依据城市防洪标准,结合河道现状,协调用地与河道的关系,保障行洪安全。(2)生态安全性原则 以生态安全为原则,强调其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联系和覆盖尽可能多的环境类型梯度,为各种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重视河流污染的防治,保障河流水环境的安全。(3)休闲娱乐性原则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优化河道自然景观,形成滨水体验空间,保障河道的休闲娱乐功能。(4)协调统一性原则 对河道蓝线和绿线的用地进行协调、避让,合
46、理划定蓝线和绿线。2 蓝线和绿线规划 蓝线和绿线规划对象主要为河道,包括史河,史河干渠及史河各支流,其中蓝线控制宽度为河道上口向左右外延距离,绿线控制宽度为由蓝线向左右外延距离。根据不同重现期的设计暴雨计算对应的设计洪峰流量,设计不同河道的过洪断面,作为蓝线绿线确定的依据。按照洪水淹没分析,蓝线控制宽度为 20 年一遇设计暴雨的淹没区,一级廊道河流绿线控制宽度应由蓝线向外延不少于 15m,二级和三级廊道河流绿线控制宽度应由蓝线向外延不少于 5m。设计洪水成果表 河名 河道坡降()设计洪峰流量(m3s)20 年一遇 10 年一遇 史河上游 2.50 1200 1200 史河下游 1.31 170
47、0 1460 长江河 6.60 1403 1070 洪家河 5.25 323 228 三岔河 6.59 134 94 蓝线和绿线控制范围 级别 名称 起始点 河道控制宽度(m)蓝线控制宽度(河道外宽度)(m)绿线控制宽度(蓝线外宽度)(m)一级廊道 史河上游 1 号桥至红石嘴水利枢纽工程 170570 0 202 史河下游 红石嘴水利枢纽工程至红线 400600 202 200(左岸)100(右岸)史河南干渠 全部河段 2070 0 152 史河总干渠 红石嘴水利枢纽工程至汇入史河处部分河段 60 102 202 史河总干渠 胡庄节制闸至红线部分河段 60 102 202 长江河 全部河段 1
48、50 152 502 洪家河 全部河段 3550 52 152 三岔河 全部河段 1020 0 152 潘家河 全部河段 610 0 152 董冲河 全部河段 4 0 152 二级廊道 史河干渠部分支流 全部河段 510 0 10152 洪家河支流 全部河段 510 0 102 三岔河支流 全部河段 3 0 5102 老城大沟 全部河段 4 0 52 三级廊道 现状冲沟及其他河流 全部河段 3 0 52 备注:蓝线控制宽度为河道上口向左右外延距离,绿线控制宽度为由蓝线向外延距离 金寨县新城区水系总体概念规划暨重点流域治理 27 蓝线绿线控制规划图 金寨县新城区水系总体概念规划暨重点流域治理 2
49、8 第五章第五章 防洪与水系调度规划防洪与水系调度规划 史河流域内的洪家河、三岔河及潘家河均为陡流急的山溪性河流,洪水汇流快,主要由暴雨形成,现状防洪能力仅 5 年一遇,经常发生洪涝灾害,不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危害周边的人身财产安全。但由于来水面积小,洪水总量不大。因此方案从雨洪调蓄、河道改造、水系疏导和重点流域治理四个方面对城区防洪和水系调度进行规划,构建生态雨洪管理系统和生态水系,提高防洪级别,解决局部滞涝的问题,打造安全、生态、宜居的健康城市。5.1 雨洪调蓄规划雨洪调蓄规划 1 上层蓄水上层蓄水 在上游山区构筑生态蓄水堰蓄水,增强上游的调蓄能力,将水调蓄在河道的上游,从源头
50、开始滞蓄洪水,减小雨洪对于下游地区的危害。河道竖向分析 生态蓄水堰 2 梯级蓄水梯级蓄水 河道采用梯级蓄水拦蓄的方式拦蓄雨水,让更多的水停留在河道中,满足灌溉、景观生态需水的要求,改善山溪性河流泄水快、河道缺水的状况。金寨县新城区水系总体概念规划暨重点流域治理 29 梯级蓄水堰位置规划图 3 生态梯级跌水堰生态梯级跌水堰 利用毛石和天然石块堆砌成不超过 1m-2m 的生态堰,用梯级、低矮的生态堆石堰拦蓄河水,适应河道的纵坡比降,保证河流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形成细水长流的层层跌水景观。既能调蓄水量,又能形成生态的景观效果。生态跌水堰剖面图 5.2 河道改造规划河道改造规划 现状河道前河道岸线过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