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 录第一章 总论.5 第一节 概述.5 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6 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范围和内容.6 第四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7 第五节可行性研究结论.9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9 第一节 建设单位简况.9 第二节 项目提出的背景.12 第三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2 第三章 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15 第一节 外国语学校现状总平面及主要建筑 .15第二节 拟建楼址.15 第三节 建设条件.16 第四节配套设施条件19 第四章 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21 第一节 建设原则.21 第二节 建设规模的确定.22 第三节建设内容.23 第五章 工程设计方案.24 第一节 设计依据.24 第
2、二节 设计原则.24 第三节 平面布置方案.25 第四节 建筑设计方案.26 第五节 结构设计方案.29 第六节 给排水及消防.31 第七节 空调、采暖及防排烟通风工程32第八节 电气设计.34 第九节 功能结构.39 第六章 环境保护与节能.40 第一节 环境保护.40 第二节 卫生防护.42 第三节 节能.42第七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43第一节 组织实施.43 第二节 施工进度计划.43 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基金筹措 .43 第一节 估算依据及说明43 第二节 投资估算.44 第三节 资金筹措.45 第九章 项目建设机构及管理.46 第十章 财务评价. 47第一节 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3、47 第二节 营业收入估算48 第三节 成本费用估算48 第四节 营业利润估算52 第五节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52 第六节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52 第七节 不确定分析55 第十一章 工程招投标59 第十二章 社会影响评价.61 第十三章 结论与建议.63第一章 总 论第一节 概述 x一、 项目名称:国际学校二、 建设性质:新建三、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邮 编:000电 话:88888888地 址:XXXXXXXXXX 四、项目主管单位教育局五、 建设地点XXXXXXXXXXX六、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1、 编制单位名称*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2、 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编号工咨甲 12345678 3、
4、资质等级甲级4、发证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一、教育部、建设部、国家计委:教学楼建设标准和有关规定;二、国家及省市有关政策、法规和规定;三、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学校总体规划、有关本项目建设方案设想及其它基础资料;四、现行有关设计规范、标准、规定;五、外国语学校教学楼项目建设规划及总体发展规划;六、国家计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七、外国语学校委托 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编制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八、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和证明等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范围和内容一、 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二、建设场地和建设条件三、建设规模四、工程设计方案五、环保保护和节能
5、六、实施计划与进度预测七、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第四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 建设选址本项目拟建于区,与相邻。二、 建设规模根据学校总体规划要求及节约土地和资金的原则,在_建设该校,总建筑面积为_平方米,其中地下一层建筑面积_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_平方米。场区内无重要管网、管线,没有影响工程实施的障碍。三、 建设工期及建设时间该项目的建设工期计划为 个月,计划于 年_月底前完成立项、规划定点、三通一平等前期准备工作,_年_月份开工建设。建设工期 _个月,于_ 年_月建设竣工并交付使用。四、 投资估算该项目总投资概算为预算资金_万元。在总投资中不含土地费用,土地为原有土地。五、 资金筹措该项目建设资
6、金_万元,全部资金由本学校自筹完成。六、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 新建规模 m292001.1 教学教室 m2 75001.2 办公室 m2 9401.3 会议室 m2 7602 公益指标 m22.1 占地 m2 40002.2 规划总占地 m2 40002.3 容积率 0.153 经济数据万元 11003.1 总投资万元 11003.2 资金筹措万元 1100第五节 可行性研究结论国际学校经过近几年的迅速发展,在校生急剧增加,现有学校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我教育机构为进一步落实新代教育方针,改善现教学设施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学、科研、服务整体水平的提高,
7、满足教学的需要,决定在。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我市有关政策和城市规划,对盘活国有土地资源、提升学校学生学习环境和氛围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也落实了市政规划,促进了中小学校舍建设,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从经济效益上看,项目可以达到收支平衡,财务上可行。从社会效益上看,做好中小学校舍建设和普及中小学阶段教育工作,是推进全市教育更好、更快发展的及创新工作,夯实基础,教育大厦才会牢固,社会效益良好,所以项目是可行的。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第一节 项目提出的背景国际语学校在近几年的迅速发展中,在校生急剧增长,现有教学楼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根据学校的长期发展规划和现实情况的需要,学校经过研
8、究决定,拟在_新建一所高质量、高标准、地区唯一一所“数字化校园”的外国语学校,用先技的教学模式,强大的专业师资力量,优质的教学环境,进一步加快加强我县外语教育事业发展。第三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政策和法律的要求。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以及明确规定这一方向的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决定的,是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决定的。一定社会的教育同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国际间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和军事竞争,实质上是智力和人才的竞争,因而也是教育的竞争。无论就增强经
9、济、科技、军事的实力,还是就提高民族素质、加强民族凝聚力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育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邓小平教育优先发展思想的指引下,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培养“四有”新人,全面提高民族素质,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主要任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提高人口素质,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兴旺发达、国家富强昌盛大事情。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人口素质确定为基本国策,只有发展教育事业才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根本途径。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事业一直都是我国政府极为重视的公
10、益事业。党的十七大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做好教学楼的建设,保障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关系到每个家长的期盼,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关系到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外国语学校为进一步贯彻十七大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新时期工作,必不断改善教学设施条件,提高教育
11、质量和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决定建设本项目,以适应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需要,为广大的师生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二、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关于学校建设要求国际学校经过多年发展,在校师生不断壮大,来校报名学生急剧增加导致现有教学楼不能满足扩招的需要。根据发展趋势本项目的建设势在必行。本项目的建设,在规模和建设内容确定上,严格按照教学楼设计规范要求,实事求是,统一标准,规范建设,完善功能,满足发展要求。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教室和基础设备的配置条件,更好的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服务,对于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保障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都
12、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三、本项目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面发展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在南阳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国际学校的发展日新月异。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各校报名学习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因此,新校的建设需要与经济发展同步。原来现有的学校师资力量、设备设施,校园环境已不能满足在校师生不断增长的需要。经济发展和各项事业的长足进步,促使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提供有效的学习环境都是十分必要的。第三章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第一节 外国语学校现状总平面及主要建筑国际学校位于 ,。本项目四周
13、围无大型工厂企业,南临 ,北靠 ,东有 ,西有 ,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第二节 拟定楼址根据本校的总体规划和长远发展目标。本着节约土地和资金的原则,建设新校,本楼的建设增加了接收学生的条件和能力,解决我县现有学校的不足。场区内无重要管网、管线,没有影响工程实施的障碍。该用地总建设面积为 平方米,用地内有该校已建成教学楼和宿舍楼,本次设计为新建教学楼楼,用地内没有保留建筑及古树等。要与经济发展同步。原来现有的学校师资力量、设备设施,校园环境已不能满足在校师生不断增长的需要。经济发展和各项事业的长足进步,促使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提供有效的学习环境都是十分必要的。第三章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
14、第一节 外国语学校现状总平面及主要建筑外国语学校位于 ,。本项目四周围无大型工厂企业,南临 ,北靠 ,东有 ,西有 ,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第二节 拟定楼址根据本校的总体规划和长远发展目标。本着节约土地和资金的原则,建设新校,本楼的建设增加了接收学生的条件和能力,解决我县现有学校的不足。场区内无重要管网、管线,没有影响工程实施的障碍。该用地总建设面积为 平方米,用地内有该校已建成教学楼和宿舍楼,本次设计为新建教学楼楼,用地内没有保留建筑及古树等。第三节 建设条件1.社会经济概况XXXX 县地处经济发达的川东,XXXX 县工业园区所在地为川东北公路交通枢纽地段,紧临达(州)渝(重庆)高速公路,
15、国道 318 线和省道 218 线在此交汇。XXXX 交通建设促使了地方经济发展。如XXXX 的川环科技公司与长安、力帆等多家重庆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供配关系,其中摩托车软管配套总额超过 70%;川东电缆公司生产的产品也大部分销往重庆。交通的便捷,使重庆客商纷纷到 XXXX 投资。如重庆一家电子公司已入驻 XXXX;四川一家燃气有限公司在 XXXX 工业集中区实施城市燃气调峰工程;重庆一家房地产公司也来开发建设 XXXX 百岛湖温泉项目。XXXX 县总人口 107 万人,总面积 2076 平方公里,十字国道穿叉,综合经济实力较强,旅游发展支撑力度较大。一、二、三产业之比为 31:39:30,经济结
16、构属二、一、三类型。2001 年在全省 172 个县级经济综合评价排序中名列第 31 位,在全省 66 个丘陵区县级经济综合评价排序中居第 9 位。2.校址建设条件1、地形、地貌情况XXXX 县境内地质属新华夏系川东平行褶皱构造。其特点是:背斜窄、向斜宽;背斜紧凑,向斜平缓;地层稳定,无大的断层。本项目所在厂址地势平坦,利于工程施工。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地质勘探资料表明,该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较好,地基承载力能够满足工程施工要求。区内无影响项目建设的采空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冻土等特殊地形、地貌。3、 自然条件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资料,该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长秋短,四季分明,县境
17、内降雨充足,水径流深 590.4mm,河川径流总量为 12.2 亿 m3。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和部分地表水补给,可开采总量为 8159 万 m3/年,84.2%集中在山区。平均降水量为 1187.1mm,平均气温为 16.5,极端最高气温 40.2(1972 年 8 月),极端最低气温4.7(1991 年 12 月),多年平均日照 1309.5 小时,多年平均风速 1.2m/s。,全年平均相对湿度:85%,多年平均蒸发量 904.2mm,无霜日 287 天。4、 交通运输条件XXXX 县境内位于四川省东部,达州市南部。国道 210、318 线纵横交贯,达渝高速公路穿境而过。XXXX 县工业园区
18、所在地为川东北公路交通枢纽地段,紧临达(州)渝(重庆)高速公路,国道 318 线和省道 218 线在此交汇。园区南至重庆江北国际机场 130 公里,东距重庆万州长江干线港 150 公里、梁平机场 90 公里,北到达州火车站、河市机场 65 公里,西往襄渝铁路渠县火车站 40 公里。5、 公用设施社会依托条件几年来,XXXX 县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公路在“十一五”期间实现了村村通。6、 供电XXXX 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已接入大功率线路,纳入城镇电网,可直接接线安装。7、 供水工程地点附近有自来水干管通过,可直接接支管引水进入工程地点。8、 通讯XXXX 县通讯设施建设已较为完善,工程地点有通
19、讯线路通过,可满足项目通讯要求。9、 环境保护条件本项目建设及运营过程产生的污染物经过处理后能够达标排放,环境条件良好。10、 征地、拆迁、移民安置条件本项目用地已被工业园区管委会统一征用,拆迁由工业园区管委会统一负责,移民安置由工业园区管委会统一安置。11、 施工条件本工程所需的建筑材料在本地均可购入,三大建材(木材、钢材、水泥)供应充足;本地的施工队伍资质、施工能力均可满足项目的施工质量要求。3.项目场地地质条件1、 地理、地形、地下水该项目所处地段,地形平坦、自然地面绝对标高约 13.3415.65 米,地下水位埋深为 3.6 米,应水位标高为 21.1621.28 米。2、 地质结构该
20、项目场址位于鲁西北黄泛平原,土层共分为五层:(1)填土:上部为杂填土,下部为素填土厚 0.71.2 米。(2) 粘土:棕黄棕红色,可塑,含少量砖和生活垃圾,厚度 0.91.2 米,承载力 120Kpa。(3) 粉土:灰黄色,湿、稍密层厚 0.50.9 米,承载力 100Kpa。(4)粉砂:褐黄色,锈黄色,湿中密层厚 1.11.3 米,承载力 130Kpa。地震烈度为 6 度,设防烈度 7 度。第四节、配套设施条件1、 供水供水水源为自来水公司,供水普及率将达到 100%。根据 XXXX 县总体规划,进入规划区内部,配给水管采用环状与枝状相结合的供水形式,以确保用水的安全性和可行性。XXXX 县
21、外国语学校教学楼建成后,原有的供水设施不能满足用水需要,需要增设相关配套设施保障用水需要。2、 排水该院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排至城市污水管网。生活区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至城市污水管网。3、 供电本项目工程用电来源于*电业局统一供电,电力供应有保障。(1) 配电方式采用电力电缆放射式供电,高压开关柜采用 ZS1 型,低压屏采用 MNS 型,动力箱采用 SL-21 型,照明采用 KV41 型。(2) 照明采用以高效荧光灯为主的光源,各类有房照明按国家有关规范要求的照度进行设计。(3) 电缆导线选用铜芯电缆,室外电缆直埋或沿电缆沟,室内配电导线均采用铜芯塑料导线,穿线管或难燃塑料管沿墙、地板内
22、暗敷。(4) 接地或接零保护系统在电源入户处保护、中型线应重复接地,七接地电阻不大于 1 欧姆。接地采用 TN-S 系统。用地设备的金属外壳、穿线钢管、部分易产生静电的设备通过接地干线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大于 1 欧姆。(5) 建筑防雷本工程防雷等级为三类。在屋面四周明敷12 镀锌圆钢做避雷带:利用柱内之钢筋做引 F 线;利用建筑物基础作接地体,其接地电阻不大于 1 欧姆,若达不到要求,则增设人工接地极。本工程供配电按双回路设计,电源分别由电网 T 接,用埋地电缆引入教室、实验室、办公室、会议室。本工程用电负荷预测:实验室:40W/会议室:42W/教室:30W/办公室:30W/4、供暖由 XXX
23、X 县供热公司满负荷供应。 5、通讯该院现有通讯系统完善,可满足现有工作的需要。 6、交通该学校地处城市主干道西侧,XXXX 县外国语学校位于 , 南。本项目四周围无大型工厂企业,东侧 ,南临 。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第四章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第一节 建设原则一、 实事求是,填平补齐,完善功能,满足发展需求。按照教育机构的职责,结合当地教育发展的需求,在房屋和设备配置上满足教学需求。二、 统一标准、规范建设。学校教学楼建设根据本指导意见、覆盖人口及服务功能确定建设规模,实行统一技术规范。做到规模适宜、功能适用、装备适度、经济合理。三、 以人为本,运用现代化的规划和设计方法,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进
24、行合理布局建设,以保障校舍安全为根本宗旨和最终目的,最大程度便利学生的学习条件,倡导安全、安静的学习文化环境,体现作为实验教学的建设特征。第二节 建设规模的确定项目建成后,外国语学校原教学楼和新教学楼以及宿舍楼的设置、教学用材将达到四川省公用建筑建设标准,通过人才培养和业务拓宽,人员、房屋、设备将完全配套,学校的综合教学水平将大大提升,成为 XXXX 教育事业的核心。设计新建一座地下一层、地上五教学楼,建筑面积 平方米。第三节 建设内容本工程计划在宿舍楼西侧新建框架结构五层教学楼,满足学校迅速发展的需要,另外还有绿化及公共设施等其他建设。根据初步规划方案,主要项目如下:序号项目内容说明1 土建
25、工程建筑面积 9200 2 给排水工程给排水管道、化粪池3 消防工程教学楼4 交配电及照明工程交配电设备照明5 通讯工程电话及有线宽带配线6 供暖工程教学楼7 室外工程室外绿化及道路硬化第五章工程设计方案第一节 设计依据一、2004 年教学楼建设标准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三、教学楼建筑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 2004-6-18)四、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 版五、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六、公用建筑建设标准(建标 110-2008)七、*勘察规划设计院提供的地形图及现状图八、学校提供的有关基础技术资料。九、国家发
26、改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第二节 设计原则一、 通过对该地块的分析和理解,在有限的用地条件下最大限度的提高该地块的利用价值,建成*最具先进水平的地标性学校建筑。二、 外国语学校建设应突出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教育方针,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适用、经济和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这个特殊人群的需要,按照经济水平和地域条件合理确定。三、 根据学校现有建筑布局特点和建筑设计要求,合理用地。功能分区合理,洁污路线清楚,避免或减少交叉污染。四、 各教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有良好的朝向,有利于夏季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五、 楼内分区、横竖向交通设计应坚持功能适用性原则,重点考虑内部
27、流线和安全卫生问题,合理安排楼梯和水、电、暖供应路线;保持防火、卫生间距以及学校内交通通畅。做到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六、 造型设计与周围环境尤其是与相邻教学楼相协调,以适用性为主,内外装饰装修以实用和经济性为标准,尽可能节省投资。七、 对废弃物的处置,应按有关规定做出妥善安排。第三节 平面布置方案根据学校的长期发展规划,充分利用院内土地资源。本着节约土地和资金的原则,在宿舍楼楼南侧空地上建设五层教学楼,建筑面积9200m2。该楼的建成将会使学校步入一个新的发展空间。本项目位于*东昌府区南边,用地东侧沿柳园路为城市的重要主干道,北侧紧邻古运河,南侧为*汽车南站。用地形状为规则矩形。第四
28、节 建筑设计方案一、 立面设计本项目将建成本学校重要标志性建筑,因此,新楼外型设计要与建筑物的风格协调统一,主立面设计着重体现现代建筑特色,突出学校建筑的独特风格,线条简洁、色彩明快,在北、西、东三个立面均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二、 剖面设计根据大楼使用性质和功能要求考虑,层高 3.6 米,一层室内外地坪高差 0.51.0 米。三、 内部交通楼梯根据空间分布和使用角度考虑,并合理定位,保持通畅的内部交通流线和满足安全疏散功能需要。四、 装修设计根据项目需要和校方实际能力及相关规定,教学楼机构建筑装修和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 各教室用房的墙面、顶棚应便于清扫,不起尘、易维修;2、 地面用材应采用
29、防滑、宜清理的材料。本项目室内外主要装修部位、标准和用材为:(1) 地面、楼面各教室采用 1.2 厚塑胶地板,建筑胶粘剂粘铺,(基层面与塑料地板背面同时涂胶),35 厚自流平水泥找平层,刷素水泥一道,35 厚 C20 混凝土基层随打随抹平,1 厚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刷基层处理剂一道,60 厚 C20 细石混凝土垫层随打随抹;公共卫生间铺装防滑地砖;门厅、楼梯间、走廊等采用 20 厚大理石板,板背面刮水泥浆粘贴,稀水泥浆(或彩色水泥浆)擦缝,30 厚 1:3 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1.5 厚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刷基层处理剂一道,20 厚 1:3 水泥砂浆抹平,素水泥浆一道,60 厚 LC7.5
30、轻骨料混凝土填充层并找坡,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2) 屋面 25 厚 1:2.5 水泥砂浆抹平压光 11m 分格,密封胶嵌缝,隔离层(干铺玻纤布或低强度等级砂浆)一道,防水层:1.2 厚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刷基层处理剂一道,20 厚 1:3 水泥砂浆找平。保温层:挤塑聚苯板。防水层:1.5 厚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刷基层处理剂一道,20 厚 1:3 水泥砂浆找平,40 厚(最薄处)1:8(重量比)水泥珍珠岩找坡层 2% ,钢筋混凝土屋面板。(3) 内墙面各业务用房、走廊、门厅、楼梯间内墙面采用高级防水乳胶漆喷涂。做法:内乳胶漆,5 厚 1:2.5 水泥砂浆压实赶光,6 厚 1:3 水泥砂浆找平扫
31、毛,9 厚 1:1:6 水泥石灰膏砂浆打底扫毛或划出纹道,刷界面剂一道,加气混凝土砌块墙(4) 踢脚磨光花岗石踢脚用于门厅、楼梯间。做法:812 厚磨光花岗石(大理石)板,稀水泥浆(或彩色水泥浆)擦缝,35 厚 1:1 水泥砂浆或建筑胶粘剂粘贴,6 厚 1:2 水泥砂浆压实抹光,9 厚 1:2.5 水泥砂浆打底扫毛,素水泥浆一道,混凝土空心砌块墙;塑胶地板踢脚用于各业务用房。做法:24 厚橡胶地板,建筑胶粘剂粘贴,(基层面与地板背面同时涂胶),6 厚 1:2 水泥砂浆压实抹光,9 厚 1:2.5 水泥砂浆打底扫毛,素水泥浆一道,混凝土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5) 墙裙走廊墙裙高度 1.5m。
32、做法:510 厚面砖,白水泥浆(或彩色水泥浆)擦缝,5 厚 1:2 建筑胶水泥砂浆(或专用胶)粘结层,素水泥浆一道(用专用胶粘贴时无此道工序),6 厚 1:3 水泥砂浆找平,9 厚1:1:6 水泥石灰膏砂浆打底扫毛,刷界面处理剂一道,加气混凝土砌块墙(6) 顶棚阻燃型 PVC 板吊顶:用于厕所、卫生间、污洗室、开水间、消毒室。做法: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8 钢筋吊杆,中距横向 500,纵向小于等于 900 ,轻钢主龙骨 CB5020 中距 500,用吊件直接吊挂在预留钢筋吊杆下,U 型轻钢次龙骨 CB5020 ,PVC 板面层,用自攻螺钉固定,钉(粘)塑料线条硅钙板吊顶:用于走廊等。做法:现浇钢
33、筋混凝土楼板,T 型轻钢主龙骨 TB2438 中距 600,用膨胀螺栓与钢筋混凝土板固定,中距横向小于等 1200 纵向 600 ,T 型轻钢次龙骨 TB2428,中距 600 ,硅酸钙板 600600 面层,用自攻螺钉与龙骨固定,中距小于等于 200 ,满刮 2 厚面层耐水腻子分遍找平,内墙涂料(7) 照明办公室和教室和一般照明均采用荧光灯。(8) 门窗外门窗采用塑钢材料,主入口采用钢化玻璃门。其他用房为套装木门。(9) 外墙外墙采用铝塑板。做法角钢支架,细木工找平,水泥砂浆找平。第五节 结构设计方案一、技术条件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及国家地震局全国地震区烈度区划图,*地震
34、基本烈度为 6 度。根据建筑抗震分类标准(GB50223-95)。本工程抗震措施设计提高为 7 度。荷载取值雪载荷:0.40kN 风载荷:0.50kN 冻土深度:0.50m 前大厅:3.5kN/m2大型设备用房:5.020kN/m2 楼梯间:3.5 kN/m2业务用房和其他用房:2.5 kN/m2 走廊和过道:2.5 kN/m2 二、依据的主要规范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 修改版)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4、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91)5、 建筑结构
35、抗震规范(GB50011-2001)6、 地下工程防水规范(GB50108-2001)7、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8、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三、设计方案1、 基础工程暂以相邻教学楼施工阶段的地质情况作为参照。教学楼拟采用筏型基础。2、 建筑结构教学楼五层,采用框架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3、 结构材料应符合建筑耐久年限、防火、抗震、防洪、建筑节能、保温隔热及施工等方面的要求。(1) 填充墙:主楼外墙采用轻质空心砖墙,内墙为砌块墙。(2) 层面:顶楼和裙楼为上人承重屋面,采用钢性、柔性结合防水,铺复合防水隔热、保温板材,排水为内排水。第六节 给排水及消防一、给水、
36、排水工程1、 新增用水量预测本项目建成后,教学楼最大容量人数为 2200 人,学生人均用水定额 40L/d 计算,办公用水 20l/d 新增用水量约 90.4m3/d;根据测算,本项目建成后需对供水系统进行增设。2、 供水系统市政自来水水头至 5 层一般可以保持正常压力。本项目为 5 层建筑,因此,本项目需要不需增设增压设备就可满足供水需求。3、 排水系统地上各层均采用污、废合流单管重力流排水系统,排至室外的污水汇集经由化粪池进行预处理后,排入现有污水处理站,经处理达到国家标准后排放。雨水系统采用内排水排入雨水井。4、 管材生活、消防给水管采用镀锌钢管,丝扣连接(DN100 以上法兰连接)。雨
37、、污水管采用 PVC 管材粘接。二、消防工程1、 消火栓系统消火栓室内消防系统用水量为 20L/S,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为 20L/S。消防水池、消防加压水泵均为本楼专用;其中消防水池的总容积为350m3,消防水池中消火栓系统的贮水量为 200m3。室内消火栓采用普通挂式消火栓,栓口径 D65,19mm 水枪,25m 长麻质水龙带。室外采用地上式消火栓。室内、外消防干管均连接为环状管网,并设室外地上式消防水泵结合器。消火栓系统设计压力为 0.65Mpa,消火栓采用减压稳压型消火栓。2、 自动喷淋灭火系统自动喷淋灭火系统按轻度危险级考虑,喷淋强度为 3.0(L/MINm2),采用湿式系统;消防水池及
38、水加压泵全楼合用,消防水池中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消防贮量为 150m2,自动喷水系统亦设市内外地上式消防水泵结合器。设备用房、共用设备机房和配电室内配备手提或悬挂式干粉灭火器。第七节 空调、采暖及防排烟通风工程一、 冷暖工程新建教学楼内冬季采用暖气供暖、夏季室温采用吊扇调节。二、 通风工程由于本项目进深跨度不大,可满足通风要求。教学区域,应充分利用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有特殊要求不宜阳光直接照射的用房应有遮阳设施;排风条件不好的需增设通风设备。三、 设计参数1) 室外气象参数大气压 KPa /空调计算干球温度/空调计算相对湿度%/ 通风计算干球温度/主导风向风速 m/s夏季 998.9/ 35.0
39、/60%/ 31/ CSE /2.4冬季 102.6/ -9/ 60% /-2/ CNE/ 2.82) 室内设计参数空第八节 电气设计一、设计依据1、 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3、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4、 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J133-90)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T-92)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J16-88)8、 土建、水暖、空调专用设计要求二、设计内容1、强电设计(1) 高、低压配电系统(2)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
40、0054-95)(3) 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J133-90)(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5)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T-92)(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J16-88)(7) 土建、水暖、空调专用设计要求2、强电设计内容(1) 高低压配电系统(2) 照明系统(3) 动力及医疗设备配电系统(4) 避雷与接地系统(5)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3、弱电设计(1) 火灾自动报警(2) 公共广播与消防广播(3) 有线电视系统(4) 综合布线系统三、高、低压配电系统1、变配电系统(1) 大楼高低压变配电站建设与原变配电站结合,尽量不铺新摊子。本项目为一级负荷,
41、供电采用 210001250kVA 高压电源同时供电方式;要求当一路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应不致同时受到损坏。(2) 变配电站应符合防火规范要求,高低压均选用无油设备,高压选用金属屏蔽中置式开关柜,低压采用抽屉柜。(3) 高低两路电源分别计量,低压侧做无功功率自动补偿,使功率因数提高 0.9 以上。(4) 高压系统根据继电保护要求配备相应的保护装置,其操作电源可采用交流或直流,应根据供电部门的习惯作法来选择。当采用直流操用电源时,宜配备相应的直流屏、中央信号屏以及控制屏等以达到集中操作和监视的目的。使继电保护系统可靠的工作。(5)变压器根据负荷计算合理的选择,采用干式箱变,与其它低压并列安
42、装。变压器低压侧设置联络开关,可按实际运行情况分段或在变压器故障时手动投入运行。(6)根据全楼用电情况和不同部门使用要求,采用 4 台 150kVA 环氧树脂浇注型干式变压器供电,3 用 1 备。2、低压配电系统(1) 电力和照明采用放射与树干式相结合的配电方式供电,由高低压变配电所楼内总电室低压馈电柜引出,配电干线采用金属密集型插接母线与全塑阻燃型电缆、封闭式线槽沿电缆桥架或吊控安装引至各楼层小配电箱,然后经小配电箱分别至相应用电点。(2) 对于较重要的电力和照明负荷采用双回路供电,经双电源切换后,供至相应的用电设备。对于消防用电设备在最末端做双电源切换,以保证消防系统用电。(3) 每层设置
43、配电箱,安装于公共走廊、房间内。四、电气照明系统1、 根据规范照度标准要求,正常照明按不同场所的使用性质和特点,合理地选择光源,满足照度及颜色性标准要求。2、 走廊、楼梯间公共部分设置应急照明灯。在事故情况下,应满足正常工作时的照度标准。在人员密集的主要出入口、疏散楼梯口、各前室出入口处设置应急标志灯,在较长的走廊、转角处设置应急指向灯,以保证在火灾时安全疏散。应急照明灯、标志灯及指向灯均采用带镉镍电池充放电装置的定型灯具。大厅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五、防雷接地系统1、 本工程为一级防雷建筑,按规范要求设置并防直击雷、侧击雷及防雷电波侵入设施。主楼为混凝土框架结构,所以要求结构专业将整个建筑物
44、的金属结构钢筋连为一整体,形成笼式避雷网。在屋面墙上设置避雷带,其网格不大于 1010m,分别利用混凝土柱筋作为引下线,地下室底板钢筋网作为接地装置。2、 为防止侧击雷和起到均压作用,考虑相应的措施。30 米以上的金属栏杆及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体应与避雷带相连接。3、 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弱电机房、一些较重要设备分别采用单独引下线引至接地区,要求接地电阻值不大于 1 欧姆。4、 由室外引入本楼的上、下水等金属管道均应与避雷接地装置连为一体。六、弱电部分设计1、消防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1) 本工程应按一类建筑做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设计。采用总体保护方式,集中报控制系统。在控制中心设消防、控制室,所有消防报警及联动控制线均引至消防控制室,以便于集中管理和监视。(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采用层显集中报警方案,线路采用总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