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沃文网! | 帮助中心 分享知识,传播智慧!
沃文网
全部分类
  • 教学课件>
  • 医学资料>
  • 技术资料>
  • 学术论文>
  • 资格考试>
  • 建筑施工>
  • 实用文档>
  • 其他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沃文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浅析建筑的可持续发展.doc

    • 资源ID:1126123       资源大小:216.82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浅析建筑的可持续发展.doc

    1、浅 析 建 筑 的 可 持 续 发 展孙曌玮(西南林业大学 园林学院,云南 昆明,650224)摘要:迅猛的建设速度和巨大的建筑规模,它一方面反映了我们国家的快速发展,但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和包袱,因而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对改变我国目前的建筑现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面对如今社会所出现的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等不益现象,促使人们越来越重视节能和环保,建筑的发展也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了解了当今建筑的情况和发展趋势后,建筑节能、智能建筑、绿色建筑和低碳建筑等,成为了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同时,可以通过使用新型材料来完善这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尊重自然、可持续发展是时代赋予建筑的历史使命,

    2、能源危机的当代,我们需要建设新的“绿色建筑”来实现低碳和节能,走一条建筑的可持续道路。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建筑节能 绿色建筑 低碳建筑目 录1 前言32 我国建筑现状及发展趋势42.1 我国建筑现状分析42.1.1 我国人均建筑面积现状42.1.2 我国建筑的节能现状42.1.3 我国建筑的耗能状况62.1.4 我国建筑现存的问题62.2 我国建筑的发展趋势73 建筑的可持续发展73.1 可持续建筑83.1.1 可持续发展性83.1.2 可持续建筑概述83.2 建筑的可持续发展93.2.1 绿色建筑93.2.2 建筑与可持续发展93.2.3 建筑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104 可持续发展与低碳建筑

    3、114.1 低碳建筑114.1.1 低碳建筑概述114.1.2 低碳建筑与节能114.2 可持续发展与低碳建筑的关系125 结束语13参考文献 141 前 言建筑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无论是哪个国家都把各个时代的建筑当作自己文明的印迹。对于有如此重大意义的建筑来说,建筑的发展也有着很深远的影响。从当今我国建筑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建筑应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了使可持续发展之路走的更加长远,在建筑的发展上出现了智能建筑和绿色建筑。在这条可持续的道路上,节能与低碳是很重要的环节。建筑节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国家节能规划目标、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措施,符合全球发展趋势。发展低碳建筑是建筑可持

    4、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可持续发展的必将之路。发展低碳建筑能够调整建筑整体结构,有利于建筑的节能,从而使建筑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使我国乃至世界的建筑发展的越来越好,攀登上一个又一个的高峰。2 我国建筑现状及发展趋势2.1 我国建筑现状分析2.1.1 我国人均建筑面积现状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资源缺乏的大国。提到人均建筑面积,我们首先要想到的便是我国的住宅面积问题。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是指按居民人口计算的平均每人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截至2009年底,中国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约30平方米,农村人居住房面积33.6平方米,分别比2005年提高15%和13%。从数据

    5、的增长情况来看,我国的人均住宅面积有所好转,但是建筑面积紧张的问题任然需要得到缓解。2.1.2 我国建筑的节能现状建筑业不仅是一个耗能大户,还是我国国名经济中的一个支柱产业。因此,建筑节能是缓解我国能源紧缺、改善人民生活环境质量,减轻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战屡目标的关键一环。建筑节能具体是指民用建筑在规划、设计、建造过程中,通过采用新型的节能电力电气设备和新型墙体材料,知性建筑节能标准,加强建筑物用能设备的运行管理,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提高采暖、制冷、照明、通风、给排水和通道等电铃电气设备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就耕地建筑

    6、能源消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的活动。我国的建筑节能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建筑节能的法规配套不够完善,节能技术与产品不够成熟,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机构不健全。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起步较晚,能源浪费严重,在新建的数量巨大的房间建筑中,93%以上的是高能耗建筑。就我国的建筑采暖耗能来说,单位建筑面积采暖总能耗高达与我国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4倍。我国的暖气是以长江为分界线来供应的,长江以北地区统一进行暖气供应,而这些地方明显会成为耗能相对较多的地方,在建筑设计的节能上就要更加注意。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建筑节能上的差距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上,二是在集中空调采暖系统

    7、的系统效率上,三是在运行管理水平上。将我国的建筑的采暖耗能与德国建筑的采暖耗能相比,并且结合表1和表2,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由于德国建筑围护结构保温良好,尤其是门窗的质量和热性能是世界一流的,因此,保证了室内温度的均匀性和环境的舒适性,即提供采暖的质量不一样。再者,德国采暖系统技术也是世界一流的,系统调节性能好,可以完全根据用户需求自主调节供热量,不会出现过冷和过热。也就是说,保证采暖的能耗“物尽其用”,消耗的能源完全用来满足需求,没有浪费。而这一点在中国就很难做到的。现代社会出现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等不益现象,促使人们越来越重视节能和环保。节约节能是社会发展所必须遵循的

    8、一项原则,建筑是一个用能大户,建筑节能的核心是减少建筑消耗,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建筑能耗包括建造能源与使用能耗两大部分,含盖了建筑工业与建筑使用中的各个方面,范围广泛。目前我国城市住房用地占整个城市用地的30%,城市住房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37%,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住宅能耗平均高出3.5倍。我国建筑能耗高于发达国家,主要表现在建筑物的保温与供热系统状况差。国家建设部科技司研究表明,中国建筑能耗总量正呈逐年上升趋势,在能源总消费中所占比例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10%已上升至35%左右,建筑耗能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因此,建筑节能对于能源的节约利用具有很重大的意义。2.1.3 我国

    9、建筑的耗能状况我国建筑用能耗很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其表现首先是建筑保温状况的差距。由于建筑标准不同,我国建筑保温状况与发达国家差得很多。与此同时,发达国家普遍采用能够调节控制和用热计量的采暖系统,锅炉和管网热效率也高,而我国常用采暖系统则十分落后,普遍采用一根单管上下串联散热器的做法,居民用热没有计量,也无法控制调节,不能调动住户参与节能的积极性,加上大量使用分散的小锅炉,锅炉的运行效率很低。除供暖外的能耗还包括照明、生活用水、家电、办公电器、空调等设施的能耗。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供给的需求也不断提高,按照目前的建筑能耗水平分析,以后用于供暖的能量需要增加到1.4亿t/a

    10、,用于电量的能量需要达到4000亿-4500亿kwh/a,这对我国能源的供应产生了巨大的压力。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每年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量是发达国家的2至3倍,同时我国建筑耗能的效率仅为发达国家的35%左右,建筑节能发展的空间很大。因此,我们要清楚的掌握我国的建筑能耗状况,从而制定出适合我国能量情况的节能方法。2.1.4 我国建筑现存的问题纵观历史与现在,我国建筑的增长较为平滑稳定。我国目前在建筑发展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急于求成,总在追赶项目的进度,这种态度或多或少影响了建筑的质量。近几年来我国建筑工程数量在当今世界肯定是第一位的,但在质量方面,急于求成的态度使其质量下降,同时还有以下两点原因:

    11、一是与我国的建筑设计水平低有关系,遇到棘手的问题难以应付;另一方面,和甲方参与指挥的关系很大。在建筑的设计艺术方面,我国的建筑形象与设计理念与外国的建筑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就目前我国建筑艺术中存在的问题,专家学者予以了尖锐批评。他们认为中国当代建筑之所以难创辉煌,是因为中国建筑师太缺乏敢说“不”的精神。中国要出立得住的建筑,要出建筑大师,就应敢于对不合理的设计方案提出批评,不能迁就业主不科学、反艺术的瞎指挥。与此同时,我国建筑存在的一些问题还严重制约了我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建筑造价过高,施工脱离设计意图,建筑垃圾污染严重,对于新型材料、环保节能性材料的使用率较低,没有做到节能环保,这些只是

    12、我国建筑存在的一部分问题,各个方面的问题影响了我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也使我国建筑在绿色建筑上的发展较为缓慢。若想我国建筑长期的发展下去,并且发展的越来越好,那么我们就应该正确的看待我国建筑现存的问题,同时提出并实施有效的处理措施。解决我国建筑所存在的问题是刻不容缓的。2.2 我国建筑的发展趋势目前世界建筑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工业化阶段,大量解决人们的住房问题;第二个阶段是关注性能和质量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关注整个建筑与全人类环境之间节能、生态、环保关系问题的阶段。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和现在的经济水平、技术水平之间的矛盾,而我国建筑的发展刚刚跨过第一个阶段,进入第二个阶段

    13、。对于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智能建筑是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可以预见智能建筑将成为建筑革命的先声,也将是未来建筑的重要标志。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建筑发展的主题,因此,新能源的使用也是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建筑消耗大量的能源,把节能、绿色环保、生态技术用于工程是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在建筑上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代替资源有限的传统能源,而且可以减少污染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它的开放和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深远的意义。可见智能建筑和新型能源必将在我国的建筑事业中发挥巨大的作用。3 建筑的可持续发展3.1 可持续建筑3.1.1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

    14、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环境与生态要素、社会要素和经济要素,为可持续发展的三要素。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图1 可持续建筑概念模型3.1.2 可持续建筑概述 可持续建筑指以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建筑,内容包括从建筑材料、建筑物、城市区域规模大小等,到与这些有关的功能性、经济性、社会文化和生态因素。可持续

    15、建筑的理念就是追求降低环境负荷,与环境相接合,且有利于居住者健康。其目的在于减少能耗、节约用水、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健康、提高生产力、有利于子孙后代。从能源上看,可持续性建筑要求建筑在能源利用方面不对环境施加不必要的负担或风险;从效益上看,在建筑工程中引入可持续设计原理可以带来多种效益,包括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响应环境的场地规划上看,对任何可持续建筑而言,在进入建筑设计阶段之前,设计小组直接参与对场地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可持续建筑技术体系的概念,从范围上讲,是一个整合的概念,应把它放到全球资源或整个区域内通盘考虑。从技术层面上讲,应使建筑物的规划选址合理,减少环境污染

    16、,资源高效循环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利用太阳能、风能等;从过程上讲,提高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性能,做好建筑物防晒和自然采光的设计等;这些都是基本的可持续建筑技术体系。总之,可持续建筑技术体系是从建筑物生命周期全过程出发,是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筑技术体系。对建筑师而言,设计可持续的建筑,必须掌握可持续建筑技术体系,并且,运用何种可持续建筑技术体系直接决定可持续建筑的设计水平。所以,应对各种可持续建筑技术体系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并及时应用,不断完善。3.2 建筑的可持续发展3.2.1 绿色建筑近年来,世界各国竞相出现了“绿色建筑”,令人耳目一新。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17、(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 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绿色建筑若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应该走出三大误区,即绿的并不等于高价和高成,绿

    18、色建筑不仅局限于新建筑,建筑节能不只是政府的职责。3.2.2 建筑与可持续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它带来了建筑业得迅速发展和城市的飞速膨胀。这种快速的发展除了正面效应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效应。近代生产力极度发展,人们开始大量采用技术手段代替淳朴简单的“低技”方式发展建筑业,在提供了大量的建筑面积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环境和能源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可持续建筑的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资源消耗最低原则,即资源保护原则;(2)资源再利用最多原则,即资源再利用原则;(3)使用再生资源原则,即资源再生原则;(4)保护自然环境原则,即保护自然原则;(5)创建健康无毒

    19、环境原则,即无毒原则;(6)追求质量原则,即质量原则。表3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的出现在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方面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我国,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1)节地与室外环境;(2)节能与能源利用;(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室内环境质量;(6)运营管理、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3.2.3 建筑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可持续发展”作为21世纪的主旋律,解开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篇章,带来了人类社会各领域各层次的深刻变革。建筑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节能、低碳之路。建筑要有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宏观指导,它描述了一个不允许使自然资源基础

    20、恶化的过程。在建筑中可持续性特别强调地球与人类共生环境不被破坏,能够持续向未来发展,它超越了节能这一单一的概念,考虑寻求共生未来。既然当代建筑创作已不得不遵循这一原则,那么显然,衡量与评价它的标准也必然应遵循这一原则。尊重自然、可持续发展是时代赋予建筑师的历史使命,克服个人主义,拓展知识面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是当代建筑师的首要任务。总的来说,作为我国国民支柱产业之一,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在严峻的能源以及环境形式下,要求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其研究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进步,同时也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我国建筑业还有一条很长的道路要走,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1、能源危机的当代,我们需要建设新的“绿色建筑”来实现低碳和节能,走一条建筑的可持续道路。4 可持续发展与低碳建筑4.1 低碳建筑 4.1.1 低碳建筑概述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碳为特征的建筑体系,是指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建筑体系。在中国,低碳建筑思想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已写进国家的发展规划中。 4.1.2 低碳建筑与节能建筑节能在之前分析我国建筑现状时已经做了详细的介绍,现在就简介一下低碳建筑与建筑节能的联系。发展低碳经济,建筑节能是重要环节之一。采暖、制冷和照明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

    22、,而低碳建筑可以通过采用节能技术,减少采暖、制冷和照明带来的能耗。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也给低碳建筑注入了活力,如:太阳能热水器、光电屋面板、光电外墙板、光电遮阳板、光电窗间墙、光电天窗以及光电玻璃幕墙等。建筑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得主流趋势,但人们忽略了一个事实,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几乎占了50%,之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因此,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建筑的“节能”和“低碳”注定成为一个长期讨论的话题。4.2 可持续发展与低碳建筑的关系发展低碳建筑是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可持续发展的必将之路。发展低碳建筑能够调整建筑整体结构,有利于建筑的节能,从而使建筑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3、。低碳建筑的重点是节能,而节能又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低碳建筑之路的核心,是建立起我国乃至全球的可再生能源系统,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人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7 结束语一个可持续的社会要靠每个人的力量,大家共同创造。同样,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也需要大家的完善。“可持续发展”作为21世纪的主旋律,解开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篇章,带来了人类社会各领域各层次的深刻变革。建筑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节能、低碳之路。同时,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在严峻的能源以及环境形式下,要求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其研究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可

    24、持续发展的进步,同时也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我国建筑业还有一条很长的道路要走,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已经到了应该做一些具体的实事阶段,我们应该在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多发掘本土建筑的特征,多研究小区域环境气候的特征,真正找到适合我建筑所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参考文献1 王力雄.建筑节能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2 涂逢祥.建筑节能形势与政策建议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3 喻李葵,杨建波等.智能建筑与可持续发展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6月4 纪雁.可持续建筑设计实践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8月5 中国建筑网. 忽略此处13/14


    注意事项

    本文(浅析建筑的可持续发展.doc)为本站会员(精***)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沃文网发消息,QQ:2622162128 -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