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合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相关数据分析汇率的作用 考核目的:这是一道综合思考题,同时与我国汇率制度改革方向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同学们不仅要从人民币汇率最近的变动数据入手去探讨问题,而且要深刻认识货币理论发展、货币制度变革同汇率变动之间的理论和实践渊源,以及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在把理论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同时,提高同学们利用实例来综合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增强对我国经济和金融改革政策的理解。要求:(1)认真审题并重点研读教材第13章,尤其是有关汇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汇率制度的演进等内容,清楚货币制度发展演变同汇率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2)认真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自2005年7月2
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并据以进行相关的文献调研。(3)举例说明时视域尽可能开阔,同题目紧密联系即可。(4)论述过程不必面面俱到,但要有自己的观点。(5)字数不低于800字。解题思路:(1)汇率制度是货币制度尤其是国际货币制度发展的结果,国际货币制度是解决汇率问题的根源;(2)我国目前实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以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状况为基础的;(3)目前人民币的汇价趋势是不断升值,这种趋势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4)我国人民币汇率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开放经
3、济运行中,一国与其他国之间发生着频繁且复杂的国际交往活动,货币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封闭的国内经济运行情况不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在整个世界经济运行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本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其他国家的经济稳定和发展。汇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对国际贸易及进出口的影响。我们以贬值为例说明一下。一国货币贬值之后其对国际贸易及进出口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扩大出口与抑制进口两个方面。本币贬值,使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下跌,有利于增强本国出口商品听竞争力。同时本币贬值导致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而的利于抑制进口,增强国内进口替代品的需求。而升值的作用正好与贬值的作用相反。(二
4、) 对资本流动的影响。汇率变动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关键在于人们的预期。如果本币贬值其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将伴随着预期变化而产生三种效应:第一,如果市场上普遍认为本币的贬值幅度不够,本币可能会进一步贬值,为避免损失资本将流出本国金融市场,其结果是一国资本流出增加,市场上本币汇率下降。第二,如果市场上普遍认为本币贬值合理,使以前高估的本币汇率回归其均衡水平,这种预期可能导致以前流出本国金融市场的一部分外汇资金回流。第三,如果市场上普遍认为本币贬值过多,使本币的对外价格严重偏离均衡水平,那么大量外国资本会流入本国进行套汇,从而赚取收益。其市场结果将是资本流入增加,汇率水平如期回升。(三) 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5、本币贬值有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对物价水平进行影响。对于进口的必需品,本币贬值导致价格上涨,从而使生产成本上升,促使追加名义工资,进入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最终使整个市场价格水平上涨。同时一国政府在外汇市场上购入外汇时,将因贬值支付更多的本币,从而进一步扩大市场上货币的供给量,促进物价水平的攀升。另外如果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很低最终导致本币对内价值的相应降低,市场物价水平升高。(四) 对金额资产选择的影响。汇率变动对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是通过影响资产的收益率来发挥作用的。本币升值将促使投资者更加倾向于持有本币资产。 我国随着经济制度的变化人民币汇率也在不断变化。1950年1月18日人民币对西方国家的汇率首
6、先在天津产生是典型的复汇率制度。1953年到1980年人民币汇率只是充当外贸内部核算和计划编制的一种会计工具,采用了固定汇率。1981年至1993年我国实行的是区分贸易与非贸易的双重汇率制度。从1994年1月1日起实行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并轨,人民币汇率成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活动汇率。截止到2007年7月23日,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对人民币7.56420元,以累计升值7.22%。首先,民币升值将提升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此时国外产品的国内价格相对下降,此时手中的人民币变得更“值钱”了。这样一来,我国对国外高质量的消费品的进口量将增加,从而刺激国内消费,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此同
7、时,人民币升值使企业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和购买先进生产设备的成本降低,这会推动企业的技术经营革新, 也减轻进口能源和原料的成本负担,从而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也得到提高。其次,人民币升值能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投资能力。国内企业去国外投资的成本将降低,会促使大量企业走出去,尤其是饱受反倾销之苦的行业,也许到国外去建场就会成为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这样的话,可以增强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它们的地位和形象。 (2)采用更为灵活的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汇率制度,有较大的根据市场供求和经济融形势需要主动灵活调整汇率定价基础,从而使汇率制度更富有弹性,但是又保留了央行对调节汇率的主动权和控制
8、权。这样,我国应对投机压力的能力是显著增强了。另外,一篮子货币中的货币的相互波动可能部分被抵消,因此,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压力实际上较之原来是下降了。这样一个相对稳定的汇率政策环境下,中国正好可以大力发展金融市场,规范金融法规,为汇率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作好准备。(3)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贸易伙伴日益多元化,来中国外商投资的日益增多,中国与世界更多国家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从单一盯住美元到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变化,更加符合中国经济国际化、多元的趋势,使人民币汇率制度日趋与国际接轨。人民币汇率处于升值的态势过程中,2008年9月份1美元合6.81元左右人民币。人民币的升值给我国出口行业造成了巨大
9、压力,出口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生产模式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并影响了宏观经济运行态势。 现在,缘起次贷的“华尔街金融风暴”正从世界经济的核心美国吹向全球的各个角落。周小川并建议,国际社会,特别是国际货币基金(IMF)的成员国,应共同思索建立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可考虑以特别提款权(SDR)做为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一个国家经济发生变故而影响到其他国家的经济。李海玉 房山电大09春会计本第一次作业:(100分)【题目】:结合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相关数据分析汇率的作用考核目的:这是一道综合思考题,同时与我国汇率制度改革方向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目前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相对一定的条件下,同学们
10、不仅要从人民币汇率最近的变动数据入手去探讨问题,而且要深刻认识货币理论发展、货币制度变革同汇率变动之间的理论和实践渊源,以及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在把理论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同时,提高同学们利用实例来综合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增强对我国经济和金融改革政策的理解。要求:(1)认真审题并重点研读教材第13章,尤其是有关汇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汇率制度的演进等内容,清楚货币制度发展演变同汇率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2)认真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
11、币汇率机制。”并据以进行相关的文献调研。(3)举例说明时视域尽可能开阔,同题目紧密联系即可。(4)论述过程不必面面俱到,但要有自己的观点或看法。(5)字数不低于800字。时间:学习第一篇的内容后做本次作业(约第三周,从发布之日算起,10日之内完成)解题思路:(1)汇率制度是货币制度尤其是国际货币制度发展的结果,国际货币制度是解决汇率问题的根源;(2)我国目前实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以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状况为基础的;作业一答案: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市场操作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实践证明,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选
12、择。加入WTO以后,随着贸易和投资的变化,国际收支的变化可能会较大,同时也会面临更大的外部冲击。为此,我们将继续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加强本外币政策的协调,发挥汇率在平衡国际收支、抵御国际资本流动冲击方面的作用。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本次汇率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汇率调控的方式。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进行浮动。
13、这里的一篮子货币,是指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篮子内的货币构成,将综合考虑在我国对外贸易、外债、外商直接投资等外经贸活动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及其货币。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货币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这将有利于增加汇率弹性,抑制单边投机,维护多边汇. 二是中间价的确
14、定和日浮动区间。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现阶段,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0.3%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3%的幅度内浮动率稳定。 三是起始汇率的调整。2005年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行可自此时起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这是一次性地小幅升值2%,并不是指人民币汇率第一步调整2%,事后
15、还会有进一步的调整。因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重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而非人民币汇率水平在数量上的增减。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3)目前人民币的汇价趋势是不断升值,这种趋势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趋势是顺应中国经济发展的表现,它对缓解中国贸易顺差会有一定的作用。人民币升值趋势对中国的贸易不会有太大的负面影响。中国的贸易仍然会有很大的发展,只是出口商品的结构会更加高度化,出口产品的附加价值会越来越高。中国人天生会做生意,又能吃苦。另外人们应该更多的关注人民币升值对国内经济平衡、
16、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4)我国人民币汇率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二次作业【讨论主题】:结合我国信用发展状况,讨论利率如何改革才能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解答:一、信用与利率的关系信用与货币是两个不同的经济范畴。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不同所有者之间调剂财富余缺的一种形式。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作为价值尺度,媒介商品所有者之间的商品交换。二者之间的关系必须用历史的眼光来考察。信用与货币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相互独立发展到密切联系再到融为一体的过程。早期的信用与货币这两个范畴是独立发展的。从时间上考察,信用的出现比货币要早,当时的信用主要采用实物借贷方式,在很长时期内独立于货币范畴之外。从早期的实物货币
17、直至足值的金属货币制度,货币的发展也长期独立于信用关系之外。可以说,资本主义制度形成之前,信用与货币二者虽有联系,但从主要方面看,是各自独立发展的。但是二者相互独立发展并不意味着否认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历史进程中,信用与货币的联系有着久远的历史,其密切联系表现在二者的相互促进发展之上。一方面,货币借贷的出现是信用获得更大发展的基本条件。货币借贷扩展了信用的范围,扩大了信用的规模。另一方面,信用也促进了货币形式和货币流通的发展。信用的出现发展了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使货币能在更大范围内作为商品流通媒介。信用还加速了货币的流动,补充了金属货币数量的不足。可见,信用与货币是相互促进发展的。随着资本主义经
18、济关系的确立,情况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在金属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实行不兑换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信用与货币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信用和货币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整个货币制度是建立在信用制度基础上的。从货币形式看,货币形式同时就是一种信用工具,货币是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流通的,任何信用活动都导致货币的变动。信用的扩张会增加货币供给,信用紧缩将减少货币供给;信用资金的调剂将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给的结构。这样,当货币的运动和信用的活动不可分割地联给在一起时,则产生了由货币和信用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新范畴金融。因此,金融是货币运动和信用活动的融合体。当然,在金融范畴出现以后,货币和信用这两个范畴
19、依然存在。二、利率发挥作用的世界性趋势利率不但能够反映货币与信用的供给状态,而且能够表现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变化。利率水平趋高被认为是银根紧缩,利率水平趋低则被认为是银根松弛。因此,西方传统的货币政策均以利率为中介目标。为了控制投资的高速增长,在央行采取的诸多货币政策操作中,被西方金融界称为货币政策“猛药”的存款准备金率一调再调,而调整法定存贷款利率这一传统的政策工具,却一直没有使用。这让市场感到很意外。我们认为,央行之所以迟迟没有提高法定存贷款利率,除了考虑CPI、经济增长速度等正常的经济指标外,还受到一些特殊的外部因素的约束。在我国利率发挥作用还不具备条件。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利率政策非常有效
20、,因而成为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国的情况十分复杂。统计分析显示,在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同利率变动的关系不大。并且,利率水平的降低对存款总量的增长以及增长的速度都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其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是主要的贷款需求者,贷款需求的利率弹性必然较低;作为贷款的主要供给方,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的利率敏感性一直较低。另外,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将导致大量短期资本涌入到国内,从而达不到提高利率紧缩信用的目的。因此,有研究人员认为升息不能解决经济过热问题。三、我国利率改革的方向及其在宏观和微观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利率市场化是指所有利率均由市场决定,即由资金供求关系确定。利率
21、市场化是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在利率制度方面,国家应尽早建立并完善利率决定机制以及利率风险管理制度,保证利率决定机制在最大程度的灵活性和自主性的基础上实现利率风险水平的最小化;在规范微观主体行为方面,应首先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国有企业问题,加速国有企业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同时进一步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进程,在产权制度和银行治理结构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在金融市场方面,国家应努力朝着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金融体系的目标迈进,为市场上的各类竞争主体提供一个尽可能公平,公正的投融资环境,从而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终实现创造条件。进一步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
22、性和迫切性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逐渐提出来的。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同年12月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都对利率市场化的方向作了原则要求。2000年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及2001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均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要求。四、我国利率改革遇到的主要障碍及化解方法目前我国的这种低利率管制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金融商品的价格,也使得利率这一重要的经济杠杆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很多人主张通过利率市场化来理顺金融商品的价格体系,提高利率的敏感性和弹性,恢复利率杠杆应有的作用。我
23、们认为,利率市场化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的一个必然进程,谁也没有理由反对利率市场化,但目前我国宏微观经济环境都不利于利率市场化的过快推进。 如下:1、市场经济发育程度低。我国过去长期搞计划经济,建立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许多方面都与成熟市场经济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2、利率运作主体行为不规范。(1)中央银行的独立自主性不强。中央银行并未真正拥有利率的制订权和调整权。(2)国有商业银行行为非市场化。国有商业银行由于产权制度建设落后,银行的产权界定模糊,加上管理层和一般员工没有利益驱动机制,使得所有者和经营者难以实现利益的激励兼容,经营者非市场化选择的倾向很强,这是引致银行效率低下的根源所在。
24、国有商业银行的大量非市场化行为的存在,即使利率自主权放开,银行也难以按照市场规律借贷资金。(3)企业的行为不规范。到目前为止,我国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并未达到预定目标,其在资金使用方面的风险约束机制和利益推动机制尚不健全,大多数企业只负盈不负亏,在国家的保护伞下安稳过日子,利率高低对其来讲并不很重要。3、企业对利息的承受能力低下。 4、金融监管不完善。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因不能摆脱行政干预而缺乏超脱性和真实性。另外,监管标准、手段和技术也不能确保监管的信息质量和使金融机构采取稳健和审慎的经营原则。在我国这样一个曾经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要实现利率完全市场化需要一个很长的过渡期。就目前我国
25、利率市场化的重点而言,不是去设计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和时间表,而应是为利率市场化创造条件。如前所述,利率市场化同一国的市场经济完善程度、金融交易主体的市场化倾向以及金融监管等外围制度环境紧密相关,所以我们应从这些方面着手,为利率市场化创造条件。如下:1、深化市场经济改革。从西方的经验来看,很多国家都是在市场经济相当成熟的条件下放开利率的。应该说相对有效的市场机制有利于熨平利率放开后金融领域乃至经济的波动。我国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几年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商品市场,但是我国的产权市场、劳动力市场以及资本市场的发育都不完善,这就极大地制约了利率的市场化。当然,深化市场经济的改
26、革不仅要建立有效的市场,更需要经济主体行为的市场化。 2、培育利率运作主体的市场化行为。(1)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目前,我国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调控目标并未摆脱对国家计划和经济增长目标的依附,中央银行甚至还承担着大量的财政职能。在这种央行与政府关系难以理顺的条件下放开利率,很难保证中央银行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来调节利率。因此,现实的选择是:一方面,必须分离政府与央行的“天然”联系;另一方面要提高中央银行自身管理水平,使其能够做到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去调控商业银行利率和其它市场利率。(2)构建真正的商业银行。在市场化利率制度中,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充当央行货币政策中介,另一方面又要根据货币政策的意
27、图调控企业和居民的行为。商业银行的这一中介地位,要求它必须是自负盈亏和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实体,否则无法起到中介传导作用。对此,我们只有加快国有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的步伐,才有可能实现商业银行的市场化运作。首先,要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解决我国国有银行长期所有者虚置的现象,实现国有银行所有者和经营者激励兼容的市场化运作。其次,按照现代企业的组织原则,重组国有银行的内部组织和机构体系。最后,建立规范透明的财会制度,强化股东、外部监管机构对会计信息的监督和发布。此外,我们还应放宽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组建一批新的商业银行,为利率市场化引入竞争机制。(3)在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8、(4)提高居民的金融意识。 3、把握好利率改革的着力点。(1)增强利率的敏感性和弹性,利率敏感性和弹性较低是我国七次利率下调效果不显著的根源。而利率的敏感性和弹性状况,一方面取决于利率的管理体制,另一方面又取决于银行和企业的改革状况。所以一方面我们要逐步放松管制,即放宽利率的浮动范围和幅度,另一方面要加快银行和企业的市场化进程。(2)明确利率调整目标。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央银行利率变动的着眼点是整个宏观经济状况,而不是企业的利息支出负担问题,只有从国民经济的整体状况出发考虑利率水平变动,利率才能发挥其作为间接宏观调控重要工具的作用,所以应将我国的利率调节目标转移到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上来。
29、事实上,目前我国以降低企业利息负担为目标的利率调整方式,既不利于国有企业的体制转换,也不利于国有经济部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3)重构利率结构,理顺利率关系。要对现行利率划分方法进行改革,根据企业和金融机构会计制度和业务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期限、数量、风险等因素设置利率档次,划分利率种类;要逐步清理优惠贷款利率,明确贴息来源,减轻商业银行的负担。4、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利率放开后,要保持资金市场秩序,不能像过去一样靠行政命令来实现,而必须依赖于灵活有效的金融监管。首先,金融监管要摆脱行政干预,独立自主地进行;其次,要落实金融监管责任制,实现层层负责;最后,要尽早制定科学的监管标准,引入先进的监管
30、技术和监管手段。1. 【问题讨论】结合我国信用发展状况,讨论利率如何改革才能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考核目的:这是一道讨论题,希望通过师生教学交互和同学们之间的协作学习与相互启发,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大家对利率在现代经济和金融发展中作用的认识,为以后更好的研究其他金融问题和货币政策运行机制奠定良好基础;利率是少数几个既能在宏观经济领域发挥作用,又能在微观经济中发挥作用的经济变量之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通过深入讨论,可以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其作用机制,为充分发挥其作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要求:(1)认真研读教材第46章的教学内容;(2)掌握有关利率的概念、决定和
31、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3)掌握利率在宏、微观经济中的功能与作用,清楚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与条件。(4)由辅导教师组织学习小组讨论,每组510人为宜。(5)讨论结束后每人完成不低于600字的作用。解题思路:(1)讨论应从信用与利率的关系入手;(2)必须清楚利率发挥作用的世界性趋势;(3)讨论的核心内容是我国利率改革的方向及其在宏观和微观经济中的重要作用;(4)清楚我国利率改革遇到的主要障碍及化解方法。答:一、信用与利率的关系信用与货币是两个不同的经济范畴。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不同所有者之间调剂财富余缺的一种形式。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作为价值尺度,媒介商品所有者之间的商品交换。二者之间的关系必须用历
32、史的眼光来考察。信用与货币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相互独立发展到密切联系再到融为一体的过程。早期的信用与货币这两个范畴是独立发展的。从时间上考察,信用的出现比货币要早,当时的信用主要采用实物借贷方式,在很长时期内独立于货币范畴之外。从早期的实物货币直至足值的金属货币制度,货币的发展也长期独立于信用关系之外。可以说,资本主义制度形成之前,信用与货币二者虽有联系,但从主要方面看,是各自独立发展的。但是二者相互独立发展并不意味着否认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历史进程中,信用与货币的联系有着久远的历史,其密切联系表现在二者的相互促进发展之上。一方面,货币借贷的出现是信用获得更大发展的基本条件。货币借贷扩展了信用的范
33、围,扩大了信用的规模。另一方面,信用也促进了货币形式和货币流通的发展。信用的出现发展了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使货币能在更大范围内作为商品流通媒介。信用还加速了货币的流动,补充了金属货币数量的不足。可见,信用与货币是相互促进发展的。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确立,情况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在金属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实行不兑换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信用与货币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信用和货币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整个货币制度是建立在信用制度基础上的。从货币形式看,货币形式同时就是一种信用工具,货币是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流通的,任何信用活动都导致货币的变动。信用的扩张会增加货币供给,信用紧缩将减少货币供
34、给;信用资金的调剂将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给的结构。这样,当货币的运动和信用的活动不可分割地联给在一起时,则产生了由货币和信用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新范畴金融。因此,金融是货币运动和信用活动的融合体。当然,在金融范畴出现以后,货币和信用这两个范畴依然存在。二、利率发挥作用的世界性趋势利率不但能够反映货币与信用的供给状态,而且能够表现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变化。利率水平趋高被认为是银根紧缩,利率水平趋低则被认为是银根松弛。因此,西方传统的货币政策均以利率为中介目标。为了控制投资的高速增长,在央行采取的诸多货币政策操作中,被西方金融界称为货币政策“猛药”的存款准备金率一调再调,而调整法定存贷款利率这一传统的
35、政策工具,却一直没有使用。这让市场感到很意外。我们认为,央行之所以迟迟没有提高法定存贷款利率,除了考虑CPI、经济增长速度等正常的经济指标外,还受到一些特殊的外部因素的约束。在我国利率发挥作用还不具备条件。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利率政策非常有效,因而成为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国的情况十分复杂。统计分析显示,在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同利率变动的关系不大。并且,利率水平的降低对存款总量的增长以及增长的速度都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其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是主要的贷款需求者,贷款需求的利率弹性必然较低;作为贷款的主要供给方,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的利率敏感性一直较低。另外,人民币
36、汇率升值的压力,将导致大量短期资本涌入到国内,从而达不到提高利率紧缩信用的目的。因此,有研究人员认为升息不能解决经济过热问题。三、我国利率改革的方向及其在宏观和微观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利率市场化是指所有利率均由市场决定,即由资金供求关系确定。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在利率制度方面,国家应尽早建立并完善利率决定机制以及利率风险管理制度,保证利率决定机制在最大程度的灵活性和自主性的基础上实现利率风险水平的最小化;在规范微观主体行为方面,应首先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国有企业问题,加速国有企业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同时进一步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进程,在产权制度和银
37、行治理结构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在金融市场方面,国家应努力朝着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金融体系的目标迈进,为市场上的各类竞争主体提供一个尽可能公平,公正的投融资环境,从而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终实现创造条件。四、我国利率改革遇到的主要障碍及化解方法:目前我国的这种低利率管制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金融商品的价格,也使得利率这一重要的经济杠杆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很多人主张通过利率市场化来理顺金融商品的价格体系,提高利率的敏感性和弹性,恢复利率杠杆应有的作用。我们认为,利率市场化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的一个必然进程,谁也没有理由反对利率市场化,但目前我国宏微观经济环境都不利于利率市场化的过快推
38、进。如下:1、市场经济发育程度低。我国过去长期搞计划经济,建立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许多方面都与成熟市场经济的要求有较大差距。2、利率运作主体行为不规范。(1)中央银行的独立自主性不强。中央银行并未真正拥有利率的制订权和调整权。(2)国有商业银行行为非市场化。国有商业银行由于产权制度建设落后,银行的产权界定模糊,加上管理层和一般员工没有利益驱动机制,使得所有者和经营者难以实现利益的激励兼容,经营者非市场化选择的倾向很强,这是引致银行效率低下的根源所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大量非市场化行为的存在,即使利率自主权放开,银行也难以按照市场规律借贷资金。(3)企业的行为不规范。到目前为止,我国国有企业的现代企
39、业制度改革并未达到预定目标,其在资金使用方面的风险约束机制和利益推动机制尚不健全,大多数企业只负盈不负亏,在国家的保护伞下安稳过日子,利率高低对其来讲并不很重要。3、企业对利息的承受能力低下。4、金融监管不完善。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因不能摆脱行政干预而缺乏超脱性和真实性。另外,监管标准、手段和技术也不能确保监管的信息质量和使金融机构采取稳健和审慎的经营原则。在我国这样一个曾经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要实现利率完全市场化需要一个很长的过渡期。就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重点而言,不是去设计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和时间表,而应是为利率市场化创造条件。如前所述,利率市场化同一国的市场经济完善程度、金融交易主体的市
40、场化倾向以及金融监管等外围制度环境紧密相关,所以我们应从这些方面着手,为利率市场化创造条件。如下:(1)深化市场经济改革。从西方的经验来看,很多国家都是在市场经济相当成熟的条件下放开利率的。应该说相对有效的市场机制有利于熨平利率放开后金融领域乃至经济的波动。我国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几年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商品市场,但是我国的产权市场、劳动力市场以及资本市场的发育都不完善,这就极大地制约了利率的市场化。当然,深化市场经济的改革不仅要建立有效的市场,更需要经济主体行为的市场化。(2)培育利率运作主体的市场化行为: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目前,我国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调控目标并未
41、摆脱对国家计划和经济增长目标的依附,中央银行甚至还承担着大量的财政职能。在这种央行与政府关系难以理顺的条件下放开利率,很难保证中央银行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来调节利率。因此,现实的选择是:一方面,必须分离政府与央行的“天然”联系;另一方面要提高中央银行自身管理水平,使其能够做到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去调控商业银行利率和其它市场利率。构建真正的商业银行。在市场化利率制度中,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充当央行货币政策中介,另一方面又要根据货币政策的意图调控企业和居民的行为。商业银行的这一中介地位,要求它必须是自负盈亏和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实体,否则无法起到中介传导作用。对此,我们只有加快国有银行向
42、商业银行转化的步伐,才有可能实现商业银行的市场化运作。首先,要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解决我国国有银行长期所有者虚置的现象,实现国有银行所有者和经营者激励兼容的市场化运作。其次,按照现代企业的组织原则,重组国有银行的内部组织和机构体系。最后,建立规范透明的财会制度,强化股东、外部监管机构对会计信息的监督和发布。此外,我们还应放宽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组建一批新的商业银行,为利率市场化引入竞争机制。在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居民的金融意识。(3)把握好利率改革的着力点。增强利率的敏感性和弹性,利率敏感性和弹性较低是我国七次利率下调效果不显著的根源。而利率的敏感性和弹性状况,一方面取决
43、于利率的管理体制,另一方面又取决于银行和企业的改革状况。所以一方面我们要逐步放松管制,即放宽利率的浮动范围和幅度,另一方面要加快银行和企业的市场化进程。明确利率调整目标。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央银行利率变动的着眼点是整个宏观经济状况,而不是企业的利息支出负担问题,只有从国民经济的整体状况出发考虑利率水平变动,利率才能发挥其作为间接宏观调控重要工具的作用,所以应将我国的利率调节目标转移到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上来。事实上,目前我国以降低企业利息负担为目标的利率调整方式,既不利于国有企业的体制转换,也不利于国有经济部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重构利率结构,理顺利率关系。要对现行利率划分方法进行改革,根
44、据企业和金融机构会计制度和业务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期限、数量、风险等因素设置利率档次,划分利率种类;要逐步清理优惠贷款利率,明确贴息来源,减轻商业银行的负担。(4)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利率放开后,要保持资金市场秩序,不能像过去一样靠行政命令来实现,而必须依赖于灵活有效的金融监管。首先,金融监管要摆脱行政干预,独立自主地进行;其次,要落实金融监管责任制,实现层层负责;最后,要尽早制定科学的监管标准,引入先进的监管技术和监管手段。【案例分析】关于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的争论进入21世纪,中国为了应对入世承诺,以引入外资战略合作者的方式对银行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却因此引发了“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的争议。
45、其背景如下:2001年,汇丰银行以每股2.49元人民币入股上海银行,获得每年每股0.5元左右的回报,五年就能收回初始投资,并拥有了上海银行8的股份;2004年8月6日,汇丰银行入股交通银行并拥有了19.9%股份。交通银行半年报显示,该行200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46.05亿元人民币。按此估计,汇丰银行2005年就可从交通银行创造的利润中分得20亿元人民币左右,5年左右就可收回在交行的投资,并获得了对中国第五大银行的永久控制权。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引资更是激发了这一争论,成为“银行贱卖论”的主要导火索:2004年交通银行引进汇丰银行,获得86%的资产溢价;2005年建行股权转让却仅获得17%的净
46、资产溢价,中行获得的溢价更低,只有10%,而对工行的股权转让也只有15%的溢价预期。在首次公开发行之前,建行以每股1.15元左右的价格售予美国银行和淡马锡,仅建行公众招股价每股2.35元的一半;苏格兰皇家银行和淡马锡控股分别出资31亿美元各购得了中国银行10%的股份, 美国银行和亚洲金融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分别以25亿美元和14.66亿美元持有建设银行9和5.1的股份;高盛、安联和运通三家战略投资者组成的财团将以36亿美元左右的价格购入工行10%的股份。正是基于以上种种经济行为,“银行贱卖”论被激化。考核目的:案例分析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方法与思路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上面的案
47、例分析,既可以加深学生对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深层理解与把握,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同学们深入了解我国银行体制改革的方向与内涵,增强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路径与方法的理解,加深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要求:(1)认真研读上面给出的“关于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的争论”材料和教材第79章的内容,写一份案例分析材料,对上述争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自圆其说”。(2)分析材料应完整、准确阐述案例中涉及的基本原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路或建议。(3)字数不少于600字。解题思路:(1)清楚我国银行改革为何要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
48、行主要存在哪些方面的差距?(2)从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水平角度分析;(3)解释何谓“贱卖”?可自己给出一个定义,然后依据这一定义进行解析;(4)从世界各国商业银行绩效比较方面也可有所分析;(5)可以结合建行、中行等上市银行目前的状况深入讨论。21世纪中国应对入世的承诺,以银行上市,引入外资战略合资者的方式对银行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却引来了国内各界人士对“国有银行是否贱卖”的争论。从网上很多数据看,国有银行每股价格相对于股市上其他股票确实低了很多。我认为问题并不在此,我们需要换一种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所谓贱卖,不是股票上市时股价便宜了,而是作为国有企业,本来是全民所有制的产物,但现在却被少数人以极低价格收购 。为什么要贱卖呢,说白了,还是因为是全民所有的东西,也就是说原所有者不是一个人,而是10亿个人,一人只有一点,所以卖少了大家都不心疼,卖多了购买者却会心疼 国有银行上市并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现在巴不得多卖点钱呢,把股市搞牛了才上市就是这个目的。 关键是未来的法人股、职工股的分配才是是否贱卖的关键 首先我们不要总盯住别人的腰包,别人在我们这拿回了多少的钱。而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