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步设计 3 初步设计3.1 目的与要求3.1.1 初步设计阶段的目的是基本确定设计方案。必须根据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测设合同的要求,拟定修建原则,选定设计方案、拟定施工方案,计算工程数量及主要材料数量,编制设计概算,提供文字说明及图表资料。经审查批复后的初步设计文件,则为订购主要材料、机具、设备,安排重大科研试验项目,联系征用土地、拆迁,进行施工准备,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等的依据。采用三阶段设计时,经审查批复的初步设计为编制技术设计文件的依据。3.1.2 初步设计在选定方案时,应对路线的走向、控制点和方案进行现场核查,征求沿线地方政府、建设单位及规划、土地、环保等相关部门
2、的意见,基本落实路线布设方案。对建设条件复杂地段的路线、路基、路面、特大桥、大桥、特长及长隧道、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设施,一般应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案进行同深度、同精度的测设工作和方案比选,提出推荐方案。3.1.3 初步设计应: 1 选定路线设计方案,基本确定路线位置;2 基本查明沿线地质、水文、气候、地震、矿产、文物等情况;3 基本查明沿线筑路材料的质量、储量、供应量及运输条件,并进行原材料、混合料的试验;4 基本确定路基标准横断面和高填深挖路基、特殊路基的设计方案及沿线路基取土、弃土方案;5 基本确定排水系统与支挡、防护工程的方案、位置、长度、结构形式和尺寸;6 基本确定路面设计方案、路
3、面结构类型及主要尺寸;7 基本确定特大、大、中桥桥位,设计方案、结构类型及主要尺寸;8 基本确定小桥、涵洞等的位置、结构类型及主要尺寸;9 基本确定隧道位置、设计方案、结构类型及主要尺寸;10 基本确定路线交叉的位置、形式、结构类型及主要尺寸;11 基本确定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各项工程的位置、形式、类型及主要尺寸;12 基本确定改(扩)建工程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方案;13 基本确定环境保护措施与景观设计方案;14 基本确定改路改渠等其他工程的位置、结构形式及主要尺寸;15 基本确定占用土地、拆迁建筑物及管线等设施的数量;16 提出需要试验、研究的项目;17 初步拟定施工方案及工期安排;18 论证确
4、定分期修建的工程实施方案;19 计算各项工程数量;20 计算人工及主要材料、机具、设备的数量;21 编制设计概算。3.2 组成与内容3.2.1 初步设计文件由下列十二篇和附件组成。第一篇 总体设计第二篇 路线 第三篇 路基、路面第四篇 桥梁、涵洞第五篇 隧道第六篇 路线交叉第七篇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第八篇 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第九篇 其他工程第十篇 筑路材料第十一篇 施工方案第十二篇 设计概算附 件 基础资料3.2.2 第一篇 总体设计1 项目地理位置图 示出路线在省级以上交通网络图中的位置及沿线主要城镇。2 说明书1)概述 (1)任务依据。(2)设计标准。(3)扼要说明测设经过。(4)路线起终
5、点、中间控制点、全长、沿线主要城镇、河流、公路及铁路等。(5)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6)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2)建设条件(1)项目区域城镇现状布局、规划与拟建项目的关系。(2)项目区域路网现状、规划与拟建项目的关系。(3)沿线自然地理条件及对项目的影响地形、地貌;区域地质稳定性评价;工程地质评价;水文地质评价;不良地质路段情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采用及大型工程构造物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鉴定情况;气温、降雨、日照、蒸发量、主导风向风速、冻深等。(4)沿线环境敏感区(点)重要设施的分布及对项目建设的影响。包括:自然生态、水资源、动物、文物等保护区,电力电讯、学校、医院、军用、地震、气象
6、、宗教等设施,矿产资源,自然及人文景观等。(5)公路区间交通量分布状况及对交叉设置方式的影响,附“公路区间交通量分布图”。(6)交通组成特点对项目的影响。(7)沿线土地资源状况及对项目的影响。(8)项目区域内铁路、水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情况,及对项目的影响。(9)各种专项评价、评估结论(地质、地震、环保、水保等)及对项目的影响。(10)筑路材料供应、运输情况及对项目的影响。(11)有关部门对重大问题的意见,沿线居民的要求或建议。(12)其他。3)总体设计(1)根据对项目建设条件的综合分析,提出项目设计指导思想,制定设计原则。(2)路线起终点论证,及与其他公路(含规划公路)的衔接方式。采用分
7、期修建方案时,起终点的近期实施方案及远期的设计预留方案。(3)技术标准及主要技术指标的采用情况,不同技术标准之间的衔接过渡情况。(4)路线总体设计方案。附“路线总体设计方案平面布置图”,含比较方案,要求同“路线平、纵面缩图”。(5)设计速度100km/h路段车辆运行速度模拟检验结论。(6)安全设计措施。(7)公路一般路段与特殊路段(如爬坡车道、紧急避险车道等)的横断面布置方案(组成、宽度、构造及设施)的设置情况。(8)沿线大型桥梁、隧道、交叉、服务设施的设置位置、间距,设计方案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协调情况。(9)沿线交叉工程与其它交通方式的协调情况,以及与当地生产、生活需要的适应情况。(10)管理
8、、养护、服务设施的设置情况。(11)全线土石方情况,取土、弃土方案。(12)占用土地情况及节约用地措施。(13)与沿线环境及景观的协调情况。(14)分期修建方案及其比选结论。(15)各种筑路材料的采用情况。(16)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的采用情况。(17)设计概算。(18)下阶段需要深入解决的问题。(19)下阶段需要进行试验、研究的项目。(20)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4)路线(1)路线布设及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2)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路线控制点执行情况。(3)路线方案布置及比选论证。山区复杂路段应在踏勘或地质调绘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工可路线方案,通过在1:1万或1:2000地形图上
9、反复进行路线方案的优化工作,合理利用走廊资源,并提出同深度比较的路线方案,附1:1万或1:2000路线方案图、相关专业图表,提出推荐方案。其他路段直接通过同深度方案综合比选提出推荐意见。论述时应就方案的提出理由、方案的工程实施条件、方案的技术经济合理性等考虑以下几方面。建设条件对各路线方案布置的影响分析;各方案的选择和布置情况(控制点间距、路线、桥梁、隧道、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设施位置的协调及其位置的确定);各方案平、纵指标及连续、均衡情况;行车安全、通行能力、服务水平的分析比较;公路用地、征用基本农田及拆迁情况;与铁路、原有公路、农田水利、电力、电讯、重要管线(道)等的干扰(包括施工)情况;
10、各方案路线对沿线环境影响评价和比较; 各方案主要工程数量、造价(可根据方案情况采用估价、基价或概算)及运营效益的比较;结合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城镇规划、路网结构论证路线布局的合理性及对沿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其他评价和比较(包括政府有关部门对路线的意见和评价)。(4)对设计速度100km/h的路段,宜采用运行速度方法,对可能出现运行速度差大于20km/h的路段进行安全性分析、评价,并给出改善的平纵面技术指标,或采取必要的交通安全、管理措施等。(5)安全设施设计原则。设计方案。结合公路几何参数、特大桥及大桥、隧道、互通立交等构造物分布情况拟定设计方案、规模,并进行方案比较论证。标志。标线。
11、护栏。隔离栅。防眩设施。防落物网。视线诱导标。防撞设施。其他安全设施。 (6)下一阶段应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及注意事项。5)路基、路面(1)沿线地质、地层情况描述、不良地质地段及其相关物理、力学指标等。(2)一般路基设计设计原则及方案比选论证。路基横断面布设及加宽超高方式。路基填土高度、挖方深度、路堤(或路堑)最大、最小高度及其控制因素等。高填深挖路基、陡坡路堤、路桥(涵)过渡路基等设计方案及比选论证(必要时对高填深挖路基按工点说明)。(3)特殊地质路基设计原则及方案比选论证。(4)路基防护工程方案比选论证。(5)取土、弃土方案及节约用地的措施。(6)路面设计原则、设计依据、交通量及交通组成(必要
12、时应实测交通组成及车辆轴重)、路面结构方案、类型的比选论证,路面结构设计(主线、互通立交匝道、被交道路、收费站广场、桥面铺装、隧道路面等),材料要求等。(7)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原则及方案比选论证。(8)路基土工试验、筑路材料及路面结构混合材料试验情况。(9)需要进行科研试验项目。(10)下阶段应注意的问题。6)桥梁、涵洞(1)设计原则。(2)技术标准采用情况。(3)沿线桥梁、涵洞的分布情况。(4)桥梁抗震设计情况。(5)桥梁耐久性设计及措施。(6)沿线水系及水文概况、特征,农田水利设施与桥涵设置位置及孔径选择的关系。(7)沿线工程地质、筑路材料与桥涵结构类型选择的关系。(8)逐座说明桥梁跨越河
13、流的流域情况、河段特征、桥位处地质、水文、通航情况,桥位的比选情况,水文计算、桥梁孔径确定,岸坡防护工程设计、工程抗震措施、通航河流防撞设计、桥梁施工方案等。特大桥应提出两个以上桥型方案进行比选论证;对常规大、中桥应简述不同墩高、不同跨径、不同桥型综合比选论证情况,选定最合理的墩高、跨径及梁型组合后,全线桥梁统一按此组合合理布置,桥型布置不再作多方案比较;中、小桥、涵洞水文计算、孔径确定依据说明。(9)特大桥或重要桥梁的景观设计。(10)特大桥或重要桥梁的养护方案。(11)下阶段应注意的问题。7)隧道(1)设计原则。(2)技术标准采用情况。(3)沿线隧道的分布情况。(4)逐处说明隧道(包括明洞
14、)的位置、长度、断面形式及与路线协调情况,各方案比选论证情况。(5)逐处说明隧道、竖井、斜井和辅助坑道的地形、地貌、气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及洞口自然坡体稳定性情况。(6)说明隧道支护衬砌结构类型,洞门型式的确定,抗震措施,洞内外防、排水方案,洞内装饰及路面方案。(7)特殊线形、交叉位置关系情况下的隧道设计方案。(8)特殊地质条件下隧道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论证。(9)特殊结构隧道设计方案论证及施工方案。(10)隧道施工场地、便道布置和弃碴方案。(11)环境保护设计。(12)隧道通风、照明、供配电、消防、救援等的设置原则、规模、标准及方案的论证情况。通风设施的设计原则
15、,风机布设方案,控制方式和实施计划等。照明设施的设计原则、标准及技术要求,照明区段的划分、功能等。供配电设施的设计原则、标准、技术要求及供电方案等。消防设施的设计原则,隧道消防组织方案和消防设施设计方案和实施计划等。(13)长及特长隧道运营期的救援、防灾、逃生方案论证。(14)下阶段应解决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8)路线交叉(1)设计原则。(2)技术标准采用情况。(3)路线交叉(包括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设施匝道及连接道路、分离式立体交叉、通道、天桥、平面交叉及管线交叉)的分布及设置概况。(4)逐处说明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位置及其在路网中的作用、设置理由、集散交通量、衔接道路、地质、地形、地物情况,互通
16、方案的比选与论证比较表,技术指标的选用,匝道车道数的确定,变速车道采用的型式及其长度的取值,平交处通行能力的分析,收费口收费车道数的设置,排水方案及跨线构造物的方案等。 对转换交通量较大的枢纽互通,当匝道间或匝道与主线间存在交织运行且交织段长度较短时,应对交织段的通行能力进行分析。(5)逐处说明服务设施的位置、地质、地形、地物等情况,变速车道采用的型式及其长度的取值,连接道路,排水方案及交叉构造物(通道、天桥)的方案等。(6)分离式立体交叉的位置、设计标准、排水设施、跨线构造物的类型(上跨、下穿)及方案比选等情况。(7)通道和天桥的设置情况。(8)平面交叉的设置情况。被交道路现状及拟改建采用的
17、标准(包括等级、设计速度、路基宽度、路面及排水等)、交通管理方式、平面交叉采用的类型及其方案比选情况等。(9)重要管线、管道交叉或平行时的设计情况,并说明有关规定对设计的具体要求。(10)下阶段应解决的问题及注意事项。9)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1)根据本项目交通量、几何设计、服务水平和环境等的具体情况与特点说明各项设施的设置目的、要求及技术措施。(2)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设计标准、规模、技术指标的主要结论及其推荐方案。 管理养护机构的组成形式、设置规模、位置及人员配备等。监控设施的设计原则及系统目标,推荐方案的系统构成及功能和实施计划等。 通信设施的设计原则,通信传输方式,通信网构成及功能,管线
18、设计和实施计划等。 收费设施的设计原则,收费制式和收费方式及其收费站点的布设,收费系统构成及功能和实施计划等。服务设施的设计原则、标准及技术要求。逐处说明服务设施的布设位置、功能、建设规模、推荐方案及实施计划等。 供配电设施的设计原则、标准、技术要求及供电方案等。照明设施的设计原则、标准及技术要求,照明区段的布设位置、功能等。房建工程的设计原则、标准及布设位置、建设规模等。(3)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推荐方案的主要工程规模、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及其造价。 (4)下阶段应解决的问题及注意事项。10)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1)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的依据(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等报告书及批复意见)。(
19、2)项目区域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现状(包括物种多样性,自然植被覆盖率,土壤养分,历史文化遗产,自然保护区,自然及人文景观的分布等)。(3)环境敏感区域分析(含敏感区的调整,取土场、弃渣场的布设分析)及与自然保护区、水资源保护区等的关系。服务区交通量及污水排放预测(需要时提供)。(4)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5)主体各专业设计的环境保护措施。具体阐述在路线布置、路基、路面、桥梁、隧道、交通工程(含收费站、服务区、标志)、排水、料场布设、废方处理等中已考虑的环保措施(含社会环境、生态环境保护对策)。(6)各项环境保护设施的布设位置、类型、功能及其方案比选情况。(7)主要场地的景观方案及比选。(8)拟采
20、用的植物配置及特性。(9)与环保、文物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协商情况。(10)下阶段应解决的问题及注意事项。11)其他工程(1)逐处说明悬出路台、防雪走廊、观景台等工程的设置理由及工程情况。(2)改路、改渠、改河(沟)等工程情况,等级公路及重要沟渠的改移应逐处说明。(3)逐处说明渡口码头的地形、地质、其他情况及其布置原则和方案。(4)下阶段应解决的问题及注意事项。12)筑路材料(1)沿线筑路材料(包括工业废渣)种类、质量、储量、供应量(包括外购材料)、运输条件与运距。(2)主要料场分布情况。(3)主要材料采、购及运输等情况。(4)下阶段应解决的问题及注意事项。13)施工方案(1)施工期限的总体安
21、排,关键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比较、论证情况。(2)主要工程、控制工期的工程和特殊工程的施工方案。(3)临时工程的安排。(4)下阶段应解决的问题及注意事项。14)设计概算(1)编制原则、依据,编制范围和总概算额。(2)进行各工程方案比较时的造价计算说明。(3)下阶段应解决的问题及注意事项。3 图表及附件1)路线平、纵面缩图平面缩图应示出路线(包括比较方案)起讫点、5公里(或10公里)标、控制点、地形、主要城镇、与其他交通路线的关系以及县以上境界。简明示出特大桥、大桥、隧道、主要路线交叉、主要沿线设施等的位置和形式。(对制约路线方案的不良地质、滞洪区、文物古迹、城镇规划、风景区等的分布范围,必要时可
22、着色,醒目示出其分布)比例尺用1:100001:100000。 纵断面缩图一般绘于平面缩图之下,必要时也可单独绘制,简明示出主要公路、铁路、河流、特大桥、大桥、隧道及主要路线交叉等的位置、名称与高程,标注设计高。水平比例尺与平面缩图相同或与其长度相适应,垂直比例尺用1:10001:10000。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推荐方案)3)附件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测设合同的必要内容,有关部门的意见及协议、纪要等复印件。4)总体设计图表(1)路线方案比较图 平面图所示内容同平、纵缩图中的平面缩图,纵面图所示内容同路线纵断面所示内容。比例尺平面图1:10000,纵面图与平面比例相适应。山区复杂路段宜提供
23、全路段1:10000平面图和相应比例尺纵面图。(2)公路平面总体设计图 示出地形、地物、坐标网格、路线位置、桩号、桥涵、隧道、路线交叉、沿线排水系统、服务区、停车区、紧急停车带、管理养护区、沿线取(弃)土场、路(渠)改移等的布设位置。路线位置应标出中心线、路基边线、示坡线、公里桩、百米桩及曲线主要桩位。对沿线的重要地物(村镇、文物、古迹、规划等)和环境敏感区(点)(景区、学校、自然保护区等)及重要设施的范围必要时应示出。比例尺用1:1000或1:2000。比较方案(同深度比较)的平面总体设计图应按上述要求单独绘制。(3)公路标准横断面图 示出主线一般路段的标准横断面及护栏、隔离栅等的设置位置。
24、比例尺用1:200。(4)运行速度曲线图 检验与评价设计速度100km/h公路行车安全性,为交通工程设计提供依据(图例仅供参考),包括小客车、大型车的两个方向。(5)运行速度计算表 包括小客车、大型车两个方向。(6)公路分期修建方案设计图 对分期修建的公路,应根据总体设计及分期实施计划,参照上述平面总体设计和公路典型横断面图的要求,绘出前期及后期工程的平面总体设计及其横断面,包括各种构造物、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分期实施总体设计方案。路线比较方案(同深度比较)设计图可单独绘制,亦可在平面总体设计图中示意。3.2.3 第二篇 路 线1 路线平面图。示出地形、地物、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路中心线位
25、置及平曲线交点,公里桩、百米桩及平曲线主要桩位,断链位置及前后桩号,各种构造物的位置以及县以上境界等。标出指北图式,列出平曲线要素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采用坐标控制的其他等级公路还应示出坐标网格,互通式立体交叉平面布置形式,跨线桥(包括分离式立体交叉桥)位置及交叉方式,复杂平面交叉位置及形式。标注地形图的 坐标和高程体系以及中央子午线经度或投影轴经度。比例尺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采用1:2000,其他公路也可采用1:1000,1:2000,1:5000。必要时增加在影象地形图上绘制的平面图。比较方案如远离推荐方案时,可单独绘制(注明上承下接关系、对应桩号)。2 路线纵断面图 示出网格线、地面线
26、、设计线、断链、竖曲线及其要素,桥涵和立体交叉(含通道、人行天桥)的位置及其结构类型、孔数及跨径,设计水位,隧道位置等。图的下部各栏示出地质概况、填挖高度、地面高程、设计高程、坡度及坡长(包括变坡点桩号、高程)、桩号、直线及平曲线参数。水平比例尺与平面图一致,垂直比例尺视地形起伏情况可采用1:100、1:200、1:400或1:500。比较方案的纵断面图可单独绘制。3 山区公路复杂路段以踏勘或地质调绘为基础的路线比较方案平面图、纵断面图。图中所示内容与比例尺同路线平面图和路线纵断面图。4 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列出交点号、交点桩号、交点坐标、偏角、曲线各要素值、平曲线主要桩位、直线长、计算方位角
27、、备注路线起讫点桩号、断链桩号、坐标系统等。5 纵坡、竖曲线表 列出变坡点桩号和高程、变坡点间距离、纵坡值、竖曲线要素值、直坡段长等。6 公路用地表 列出用地起讫桩号、长度、所属县、乡、土地类别等。临时用地记入临时工程内。(推荐方案全线贯通,数量表中与比较方案对应路段桩号断开进行小计,以便方案比较和编制概算) 7 公路用地图 示出路线用地界线(变宽点处注明前后用地宽度及里程桩号或用坐标表示),土地类别,分界桩号及地表附着物,土地所属县、乡等。比例尺用1:5001:2000。8 赔偿树木、青苗数量表 列出其桩号、位置、所有者、树木青苗类别及数量等。 (推荐方案全线贯通,数量表中与比较方案对应路段
28、桩号断开进行小计,以便方案比较和编制概算)。 9 拆迁建筑物表 列出建筑物所在桩号、距路中心线距离(左、右)、所属单位或个人、建筑物种类及数量等。(推荐方案全线贯通,数量表中与比较方案对应路段桩号断开进行小计,以便方案比较和编制概算)10 拆迁电力、电讯及其他管线设施表 列出其桩号、交叉角度、所属单位、用途、拆迁长度、设备种类和数量等(根据需要按电压进行分类合计)。(推荐方案全线贯通,数量表中与比较方案对应路段桩号断开进行小计,以便方案比较和编制概算)11 工程地质平面图 示出地层年代符号、地层分界线,勘探点、工程地质区划界线及地质构造,主要构造物、村镇地名,路线、比较线位置及桩号,沿线不良地
29、质段及桩号等。比例尺用1:100001:100000。不良地质地段应另绘比例尺为1:20001:10000的工程地质平面图。改建的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利用原路时,可只绘不良地质地段的工程地质平面图。12 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示出地面高程线、设计线、试坑、钻孔编号、孔深、岩土类型界限及地质构造等。图的下部各栏示出地质概况、试坑与钻孔的地面标高及桩号等。水平比例尺用1:20001:100000,垂直比例尺相应地用1:2001:5000。不良地质地段应另绘水平比例尺为1:20001:10000,垂直比例尺相应地为1:2001:1000的工程地质纵断面图。改建的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利用原
30、路时,可只绘不良地质地段的工程地质纵断面图。13 不良地质地段表 列出桩号、长度、类型、不良状况、处理措施等。14 安全设施1)区域路网交通标志布置图。2)安全设施工程数量汇总表。3)标志平面布置图在路线平面图上示出全线重要的标志如限速标志、指路标志的设置桩号、支撑形式、版面规格及内容等。4)标志设置一览表。5)标线设置一览表。6)突起路标(路钮)设置一览表。7)护栏设置一览表。8)隔离栅设置一览表。 9)轮廓标设置一览表。 10)防眩板设置一览表。11)防落物网设置一览表。12)诱导标设置一览表。13)安全设施一般构造设计图按不同结构类型分别绘出标志、护栏、隔离栅、轮廓标、防眩板等安全设施的
31、一般构造设计图,以及标准路段的标线、突起路标布置图。示出结构类型及主要尺寸,列出主要材料数量表。比例尺用1:51:100。3.2.4 第三篇 路基、路面1 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示出路中心线、行车道、拦水缘石(如果有)、路肩、路拱横坡、边坡、护坡道、边沟、碎落台、截水沟、用地界碑等各部分组成及其尺寸,路面宽度及概略结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按整体式路基、分离式路基分别绘制,还应示出中央分隔带、缘石(如果有)、左侧路缘带、硬路肩(含右侧路缘带)、护栏、隔离栅、预埋管道(如果有)等设置位置。比例尺用1:1001:200。2 一般路基设计图 绘出一般路堤、低填路堤(路基高度较小且需特殊处理)、路堑、半填半
32、挖路基,陡坡路基、填石路基、半路半桥路基、悬出路台或半山洞路基(如果有)、水田内路堤及沿河(江)或水塘(库)等不同形式的代表性路基设计图,并应分别示出路基、边沟、碎落台、截水沟、护坡道、排水沟、边坡坡率、护脚墙、护肩、护坡、挡土墙等结构类型及防护加固结构形式且标注主要尺寸。比例尺用1:200。3 高填深挖路基工程数量表 分别列出高填方路堤、深挖方路堑段起讫桩号、长度,路基中心最大填挖高度及最大边坡高度,地基、路基及边坡处理加固措施,工程数量等。4 高填深挖路基设计图 逐段示列出高填方路堤、深挖方路堑段控制横断面的实测地面线及断面布设、立面,地基或边坡地质情况、填料种类及要求,地基处理、原地面处
33、理及边坡处理或加固措施、其他路基稳定措施、边坡排水防护措施等,并应示列比较方案。5 低填浅挖路基处理工程数量表 列出特殊处理工程数量及低填路堤开挖、回填土方等数量。6 低填浅挖路基处理设计图 示出平原地区低填路基填筑中,清表和填前夯实的厚度,并且按不同路基高度分别说明路基各层采用的填料种类、强度、是否改性及掺改性剂类型、剂量等。 7 桥头路基处理工程数量表 列出桥头路堤处理措施及工程数量等。8 桥头路基处理设计图 示出桥头路基处理措施、具体尺寸及材料要求等。9 陡坡路堤或填挖交界处理工程数量表 列出陡坡路堤或填挖交界处设计处理措施、工程数量等。10 陡坡路堤或填挖交界处理设计图 示出陡坡路堤或
34、填挖交界处路基处理措施、具体尺寸及压实度要求等。11 特殊路基设计工程数量表 分别列出软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盐渍土、多年冻土、岩溶等不良岩土以及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特殊处理高边坡、病害地段或受水、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强烈的路基段的起讫桩号、长度、宽度、处理措施、工程数量。对软土地基处理,要求编制特殊路基设计方案汇总表,列出处理段落起讫桩号、路基高度、预压期、总沉降值、预压期沉降值、工后沉降值、超载高度、桩间距、桩长、处理宽度及稳定系数等内容。其他不良地段应列出处理方案的控制指标。12 特殊路基设计图 绘制软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盐渍土、多年冻土、岩溶等不良岩土以及滑坡、崩塌、泥石流
35、、采空区、特殊处理高边坡、病害地段或受水、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强烈的路基段的路基处理方案一般设计图,标注地质资料,比例尺用1:1001:400。滑坡等病害地段需绘制平面图、地质断面图、主滑断面设计图、支挡工程结构设计图等,平面图比例一般1:2001:2000。13 路基每公里土石方数量表 列出起讫桩号、长度、挖方(包括挖路槽,按总体积、土类、石类计列)、清除表土土方数量、填方(填土、填石分压实方、自然方计列)、本段利用方(按土方、石方计列)、远远利用方(按土方、石方平均运距计列)、借方(按土方平均运距计列)、弃方(按土方、石方平均运距计列)。并说明表土的利用保护措施、平均运距、临时占地等。14
36、取土坑(场)、弃土堆(场)一览表 列出取土坑中心桩号、位置(分左、右)、运距、数量(分取土、弃土)、占地(永久占地与临时占地)、临时工程(便道、便桥)、防护、排水、绿化、复垦工程数量,供应或弃方起讫桩号,并且列出取弃土场范围内表层种植土的数量及其占地、说明表层种植土的利用措施。15 取土坑(场)、弃土堆(场)设计图 大型取土坑(场)、弃土堆(场)应绘制本图。示出地形、地物、位置、范围、运输道路、防护、排水、绿化及复垦或地表恢复的设计说明及平面、断面图等内容,有条件时可附现场实景照片。比例尺用1:5001:10000(比例小于1:2000时,应采用现场实测断面)。16 路基防护工程数量表 列出起
37、讫桩号、工程名称、主要尺寸及说明、单位、数量(左、右)、工程数量(包括挡土墙、护墙、边坡加固、驳岸、护岸、防水堤坝等防护、支挡或加固工程)。17 路基防护工程设计方案比较图(表) 列出比较方案,绘制比较方案图,比较路基防护、支挡或加固工程各方案的优缺点、工程造价等,并作出推荐。18 路基防护工程设计图 绘出主要防护工程、加固、支挡工程一般设计图,比例尺用1:501:200。按不同高度、坡率等列出每延米工程、材料数量表。19 路面工程数量表 列出起讫桩号、长度、宽度、结构类型、各结构层名称、厚度、数量(分行车道、路肩加固计列,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分行车道及路缘带、爬坡车道、中央分隔带(缘石、填土等
38、)、硬路肩计列)、镶边石(如果有)、培路肩等。20 路面结构设计图 示出自然区划、设计参数,并分别示出行车道、路肩加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分别示出主线行车道及路缘带、爬坡车道、硬路肩、互通立交匝道、被交叉道路、收费站广场。)推荐方案的路面结构与厚度、绘出路面边部构造大样图。21 路基、路面排水工程数量表 列出起讫桩号、工程名称、结构说明、单位、数量、工程数量等(包括边沟、跌水井、排水沟、截水沟、盲沟、急流槽、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中间带的纵向排水沟、集水井、横向排水管、拦水带及超高段排水措施等)。22 路基、路面排水工程设计图 绘出主要排水工程一般设计图。比例尺用1:501:200。列出每延米(或
39、处)工程数量表、急流槽、集水井、横向排水管设置位置表。3.2.5 第四篇 桥梁、涵洞1 沿线水系分布示意图 示出江河(溪)位置、流向、主要地名,路线的推荐线、比较线及其桩号、桥梁位置等。2 特大、大、中桥桥梁表 列出中心桩号、河流名称或桥名、河床地质情况、桥面净宽、最大桥高、孔数及孔径、交角、全长、上、下结构类型、航道等级、通航水位、设计水位、设计流量等。3 特大、大、中桥主要工程数量表 特大桥、大桥各方案均应按上、下部结构、护栏及搭板、附属工程等材料数量;中桥应列出中心桩号、桥型、孔数及孔径、全长、上下部结构、护栏及搭板、附属工程等材料数量。4 特大、大、中桥设计图1)桥位平面图 示出桥位地
40、形、桥梁位置、墩台位置、指北针、高程系统及调治构造物、防护工程等。桥头接线应示出路线中心线、公里及百米桩、直线或平曲线半径、缓和曲线参数,桥梁长度、桥梁中心桩号和交角。比例尺用1:5001:2000。2)桥位工程地质平面图 地质情况特殊、复杂的特大桥应绘制本图。比例尺用1:5001:2000。3)桥位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特大桥、大桥及地质复杂中桥应绘制本图。水平比例尺用1:2001:2000,垂直比例尺用1:201:500。4)桥型总体布置图 绘出各种桥型方案(包括主要调治构造物和防护工程)的立面、平面、横断面和各部构造尺寸等。示出河床断面(山区或地形复杂的桥梁应有三条地面线)、地质分界线、控制
41、水位、墩台高度、基础埋置深度及标高、桥面纵、横坡度等。当为弯桥或斜桥时,还应示出桥轴线半径、水流方向及斜交角度。还应在图的下部各栏中示出里程桩号、设计高程、地面高程、坡度、坡长、竖曲线要素、直线与平曲线要素等。比例尺用1:2001:2000。5)桥梁一般构造图 绘出各桥型方案的上部构造、下部墩台及基础的各部尺寸,分上、下部列出材料数量表,技术条件复杂或施工条件困难的桥梁应绘制施工概略流程图、施工概略进度表。6)主要结构构造图 绘出各方案主要结构设计图,预应力钢束布置图等。5 小桥表 列出中心桩号、河流名称或地名、孔数及孔径、交角、全长、上、下结构类型、主要工程、材料数量等。6 典型小桥布置图
42、绘出桥型方案立面、平面、横断面和各部尺寸等,具体要求同桥型总体布置图。7 涵洞表 列出中心桩号、结构类型、孔数及孔径、交角、填土高度、长度、进出口型式、主要工程、材料数量等。8 典型涵洞设计图 按不同类型分别绘出全线涵洞典型布置图。比例尺用1:501:200。9 附属工程设计图表 绘出防护调治构造物、通航河流桥墩防撞设计等附属工程设计图及工程材料数量表。3.2.6 第五篇 隧道1 隧道表 列出隧道名称、起讫桩号、长度、净空、洞内路线线形(纵坡及坡长)、平曲线半径及平曲线长度、工程地质说明、围岩级别及衬砌长度(含明洞)、洞门型式(进口、出口)、照明、通风方式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按左线、右线分列
43、。2 隧道工程数量表 列出洞身工程(开挖、初期支护、二次衬砌)、洞口工程(洞门、明洞、截水沟等)、防排水工程(洞身防水、洞身排水、路面排水)、横洞、预留洞室、路面、通风、照明、消防、供配电等的工程、材料数量。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按左、右线分别列制。3 隧道主体工程设计图1)隧道(地质)平面图 示出地形、地物、导线点、坐标网格、路线线形及交点要素,地层的岩性、界线、地质构造及其产状等,绘出隧道洞口、洞身、斜井、竖井、避车洞,标出钻孔、坑、槽探和物探测线等位置及编号。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还应示出人行横洞、车行横洞、紧急停车带的位置和联络道等,比例尺用1:10001:2000。2)隧道(地质)纵断面图
44、示出地面线,钻孔柱状图式、坑、槽探和物探测线位置,地层和构造带的岩性、产状及界面线,绘出隧道进口位置及桩号、洞身、斜井、竖井、避车洞及消防等设施预留洞等,图的下部各栏示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坡度及坡长、地面高程、设计高程、里程桩号、围岩级别、衬砌型式及长度。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还应示出人行横洞、车行横洞等。水平比例尺用1:10001:2000,垂直比例尺用1:5001:2000。3)隧道(包括横洞、斜井、竖井、紧急停车带)建筑限界及内轮廓方案图 按不同类型分别绘制。比例尺用1:1001:200。4)隧道进、出口方案图 按不同形式绘出洞门立面、纵断(地质)面、平面方案图和洞口连接方式;联络道方案,
45、比例尺用1:1001:200。5)隧道衬砌断面图 示出明洞衬砌的断面、防水层、开挖与回填、电缆沟、路面结构、排水管(沟)等,复合式衬砌的断面、初期支护、防水层、二次衬砌、电缆沟、路面结构、排水管(沟)等,比例尺用1:1001:200,列出各级围岩支护衬砌设计参数表。6)隧道超前支护方案图 比例尺用1:1001:200。7)特殊地质隧道支护衬砌结构方案图 比例尺用1:1001:200。8)隧道特殊结构支护衬砌结构方案图 比例尺用1:1001:200。9)隧道施工方案图 比例尺用1:1001:200。10)隧道各类辅助坑道平面、纵面及支护衬砌方案图 比例尺用1:1001:200。11)隧道不良地质处治方案图 比例尺用1:1001:200。12)隧道弃碴场地(包括施工便道)布置图 比例尺用1:10001:2000。13)隧道施工场地布置图 比例尺用1:2001:500。14)隧道路面工程(洞内外过渡段)方案图 比例尺用1:1001:200。4 隧道机电设施图1)隧道通风、照明及其控制方案图。2)通风和环境卫生检测设施方案图。3)照明设施及洞口灯光过渡方案图。4)供电及其保障设施方案图。5)消防及其保障设施方案图。6)紧急救援和疏导方案图。3.2.7 第六篇 路线交叉1 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图表1)互通式立体交叉一览表 列出全线各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名称、交叉桩号、起讫桩号、互通形式、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