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建筑平面设计建筑物是由若干单体空间有机地组合起来的整体空间,任何空间都具有3个方向的度量关系。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人们常从平面、剖面、立面3个不同方向的投影来综合分析建筑物的各种特征,并通过相应的图示来表达其设计意图。建筑的平面、剖面、立面设计三者是密切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平面设计是关键,它集中反映了建筑平面各组成部分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同时还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建筑空间艺术构思及结构布置关系等。民用建筑包含:*使用部分主要房间和辅助房间*交通联系部分门、走道、楼梯间、电梯间第二章 建筑平面设计第一节 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一、主要房间的设计 1、房间的分类和设计要求 2、房间的面积 3、房间
2、的形状 4、房间的尺寸 5、房间的门窗设置 二、辅助房间的设计 第二节 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 第三节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第二章 建筑平面设计第一节 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一、主要房间的设计 1、房间的分类和设计要求 1)从房间的功能要求来分类:*生活用房:起居室、卧室 *工作学习用房:办公室、教室、实验室 *公共活动用房:营业厅、剧院第二章 建筑平面设计第一节 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一、主要房间的设计 1、房间的分类和设计要求 1)从房间的功能要求来分类:2)设计要求 *房间的面积、形状和尺寸要满足室内使用活动,家具、设备合理布置的要求;*门窗的大小和位置-出入方便,疏散安全,采光通风良好;*房间的
3、构成应使结构布置合理,施工方便,有利于房间之间的组合,所用材料应符合相应的建筑标准。*室内空间以及顶棚、地面、墙面、构件细部,要考虑人们的使用和审美要求。第二章 建筑平面设计第一节 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一、主要房间的设计 1、房间的分类和设计要求 2、房间的面积 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家具和设备所占面积;*人们在室内的使用活动面积;*房间内部的交通面积。第二章 建筑平面设计第一节 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一、主要房间的设计 1、房间的分类和设计要求 2、房间的面积 影响房间面积大小的因素:*容纳人数第二章 建筑平面设计第一节 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一、主要房间的设计 1、房间的分类和设计要求 2、房间
4、的面积 影响房间面积大小的因素:*容纳人数 *家具设备及人们使用活动面积第二章 建筑平面设计第一节 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一、主要房间的设计 1、房间的分类和设计要求 2、房间的面积 3、房间的形状 矩形、方形、多边形、圆形等。一般的民用建筑多采用矩形,原因有三第二章 建筑平面设计第一节 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一、主要房间的设计 1、房间的分类和设计要求 2、房间的面积 3、房间的形状 4、房间的尺寸:开间、进深 房间的平面尺寸一般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满足家具设备布置及人们活动要求第一节 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一、主要房间的设计 1、房间的分类和设计要求 2、房间的面积 3、房间的形状 4
5、、房间的尺寸:开间、进深 房间的平面尺寸一般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满足家具设备布置及人们活动要求 *满足视听要求第一节 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一、主要房间的设计 1、房间的分类和设计要求 2、房间的面积 3、房间的形状 4、房间的尺寸:开间、进深 房间的平面尺寸一般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满足家具设备布置及人们活动要求 *满足视听要求 *有良好的天然采光4、房间的尺寸:开间、进深 房间的平面尺寸一般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满足家具设备布置及人们活动要求 *满足视听要求 *有良好的天然采光 *有合适的比例:1:1.5左右 *结构布置经济合理 *符合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第一节 使
6、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一、主要房间的设计 1、房间的分类和设计要求 2、房间的面积 3、房间的形状 4、房间的尺寸 5、房间的门窗设置 *门的宽度及数量 *窗的面积第一节 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一、主要房间的设计 1、房间的分类和设计要求 2、房间的面积 3、房间的形状 4、房间的尺寸 5、房间的门窗设置 *门的宽度及数量 *窗的面积 *门窗位置:应尽量-应尽量使墙面完整,便于家具布置和合理组织人流有利于采光通风门的位置及门窗的开启方向应方便交通,利于疏散第二章 建筑平面设计第一节 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一、主要房间的设计 1、房间的分类和设计要求 2、房间的面积 3、房间的形状 4、房间的尺寸 5、
7、房间的门窗设置 二、辅助房间的设计第二章 建筑平面设计第一节 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一、主要房间的设计 二、辅助房间的设计 1、厕所设计 2、浴室、盥洗室 3、厨房第二章 建筑平面设计第一节 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一、主要房间的设计 二、辅助房间的设计 1、厕所设计 *厕所设备及数量第二章 建筑平面设计第一节 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一、主要房间的设计 二、辅助房间的设计 1、厕所设计 *厕所设备及数量 *厕所的布置第二章 建筑平面设计第一节 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一、主要房间的设计 二、辅助房间的设计 1、厕所设计 2、浴室、盥洗室第二章 建筑平面设计第一节 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一、主要房间的设计 二
8、、辅助房间的设计 1、厕所设计 2、浴室、盥洗室 3、厨房第二章 建筑平面设计第一节 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第二节 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交通联系部分包括水平交通空间、垂直交通空间、交通枢纽空间一、走道二、楼梯三、电梯四、扶梯及坡道五、门厅第二节 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一、走道 *按使用性质不同,可以分为两种情况:1)完全为交通需要而设置的走道;2)兼有其他功能的走道。*走道的宽度和长度主要根据人流通行需要、安全疏散要求以及空间感受来综合考虑。第二章 建筑平面设计 为了满足人的通行和紧急情况下的疏散要求,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学校、商店、办公楼等建筑的疏散走道、楼梯、外门的各自总宽度不应低于下表的规定
9、。走道的长度应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安全疏散要求。最远房间的门到楼梯间安全出口的距离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第二章 建筑平面设计第二节 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一、走道二、楼梯 楼梯是多层建筑中各楼层间的垂直交通联系部分,楼梯设计主要是根据使用需要和安全疏散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式、布置恰当的位置、确定楼梯的宽度及数量。1、楼梯的形式与位置2、楼梯的宽度和数量楼梯的宽度和数量主要根据使用要求和防火规范来确定。所有楼梯的宽度的总和应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最小宽度进行校核。楼梯的数量应根据使用人数及防火规范要求来确定,必须满足关于走道内房间门至楼梯间的最大距离的限制。在通常情况下,为
10、满足双向疏散的要求,每一幢公共建筑均应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楼梯。对于使用人数少或除幼儿园、医院以外的二、三层建筑,当符合下表的要求时,也可以只设一个疏散楼梯。三、电梯 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以电梯为主,对高度超过24m的重要高层建筑,12层以上的住宅及高度超过32m的其他高层建筑,除设置客用电梯外,还应设置消防电梯。其他有特殊功能要求的多层建筑,除设置楼梯外,还需设置电梯以解决垂直交通的需要。电梯按其使用性质可分为乘客电梯、载货电梯、消防电梯等几类。确定电梯间的位置及布置方式时,应考虑以下几点要求:1)电梯间应布置在人流集中的地方;2)设计电梯时应配置辅助楼梯;3)电梯等候厅最好有天然采光及自然通风
11、。四、扶梯及坡道 自动扶梯是一种在一定方向上能大量、连续输送客流的装置。自动扶梯的驱动速度一般为0.450.5m/s,可正向、逆向运行。梯段宽度通常为6001000mm。五、门厅门厅作为交通枢纽,其主要作用是接纳、分配人流;过渡室内外空间及衔接过道、楼梯等交通。第一节 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第二节 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第三节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第二章 建筑平面设计平面组合设计的任务平面组合设计的任务将单个房间与交通联系部分组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使用方便、结构合理、体型简洁、构图完整,造价经济以及与环境协调的建筑物。一、影响平面组合的因素二、平面组合方式三、建筑平面组合与总平面的关系第三节 建筑平面的
12、组合设计第二章 建筑平面设计一、影响平面组合的因素1、使用功能2、结构类型3、设备管线4、建筑造型第三节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第二章 建筑平面设计一、影响平面组合的因素 1、使用功能 使用功能是平面组合设计的核心。平面组合的优劣主要体现在合理的功能分区及明确的流线组织两个方面。1)功能分区 合理的功能分区是将建筑物若干部分按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密切程度加以划分,使之分区明确,联系方便。一般应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主次关系:分清主次、合理安排第三节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一、影响平面组合的因素 1、使用功能 使用功能是平面组合设计的核心。平面组合的优劣主要体现在合理的功能分区及明确
13、的流线组织两个方面。1)功能分区 合理的功能分区是将建筑物若干部分按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密切程度加以划分,使之分区明确,联系方便。一般应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主次关系:分清主次、合理安排 *内外关系:对外联系、对内服务第三节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一、影响平面组合的因素 1、使用功能 使用功能是平面组合设计的核心。平面组合的优劣主要体现在合理的功能分区及明确的流线组织两个方面。1)功能分区 合理的功能分区是将建筑物若干部分按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密切程度加以划分,使之分区明确,联系方便。一般应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主次关系:分清主次、合理安排 *内外关系:对外
14、联系、对内服务 *联系与分隔:各功能分区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分隔第三节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第二章 建筑平面设计一、影响平面组合的因素 1、使用功能 使用功能是平面组合设计的核心。平面组合的优劣主要体现在合理的功能分区及明确的流线组织两个方面。1)功能分区 2)流线组织各种流线简捷通畅,不迂回逆行,尽量避免相互交叉。第三节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一、影响平面组合的因素 1、使用功能 2、结构类型 1)混合结构 2)框架结构 3)空间结构2、结构类型 1)混合结构以砖墙和钢筋混凝土梁板为承重构件的混合结构最普遍。其优点:构造简单、造价较低;缺点:房间尺寸受钢筋混凝土梁板经济跨度的限制,室内空间小,开窗也也
15、收到限制,仅适用于房间开间与进深尺寸较小、层数不多的中小型民用建筑。根据结构布置方式分为:横墙承重房间开间尺寸重复较多,且符合 钢筋混凝土板的经济跨度。纵墙承重房间进深尺寸重复较多,且符合 钢筋混凝土板的经济跨度。纵横墙承重一部分房间的开间尺寸和另一 部分房间的进深尺寸符合钢筋 混凝土板的经济跨度。2、结构类型 2)框架结构承重系统与非承重系统有明确的分工,支撑建筑空间的骨架如梁、板、柱是承重系统,墙体不承重,只起分隔、围护作用。这种结构形式整体性好,刚度大,抗震性好,平面布局灵活性大,开窗较自由,但钢材、水泥用量大,造价较高。适用于开间、进深较大的商店、教学楼、图书馆等公共建筑及多高层住宅、
16、旅馆等。框架结构网柱的经济尺寸一般为(68m)x(46m)。2、结构类型 3)空间结构随着建筑技术、建筑材料和结构理论的进步,新型高效的建筑结构也有了飞速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大跨度的新型空间结构,如薄壳、悬索、网架等。这类结构用料经济,受力合理,并为解决大跨度的公共建筑提供了有利条件,适用于体育馆、影剧院等有大空间要求的建筑。第三节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一、影响平面组合的因素 1、使用功能 2、结构类型 3、设备管线 有给水排水、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及电器照明、通讯等。对于设备管线比较多的房间,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应尽量将设备管线集中布置、上下对齐,以方便施工和节约管线。第三节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17、一、影响平面组合的因素 1、使用功能 2、结构类型 3、设备管线 4、建筑造型 造型本身是离不开功能要求的,它一般是内部空间的直接反映,但是,不同建筑的外部特征和造型要求又会反过来影响到平面布局及平面形状。一般来说,简洁、完整的建筑造型无论对缩短内部交通流线,还是对于节约用地,降低造价,结构简化等都是有利的。第三节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一、影响平面组合的因素二、平面组合方式 1、走道式组合 2、套间式组合 3、大厅式组合 4、单元式组合 5、混合式组合走道式组合:其特点是使用房间与交通联系部分明确分开,各房间沿走道一侧或两侧并列布置,各房间不被交通穿越,既能较好地保持相对独立性,又能通过走道保持
18、着必要的联系。优点是:各房间有直接的天然采光和通风,平面紧凑,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走道式组合 2、套间式组合:其特点是用穿套的方式按一定的序列组织空间。房间与房间之间相互穿套,不再通过走道联系。适用于房间的使用顺序和连续性较强,使用房间不需要单独分隔的情况,如展览馆、火车站、浴室等。按其空间序列的不同可分为:串联式按一定的顺序关系将房间连接起来。放射式将各房间围绕交通枢纽呈放射状布置 3、大厅式组合:是以公共活动的大空间为主,辅助房间围绕大空间布置。4、单元式组合:将关系密切的房间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称为单元。将一种或多种单元按地形和环境情况重复组合起来成为一幢建筑,这种组合方式
19、称为单元式组合。优点是平面布置紧凑,单元与单元之间相对独立,互不干扰。第三节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第二章 建筑平面设计一、影响平面组合的因素二、平面组合方式 1、走道式组合 2、套间式组合 3、大厅式组合 4、单元式组合 5、混合式组合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方式称为混合式组合。第三节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第二章 建筑平面设计一、影响平面组合的因素二、平面组合方式三、建筑平面组合与总平面的关系 建筑物在基地上的位置、形状、朝向、流线组织、出入口的布置及建筑造型等都必然受到总体规划与基地条件的制约。为了使建筑既满足使用要求,又能与基地环境协调一致,首先必须做好总平面设计。总平面设计根据使用功能要求,结
20、合城市规划要求、场地地形地质条件、朝向、绿化以及周围环境等进行总体布置,确定主要出入口的位置,进行总平面功能分区,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进行单体建筑的平面设计。三、建筑平面组合与总平面的关系 1、功能分区与基地环境 2、朝向 3、间距 4、地形条件1、功能分区与基地环境进行总平面功能分析,一般考虑以下几点要求:1)各区之间的相互联系2)各区之间的相对独立与分隔3)建筑室内空间与室外场地的关系。可通过交通组 织,合理布置各出入口来加以解决。实例:某小学位于环境宁静的梯形地段上,周围是住宅区,交通方便,学校由普通教室、多功能教室、办公室、电化教室、图书馆、运动场等组成。如何进行总平面设计?2、朝向:主要考虑太阳辐射强度、日照时间、主导风向、建筑使用要求及地形条件等因素。3、间距 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主要应根据日照、通风等卫生条件与建筑防火安全要求来确定。日照间距为保证房间有一定的日照时数,建筑物彼此互不遮挡所必须具备的间距。日照间距 L=H/tanh h冬至日正午12时的太阳高度角,H冬至日正午12时南向前排房屋檐 口到后排房屋底层窗台的高度。*我国大部分地区日照间距约为1.0H1.7H。4、地形条件平地与坡地坡地建筑有两种布置方式:1)平行于等高线布置(基地坡度i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