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主讲:韦平英主讲:韦平英 2.1 地球与自然环境地球与自然环境一、地球的位置与生命一、地球的位置与生命太阳系形成于46亿年前,和其他行星不同的是随着漫长的时间推移,地球上有生命,而其他行星仍然保持着原貌。地球所以一枝秀,得益于它所处的位置。它距离太阳不远不近(1.5108km),既能获得太阳的光和热,保持一个适合生命繁衍的适宜温度,又能防止太阳光线中有害物质的侵袭。金星距离太阳1.082108km,表层温度480,火星距太阳22790108km,表层温度-23,都不适宜生命繁衍。二、地球与人类二、地
2、球与人类随着海洋的产生,大气层的形成,地球上的生命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兴旺发达起来。人类的出现,使地球上的生命完成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本能向智能的演变进化过程。人类的进化和发展,使地球进入了一个空前的繁荣期。现代科技告诉我们,人类在太阳系中,还没有找到其他生命之舟,到目前为止,适合人类生存的只有地球。大家知道,人类并不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这些生命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人类的进化和发展创造了必需的环境条件。这个期间,大自然形成了适宜的气侯、绿色植被、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在大自然的恩赐下,人类得以迅速地进化发展,成了地球上的主宰者。三、球形的地表三、球形的地表地球是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扁球体。近
3、似球形的地球所产生的重力对于地球上的生物非常重要。重力作为一种环境因素以多种方式起作用。它把不同密度的物质分开,使其形成同心的层状排列,密度最小的在顶部,密度最大者在底部。四、地球的运动与自然环境四、地球的运动与自然环境1.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带来昼夜交替和东西概念地球自转调节气候,控制生物活动节奏地球自转产生离心力,使地球表面的水平运动产生偏向,利于大气运动。2.地球公转地球公转 地球绕太阳公转,地轴倾斜23o26,出现春夏秋冬四季和昼夜长短的更替。五、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统一性和综合性五、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统一性和综合性 自然环境是地球气相、固相和液相三种物质的交界面,是有机界与无机界相互转
4、化的场所,又是人类活动集中的空间。自然环境是各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规律地结合的统一体。地球表面包括相互联系的四个部分:大气圈陆圈水圈生物圈六、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六、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1.1.纬度地带性规律纬度地带性规律 气候、土壤、动植物、陆地景观、海洋水文等方面都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北极带北温带北热带赤道带 南热带 南温带 南极带2.2.经度地带性规律经度地带性规律 经度地带性的形成原因主要是海陆分布的差异。在迎风海岸,降水量与距海洋的距离成反比。大陆景观及其相应的生态系统按照距离海洋的远近而有经度变化。由森林带向森林草原带、草原带、半荒漠带、荒漠带逐渐过渡,不同自然带物种
5、资源的丰富程度不同。中国是经度地带差异最大的国家之一。经度的地带性在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有强烈的反映。我国东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3.3.垂直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地球表面有许多高大的山岭。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从而形成山地垂直气候带。赤道附近的最高山岭,山地垂直气候带同自赤道到两极所出现的水平气候带有些相似。受气候影响的生物、土壤等,也相应地有垂直分布规律。地球表面的垂直高差是产生垂直地带性的前提。高度的差别引起温度、日照、降水、气压、风等要素的差别。山体的高度只要达到500m左右,就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现象。由于山地的阻隔和障碍,坡度和坡向对自
6、然环境和经济有巨大影响。2.2 2.2 自然地理界面与生态脆弱带自然地理界面与生态脆弱带自然地理界面与生态脆弱带自然地理界面与生态脆弱带一、自然地理界面一、自然地理界面自然地理界面是相邻的不同性质自然地理系统互相作用形成的独具特点的交接带,又称自然地理交界带,简称交界带。界面两边自然地理系统的要素梯度相对均衡,而界面附近的自然地理要素梯度大,变化剧烈,常常产生边缘效应。如海岸带地区、农牧交错带、山如海岸带地区、农牧交错带、山地平原过渡带、严重水土流失区地平原过渡带、严重水土流失区和绿洲一荒漠交界带等。和绿洲一荒漠交界带等。1.1.界面的边缘效应界面的边缘效应处境、生境复杂生物多样、竞争强烈生产
7、力相对较高2.2.界面的稳定性界面的稳定性界面的稳定性是指界面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和界面受到于扰后恢复到初始状态的能力。对界面的作用力:内应力内应力外应力外应力 构造运动、火山活动、地震 水文气象因素作用:太阳辐射、温度、降水、风、地表水、地下水3.3.界面的分类界面的分类二、生态脆弱带二、生态脆弱带1.脆弱的生态环境脆弱的生态环境 抗外界干扰能力低、受到外力作抗外界干扰能力低、受到外力作用后恢复比较艰难、自身稳定性差的用后恢复比较艰难、自身稳定性差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特征:自然生产力较低,生产力受到特征:自然生产力较低,生产力受到局部气候、地形、地表物质或土坡等局部气候、地形、地表物质或土坡
8、等某种因子的限制;存在敏感生态因子某种因子的限制;存在敏感生态因子并受其作用;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并受其作用;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其抵抗外来干扰的能力差;正在扰,其抵抗外来干扰的能力差;正在受到强烈的人类活动影响。受到强烈的人类活动影响。2.2.生态脆弱带生态脆弱带中国生态脆弱带分布中国生态脆弱带分布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占国土面积的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以上。(1)海陆交界带(1)海陆交界带 海陆交界带是海洋与大陆相互作用的地带,也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过渡地带,其空间范围相当于海岸带的范围,包括海浪、潮流对地面作用所及的范围。它由三个基本单元构成,即海岸、潮间带和水下岸坡,
9、其中潮间带又称滩涂。海陆交界带的范围为:从潮间带起算,向陆延伸一般为10km,向海一侧一般延伸到10-15m等深线。(2)山地平原过渡带第一种分布,第一种分布,在一二级台在一二级台阶与第二三阶与第二三级台阶的陡级台阶的陡坎地带,具坎地带,具有较大的高有较大的高度梯度,内度梯度,内外力作用十外力作用十分强烈分强烈 第二种分布是在台阶内部,因其高度梯度较小,外力作用不如第一种第二种分布是在台阶内部,因其高度梯度较小,外力作用不如第一种强烈。强烈。山地平原过渡带都表现出明显的脆弱性,其特点是:山地平原过渡带都表现出明显的脆弱性,其特点是:内外里作用较强烈,对内外力侵入的抵抗能力很弱,往往内外里作用较
10、强烈,对内外力侵入的抵抗能力很弱,往往是较强烈的地震活动带。是较强烈的地震活动带。山地与平原是两个属性不同的地理单元,两者相连接的地带,称为山山地与平原是两个属性不同的地理单元,两者相连接的地带,称为山地平原过渡带。该带不是判若天壤的一条线,而是山地、丘陵与平原地平原过渡带。该带不是判若天壤的一条线,而是山地、丘陵与平原交错分布的过渡区。交错分布的过渡区。山地平原过渡带由于存在着较大的高度梯度,常形成持殊的热力与动山地平原过渡带由于存在着较大的高度梯度,常形成持殊的热力与动力条件,易形成暖区暖带和暴雨中心。力条件,易形成暖区暖带和暴雨中心。山地平原过度带在资源上可兼具平原与山地之利,物流上处于
11、山地与山地平原过度带在资源上可兼具平原与山地之利,物流上处于山地与平原的交汇点,适于建城立镇,开发较早,是城市集中分布带。平原的交汇点,适于建城立镇,开发较早,是城市集中分布带。雨影效应雨影效应:山脉高峻能阻隔季风,形成雨影效应。在迎风:山脉高峻能阻隔季风,形成雨影效应。在迎风坡一面降水增多,背风坡降水较少坡一面降水增多,背风坡降水较少。焚风效应焚风效应:气流翻过山岭时在背风坡绝热下沉而形成干热:气流翻过山岭时在背风坡绝热下沉而形成干热的风。的风。一些特殊的气象一些特殊的气象 2月月12日,四川泸州、宜宾南部一带天气异常燥热,气温日,四川泸州、宜宾南部一带天气异常燥热,气温在短时间内骤变,最高
12、温度达到在短时间内骤变,最高温度达到36。经气象部门判定,出。经气象部门判定,出现了现了“焚风焚风”现象,这种现象在四川属于历史罕见。现象,这种现象在四川属于历史罕见。中国不少地区有焚风,比较明显的如天山南坡,太行山中国不少地区有焚风,比较明显的如天山南坡,太行山东坡,大兴安岭东坡的焚风现象,东坡,大兴安岭东坡的焚风现象,(3)农牧交错带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光热水的匹配宜于农业生产,西北区则因水分显著不足,限制光热资源的充分利用,不利于农业,而以牧业为主,上述农区与牧区接触处为半农半牧区,其农业用地与牧(林)业用地呈插花状分布,称为农牧交错带。一些不合理的活动与沙漠化之间有着明显的正反馈作用:一些
13、不合理的活动与沙漠化之间有着明显的正反馈作用:过度农垦过度农垦过度樵柴过度樵柴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土壤侵蚀降低单位面积产量再扩大耕地从而使不宜耕种的干草原退化为沙漠化土地盲目增加牲畜头数盲目增加牲畜头数 可使每头牲畜所占有的草场面积减少,甚至超过载畜量,破坏生态系统中动物与水资源、植物与土壤的协调关系,促使沙漠化发生发展。伐林面积扩大土壤侵蚀加重单位面积林产品减少伐林面积再扩大使林地与固定沙丘的植被被破坏而变成沙地(4)严重水土流失区和地质灾害易发生区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据统计,我
14、国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损失N、P、K元素约4000多万吨。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使大量肥沃的表层土壤丧失。水库淤积,河床抬高,通航能力降低,洪水泛滥成灾。水土流失的原因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山地丘陵和黄土地区地形起伏。黄土或松散的风化壳在缺乏植被保护情况下极易发生侵蚀。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雨季降水量常达 年降水量的60%80%,且多暴雨。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 我国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大量开垦陡坡,以至陡坡越开越贫,越贫越垦,生态系统恶性循环;滥砍滥伐森林,甚至乱挖树根、草坪,树木锐减,使地表裸露,这些都加重了水土流失。
15、某些基本建设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例如,不合理修筑公路、建厂、挖煤、采石等,破坏了植被,使边坡稳定性降低,引起滑坡、塌方、泥石流等更严重的地质灾害。我国一些地质灾害分布带我国一些地质灾害分布带 块板接触带和陡峻的高山峡谷区易发生各种地质灾害,块板接触带和陡峻的高山峡谷区易发生各种地质灾害,如地震、崩塌、泥石流、滑坡等。如地震、崩塌、泥石流、滑坡等。3月月4日晚上日晚上9点点20分左右,广西桂林市金鸡岭白面山发生特大山体分左右,广西桂林市金鸡岭白面山发生特大山体滑坡,山下几幢简易平房被压塌并导致滑坡,山下几幢简易平房被压塌并导致4死死1重伤。重伤。(5)河流变迁带河流变迁带是河流系统和平原系统相互
16、作用的地带。例如,黄河与华北大平原相互作用形成的黄河下游变迁带,长江与江汉平原相互作用形成的长江中游变迁带等。河流变迁带的泥沙堆积作用旺盛,“地上河”和人工堤普遍。河道受到水流的作用,发生冲刷和堆积。冲刷主要发生存上游。河流泥沙堆积主要发生在下游,其直接后果就是使河床淤高,形成“地上河”,增大下游地区洪水灾害发生的可能性。(6)绿洲荒漠交界带绿洲寓于荒漠,又异于荒漠,二者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绿洲与荒漠的主要区分标志是植被覆盖度,主要促进转化的因子是水。脆弱带形成原因是:绿洲人的过度放牧和樵采。主要表现是植被覆盖率降低,物种数减少。(7)污染影响严重的地区 城市和工业区的下风向区、城市河流和
17、工业排污河流的下游地区、河网地带、工业垃圾和城市垃圾堆埋场附近、酸雨严重的地区等都是可能受到严重污染的地区,或者是污染已经相当严重的地区。污染的生态效应具有长期累积性,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生态环境在不断恶化,而且这类地区还在不断扩大。(8)城乡交接带 城乡交接带有着调节城市气候、消纳城市废物、增加城市空间的环境功能,又具有城市居民菜篮子工程的生产功能。城乡交接带受到城市发展、土地开发和城市污染的多种压力。是一类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地带。2.3 2.3 2.3 2.3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一、人类利用自然环境的两种后果一、人类利用自然环境的两种后果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造福社会。违反自然规律,要受到自然的惩罚。二、人类活动影响自然环境的主要领域二、人类活动影响自然环境的主要领域影响固体的机械移动改变水分循环和水平衡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化学元素迁移改变热量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