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 校哈七十三中学科物 理教师杨 超教龄1年课 题牛顿第二定律课型新授课时间2009.12.1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进一步学习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 进行受力分析。2、 掌握应用牛顿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方法。3、 学会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参量的变化求解物体的受力情况。过程和方法1、通过实例感受研究力和运动关系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表达、描述物理实际问题的能力.3、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4、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实例总结归纳一般问题的解题规律的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1.初步认识牛顿运动定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实态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教学难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及运动状态分析和重要的解题步骤的规范性.教 法探究与合作学法指导讨论法、实验法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教 具实物投影仪 板 书 设 计 3 牛顿第二定律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1.做题思路2.注意事项 副板书运动分析:受力分析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评价复习引入提问:1、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2、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3、从表达式中能得出什么. 学生回忆上节的学习内容,对整体知识进行梳理. 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得以巩固和加深,对本节课做知识
3、铺垫.能够答出内容和表达式,但对公式理解不够渗透新课教学从牛顿第二定律中,能看出里面涉及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直入主题,本节课学习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例:一滑雪的人,质量m=75kg,以v0=2m/s的初速度沿山坡匀加速滑下,山坡的倾角=30度.在t=5s的时间内滑下的路程x=60m,求滑雪人受到的阻力.(g=9.8m/s2)学生分为2组:第一组进行运动分析确定研究对象并思考1.物体做什么运动?2.描述运动学的量有那些?3.运动方向.4.加速度方向. 第二组进行受力分析确定研究对象1.物体受到什么力?方向?2.哪些力是已知力?3.哪些力是未知力?4.合外力方向.学生加深了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4、,避免了思想的片面性。学生审题之后,在脑海里能绘制出大概图形。学生通过审题互相能够积极地讨论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画出草图进行分析。通过草图能够确定出描述运动的物理量和力学的物理量通过例题加深学生对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的理解.开阔学生思维,加强学生的做题能力。分组讨论加深了生生之间的互动,进行运动和受力分析时又增强的师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整体气氛得以活跃,同时加强了学生对已知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题型的处理能力。能够领会的到牛顿第二定律中包含了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通过对题型的分步处理突出了重点: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熟知这一情况的特点。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评价问题讨论.以卵
5、击石,石头没有损伤而鸡蛋破了,这是因为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吗?理论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说明理由教师针对学生由生活经验带来的认识误区设置问题,通过讨论和实验突破教学难点,澄清认识。学以置用.大人与小孩拔河,大人一定胜利吗?大人拉小孩的力大于小孩拉大人的力吗?学生猜想这几个实际问题,并对它讨论和研究与引入相联系,引起学生探讨。反扣回引课内容,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课后思考1、 举例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2、 马拉车前进时,马和车之间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但为什么马可以拉着车前进,而不是车拉着马后退呢?学生独立完成继续体会力作用的相互性,并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拓展眼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学以置用哈 73 中 学 新 教 师 亮 相 课教 学 设 计物 理 组杨超2009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