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代码 10345 研究类型 基础研究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题 目:中学语文教师文本处理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学 科 专 业: 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学) 年 级: 2009级 学 号: 2009210130 研 究 生: 王晓莹 指导教师: 郑逸农 中图分类号: G633.33 论文提交时间:2012年5月31日中学语文教师文本处理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TEACHER OF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XT PROCESSING PRESENT SITUATIO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作者姓名:王晓莹 Name:Wan
2、g Xiao ying学位类别和级别:教育学硕士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 : Master of pedagogy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学)Major: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Chinese Education)指导老师:郑逸农 Tutor:Zheng Yi nong授予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University: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定稿时间: 2012年5月31日Date of Finalized: May 31,2012 中学语文教师文本处理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摘 要 文本是语文教学的基
3、本用具,文本处理能力是语文教师的基本能力。基于目前语文教师处理文本的现状不是很理想,本论文选择了该话题进行粗浅研究,试图对中学语文教师的文本处理现状综合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探究调整的对策。第一部分,为论文的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研究的缘由、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等;接着对“文本”“文本处理”等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然后论述本论文的研究内容;最后,介绍论文的研究途径及方法,明晰研究的脉络及信息资料的来源。第二部分,为论文的主要部分。主要对教师在文本处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在现有的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教学经验缺乏,教学能力不强,因而在进行文本处理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忽视文本教学功能;偏离文本教学目标;弱化文本教学内容;误选文本呈现方式等等。这一章对文本的教学功能和文本教学内容的弱化进行了重点分析。针对教师存在的问题,本文还选取了个别案例进行例证。第三部分,为论文的重要部分。对教师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教师在文本处理时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或主观意识的薄弱,对文本不能进行恰当的处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教师的学科知识薄弱;学科意识模糊;自我意识浓厚;学生意识缺失等等。学科意识的模糊和学生意识的缺失是这一章重点论述的部分,教师在这两种意识上的缺失主要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主观意识的局限。第四部分,为论文的关键部分。在分析教师文本处理现状的基础上,对教
5、师如何处理文本进行了理性思考。教师进行文本处理首先要从学科意识和学生意识两方面入手。在学科意识方面,本文的建议是:要准确把握学科的性质,正确选择教学的内容,巧妙设计教学的程序。在学生意识方面,本论文提出以下对策:要了解学生语文认知的特点,研究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五部分,为论文的结语部分,主要介绍了本论文存在的一些不足,比如理论支撑还不够扎实、研究资料还不够丰富、处理的策略还有待完善,等等;同时提出了以后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教师;文本处理;问题分析;对策思考 TEACHER OF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XT PROCESSING
6、PRESENT SITUATIO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ABSTRACT The text is the basic tool for language teaching , and the text processing capability is the basic power of language teachers . Based on the current language teachers deal with the status of the text is not very satisfactory , this paper
7、choses the topic of superficial research , trying to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text deal with the status quo of the language teachers in secondary schools to identify the existing problems , and making efforts to explore countermeasures to adjust .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part of the
8、thesis . To study the reason ,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was first introduced ; then it defines the core concept of text , text processing ; again discusses the content of this thesis ; Finally, the introduction of paper study the ways and means to clear research context and informat
9、ion sources. The second part is the main part of the paper . It describes the common problems of teachers in text processing . Existing teaching practice , the lack of some teachers teaching experience , teaching ability , these teachers during text processing ,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 These probl
10、ems are mainly the following aspects: to ignore the text teaching ; depart from the text teaching objectives ; weakening of the text teaching content ; mistakenly select the text and presentation . Which is the focus of analysis in this chapter, teaching text features and text teaching content weake
11、ning . Problems exist for the teachers , the article also select individual cases for illustration . The third part ,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hesis . It is about the main reason for teachers problems . Teachers in text processing , the objective conditions or subjective awareness of the weak ,
12、the text can not be properly handled . The reason is mainly the following: teachers subject knowledge is weak ; confusion of subjects ; strong self-awareness ; lack of student awareness . Ambiguity and lack of student awareness of the discipline awareness is a part of this chapter focuses on the lac
13、k of teachers in both awareness was mainly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objective constraints and subjective awareness . Part IV , is a key part of the thesis . Mainly in the analysis of teachers text processing status quo on the basis of rational thinking , the teachers how to deal with the text . The
14、 teachers from the students awareness and discipline consciousness first two aspects of text processing . Disciplinary awareness , the proposal is :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nature of the subject , the correct choice of teaching content , cleverly designed teaching program .Student awareness , this p
15、aper proposes the following measures :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s language awareness , the law of the students language learning , to enhance students language literacy . Part V , which is the conclusion of the paper , introduces some deficiencies exist in this thesis , such a
16、s theoretical support is not enough solid research data is not enough processing strategy should be improved , and so on ; proposed research need to pay attention problem.KEY WORDS: Language teachers; Text processing ; Analysis;Countermeasures 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I目 录V(一)问题提出1(二)研究目的及意义11.理论意义22.实践意义2(
17、三)概念界定31.文本32.文本处理3(四)研究综述41.语文文本的相关研究42.文本处理的相关研究5(五)研究内容8(六)研究的途径及方法8二、教师文本处理的常见问题9(一)忽视文本的教学功能91.文本冷落化92.文本机械化113.文本歪曲化11(二)偏离文本的教学目标121.教师的意志代替122.应试的指标代替13(三)弱化文本的教学内容141.客观上的忽略142.主观上的弱化15(四)误选文本的教学方法151.单调的教学情境162.单一的教学方法173.过多的辅助工具18三、教师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20(一)学科知识薄弱201.客观条件的限制202.主观意识的忽视22(二)学科意识模糊24
18、1.学科概念的模糊242.学科内容的混淆25(三)自我意识浓重261.传统观念的束缚272.教学风格的拘囿28(四)学生意识缺失291.应试理念的误导302.教师角色的错位31四、中学语文教师文本处理的对策思考33(一)学科意识331.准确把握学科性质332.正确选择教学内容373.巧妙设计教学程序39(二)学生意识421.了解学生语文认知特点432.研究学生语文学习规律453.注重提升学生语文素养51五、结语54参考文献55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7致 谢58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60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60 VI绪论绪 论(一) 问题提出 语文文本,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用具,也是呈现教学内
19、容的基本材料。但是,从当前教学实践来看,教师在文本解析上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文本教学目标不明确,文本教学内容解读不恰当等等。这些教师没有正确理解语文教学方法与语文教学内容的关系,因而不能够充分的发掘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 通过现有的文献资料查阅发现,目前专家学者在研究文本方面大多停留在对教材选文和文本本身的分析上,少有研究从教师的角度深入分析文本的处理。有些研究对文本呈现的方式和文本的教学价值均有涉及,但在文本处理的理论研究上,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在研究的视角上,不少研究是针对文本的整体存在和文本文体的选择上而进行的,较少有从文本处理的现状去研究文本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在研究内容上,大多研究较多
20、关注的是文本本身,比如文本的编写意图,文本体裁的选择等,较少是从教师对文本的处理现状进行系统研究。综合以上两者因素,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本文首先对教师在文本处理方面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让读者对先前的教学进程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当前教学中的文本处理提出具体的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学实践寻找一个更好的突破口。(二)研究目的及意义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文本的处理,语文教学中主要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教什么”二是“用什么教”,而文本的功能在于解决语文“用什么教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介于此,本论文对文本处理进行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目的。第一,寻找教师有效处理文本的突
21、破口。语文教学离不开对文本的理解,如今教学中教师对于文本内容及形式的处理不能进行正确的定位,更多的倾向于随心所欲的处理。本研究在分析目前的文本处理的现状中,通过对文本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提出文本处理的有效策略。第二,系统地探讨教师在文本处理方面的现状及应对策略。本文中所涉及处理文本的常见问题只是一个个例,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做到对文本的有效处理,需要一个系统而有完善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引导,因此,笔者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探寻文本处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以期教师对文本处理方面的问题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第三,突出文本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充分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语文的文本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
22、一体。作为语文教师,在对待语文教材时不应该仅仅把文本看成应试的工具,应站在学科和学生成长的基础之上来利用和补充文本内容。本研究从语文教师的角度来分析文本的处理问题,让更多的一线教师认识到语文文本的开发和运用对于教学的重要性。在关于语文文本的研究上,不少专家学者要么笼统的分析文本本身,要么借助就个别案例分析文本某一个文体。因此笔者认为本研究有着很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1) 有助于语文教学专一化。该研究以中学文本的处理为例,努力使文本的处理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提高文本的可用性和可创性,使语文教学的独特性更加显著。 (2)有助于语文教师专业化。改变了以往的单纯的理论研究和单一的实践
23、研究的模式,结合教师实践中的课例,对教师出现的常见问题及主要原因进行细致分析,并对教师的文本处理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教师及时反思,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有助于文本处理人文化。本研究注重语文教学的学科意识和学生意识,将已定的文本与未定的教学过程相联系,将文本的解读过程和学生的成长相联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的特点,以期用教学的进步推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 2.实践意义 (1)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提供参考。本研究是以语文文本的处理为研究对象的,语文作为中小学的主干学科,在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学生精神素养的培养方面更为重要。本研究力图对于不同处
24、理现状进行细致的分析,以便教师和学生对于文本有一个明确认识。 (2)为教师在文本处理方面提供对策。从教师在对教材的运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出发,对文本的目标确立,文本功能的体现及文本内容的呈现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找出现有的教学模式下文本处理方面所能采取的有效策略。(三)概念界定 1.文本 “文本”(text)在英文中是原文、正文的意思。这一概念源于解释学,最初只是指圣经的文本或音乐的阐释文本。后来“文本”的含义逐渐扩大,成为结构主义文学批评术语,而后又被广泛用于符号学、文化学乃至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 美国学者罗伯特司格勒斯将文本定义为:“以一种代码或一套代码,通过某种媒介从发话人传递到接收者
25、那里的一套记号。这样的一套记号的接收者,把它们作为一个本文来领会,并根据这种或这套可以获得的和适合的代码,着手解释它们。”1 罗伯特,司格勒斯著 .谭大力 龚建明译 .符号学与文学 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246.因此从广义上说,文本是指由人创造的并体现人思想感情的作品,包括文字、绘画、雕塑、音乐、影视、戏剧等作品。从狭义上说,文本是指未经读者阅读时的作品的存在形式。文学作品的文本,一般是以书面形式出现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2 转引自王耀辉主编.文学文本解读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26. 本论文后续出现的“文本”一般指的是课文。
26、2.文本处理 目前关于文本处理的概念尚不明确,笔者只能参考文本和文本解读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概念界定。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均没有收文本解读这一条目。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该条,称:“通过分析来理解。”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文本解读的概念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知道学生感受、体验、创生文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共同体验教师之前的预设,从而实现文本的教学目标。本文的文本处理是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的要求,依据语文教材的文本内容,遵循学生语文语知识水平和语文学习规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文本进行合理有效地处理,包括指对文本的教学目标,文本的教学内容,文本的呈现方式等几
27、个方面的处理,从而实现文本的教学功能。(四)研究综述 1.语文文本的相关研究 广义的文本是指所有能够影响人语言修养的语言材料。狭义的文本是指语文教科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课本。本文所说的语文文本主要指语文教科书。文本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理论研究对于教学实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于文本的概念的研究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文本领域的理论研究,更重要的是对教学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但是,仅仅澄清概念是不够的,还要分析其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学者对于文本的内容做了大量的研究。从文本的选文角度研究的居多。洪宗礼认为,“语文教材的内容还
28、不能突出地反映现代社会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文选体系的语文课本着重选取历史上素有定评的名家名篇,因而同现代生活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时差”。1 洪宗礼.20年语文教改之我见J,语文教学参考,1999,(6).现代社会生活中充满活力的语言现象及新鲜的语文范例,很难与课本与时俱进。 王荣生先生则根据选文的功能在论著语文科课程基础里把文本的选文内容分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2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03:315.而且他在其论著里还对选文的功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他认为,作为“定篇”的文本,本来就是语文学习的对象,而教与学的目的则在传承传统的文化。这种对文本
29、的分类在教育史上是一创新,为语文教材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但在教学研究中,很多研究者注重从文体的角度来研究文本的分类,现代语文教育史上最先从文体的角度进行分类的是我国的梁启超先生,他将所读文章按照功能分成三类:1.记述文,其中包括记物体之内容或状态、记地方之形势或风景、记个人之言论行事及性格、事件之原委因果。2.论辩文,其中包括说谕(命令、布告、短函等)、倡导(如偶议之类)、剖释(分析论证)、质驳(驳论文章)、批评(有破有立)。3.情感文,其中包括诗词曲、文学性骈散文、小说。1 陈黎明,林化君.二十世纪中国语文教学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162. 除了上述之外,还有研究者从
30、另外的角度对文本进行研究,例如从文本的组合方式研究的,也就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对文本进行编排,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都采用了主题单元的结构形式,这提升了教师和学生对文本整体把握的能力。 从专家学者对文本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意识到语文文本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而且分别从文本的概念,文本内容的选择等多角度研究文本,这些研究对于语文教材的编制,语文教学实践的实施都有具体的引导作用。但是,纯粹的对文本本身进行研究并不能真正的推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我们必须把文本放在真正的课堂教学中研究,例如研究教学中文本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实施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为教学实践提供
31、具体的策略。 2.文本处理的相关研究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对文本能否有效运用是教学能否进步的关键之一。而很多教师在对教材的处理和运用上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对文本的目标把握不准确,对文本的内容的分析不到位等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反思和研究。很多研究者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文本的研究上,有从编者的角度进行研究的,有从文本的角度的研究的,这里笔者主要论述研究者从教师的角度来分析文本的处理。 (1)文本教学目标处理的研究 分析教师对文本的处理,首先要分析教师对文本教学目标的研究。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文本目标的分析主要是在教师的备课环节。备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在备课时要
32、认认真真分析教材和学生,仔细领会文本的教学目标,才能让学生真正得到收获。徐越化在著作中提到教师在教学前要学会钻研和处理文本。所谓处理文本“首先要根据大纲的教学目标、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状况,确定一篇课文在一定年级的教学目的的要求。课文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与语文知识是不一样的,年级不同,对象不同,目的要求也不同,对语文教材的处理也就不同。”其次要“找准重点疑点和难点。”1 徐越化主编.中学语文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9:263. 徐越化为我们笼统的把握文本的教学目标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我们在确定文本目标时不仅是简单的处理教材,了解整个教学的进度,更要在此基础上学会钻研文本,为下一步教学
33、做好准备。丁莉和郁琼蕊在其文章中提到:教师要处理好文本,首先要懂得备课的艺术。而我们想做好前期工作,首先要先“钻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再“钻研教材”,认认真真“备好每一篇课文”。2 丁莉,郁琼蕊,沈龙明著.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10.教师在教学前只是笼统的了解一下文本,走进课堂后就任其发挥,将教材的知识和学生的需要置之度外。徐越化在其著作中也提到“研究教材,驾驭全篇,是备课的中心环节。钻研一篇课文,先要疏通教材,得其梗概.进一步熟悉教材,领会内容,摸清脉络,把握中心,弄清疑难问题。接着认真思考,反复琢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确定文本目
34、标不是简单的熟悉文本,不仅要对文本进行系统化的把握,更要对文本进行细致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的把握住文本的目标。 (2)文本教学内容处理的研究文本的教学目标是处理文本的前奏,因此,很多研究者都进行研究,以突出文本目标的确立对于处理和运用教材的重要性。而文本内容的处理是运用教材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能否准确而有效的处理文本,关系着学生知识的获得和个人的成长。很多教师在处理文本内容时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有些教师过度的肢解文本,以至于把语文课上成了“非语文课”,有些教师喜欢“蜻蜓点水”式的理解文本,把知识点给学生点完之后就东扯西扯,把语文课上成“泛语文课”,还有的教师把文本内容置之度外,在课堂上恣
35、意发挥,夸夸其谈等等。这说明,文本内容的有效处理对于很多教师来说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此,很多研究者也从文本内容的视角上对语文教材内容的处理和运用进行了研究。王尚文认为:“语文教育要汉语的基础知识与典范的汉语言作品双管齐下,并使之相得益彰。”他还指出,“很少有教师清醒地认识到,应该教语言应该教文学;更极少有教师为自己的某一节语文课定位为语言课或者文学课。一节语文课,教师既不教语言也不教文学,是由来已久的事实。”3 王尚文主编.走进语文教学之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05. 3这就很明显的说明我们目前的教学中,教师处理文本内容时存在很大问题。 (3)文本教学方法处理的研究王新伟认为
36、:目前,中学语文教师对于文本的使用仍然普遍性地处于两个极端,“一是对教材文本过于依赖,形式处理消极刻板,内容解读也多趋于对教参的机械套用,不敢越雷池一步;二是矫枉过正,对教材文本的态度过于随意,脱离文本肆意拓展,教材文本似乎越来越被沦为边缘,成为无限链接的超文本。”1 王新伟.创造性:语文教材文本使用的策略J.语文教学与实践.2010年第二期,53-54页.1这就对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提高了一个维度。 文本内容的处理值得每一个一线教师思考和探索。面对教学内容,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呈现,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以目前的常规课堂来看,教师多采用讲授的方式来处理教学内容,以至于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状
37、态,很少有教师能够将教材的内容进行妥善和有效的处理,更不用说是对教材进行补充和创新了。薛炜在文章中提到“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目标,就是构建开放的、充满生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可以说,“开放性”和“创新性”是课改的灵魂。因此,教师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能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能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又能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进行新的处理。”2 薛炜.谈新课程中语文教材的使用J.江苏常州市武进成章初级中学.2006.2这提醒教师在
38、呈现文本时要注意文本内容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从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教师文本的处理上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首先是文本的教学目标不能够准确地定位,其次,对文本内容不能够正确的把握,教学方法的采取没有针对性。再次,文本的反思和总结没有及时的跟进。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都在提醒教师在面对文本时不能盲目地进行教学,也在提醒研究者,文本的处理问题还需要更加深入,更加细致的研究。以上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的教学实践起到理论指导作用,但不够完整和具体。本论文将对教师的文本处理进行粗浅的研究,以完善教师在文本处理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五)研究内容本文研究的是中学语文教师对文本处理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的研究。因此,本研究
39、首先要对语文教师文本处理的问题进行简析,以此来奠定本课题的研究基础。其次,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教师的文本处理。这是本课题的重点部分之一,在分析教师在文本处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没有能够有效处理的原因的基础上,对教师的文本处理得出理性的思考。最后,也就是本研究的落脚点,通过以上的分析,引发一些对教师文本处理的对策。语文教师面对文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处理文本?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研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师进行文本处理中的常见问题分析;第二部分是教师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第三部分是笔者对中学语文教师对文本处理提出合理的对策。(六)研究的途径及方法 本研究采取的主要是文献查阅
40、法。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知识库及学校图书馆的图书搜取关于“文本处理中的问题”和“文本处理的策略”的相关资料,吸纳其中对本研究有用的材料,从而更好研究教师处理文本的教学技巧,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而又良好的基础。 介于本文的研究需要,还将采取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本研究将深入个别语文教师的课堂进行观课,以获取一些鲜活的典型案例。在此过程中,笔者将对教师教学神态,教学机智,教学理念,教学步骤和教学形式进行细致的记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逐步深入,了解研究主体的特点,并寻求研究主体对于文本处理的有效策
41、略。 59二、教师文本处理的常见问题二、教师文本处理的常见问题 语文教师是教学的专业人员,拥有教学的基本资格及基本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因为自身能力的局限性,对文本的处理不够恰当,从而导致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交流受到阻碍,文本的价值功能不能更好地体现。本章将对教师在文本处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细致的梳理和分析,以期教师有所借鉴。从现有的教师课堂教学来看,教师在进行文本处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忽视文本的教学功能文本与语言学转向密切相关,同属于文论范畴,文本关注的是客观存在的作品本身,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因语言阐释模式的影响而有所不同。语文教学,关键是利用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矛盾关系,推
42、动师生和文本之间全面、系统的交流与融合。一般来说,文本的教学功能要通过语文教师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彰显出来。一方面对文本中具体的句子加以抽象、概括,或者使抽象、概括的语言具体化;另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文句的表层含义把握其深层义和隐含义,并且能重新构建获得的所有信息,纳入读者原有的知识系统,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新的认知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彰显文本自身的教学功能。 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及日常生活中教学活动的观察,笔者发现有些教师很难意识到文本的教学功能,在“教什么”与“怎么教”的矛盾统一体中无形地厚此薄彼,无形中滑向“怎样教”这一层面,忽视了“教什么”的重要性。目前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忽视文本功能的现象主
43、要有以下几种。 1.文本冷落化文本是语言及语言表达形式的集合体,文本的价值取向蕴含于文本之中,需要读者去揣摩和感受。不少教师将文本看作可有可无的标本,试图借助一些外在的事物取代文本的存在。 教师文本冷落化的表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自身搜索的材料或练习题取代文本;另一种是将文本概念化,教师用自己潜在的一些观念或思想去规范文本,比如处理散文就要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阅读诗歌就要探索诗歌意象等等。下面笔者对两种现象进行分析。第一种,教师以文本之外的资料取代文本。部分教师上课时,仅凭着手里的两张纸和成堆的练习题就尝试完成教学过程。有时整个课堂运行中,都是教师独自对学生满堂讲,满堂问。文本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
44、几乎发挥很小的作用,教师将文本置之度外,无法体现出文本的存在价值。如某教师在教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时,全是以说教为主,该教师一人拿着手中打印的A4纸讲得兴致昂扬,下面的学生却是昏昏欲睡。从文章本身来看,这篇课文的语言半文半白,内容又以说教为主,学生当然不感兴趣。但是很多老师也因为不感兴趣,所以干脆舍弃不讲,或者让学生自读,只要求记住一些词语的解释,一篇很有“嚼头儿”的课文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文本价值。文本对于这样的教师而言,可有可无,学生更是被剥夺了从文本中汲取营养的权利。文本处理的关键是,教师要有发现“嚼头儿”的意识与能力,即教师要真正走进文本,探究文本。这样的的处理,对学生来说才是他们真正
45、需要的、可学的、有价值的。第二种形式就是将文本概念化。所谓概念化,就是教师用一种单一的模式去评析文本,更多地从文本的创作背景、编者的创作意图,从思想上去规范文本,用教师的自我意识去操控文本。比如荷塘月色这篇文章在有些教师意识中就是学习文本语句中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而忽略文本语言以及语言中所蕴含着的丰富感情;学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是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忽视诗歌的节韵律美。其实,教师对文本的这种处理方式是在文本之上建立了一套强大、顽固的解释体系,它将文本单一化、概念化,用自己的概念意识取代了文本,取代了学生活生生的个体体验,更是取代了学生作为主体对文本的再创造的过程。语文不同于其
46、他学科,其文本本身是通过丰富的语言组织起来的、蕴含着不同情感的多彩世界。任何一个文本,在选入教材时都被赋予了不同的教学功能。每一个文本都有其独有的内涵和特征,它所能够带给学生的成长只有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解读才能达到。在语文教学中,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独立处理教材能力的强弱有密切的关系,而教师处理教材的基础是对学生的理解和对教材的把握。教师对文本的无视,就是弱化文本的价值功能。 2.文本机械化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把文本看成一个现成的物理现象,将文本与考试紧紧地连接在一起,把文本看作应试的工具。在分析文本时的时候,将文本割裂成一个个的知识点,文本解读泛“标本”化。标本在概念里被界定为:供解剖的观照物。有些教师在文本解读前,将文本看作考试的标本,在解读的过程中,教师更是往往以程式化、机械化的操作肢解充满丰富内涵的美文,全力讲解支离破碎的知识点。殊不知,这种行为割裂了原本浑然天成的文本价值。此知识点,彼知识点,不少教师将满溢着内在韵味和文势的文章境界肢解成成死气沉沉的“标本”,然后煞有其事的将这些“标本”示范给学生。就是这样的教师将崇高的教育事业窄化为一个扩张知识的容器。 教师这样的文本解读,其实是教师自我意识的体现。比如某教育网站上有一篇文章语文练习化教学新探。作者颇为自豪地向读者介绍说:“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