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设计说明书 NO.1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及仿真一、 课程设计目的:电路原理课程是电类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近代电路理论的基础知识、电路分析与计算的基本方法,具备进行试验的初步技能,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电路原理课程设计是理论教学之后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对课程理论和课程实验的综合和补充。学会并利用一种电路分析软件,对电路进行分析、计算和仿真,通过查找资料,选择方案,设计电路,撰写报告,完成一个较完整的设计过程,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电路设计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掌握电路基本设计方法的同时,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
2、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以及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二设计方案论证1所选电路图12.分析论证由于网孔电流已经体现了电流连续及KCL的制约关系(换而言之,根据网孔电流而计算的支路电流一定满足KCL方程,或称自动满足KCL),所以用网孔电流作为电路变量求解时只需列出KCL方程。全部网孔是一组独立回路,因而对应的KVL方程将是独立的,且独立方程个数与电路变量数均为全部网孔数,足以接触网孔电流。这种方法叫做网孔电流法。对具有m个网孔的平面电路,网孔电流法的一般形式可以推广。表1名 称数 量电阻4个电压源3个三.设计内容1、电路的理论分析和参数计算用网孔电流法求图1的电路图求各支路的电流
3、.已知条件如下图所示。图2表2名 称标 号参数(型号)数 量电 阻R1601个R3201个R3401个R4401个表3名 称标 号参数(型号)数 量电 压U1180V1个U270V1个U320V1个(1) 列网孔电流方程,由=(60+20)=80=(20+40)=60=(40+40)=80= =-20= =0=-40=(180-70)V=110V=70v=-20v(2)故网孔电流方程为 80 -20=110-20 +60-40=70-40+80=-20(3)用消去法或行列示法,解得=2A=2.5A=1A(4) =2A=-+ =0.5A= -=1.5A=-=-1A2选择元件,选择电阻,电压图33
4、电路图图4四仿真分析运行Multism软件,新建一个文件,如图5所示。该电路图的设计所用的电路元件有电阻和电源,电阻的表示为(),电源的表示为(),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接地源。在protel 99se环境下首先寻找自己想要的元件,找到()之后双击该名称便可将该元件选中,然后在右面的表格的适当位置点下鼠标的左键将电源放入其中,距该电源一定的距离后在同一水平线放入第二个电源。电源的放置便可以了。再选中()后同样双击该名称,然后按空格键可以改变电阻丝的放置方向,在电源的上方一定距离放置第一个电阻丝,水平方向依次放置三个电阻丝,再在两个电源之间坚直放置两个电阻丝,至此,基本元件的放置已经结束。放置好电路元
5、件后开始连结电路图,在protel 环境下的右上方有一个专门画线的工具,双击该图标后在各个结点处点下鼠标左键进行连结。连结好电路之后选中接地的元件双击该元件后连入电路。3、电路各个元件的赋值:1、 对连结好的元件进行赋值时要先双击想要赋值的元件,双击后会出现一个对话框,在该内容里进行想要修改的项目,比如想要对第一个电阻元件修改成,其值为,则在该项内容里元件名称删去后改为你想要的,而在art后面改为即可 沈 阳 大 学 NO.2.2电路按图的连结:34仿真运行结果五实际计算结果与仿真结果的比较在Multism环境下可以很直观地反映出仿真结果与理论结果相一致,也验证了用结点电压法解决电路问题的可行
6、性与正确性。六心得体会通过本次课程设计,首先使我了解了Multisim7 软件的绘图及仿真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我独立思考、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同时使我掌握了近代模拟电子技术的理论基础知识,电路分析与计算的基本方法,具备进行实验的初步技能,并为以后学习专业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而且使我学会了如何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样的项目对我们来说是一种综合性的实际应用,由于需要在实践中运行,所以刚开始我也感到头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再此。我要感谢张欣老师对我的帮助,是我在本次课设中受益匪浅。七参考文献2王仲奕、蔡 理.电路习题解析.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1:69-70 沈 阳 大 学 NO.3沈 阳 大 学 NO.4 沈 阳 大 学 NO.5沈 阳 大 学 NO.6 沈 阳 大 学 NO.7 沈 阳 大 学 NO.82沈 阳 大 学 NO.9沈 阳 大 学 NO.10沈 阳 大 学 NO.11沈 阳 大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