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沃文网! | 帮助中心 分享知识,传播智慧!
沃文网
全部分类
  • 教学课件>
  • 医学资料>
  • 技术资料>
  • 学术论文>
  • 资格考试>
  • 建筑施工>
  • 实用文档>
  • 其他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沃文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城市道路设计.docx

    • 资源ID:1159331       资源大小:274.35KB        全文页数:7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城市道路设计.docx

    1、湖 南 科 技 大 学毕 业 设 计( 论 文 )题目湖南科技大学致志路K0+000.000K1+366.356段的初步设计作者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方向)学号指导教师二一二年六月一日湖 南 科 技 大 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土木工程学院 路 桥 系(教研室)系(教研室)主任: (签名) 年 月 日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土木工程(路桥方向) 1 设计(论文)题目及专题: 湖南科技大学致志路K0+000.000K1+366.356段的初步设计 学生设计(论文)时间:自 2012 年 3 月 25 日开始至 2012 年 6 月 5 日止3 设计(论文)所用资源和参考资料:

    2、该设计路段地形图、水文地质资料、交通量调查(预测)资料;城市道路设计有关技术规范、规程、标准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CAD绘图等教材,鸿业设计软件及其他参考资料。4 设计(论文)应完成的主要内容:路基平、纵、横断面的设计以及土石方的调配;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平面交叉口设计;路面结构层的设计;道路排水系统设计。(对以上内容,根据设计需要可增删某项内容,亦可对某项内容进行专题研究)。5 提交设计(论文)形式(设计说明与图纸或论文等)及要求:提交内容:a)论文部分:平、竖曲线要素计算;横断面形式的拟定与计算 ;土石方计算及调配;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平面交叉口的立面设计;路面结构设计计算;道路排水系统

    3、设计。 b)图纸部分: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图;路基标准横断面图及路基横断面图;路面结构图;平交口立面图;排水系统图纸等。要 求:毕业设计的格式必须符合土木学院对毕业设计的格式要求。图幅布置合理,比例准确,图面整洁,字迹工整。图纸应注明注意事项,工艺要求,技术措施,质量标准,材料质量和规格等。6 发题时间: 2012 年 3 月 25 日指导教师: (签名)学 生: (签名)湖 南 科 技 大 学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人评语指导人: (签名)年 月 日湖 南 科 技 大 学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语评阅人: (签名)年 月 日湖 南 科 技 大 学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日期: 学生: 学号:

    4、班级: 题目: 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下列材料:1 设计(论文)说明书共页2 设计(论文)图 纸共页3 指导人、评阅人评语共页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评语:答辩委员会主任: (签名)委员: (签名)(签名)(签名)(签名) 成绩: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摘要本设计为湖南科技大学致志路初步设计,起点桩号K0+000.000,终点桩号K1+366.356,道路全长1366.356m。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道级,设计速度30km/h。设计主要包括路线平、纵、横设计,沥青路面设计,排水设计,平面交叉口设计等。路线方案结合了湖南科技大学的校园长期规划蓝图,并对道路沿线的各学生公寓、食堂

    5、、教学楼等做了实地考察,遵循城市道路设计的一般原则进行设计。竖曲线设计考虑了学校学生的出行方便,故纵坡不宜过大,但因部分路段高差相对较大,以及路线两侧已有建筑物地坪标高的限制,所以纵断面设计中的最大纵坡达到了3.8%,对非机动车的行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关键词:平曲线;路基;土石方;挡土墙;沥青混凝土;排水。iiABSTRACTThis program was preliminary designed by ZhiZhi Lu in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arting point stake number is K0+000.

    6、000, ending point stake number is K1+366.356 and the whole length of this road is 1366.356 meters. The road grade is urban secondary trunk, class , the design speed is 30km/h. This design includes routes plane, longitudinal section and horizontal section, asphalt pavement, drainage design and inters

    7、ection design. The scheme of this route combined the Long-term blueprint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facilities along the road such as apartment of students, canteen, teaching buildings and so on. It follows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the urban road design. The design of vertica

    8、l curve considered students daily travel, so the longitudinal slope should not be too sharp. But on the other hand, parts of the route have large height differences, and the limit of the elevation of existing buildings along both sides, so, the maximum longitudinal slope is 3.8% and this more or les

    9、s makes some trouble to non-motor vehicle driving.Key words: Horizontal curve, Subgrade, Earthwork, Retaining wall, Asphalt Concrete, Drainage.目录第一章前言1第二章工程概况及设计标准32.1工程概况32.1.1路线起讫点32.1.2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自然特征32.1.3施工条件32.2设计标准32.2.1设计依据32.2.2主要技术指标及参数3第三章平面设计53.1选线53.1.1选线的原则53.1.2选线的步骤和方法53.2平曲线设计53.2.

    10、1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53.2.2设计参数的确定63.2.3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63.2.4平曲线要素的计算63.3行车视距保证93.4逐桩坐标计算103.4.1直线上中桩坐标的计算103.4.2设缓和单曲线中桩坐标计算11第四章纵断面设计134.1纵坡及坡长设计134.1.1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134.1.2平出线与竖曲线的组合一般原则134.1.3设计依据134.1.4纵断面设计步骤144.2竖曲线设计154.2.1设计技术规范154.2.2竖曲线要素计算15第五章横断面设计175.1概述175.2横断面设计175.2.1一般规定175.2.2横断面形式175.2.3横断面组成185.2

    11、.4路拱、超高及加宽185.2.5视距的保证20第六章路基设计236.1概述236.2路基填料及其压实标准236.2.1地基表层处理236.2.2路基填料236.2.3压实标准246.2.4特殊部位的路基填筑与压实246.3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246.3.1横断面面积计算256.3.2土石方数量计算256.3.3路基土石方调配256.4边坡稳定性分析266.5边坡防护29第七章挡土墙设计317.1概述317.1.1挡土墙的用途317.1.2挡土墙的类型317.2路堤挡土墙的设计317.3.2沉降缝和伸缩缝设计35第八章路面结构设计378.1概述378.1.1路面结构组成378.1.2路面分

    12、类378.2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378.2.1设计资料378.2.2设计过程38第九章平面交叉设计439.1概述439.1.1平面交叉设计的内容439.1.2平面交叉的一般规定439.1.3设计依据439.1.4设计技术指标439.2交通组织设计439.3交叉口平面设计与视距保证449.3.1平面交叉的转弯设计449.3.2平面交叉的视距保证449.4交叉口立面设计449.4.1交叉口立面设计的原则449.4.2交叉口立面设计45第十章排水设计4710.1概述4710.1.1排水的重要性4710.1.2道路排水设计的内容4710.2路基排水设计4710.2.1路基排水设计的任务4710.2.

    13、2地表排水4810.3路面排水设计48第十一章路面工程概预算5111.1概述5111.2工程概况5111.3施工方法5111.4概算文件及编制说明5111.4.1文件说明5111.4.2编制依据51第十二章结论53参考文献55致谢5757第一章 前言毕业设计是大学教学计划中最后和最重要的环节,是为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道路设计的能力。通过毕业设计,可以巩固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熟悉道路设计的具体过程,以及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大学毕业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发挥大学生独立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提高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国道路工

    14、程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道路总里程位居世界前列。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概括为如下几方面:其一、城市道路规划不到位,部分城市仍有严重的交通堵塞问题;其二、城市道路施工质量差,导致部分道路提前发生破坏,给城市交通带来不便;其三、道路养护工作需加强。本设计针对国内各城市道路出现的各方面问题,并参照湖南科技大学校园路线规划图,对湖南科技大学致志路做了初步设计,旨在解决南北两校区及学生公寓、食堂的连接问题,为南北两校区提供交通上的便利,使同学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设计涉及到道路的线形(平、纵、横设计)、交叉口、排水、路基路面等内容,并对道路的排水系统做了详细设计。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设计标准2.1 工

    15、程概况2.1.1 路线起讫点本设计为湖南科技大学致志路K0+000.000K1+366.356段初步设计,设计主线起点在北校区体育馆前方路口处附近,终点在东大门路口处,该设计主要包括道路线形设计(平、纵、横设计)、交叉口设计、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防护工程设计、涵洞设计、挡土墙设计等。2.1.2 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自然特征道路沿线地势较为平坦,相对高差在20m以下,属微丘地形;道路全线均为一般粘性土覆盖,土质较好,能直接用于填筑路基;该地区日照充足,年降雨量大,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冬季寒冷而夏季炎热,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2.1.3 施工条件本路段起终点均与已建成校园路相连,交通条件较好;线

    16、路及附近区域路基填料、砂石料等原材料相当丰富。经学校规划,本设计K0+600桩号处何做弃土场,方便土石方的调配与运输。可直接利用学校已有的生活饮用水做工程用水。2.2 设计标准2.2.1 设计依据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XX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JJXX2012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全国统一市政工程预算定额GYD30219992.2.2 主要技术指标及参数道路等级:城市次干道设计车速:30km/h路基宽度:16

    17、m(3+5+5+3)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85m极限最小半径:40m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150 m圆曲线最小长度:25m平曲线一般最小长度:80m极限最小半径:50m缓和曲线最小长度:25m停车视距:30m最大超高横坡:2%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400m极限最小半径:250m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400m极限最小半径:250m竖曲线一般最小长度:60m线极限最小长度:25m第三章 平面设计3.1 选线选线是在道路规划路线起终点之间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且能符合使用要求的道路中心线的工作。3.1.1 选线的原则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选定

    18、最优路线方案。1. 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2. 应符合城市路网规划、道路红线、道路,并应综合考虑土地利用、文物保护、环境景观、征地拆迁等因素。3. 应与地形地物、地质水文、地域气候、地下管线、排水等要求结合,并应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线形应连续与均衡。4. 选线应深入了解人们的出行情况,尽量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出行的需要,综合考虑与当地其他已有道路的衔接。3.1.2 选线的步骤和方法选线的任务就是在众多的方案中选出一条符合设计要求、经济合理的最优方案。步骤如下:1. 根据三维地形图确定路线的大致走向。2. 收集资料,包括交通量、沿线水文地

    19、质条件、沿线重要的建筑设施、公共场所等。3. 现场勘察,对沿线地形进行勘察,初步落实导线的位置找出不合理导线点并纠正。本设计选线主要是根据是湖南科技大学校园规划图,道路总走向为起点体育馆上方,经过北校区学生新公寓到达终点学校在建的东门。道路沿线地形较为平坦,相对高差较小,便于定线,选线时避免经过大塘等校园规划用地范围,最后确定路线走向及导线交点。3.2 平曲线设计3.2.1 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1. 道路平面线形宜由直线、平曲线组成,平曲线宜由圆曲线、缓和曲线组成。道路平面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设置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超高、加宽。2. 道路平面设计应符合城市路网规划、道路红

    20、线、道路功能的要求。3. 道路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地质水文、地域、地下管线、排水等要求结合,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应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注重线形的连续与均衡,确保行驶的安全与舒适。4. 道路平面设计应根据道路的性质、等级、交通特点,以交通组织设计为指导,合理设置交叉口、出入口、分隔带断口、公交停靠站、人行通道等。5. 城市快速、主干路应做好路线的线形组合设计,各技术指标应恰当、平面顺适、断面均衡、横断面合理;和结构的选型与布置应合理、实用、经济。3.2.2 设计参数的确定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及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XX2012确定设计速度为30km/h的城市道路设

    21、计参数如下:不设超高最小半径:150m设超高最小半径:一般值85m;极限值40m圆曲线最小长度:25m缓和曲线最小长度:25m最大超高横坡度:2%停车视距:30m3.2.3 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本路段共设三个平曲线,均采用基本型组合。第一个平曲线(对称基本型):JD1桩号K0+393,圆曲线半径200m,缓和曲线长100m,切线长168.291m,平曲线长311.991m,外距34.208m。第二个平曲线(对称基本型):JD2桩号K0+954.321,圆满曲线半径250m,缓和曲线长120m,切线长1952.061,平曲线长365.849m外距36.314m。每三个平曲线(非对称基本型):J

    22、D3桩号K1+218.317,圆曲线半径60m,第一段缓和曲线长75m、切线长93.113m,第二段缓和曲线长35m、切线长76.792m,平曲线长144.621m,外距24.993m。3.2.4 平曲线要素的计算1. 对称基本型平曲线要素计算图3.1平曲线对称基本型图基本型平曲线几何要素计算公式如下:内移值:pLs224R-Ls42688R3 (3.1)切线增长值:qLs2-Ls3240R2 (3.2)缓和曲线角:0Ls2R180(3.3)切线长:TR+ptan2+q(3.4)平曲线长:LR180+Ls(3.5)外距:ER+psec2-R(3.6)切曲差:D2T-L(3.7)本设计以JD1处

    23、基本型平曲线为例,计算过程如下:1) 计算转角起点桩号K0+000.000,坐标(88987.076,40198.027),JD1坐标(88987.076,40591.027),JD2坐标(88475.965,40877.487)。起点至JD1:DX88987.076-88987.0760Dy40591.027-40198.027393第一段导线长度S1393m,方位角90JD1至JD2:DX88475.965-88987.076-511.111Dy40877.487-40591.027286.46第二段导线长度S2585.913m,方位角150.73所以,路线转角60.73。2) 初步确定圆

    24、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查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初步确定圆曲线半径R200m,缓和曲线长度Ls100m。3) 平曲线几何要素计算将60.73、R200m、Ls100m代入式(3.1)(3.7)得:p2.078mq49.9m14.32T168.291mL311.911mE34.208mD24.67m2. 非对称基本型平曲线要素计算:图3.2 平曲线非对称基本型图非基本型平曲线要素计算公式:第一切线长:T1R+p1tan2+q1-p1-p2sin(3.8)第二切线长:T2R+p2tan2+q2+p1-p2sin(3.9)平曲线长:LR180+Ls1+Ls22(3.10)其中:Ls1 第一缓和曲线长度L

    25、2s 第二缓和曲线长度p1、q1 Ls1对应的曲线内移值和切线增长值p2、q2 Ls2对应的曲线内移值和切线增长值除上述三个参数的计算公式与对称基本型不同外,其余各参数计算公式均与对称基本型相同。JD3处非对称基本型平曲线各基本要素计算如下:1) 计算转角85.56(计算方法同前)2) 确定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查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初步确定圆曲线半径R60m,缓和曲线长度Ls175m、Ls235m。3) 平曲线几何要素计算将85.56、R60m、Ls175m、Ls235m代入公式得:p13.85m、q137.01mp20.85m、q217.45m第一切线长:T1R+p1tan2+q1-p1

    26、-p2sin93.11m第二切线长:T2R+p2tan2+q2+p1-p2sin76.79m平曲线长:LR180+Ls1+Ls22144.62m详细计算结果见直线、曲线及转角表(C2-3)。3.3 行车视距保证行车视距是为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随时看到汽车前方相当远的一段路程,一旦发现前方路面上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这一必需的最短距离。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本设计应该满足会车视距的要求,即60m。3.4 逐桩坐标计算根据前面算出来的方位角和平曲线要素,进行逐桩坐标的计算。本设计采用的是绝对坐标,计算方法采用工程数据处理系统进行计算。在进行计算时分直线

    27、和曲线两部分,曲线采用综合曲线放样,直线则采用直线放样,计算方法如下:3.4.1 直线上中桩坐标的计算图3.3中桩坐标计算示意图设交点坐标为JD(XJ,YJ)交点相邻直线的方位角分别为A1和A2。则ZH点坐标: XZH=XJ+Tcos(A1+180) (3.11)YZH=YJ+Tsin(A1+180) (3.12)HZ点坐标: XHZ=XJ+TcosA2 (3.13) YHZ=YJ+TsinA2 (3.14)设直线上加桩里程为L,ZH,HZ表示曲线起终点里程,则直线上任意点坐标(L=ZH X= XJ+(T+2H-L)cos(A1+180) (3.15)Y= YJ+(T+2H-L)sin(A1+

    28、180 )(3.16)后直线上任意点坐标(LZH) X=XJ+(T+2H-L)cosA2 (3.17)Y=YJ+(T+2H-L)sinA2 (3.18) 3.4.2 设缓和单曲线中桩坐标计算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横距:= (3.19)式中:缓和曲线上任意点至 (或)的曲线长;缓和曲线长度。第一缓和曲线()任意点坐标 (3.20) (3.21)式中::转角符号,右偏为“+”,左偏为“-”。 圆曲线内任意点坐标 :YH: 3.22) (3.23)式中:圆曲线内任意点至HY点的曲线长;、 :点的坐标。: (3.24) (3.25)式中:圆曲线内任意点至YH点的曲线长。第二缓和曲线()内任意点的坐标 (3

    29、.26)(3.27)式中:第二缓和曲线内任意点至HZ点的曲线长。各中桩坐标计算成果详见逐桩坐标表(C2-4)。第四章 纵断面设计沿道路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即为路线纵断面。它反映了道路中线地面高低起伏的情况及设计路线的纵向坡度情况,从而可以看出纵向土石方工程的挖填情况。把道路的纵断面图与平面图结合起来就能完整的表达出道路的空间位置。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根据道路等级、沿线自然条件和构造物控制标高等,确定路线合适的标高、各坡段的纵坡度和坡长,并设计竖曲线。4.1 纵坡及坡长设计4.1.1 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1. 道路纵断面上的设计高程一般受用道路中心线处路面设计标高,有中央分隔带时可采用中央分隔带

    30、的外侧边缘处路面设计标高。2. 道路纵断面设计应满足城市竖向规划要求,与临街建筑立面布置相适应,有利于沿线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3. 道路纵坡应平顺、圆滑、视觉连续,起伏不宜频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4. 道路纵断面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综合考虑交通安全、节能减排、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因素,合理确定路面设计纵坡和设计高程。5.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行道,宜按非机动车设计纵坡标准控制。6. 平原微丘区地下水埋深较浅或池塘、湖泊分布较广,纵坡除应满足最小纵坡要求外,还应满足最小填土高度要求,保证路基稳定。7. 纵坡设计应尽量考虑填挖平衡,节省土石方及其他工程数量,降低工程造价。4.1.2 平曲线

    31、与竖曲线的组合一般原则1. 应使线形在视觉上能自然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并应保持视觉的连续性。2. 应避免平面、纵断面、横断面极限值的相互组合设计。3. 平、纵面线形应相互对应,技术指标大小均衡连续,以及与之相邻路段各技术指标的均衡、连续。4. 条件受限时选用平面、纵断面的各接近或最大、最小值及其组合时,应考虑前后地形、技术指标运用等对实际运行速度的影响。5. 横坡与纵坡应组合得当,并应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4.1.3 设计依据1. 最大纵坡最大纵坡是根据道路等级、自然条件、行车要求等因素所限定的路线纵坡最大值,它是道路纵断面设计的重要控制指标。查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知本设计

    32、最大纵坡一般值为7%,极限值为8%。2. 最小纵坡在长路堑、低填以及其它横向排水不通畅地段,为保证排水要求,防止积水渗入路基而影响其稳定性,规范规定道路最小纵坡不应小于0.3%;当遇特殊困难纵坡小于0.3%时,应设置锯齿形边沟或采取其他排水设施。3. 坡长限制坡长是纵断面相邻变坡点的桩号之差,即水平距。对一定纵坡长度的限制称为坡长限制,包括最大坡长限制和最小坡长限制。规范规定设计速度为30km/h的城市道路最小坡长85m,最大坡长不限。4. 合成坡度合成坡度是指道路纵坡和横坡的矢量和,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规定设计速度为30km/h的道路最大合成纵坡为7%,各级道路最小合成坡

    33、度不宜小于0.5%。4.1.4 纵断面设计步骤1. 拉坡前的准备工作绘出地面线并标注各中桩高程,确定路线各中桩位置。收集和熟悉相关规范资料。2. 标注控制点位置控制点是指影响路线纵坡设计的高程控制点。如路线起、终点,重要桥涵,地质不良地段的最小填土,最大挖深,道路沿线主要建筑物,交叉口以及受其它因素限制路线必须通过的标高控制点等。3. 试坡试坡主要是在已标注“控制点”的纵断面图上根据技术指标、选线意图,结合地面起伏情况,本着以“控制点”为依据,照顾多数“经济点”的原则,在这些点位间进行穿插和裁弯取直,试定出若干直坡线。再对各可能的直坡线方案反复比较,选出既符合技术标准,又满足控制点要求,且土石

    34、方数量较省的设计线作为初定直坡线,将前后直坡线延长将会,定出各变坡点的初始位置。4. 调整试定坡后,将所定纵坡与选线时考虑的纵坡进行比较,两者应基本符合。若有圈套差异,则应全面分析,找出原因,对照规范检查设计的最大纵坡、合成坡度、坡长等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平面线形与纵断面线形的配合是否宜等。5. 核对根据调整后的直坡线,选择有控制作用的重点横断面,如高填深挖、挡土墙、重要桥涵等断面,在纵断面图上直接读出对应中桩的填(挖)高度,并检查是否有填挖过大、坡脚落空或挡土墙工程过大的情况。6. 定坡经调整核对无误后即可定坡。定坡是逐段将直坡线的纵坡值、变坡点位置(桩号)和高程确定。变坡点一般要调整到10m

    35、整桩位上,变坡点的高程是根据纵坡、坡长依次计算确定。7. 纵坡设计成果如表4.1所示表4.1纵坡设计成果表变坡点变坡点桩号设计高程(m)坡长(m)纵坡值(%)1K0+000.00067.6601002.0522K0+100.00065.6082903.8003K0+390.00054.5889200.5344K1+310.00049.67556.3561.2875K1+366.35650.4004.2 竖曲线设计竖曲线是设在纵断面上两个坡段的转折处,为了便于行车,起缓和作用的一段曲线。竖曲线的形式可采用抛物线或圆曲线,在使用范围内二者差别不大,城市道路一般采用圆曲线做为竖曲线。4.2.1 设计

    36、技术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中规定设计速度为30km/h时,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为400m、极限值为250m;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为400m、极限值为250。4.2.2 竖曲线要素计算图4.1竖曲线要素计算示意图如图4.1所示,设变坡点相邻两纵坡坡度分别为i1、i2,他们的代数差用表示,即i2-i1,当为“+”时,表示凹形竖曲线;为“-”时,表示凸形竖曲线。1. 用圆曲线作为竖曲线的基本方程yx22R+i1x(4.1)其中:R为竖曲线半径2. 竖曲线要素计算公式竖曲线长度L:LR(4.2)竖曲线切线长:TL2R2(4.3)竖曲线上任一点竖距:hx22R(4.4)竖曲线

    37、外距:ET22R(4.5)竖曲线计算(以变坡点3为例):变坡点桩号K0+390.000,高程54.588m,i13.8%、i20.534%,R4600m1. 计算竖曲线要素i2-i1-3.266%,为凸形竖曲线。曲线长:LR46003.266%150.24m切线上:TL2R275.12m外距:ET22R0.61m2. 计算设计高程竖曲线起点桩号(K0+390.000)75.12K0+314.880竖曲线起点高程54.588+75.123.8%57.44m计算竖曲线上各桩号的设计高程,以K0+360.000为例:横距:x(K0+360.000)(K0+314.880)45.12m竖距: hx22

    38、R45.122246000.221切线高程57.44-45.123.8%55.73m设计高程55.73+0.22155.95m其余各桩号设计高程见路基设计表(C31)。第五章 横断面设计5.1 概述道路横断面是指道路中线上任意一点的法向切面,它是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组成。其中横断面设计线包括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分隔带、附属设施以及取土坑、弃土堆、环境保护等设施。横断面反映了路基的形状和尺寸,在设计时应符合道路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现行的规范标准要求。在保证道路通行能力、交通安全与畅通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用地省、投资少、使道路发挥基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5.2 横断面设计5.2.1 一般规定1.

    39、 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道路规划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按道路等级、服务功能、交通特性、结合各种控制条件,节约用地,合理布设。2. 道路横断面应满足远期交通需求。分期修建时应近、远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并预留位置,控制道路宽度,给远期实施留有余地。对已建成区道路不宜分期修建。3. 对改建道路应采取工程措施与道路交通相结合的方法布设断面,满足道路通行能力,保障交通安全。4. 道路横断形式可结合沿线地形及建筑物情况进行组合布置,满足不同的功能需要。5.2.2 横断面形式城市道路常见的横断面形式1. 单幅路俗称“一块板”断面。各种车辆在行车道上混合行驶。适用于交通量不大的次干路、支路以及用

    40、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区道路。2. 双幅路俗称“两块板”断面。在行车道中心用分隔带或分隔墩将行车道分为两部分,上、下行车辆分向行驶。适用于专供机动车行驶的快速路、非机动车较少的主干路或次干路。3. 三幅路俗称“三块板”断面。中间为双向行驶的机动车车道,两侧为靠右行驶的非机动车车道,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车道之间用分隔带或分隔墩分隔。适用于机动车流量较大、车速较高、非机动车较多的主干路或次干路,其适用的最小红线宽度为32m。4. 四幅路俗称“四块板”断面。是在三幅路的基础上,再用中间带将机动车车道分隔为二,分向行驶。适用于机动车流量大、车速高、非机动车多的快速路或主干路。四幅路单向机能动车道数不少于2

    41、条,非机动车车道不小于2条5.2.3 横断面组成城市道路横断面各组成部分尺寸要根据设计交通量、交通组成、设计车速、地形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根据校园长期规划及国家规范确定本设计横断面形式为单幅路,其组成主要包括:行车道、人行道两部分。1. 路基宽度确定规范规定设计速度小于60km/h的大型车或混行车道最小宽度为3.5m,另根据校方规定,本设计采用行车道宽5m,两侧人行道宽3m,行车道与人行道间设置高22cm,宽10cm的路缘石,缘石露出路面高度为15cm。2. 路基高度路基高度有中心高度和边坡高度之分。中心高度是指路基中心线处设计标高与原地面标高之差。边坡高度是指填方坡脚或挖方坡顶与路基边缘的相对高差。3. 路基边坡路基边坡可用边坡高度H与边坡宽度b之比值表示。1) 路堤边坡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


    注意事项

    本文(城市道路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精***)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沃文网发消息,QQ:2622162128 -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