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代码:10904 学 士 学 位 论 文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分析姓 名:黄伟学 号:201213220311指导教师:黄成亮院系(部所):财经系专 业:市场营销完成日期:2013年07月07日 学 士 学 位 论 文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分析姓 名:黄伟学 号:201213220311指导教师:黄成亮院系(部所):财经系专 业:市场营销完成日期:2013年07月07日摘 要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后,进出口贸易额和贸易顺差呈现逐步加速上升的趋势。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使中国国际收支顺差大幅增长,外汇储备迅速增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逐步加大。为缓解压力,2005年
2、7月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从汇率机制改革到现在,并没有改变中国双顺差的现状。人民币需不需要继续升值?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中国的国际收支有什么影响?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本文将在国内外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大量理论借鉴和定性与实证分析,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和其对中国国际收支中的贸易收支两方面的影响,来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国际收支;资本流动 AbstractAfter China joining WTO in 2001,the international trade has increased rapidly and the degree
3、 of economic opening has been enlarged.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have drastically increased owing to the increase of surplus of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 which due to the “double favorable balance” between the capital-financial account and the current account. The appreciation Pressu
4、re of RMB became very high. A reform of RMB exchange rate mechanism was called by Chinese government In July, 2005 in order to release the high pressure. There is no any change on current status until now.Should RMB appreciate continuously? What impact will it have on Chinas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5、 payment? Base on the foreign and domestic literature summarization,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RMB exchange rate effects on Chinas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focusing on balance of trade of China and capital flow. Key Words: RMB exchange rate;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Capital flows目 录第
6、1章 绪 论1.1 研究背景11.2 文献综述2第2章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原因2.1 人民币波动的长期原因42.2 人民币波动的短期原因4第3章 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影响的理论分析3.1 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影响的理论分析53.1.1购买力平价理论53.1.2进出口弹性理论63.1.3不完全汇率传递的理论63.2 汇率变动对资本流动影响的理论分析73.2.1利率平价理论73.2.2资产市场说的货币分析法8第4章 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国际收支影响的实证分析4.1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贸易效应分析104.1.1人民币升值的短期贸易效应观察104.1.2人民币升值的长期贸易效应展望104.2人民
7、币汇率变动对我国FDI的影响:资本效应分析124.2.1 FDI增长对国际收支产生的影响124.2.2人民币汇率对FDI的影响134.2.3人民币升值的资本效应分析15第5章 总 结17参考文献18致 谢20第1章 绪 论1.1 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持续将近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这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经济发展结构的不平衡,其中比较明显的表现为我国对外经济关系中的长期“双顺差”现象,即持续扩大的资本项目顺差和经常项目顺差。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基本一直保持着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双顺差的规模出现快速扩大的趋势。截至到2008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己达
8、到4621亿美元,资本项目顺差达到190亿元。与此同时,在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影响下,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截至2010年3月份已达24471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位。但这与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极不相称。按照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1979) 两位经济学家的观点,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应经历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是:新的债务国(进口大于出口,用对外借款支付贸易逆差)、成熟的债务国(出口大于进口,用贸易顺差来偿还外债)、新的债权国(出口更大于进口,贸易顺差用于对外投资)、成熟的债权国(进口大于出口,贸易逆差用投资收益支付)。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的短缺,需要引入外资发展经济,国际收支一般为逆差,因此
9、应处于第一至第二阶段,而我国目前的国际收支并不符合这一情况,许少强(2003)认为我国正处于第三阶段的过渡时期,杨柳勇(2005)把这称为中国国际收支超前形式。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在一定时期内是改革开放战略成功的体现,外汇储备规模的扩大也体现了我国国际清偿能力的提升。但是,持续扩大的双顺差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和不稳定因素。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升值2%,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由此拉开了人民币升值的序幕,截至2007年末,己累计升值超过了10%。然而,我国外汇储备仍然保持高速增长,从2005年末的8188.72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3月的2
10、4471亿美元。由此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收支调节的有效性研究可见,伴随着人民币两年多时间来的持续小幅升值,我国失衡的国际收支状况并未得以扭转,并呈现继续放大的态势。究竟人民币要不要继续升值?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国际收支状况有何影响?这是中国乃至国际社会泛关注的重要问题。对中国近十多年,特别是汇改以来汇率变动对中国国际收支中贸易收支和资本流动的影响进行分析,将有利于人们正确地回答这些问题。因此,引出本文的题目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分析。1.2 文献综述1.2.1国外文献国际收支的弹性理论分析了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根据著名的马歇尔勒纳条件,当进出口的价格弹性之和大于1,则本币
11、贬值有利于改善贸易收支。以此条件为基础,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到的观点主要分为两派,一派认为马歇尔勒纳条件常常不成立,另一派认为马歇尔勒纳条件可以成立。多恩布什(1976)认为即使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引入回归预期本身就能导致货币扩张对贸易差额发生有害效应。在回归性预期条件下,货币扩张降低了国内利率,这将刺激总需求和增加进口,而这又抵消了出口的增加,使贸易差额恶化。因此,即使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贸易差额是否恶化将取决于总需求对利率的反应和预期的弹性。Bahamani-Oskooee(1985、1989)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认为相对软弱的金融体系和封闭的经济运行、长期和严重的贸易逆差、较高
12、的进口需求刚性往往导致汇率变动的J曲线效应弱化或变形1。发展中国家通过本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马歇尔勒纳条件常常不成立,即使成立,金融体系的扭曲也往往使汇率信号的变动不能充分传导到进出口商品价格和需求的变动上,汇率生成机制和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之间彼此相对割裂。由于计算机和计量技术的改进及数据质量的提高,有关的经验研究一般认为实际汇率贬值有利于改善一国的贸易收支。主要研究如下:Krugman和Baldwin(1987)、Heike与Hooper(1987)以及Moffett(1989)等分别对美国的实际汇率与贸易收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实际汇率贬值有利于改善一国贸易收支的结论。Marquez(
13、1990)以欠发达国家整体为对象,研究的时间段为1973年-1985年,采用季度数据,结论为:进出口价格弹性之和分别为-1.44和-0.78,马歇尔勒纳条件得以满足,贬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贸易收支。1.2.2国内文献近年来国内有关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影响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第一种看法认为我国进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严重不足。这意味着汇率贬值非但不能改善贸易收支,反而会导致进出口状况的恶化,因而汇率贬值政策有负效果。如厉以宁教授(1991)对我国1970-1983年间的数据2分析后认为,我国的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分别只有0.6871和0.0506。张明利用1985-1998年数据分析得出除
14、了1986年和1990年我国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外,其余年份的弹性均严重不足,汇率变动不能有效地调节国际收支3。谢建国、陈漓高(2002)采用1978-2000年间的数据4,通过实证认为人民币汇率贬值对中国贸易收支的改善并没有明显影响,中国贸易收支的进出口价格弹性仅为0.089,中国贸易收支短期主要取决于国内需求状况,而长期则取决于国内供给状况。第二种看法是我国的进出口弹性处于临界值,因而汇率变化对我国的贸易收支影响不是很明显。如陈彪如教授(1992)运用外经贸部统计的1980-1989年的进出口价格指数和贸易量指数进行回归后得到以下结果5:我国的进口需求价格弹性为0.3007
15、,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为0.7241。进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之和为1.0248,说明人民币贬值或升值对改善贸易收支的效果是微不足道的,经济总体增长能够改善贸易收支。第三种看法就是汇率贬值能够改善贸易收支。陈华运用简单的OLS回归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分别得出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和资本流动都存在较大影响的结论6。卢向前、戴国强对1994-2003年数据运用不完整替代模型的协整向量回归,研究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对进出口影响十分显著7。马丹、许少强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发现马歇尔勒纳条件能够满足,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贬值能够改善中国的贸易收支8。朱真丽、宁妮对1981-2000
16、年数据OLS回归得出中国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弹性之和为-2.71,绝对值大于1,汇率变动能够调节贸易收支9。第2章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原因2.1 人民币波动的长期原因中国经济总量地位的提升和持续增长的预期是推动人民币缓慢升值的深层原因。从宏观经济因素看,近几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GDP增长维持在10以上。从长期来看,一国汇率水平与该国经济实力呈正相关的关系。因此,判断人民币的长期汇率走势,来自对中国经济的长期走势的分析,这是决定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最为关键的因素10。从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走势来看,未来中国有望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增长周期,特别是新一轮宏观调控已经发挥了作用,在可以预见的
17、未来,如果没有重大干扰因素,中国经济将会呈现稳定增长态势,这也就意味着人民币汇率的长期发展趋势是升值。但由于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的作用,其汇率会有回归走势即螺旋式盘旋上升。2.2 人民币波动的短期原因美元走势成为影响人民币汇率短期变动的直接因素。由于人民币汇率参照“一篮子货币”决定,因此它对美元的汇率,很大程度上要受到美元在国际汇市上总体表现的影响。回顾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几次大幅波动不难发现,美元在国际汇市的起伏几乎成了决定人民币汇率短期走势的主要因素。每当国际汇市上美元跌到一个新的低点,人民币汇率就跟随创出新高,而一旦美元反弹,人民币汇率就会出现回调。在美国经济数据表现不佳的影响下,美元遭受沉
18、重打击,美元对各主要货币大幅下挫。此外,次贷危机仍可能会继续推动美元下行,并进一步动摇投资者对美元的信心,美元的下跌可能会进一步的加速。在美元汇率持续下降的过程中,人民币汇率将承受更大压力,决策层在操作汇率时将面临更多的被动因素。第3章 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影响的理论分析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30年代的早期是西方国际金融研究向现代国际金融研究的过渡时期,经济学家们尽管对国际收支调节的某些方面作了比较细致的分析,但他们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依然是不系统、不完整的。现代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主要包括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理论、吸收理论和货币理论。下文从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中贸易收支与资本流动影响的两个角度入手来进
19、行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影响的理论分析。3.1 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影响的理论分析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汇率变动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和商品的进出口供求价格弹性,即汇率的传递弹性和商品的进出口弹性条件。与汇率变动和贸易收支变动相关的理论,主要是购买力平价理论、弹性理论、汇率传递理论和市场定价理论。具体而言,商品市场均衡是建立在购买力平价定律成立基础之上的,购买力平价定律是市场定价和弹性分析的均衡基础。3.1.1购买力平价理论它是古斯塔夫卡塞尔(1992年)提出的,以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金融市场被破坏后制定汇率的一项技术。它建立在商品市场套利概念和一价定律基础之上的。其中,一价定律是在完美市
20、场中,考虑到汇率,同类商品应该以相同的价格出售为原则。然而,现实中市场并非完美市场,交易成本、税收、不确定性增加了市场的套利成本,除非购买力平价偏离的绝对量大于从事套利活动的套利成本,否则利用这种偏离的套利就不会发生。套利成本的存在起了创造一个“中间区域”的作用,只要购买力平价不偏离“中间区域”,就不会发生任何套利行为。虽然交易成本、税收、不确定性的存在使购买力平价定律产生偏离,但是这一偏离并非系统性偏离,正偏和负偏抵消之后,购买力平价仍可被看作是一个有用有基准点。如果购买力平价不存在系统性偏离,那么实际汇率就趋向于不变,名义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就非常短暂,市场对进出口的调节仍然是相对有效的
21、。但现实中,政府为了利用汇率政策调节贸易收支,在实行汇率贬值的同时可以通过实行紧缩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抑制国内通货膨胀,以维持实际汇率较长时间的低估,这时就产生了对购买力平价系统性的偏离。除了政府宏观政策之外,“巴拉萨萨缪尔逊效应”也可以使购买力平价产生系统性的偏离。3.1.2进出口弹性理论对于进出口价格弹性条件的研究,先后经过了马歇尔勒纳、琼罗宾逊和梅茨勒等人逐步完善。根据弹性理论,汇率变动影响进出口商品供求进而影响贸易收支的机制,得出了货币贬值能改善贸易收支所需的马勒条件,体现了汇率调节贸易收支的最初政策倾向。弹性分析法主要是从商品市场的角度来分析由汇率变动所导致的进出口商品相对价格的改变对
22、贸易收支的影响。货币贬值实际上等于对国内出口实行补贴,对进口施加征税。弹性分析法指明了汇率变动平衡贸易收支的条件,并将贸易条件效应纳入到汇率变动影响的分析中。然而弹性分析法采用的是局部均衡分析方法,是建立在马歇尔等人建立的微观经济学基础之上的。随着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建立,国际收支调节的吸收分析法应运而生。吸收分析法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是建立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基础之上的,更加注重宏观经济对贬值的反应。吸收分析法由亚历山大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贸易收支差额是国民收入与国内吸收的差额,汇率变动通过影响国民收入和国内吸收进一步影响贸易收支。货币贬值能否改善贸易收支一方面取决于国内的宏观经济状况即
23、国内经济是否处于非充分就业,如果国内经济已实现充分就业,那么贬值不但不会改善贸易收支反而会导致物价上升:另一方面,只有当国内的边际吸收倾向小于1时,货币贬值才能引起收入的增加大于吸收的增加,此时贬值才能改善贸易收支11。3.1.3不完全汇率传递的理论汇率传递是一个与商品价格紧密联系的概念,经济学家们在研究进出口商对汇率变动反应的宏观效果时(如:Dombusch,1987;Dixit,1989;Krugman,1987),提出了汇率传递这一概念:出口商通过降低(增加)出口市场上的商品价格,来传递汇率变动引起的边际加成增加(减少)的程度。根据一价定律,一国货币贬值意味着以外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下降,以
24、本币表示的进口价格上升,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幅度与汇率的变动幅度相同,汇率的传递是完全的12。然而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汇率的传递并非是完全的。特别是80年代以来,美元汇率大幅度变动而美国的进出口价格却相对稳定的事实,更证实了进出口价格对汇率变动的不敏感,引起了经济学家对汇率不完全传递问题的研究,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来解释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原因。美国经济学家多恩布什和克鲁格曼等从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以及产业组织角度来分析解释汇率的不完全传递问题。他们认为传统的汇率传递理论是以世界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为前提的,即进出口厂商是贸易产品进出口价格的接受者,无法左右进出口价格,在这种前提下,当汇率变动时则会引起进
25、出口商品价格的同等变动。然而现实世界中,世界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大部分贸易产品是差异性产品,即便是同类产品,其特色、品牌等产品的差异性也会给进出口商以一定的垄断权利从而成为产品的定价者。因此,当货币贬值时国外出口商并不立刻调整其产品在出口市场上的价格,而是根据市场上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来制定不同的价格。克鲁格曼称之为“因市估价”,他研究了瑞典出口到美国的沃尔沃汽车的价格,从1985年到1987年,瑞典的单位劳动成本用美元计价上升了70%,而沃尔沃的价格只上升了17%。由此可见当汇率变动时出口厂商非常不愿意改变出口价格。此外,多恩布什认为一些产业组织因素也会影响汇率的传递,这些因素包括:市场集中程度
26、、产品的同质性和替代程度等。一般说来,市场集中程度越高,厂商的垄断势力也越强,所以汇率的传递系数就越低:产品越具相似性,产品间的替代程度越强,则厂商的垄断力量越小,汇率的传递系数就越大。3.2 汇率变动对资本流动影响的理论分析直到20世纪20年代各主要国家的宏观经济局面相对稳定,一度开始了国际资本流动的兴起,人们开始注意到汇率对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影响13。与汇率变动和资本流动相关的理论,主要是利率平价理论、货币分析法、资产组合分析法等理论。3.2.1利率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是由凯恩斯和爱因齐格提出的远期汇率决定理论,它认为均衡汇率是通过国际抛补套利所引起的外汇交易形成的。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
27、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以谋取利润。但套利者在比较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时,不仅考虑两种资产利率所提供的收益率,还要考虑两种资产由于汇率变动所产生的收益变动,即汇兑风险。套利者往往将套利与掉期业务相结合,以避免汇率风险,保证无亏损之度。远期差价为期汇汇率与现汇汇率的差额,由此低利率国货币就会出现远期升水,高利率国货币则会出现远期贴水。随着抛补套利的不断进行,远期差价就会不断加大,直到两种资产所提供的收益率完全相等,这时抛补套利活动就会停止,远期差价正好等于两国利差,即利率平价成立。作为分析国际资本流动动因的基本理论,利率平价说在70年代的发展在汇率决定理论中会占有突出地位,它说明两国利率的
28、差异等于预期汇率的变动率。当一国利率上升时,资本流入,本币汇率上升;反之,利率下降时,资本流出,外币汇率上升14。3.2.2资产市场说的货币分析法把利率平价说引入汇率决定分析,相对成功的是资产市场说中的货币分析法,它有两大分支:柔性价格模型和粘性价格模型即汇率超调模式。柔性价格模型认为价格具有柔性,可以立即调整从而使市场出清。这样货币市场的失衡可以立即反映到商品市场上,国际商品套购机制就通过商品市场的价格收支将汇率与两国货币市场的供求存量联系起来。均衡汇率正是使两国货币市场的相对供给存量被公众意愿持有的汇率水平。汇率超调模式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多恩布什于1976年提出的。它同样强调货币市场
29、对汇率变动的作用,但它认为影响商品市场价格具有粘性,而证券市场反应极其灵敏,利率可以立即调整以恢复货币市场均衡。正是由于价格短期粘住不动,货币市场恢复均衡完全由证券市场来承受,利率在短期内必然超调,即调整的幅度要超出新的长期均衡水平。如果资本在国际间可自由流动,利率的变动就会引起大量的套利活动,由此带来汇率的立即变动,与利率的超调相适应,汇率的变动幅度也会超出新的长期均衡水平,亦即出现超调的特征。货币分析法假设各国资产具有完全替代性,这种假设未免过于严格了。事实上大多数投资者是风险规避者,所以国内外资产并不是完全可以替代的。由此布朗逊库礼等学者主张用“收益风险”分析法来探讨国内外资产市场(包括
30、货币市场和证券市场)的失衡对汇率的影响。他们接受了多恩.布什关于短期价格粘性的看法,认为理性的投资者会将其拥有的财富按照收益与风险的权衡,配置于各种可供选择的资产上,在各国资产具有完全流动性的情况下,一国居民所持有的金融资产包括本国货币、本国证券和外国资产。投资者根据各种资产的收益率的大小,安排其财富总额在各种资产上的分配比例。当各种资产的供给存量发生变动时,或当各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变动时,原有的资产组合平衡就会被打破,投资者会对国内、外资产进行调整。在此过程中,本国资产与外国资产的替换会引起外汇供求流量的变化,从而带来外汇汇率的变化,均衡汇率正是投资者持有现有国内外各种资产存量的均衡水平。按
31、照这一分析法,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就是使资产市场失衡的各种因素15。第4章 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国际收支影响的实证分析4.1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贸易效应分析传统的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理论多侧重于研究贸易平衡或贸易逆差条件下汇率贬值如何能使国际收支趋于平衡,得出的结论是汇率贬值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善贸易收支。既然如此,那么汇率升值是否可以使己有的巨额盈余缩小、使贸易项目重归平衡呢?4.1.1人民币升值的短期贸易效应观察近年来经常项目顺差对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贡献度一直较快上升。2001-2004年,经常项目顺差合计1674亿美元,占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42%。2005年,由于货物贸易顺差大幅上
32、升,经常项目顺差占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上升为72%。2006年,经常项目顺差同比增长55%,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同比下降84%,致使经常项目顺差在国际收支总顺差的比重进一步攀升到96%,为1999年以来的新高。国际收支的巨额顺差给人民币带来了极大的升值压力。而事实上,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振荡走高。2006年,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全年升幅高达3.24%。进入2010年,人民币升值趋势不减,已先后多次创出汇改以来新高。然而,在迄今为止人民币小幅度升值的情况下,我国商品进出口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季度进出口额增长态势基本平稳。2006年,我国出口总额增
33、长27.2%,比上年增长速度回落1.2个百分点:进口总额增长20.0%,比上年增长速度升高2.4个百分点。2010年1月-3月,我国进出口总额6178.5亿美元,同比增长44.1%。出口增速比前两年回落主要是国家对部分资源性商品出口征收资源税、调整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造成的,进口增速略有升高在更大程度上是国内投资需求旺盛,进口资源性产品价格升高造成的16。4.1.2人民币升值的长期贸易效应展望如果近期人民币汇率继续小幅缓慢升值,对我国商品进出口增长的影响总体上仍然不会很大。首先,世界经济继续平稳增长,我国的投资和消费热度不减,内需和外需都比较强劲,其影响远远大于汇率的变化;其次,加工贸易在我
34、国进出口中占将近一半的比重,这部分进出口基本不受汇率变化影响;第三,企业和市场对人民币升值己有一定的心理预期和消化能力;第四,产业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升值影响,使得出口成本不会上升很快;第五,中国具有的综合竞争力优势使得主要加工出口产业近期内难以被别人替代,在出口产品定价上拥有一定的话语权。从中长期看,通过价格的传导和调节,人民币升值会对进出口增长速度和规模、商品结构、贸易方式以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等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1、人民币升值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出口过快增长,刺激进口增长我国出口增长长期快于进口增长,在有力地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经济内外部失衡风险增大、与主
35、要贸易伙伴的摩擦不断增多等诸多问题。就近一、两年的国内外市场形势看,我国出口增长速度略有放缓,进口增长适当加快,总体上有利于缓解这类矛盾和问题,同时也不会对国民经济增长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2、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人民币升值相当于提升了与出口有关的要素价格,对于主要依赖大量资源要素投入和低成本竞争,附加价值较低的出口商品,将起到比对于高附加值出口商品更大的抑制作用。同时,它又相当于降低了进口要素价格,对于我国更多的利用国外资源、更多地进口国外先进设备、技术是一定程度上的鼓励。中高档消费品进口需求受到成本降低的刺激,也会出现更大程度的扩张。这些均有利于我国的产业技术进步和更好
36、地实现贸易中的比较利益。3、人民币升值将刺激我国出口产业更多使用进口料件由于进口中间产品的成本会降低,来料、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实际上继续受到鼓励。我国加工贸易正面临着产业升级和区域转移的双重任务。在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加工贸易己经十分发达,很多地区几乎到了无地发展的饱和状态,需要通过产业和技术升级,提高加工贸易的档次和增值率;而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则相对滞后,需要扩大加工贸易规模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人民币的适度升值,总体上将呼应和推动加工贸易的升级和区域转移。根据上文的分析,要实现我国进出口大体平衡增长的目标,从长远看,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使国内储蓄消费结构有一
37、个根本性转变;从短期看,则主要是如何进一步缩小进口与出口增速之间的差距。4.2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FDI的影响:资本效应分析我国的资本项目中外商直接投资在资本和金融项目盈余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本文只对FDI进行专门分析,研究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其带来的影响。4.2.1 FDI增长对国际收支产生的影响国际收支理论和经验表明,长期的资本项目顺差最终会导致经常项目逆差。在国际收支平衡时,资本项目下外资正向的净流入将导致经常项目的逆差压力17。因此,这里有必要分析一下外资净流入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而本文中主要讨论外商直接投资产生的影响。 1、外商直接投资对经常项目的影响经常项目中与外资流入直接有关的主要
38、是货物与服务贸易、投资收益等项目。FDI会带来设备和技术的进口,采取加工贸易的外资企业对零部件、原材料的进口,以及以出口为投资目的的外资企业生产出的产品的再出口。因此,外资大量流入在产生资本项目顺差之后,主要会带来对经常项目中贸易项目收支的影响,但贸易收支如何变化则取决于外资所引致的进出口贸易量。根据我国的数据,FDI带来的进出口额增长迅猛,但总的来说出口大于进口,因而增加了经常项目盈余。 2、对国际收支整体平衡的影响国际收支平衡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外商投资对东道国国际收支的影响体现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个方面。从资本项目看,东道国因外商初始投资带来的资本流入而得到好处。从经常项
39、目看,外商资本货物和中间投入品的进口、由成功经营所诱发的边际进口倾向、外商利润和资本汇回、对国外生产要素报酬的支付等,会给东道国的国际收支带来损失;另一方面,外商投资企业稳定经营后不断增长的出口X和对进口M的替代等,又会给东道国的国际收支作出持续性的贡献。也就是说,外商直接投资导致的一国的净进口效应,等于外商直接投资导致的进口替代减去其导致的进口刺激。而对东道国产生的净出口效应,为出口刺激与出口减少之差,该项一般为正。这二者的差额,就是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产生的净资本流动效应。4.2.2人民币汇率对FDI的影响人民币贬值可以吸引外资,但不是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研究国家商务部网站公布的利
40、用外资数据,对比人民币汇率变动和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变化可以发现,从1983年到1994年,我国吸收外商投资的项目数和实际投资额的增幅分别达到了101倍和53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2.2%和43.5%,同期,人民币名义汇率由1983年对美元1.976:1贬值至1994年的8.619:1,年均贬值幅度为14.32%,这显示外商直接投资与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具有相关性,人民币贬值是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相一致的。但从各阶段的情况来看,影响幅度并未见明显的规律性。表 4-1 2009年7月至2010年4月我国使用外资情况数据日期当月实际使用外资当期累计使用外资金额(亿美元)同比环比金额(亿美元)同比环比
41、2010-0473.4624.69%-22.00%307.8911.28%-68.66%2010-0394.1812.08%59.76%234.437.65%-32.84%2010-0258.951.06%-27.48%140.244.86%-27.48%2010-0181.297.79%-33.03%81.297.79%-90.97%2009-12121.38103.06%72.83%900.33-2.56%-84.42%2009-1170.2331.97%-1.15%778.94-9.86%-90.09%2009-1071.055.70%-10.05%708.71-12.61%-88.86
42、%2009-0978.9918.93%5.33%637.66-14.26%-85.86%2009-0874.997.00%39.93%558.67-17.52%-84.50%2009-0753.59-35.71%-40.20%483.68-20.35%-87.54% 数据来源:伴随人民币汇率升值,外商平均投资增速放缓。从1995年到2009年,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开始出现小幅升值,名义汇率由1995年人民币对美元的8.351:1升值至2010年3月的6.82:1,同期,我国吸收外商投资的项目数和实际投资额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75%和4.86%。这显示出人民币升值时期外商投资项目数和实际投资金额增
43、长率明显低于人民币贬值时期,人民币升值与外商投资增速减缓相一致。人民币升值对我国FDI的引入确实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这是因为:其一,人民币升值,外商直接投资成本加大,对新增来华投资的企业不利;其二,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出口贸易成本增加,从而导致有一些面向全球市场的在华投资企业减少投资,就是使得加工贸易型的FDI下降。但是,在这两个问题的基础上,我们不得不考虑到我国利用外资的如下特点:首先,外资企业返销比例较高。外资企业通过在国外接受订单,并从国外进口原料和零部件,在国内利用廉价的劳动力进行加工装配,制成品通过外资企业的销售网络出口返销到国外市场。一方面,外资企业的资本成本主要是用于从国外进口的
44、原料、零部件和机器设备,这些中间品的价格一般比较昂贵,需求价格弹性比较大,人民币升值将使这些以美元计价的中间品变得相对便宜,外资企业可以大量增加这些中间品的进口,扩大生产使成本大幅下降。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平均工资比较低廉并且具有比较灵活的弹性,人民币升值后外国商品价格相对较低因而增加进口,这将会迫使国内价格总水平下降,故外资企业可以自主对工人的名义工资进行调整,保持劳动力成本不变。其次,外资企业的内销产品抵补外销产品。外资企业面向全球市场出口销售的产品大部分属于初级加工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在国际市场上属于低端产品系列,缺乏竞争力。人民币升值将使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相对提高
45、,但由于这些产品价格低廉而且需求弹性很小,人民币升值不会造成销售量大幅减少,也不会对外资企业出口产品的销售额造成太大的冲击。正是由于我国外资企业的这两个特点,人民币升值对FDI造成的负面影响可以被控制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本节结合中国利用外资的主要特点,在理论研究和数据资料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后认为人民币汇率水平、汇率波动均会对FDI的流入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第一,实际汇率上升即人民币贬值对FDI短期内会有促进作用,但长期内由于实际汇率的波动会对FDI的投资信心产生影响,造成FDI的波动,甚至造成FDI的下降。第二,人民币升值可能会使外商投资的项目数额和投资总额增速放缓。第三,由于人民币汇率
46、的短期波动对FDI的影响不显著,所以短期内可以适当提高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自由度,这样既可以扩大我国利用汇率杠杆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空间,又不会对流入我国的FDI造成较大的冲击,而且还能够提高投机炒作者的汇率风险预期,缓解“热钱”大量流入的压力。第四,长期的人民币汇率波动性降低能够促进FDI的流入,也就是说,人民币实际汇率的稳定和坚挺有助于外商形成对前期沉淀资本持续追加投资的预期。总之,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会在一定时期内对FDI的流入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汇率调整后随着市场对人民币汇率波动预期的减弱,渐趋稳定的汇率有助于吸引外资的流入。4.2.3人民币升值的资本效应分析1、人民币升值条件下外商投资
47、趋势。影响我国吸收外商投资的主要因素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市场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成本、劳动生产率、基础设施等非制度性因素,二是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等制度性因素。从我国外商投资主要为加工贸易和外资企业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近60%即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外商投资主要为垂直型投资,这种投资容易受到汇率变动的影响。在人民币持续缓慢升值形势下,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可能出现下列的趋势:主要投资来源地:美国及欧盟的投资会有所减少。截止到2009年年末,我国外商投资的前5大来源地(以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计)依次为:香港(539.93亿美元)、台湾省(65.63亿美元)、日本(41.17亿美元)、新加坡(38.86亿美元)、美国(35.76亿美元)。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研究可以发现,在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的情况下,来自维尔京群岛的实际投资额和项目数仍会有较大的涨幅,来自香港的直接投资依然会平稳增长,日本、韩国的外商可能会暂时观望或通过国际避税地来中国投资,但不一定会减少投资。来自美国及欧盟的投资则会逐渐减少。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