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 业 论 文题 目 村镇银行金融风险及管理研究 学 院 管理学院 专 业 * 班 级 * 学 生 * 学 号 * 指导教师 * 二一二年 六 月 五 日 - 1 -济南大学济南大学毕业论文摘 要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兴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补充。然而由于其成立时间短、规模小等原因,在其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严重的金融风险,对其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制约和潜在威胁,也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相关学者的重视。因此,当前研究和探讨村镇银行的金融风险及管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文献归纳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概述了
2、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同时系统阐述了其经营管理中面临的金融风险及分类;其次,对村镇银行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层分析;最后,提出了有效防范我国村镇银行金融风险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针对性对策。关键词:村镇银行;金融风险;金融监管ABSTRACTAs an emerg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County and Village Bank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financial system in China and a complement part of rural financial market. However , it faces
3、 several serious financial risks for that it has been set up for short time and maintains small economic scale .in addition, the serious financial risk remains grave condition and potential threat to County and Village Bank, which has been taking seriously by Related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So
4、that, this issue concerne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is thesis, three research methods involving Literature induction, Survey research and case study has been used. First of all, it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financial risks of the County and Village Bank. Secondly, deep reasons f
5、or the serious financial risk were also enumerated in this paper. Finally, feasibility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 in order to resolve the problem concerned were put forward.Key words:county and village bank;financial risk;financial supervision - 13 -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一、前言1二、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金融风险3(一)
6、村镇银行发展现状3(二)村镇银行的金融风险31.金融风险概念界定32.金融风险分类3(1)信用风险3(2)市场风险4(3)流动性风险4(4)操作风险4(5)政策风险4(三)村镇银行的金融风险特征41.受自然风险影响严重42.产业风险显著53.信用风险突出54.流动性风险尤为致命55.风险与收益不对称5三、我国村镇银行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6(一)村镇银行融资困难,融资流动性风险高6(二)村镇银行内部监管机制不够健全6(三)专业人才匮乏6(四)农村金融政策法规不够健全,外部监管乏力6(五)市场准入及退出制度不够健全7(六) 农村信用信用制度建设滞后7四、有效防范村镇银行金融风险的对策和建议8(一)进
7、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增强吸储能力8(二)建立健全内部监管机构8(三)吸引专业人才,加强人才培养8(四)健全农村金融政策法规,加强外部监管9(五)健全市场准入及退出机制9(六)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9(七)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10结 论11参 考 文 献12致 谢13一、前言村镇银行作为新兴的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补充。其发展势头也不可小觑,自2007年在6个省市首次试点以来,经过几年的发展,村镇银行已发展壮大到536家之多。然而由于其成立时间短、规模小等原因,在其经营中面临诸多金融风险问题,已经对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制约和潜在威胁,也越
8、来越引起国内外相关学者的重视。因此,当前研究和探讨村镇银行的金融风险及管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由于国外的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比较早,大量的学者都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在指导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Hugh T.patrick(1995)提出具有代表性的两种农村金融模式:一是“需求先于供给”模式,农村经济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导致农村金融组织及相关金融服务供给。而是“供给先于需求”模式,强调农村金融组织及相关金融服务供给先于农村经济主体的需求。这两种模式与农村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相适应,这两种模式之间存在一个最优顺序。Yaron(1997)提出由信息
9、不对称和逆向选择带来的高风险和高交易成本是农村金融服务存在供求接口的根本原因,因此技术的创新和机构的创新应是减少金融中介成本和风险的关键。Zeller(2003)认为市场自由化倡导者提出的“一个不被压抑的金融体制能够自身最优的发挥功能”命题并不正确,金融市场自由化仅仅是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由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比较晚,与此相关的研究也刚刚起步,随着村镇银行的成功试点和发展壮大,对村镇银行金融风险的研究也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具有针对性。王亚敏(2009)认为应通过放宽村镇银行准入机制,开放更多融资途径,明确村镇银行的经营目标和市场定位以及完善银行内部风险控制机制来预防和控
10、制金融风险,增强村镇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薛林、卫倩倩(2011)认为当前我国村镇银行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自身经营风险、五险集中的风险、联保贷款的风险;村镇银行监管中存在诸多问题,如监管难度大,监管机制不健全,基层监管基础薄弱等。应该通过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加强农村自身风险管理,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建立完善的联保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加大政府财税支持,推动农业保险制度发展等方面进行应对。武晓芬(2011)认为应该进行银行风险控制和化解方式的创新,正确识别风险,开展多途径的风险化解方式,放宽银行外监管,加强内部监管来有效化解村镇银行风险,实现
11、又好又快发展。从以上文献综述可以看出,国外的相关研究已经有一定的历史,也大多在实践中得到验证,而由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形成相对较晚,村镇银行更是新兴事物,因此,相关研究只是刚刚起步,还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并有待在实践中接受检验,我们依然需要向外国学习。本文分四个部分对村镇银行的金融风险及管理问题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前言。对本文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内容和文章结构进行系统的介绍。第二部分,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金融风险。概述村镇银行的发展历史及试点现状,并对现今我国村镇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进行分类和概述。第三部分,我国村镇银行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分别从村镇银行自身及外部
12、环境两大方面对村镇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成因进行深层分析。第四部分,有效防范村镇银行金融风险和提高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通过对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得出适合我国村镇银行的可行性对策和建议,以更加有效预防金融风险和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又好又快发展。二、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金融风险(一)村镇银行发展现状2006年12月 ,银监会放宽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2007年1月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由中国银监会牵头16部委制订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方案。农村金融改革遵循“先试点、后推开;先中西部、后内地;先努力解决服务空白问题、后解决竞争不充分问题”的原则,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分步
13、骤稳步推开。在湖北、吉林、四川、内蒙古、甘肃、青海等6省(区)的农村地区首次试点,后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市)。截止到2011年5月,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536家。村镇银行作为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拥有机制灵活、依托现有银行金融机构等优势,自2007年以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的局面起到了很大的改善作用。然而由于其成立时间短、规模小等原因,在其经营中面临诸多金融风险问题,对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制约和潜在威胁。(二)村镇银行的金融风险1.金融风险概念界定金融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中,由于形势、政策、法律、市场、决策、操作、管理等诸因素的变化或缺陷,使
14、结果与预期发生偏离而导致损失或未获利及丧失获取额外收益机会的可能性。村镇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内外部原因,造成村镇银行的资金、财产、信誉遭受损失或不利目标实现因素的总称。2.金融风险分类当前,对金融风险的分类没有明确的统一标准,只能收集一些相关资料文献进行总结概括,难免有不足之处,根据笔者当前所掌握的知识和资料,村镇银行的金融风险有以下几类:(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Credit Risk)是银行贷款或投资债券中发生的一种风险,也即为借款者违约的风险。村镇银行的客户群是普通农户和村镇小企业,信用情况复杂,缺乏信用记录和有效信用评估方法,农村征信系统建设不完善,对农户的贷款缺少财产作抵押。
15、此外,一些贷款户信用意识淡薄,欠债不还,因此村镇银行的信贷业务存在严重的风险。(2)市场风险市场风险(Market Risk / Market Exposure),是指因有价证券的价格、利率、汇率发生变化所引起的金融商品或金融交易的风险。村镇银行主要从事存贷款业务,主要面临利率风险。利率变化使村镇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发生背离,使其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高于预期成本,从而使村镇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村镇银行专业人员极度缺乏,缺少一支专业精湛的风险控制团队,无法及时应对和防范随时发生的市场风险,极易遭受市场风险。(3)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Liquidity Ri
16、sk)是指存款人按正当理由要求提款时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不能正常支付的风险。村镇银行成立时间短、规模小、社会认可度不高,因而吸储难度大,筹资困难,存款缺口大,一旦不能满足存款人大额提款的需要,非常容易形成流动性风险,而流动性风险对资金实力不强的村镇银行将是致命的打击,轻则造成信用等级下降,重则亏损破产。(4)操作风险操作风险(Operational Risk)由于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的不完备或失效,或由于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村镇银行专业人员匮乏,从业人员整体业务素质不高,同时,由于成本限制,各种操作系统不能实时更新升级,金融产品和服务单一落后,此外,村镇银行内部监管机构不健全,大额贷款业务的
17、决策权往往在行长一人手中,一旦决策失误,后果不堪设想,村镇银行面临严重的操作风险。(5)政策风险政策风险(Policy Risk)主要指由于国家宏观经济金融决策的不适时宜或失误而带来的风险。一国的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如果出现了问题,轻则带来金融风险,重则产生金融危机。农村基层政策不稳定,产业发展方向不明确,也容易给村镇银行造成政策风险。(三)村镇银行的金融风险特征1.受自然风险影响严重农业易受自然环境影响,风险比较大。我国农村地区自然灾害多发,同时与农业相关的灾害保险机制尚未建立健全,一旦发生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难以得到很好的分散和补偿,普通农户可能因此无法及时偿还村镇银行的贷款,给村镇银行造成严
18、重的信贷风险。2.产业风险显著当前村镇银行立足于农村的特色产业,如牧业、养殖业以及新兴有机农业等,这些特色产业对当地经济发展贡献较大,但规模小、分布散、风险大。由于村镇银行经营的地域局限性,如果经营地域内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村镇银行的业务就会高度集中单一的几个产业,一旦整个产业遭受损失,不能偿还村镇银行的贷款,就会将风险转嫁到村镇银行。3.信用风险突出由于认识不足,一些农户和农村微小企业认为村镇银行贷款是一种“扶贫行为,再加上农村地区尚未建立完善的征信体系,借款人信用记录不全、贷款缺少抵押物,按期偿还贷款难,信用风险尤为突出。4.流动性风险尤为致命村镇银行资金来源的局限性,农村贷款需求的季节性
19、,可能造成村镇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不平衡,由于流动性刚性要求,可能会出现支付危机,甚至导致挤兑风险,这对于村镇银行将会是致命的风险。5.风险与收益不对称村镇银行主要经营小额信用贷款,农村地区仍以农业作为主导产业,而农业对自然环境依赖性大,农业生产收益的不确定性,贷款业务风险大、收益低。可能会出现收益不能完全覆盖成本和风险的尴尬局面。三、 我国村镇银行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村镇银行面临诸多金融风险,并且有其特殊性。村镇银行金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深入分析我国村镇银行金融风险生成的原因,有利于更好的防范村镇银行金融风险和提高抗风险能力。村镇银行金融风险产生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村镇银行融资困难,融资流动性风
20、险高由于村镇银行成立时间短、规模小、网点少、社会认可度低,相对其他农村地区的银行机构,也缺乏竞争力,吸收存款比较困难,同时,村镇银行的筹资渠道单一,对存款业务的依赖性比较大,如果不能吸收足够的资金保证客户取款的需要,就不得不折价变卖固定资产,使村镇银行遭受损失,造成融资流动性风险偏高的问题,甚至会造成挤兑效应。(二)村镇银行内部监管机制不够健全村镇银行内部监管机制不完善,容易引发内部人控制风险。由于村镇银行规模小,为降低经营成本,一些村镇银行没有按照规定设立董事会、监事会等内部监督部门,即使设立了监管机构也是形同虚设,不能发挥真正的监管效用,容易出现“一人独大或“一股独大”现象,一旦发生重大决
21、策失误,就会引发内部人控制风险,给村镇银行造成重大损失,甚至破产。(三)专业人才匮乏村镇银行所在的农村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落后,同时为了降低经营成本,也缺乏高薪激励,很难吸引或留住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人员素质与风险控制要求不相适应,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风险管理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将难以满足村镇银行的风险控制要求,此外,由于缺乏高精尖人才的技术支持,也不可能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与其他银行机构相比,难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四)农村金融政策法规不够健全,外部监管乏力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它的发展要求必须有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保证,村镇银行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离不开农村
22、金融法律法规的发展和完善。当前农村金融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现行法律法规对农村金融债权保护不力,一些地方农村金融债权案件出现起诉难、审判难和执行难问题。此外,外部监管乏力一方面表现为金融监管的能力有限。监管部门的基层监管资源不足,与日益加重的监管任务不相匹配,使得金融监管部门的能力大大受限;另一方面表现为金融监管机制不够健全。虽然银监局颁布的关于加强村镇银行监管的意见中赋予基层银监机构监管村镇银行的职能,但监管程序不够明确,清晰,许多细节性的问题都没有作出补充。(五)市场准入及退出制度不够健全市场准入机制是指通过对银行机构进入金融市场、经营金融产品、提供金融服务依法进行审查和批准,将那些有可能对存
23、款人利益或银行业健康运转造成危害的金融机构拒之门外,以保证银行业的安全稳健运行。建立退出机制,这是防范村镇银行道德风险,保证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由于村镇银行存在时间不长,与之相关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政策也不够健全,健全的市场准入机制自然可以达到防止过度竞争,维护银行特许权价值、抑制逆向选择,防止投机冒险者进入银行市场、促使银行审慎经营,防止银行过度冒险行为等诸多目的,意义重大,而当前我国村镇银行不健全的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无法保障村镇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村镇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此外,不健全的退出制度也不利于村镇银行间资源的优势互补和风险分散。 (六) 农村信用信用制度建设滞后
24、当前,我国农村尚未建立完善的征信体系,农村信用制度建设滞后,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信用制度缺失问题。同时,农户个人信用征信制度不完善,信用记录残缺不全,信用账户资料不完整,纸质化的手工操作和管理,银行无法利用这些信息来判断农户的信用状况,造成信息的不对称,极易造成信贷风险。目前由于自身实力比较弱,资金设备投入也相对不足,村镇银行的征信系统、帐户系统、信贷管理系统还不能与人民银行联网,无法实现资源共享,无法准确、快速了解农户的信用记录,容易造成对农户信用评定难、信用分析难和信用约束难。四、有效防范村镇银行金融风险的对策和建议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是村镇银行可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下文针对我国村镇银行金融风
25、险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当前我国国情提出一些针对性对策和可行性建议。(一)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增强吸储能力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时期,农村地区对资金需求量大,而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数量少,能提供的资金额也非常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农村信贷资金的需要,村镇银行立足于农村又服务于农村,应该抓准时机,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增强自身吸收存款的能力,增强自身实力,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对所在农村地区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及时了解农户的生产、生活资金需求,主动向农户送科技、送信息、和送政策,为农民提供多种便利的金融服务,形成自己的服务特色,稳步提高农户贷款覆盖面和满足度。制定一
26、系列针对乡镇小企业的优惠贷款政策,借鉴孟加拉乡村银行的经验,积极推动联保贷款、贷款连带责任制,进一步降低信贷风险,同时结合农民创业工程,整合农业产业发展资金、信贷资金和扶贫资金,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建立针对普通农户的小额理财基金,建立基金小组,在帮助农户合理理财的同时,吸收大量资金,进一步促进村镇银行业务的多元化,增强盈利能力,降低流动性风险。(二)建立健全内部监管机构建立健全内部监管机构,应该按照相关规定依法设立董事会和监事会等监管机构,避免“一人独大或“一股独大”现象,进一步降低内部人控制风险。同时进一步完善贷款审批流程,严格按流程办事,对违规操作的人员严格按规章进行严肃处理。(三)吸引专
27、业人才,加强人才培养加强与高校合作,与高校签订长期协议,通过为高校人才提供实习基地的方式,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并为之提供良好的薪酬待遇和晋升机会。同时,鼓励员工到合作高校在职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实事把握金融市场变化和金融产品创新的新趋势。加强与发起商业银行员工的交流,定期开展日常业务培训,支持村镇银行从业人员到其发起商业银行实习,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同时,邀请发起商业银行的优秀专业人才定期为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尽快组建一支精干的信贷业务管理团队,定期深入农户和农村微小企业,了解生产、经营管理和市场情况,科学制定信贷业务流程,提高化解信贷风险的能力。(四)健全
28、农村金融政策法规,加强外部监管鉴于农村地区金融法规不健全的情况,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法律法规。借鉴日本农村金融状况,尽快制定出台农村金融法、农村金融服务促进法、农业保险法等相关法律,全面支持村镇银行的发展;尽快修订完善破产法、刑法、担保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中的相关内容,为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和完善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同时应该加强对村镇银行的外部监管,进一步明确村镇银行监管事权划分,出台具体操作办法,加强金融风险监管,并探索一套适合村镇银行特点的金融风险监管方式与方法。(五)健全市场准入及退出机制制定村镇银行的市场准入标准,建立包括公司治理结构、最低资本金额、内部自律监管制度和风险管理措
29、施、业务范围、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等在内的完整的市场准入标准。如村镇银行从业人员必须取得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村镇银行的董事应具备与拟任职务相适应的知识、经验及能力。要严格对村镇银行的发起人特别是非金融机构股东的资格审查,防止被企业法人及其关联股东持股和操纵,防止股东经营风险向村镇银行转移。建立退出机制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实行收购或兼并。由其他资产质量良好的村镇银行收购或兼并倒闭村镇银行,包括收购倒闭村镇银行的全部存款和股份,承接全部债务或部分质量较好的债务。采用这种方法,所有存款都已经转到收购或兼并方,能够起到保护存款人利益的作用,使存款人没有受到任何损失。也可以另新设机构收购或兼并倒闭的村镇银行
30、。实行破产清算。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同意后,有问题村镇银行自身或其债权人向法院提起破产申请,法院受理后,由法院宣告有问题村镇银行破产并组织清算组进行破产清算。清算是终结解散村镇银行法律关系、消灭解散村镇银行法人资格的程序。通过清算,解散村镇银行现存的法律关系,清偿债务和处理剩余财产。(六)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完善农户和农村微小企业信用档案,要以信用创建为契机,加快出台地方信用建设方案,大力开展信用企业、信用乡镇和信用社区等信用创建活动。借鉴农村信用社等级评定制度。借鉴农村信用社的信用等级评定制度,综合借款人的信息进行信用评级,确定授信额度,建立农村社会信用建设的长效机制。
31、采取奖惩并施的信贷政策。对守信用的借款农户,采用正向激励措施,在信贷资金保证、贷款额度、贷款利率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对各种失信行为,要加大制裁力度,提高失信者的违约成本。(七)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当前,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强制要求所有存款机构全部加入保险体系的越来越多并成为主流形式。然而至今我国都没能建立比较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从长远看不利于银行机构,尤其是规模较小、实力不强的村镇银行的风险控制。运作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是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制度,随着经济形势和金融制度、金融创新等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不断完善,成为美国金融体系及金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存款保
32、险制度虽然是一种事后补救措施,但它的作用却在事前也有体现,当公众知道银行已实行了该制度,即使银行真的出现问题时,也会得到相应的赔偿,这从心理上给了他们以安全感,从而可有效降低那种极富传染性的恐慌感,可有效防止银行挤兑风潮的发生和蔓延,对中小银行机构来说意义重大。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要采用强制型的投保方式。由于村镇银行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为了保证存款保险制度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强审慎监管,对村镇银行实行分类管理,区分低风险村镇银行和高风险村镇银行。对于高风险村镇银行要采取措施,待进入正常经营后再纳入存款保险体系。为了避免实行存款保险制度使村镇银行出现道德风险问题,要建立约束激
33、励机制,存款保险费率与资本充足率挂钩。对资本充足率低、经营风险大的村镇银行,保险费率高;对资本充足率高、经营风险小的村镇银行,保险费率低。同时要赋予国家存款保险公司监管职能,存款保险公司要对村镇银行加强管理、提高贷款质量、降低经营风险和提高资本充足率。结 论村镇银行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但作为新兴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其运营面临着诸多金融风险和管理问题,如何有效防范和降低村镇银行的金融风险,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论文主要观点:1概述村镇银行金融风险及其特征。有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村镇银行
34、面临的金融风险的特征有:自然环境风险突出、较高的产业风险、信用风险显著、致命的流动性风险、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等。2探究村镇银行金融风险产生原因。主要有:融资困难,融资流动性风险高;公司内部监管机构不够健全;专业人才匮乏;金融产品单一、经营手段落后;外部监管乏力;农村金融政策法规不健全;市场准入及退出制度不健全;农村信用信用制度建设滞后;存款保险制度缺失等。3提出防范金融风险和提高管理水平的建议。主要有扩展融资渠道,增强自身实力;建立健全内部监管机构;吸引专业人才,加强人才培养;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强外部监管;健全农村金融政策法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市场准入及退出机制;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35、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等。尽管本文对村镇银行的金融风险与管理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但由于知识储备的局限性,本文还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在很多方面的研究还有待今后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例如,如何把关于村镇银行金融风险与管理问题的最新研究与中国具体村镇银行案例相结合起来研究;本文绝大部分进行的是定性分析,缺乏定量研究,提出的策略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参 考 文 献1刘玲玲,杨思群,赵冬青: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韩俊:中国农村金融调查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5)3杨为新,王新和:新疆垦区中小银行发展模式及其创新研究以新疆首家国民村镇银行为例J西部金融2010(3):7-
36、84张琪:我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研究D.青岛大学,2008(6)5游春:开放民间资本创办民资主体中小银行刍议以泰隆银行为个案J现代经济探讨2010 (12):14-156 Berger AN,UdellG F. The economics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 The roles of private equity and debt markets in the financial growth cycle. 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98(8):22-25.7熊玉军:从美国社区银行看我国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J.金融电子化
37、,2008(5):17-188赵冬青,王树贤: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的实证研究J.农村经济2010(7)10-119张蕾蕾,刘向前: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与对策简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0(2)12-1310高伟:对我国农村金融的风险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9(7):17-19.11马伯龙:我国村镇银行的现存问题及对策基于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成功经验J.华商,2009(60):11-13.12Keeton W, Harvey J, Willis P. The role of Community Banks in the US economy R.Federal Reserve Bank of Ka
38、nsas City Economic Review 2003.13柳松,刘春桃:村镇银行研究文献综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9,(12)13-14.14孙金凤,周学声:我国村镇银行问题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会计之友2010 (15)5-6.15高凌云,刘钟钦:对村镇银行信用风险防范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8,(5)8-9.16程凯,张庆亮:对我国村镇银行监管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0,(6)7-8.17刘诗娇,谭文雯:村镇银行信用风险防范创新模式分析J.中国商贸,2009,(7)11-12.18张传良:村镇银行金融风险控制及其防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13-14.19石丹林:村镇银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与完善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7(3):7-8.20 李晓春,崔淑卿:汇丰银行在我国开设村镇银行的若干思考J.现代经济探讨2010(1)5-6.致 谢本论文是在导师*老师的悉心指导帮助下完成的。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深受感染。从本论文的选题到完成过程中,导师都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加深了我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更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我的学术视野。“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