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化小区组网及其信息系统【摘 要】信息化小区是指通过对小区的信息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建设,使小区用户能以多种媒体(如电话、传真、电视、计算机等)和多种方式(图文、声音、视频图像等)获取小区内外信息、进行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具有较高信息交互水平的住宅小区。它集中了小区宽带网络系统、社区服务系统、小区管理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和互联网应用等先进技术。同时,亦体现了数字城市的发展特点和元素,为现代人构建服务于实际生活的信息化空间。小区内采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采用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核心网络,汇聚网络,接入网络层方法,建立一个宽带信息业务接入综合平台,对各种信息实现全面、实时、有效的接收、传递、采集和监控,
2、成为一个典型的小区网。【关键词】信息化、综合布线系统、高速局域网、千兆以太网交换机、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ommunity Information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ystem【Abstract】Community Information is a housing estate that resident can get the message with many medias (like telephone、fax、television、computer) many ways,and change message and Share the resource o
3、f the wordby created a base installation。So,its a High level of information exchange residential area。It focused on the residential broadband network,system,community services,residential management system,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s and Internet applications and other advanced technologies。Meanwhil
4、e,figures also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lements of urban development,construction services for th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real life space。A housing estate adopt th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Premise distribution system,core networking,service convergence network,access network,
5、then set up a establishment of an integrated platform for broadband service access which can comprehensive、actual time、effectively receiving,delivery,collection and monitoring all kinds of information。【Key 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An integrated wiring system,High-speed LAN,Gigabit Ethernet switc
6、h,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 CCTV。目 录1 绪论11.1 选题意义11.2 小区信息化国内外研究现状11.3 要达到的技术标准12 设计总体目标和原则依据22.1 设计总体目标22.2 设计总体依据22.3 硬件设计原则22.3.1 先进性原则22.3.2 开放性原则22.3.3 安全性原则32.3.4 扩展性原则32.3.5 易操作原则32.3.6 可维护性原则32.3.7 经济性原则33 项目设计33.1 综合布线子系统33.1.1 概述33.1.2 项目需求分析33.1.3 项目建设原则43.1.4 系统规划43.1.5 综合布线点位表93.2 小区通讯网
7、络子系统93.2.1 基础网络平台建设93.2.2 网络拓扑结构图113.2.3 宽带网络接入123.2.4 ZXNM01网络管理系统123.3 周界防范报警子系统143.3.1 系统概述143.3.2 红外对射点位分布表153.4 闭路电视监控子系统163.4.1 概述163.4.2 设计理念163.4.3 系统设计163.4.4 摄像机部分163.4.5 后端DVR部分163.4.6 显示系统173.4.7 摄像机点位分布表173.5 背景音乐子系统173.5.1 公共广播系统概述173.5.2 广播音响系统的组成183.5.3 广播设备选用与配置183.6 停车场子系统203.6.1 系
8、统概述203.6.2 停车场系统结构图203.6.3 停车场管理系统功能213.7 非可视对讲与户内安防报警子系统233.7.1 系统功能233.7.2 结构示意图233.8 防雷接地子系统243.8.1 机房防雷243.8.2 机房接地25结论27参考文献28附录29致 谢361 绪论1.1 选题意义小区信息化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管理及社区发展的基础环节,是政府加强城市管理和为民服务的有效手段。信息化小区定位于服务并分解为政府服务、小区服务、家政服务和个人服务四个方面。它们是为地方社区生活提供全方位、多元化服务的数字化社区服务体系。它集中了小区宽带网络系统、社区服务系统、小区管
9、理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和互联网应用等先进技术。这些网络集成实现了多网融合,包容了生活、娱乐、医疗、保险、金融等一系列的系统工程在内。同时,亦体现了数字城市的发展特点和元素,为现代人构建服务于实际生活的信息化空间。1.2 小区信息化国内外研究现状信息化在国外研究开始的较早,一直处于前沿的领域。1977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经济学博士马克波拉特(M. U. Porat),在马克卢普对信息化研究的基础上,出版了题为信息化:定义与测算(The Informational)的9卷本内部报告,把知识产业引申为信息产业,并首创了四分法,为信息产业结构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套可操作的方法。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也在快速的
10、跟进,我国信息学家乌家培教授认为:信息化是为产业服务的行业,是从事信息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信息系统的建设、信息技术装备的制造等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和有关内部机构的总称。1.3 要达到的技术标准信息化小区是指通过对小区的信息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建设,使小区用户能以多种媒体(如电话、传真、电视、计算机等)和多种方式(图文、声音、视频图像等)获取小区内外信息、进行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具有较高信息交互水平的住宅小区。这些信息基础设施包括:小区综合布线系统、小区通信网络、小区计算机局域网、小区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等。小区的信息化系统是实现家庭信息化。小区信息化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管理及社区发展的基础环
11、节,是政府加强城市管理和为民服务的有效手段。信息化小区定位于服务并分解为政府服务、小区服务、家政服务和个人服务四个方面。它们是为地方社区生活提供全方位、多元化服务的数字化社区服务体系。它集中了小区宽带网络系统、社区服务系统、小区管理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和互联网应用等先进技术。同时,亦体现了数字城市的发展特点和元素,为现代人构建服务于实际生活的信息化空间。小区内采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采用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核心网络,汇聚网络,接入网络层方法,建立一个宽带信息业务接入综合平台,对各种信息实现全面、实时、有效的接收、传递、采集和监控,成为一个典型的小区网。2 设计总体目标和原则依据2.1 设计总体目标该
12、小区有10栋楼,每栋楼4个单元,地下一层车库加地上6层住宅,地上每层每单元住两户。一个大门为主要出入口。依照国家建设部的关于信息化小区标准全国住宅信息化技术示范工程工作大纲。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相关行业快速迈向信息化、信息化系统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小区的安全性、生活环境、通信方式、信息服务、家庭信息化等五方面考虑,综合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自动控制、通信与网络、以及智能卡技术等,建立一个由小区综合物业管理中心(包括安防系统)、信息服务及管理、家庭智能化系统组合的服务、管理的综合集成系统,使得小区内的每个住户生活在安全、舒适、温馨和便利的环境中。2.2 设计总体依据信息化建筑设计标
13、准 GB/T50314-2006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39-2003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T50312-2000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8-2004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5-2007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 2887-200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3-200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视音频编解码标准视听对象的编码 ISO/IEC14496广播传音电缆线路工程建设技术规范 GY5053-94工业企业扩音通信系统工程设
14、计规程 CECS62-94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及验收规范 DB32/366-992.3 硬件设计原则系统硬件设备应选用国内外知名品牌厂商的高质量产品;并充分考虑设备的冗余和容错能力,重要环节考虑高可靠性能方案。2.3.1 先进性原则系统所采用的技术、硬件设备在本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2.3.2 开放性原则系统硬件设备基于开放式的TCP/IP网络平台进行设计,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具备与民用相关管理系统互联的标准接口。2.3.3 安全性原则系统硬件设备应考虑各个环节的安全和保密措施。2.3.4 扩展性原则系统硬件设备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和扩展性,既便于系统完善提高,又便于设备的更新换代。2.3.5 易操
15、作原则系统硬件设备的操作要求简便、灵活、易学易用,便于维护;其管理软件要求提供清晰、简洁、友好的中文人机交互界面。2.3.6 可维护性原则系统硬件具备自检、故障诊断等功能,出现故障时能快速确认故障点,及时恢复。2.3.7 经济性原则在满足系统功能及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经济实用的硬件设备,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资源,综合考虑系统的建设、升级和维护费用,不盲目投入。3 项目设计3.1 综合布线子系统3.1.1 概述综合布线系统 (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全称“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亦称结构化布线系统。它是随着现代化通信需求的不断发展、对布线系统的要求越来越
16、高的情况下推出的从整体角度来考虑的一种标准布线系统,是为满足未来高速网络的需求而设计的。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普及,计算机网络的规模越来越大,传统的以同轴电缆为基础的网络已经不能适应网络发展的要求。据IDC统计调查表明:计算机网络故障的80%以上来自布线系统。为此,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了ISO11801标准,美国ANSI制定了EIA/TIA 568标准,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以双绞线为传输介质、以星型为基本结构的网络体系结构,这也是就当前网络布线系统的基础。它使用高品质标准材料,采取组合压接的方式,因此使用其元件很容易组合成一套完整的配线系统 (不需要长期的专业人员维护)。同时采用高质量双绞线和光纤可以
17、同时传送话音、高速数据、高分辨率图像并符合ISDN标准。当然与外部通讯网络相连接也不会有任何困难。我们在选择综合布线系统的时候,不仅要考虑现阶段系统的实际应用环境,产品相应的性价比如何,还应站在一个更高、更远的角度上,从项目(建筑物)的有效使用周期内来衡量系统运行的整体效益,选择具有生命力的解决方案,避免重复投资带来的浪费。3.1.2 项目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依据该小区信息化系统建设需要而进行的。在该小区的设计建设中,按照创造一流的人居环境、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将计算机网络、保安监控与防盗、一卡通、有线电视、公共广播、消防等多项系统工程进行系统集成,而这些系统的建设基本上涵盖了当今时代对现代化小
18、区所赋予的大部分内容,完全能满足小区内各单元现在及未来一定时期内的使用需求。在该小区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中,所有系统的良好运行均须以其布线做基础。布线可比喻为一个系统的神经网络,一个系统的良好运行有赖于布线对系统的指令进行快速、无失误地传输。因此建立一个开放灵活、系统的、全面的、并能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对该信息化系统良好运行将起到巨大的作用。3.1.3 项目建设原则提供一套数据的网络连接硬件基础,结实的网络物理层连接,充分考虑其系统的超前性、前瞻科技性、弹性扩充性、经济性、互为备份性,语音及数据信息点的可兑换性,并以模块化结构的布线系统方式得以实现,使网络应用系统应用得以实现。为该小区
19、提供现代通讯的网络基础,重点考虑其安全性和兼顾性,着重考虑经济性和长远信息通讯的适用性。建成的综合布线系统,可支持小区内局域网通讯,传输速率达250Mhz,同时使小区具有对外界联络通讯能力(电信局的外线引入及与互联网对接)。能保证数据传输主干适应10G快速以太网,又能保证水平部分100M交换到桌面。能够支持网络主干的网状拓扑结构连接。能满足开放式的管理系统需求。允许不同的并且是适合的系统在综合布线系统上的任意挂接,并能保证正常、安全、可靠地运行。能保证长时间提供简单而又保持稳定的,同时也十分便于管理的操作。技术选择考虑先进性,即采用业界先进的、主流技术来进行设计。采用成熟的技术及成熟产品和经过
20、工程实践检验的先进技术。系统采用开放的技术标准,为将来系统升级、集成或扩展打下基础。按本项目特点和管理模式的需要进行分层次、分阶段实现集成。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为该小区的用户提供安全 、舒适、方便、快捷、高效、环保的人居环境。3.1.4 系统规划3.1.4.1 结构 A. SCS结构化布线系统楼内布线分为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主干子系统及管理与设备子系统的五个部分。B. 采用中心星形结构,分为水平、系统主干布线两个层次。C. 从设备间出发,水平布线采用4对的UTP电缆,阻抗100W,最长布线距离限制为90米。工作位的信 息出口处采用兼容EIA、RJ45 的6类8针插座模块连接。在配线架
21、端,采用RJ45式端接模块,可满足多系统(数据和视像等)并行使用。并可采用D8SA模块跳线与网络设备直接连接,全套采用超五类布线器件组成。D. 设备中心内,将设立管理配线架,对各应用网络进行配接管理,采用RJ45模块专用跳线;对于构造网络的各种通信设备,则提供统一的19inch工业标准设备机架作设备的安装;而设备的连接同样采用标准RJ45模式统一连接界面。 3.1.4.2 系统描述及安装规范 一、 工作区子系统 指各应用位置上的信息插座、终端设备连接线等部分;分布在建筑物内的不同位置,全部采用国际标准EIA/TIA568B(RJ45)插座接口,以各种方式固定在墙上或地板上。 对于本方案中,设计
22、是使所有插座都支持155Mbps数据通信(计算机通信)应用,故采用全PANDUIT超五类CJ588信息插座,以同时满足数据和视像的应用。而水平信息点的分布,是按照小区需求分析统计所得,具体的分布还要根据各栋楼的实际应用和装修环境再作确定。每个信息点配有一个RJ45 8针模式插座,每个插座由4对非屏蔽电缆单独配线。可用于话音、数据和图像等网络连接应用为增强接口的通用性,本方案选用了标准插座模块,经测试能支持100Mbps以太网、622Mbps的ATM应用。具有较好的NEXT、Attentuation性能指标和网络ACR值。面板上有应用标识及相应编号标签,可方便地进行系统管理。这些插座在连接电缆时
23、不需任何工具,安装电缆是根据插座背后标明的与RJ45插座的接点相一致的编号进行的。在工作区内,有关布线的组件包括: A. 终端模块化插座/面板。B. 多功能插座底盒。C. 平衡器和适配器。D. 工作位设备连线 在SCS综合布线系统中,设置终端设备的地方应当设至少2个8686mm插座位。用以安装工作站运作过程中,所必须配置的电源插座和网络接口插座。普通办公工作位信息点配置情况如下:一个CJ588插座(型号CJ588)。是8针模块化插座,同时可用于数据、图像网络等应用;一个220伏10/16安培的电源插座;最好能附加一个电脑工作站的备用电源插座(UPS)。居民家中信息点配置如下:一个CJ588插座
24、(型号CJ588)。8针模块化插座。CJ588信息插座模块安装在插座盒里,插座盒可以安装在墙面上或镶嵌在墙上(居民家里),也可以安装在活动地板上(小区管理办公室)。二、 水平子系统 本系统是把分布在同一水平层内的信息插座,以星型结构连接到管理模块上。采用超5类4对非屏蔽双绞线(UTP);每个信息插座的信息出口均对应布放1条4对水平电缆。A. 水平电缆的布放及管道为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管槽,有别于强电的管槽布放方法,除要有结构化、灵活性等特点外,其密封性、屏蔽性及储线容量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系统的布线是放射型的,线缆量较大,所以线槽容量的计算很重要。按照标准的线槽设计方法,应根据水平线的外径来确定
25、线槽的容量。即:线缆的横截面积之和 1.8。水平线子系统完成由接线间到工作区信霄口线路连接的功能。分为两种管线方式:B. 走廊电缆通道电缆通道必须是金属或塑料制成的。应该根据电缆的大小和可用空间的大小计算并安装电缆通道。传输数据的铜芯电缆应受到保护,以免受主要干扰源的干扰,尤其不受产生重大干扰源的电力电缆的干扰。这些干扰对高频的影响很大并因此污染附近的通信电缆,因此可采用一个基础的预防措施,即把电缆通道的用途作一个长期性的规定:“弱电”电缆通道(数据、电话、图像);“强电”电缆通道(电力电源)。在可能的情况下,这两种通道都应用金属材料做成并固定在天花内,这些金属材料的通道构成了一个珍贵的接地物
26、体,可以将电缆容纳其中并加以固定,因而可以将外部的干扰电源引导他处。这些通道的金属物体应当根据现行的安全标准与地线连接。C. 房间内里的电缆通道“弱电”电缆通道应尽可能近地延伸至信息点附近。在房间内配线时采用与走廊电缆通道相同的规定。但如果与电力电缆的平行走向长度较短,相隔距离也可较近,其平行距离及走线的管道弯曲应注意:少于2.5米时,两者之间的相距至少2.5厘米;少于10米时,两者之间的相距至少4厘米。如果数据电缆设在一个全金属的线槽内并与地线正确连接,与电源电缆相隔距离可以是1厘米,但同时平行的长度必须小于10米。在安放电缆时,必须注意遵守电缆的最小弯曲度,UTP为外径8倍,光缆为外径的1
27、0倍。并因此预计电缆通道。同时,电缆也必须遵守一些机械性能的要求以避免其电性能的衰减。D. 垂直线缆布放及管道怎样设置电缆通道尤其是垂直布线的管道是布线安装中的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因为其直接影响到水平、垂直布线走线情况。E. 规范与标准电缆通道安置需看安装所在环境的情况而定,为了能限制可能的电磁干扰,电缆通道、竖井和配线间都应当设在距离电梯和发电机尽可能远的地方。电缆通道也应与多网格状的接地系统相连接。强电和保护电缆可能会给话音/数据/图像信号弱电电缆带来干扰。因此必须采取一些必要措施,以便这些不同类型导体的通道能运行正常:不同的电缆金属通道之间相隔至少0.3米。强电/弱电电缆处于同一电缆通道
28、里,强电与弱电电缆分开,并用金属板隔离,而且导线之间的距离相隔0.3米。平行电缆管道必须遵守以上规定。当遇到电缆交叉而过时,交叉必须成直角,以减弱回路影响。 三、 管理区子系统设备子系统 处于各线缆汇集点,将各系统线缆用标准的线架模块进行分区端接,并实现水平配线、光纤干线及设备信道之间的交连和互连,可方便地将通讯线路定位或重新定位到不同的工作区。A. 管理、设备配线间的环境需求配线间不应是一个“壁橱”,而应当是一个真正的操作工作室,其特点如下:面积:(其规模根据安装在此的设备大小而定);电源供应:至少1KVA(具体根据安装的设备而定);低阻抗接地:低于5(建议值) 。a) 通风系统 b) 免提
29、电话 c) 与竖井相连 d) 照明至少200勒克司 e) 门宽至少75厘米,带锁 f) 远离所有电磁干扰源 配线间的面积应当不仅足容纳布线系统的所有连接器具,而且也能满足容纳所需的通讯设备及配件以便构成所有网络。这些设备一般是19规格,要求电源供应和通风。因此在配置中,为每个管理设备间设置了一个19设备机架。配线间应距离强力电动机(电梯和发电机)和电力电源变电室至少2米。配线架框架的两端应当与设在工作室里的接地带连接(根据接地等级),否则应与工作室的主要接地端子连接。配线架应当与电缆金属通道连接。在同一配线架的各轨道之间应保证电的连续性。配线间应关上门以保证所装网络和其他设备的安全。B. 设备
30、配线间的组织 配线间的组织应当加以分析以便能安放短、中期中所需要的全部设备。光纤布线的配线间和铜线布线的配线间可以是同一个。设备配线间内应由两方面的设施构成。一部分是配线管理线架;另一方面是具体网络设备的安放和配接器件。在配线间里面,有配线器架、配线器框架以及安装以下传输设备所需的19构件(底架、柜):a) 中继器 b) 集中器 c) 集线器装置 d) 局部网络的服务器 e) 网关、路由设备等 f) 图像通信有源产品 g) 声音通信有源产品配线器架和框架上放置各种模块以连接配线电缆。这样,再使用一些附件和有源设备,就可以构成具有一定拓扑结构的网络了。在这些元部件上作一些变动即可以改变拓扑结构。
31、配线间之间的连接通过更高网络或通过主干电缆进行。配线间接收所有来自房间的水平配线电缆以及来自于其它管理配线间的主干电缆。这些主干电缆,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是双绞线的,也可以是光纤的,再加上监控所要用到的铜芯视频线和语音系统用到的铜芯音频线。对于光纤配线,光纤的载体(光纤头或光纤线架),光纤收发器也放在这配线间内。C. 配线间的设备配线间里的设备分成四部分:配线架模块;光纤配线架;19“承载部件(机箱、机架、配线板);分区网络设备,分区监控设备,分区语音设备。a) 配线架模块19“RJ45模块化配线架(主机房设备环路互连)。本项目主要的应用是话音、计算机网络传输,因此在与设备连接的管理配线架上,我们
32、可选取了与计算机网络设备具有相同接口的RJ45模块式配线架。可安装在标准的19“设备机柜上,可通过标准的RJ45跳接线及话音跳线与网络设备及话音总机直接配接。为了能符合在配线间安全方面的标准,这些连接模块是用聚酸醋制成的,没有毒性。b) 这些模块运用了接插领域最新的科技进步成果,尺寸结构极其紧凑,用聚碳酸酯制成(牢固、电性能高),接点坚硬受到保护(藏在一层塑料里面因此不突出在外),新的制作IDC接点的技术,使其连接性能质量更高,传输性能优化,特别适合高速率传c) 设备19承载部件随着通信网络传送速度的提高,楼内结构化线路系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在网络得到应用:共享集线器、交换机、Mo
33、dem、路由器、桥接器、Mux等。而通常这些电子器件都是以标准19“作为装配尺寸。因此,在配线设备间里都配置一定数量的19“标准设备机柜。d) 中心配线 本工程在一栋地下负一层设置总配线架,作为本小区所有UTP电缆主干和主干光线的配线中心及本栋楼1至6楼水平线缆的配线中心。3.1.5 综合布线点位表表3.1 综合布线点位表区域名称信息点数量语音点数量无线AP接入点超五类模块底盒单孔面板15M信息软跳线12U墙柜一栋52414452524二栋524-4452524三栋52414452524四栋524-4452524五栋52414452524六栋524-4452524七栋52414452524八栋
34、524-4452524九栋52414452524十栋524-4452524大门22123221围墙-20-2025-绿地-20-2020-合计5228268288522522413.2 小区通讯网络子系统3.2.1 基础网络平台建设基础网络平台是小区整个信息化的基础,相当于是小区内部的信息高速公路,实现内部的高速信息交换和信息传递,将小区内部的各个信息孤岛联系成一个整体。同时连接到Internet,小区网络成为全球网络的一部分,这样小区也不再是一个孤岛了,而是和全世界联系成一个整体。所以基础网络平台的重要作用是将小区从孤岛状态变成与世界连通状态。小区的基础网络平台分为两个部分:住宅网、管理办公
35、网。前者用于为小区业主提供网络服务,后者用于小区内部的管理和办公。两个网络平台通过共用的出口模块与Internet连接。图3.1 小区通讯网络结构图3.2.1.1 网络设计目标A. 网络具有传递语音,图形,图像等多种信息媒体功能,具备性能优越的资源共享功能。B. 小区网络中各终端间具有快速交换功能。C. 中心系统交换机采用虚拟网技术,对网络用户具有分类控制功能。D. 对网络资源的访问提供完善的权限控制。E. 网络具有防止及便于捕杀病毒功能,以保证网络使用安全。F. 小区网与Internet网相连后,应具有“防火墙”过滤功能,以防止网络黑客入侵网络系统。G. 可对接入因特网的各网络用户进行权限控
36、制。3.2.1.2 住宅网络设计该小区常住人口在1500人左右,加之现在生活对网络带宽的更高要求,高清视频下载、在线播放,大型3D网络游戏等等对网络的带宽都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对外接入的网络必须具备足够的宽带资源和高速交换速度,以满足居民对网络更要的要求。而且网络的稳定运行也是必须保证的。另外作为现代的信息化小区,小区的无线接入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方便了居民随时随地接入网络,提升小区品质。采用典型网络设计理念。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对小区的居民提供高速网络互联网。3.2.1.3 管理办公网络设计管理办公网络是该小区的管理中心枢纽,应充分考虑到网络的高带宽,链路冗余和全方位的安全设计。这部分网络
37、要考虑互联网和管理办公网的结合,将管理办公网接入路由器,从而实现互联网和管理办公网的共同访问。与住宅网络类似,但是在中心机房需要连入管理办公网络,与住宅用户使用不同的核心交换机,该交换机同时接入互联网和管理办公网。各类管理软件置于服务器上,连入管理办公网,方便管理人员对整个小区的各类信息有效地监控和管理。3.2.1.4 交换设备方案在小区网络中,由于各个居民使用和管理员使用功能不同,这就要求统一的内网要划分多个功能子网(VLAN),各子网并不是完全独立,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通讯或隔离。这样就满足了各用户对独立网络的需求,同时也保障了网络的安全运行。在网络建设中有独立就有统一,整个小区网需要一个统
38、一的高速信息应用平台,为小区网的建设提供外部接入的大环境。这就需要为互联网接口申请多条高速接入线路,以建立宽带IP小区网,在此IP基础网上,建设高速信息应用平台,保障了小区网具有较高的性价比,灵活性、可扩展性和稳定性。千兆三层交换机作为网络核心(放置于中心机房),千兆铜缆与SFP光纤组合端口满足了用户的灵活接入(单模光纤SFP模块)。通过千兆光纤、千兆三层交换机与服务器及下级联交换机实现1G高速连接,消除网络主干道传输的瓶颈,保障了主干网带宽的需求。针对内网划分的需求,通过线速路由及丰富的二、三层功能就可轻松实现VLAN的划分,同时满足ACL、QOS、MSTP、RIP、静态路由以及多种网管方式
39、等的需求。在具体的实施中,接入层采用可网管的二层交换机,分置于各楼层之间,各楼宇间以光纤相联,二层交换机上划分了多个虚拟子网(VLAN),使居民、小区管理员等分属不同的子网,可共享不同的网络资源(资料、服务器访问、上网控制等),向上与核心交换机千兆光纤相联,通过三层交换机可再实现子网间有需求的通讯和过滤;从而灵活满足了各种用户的不同需求,实现资源共享和灵活上网。在此方案中的核心路由器采用了中兴ZXR10 5100全千兆智能路由交换机,它提供二个WAN(WAN2/DMZ)接口,轻松实现了宽带接入的负载均衡和链路备份;4个LAN口和二个USB接口极大的方便了内网的连接和存储应用,并同时集成 SPI
40、、URL 访问和内容过滤、ACL、日志记录、汇报及实时告警等功能,并提供了最高的安全性拒绝服务(DoS)攻击保护和入侵检测,可以想见,这是宽带接入互联网的理想选择。3.2.2 网络拓扑结构图图3.2 网络拓扑结构图3.2.3 宽带网络接入宽带网络接入系统是决定小区网络速度的重要条件,小区内部局域网是范围覆盖整个园区所有住户、物业办公部门和电子商务等各个信息自动化子系统的支撑环境,为小区的网络信息服务接入国际互联网、连接远程证券实时行情和委托、远程医疗等服务。使小区内部通过局域网来实现数据共享,大大方便了社区内的信息交流和网上学习。解决方案如下:A. 网络采用星型以太网,网络主干速度1G,到桌面
41、100M。B. 中心交换机用于建立高速宽带交换式LAN网,并实现VLAN功能。C. 路由器用于通过专线,向上连接Internet,向下连接各部门网点。 它支持拨号备用功能,当DDN或线路发生故障或数据流阻塞时,它能自动切换到备用电话线路,使连接不致中断。总部局域网将分成多个虚拟网(VLAN)。D. 单元楼交换机实现1G连接,并把连接到高速宽带骨干网上。E. 无线AP接入核心交换机,实现小区的无线连接。F. 服务器群包括中心数据处理服务器、Intranet/Internet服务器(Web Server、E-mailServer、FTPServer等)、综合信息服务器、以及用于办公自动化的文件和打
42、印共享服务器等,多个服务器软件系统可运行于同一服务器硬件平台上。3.2.4 ZXNM01网络管理系统作为小区的IT维护人员,需要一套管理系统来实现对各种设备的统一管理。ZXNM01网络管理系统中心能够实现对全网资源的统一部署、管理和调配中心,包括对路由器、交换机、安全、无线、语音、存储、服务器、PC、UPS等设备类型,实现了故障、性能、拓扑、配置等管理内容。图3.7 ZXNM01结构图小区IT环境由IT基础资源、IT业务以及IT使用者(人)三大要素构成。常见的网络管理、用户管理软件各自发展已经较为完善,但网络管理软件仅关注于网络设备资源的管理,不能涵盖网络用户资源的管理;而用户管理及接入控制软
43、件往往缺乏与网络资源管理、业务管理的融合,导致管理手段单一、管理力度不足、管理操作复杂。企业迫切需要一种管理系统,使得用户、网络、业务统一管理、互相协同、操作简便、满足多种接入场景所需。图3.8 IToIP开放智能管理中枢3.3 周界防范报警子系统3.3.1 系统概述3.3.1.1 系统前端周界报警探测器图3.9红外对射示意图对射探头由一个发射端和一个接收端组成。发射端发射经调制后的两束红外线,这两条红外线构成了探头的保护区域(图3.9)。如果有人企图跨越被保护区域,则两条红外线被同时遮挡,接收端输出报警信号,触发报警主机报警(图3.10)。如果有飞禽(如小鸟、鸽子)飞过被保护区域(图3.11
44、),由于其体积小于被保护区域,仅能遮挡一条红外射线,则发射端认为正常,不向报警主机报警。图3.10 红外对射报警图经过调制的红外线光源是为了防止太阳光、灯光等外界光源干扰,也可防止有人恶意使用红外灯干扰探头工作。图3.11 红外对射非报警图对射探测器选用艾礼富双射束对射红外探头,能在室外恶劣的环境下正常工作,由于采用双光束,可有效地降低误报率。同时我们在选型时在几十米的防区内使用标称100米以上的对射,这样可以大大避免漏报。3.3.1.2 后端报警系统整个系统用一台VISTA-120主机进行控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可将VISTA-120主机分为几个子系统,分别进行布撤防操作,每一台VISTA1
45、20最多可分为8个子系统。在周界安装红外对射探测器,防止非法入侵。主机可通过总线用4293SN扩展模块进行防区扩展(如总线长度超过1200米,要用4297进行扩展)。 当有报警事件发生时,IP-ALARM接警软件可对这些报警事件进行处理。在电脑上会显示出报警的时间,地点,安装的探测器类型等等有关信息,同时会弹出防区图显示发生报警防区的具体位置,保安人员可以迅速赶到现场,进行处理。3.3.2 红外对射点位分布表表3.2 红外对射点位分布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单位各区域数量数量小区大门左右东侧北侧西侧前端设备1艾礼富红外对射100米双光束红外对射探头ABT-100L(含支架)对223273.4 闭路电视监控子系统3.4.1 概述视频监控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关键前端处理部分,视频信号的编码、存储,报警信号的接收、联动、上传,监视录像的浏览、查询,云台控制等功能都集中在视频监控子系统中实现。视频监控子系统结构体系必须遵照EIA/TIA568、IEEE 802、EIA-569、EIA-606、ISO/IEC 11801等标准设计。3.4.2 设计理念根据实际需求,在必要时实施对监控摄像机的云台控制。采用智能识别技术对实时采集的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