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沃文网! | 帮助中心 分享知识,传播智慧!
沃文网
全部分类
  • 教学课件>
  • 医学资料>
  • 技术资料>
  • 学术论文>
  • 资格考试>
  • 建筑施工>
  • 实用文档>
  • 其他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沃文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趋势及对金融调控的影响.doc

    • 资源ID:1161311       资源大小:275.98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趋势及对金融调控的影响.doc

    1、金融纵横2013.10金融监管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趋势 及对金融调控的影响权俊良叶文辉摘要:近年来,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影响日益显著。本文在分析表外 业务发展现状及原因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表外业务对金融宏观调控的影响。理论分析结合实证 检验结果表明:表外业务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削弱了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效果; 另一方面通过影响货币乘数扩大货币供应量,从而导致政策调控效力下降。文章最后提出加强 表外业务监管的相关建议。关键词:表外业务金融调控金融监管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9-1246(2013)10-0041-0643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

    2、商业银行表 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2010)规定,表外业务 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 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 债,但能改变损益的业务。具体包括担保类、 承诺类和金融衍生交易三种类型的业务。”西 方银行表外业务发展早于我国,现今国外大 银行表外业务收人占业务总收入的比重达到 40%以上,而我国银行表外业务起步较晚,国 内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无论在规模还是在业 务种类都与国外银行有较大差距。从发展趋 势来看,2010年至今是国内商业银行表外融 资发展最为迅猛的阶段。表外业务的大幅增 长,在满足企业和居民融资需求、拓宽企业投 资渠道、推动银行盈利转型方面有着积极意 义,但

    3、表外融资的快速增长也对货币政策传 导和作用效果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积聚了一定的金融风险。一、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趋势及原因分 析(1) 表外业务发展趋势1. 表外业务规模持续扩大,在社会融资中 占比大幅提升以信托贷款、委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 汇票为例,实体经济通过三者获得的融资总 规模由2003年的0.26万亿元上升至2012年 的3.6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33.92%,而 同期表内新增人民币和外币贷款的年均增长 率仅13.18%。表外融资规模社会融资总量 中的占比由2003年的7.65%上升至2012年 的22.95% ,2013年前4个月占比更是达到 33.21%,而同期表内新增人民

    4、币和外币贷款 规模占比却从2003年的87.76%下降至2012 年的57.86% ,2013年前4个月占比更是降至 51.55%。表外业务融资规模呈现逐年扩大之 势,在社会融资规模中占比大幅提升(见图 1)。 -?*外賊8占比 一-*|5款*比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图1 2003-2013年表内贷款和表外融资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情况2. 表外业务品种日益丰富 随着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创新能力不断 提升,除传统的支付结算工具、支付系统创新 外,票据发行便利、远期利率协议、金融互换、 国债托管业务、项目融资抵押代理行业务、各 类理财业务等蓬勃发展,表外业务品种日益 丰富(见表1),成为银行

    5、提升服务水平、扩大 盈利来源的重要手段。表1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品种分类担保类担保(保函)、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委托贷款、银信 合作等承诺类贷款承诺、票据发行便利等金融衍生交远期利率协议、远期外汇买卖、金融互换、金融期货和易类期权等其他理财,咨询顾问、保管箱等3. 表外业务收人占比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 比已逐年上升至20%左右,随着利率市场化 的逐步推进和金融脱媒的日益加剧,预计未来 我国银行的表外业务收人占比仍将不断提高。(2) 表外业务迅猛发展的原因分析1. 货币政策与监管政策的催化 2011年以来,随着人民银行开始实施稳 健的货币政策,前期过度扩张的信贷投放受到限制

    6、。银行为帮助客户融资,其资产负债表 中“资产方”表外业务规模以委托贷款、信托 贷款、票据理财产品等方式持续扩大。面对严 厉的监管和激烈的竞争,“负债方”表外业务 以理财产品等方式吸收存款,规模亦呈现日 益扩张态势。一方面,理财产品和承兑汇票等 表外业务可形成大量存款沉淀,且不在资产 负债表中反映,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监管层对 于存贷比、信贷总量控制等方面的监管要求; 另一方面,根据巴塞尔协议规定,如果银行扩 大资产与负债,需要接受资本与资产的充足 率限制,这会提高银行资金使用成本。而表外 业务基本上无需运用或运用较少自有资金, 降低了经营成本并规避资本充足率的限制。2. 企业和个人投融资需求多元化

    7、发展的推 动一是随着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发展,对 金融服务的需求开始从信贷资金需求向非信 贷型金融服务需求转变。企业投资型金融需 求下降,交易型金融需求和消费型金融需求 上升,从原来单纯的存贷款业务需求逐步向 代理收付、现金管理、管理咨询、资信评估、融 资担保、票据发行便利、委托理财、信息服务 等综合性服务的金融需求发展。二是随着近 年来个人财富规模的扩大,居民对资产保值 增值需求增强,居民获取比同期银行存款更 高收益的金融产品需求尤为强烈。另外,随着 个人金融资产的多样化,个人对银行的需求 开始从单纯的存款业务转向代理收付、个人 理财、基金投资、国债投资、证券买卖等多方 面的金融服务。3. 银

    8、行应对外部条件变化和盈利的需要随着金融脱媒的加剧,银行作为金融中介的地位相对降低。外部金融环境的变化,迫 使银行开拓表外业务以加快经营转型。此外,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推进,银行传统 依靠存贷款利差来获得利润的途径受到挑 战。为了弥补存贷利差缩减带来的损失,银行 不得不加快发展表外业务。二、表外业务发展对金融调控影响的理论分析随着社会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人民币和 外币贷款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逐年下 降,具有融资功能的表外业务迅速对表内贷 款形成明显的替代。虽然与欧美等发达国家 的“影子银行”系统相比,我国表外业务的方 式和产品构成还较为简单,但其对宏观经济 和货币政策的影响却不容忽视。此外

    9、,大量的 表外资金游离于监管之外,加大了金融系统 的风险隐患。1. 对货币创造机制的影响目前,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主要包括Ml、 居民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但很多流动性 较强的项目,如银行承兑汇票、保险公司和基 金公司的存款等,都未统计在内。公众资产结 构日益多元化,特别是银行表外理财产品迅速 发展,加快了存款分流,这些替代性的金融资 产也未计入货币供应量,使得货币供应量统计 与实际状况相比有所低估。表外业务迅猛发 展,改变了原有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并影响到 货币资金在社会公众中的流动与结构,放大货 币乘数效应,相当于创造了“隐性”的货币供 应,从而加大了统计真实货币供应量的难度。2. 对调

    10、控工具作用的影响 降低数量型调控工具影响力。存款准备 金等数量型工具主要调控银行体系流动性, 但对银行体系外的资本市场、民间借贷、外商 投资等金融活动以及不占用银行流动性的银 行表外融资等业务影响有限。商业银行通过 发展理财业务、银行承兑汇票等表外业务,降低了数量型工具调控效力。 影响价格型调控工具效力发挥。由于目 前我国利率市场并未完全放开,银行普遍通 过创新业务对现行利率管制进行突破,如发 行高利率理财产品变相“揽存”、帮助企业发 行短期融资券置换贷款等。尽管这些经营行 为提高了经济主体对利率的敏感性,但也一 定程度上对正常金融秩序形成干扰,影响利 率政策发挥效力。 影响货币政策执行效果。

    11、目前,表外金 融产品和融资工具创新活跃,不仅对表内信 贷业务形成替代效应,还对社会融资量起到 扩张效应,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由于表外活 动无法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统计,常规的 货币政策手段难以对其引致的货币供应量进 行影响和控制,影响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执 行效果。3. 对金融监管的影响一方面,当前我国银行业对表外业务的 统计并不全面,表外业务品种亦缺乏完善的 对冲机制,形成现实风险和潜在风险的不断 累积。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银行表外业务在不 断创新与发展之中,业务范围已涵盖证券、保 险及银行各业,在当前分业监管体制下,若银 行创新的表外业务产品涉及交叉领域,三大 监管机构存在无法实现共同协调监管

    12、的问 题。此外,由于我国监管部门主要是从宏观层 面来控制信贷规模,表外业务的扩张通常不 在原有监管范围之内,随着表外融资规模逐 年扩大,风险监管难度也加大。三、表夕卜业务发展3金融调控影响的实证研 究(一)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以上分析表明,表外业务的迅猛发展会 对金融调控预期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削弱调 金融纵横2013.10金融监管控成效。为验证上述结论,本文选取以下指标 进行实证检验。货币供应量月环比增量(dM2):由于现 阶段人民银行较多采用数量型工具进行金融 调控,故选取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作为被解 释变量。表内贷款月环比增量(dBL):人民币和 外币贷款月环比增量之和。表外融资月环比增量

    13、(dBW):鉴于表外 业务数据获取难度较大,考虑数据的可得性, 选取人民银行公布的社会融资规模中“委托 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三者 之和作为表外业务的代表性指标。表外融资 等于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 汇票月环比增量之和。债券股票融资月环比增量(dBONDSTO CK):企业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月 环比增量之和。其他融资月环比增量(dOTHER):社会 融资规模中的其他融资月环比增量。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人民银行公布的数 据。考虑到广义货币供应量(M2)统计口径从 2011年10月起发生变化,增加了住房公积金 中心存款和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 机构的存款,故

    14、数据区间选定为2002年1月 至2011年9月。(二)模型的设定与回归分析为验证表外业务发展对金融调控的影 响,本文建立模型表达式如下: dMla+dBh+PLBW.+BONDSTOCK, +/34dTHERt+fjL,(1)从回归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表外融资 (BW)和其他融资(OTHER)这两个解释变量 的系数极不显著,考虑到二者与M2之间可能 存在时滞效应,故用指标的一期滞后值来进行回归估计,建立回归方程如下: dM2Fa+/3ldBL,+/31dBW(,-)+f33dBONDSTOCKt +ndOTHER( ,_D+/A,( 2)表2模型(1)回归结果VariableCoefficie

    15、ntStd. Errort-StatisticProb.DBL0.9579920.1080978.8623670.0000DBW0.0559700.2193770.2551310.7991DBONDSTOCK1.9316850.7841992.4632580.0153DOTHER-0.4517814.803319-0.0940560.9252C406.9156499.60760.8144700.4171R-squared0.619225Mean dependent var5423.291Adjusted R-squared0.605626S.D. dependent var5083.232S.

    16、E. of regression3192.229Akaike info criterion19.01662Sum squared resid1.14E+09Schwarz criterion19.13466Log likelihood-1107.472F-statistic45.53428Durbin-Watson stat2.392359Prob(F-statistic).表3模型(2)回归结果VariableCoefficientStd. Errort-StatisticProb.DBL1.1761780.09673512.158760.0000DBWC-O-0.3329750.19620

    17、3-1.6970950.0925DBONDSTOCK3.7092460.5499666.7445010.0000D0THER(-1)-18.173744.087009-4.4467090.0000C913.4299433.14802.1088170.0372R-squared0.719249Mean dependent var5427.241Adjusted R-squared0.709132S.D. dependent var5105.105S.E. of regression2753.296Akaike info criterion18.72113Sum squared resid8.41

    18、E+08Schwarz criterion18.83982Log likelihood-1080.826F-siatistic71.09195Durbin-Watson stat2.157811Prob( F-statistic).从表3回归结果可以看出,表外融资 (BW)仅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比较显著,其 他解释变量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 下均比较显著。D-W统计量为2.2,残差不存 在自相关。F统计量为71.09,且对应的P值为 0,表明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较好。因此,模型 的表达式最终确立为: dM2,=913.43+1.l%dBL-Q33dBW +3.1dBONDSTOCK

    19、18.1 IdOTHER,(2.1088) (12.1588) (-1.6970(6.7445)(-4.4467)(四)基本结论表外业务使得以M2为中介目标的货币 政策效果产生偏离,加大宏观调控难度。分析 显示,表外融资与M2呈负相关,滞后1期的 表外融资每増加1亿元,会引起M2减少约 0.33亿元。说明当央行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 策时,表内贷款投放较多,表外融资的需求减 少;反之,当央行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时, 由于表内贷款投放受到限制,委托贷款和信 托贷款等表外业务的需求增多。因此,表外业 务无论在扩张性还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下, 都与央行调控的货币供应量目标“背道而 驰”,从而加大了宏观调控

    20、的难度。银行承兑汇票通过影响货币乘数放大货 币供应量,导致宏观调控的数量型工具影响 力下降。2011年9月之前,银行承兑汇票保证 金存款未纳人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央行 对M2的统计口径未包括银行承兑汇票。从本 文建立的模型可以看出,包括未贴现的银行 承兑汇票在内的表外融资与M2呈负相关,在 现实的业务中,银行承兑汇票作为票据形态 的货币,具有很强的支付转让功能和流动性, 每张银行承兑汇票的转让次数平均已达4次 以上,同时银行承兑汇票作为融资工具,以其 低成本的优势对短期贷款产生挤出效应。当 央行对贷款规模实行限额调控后,由于银行 承兑额体现在表外,不受贷款规模所限,仅在 年末计人资本充足率,

    21、因此刺激了银行承兑 汇票承兑量的上升。巨额的银行承兑汇票以 其准货币的作用和快速增长的规模对货币政 策效应和全社会的资金流动产生重大影响, 虽然经贴现后的银行承兑汇票已体现为Ml, 但未经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亦具有很强支付 转让功能的准货币性,却游离于M2的调控范 围之外。因此,当央行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时,银行承兑汇票使商业银行逃避“贷款规 模”管控的限制,同时通过吸收承兑保证金和 贴现,其中贴现可派生存款,同时又增多了企 业缴纳的保证金,银行存款增长成倍放大,实 际上放大货币乘数并增加货币供应量,这就 导致了央行数量型调控工具效力下降。四、加强表外业务引导与监管的相关建议(一)严格市场准人

    22、,稳妥谨慎的发展表 外业务由于表外业务不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 反映,杠杆率高、自由度大而透明度差,其风 险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较难预测和评估。同时, 由于表外业务风险是银行整体风险的一部 分,随时可能转化为表内风险,其风险暴露存 在“多米诺骨牌效应”。因此,金融监管部门应 根据市场情况、金融业发展状况和客户需求, 严格审查商业银行拟开办的表外业务,特别 是金融衍生业务的风险防范措施、成本和收 益预测、管理人员配备情况、业务支持系统、 操作规程和相关内控机制建设情况,并以此 作为表外业务市场准人的基本条件。通过严 格的市场准人关,有效防范商业银行的系统 性风险。制定统一的表外业务会计准则由于目前各

    23、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会计核算不一致且透明度不高,使得金融监管部门较 难获取到准确的表外业务数据,揭示的问题 与现实情况存在较大的偏差,不利于做出正 确的监管对策。建议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制定 统一的表外业务会计准则,明确表外业务会 计核算的对象、范围、成本、收益的计算标准 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全面核算各种表 外业务收人,系统反映或有资产及或有负债 的相关信息,促使商业银行更加规范地发展 表外业务。完善表外融资业务统计监测体系 一是应建立统一的表外融资风险衡量标准和风险监测体系。通过进一步丰富非现场 检查报表、金融统计报表,加强对承诺、银行 承兑汇票、委托贷款、银信合作项目等表外业 务的数据统计,及

    24、时了解资金流向。二是完善 表外业务信息披露方法。加快商业银行表外 融资信息披露制度化建设工作,规范表外业 务信息的披露范围、内容、原则及标准。此外, 处理好监管性信息披露与非监管性信息披露 的关系,在保证银行经营安全的同时增强信 息披露的透明度,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严控表外融资业务的潜在风险一是构建表外业务风险管理体系框架。 构建一个完整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管 理框架,建立统一的、完整的业务监测体系, 在风险控制过程中,根据金融机构的实际业 务情况,确定表外业务相对应的风险等级,制 定统一的表外风险转换系数,以确保对表外 业务经营风险进行量化分析。二是人民银行 和银监会应根据审慎原则加强

    25、对表外业务非 现场监管。按照“分类指导”原则,针对不同类 型的表外业务,根据其报表反映风险程度的 大小,制订相应的监管措施,通过有效的非现 场监管避免或减少表外业务产生的副作用。 三是进一步完善现场检查操作规范,制定违规 处罚办法。对不公平竞争、扰乱金融市场秩序 或者蓄意逃避监管的商业银行进行严厉处罚。45注:基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中表外融资以人民银行公布的社会融资规模中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 现银行承兑汇票规模之和表示。在模型(1)中用表外融资(BW)和其他融资(OTHER)的一期、二期、三期滞后值来作回归估计,其结 果显示,表外融资(BW)和其他融资(OTHER)的一期滞后值的系数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比较显著,而二 期、三期滞后值的系数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下不显著。参考文献:m冯梅.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调查与研究ffl.西部金融,2013,( 3).2范文波,唐滔.表外业务对货币政策的影响J.中国金融,2011,(24).3】徐绍峰表外业务风险”写人政府工作报告意味深长N.金融时报,2013-03-11.4阮健弘.社会融资规模在金融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N.金融时报,2012-5-14.作者简介:权俊良,男,高级经济师,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铜陵市中心支行。叶文辉,男,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铜陵市中心支行。(责任编辑:黄秀梅)


    注意事项

    本文(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趋势及对金融调控的影响.doc)为本站会员(精***)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沃文网发消息,QQ:2622162128 -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