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沉积岩神级资料 桂工雁山24#218宿舍文工团一、 名词解释1、沉积岩:是指在表生条件下,由各种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在逐渐被埋藏过程中经成岩改造而成的岩石。2、陆源碎屑:从母岩中机械分离出来的岩石或单个晶体的碎块,按大小顺序可分为砾、砂、粉砂和泥。3、沉积构造:指在沉积作用或成岩作用中在岩层内部或表面形成的矿物成分的空间分布与排列方式特征。4、原生沉积构造和次生沉积构造:在沉积作用中或在沉积物固结之前形成的构造称为原生沉积构造。在沉积物固结之后形成的构造称为次生沉积构造。5、层理构造及构成要素(p277):层理是沉积物以层状形态堆叠而在岩层内部形成的层状行迹,它以沉积质点的颜色、成分或形状、
2、大小等显示。构成要素:纹层、层系、层系组。6、水平层理:纹层呈平面状,互相平行叠置且与层面平行。7、碎屑结构(p311):主要由砾、砂等较粗陆源碎屑(或他生矿物颗粒)机械堆积形成的。8、磨圆度(p313):碎屑外表棱角被磨平的程度或表面的光滑程度。9、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p315-316):成分成熟度:也称矿物成熟度,指碎屑沉积物中碎屑成分与稳定成分极端富集的终极状态的接近程度。结构成熟度:指碎屑沉积物与无基质、分选、磨圆都极好的终极状态的接近程度。10、化学沉积作用(p316):在地壳表层,在化学和物理化学规律支配下,物质以离子状态迁移、在结合成固态物质的过程。11、生物碎屑和内碎屑(p
3、327-329):生物碎屑也可简称为生屑,又称化石颗粒或骨粒,指粒度大于泥级的游离性生物硬体。 由带骨骼或外壳的生物(主要是无脊椎动物和骨骼藻类)死亡、软组织腐烂后形成,也可以由这类生物被食肉动物咀嚼或吞食,再议废物的形式吐出或排泄形成。内碎屑:指先沉积的碳酸盐沉积物在固结或半固结的状态下(通常未埋藏或浅埋藏),在沉积盆地以内经机械破碎形成的一种自生颗粒。 破碎营力主要来源流水和波浪等冲刷、扰动或击打。12、鲕粒(p330):由核心和核外包壳构成的形同鱼子的颗粒,以球或椭球形为主,有时可多少承袭核心形态,表面一般光滑,大小一般在砂或粗粉砂级范围。13、压实作用(p336):沉积物(主要是物理沉
4、积作用和复合沉积作用的沉积物),在上覆沉积物的重力下排出水分、减少孔隙,结果使密度加大、体积缩小。原始沉积物的这种单纯机械压缩作用就称为压实作用。14、压溶作用(p336):固态沉积物在高应力部位发生溶解的作用。15、沉积环境和沉积相:沉积环境:指沉积物形成的自然环境条件,是在物理、化学、生物上均别于相邻区域的一块地表。沉积相: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16、浊流和浊积岩:浊流:是在水下斜坡上产生的,含大量悬浮颗粒(泥砂)和水分、以紊乱状态快速流动的重力流。浊积岩:一种由浊流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岩。 二、简答题1、简述沉积岩与火成岩形成条件的不同?(p271)答:与火成
5、岩、变质岩相比,沉积岩形成条件具低温、低压、富水、大气及生物参与等特点。水(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是母岩风化的主要营力,也是母岩风化产物以及火山物质等搬运的主要介质(所以最初沉积岩被称为水成岩),生物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也是沉积岩形成的重要因素,这是与火成岩和变质岩绝然不同之处。2、简述沉积结构的基本类型(p275-276)答:沉积岩结构的基本类型有碎屑结构、泥状结构、自生颗粒结构、生物骨架结构、结晶结构3、简述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之间的异同点?(P278)答:相同点为都由平面状纹层平行层面叠置形成,不同是平行层理纹层厚度较大,构成粒度较粗,纹理常不如水平层理清晰。4、按照层系形态,交错层理可分为
6、几种类型?(p278-279)答:可分为板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波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4种5、如何利用粒序层理判断海进和海退?答:沉积岩(自下而上)的粒级是从粗到细,岩性是从碎屑岩到化学沉积,为海进层序;反之为海退层序。6、风成波痕和流水波痕有何区别?(p282)答:风成波痕极不对称 ,波脊或波峰处的砂粒常比波谷处的更粗,甚至出现细小的砾石,这与流水波痕正好相反。7、如何利用利用流水波痕判断流水方向?(p282)答:流水波痕形成的脊的缓坡面是受流水冲刷的面,总体倾向与流水相反8、简述沉积岩基本类型划分?(p293)答:沉积岩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他生沉积物和自生沉积物。他生沉积物又可分为火
7、山碎屑岩和陆源碎屑岩,火山碎屑岩进一步分为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陆源碎屑岩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质岩;自生沉积岩分为碳酸盐岩、硅质岩、铁质岩、磷质岩、铝质岩和蒸发岩。9、简述常用的碎屑颗粒粒级划分标准?(p312)答:自然粒级标准:大于2mm-砾岩,0.052mm-砂岩,0.050.005mm-粉砂岩,小于0.005mm-泥岩;大于1000mm-漂砾,2501000mm-巨砾,50250粗砾,1050中砾,210细砾,12极粗粒砂;0.51粗砂,0.250.5砂,0.10.25细砂,0.050.1极细砂;0.030.05粗粉砂,0.0050.03细粉砂,小于0.005泥伍登温特华斯标
8、准:大于256mm巨砾,64256粗砾,464中砾,24细砾;12极粗砂,0.51粗砂,0.250.5砂,0.1250.25细砂,0.006250.125极细砂,0.031250.0625粗粉砂,0.00390.03125细粉砂,小于0.03125泥10、碎屑颗粒圆度划分为哪5个级别?(p313)答:角状、次角状、次圆状、圆状、极圆状11、简述鲕粒分类及其成因?(p330-331)答:可分为复鲕、负鲕、放射鲕、同心鲕、真鲕、表鲕、偏心鲕。12、颗粒之间接触类型的分类?(p337)答:点接触、面接触、凹凸接触和缝合线接触。13、胶结类型分类并简述其特征(p338-339)答:基底式胶结:被胶结颗
9、粒彼此相距较远,互不接触而“漂浮”在胶结物背景中。孔隙式胶结:沉积物为颗粒支撑,胶结物分布在粒间孔内,这时的胶结物可以是基质,但更常见是是真正意义上的胶结物。接触式胶结:沉积物颗粒支撑,但胶结物只分布在颗粒之间的接触点附近,粒间孔内部仍是未被填充的孔隙。悬挂式胶结:当胶结物和它附着(或胶结)的颗粒具有一致的相对方位是称作悬挂式胶结或重力式胶结。实际上,胶结物大都附着在颗粒的下部。镶嵌式胶结:这种胶结只出现在砂级陆源碎屑沉积物中,颗粒之间因压溶而多呈面接触、缝合线接触或凹凸接触。14、如何判断胶结物的世代性?(p341)答:在无交代的情况下,同一颗粒间孔内愈早沉淀的胶结物愈靠近被胶结颗粒的表面,
10、所以直接附着在颗粒表面的胶结物是第一世代,以后的世代就逐渐远离颗粒而向粒间孔中心发展。 屑岩(如砂岩)中,世代性通常表现为成分或结构不同的两个世代,如加大边的石英粒状硬石膏(或方解石)世代、栉壳状绿泥石杂针状绿泥石世代等。在颗粒碳酸盐岩中,世代性更发育,可形成23个世代且主要是由同种矿物(方解石)的不同结构表现出来。通常第一世代为栉壳状或加大边,第二世代为粒状,或第一世代是相对细小的粒状,第二世代为相对粗大的粒状,之间可以明显的分界,也可以是过渡。在上述两个世代的基础上,有时还可以在粒间孔中央出现更粗的第三世代,偶尔第一第二世代都是加大边,仅由杂质勾勒出它们的分界。15、简述溶蚀作用特征(p3
11、42)答:(1)溶蚀总是从颗粒表面、颗粒、基质内的裂缝等部位开始,再逐渐扩展开来的。 (2)通常情况下,溶蚀面都呈不规则的港湾或蚕食状,它可使形态一定的颗粒或矿物晶体变得残缺,或在基质、颗粒、矿物晶体内产生不规则的溶缝或溶孔(许多溶孔实际上只是溶缝某个断面的形态)。(3)随着溶蚀的持续进行遭溶蚀的颗粒、矿物晶体1或基质只会留下少量残余,甚至消失。16、按主要砾石的大小和成分进行砾岩分类(p349)答:按大小可分为粒径250mm 巨砾岩,25050mm粗砾岩,505mm中砾岩,52mm细砾岩按成分可分为单成分砾岩:指砾岩中,具相同成分是超过75%。复成分砾岩:指砾岩中,没有哪一种单一成分超过75
12、%。17、砂岩的分类(按主要粒度、基质含量和砂粒成分)(p353-354)答:按粒度划分:粒径21mm极粗砂岩,10.5mm粗砂岩,0.50.25mm中砂岩,0.250.1mm细砂岩,0.10.05mm极细砂岩按基质含量划分:净砂岩:基质含量较少或无基质的砂岩杂砂岩:基质含量较多,一般超过15%的基质含量的砂岩按砂粒成分划分: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18、画图表示砂岩的QFR分类(p354)答:1234567Q(单晶石英)95 75F(单晶长石)R(岩屑) 3:1 1:1 1:31石英砂岩2长石石英砂岩3岩屑石英砂岩4长石砂岩5岩屑长
13、石砂岩6长石岩屑砂岩7岩屑砂岩19、简述粉砂岩和泥岩的一般特征(p358-360)答:粉砂岩大多分布在砂岩和泥岩之间的过渡地带,在有砂岩分布的地方,几乎都有粉砂岩,且分布范围较砂岩更广;常见沉积构造是水平层理、脉状层理、透镜状层理和小波纹交错层理;粉砂岩所含化石较砂岩多得多;粉砂岩的沉积环境几乎都是低能的;粉砂岩的碎屑成分以单晶石英最常见,分选较好,磨圆较差,含量通常较高,但岩屑很少或无,云母相对砂岩有明显的增加且多平行层面排列。20、简述碳酸盐岩中常见的自生矿物(p363)答:常见的有方解石、文石、白云石、菱铁矿、菱锰矿、菱镁矿等方解石:又可分为低镁方解石和高镁方解石两类。方解石中MgCO3
14、摩尔分数高于4%时称为高镁方解石文石:又称霰石,是方解石的同质异形体,属斜方晶系;白云石认为碳酸盐岩中的白云石是由方解石交代而成的21、简述石灰岩的一般特征(p366)答:(1)几乎所有的石灰岩都是带有区域性的稳定层状。(2)为灰白、灰、灰黑或紫红等色。(3)不如砂岩或细碎屑岩丰富,除水平层理相对常见外,其他纹层层理(如交错层理)较少见于颗粒性石灰岩中。(4)在暴或浊流等再沉积石灰岩中也有粒序层理出现,而更多见的只是块状层理。其他沉积构造有泥裂、生痕、生物扰动、结核、缝合线等,特别是虫孔、硅质(燧石)结核和缝合线很常见。22、简述碎屑颗粒的搬运方式及其特征?答:1、流水的机械搬运方式:推移搬运
15、(或滚动搬运)推移载荷 悬浮搬运(或悬浮搬运)悬浮载荷 跳跃搬运介于上述二者之间一般来说,开始搬运流速要大于继续搬运流速。2、空气的搬运能力小,以跳跃搬运形式为主3、冰川的搬运流动方式:塑性流动和滑动,搬运能力巨大4、化学搬运:胶体的搬运和真溶液的搬运5、生物的搬运:生物的搬运作用:既可是物理方式也可是化学方式23、简述陆源碎屑结构的几种类型?答: 1、颗粒结构:碎屑颗粒粗大,分选不好,磨圆可好可差,砾石表面常有一些特殊的痕迹,如冰川擦痕,沙漠漆等 2、填隙物结构:有细碎屑杂基,也有化学胶结物,但量少24、简述硅质岩与石英砂岩的区别?答:石英砂岩:大多为中-细砂岩,碎屑中90%都是单晶石英,可
16、含少量的燧石岩岩屑和单晶长石。分选磨圆通常较好,颗粒支撑。胶结物成分变化较大,但大多有石英(主要是加大边)其他的可以是方解石、铁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海绿石、石膏等。少数石英砂岩可含较多粘土或碳酸盐泥晶基质而成石英杂砂岩。当长石、岩屑增多时长石石英岩或岩屑石英岩过渡。硅质岩: 指由化学作用、生物和生物化学作用以及某些火山作用形成的富含自生硅质矿物(70%)的岩石。(1)主要的硅质岩均以稳定层状产出,层厚一般不大(细-中层,少数厚层),前寒武纪的硅质岩大多数与铁质岩互层,以后则多与碳酸盐岩、页岩或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合成或共生。(2)次要却更常见的硅质岩呈结核、条带形式产在其他沉积岩内,尤其是碳酸盐
17、岩中比较普遍。(3)层状硅质岩的沉积构造较为简单,多为块状层理,有时可见水平纹层,偶尔有交错层理、粒序层理或叠层构造。矿物成分: 主要成分:蛋白石、玉髓和自生石英 次要成分:粘土矿物、碳酸盐矿物和氧化铁等。化学成分:主要成分:SiO2和H2O次要成分:数量不等的Fe2O3、Al2O3、CaO、MgO等结构: 非晶质的胶状结构、隐晶结构、微粒结构、生物结构、粒屑结构、交代残余结构构造:层状、薄层状、透镜体、条带或各种形状的结核颜色:多样,随杂质而异,常呈灰色、灰黑色以及灰白色、灰绿色和红色。25、风暴岩与浊积岩的区别。答:流态,浊流是单向的,风暴流是双向或多向的,局部也可呈单向;层序组合,浊流沉
18、积属深水沉积组合,而风暴沉积为浅水沉积;垂直层序及其内沉积构造,风暴沉积与浊流沉积具有相似的鲍马层序,但风暴沉积具有典型的丘状找错层理 ,而浊积中绝对没有;浊流底侵蚀的沟槽和印模具有严格的顺流定向性,而风暴流没有;生物标记,风暴沉积中化石组合标志着浅水陆架环境,而浊积中有浅水的也有深水生物化石,表现为原地和异地生物混杂。三、问答题1、一般而言,陆源碎屑沉积物在解释构造背景时作用更大,而碳酸盐沉积物则在解释环境条件时作用更大。为什么? (课本P388节选)构造背景:是指从物源区到沉积盆地整个区域所在的构造部位极其活动阶段。物源区、沉积盆地和其间的搬运路径总是共存于一个构造体系中。构造运动可使物源
19、区和沉积盆地相对快速升降或升降较为缓慢或升降趋于停止,从而不同程度地改变母岩中分解出来的碎屑矿物。对母岩风化的溶解物质而言,沉淀矿物与母岩中的被溶矿物已经没有必然联系。另外,埋藏沉积物中孔隙水的化学成分因温压和沉积物成分的不同而不同。所有这些与构造运动有关的因素都可以影响成岩作用的进程以及沉积岩和变质岩间的界线深度,因而也控制了沉积岩在不同构造部位的最大可能厚度。(环境)气候背景:是指一个较长时间内出现在大气中的各种物理现象的总和,最具影响力的是气温、降水和风。最常见的、与化学过程密切相关的碳酸盐沉积主要产在温暖气候带中。碳酸盐沉积成岩作用类型很多,主要有溶解作用、矿物的转化和重结晶作用、胶结
20、作用、交代作用、压实和压溶作用等。对于溶解物质而言,气候影响更明显,通常是降水量越少,温度越高,将会使溶解度越大的矿物沉淀出来。【盆地陆源碎屑沉积物既是盆地沉积和构造演化的直接证据和重要标志,也是源区隆升剥蚀的产物。包含了源区构造演化的诸多信息,反映了源区热构造事件及隆升剥蚀的特征。但由于盆地物源的多样性,不同物源区贡献的差异,以及碎屑物搬运过程中的分异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源区示踪存在某种程度的多解性。因此为了更加准确地示踪源区,反演源区构造演化,应根据不同研究区特征,在详细了解区域构造演化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进行多种方法的综合研究,全面获取源区的物质组成及年龄组成的信息。】【附相关论文观点:
21、一,陆源沉积物碎屑组分对源区构造背景的指示:砂岩作为大陆的风化沉积旋回产物,不仅直接记录了沉积物的母岩组合,改造强度及沉积环境等信息,而且因其碎屑组成与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密切相关,还可反映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因此,砂岩的碎屑组成及其时空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演区域构造活动的强度、性质和延续转变时间等。盆地碎屑沉积物中的砾岩也具有重要的物源研究意义,由于砾岩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接近物源区,因此砾岩成分是反映物源区母岩性质很好的示踪物,通过统计各种砾石成分及比例,即可推测母岩的成分特征。)通过对砾石最大扁平面的倾斜方向,的统计可判断古水流的方向,进而确定物源方向。砾岩层的沉积特征,如分选性、磨圆度
22、及厚度是源区构造演化、沉积时的水动力条件及搬运历史的综合反映。同时,在盆山演化过程中,从隆升区剥蚀下来的碎屑物沉积到相邻的沉积区。在山脉隆升过程中,随着地壳不断隆升,地层被逐层剥露,在相应的沉积盆地中就会形成与源区层序相反的倒序岩屑地层。在逆冲作用强烈的前陆盆地则会由于不同岩性组成的断片一起暴露侵蚀,往往形成倒序型和混合型相结合的分散型式。因此盆地充填沉积物中的岩屑,特别是砾岩的分散型式对确定源区及构造背景十分有效。二,陆源碎屑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对源区构造背景的指示:不同来源的岩石具有明显不同的组成,利用化学特征不但可以示踪源区,同时也可判断源区的构造演化背景。三,陆源碎屑沉积物矿物热年代学反
23、演构造背景及演化:同位素年代学已被广泛应用于造山带的研究,直接反演造山带造山过程中地壳岩石的隆升剥蚀史,定量确定造山带热构造事件年龄、期次及强度。研究表明,沉积盆地内沉积物的颗粒锆石的 U- Pb 年龄谱、FT年龄能有效地示踪源区背景、性质;能获取盆地沉降与重要热构造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等等。】2、简述主要成岩作用及其结构特点?(p336-346)答:主要的成岩作用有压实和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和交代作用、重结晶作用和有机质降解。(1)压实作用:沉积物(主要是物理沉积作用和复合沉积作用的沉积物),在上覆沉积物的重力下排出水分、减少孔隙,结果使密度加大、体积缩小。原始沉积物的这种单纯机械压缩作
24、用就称为压实作用。 基质支撑和颗粒支撑及其中间的过渡性支撑方式,在压实过程中原始沉积物的基质含量减少,较粗颗粒的含量增加,基质中片状的矿物呈定向排列或使一群大小和形状搭配合适的颗粒大体合起来形成一种似镶嵌结构;压溶作用:固态沉积物在高压力部位发生溶解的作用,经过压溶作用后颗粒间的接触方式从点接触、面接触演变成光滑的面接触、凹凸接触或缝合线接触。(2)胶结作用:彼此分离的颗粒被胶结物焊结在一起的作用。其胶结类型有基底式胶结、孔隙式胶结、接触式胶结、悬挂式胶结和镶嵌式胶结。而根据胶结物的结晶程度、晶体大小、形态和排列等可分为非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和显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可进一步分为微晶结构、镶嵌粒
25、状结构、栉壳结构、加大边结构和嵌晶结构。(3)溶蚀作用:沉积物、胶结物或任何已经存在的矿物被水局部溶解成为溶蚀。溶蚀作用使矿物形成铸型、假象或假晶现象。交代作用:一种矿物直接置换另一种矿物同时还保持被置换部分的大小和形态的化学过程。交代作用形成的结构有漂浮自形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交代假象结构和交代阴影结构。(4)重结晶作用:指在成岩过程中,矿物的晶体形态大小发生了变化而矿物的主要成分不改变的作用。(5)有机质降解3、列表说明碳酸盐岩的过渡类型划分(p364)50% 的矿物05%5%25%25%50%Xx岩含x质xx岩X质xx岩白云岩灰岩含白云质灰岩白云质灰岩方解石白云岩含钙质白云岩钙质白云岩
26、自生sio2矿物灰岩白云岩含硅质灰岩含硅质白云岩硅质灰岩硅质白云岩粘土粒级陆源碎屑灰岩白云岩含泥质灰岩含泥质白云岩泥(质)灰岩泥(质)白云岩砂级陆源碎屑灰岩白云岩含砂质灰岩含砂质白云岩砂质灰岩砂质白云岩答:4、如何肉眼鉴定他生沉积岩的胶结物?胶结物的成分可分为泥质、钙质、硅质和铁质等单一类型,可以是钙泥质或钙铁质等复合类型,因为化学沉积颗粒细小不易识别。肉眼鉴定时可用小刀刻划其硬度,观察其颜色或用盐酸测试其化学成分中是否含碳酸钙等。胶结物类型,肉眼鉴定或简易测定化学特征。胶结类型肉眼鉴定或简易化学测定特征泥质胶结无色或杂色多变,硬度小于小刀,加酸不起泡,胶结疏松。钙质胶结多为无色或白色;硬度小
27、于小刀,加盐酸起泡,胶结疏松。硅质胶结无色;硬度大于小刀,加酸不起泡,胶结紧密,坚固。铁质胶结多为红色或褐色,硬度中等,风化后常呈铁锈色,加酸不起泡。5、白云岩的成因模式?答:高盐水(浓缩海水)白云石化机理模式在高温气候背景中,潮上带表层CaCO3沉积物因急剧蒸发而脱水,紧邻的海水通过松散沉积物的毛细作用不断向这里运移补充并在这里被浓缩,文石和石膏先后结晶出, Ca2+被大量消耗,剩余孔隙的Mg/Ca比随之增高,结果就使表层沉积物 被白云石化。混合水模式含5%30%左右海水的混合水对白云石及度过饱和而对方解石不饱和,所以,当这种混合水作用于方解石时就会引起白云石化。他用海洋中隆升岛的形式示意性
28、地表示了这种白云岩的形成模式。6、胶结物与杂基在成因方面怎样区别?答:杂基:碎屑岩中的细小的机械成因组分, 其粒级以泥级为主, 可包括一些细粉砂胶结物:碎屑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间孔隙中的自生矿物。7、碳酸盐岩的结构类型?粒屑结构与碎屑结构的异同?答:1、粒屑结构:经波浪或流水搬运、沉积而成的碳酸盐岩;是由颗粒(内碎屑、生物碎屑、包粒、团粒、团块)和填隙物(泥晶基质或灰泥杂基、亮晶胶结物)、孔隙构成。2、生物骨架结构:由原地固着生长的生物骨架构成。3、结晶结构重结晶结构:有化学或生物化学作用而成。4、次生结构:交代作用和重结晶作用形成碳酸盐岩的结构既可以是机械成因的,又可以是化学、生物化学
29、成因的,与碎屑岩的结构相比,碳酸盐岩的结构要复杂。8、鲕粒分类及其成因机理?答:可分为复鲕、负鲕、放射鲕、同心鲕、真鲕、表鲕、偏心鲕。两个以上较小鲕粒或较小鲕粒和粒藻等等聚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更大鲕粒的核心的鲕粒称为复鲕鲕核部位是一个空洞的鲕粒称为负鲕。按包壳的结构,鲕粒可分为放射鲕和同心鲕两种基本类型放射鲕的包壳是由针状、叶片状、柱状方解石垂直核心表面机密排列而成,有时还夹杂着呈放射状排列的泥晶。同心鲕包壳由不透明到半透明的泥晶质同心圈层或间互出现的不透明圈层和透明圈层构成。包壳厚度与核心半径的相对大小将鲕粒分为真鲕和表鲕两类包壳厚度大于核心半径时为真鲕,包壳厚度小于核心半径时为表鲕。鲕的核心明显偏离鲕粒的中心的鲕粒称为偏心鲕。成因:(1)鮞粒的形成机理为环境水体的扰动使裸露的核心或还处于成长过程中的鮞粒悬浮起来,同时围绕他们进行快速化学沉积的结果,因而核心,扰动水体和CaCO3过饱和就是成鮞的三个前提。(2)成鮞过程中,水体扰动和由此导致的核心或鮞粒的悬浮总是间断性、反复性的,并总会伴随互相间的碰撞和磨蚀,但很快的化学沉淀除可抵消磨蚀消耗以外,仍可使包壳逐渐加积增厚。(3)在磨蚀和加积的共同控制下,鲕粒逐渐长大,表面也基本保持光滑,外形也逐渐向规则球状趋近。放射鲕形成于相对低能或间歇性高能环境,同心鲕形成于相对高能环境。第9页(共8页) .14-04-2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