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林化工学院给水排水管道工程课程设计第一部分 给水部分第1章 工程概况31.1 设计依据、原则、任务、要求31.1.1 设计题目31.1.2 设计依据31.1.3 设计编制原则31.1.4 设计任务41.1.5 设计要求:51.2 设计资料51.2.1 原始资料:5第2章 给水官网设计流量计算62.1用水量计算62.2给水官网设计方案比较和确定7 2.2.1水源与取水点的选择7 2.2.2取水泵站的位置7 2.2.3水厂厂址的选择7 2.2.4输水灌渠定线7 2.2.5配水管网7 2.3设计计算82.3.1最高日用水量82.3.2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92.4管网水力计算10 2.4.1管线沿线流
2、量.10 2.4.2大用户集中流量计算.10 2.4.3比流量.10 2.4.4沿线流量计算.10 2.4.5节点流量计算.10 2.4.6管网平差.10第二部分 给水部分第3章 排水管网设计113.1 排水管网设计方案比较11 3.2排水管网定线13 3.3雨水管网定线13 3.4 排水管网设计计算13 3.4.1污水设计流量.13 3.4.2污水管道水力计算17 3.5雨水管网设计计算19 3.5.1 雨水管道设计流量19 3.5.2 雨水管道水力计算21参考文献23结束语24附表.25第1章 工程概况1.1 设计依据、原则、任务、要求1.1.1 设计题目吉林地区C县城给水排水管道工程课程
3、设计1.1.2 设计依据a给水工程设计任务指导书;b.给水排水设计手册;c.给水工程上册;d.给水工程设计规范;e.给水排水标准图集;f.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给水排水制图标准;h.室外给水工程设计规范97版(GBJ14-87);k.其他相关设计资料。1.1.3 设计编制原则给水工程的规划与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1、给水系统管网的布置应满足以下要求:(1)按照城市规划,考虑给水系统分期建设的可能,留有充分的发展余地;(2)必须安全可靠,当局部管网发生故障时,断水范围应该最小;(3)管网均匀遍布整个给水区内,保证用户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4)力求以最短距离敷设管线,以降低管网造价和经营管
4、理费用。城市给水管网的定线一般只限于管网中的干管以及干管之间的连接管,不包括从干管取水而分配到用户的进水管。干管延伸方向应和二级泵站输水到大用户的水流方向一致,顺水流方向,以最短的距离布置数条干管,干管从用水量较大的街区通过。干管间距可根据街区情况,采用500800m。干管之间设有连接管,从而形成了环状网。连接管作用在于局部管线损害时,可通过连接管重新分配流量,保证供水可靠。连接管间距一般在8001000m 之间。干管一般规划道路定线,尽量避免在主要路面或高级路面下布线。管线在路面下的平面位置及标高应符合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设计要求,为减少造价,应尽量减少穿越河流和铁路。管网水力计算的目的是确定管
5、网各管段的管径和水头损失或管网水头损失,为选配二级泵站提供依据。考虑以上要求,对该市进行管网定线,为供水安全,采用环状网。C 城市管网定线情况见给水管网总平面图。2、输水管区定线要求:按照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J1386)规定,(1)尽量缩短线路长度;(2)减少拆迁,少占农田;(3)管渠的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4)从水源至城镇水厂或工业企业自备水厂的输水管渠的设计流量,应按最高日平均时供水量加自用水量确定。当长距离输水时,输水管渠的设计流量应计入管渠漏失水量。向管网输水的管道设计流量,当管网内有调节构筑物时,应按最高日最高时用水条件下,由水厂所负担供应的水量确定;当无调节构筑物时,应按最高
6、日最高时供水量确定。注:上述输水管渠,当负有消防给水任务时,应分别包括消防补充流量或消防流量。(5)水干管一般不宜少于两条,当有安全贮水池或其他安全供水措施时,也可修建一条输水干管。输水干管和连通管管径及连通管根数,应按输水干管任何一段发生保障时仍能通过事故用水量计算确定。城镇的事故水量为设计水量的70%,工业企业的事故水量按有关工艺要求确定。当负有消防给水任务时,还应包括消防水量。(6)输水管渠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检查井和通气设施。检查井间距:当管径为700 毫米以下时,不宜大于200 米;当管径为700 至1400 毫米时,不宜大于400米。(7)非满流的重力输水管渠,必要时还应设置跌水井或
7、控制水位的措施。(8)工业企业配水管网的形状,应根据厂区总图布置和供水安全要求等因素确定。1.1.4 设计任务 1、计算给水管网设计流量。2、给水管网定线。3、计算节点流量。4、管网流量分配。 5、初步选定管径。6、管网平差计算。7、输配水管线的布置。8、设计计算书一份。 9、绘制给水管网平面布置图、给水管道部件连接1.1.5 设计要求:1、设计均应达到初设计水平,力求方案计算正确。图纸说明细致准确,并书写工整,图面规范、美观。2、设计要求独立完成,对设计内容做到全面掌握。3、设计说明书一份。(1)设计概况、城市概况、设计范围、设计任务与资料。(2)根据原始资料给水设计流量计算。(3)给水管网
8、的布置和定线。(4)给水管网水力计算与工程概算。(附表格)4、设计图纸2张。给水管网平面布置图、管件连接图。5、所有设计内容按时完成。1.2 设计资料H市是吉林省东部一座中小城镇,势大至西南低,东北高,城市南部有一条自西向东流的河流。河流水位常年变化不大,河中泥沙较少。一条铁路贯穿城区,一条河流横亘该城市的南部,城市位于河北岸,铁路把城市分成两个区,该市区有三座大型工厂,I区有甲、乙两厂,II区有丙厂1.2.1 原始资料详见课程设计任务书。第2章 给水管网设计流量计算2.1 用水量计算:按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规定: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预测城市用水量,并进行水资源与城市用水量之间的
9、供需平衡分析;选择城市给予水水源并提出相应的给水系统布局框架;确定给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和用地;提出水资源保护以及开源节流的要求和措施。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致。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且应适应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城市给水系统的设计年限,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一般近期宜采用510 年,远期规划年限宜采用1020 年。设计用水量由下列各项组成:1、 居民综合生活用水量,Q1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 公共建筑及设施用水。前者指城市中居民的饮用、烹调、洗涤、冲侧、洗澡等日常生活用水;公共建筑及设施用水包括娱乐场所、宾馆浴室、商业、学校和机关办公楼等用水,但
10、不包括城市浇洒道路、绿化和市政等 用水;2、 公共建筑生活用水量Q2。3、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Q3。4、 工业企业职工生活用水量Q4。5、 工业企业职工沐浴用水量Q5。6、 市政用水量Q6。7、 未预计水量及管网漏失量Q7。城市总用水量计算时,应包括设计年限内该给水系统所供应的全部用水;居住区综合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职工生活用水。消防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以及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量,但不包括工业自备水源所需的水量。2.2 给水管网设计方案比较和确定:2.2.1水源与取水点的选择所选水源为城市南面的河流,取水点应该选在水质良好的河段,也就是河段的上游,并且要靠近用水区。2.2.2 取水
11、泵站的位置定在取水点附近,即上游河岸,用以抽取原水。 2.2.3 水厂厂址的选择水厂厂址应该选在不受洪水威胁,卫生条件好的地方,也就是河流的上游。由于取水点距离用水区比较近,所以水厂设置在取水泵站附近,或者与取水泵站建在一起。 2.2.4 输水管渠定线 沿着现有道路。 尽量缩短输水距离。 充分利用地形高差,优先考虑重力输水。但是由于取水点取在城市南面的河流,地势较低,所以输水方式只考虑压力输水。 本设计是单水源供水,为了保证供水的安全性,采取双管输水。 2.2.5配水管网 干管延伸方向应和二级泵站到大用户的方向一致,干管间距采用500800m. 干管和干管之间有连接管形成环状网,连接管的间距为
12、8001000m左右。 干管按照规划道路定线,尽量避免在高级路面或重要道路下通过,尽量少穿越铁路。 干管尽量靠近大用户,减少分配管的长度。 力求以最短的距离铺设管线,降低管网的造价和供水能量费用。 本设计采用环状网。 干管布置的主要方向按照供水主要流向延伸。管网中输水干管到大用户如工厂、火车站的距离要求最近。 管网布置必须保证供水安全可靠,尽可能布置成环状,干管尽可能布置在两侧有大用户的道路上,以减少配水管的数量。2.3设计计算2.3.1 最高日用水量 城市用水量包括:综合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工业淋浴用水、消防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火车站用水、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量。该区时吉林省某一城
13、市的一个城区,取用大城市的综合生活用水量定额270L/(cap*d),该城区总人口数为50万人,用水普及率为100。 综合生活用水量: Q1=fq1N=27022100100001000=59400(m/d)式中,f为给水普及率,%;q1为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定额,(m/d);N为计划人口数。 火车站用水量: Q2=900m/d=900/24/3600=37.5 L/s 工厂甲:Q3:生产用水:2400 m/d90%=2190m/d 职工生活用水:普通车间:150050%251000=18.75m/d 热车间: 150050%351000=26.25 m/d 淋浴用水: 普通车间:150050%
14、4031000=10m/h 热车间: 150050%6031000=15m/h Q3=2280m/d工厂乙:Q4: 职工生产生活用水:2400m/d90%=2190 m/d 普通车间:120080%251000=24 m/d 热车间: 120020%351000=8.4 m/d 淋浴用水: 普通车间: 120080%4031000=12.8 m/h 热车间: 120020%6031000=4.8 m/h Q4=1101.69m/d (其中,普通车间有30%的工人洗澡,热车间全部洗澡)浇洒道路及绿化用水:Q6=700m/d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Q7=0.2(Q1+Q2+Q3+Q4+Q6)=95
15、36.34 m/d则最高日用水量为Qd=47681.69 m/d2.3.2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 Q=57218.028*6.23%1000/3600=990.19L/s根据对A县城各项用水量的综合分析与计算,使得我们初步设计人员有了 对该县城的给水量的大致掌握,对我们进行给水管网的布置与计算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为了更加明显的了解对A县城给水量的分布于用量各时段用水量见表2-1。462.4管网水力计算 2.4.1管线沿线流量 见表 24 2.4.2大用户集中流量计算工厂A:(2205+75) 10003600/24=26.39 L/s工厂B: (1038+63.69)10003600/24=12.7
16、5L/s 火车站:Q2=700m/d=700/24=29.2 m/h =2910003600=8.102L/s 2.4.3比流量 L/s 2.4.4沿线流量计算 沿线流量计算见表23所列 2.4.5节点流量计算 其中,大用户集中流量分别为26.38 L/s、12.75L/s、8.102L/s 2.4.6管网平差 根据节点流量进行管段流量初次分配,查界限流量表初 步确定管径,进行管网平差。管网平差结果附表2-4-6第3章 排水管网设计3、1排水管网设计方案比较1、分流制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排水管渠排除时,成为分流制排水系统。其中排除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系统成为污水排水系统;
17、排除雨水的系统称为雨水排水系统。根据排除雨水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完全分流制、不完全分流制和截流式分流制。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设污水和雨水两个管渠系统,前者汇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送至处理厂,经处理后排放或加以利用。后者通过直接排放到水体,对水体污染严重。近年来,国内外对雨水径流的水质调查发现,雨水径流特别是初降雨水径流对水体的污染相当严重,因此提出对雨水径流也要严格控制的截流式分流制排水系统。截流式分流制既有污水排水系统,又有雨水排水系统,与完全分流制的不同之处是在于它具有把初期雨水引入污水管道的特殊设施,称为雨水截流井。在小雨时,雨水经初期雨水截流干管与污水一起进入污水处理厂;大雨时,雨水跳跃截
18、流干管经雨水出流干管排入水体。截流式分流制的关键是初期雨水截流井。要保证初期雨水进入截流管,中期以后的雨水直接排入水体,同时截流井中的污水不能溢出泄入水体。截流式分流制可以较好的保护水体不受污染,由于仅接纳污水和初期雨水,截流管的断面小于截流式合流制,进入截流管内的流量和水质相对稳定,亦减少污水泵站和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费用。不完全分流制只建污水排水系统,未建雨水排水系统,雨水沿着地面、道路边沟和明渠泄入水体。或者在原有渠道排水能力不足之处修建部分雨水管道,待城市进一步发展或有资金时在修建雨水排水系统。该排水体制投资省,主要用于有合适的地形、有比较健全的明渠水系的地方,以便顺利排泄雨水。目前还
19、有很多城市在使用,不过它没有完整的雨水管道,在雨季容易造成径流污染和洪涝灾害,所以最终还得改造为完全分流制,而对于地势平坦,多雨易造成积水地区,不宜采用不完全分流制。分流制的优点是它可以分期建设和实施,一般在建设初期建造城市污水下水道,在城市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后再建造雨水道,收集、处理和排放降水尤其是暴雨径流水。2、 合流制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径流汇集在一个管渠内予以输送、处理和排放。按照其生产的次序及对污水处理的程度不同,合流制排水系统可分为直排式合流制。截流处理式合流制和全处理式合流制。城市污水与雨水径流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附近水体的合流制称为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
20、国内外老城市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均属于此类。由于污水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必须对污水进行适当的处理才能够减轻城市污水和雨水径流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为此产生了截流式合流制。截流式合流制是在直排式合流制的基础上,修建沿河截流干管,并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溢流井,在截流主干管的末端修建污水处理厂。该系统可以保证晴天的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雨季时,通过截流设施,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可以汇集部分雨水(尤其是污染重的初期雨水径流)至污水处理厂,当雨污混合水量超过截流干管输水能力后,其超出部分通过溢流井泄入水体。这种体制对带有较多悬浮物的初期雨水和污染水都能进行处理,对保护水体的有利的,但另一方面雨量过大,混合污水
21、量超过的截流管的设计流量,超出部分将溢流到城市河道,不可避免会对水体造成局部和短期污染。并且,进入处理厂的污水,由于混有大量雨水,使原水水质、水量波动较大,势必对污水厂个处理单元产生冲击,这就对污水处理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雨量较小且对水体水质要求较高的地区,可以采用完全合流制。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径流全部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这种方式对环境水质的污染最小,但对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的要求高,并且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运行费用。3、 方案确定原则工程投资要符合当地的经济状况,最大可能的排出污水和雨水,不影响城市的安全。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4、 方案确定 从环境保护的方面考虑,采用合流制将生
22、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全部送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排放,是最佳的选择,但污水厂的处理能力增加太多,截流干管的尺寸很大,增加工程投资,晴天时又造成输水能力和处理的极大浪费,从经济上来看,现在无法实现。分流制将污水全部送入污水厂进行处理,雨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水体。这样,污水厂的处理能力不至增加太大,截流干管的尺寸也不会很大,虽然和合流制相比较,管道系统由一个变成了两个,增加了建造初期的费用,但是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费用将减少。 根据H市的情况,综合考虑各种排水体制的特点,经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比较,本设计采用的排水体制为分流制,即设置污水排水系统和雨水排水系统两个分别独立的排水系统。城市污
23、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水体,雨水经雨水干管收集后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水体。3、2排水管网定线 1、确定排水区界及划分排水流域 排水区界是污水排水系统的界限。凡是采用完全卫生设备的建筑区都应设置污水管道。它是根据城镇总体规划的设计规模决定的。在排水区界内,根据地形及城镇的规划,划分排水流域。一般在丘陵及地形起伏的地区,可按等高线划出分水线。在本设计中,城市有明显的分水线铁路线位于分水线上。分水线将城市划分为两个排水区界,分水线北面的为一区,分水线南面的为二区。2、污水管网定线污水管道的布置既要使管道工程量为最小,又要使水流畅通节省能源。为了遵循“尽可能在管线较短,埋深较浅的情况下,让最大区域污水
24、能自流排出”的原则,污水管道采用截流式布置,在铁路线的北面和南面各设一根主干管,截流从街坊截流而来的污水。支干管最大可能地利用重力流排水,主干管和支干管都半垂直于等高线。因为有一条铁路以通过城市的中部,所以一区的污水要排入城市东南端的污水处理厂必须穿越铁路。该城市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城南有一条自西向东流的河流,常年的主要风向是西南风,根据污水处理厂必须位于集中给水水源下游,并应设在城区的下游和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的要求,污水厂选择在该城市的东南角。3、3雨水管网定线本设计中,H市地势背面和南面地势高,中间地势低,为了充分利用地形,以最短的距离靠重力流将雨水排出。两区的主干管各自相连接,主干管将两区
25、收集的雨水直接排入河流。3、4排水管网设计计算3、4、1污水设计流量 街坊生活污水设计流量 居民区生活污水设计流量,一般按居住区人口密度、污水标准计算单位面积的平均污水流量,即比流量。然后用比流量乘以设计管段服务面积和总变化系数求得。 q1=Fq0Kz式中,q1为设计管段的本段流量,L/s;F为设计管段服务街区的面积,h;Kz为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q0为居住面积的本段平均流量。即比流量【L/(s. h)】。可用下式求得: q0= 式中,n 为居民区生活污水定额,L/(人. d);p为人口密度,人/ h。本设计中:两个区的人口密度为380cap/ h,居民生活污水量标准为240L/s,则每公顷
26、街区的生活污水平均流量为比流量(l/(sha))。可用下式求的: 水力计算:从上流管段和旁侧管段流来的平均流量以及集中流量对这一管段是不变的。初步设计中,只计算主干管的流量。 为了简化计算,公用建筑生活水量和小型工业企业的集中排水量,一般按计算街坊生活污水流量的方法近似计算,包括在居住区内按面积计算。 人口密度按设计期内的人口规划确定。当污水平均日流量大于1000 L/s时,总变化系数至少应为1.3.当污水日平均流量小于5 L/s时,总变化系数为2.3.当污水日平均日流量在5-1000 L/s之间时,居住区生活污水总变化系数按综合分析得出的总变化系数与平均流量间的关系式求得。即 式中,Q为平均
27、日平均时污水流量,L/s。 将各个街区编上号码,并按各个街区的平均范围计算它们的面积,列入表中。用箭头标出各个街区排除的方向。见表31。 表3-1 街区面积表街区编号街区面积街区编号街区面积街区编号街区面积街区编号街区面积街 区 编 号街区面积街 区 编 号街 区面积115.462414.884714703.379310.4711613.643215.022520.354817.92719.49416.371178.5310.612610.244920.447211.369511.881181.7849.832710.85016.167316.68967.581195.37510.842821
28、.985111.93749.59714.731205.03610.642913.215211.91755.62986.7812113.69710.51303.885316.82767.37994.491228.39811.77317.29541.43778.11004.8612317.94911.67326555.34783.371013.2312423.312102.06335.555610.717910.61023.9712513.33112.83410.465722.44806.541036.9812613.481214.433514.625826.35815.031045.341276
29、.451313.14367.325926.36826.671054.271285.321411.57378.56605.7834.271065.5612913.03155.1388.95619.83846.661075.081309.671619.43399.496210.888516.851086.2913110.5417174011.66638.67869.291098.431325.361812.584113.15649.77877.9111011.471334.611921.214211.916533.048824.11112.6413411.212015.874312.22667.0
30、1895.561123.432111.48442.73676.27900.891135.042213.42456.18684.439125.231146.42314.03469.81692.1928.581156.36区,区工业废水设计集中流量 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及淋浴污水设计流量按下式计算。 Q2=(A1B1K1+A2B2K2)/3600T+(C1D1+C2D2)/3600 式中,Q2为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及淋浴污水设计流量,L/s;A1为一般车间最大班职工数;A2为热车间最大班职工数;B1为一般车间职工生活污水定额,以25L/(人.班)计;B2为热车间职工生活污水定额,以35 L/(人.班)计;
31、K1为一般车间生活污水量时变化系数,以3.0L计;K2为热车间生活污水量时变化系数,以2.5L计;C1为一般车间最大班使用淋浴的职工人数;C2为热车间最大班使用淋浴的职工人数;D1为一般车间淋浴污水定额,以40 L/(人.班)计;D2为高温、污染严重车间的淋浴污水定额,一60 L/(人.班)计;T为每班工作时数,h。 淋浴时间以60min计。经计算有:工厂A:生产污水:1000 m/d70%=8.1L/s 生活污水:9.06L/s工厂B:生产污水:1100 m/d60%=7.64L/s 生活污水:13.01 L/s火车站:4.05L/s 本设计中,区,区工业废水设计集中流量见表32.表3-2
32、工业废水设计流量表 单位L/s名称生产污水生活污水平均污水量生活淋浴A厂8.102.466.6017.16B厂7.643.289.7320.65火车站-4.05 污水干管设计流量的计算 各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应列表进行计算。见表33.3、4、2 污水管道水力计算 设计充满度 在设计流量下,污水在管道之哦那个的水h和管道直径D的比值称为设计充满度。我国的按非满流(h/D10000.75 设计流速 和设计流量、设计充满度响应的水流平均速度叫做设计流速。为了防止管道中产生淤积和冲刷,设计流速不宜过大也不易过小,应在最大和最小设计流速范围之内,即Vmin=0.6m/s,Vmax(非金属)=5m/s,Vm
33、ax(重金属)=10m/s。 最小管径 在街区和厂区内最小管径顶为200mm,在接到下为300mm. 最小坡度 相应于管内流速为最小设计流速时的管道坡度为最小设计坡度。管径200mm的最小设计坡度0.004;管径300mm的最小设计坡度0.003. 管道的埋设深度 管道埋深是指管道内壁底到地面的距离。规范规定: 无保温措施的生活污水管道或温水与生活污水接的工业废水管道,管底可埋设在冰冻线以上0.15m。控制点 在污水排水区域内对管道系统的埋深齐控制作用的地点称为控制点。通常选离出口最远的一点味控制点。为确定其标高,一方面要根据城市的规划,保证排水区域内各点的污水都能够排出,并考虑发展。另一方面
34、不能因个别控制点而增加整个系统埋深。 在确定了设计流量后,便可以从上流管段开始依次进行主干管设计管段的水力计算。本设计中列表计算。 从管道平面布置图上量出每一个设计管段的长度,列入表3-5中第2项。 从各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列入表35中第3项。设计管段起始点检查井处的地面标高列入表35中的第10、11项。 计算每一设计管段的地面坡度,作为确定管道坡度时参考。 确定其实管段的直径以及设计流速v,设计坡度I,设计充满度h/D。具体计算值可由水力计算图查得。 确定其他管段的管径D,设计流速v,设计坡度I,设计充满度h/D,随着设计流量的增加,下一个管段的管径一般会增大一级或二级,或者保持不变,这样便可
35、以根据流量确定管径。然后可根据设计流速随着设计流量的增大而逐段增大或保持不变的规律设定设计流速。各数据根据水力计算图查得,各项都符合规范的要求,谁明水力计算合理,将计算结果填入响应的项中。 计算个管段上端、下端的睡眠,管底标高及埋设深度。 根据设计管段长度和管道坡度求降落量,降落量=IL. 根据管径和充满度求管段的水深,h=Dh/D。 求设计管段上、下端的管内底标高,水面标高及埋设深度。1点的管内标高等于1点地面标高减1点的埋深;2点的管内底标高等于1点的管内底标高减降落量。2点的埋设深度等于2点的地面标高减2点的管内底标高。管段上下水面等于响应点的管内底标高加水深。 确定管网系统的控制点。本
36、设计中控制点选在地势最低的,离污水厂最 远的1点。因为地面平台,可考虑不设置中途提升泵站,主干管的坡度可在满足流速和充满度情况下看情况选择,但埋深不至过大。综上,本设计中控制点选在地势最低的,离水厂最低的1点。1点位主干管的起始点。它的埋设深度主要受冻土线的影响。根据管段在检查井处采用的衔接方式,可确定下游管段的管底内标高,如管径不同,采用管顶平接,如管径相同,采用水面平接。污水主干管的水力计算详见表34.3.5 雨水管网设计计算3.5.1雨水管道设计流量 雨水设计流量按下式计算 Q=qF式中,Q为雨水设计流量,L/s;为径流系数,在设计中,其设计中,其值取0.55;F为汇水面积,h;q为设计
37、暴雨强度,L/(sh)。设计暴雨强度公式,在本设计中,采用吉林省H市的暴雨强度公式,查得公式为: q = 式中,q为设计暴雨强度,L/(sh);P为设计重现期,本设计中,其值取1;t为降雨历时,min.集水时间t的确定 T=t1+mt2式中,t1为地面积水时间,本设计中t1=10min;t2为管渠内雨水流行的时间,min;m为折减系数,本设计中,其值取2.降雨面积和汇水面积 汇水面积是指降雨所笼罩的面积,汇水面积是指雨水管渠汇集雨水的面积。本设计的雨水汇水面积见表3-6.表3-6 雨水汇水面积计算表第一根主干管设计管段编号本段汇水面积编号本段汇水面积 (ha)转输汇水面积(ha)总汇水面积(h
38、a)1-21、2、A57.436057.4362-315-1954.10757.436111.5433-430-3533.183111.543144.7264-561、6220.712144.726165.4385-663-6551.477165.438216.9156-771-7337.429216.915254.3447-878-8134.586254.344288.938-997-9926.044288.93314.9749-10103-105、111、11222.67314.974337.644第二根 主干管11-123-641.915041.91512-1320-2354.79841
39、.91596.71313-1436-3824.82896.713121.54114-1544-4617.995121.541139.53615-1686-8844.677139.536184.21316-1790、121、12222.965184.213207.178第三根主干管18-197-933.955033.95519-2024、25、B54.51533.95588.4720-2139-4134.29888.47122.76821-2247-4952.354122.768175.12222-2354、55、8912.335175.122187.45723-2491、C44.365187.457231.82224-25123、12441.25231.82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