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4.14.1 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4.1.14.1.1排水系统的分类排水系统的分类4.1.24.1.2排水系统的组成排水系统的组成4.1.34.1.3排水管道组合类型排水管道组合类型4.24.2 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4.2.14.2.1建筑内部排水流动特点建筑内部排水流动特点4.2.24.2.2水封的作用及其破坏原因水封的作用及其破坏原因4.2.34.2.3横管内水流状态横管内水流状态4.2.44.2.4立管内水流状态立管内水流状态4.2.54.2.5排水立管在水膜流时的通水能力排水立管在水
2、膜流时的通水能力第第4 4章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建筑内部排水系统下一页第第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4.24.2 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4.2.54.2.5排水立管在水膜流时的通水能力排水立管在水膜流时的通水能力4.2.44.2.4立管内压力波动的因素及防止措施立管内压力波动的因素及防止措施4.34.3 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4.3.14.3.1布置与敷设的原则布置与敷设的原则4.3.24.3.2卫生器具的布置与敷设卫生器具的布置与敷设4.3.34.3.3排水横直管布置与敷设排水横直管布置与敷设4.3.44.3.4排水立管的
3、布置与敷设排水立管的布置与敷设4.3.54.3.5横干管及排出管的布置与敷设横干管及排出管的布置与敷设4.3.44.3.4通气系统的布置与敷设通气系统的布置与敷设第第4 4章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第第5 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1 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4.1.1排水系统的分类按污废水性质分类按污废水性质分类按污废水性质分类按污废水性质分类按通气方式分类按通气方式分类按水力状态分类按水力状态分类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排水系统排水系统屋面雨水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排水系统生活废水生活废水排水系统排水系统生活排生活排水系统水系统工
4、业废水工业废水排水系统排水系统排水系统排水系统分类分类第第5 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1 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4.1.1排水系统的分类按污废水性质分类按污废水性质分类按通气方式分类按通气方式分类按通气方式分类按通气方式分类按水力状态分类按水力状态分类器具通气器具通气排水方式排水方式伸顶通气伸顶通气排水方式排水方式有特制配件有特制配件伸顶通气伸顶通气排水方式排水方式专用通气专用通气排水方式排水方式环形通气环形通气排水方式排水方式排水系统排水系统分类分类第第5 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
5、.1 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4.1.1排水系统的分类按污废水性质分类按污废水性质分类按通气方式分类按通气方式分类按水力状态分类按水力状态分类按水力状态分类按水力状态分类重力流排水系统利用利用重力势能重力势能作为作为排水动力,管系排排水动力,管系排水按一定充满度设水按一定充满度设计,管系内水压基计,管系内水压基本与大气压力本与大气压力相等相等的排水系统。的排水系统。压力流排水系统压力流排水系统利用利用重力势能重力势能或或水水泵泵等其它机械动力等其它机械动力满管满管排水设计,管排水设计,管系内整体水压系内整体水压大于大于(局部可小于局部可小于)大气大气压力的排水系统。压力的排水系
6、统。第第5 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1 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4.1.2排水系统的组成基本要求:基本要求:1.系统能迅速通畅地将污废水排到室外;系统能迅速通畅地将污废水排到室外;2.排水管道系统气压稳定,有毒有害气排水管道系统气压稳定,有毒有害气体不进入室内,保持室内环境卫生;体不进入室内,保持室内环境卫生;3.管线布置合理,简短顺直,工程价低。管线布置合理,简短顺直,工程价低。二、建筑内排水系统组成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1 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4.1.2排水系统的组成第第5 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
7、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1 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4.1.2排水系统的组成排水管道清通设备提升设备建筑内部排水系统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的基本组成部分污水局部处理构筑物用来满足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用来满足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各种卫生要求,中各种卫生要求,收集和排除污废收集和排除污废水水的设备。的设备。包括:包括:卫生器具和生产设备的受水器1.1.便溺器具便溺器具2.盥洗、沐浴器具盥洗、沐浴器具3.洗涤器具洗涤器具4.地漏地漏第第5 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1 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4
8、.1.2排水系统的组成排水管道包括:器具排水管,排水管道包括:器具排水管,排水横直管、立管、埋地干管和排排水横直管、立管、埋地干管和排出管。出管。按管道按管道设置地点、条件设置地点、条件及及污水污水的性质和成分的性质和成分建筑内部排水管材主建筑内部排水管材主要有:要有:塑料管、铸铁管、钢管和带塑料管、铸铁管、钢管和带釉陶土管釉陶土管,工业废水还可用,工业废水还可用陶瓷管、陶瓷管、玻璃钢管、玻璃管玻璃钢管、玻璃管等。等。卫生器具和生产设备的受水器清通设备提升设备建筑内部排水系统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的基本组成部分污水局部处理构筑物排水管道第第5 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
9、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1 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4.1.2排水系统的组成卫生器具和生产设备的受水器清通设备提升设备建筑内部排水系统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的基本组成部分污水局部处理构筑物a.a.塑料管:目前在建筑内使用的塑料管:目前在建筑内使用的排水塑料管是排水塑料管是硬聚氯乙烯塑料管硬聚氯乙烯塑料管(简称简称UPVCUPVC管管)。b.b.铸铁管铸铁管c.c.钢管:主要用于洗脸盆、小便器钢管:主要用于洗脸盆、小便器、浴盆等卫生器具与横支管间的连接、浴盆等卫生器具与横支管间的连接短管,短管,管径管径一般为一般为32、40、50mm。d.d.带釉陶土管:耐酸碱腐蚀
10、,主要带釉陶土管:耐酸碱腐蚀,主要用于排放腐蚀性工业废水用于排放腐蚀性工业废水,室内生活室内生活污水埋地管也可用陶土管。污水埋地管也可用陶土管。排水管道第第5 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1 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4.1.2排水系统的组成卫生器具和生产设备的受水器清通设备提升设备建筑内部排水系统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的基本组成部分通气管道系统通气管道系统 设置原因:设置原因:建筑内部排水管建筑内部排水管道是道是水气两相流水气两相流,为防止因气压,为防止因气压波动造成的波动造成的水封破坏水封破坏,使有毒有,使有毒有害气体进入室
11、内,需设置通气系害气体进入室内,需设置通气系统。统。1)向排水管内补给空气,水流畅通,减小气压变化幅度,防止水封破坏。2)排出臭气和有害气体。3)使管内有新鲜空气流动,减少废气对管道的锈蚀。污水局部处理构筑物排水管道在地下建筑物的污废水不能自流排至室外检查井的时候设置提升设备。建筑内部污废水提升包括:污水泵的选择,污水集水池容积确定和污水泵房设计。1.污水水泵常用设备:潜水泵、液下泵和卧式离心泵。第第5 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1 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4.1.2排水系统的组成卫生器具和生产设备的受水器排水管道清通设备建筑内部排
12、水系统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的基本组成部分污水局部处理构筑物提升设备2.集水池集水池容积与水泵启动方式有关:a.水泵自动启动时,集水池容积不小于最大一台泵5min的出水量,水泵每小时启动次数不超过4次;b.水泵手动启动时,生活污水集水池容积不大于4h平均小时污水量,工业废水按工艺要求定。第第5 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1 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4.1.2排水系统的组成卫生器具和生产设备的受水器排水管道清通设备建筑内部排水系统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的基本组成部分污水局部处理构筑物提升设备3.污水泵房污水泵房应有良好
13、的通风装置,并靠近集水池。第第5 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1 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4.1.2排水系统的组成卫生器具和生产设备的受水器排水管道清通设备建筑内部排水系统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的基本组成部分污水局部处理构筑物提升设备清通设备作用:疏通建筑内部排水管道,保障排水通畅。检查口:立管上,距地面1.0m,间距10m(塑料排水立管宜每隔6层),机械清通15m。底层、最高层应设置。清扫口:横管,隔一定间距清通用。1)连接2个及2个以上大便器或3个及3个以上卫生器具的铸铁排水横管上宜设置。第第5 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
14、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1 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4.1.2排水系统的组成卫生器具和生产设备的受水器排水管道提升设备建筑内部排水系统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的基本组成部分污水局部处理构筑物清通设备2)塑料排水管,连接4个及4个以上大便器的污水横管上宜设置。3)水流转角大于45度的排水横管上,应设置。4)生活污废水横管的直线管段上清扫口的最大距离:第第5 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1 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4.1.2排水系统的组成卫生器具和生产设备的受水器排水管道提升设备建筑内部排水系统
15、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的基本组成部分污水局部处理构筑物清通设备管径mm 生活废水 生活污水 5075 10 8 100150 15 10 200 25 20 1.化粪池和生活污水局部处理定义:化粪池是一种利用沉淀和厌氧发酵原理去除生活污水中悬浮性有机物的最初级处理构筑物。优点:结构简单、便于管理、不消耗动力和造价低。缺点:有机物去除率低,出水呈酸性,有恶臭,臭气污染空气,影响环境卫生。第第5 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1 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4.1.2排水系统的组成卫生器具和生产设备的受水器排水管道清通设备建筑内部排水系
16、统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的基本组成部分提升设备污水局部处理构筑物2.隔油井隔油井设计的控制条件:污水在隔油井内停留时间t和污水在隔油井内水平流速v,取值见下表。隔隔 油油 井井 设设 计计 参参 数数第第5 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1 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4.1.2排水系统的组成卫生器具和生产设备的受水器排水管道清通设备建筑内部排水系统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的基本组成部分提升设备污水局部处理构筑物含油污水种类含油污水种类停留时间停留时间t(min)水平流速水平流速v(m/s)含食用油污水含食用油污水2100.0
17、050.005含矿物油污水含矿物油污水0.51.00.0020.010第第5 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1 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4.1.2排水系统的组成卫生器具和生产设备的受水器排水管道清通设备建筑内部排水系统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的基本组成部分提升设备污水局部处理构筑物隔油井设计计算按下列公式进行:隔油井设计计算按下列公式进行:V VQ Qmaxmaxt t隔油井有效容积,隔油井有效容积,m3;含油污水设计流量,含油污水设计流量,m3/s;污水在隔油井中停留时间,污水在隔油井中停留时间,min;第第5 5章章 建筑内部
18、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1 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4.1.2排水系统的组成卫生器具和生产设备的受水器排水管道清通设备建筑内部排水系统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的基本组成部分提升设备污水局部处理构筑物3.降温池降温池建筑物附属的发热设备和加热建筑物附属的发热设备和加热设备排污水及工业废水的水爆清砂设备排污水及工业废水的水爆清砂排水水温超过排水水温超过城市污水排入下水城市污水排入下水道水质标准道水质标准中不大于中不大于4040O OC C的规定的规定时,应进行降温处理。时,应进行降温处理。降温池降温池降降温温的的方方法法:a.a.二次蒸发;二次
19、蒸发;b.b.水面散热;水面散热;c.c.加冷水降温。加冷水降温。第第5 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1 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4.1.3排水管道组合类型建筑内部污废水排水管道系统建筑内部污废水排水管道系统按排水立管和通按排水立管和通气立管的设置情况气立管的设置情况分为:分为:1.1.1.1.单立管排水系统单立管排水系统单立管排水系统单立管排水系统a.无通气立管的单立管排水系统 定义及适用条件:这种形式的立管顶部不与大气连通,适用于立管短,卫生器具少,排水量少,立管顶端不便伸出屋面的情况。第第5 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
20、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1 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4.1.3排水管道组合类型5F4F3F2F1F1Bb.有通气立管的单立管排水系统定义及适用条件:排水立管向上延伸,穿出屋顶与大气连通,适用于一般多层建筑。第第5 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1 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4.1.3排水管道组合类型5F4F3F2F1F1Bc.特制配件单立管排水系统定义及适用条件:在横支管与立管连接处,设置特制配件代替一般的三通;在立管底部与横干管或排出管连接处设置特制配件代替一般弯头。适用于各类多层、高层建筑。第第5 5章章
21、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1 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4.1.3排水管道组合类型7F3F2F1F1B2.双立管排水系统定义及适用条件:由一根排水立管和一根通气立管组成。适用于污废水合流的各类多层和高层建筑。第第5 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1 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4.1.3排水管道组合类型5F4F3F2F1F1B3.三立管排水系统定义及适用条件:由一根生活污水立管,一根生活废水立管共用一根通气立管组成,属外通气系统,适用于生活污水和生活废水需分别排出室外的各类多层、高层建筑。
22、第第5 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1 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4.1.3排水管道组合类型5F4F3F2F1F建筑内部排水系统中是水、气、固三种介质的复杂运动。其中固体物较少,可以简化为水气两相流。其特点为:第第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2 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 4.2.1建筑内部排水流动特点事故危害大水量气压变化幅度大流速变化剧烈1.水封的作用水封利用一定高度的静水压力来抵抗排水管内气压变化,防止管内气体进入室内的措施。水封的设置:水封设在卫生器具排水
23、口下,通常用存水弯来实施。第第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2 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 4.2.2水封的作用及其破坏原因.水封破坏因静态和动态原因造成存水弯内水封高度减少,不足以抵抗管道内允许的压力变化值(25mmH2O)时,管道内气体进入室内的现象叫水封破坏。水封的破坏与水封的强度有关。水封的强度:是指存水弯内水封抵抗管道系统内压力变化的能力,其值与存水弯内水量损失有关。水封水量损失越多,水封强度越小,抵抗管内压力波动的能力越弱。第第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2 排水管系
24、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 4.2.2水封的作用及其破坏原因 1.冲激流 水流特点:历时短,流速大,来势猛。2.压力变化1)横支管 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2 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 4.2.3横管内水流状态横支横支管管2)横干管措施:设计时应将底层横支管与立管底部最小距离应符合表要求 最低横支管与立管连接处距立管管底垂直距离 排水支管连接在排出管或排水横干管上时,连接点距立管底部水平距离不宜小于 1.5m。立管连接卫生器具的层数 4 56 12 1319 20 垂直距离(m)0.45 0.75 1.2 3.0 6.0 当靠近排水立管
25、底部的排水支管的连接不能满足、两条要求时,排水支管应单独排出室外。排水竖支管接入横干管竖直转向管段时,连接点应在转向处以下,且垂直距离h2不小于0.6m。立管内水流状态特点:立管内水流呈竖直下落流动状态,水流能量转换和管内压力变化很剧烈。1.排水立管水流特点:a.断续的非均匀流b.水气两相流c.管内压力变化第第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2 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 4.2.4立管内水流状态2.水流流动状态相关因素:在部分充满水的排水立管中,水流运动状态与排水量、水质、管壁粗糙度、横支管与立管连接处的几何形状、立管高度
26、及同时向立管排水的横支管数目等因素有关。通过实验发现,随着流量的不断增加,立管中水流状态主要经过个阶段:1.附壁螺旋流 2.水膜流 3.水塞流第第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2 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 4.2.4立管内水流状态第第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2 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 4.2.4立管内压力波动的因素及防止措施建筑内部排水系统中建筑内部排水系统中两个最重要的问题两个最重要的问题:a.a.确保立管内通水能力;确保立管内通水能力;
27、b.b.防止水封破坏。防止水封破坏。这两个问题都这两个问题都与立管内压力有关与立管内压力有关。1.影响排水立管内部压力的因素 在普通单立管系统中,水流由横支管进入立管,在立管中呈水膜流状态挟气向下流动,空气从伸顶通气管顶端补入。水舌:水流在冲击流状态下,由横支管进入立管下落,在横支管与立管连接部短时间内形成的水力学现象。水舌阻力系数与排水量大小,横支管与立管连接处的几何形状有关。第第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2 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 4.2.4立管内压力波动的因素及防止措施 立管内最大负压值,Pa;空气密度,kg
28、/m3;管壁粗糙高度,m;排水流量,L/s;管道内径,cm;空气阻力系数。第第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2 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 4.2.4立管内压力波动的因素及防止措施P1 KpQdj由上式可以得出:立管内最大负压值的大小与排水立管内壁粗糙高度和管径成反比;立管内最大负压值的大小与排水流量、终限流速以及空气总阻力系数成正比。第第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2 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 4.2.4立管内压力波动的因素及防止措施2.稳定立管
29、压力增大通水能力的措施当管径一定时,在影响立管压力波动的因素中,可以调整改变的主要因素:终限流速vt和水舌阻力系数K。第第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2 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 4.2.4立管内压力波动的因素及防止措施终限流速终限流速其他因素,或其他因素,或影响较小影响较小或或不能随意调整改变不能随意调整改变。水舌阻力系数水舌阻力系数vtK当排水立管内采取一些增阻消能措施,减小水流下降速度,一方面可以减小立管内的负压,防止水封破坏,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水膜厚度,增大了通水能力,常见的措施有:终限流速终限流速vta.a.增
30、增加管内壁粗糙高度加管内壁粗糙高度K Kp p,使水膜与管壁间的,使水膜与管壁间的界面界面力增加力增加,减小水流下降速度。,减小水流下降速度。b.b.立管上隔一定距离设立管上隔一定距离设乙字弯乙字弯(5(54 4层层)消能,有实消能,有实验表明可以减小流速验表明可以减小流速50%50%左右。左右。第第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2 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 4.2.4立管内压力波动的因素及防止措施c.利用横支管与立管连接处的特殊构造,发生溅水现象,使下落水流与空气混合,形成密度小的水沫状水气混合物,减小下降速度。第第5
31、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2 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 4.2.4立管内压力波动的因素及防止措施终限流速终限流速vtd.使由横支管排出的水流沿切线方向进入立管,使由横支管排出的水流沿切线方向进入立管,在在重力与离心力共同作用和管壁的限定下重力与离心力共同作用和管壁的限定下,水流旋转,水流旋转而下,其而下,其垂直方向的下落速度大幅度降低垂直方向的下落速度大幅度降低。e.对立管内壁作特殊处理,增加对立管内壁作特殊处理,增加水与管壁间的附着水与管壁间的附着力力。设置通气立管,常有的有专用通气立管,主通气立管和副通气立管三种。
32、其中专用通气立管在通气系统中属中级标准。第第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2 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排水管系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 4.2.4立管内压力波动的因素及防止措施水舌阻力系数水舌阻力系数K设通气立管后,向负压区补充的空气设通气立管后,向负压区补充的空气不经过水舌不经过水舌,水舌阻力系数水舌阻力系数K 0,立管内负压减小。,立管内负压减小。第第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3 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4.3.1布置与敷设的原则排水畅通排水畅通水利条件好水利条件好使用安全可靠使用安全
33、可靠不影响卫生不影响卫生总管线短总管线短工程造价低工程造价低占地面积小占地面积小施工安装施工安装维护管理方便维护管理方便美观美观1.根据卫生间和公共厕所的平面尺寸、所选用的卫生器具类型和尺寸布置卫生器具。既要考虑使用方便,又要考虑管线短,排水通畅,便于维护管理。2.卫生器具的安装高度应使其使用方便,功能正常发挥。3.地漏应设在:地面最低、易于溅水的卫生器具附近。地漏不宜设在:排水支管顶端,以防止卫生器具排放的固体杂物在卫生器具和地漏之间横支管内沉淀。第第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3 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4.3.2卫生器具的布置
34、与敷设1.排水横支管不宜太长,尽量少转弯,一根支管连接的卫生器具不宜太多。2.横支管不得穿过沉降缝、烟道、风道。第第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3 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4.3.3排水横直管布置与敷设3.横支管不得穿过有特殊卫生要求的生产厂房、食品及 贵重商品仓库、通风小室和变电室。4.横支管不得布置在遇水易引起燃烧、爆炸或损坏的原 料、产品和设备上面,也不得布置在食堂、饮食业的主 副食操作烹调的上方。5.横支管与楼板和墙应有一定的距离,便于安装和维修。6.当横支管悬吊在楼板下,接有2个及2个以上大便器,或3个及3个以上卫生器具时
35、,横支管顶端应升至上层地面设清扫口。第第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3 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4.3.3排水横直管布置与敷设4.立管应设检查口,其间距不大于10m,但底层和最高层必须设。平顶建筑物可用通气管顶口代替最高层的检查口。检查口中心至地面距离为1m,并应高于该层溢流水位最低的卫生器具上边缘0.15m。第第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3 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4.3.4排水立管的布置与敷设1.1.立管应靠近立管应靠近排水量大排水量大,水中水中杂质多杂质多,最脏最
36、脏的的 排水点处。排水点处。3.3.立管宜靠近立管宜靠近外墙,以减少埋外墙,以减少埋地管长度,便于地管长度,便于清通和维修清通和维修。2.2.立管不得穿立管不得穿过过卧室、病房卧室、病房,也不宜靠近与卧也不宜靠近与卧室相邻的内墙。室相邻的内墙。1.排出管以最短的距离排出室外,尽量避免在室内转弯。2.建筑层数较多时,应按下表确定底部横管是否单独排出。最低横支管与立管连接处至立管管底的最小距离最低横支管与立管连接处至立管管底的最小距离第第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3 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4.3.5横干管及排出管的布置与敷设立管连接
37、卫生器立管连接卫生器具层数(层)具层数(层)45 47 1214 1920垂直距离(垂直距离(m)0.450.751.203.004.003.埋地管不得布置在可能受重物压坏处或穿越生产设备基础。4.埋地管穿越承重墙或基础处,应预留洞口,且管顶上部净空不得小于建筑物的沉降量,一般不宜小于0.15m。5.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排出管应设在地沟内,并应设检漏井。6.距离较长的直线管段上应设检查口或清扫口,其最大间距见下页表格。第第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3 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4.3.5横干管及排出管的布置与敷设污水横管的直线管段上检查
38、口或清扫口之间的最大距离污水横管的直线管段上检查口或清扫口之间的最大距离第第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3 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4.3.5横干管及排出管的布置与敷设管径管径(mm)清扫设清扫设备种类备种类距离(距离(m)生产废水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及与生活污水生活污水及与生活污水成分接近的生产污水成分接近的生产污水含有大量悬浮物和含有大量悬浮物和沉淀物的生产污水沉淀物的生产污水5057检查口检查口清扫口清扫口1510128104100150检查口检查口清扫口清扫口20151510128200检查口检查口2520157.排出管与室外排
39、水管连接处应设检查井,检查井中心到建筑物外墙的距离不宜小于3m。检查井至污水立管或排出管上清扫口的距离不大于下表中的数值。室外检查井中心至污水立管或排出管上清扫口的最大长度室外检查井中心至污水立管或排出管上清扫口的最大长度第第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3 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4.3.5横干管及排出管的布置与敷设管径(管径(mm)5075100100最大长度(最大长度(m)101215201.生活污水和散发有毒气体的生产污水管道应设伸顶通气管。2.连接4个及4个以上卫生器具,且长度大于12m的横支管和连接4个及4个以上大便器的横
40、支管上要设环形通气管。3.对卫生、安静要求高的建筑物内,生活污水管道宜设器具通气管。第第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3 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4.3.4通气系统的布置与敷设4.器具通气管和环形通气管与通气管连接处应高于卫生器具上边缘0.15m,按不小于0.01的上升坡度与通气立管连接。5.专用通气立管每隔2层,主通气管每隔810层设结合通气管与污水立管连接。结合通气管下端宜在污水横支管以下与污水立管以斜三通连接,上端可在卫生器具上边缘以上不小于0.15m处与通气立管以斜三通连接。第第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3 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4.3.4通气系统的布置与敷设4.专用通气立管和主通气立管的上端可在最高层卫生器具上边缘或检查口以上不小于0.15m处与污水立管以斜三通连接,下端在最低污水横支管以下与污水立管以斜三通连接。7.通气立管不得接纳污水、废水和雨水,通气管不得与通风管或烟道连接。第第5章章 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的排水系统第4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4.3 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4.3.4通气系统的布置与敷设通气管系统通气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