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财政学结课论文 题目名称浅析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策略院系经济管理学院国贸系专业/班级国际贸易/10101班学生华 征学号41610152时 间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指导教师杨向军成 绩浅析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策略摘要: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仍长期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收支分类,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不能适应财政收支结构和预算管理改革的要求,不利于财政管理和财政监督。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成为当下和以后一段时期财政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作为研究的主题,通过对财政支出结构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揭示影响财政支出结构的因素,对我国
2、当前的支出结构进行认真分析和评估。努力探索构建一个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结构优化、管理科学、公开透明、注重效率的财政支出结构新框架。关键词: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结构优化;优化策略;公共财政;政府职能1.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理论1.1.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结构,简单的来说,是指各类或各项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也称财政支出结构。11.2.财政支出结构的理论演化1.2.1.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就是联系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来解释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原因。他们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
3、供社会基础设施,如道路、运输系统、环境运输系统、法律与秩序、健康与教育以及其他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等。这些投资对于经济与社会发展处于早期阶段的国家进入“起飞”以至进入发展的中期阶段是必不可少的。在发展的中期,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这时政府投资将逐步转换为对私人投资的补充。马斯格雷夫认为,在整个经济发展进程中,社会总投资以及政府投资的绝对数会是增长的,但社会总投资占GDP的比重以及政府投资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则会趋于下降。罗斯托认为,一旦经济发展达到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而且这方面支出的增长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速度,也会快于GDP的增长
4、速度。【2】1.2.2.内生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对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做出了新的解释。在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新古典增长理论是最成熟也最具有代表性的,该理论将经济增长解释为生产要素的积累过程,认为只要投资超过重置的原有机器,人均产出就会增加,经济就会增长。但是,资本积累存在收益递减趋势,当投资减少到仅仅能够抵补折旧时,资本积累就会稳定下来,人均产出和经济增长则将停滞。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罗默、卢卡斯为代表的一批学者,针对新古典模型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理论。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劳动投入过程包含着因教育、培训及职工再教育而形成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积累过程中包含着因研究开发活动而
5、形成的技术进步,生产性公共投资的增加也有助于提高物质资本的边际效益率,因此,生产要素积累的收益率不会发生递减趋势,长期增长率将大于“0”。显然,这一理论的贡献在于将原来认为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外在要素内在化,据此人们将这种理论称为内生增长理论。所以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对长期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的特殊作用。财政支出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僵化的。从客观上说,它取决于一个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财政支出结构的发展变化带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从政府制定财长政策的角度看,则必须根据一定时期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目标以及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推动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而内生增长理
6、论为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供了重要思路。【3】2我国财政支出现状及问题2.1我国财政支出现状近年来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供了较大的空间,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朝着结构和谐社会的方向转变已经迈出重大的一步。图1-1是2012年按新的财政支出功能性质分类计算的财政支出结构。 图1-1 2012年财政支出结构图示2.2我国目前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2.2.1经济建设支出比重逐年下降.但仍然偏高,且内部结构尚未合理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仍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政府职能不断转变,国家更多的是通过利用各干中市场手段,引导扶持包括非公有制企业在
7、内的各类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逐步弱化,经济建设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逐年下降,已由“一五”时期的50.8%下降到2005年的27.4%(见表1)。应该说,中国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在逐年下降,但其仍在财政支出中占有相当比重,在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阶段上是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的。但是,经济建设支出内部尚存在投入结构不含理的现象:(1)对企业的投资保持较高水平(2)对基本建没的投资仍显不足(3)价格补贴仍然存在且比重不小2.2.2文教科卫支出逐年增加,但是仍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的深入人心,以及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文化、教育、科学
8、、卫生事业的重要性凸现出来,财政对社会文教科卫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文教科卫支出占财政支出和GDP的比重由“一五”时期的年的14.5%上升到2005的26.4%,增长了很多,从总体上看其增长趋势是合理的。其中,教育支出不断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和GDP的比重分别由1980年的9.29%、2.53%上升到2001年的16.19%、3.19%;2002年全国财政教育事业费更达到2640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可见,国家在支持发展教育事业上不遗余力。然而,我国教育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及世界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仍然比较明显。2001年,我国人均公共教育费用与发达国家相差约50倍,大学毕业劳动
9、力比重与发达国家相差5倍,大学普及率与发达国家相差5倍,公共教育费用比例与发达国家相差1.8倍(见表2)。显然,这种教育水平和国民素质,是不能胜任国际竞争的需要和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的。另一方面,从我国目前公共教育的分配比例来看。2004年我国初等教育占总教育经费的33%,中等教育占42.3%,高等教育占15.4%,与世界部分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相比,居中等水平。而且从世界各国初等、中等和高等三级教育经费的分配结构看来,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如果不发达,往往在初等教育经费中占比例较高,其次是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所占比例较低。而教育水平发达国家三级教育经费的分配更趋于合理状态,即三级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差距随
10、经济和教育的发展,逐步转向中等和高等教育。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小于日中等和初等教育的规模,这是因为普及义务教育是现在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所以,我国各级政府都投入很大的经费在改善我国初等教育水平上。虽然说我国的高等教育支出水平不高,但是就是这有限的资金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存在着效率低下的问题,有资料显示“培养一个大学生的投资相当于培养一个小学生的近60倍,培养一个中学生的25倍”。在我国目前教育经费相当紧张的情况下,这种较低效率的配置有待于进一步改革。表2 中国国民教育的国际比较项目2001年中国和世界水平的比较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中国相对差高收入国
11、家低收入国家世界平均年均增长率年数中学入学率%671.61.7768022大学入学率%135.1662226628公共教育费用GDP(%)3.11.85.54.34.4224人均公共教育费用(美元)295014428424851平均受教育年限(年)81.51296.71.527大学毕业劳动力比重(%)55.6281818444资料来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当今多样化世界中的文化自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2.2.3行政管理费急剧膨胀,加重了财政负担随着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以及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的逐年扩大.我国政府机构及其人员逐年增加。目前中国的“公务员”按照2006年l月1日实施的公务员法
12、的界定,包括了“党、政、群”三大领域,即国家行政机关干部(近650万人)、党派机关专职干部和主要人民团体的专职干部之和,近三年规模约为1100万人。与此相关的概念还有:1.“干部”即党政军、人民团体和公有制事业企业单位工作的所有脑力劳动者,约为3600万人;2.财政供养人员,包括了党政机关干部、事业单位干部、两者的工勤人员和退休人员、农村部分领补助的村组干部,目前规模约为5000万人。我们在惊叹公务员规模如此之大的同时,行政管理支出也迅速膨胀起来,不论是相对额还是绝对额,其增长速度都是惊人的。从行政管理支出的总量来看(见表1),“八五”时期的总额为 3355.90亿元,2005年上升到4835
13、.43亿元,比整个“八五”时期总额还要多;从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来看,“一五”时期为8.5%,“四五”时期降为5%,2005年上升为19.4%。年均增长速度超过同期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及GDP增长速度,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也处于较高水平。在我国当前财政支出效率较低的情况下,过高的政府运行成本和过高的行政管理支出比重,势必会使财政支出结构趋于僵化,其他公共支出难以保证,影响政府职能的履行,并可能引发财政危机。2.2.4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较快,但是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很大的缺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人口的迅速老化,引发了诸如失业队伍庞大、医疗经费紧张等社会问题,这给社会保障
14、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为此我国投入了大量财力初步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从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来看,从1998年到2005年,全国财政社会保障经费年支出由598亿元增长到36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29.4%;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也从5.5%增长到11%。然而从成熟城市经济国家的经验来看,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至少都在30%以上,有的高达50%,相比之下,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无论是总量还是其占支出的比重都明显偏低,在目前社会保障支出偏低的情况下,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制度的存在着很大的缺陷:(1)地区负担不平等,损害着地区间的公平竟价,进而阻碍社会保险制度的统一(2)个人社
15、会保障权益的不平等(3)企业负担不平等,直接损害着市场竞争环境,增加社会保障改革的成本2.2.5政府农业支出不足,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不符近几年来,政府用于农业的支出其绝对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见表3)。表3 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 单位:亿元 %年份支农支出(1)财政总支出(2)(1)/(2)年份支农支出(1)财政总支出(2)(1)/(2)1978150.661122.0913.431992376.023742.2010.051979174.331281.7913.601993440.454642.309.491980149.951228.8312.201994532.98579
16、2.629.201981110.211138.419.681995574.936823.728.431982120.491229.989.801996700.437973.558.821983132.871409.529.431997766.399233.568.301984141.291701.028.3119981154.7610798.1810.691985153.622004.257.6619991085.7613187.678.231986184.202204.918.3520001231.5415886.507.751987195.722262.188.6520011456.731
17、8902.587.711988214.072491.218.5920021580.7622053.157.171989265.942823.789.4220031754.4524649.957.121990307.843083.599.9820042337.6328486.898.211991347.573386.6210.2620052450.3133930.287.22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3.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策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依据和基本方针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3.1按照公共财政理论,减少并优化经济建设支出我国财政的经济建设支出不但比重偏高,而且自身的结构变
18、化不尽合理,政府仍有不同程度的干预,有的甚至干预力度加大;而需要政府大力扶持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的支持力度反而有所下降。因此,应当根据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的要求,削减财政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投资,并调整经济建设支出的内部结构,减少对市场的干预,提高支出的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必然的,总体来看,应以企业和家庭部门投资为主,政府投资只能是限于公共需要,私人不愿意投资的领域。要把过去财政对生产、经营领域的投入转到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工程上来,并随着财力的丰裕逐步增加投入,通过转变资金投入方式,为市场经济和企业平等竞争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更有力地支持经济建设。因此,经济建设主体应由政
19、府转向企业,财政只进行涉及国计民生的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建设。要从直接投入生产领域,逐步转移到为生产建设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上来,转向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公共服务项目,转移到共同需要方面来,以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企业平等竞争4。3.2加大财政支农的力度,提高支农资金的利用效率根据前文分析的结果,我国目前财政对于支农支出的投入不足,且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支农支出的经济社会效益的发挥。解决这个问题,要从农村的税费改革入手。改革现行农业税制,统一城乡税制。取消农业税,并不等于对农民不征税,农民作为公民,也有缴税的义务。问题的关键是要公平、公正。我们认为在取消农业税的同时,应根据纳税人实际负担能力及
20、享受公共产品的多少,相应征收土地资源税、所得税和增值税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税收制度。3.3控制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提高支出效率控制我国的行政管理支出水平应当从这三方面着手。首先,明晰行政管理支出的范围界定,转换政府职能,深化机构改革。其次,要加强行政管理支出的内容规范,严控编制人员,加强经费管理。此外,硬化行政管理支出的预算约束,施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建立科学的预算制度。最后,推进行政管理支出的法制建设,加强行政立法执法,强化监督管理机制。3.4加强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支出首先,要提高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其次,要调整教育经费分配格局。一般来说,国际上教育经费分配的变化是与经济、教育发展变化相适应的。最
21、后,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3.5调整福利补贴支出结构,加强社会保障在这一方面,我们应当降低经济建设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经济建设费中抽出大量财政资金,充实社会保障资金加大社会保障力度;继续精简机构,压缩行政管理费支出,切实将行政管理费支出降下来,支持社会保障;削减补贴支出,支持社会保障事业;改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制,逐步减少对财政的依赖,自力更生,节省资金用于社会保障开支。此外,应调整社会保障支出的内部结构。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许多行业会面临竞争压力,失业人数会扩大,失业保险需加强,而日前的失业保险支出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也应扩大受益面,加大支出力度。相应地,社会救助也应能真正起到扶持贫困者的作用。应将失业保险、社会救助以及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作为社会保障支出的重点,保持目前的社会优抚水平,减少社保经办机构的不必要支出,实现社会保障支出内部结构的优化。参考文献:1陈共.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财政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 马斯格雷夫.美国财政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3 陈共.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财政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4 谢瑞,王军.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经济纵横,2002,(2):13-1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