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目 录摘要2Abstract3第一章 引言41.1学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41.1.1毕业论文工作的意义41.1.2存在的问题41.2采用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优点41.3工作流管理技术的现状和研究趋势41.4选题的目的、意义5第二章 工作流管理系统62.1工作流的基本概念62.1.1工作流的起源62.1.2工作流的基本概念和定义62.2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定义72.3 WfMC工作流管理系统参考模型82.3.1 WfMC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82.3.2 WfMC工作流系统参考模型92.3.3过程定义元模型10第三章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设计113.1系统软件平台113.2系统体系结构113.
2、3系统模块组成123.4节点与逻辑设计123.4.1节点设计123.4.2逻辑设计133.5各功能模块实现133.5.1工作流引擎133.5.2工作流模板设计143.5.3工作流监控153.5.4工作流执行15第四章 论文管理系统的实现164.1系统简介164.2构成模块164.3“论文答辩”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74.3.1系统流程设计174.3.2系统的实现194.3.3系统工作流处理说明23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245.1全文工作总结245.2前景展望24参考文献25摘要工作流作为一种新技术,已成为计算机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工业领域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工作流管理系统(WfMS)
3、是集工作流定义、管理、执行于一体的软件系统。本文首先分析了学校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运用工作流管理系统提高论文管理的效率的方案。针对论文管理设计了工作流管理原型,并完成了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和部分客户端系统,对工作流管理系统作了有益的探索。关键字:工作流 工作流管理系统 论文管理系统Research on Dissertation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WorkflowAbstractWorkflow, as a new computer technology, is recently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
4、ant research. It is proved to have a wide application in industry field and Office Automatization (OA) etc. 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 (WfMS) is a set of software consist of definition, control and perform .We first analyzed the actuality and exist problem of college dissertation management work. Th
5、en, we presented a project to improve the dissertation management efficiency based on workflow management. We designed the workflow management model for dissertation management, and accomplished the design of dissert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a part of client system, did availability explore in wor
6、kflow management system.Keyword: workflow, 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 dissertation management system第一章 引言1.1学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1.1.1毕业论文工作的意义 毕业论文是高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与创新思维、检验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与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1.1.2存在的问题当前我校的毕业论文管理主要还是基于传统的管理方式,虽然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但是工作效率相对较低,对计算机的应用停留在简单的文字处理和表格处理的水平上,
7、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管理的自动化,复杂的管理流程还必须依靠人工来完成。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深入和网络的普及,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来改善论文管理的效率变得十分必要。1.2采用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优点采用工作流管理系统主要有以下优点: 提高管理的规范化程度;降低业务过程的整个处理时间,如在办公自动化环境中,通过更好地规划工作流程、并行执行相互独立的活动、减少文档传递过程中不必要的中间状态等方法来显著降低文档的传递和临时存储的时间; 降低管理成本,如避免不必要的和重复的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改进工作质量,如自动提供为完成某个任务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在客户服务中,能够快速方便的访问所有相关数据和工作流
8、程,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客户服务质量; 在工作人员之间更好地均衡负荷,如在工作人员缺勤的情况下,自动地柔性分配替代人员; 通过在工作流模型中加入对可预计的故障的处理策略来提高系统的柔性; 在工作流的基础上改进控制策略,降低相应的控制成本;如通过监控工作流执行状态,利用分析和控制工具来进行优化控制; 通过对已完成的工作流实例的分析,找出存在的不足,进而不断改进工作流程;使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并且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减少工作人员进行单调乏味、十分耗时的文档查找工作。1.3工作流管理技术的现状和研究趋势近年来,工作流管理方面的研究十分活跃,在北美和欧洲等地,相关的研究机构纷纷成立,主要的研究项目有IB
9、M Exotica, MENTOR, HP Open PM等。在国内,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工作。其中,上海交通大学的基于Petri网的分布式工作流管理的研究,浙江大学研制的基于工作流过程定义语言(WPDL)的工作流建模平台,都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更多更新的技术被集成进来,在对工作流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过程中主要研究热点集中在:1)更为灵活的过程建模:在目前已有的系统中,由于建立时的过程定义与运行时的过程执行脱节,致使预定义的过程模型不能很好地反应实际的业务流程。2)分布式的WfMS:为了支持在异构的环境下进行大规模工作流管
10、理,必须突破现有系统中单工作流引擎的局限,通过多个工作流引擎协同地工作,当一个节点崩溃之后,其余节点可以立刻接替其工作。3)面向对象的WfMS:面向对象(OO)的思想反映人类思维的一般特征(从特殊到一般及从一般到特殊)。随着WfMS研究的不断深入,00思想也被引入进来,逐渐形成了面向对象的WfMS(OOWfMS)。4)基于WEB的WfMS:随着WWW的迅猛发展和普及,许多工作流产品开始支持各种各样基于WEB的应用。5)WfMS中的移动式计算:支持移动计算的分布环境中的移动客户只需周期性地与工作流服务器建立连接,接受工作任务或提交工作结果,从而减轻系统和网络的负荷,极大的提高远程办公的效率。6)
11、工作流互操作:互操作的研究主要包括工作流模型的互操作和WfMS的互操作两方面的研究。7)事务型WfMS:这方面的研究主要试图将一些高级事务模型(如Saga, Flexible Transaction等)应用到工作流系统过程实例的执行中,以提高WfMS的可靠性。8)具学习功能的智能WfMS:在需要高度智能化的业务环境下,WfMS应能在无法事先建模的、动态变化的信息环境中独立规划复杂的操作步骤解决实际问题,在用户不参与或极少参与的情况下独立发现和学习符合用户或系统需求的可利用资源与服务,并且能随学习的不断深入进化和完善流程模型。9)WfMS与BPR的结合:研究如何将BPR工具对业务过程的建模结果应
12、用到WfMS中。1.4选题的目的、意义针对目前我校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现状及不足,运用工作流管理的相关理念,设计基于工作流的论文管理系统。通过更好地规划工作流程、并行执行相互独立的活动;在客户服务中,能够快速方便的访向所有相关数据和工作流程,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客户服务质量;降低管理成本,如避免不必要的和重复的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设计并实现基于工作流的论文管理系统。通过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加深对工作流管理系统理论的理解,实现研究服务于实践的原则。第二章 工作流管理系统2.1工作流的基本概念2.1.1工作流的起源 工作流是从英文单词Workflow翻译得来的。用活动及活动之间变化的过程表示的
13、业务流程就是工作流。工作流的概念起源于生产组织和办公自动化领域。它是针对日常工作中具有固定程序的活动而提出的一个概念。目的是通过将工作分解成定义良好的任务、角色,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过程来执行这些任务并对它们进行监控来提高办事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分布式数据库技术迅速发展,多机协同工作技术日臻成熟的基础上,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工作流技术为企业更好地实现这些经营目标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工作流技术一出现马上就得到广泛的重视和研究。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在Internet应用日益普及的情况下,现代企业信
14、息系统的分布性、异构性和自治性的特征越来越显著,集中式信息处理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将是大规模的异构分布式信息处理与应用执行环境。在这种大规模的分布式环境下高速运转相互关联的任务,并且对执行的任务进行密切监控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这种技术背景下,工作流管理系统也由最初的创建无纸办公环境,转而成为同化企业复杂信息环境,实现业务流程自动执行的必要工具。这样的一个转变,把工作流技术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使得人们从更深的层次、更广的领域对工作流展开了研究。至今工作流管理技术己成功地运用到图书馆、医院、保险公司、银行等行业,然而它更重要的应用还是在工业领域,特别是制造业领域。2.1.2工作流
15、的基本概念和定义1993年工作流管理联盟(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 WfMC)的成立标志着工作流技术开始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为了实现不同工作流产品之间的互相操作,WfMC在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相关术语、体系结构及应用编程接口(WAPI)等方面指定了一系列标准。工作流管理联盟给出的工作流定义是:工作流是一类能够完全或者部分自动执行的经营过程,它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文档、信息或任务能够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进行传递与执行。文献中给出的工作流定义是:工作流是一种反映业务流程的计算机化的模型,是为了在先进计算机环境支持下实现经营过程集成与经营过程自动化而建立的可由工作流管理
16、系统执行的业务模型。图2-1给出了一个称为工作流伞的示意图,反映了工作流覆盖的经营过程的范围与对应的工作研究领域。在实际情况中可以更广泛地把凡是由计算机软件系统(工作流管理系统)控制其执行的过程都称为工作流。工作流通常用于过程的自动化,通过文档、信息和任务按照预先定义好的规则和流程在参与者之间进行传递,从而帮助用户实现整个经营目标。图2-1 工作流伞2.2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定义WfMC给出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定义是:工作流管理系统是一个软件系统,它完成工作流的定义和管理,并按照在计算机中预先定义好的工作逻辑推进工作流实例的执行。通常,工作流管理系统指运行在一个或多个称为工作流机的软件上的用于定义、
17、实现和管理工作流运行的一套软件系统,它和工作流执行者(人、应用)交互,推进工作流实例的执行,并监控工作流的运行状态。在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支撑下,通过集成具体的业务应用软件和操作人员的界面操作,才能够良好地完成对经营过程运行的支持。所以,工作流管理系统在一个企业或部门的经营过程中的应用过程是一个业务应用软件系统的集成与实施过程。图2-2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工作流管理系统可以用来定义与执行不同覆盖范围(单个工作者、部门、全企业、企业间)、不同时间跨度(分钟、小时、天、月)的经营过程。这完全取决于实际应用背景的需求。按照经营过程以及组成活动的复杂程度的不同,工作流管理系统可以采取许多种实施方式,
18、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所应用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支撑系统结构会有很大的差别。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实际运行环境可以是在一个工作组内部或者在全企业的所有业务部门。 工作流管理系统应能提供三方面功能支持(图2-2给出了工作流管理系统三个主要功能之间的关系): 1)建立阶段功能:主要考虑工作流过程和相关活动的定义和建模功能; 2)运行阶段的控制功能:在一定的运行环境,执行工作流过程,并完成每个过程中活动的排序和调度功能;3)运行阶段的人机交互功能:实现各种活动执行过程中用户与IT应用工具的交互。2.3 WfMC工作流管理系统参考模型2.3.1 WfMC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为了能够更好地支持经营过程建模、
19、分析和实施,适应世界市场的多元化趋势,需要建立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相关标准,从系统结构、术语使用、接口实施方面提供标准化的定义,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不同工作流产品之间的互操作,便于与其他应用系统的集成。工作流管理联盟提出了有关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一些规范。图2-3是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图。图2-3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工作流管理系统主要由三类构件组成,这三类构件分别是:(1)软件构件:完成工作流管理系统不同组成部分功能的实现;(2)系统控制数据: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软件构件使用的数据;(3)应用与应用数据:对于工作流管理系统来说,他们不是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而是外部
20、系统和数据,它们被工作流系统调用来完成整个或部分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功能。2.3.2 WfMC工作流系统参考模型由于工作流系统的多样性,为实现彼此的互连和互操作,有必要为不同工作流系统提供一个共同的设计框架,对工作流系统的结构加以标准化。1994年11月,WfMC提出了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参考模型。在这个参考模型中,对工作流系统的相关概念给出了详细的描述,同时描述了组成工作流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的功能,以及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接口功能定义。工作流系统参考模型己经成为设计工作流系统结构时应该遵循的设计标准。工作流系统参考模型可以用图2-4表述。图2-4 WfMC工作流系统参考模型各个模块的功能描述如下: (
21、1)过程定义工具。过程定义工具向用户提供对实际业务处理过程进行分析、建模的手段,将实际业务处理过程转化为可以为计算机所处理的形式化描述,即过程定义。这种形式化描述可以是形式化的过程定义语言或对象关系模型,也可以是简单地规定用户间信息传输的一组路由命令。 (2)工作流执行服务。工作流执行服务也称为业务执行环境,包括一个或多个工作流机。工作流机是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核心组件。在工作流实例运行时间,工作流执行服务借助工作流机,对预先定义的过程模型进行解释,完成对过程定义实例的创建、修改、状态设置等操作,同时处理催办通知、已办通知等附加功能。 (3)管理和监控工具。管理和监控工具的作用是对工作流过程实例的
22、状态进行监控和管理。 (4)客户应用。客户应用用于向用户提供同工作流实例进行交互的工具。在工作流实例运行期间,必然要同用户进行交互,比如文档的审核、意见的填写、分流流向的控制等。用户通过客户应用程序了解待处理的工作项列表,完成对工作项的处理操作。(5)被调应用。指在工作流实例运行期间,由工作流执行服务所调用的用于处理应用数据的外部应用程序。例如对于Word格式的文档型应用数据,就需要调用Word文档编辑器对其进行处理,这一点在办公自动化中尤为突出,比如痕迹保存修改功能就需要调用外部应用程序。2.3.3过程定义元模型图2-5为工作流管理联盟定义的过程元模型。该模型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实体,我们做一个
23、简单概述。图2-5 过程定义元模型(1)工作流定义(过程模型):它一般包含诸如工作流模型名称、版本号、过程启动和终止的条件、系统安全、监控和控制信息等一系列基本属性。这个过程模型反映了一个经营过程的目的,即这个过程要实现的目的和最终达到的目标是什么。(2)活动:主要属性有活动名称,活动类型(原子级活动、子流程等),活动的前、后条件以及调度约束参数(如最长处理时间、排队等待时间)等。当工作流运行在分布的环境下时,在活动的属性中还应该包括执行该活动的工作流机的位置。活动相应于经营过程中的任务,主要反映完成经营过程需要执行哪些功能操作。 (3)转换条件:主要负责为过程实例的推进提供导航依据,主要参数
24、包括工作流过程条件(Flow Condition,执行某个活动的条件)和通知条件(Notification Condition,通知不同用户的条件)。转换条件对应于经营过程中的业务规则和操作顺序。(4)工作流相关数据:工作流机根据工作流相关数据和转换条件进行推进,工作流相关数据的属性包括数据名称、数据类型和数据值等。它是工作流机执行任务推进的依据。 (5)角色:角色属性主要包括角色的名称、组织实体(Organizational Entity),角色的能力等。角色或组织实体决定了参与某个活动的人员或组织单元。它主要描述经营过程中参与操作的人员和组织单位。(6)需要激活的应用程序:主要属性包括应用
25、程序的类型、名称、路径及运行参数等。应用主要描述了用于完成经营过程所采用的工具或手段。图2-5中给出的过程定义元模型的组成核心是活动。工作流定义与活动、工作流相关数据是一对多的关系,即一个工作流定义由多个活动与多个工作流相关数据组成。活动、角色、工作流相关数据、需要激活的应用程序、转换条件之间都是多对多的对应关系。第三章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设计3.1系统软件平台本系统从软件结构上看,是二层的Client/Server(客户/服务器)结构和三层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结合。本系统采用SQL Server 2000作为公用的数据库,通过它,各功能模块实现信息的集成。每个
26、功能模块根据其应用特点、功能要求和支撑环境条件,灵活地选用C/S结构、B/S结构,或者二者混合的结构。SQL Server 2000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可以帮助各种规模的企业用来管理数据,以可伸缩性的商业解决方案、强大的数据仓库以及与Microsoft Office和Microsoft BackOffice的紧密集成为企业提供额外的商业便利,日益为广大用户所喜爱。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使用了最先进的数据库架构,具有完全的Web功能,通过对高端硬件平台以及最新的网络和存储技术的支持,可以为较大的Web站点和企业级的应用提供很好的解决方案。 在此体系下
27、,过程定义者和系统管理员采用C/S结构,一般用户采用B/S结构。本系统采用了C/S和B/S结合的方式,优点如下:C/S架构编程技术成熟、稳定,在完成复杂操作方面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对于系统中出现的表单处理过程,由于可能涉及广域范围,并且本身的处理相对简单,因此使用B/S结构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资源,更能体现其优点的先进性。对于查询和监督系统,可以采用B/S结构,瘦客户端结构对用户系统资源用求较低。3.2系统体系结构我们参考了WfMC的标准工作流管理系统框架设计系统结构,但是考虑到系统的实用性和设计的复杂程度,我们设计了简化的系统结构,系统结构如图3-1所示。图3-1 系统结构图系统中没有
28、设置单独的任务表管理器,其功能交由工作流引擎来实现。工作流建模工具的功能在这里由工作流模板设计模块担任,在系统实现时将所需的工作流定义存放在工作流数据库中。过程定义的功能也是在工作流模板设计时实现的。组织/角色模型数据是由用户权限管理和权限定义生成的。工作流控制数据和工作流相关数据都存放在工作流数据库中。工作流监控用来监控流程运行情况。3.3系统模块组成 由系统结构图可以看出,本系统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1)工作流引擎:推动工作流自动运行,工作流引擎作为一个服务程序运行,并包括几个通用组件。2)工作流模板设计:用于通过可视化界面定制工作流模板。一个工作流模板表示了一个事务的处理过程。3)工作流执
29、行:用于工作流的产生的处理过程。其人机交互部分通过B/S界面完成,其它部分由工作流引擎完成。4)工作流监控:用于当前和己完成事务流程的监督。3.4节点与逻辑设计在工作流系统中要大量用到工作流模板,具体的工作流程要通过工作流模板来进行定义,工作流模板描述了现实世界中特定的工作流程。用模板进行流程定义,记录若干任务,其中包含多个任务项,若干任务项集合在一起称为一个节点,节点间依赖逻辑相连,如图3-2所示。图3-2 工作流模板节点和逻辑是工作流管理系统中最基础也是极其重要的部分。必须在节点和逻辑的基础上,加上任务组件,才能实现具体的工作流程。3.4.1节点设计 节点仅仅是相关任务项的集合,这些任务间
30、没有逻辑关系存在。节点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方便管理,符合日常行为规范,并添加逻辑。 本系统中节点包括启动节点、执行节点和终止节点。 1)启动节点:用来生成实例。2)执行节点:用来执行任务列表。 执行节点含有前序节点。因为如果没有前序节点,执行节点无法自启动,它永远没有被激活的机会。执行节点主要用来执行任务。3)终止节点用来表示工作流结束。正常情况下,它是退出工作流实例的唯一方式。 终止节点可以不只有一个,其中任何一个被激发均表示实例完成。终止节点必须含有前序节点。综上所述,节点功能的执行过程如图3-3所示:图3-3 节点功能执行过程3.4.2逻辑设计 在工作流管理系统中,逻辑实际上是流程执行的一种
31、规则,在系统的流程定义中需要作出逻辑判断。为此,在系统中做了一些逻辑设计,其原则如下:便于判断设计方便、简单满足系统流程定义需求效率较高 目标:设计一个合适的逻辑表达,使输入是一个字符串类型的逻辑表达式,输出是一个逻辑值。逻辑具体实现如下: 为方便起见,将返回类型值定义为数字。由于需要进行判断的形式较多,所以采用根据返回数据作为判断操作类型的依据,根据预定义方式来判断逻辑。主要功能由ReadString(Rstring, type)函数实现,读一个字符串,置于Rstring中,结束后返回type值。Rstring与type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TypeRstringTypeRstringTyp
32、eRstring0NULL69Or15)4=11-17数字表3-1 Rstring与type对应关系表3.5各功能模块实现3.5.1工作流引擎工作流引擎是工作流运行时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它保证整个系统的自动运行,各种过程实例的执行也是由它负责完成的。在本系统中,工作流引擎由监视程序和功能组件群构成。监视程序 监视程序是一个定时程序,它定时扫描数据库当前任务表、事件通知表,当发现需要处理的记录,则调用相应功能组件进行处理,并将任务标识为完成。监视程序必须是一个服务程序,这是为了将程序与当前登录用户隔离,并不受用户注销的影响。功能组件群 功能组件群是可以扩充的组件集合,它们负责完成不同任务。例如:
33、逻辑判断组件负责判断工作流流向,E-mail组件负责发送邮件等。系统设计时,为一个简单的任务定义了基本状态:初始化状态:一个过程实例已经生成。包括所有相关的过程状态数据和工作流相关数据,但是促使过程开始执行的条件还没有满足。运行态:过程实例己经开始运行并且该实例中所包含的一些活动可能己经启动了(只要该活动启动条件得到满足便会发生)。活动态:一个或多个活动己经启动。悬挂态:过程实例处于静止状态并且没有活动被启动,直到过程重新回到运行态。完成态:过程实例已经满足完成的条件。终止态:在任务正常完成之前过程实例的执行己经停止。图3-4为一个过程实例的状态转换示意图:图3-4 过程实例状态转换3.5.2
34、工作流模板设计模板建立 这部分的工作就是提供制定工作流模板的环境。新建节点时,先加入起始节点,再加入执行节点,为执行节点赋予任务或任务组,系统会将新的节点模板号、节点号、节点名称、节点类型、权限者等信息写入数据库,新建流向时将模板号、节点号和前节点号写入,任务列表写入,即可完成模板建立。新建实例初始化实例调用初始化数据的方法,初始化实例号、节点号、序列号和权限。生成首批任务,填入任务表中,并将状态值设为没有执行。3.5.3工作流监控 工作流监控主要是为了方便管理者对当前正在处理的所有事务进行实时跟踪和监控,从而清晰了解各种事务的进展情况、处理结果。这一部分的要求是操作简便,易于管理,所以在这里
35、采用的是C/S结构,并且使用良好的可视化界面。 工作流监控部分实际上是从后台数据模板定义表、实例表等数据表中取出工作流模板号、实例号进行显示。在这里采用了一个定时器,调用监控组件,得到实例表中实例的状态。基本过程如图3-5所示:图3-5 工作流监控3.5.4工作流执行 工作流执行部分实际上是工作流模型中外挂的业务组件和应用程序。具体执行的工作和业务功能是由业务组件实现的功能和应用程序实现的功能决定的。具体的工作流实例产生后,按照实例、任务、节点、序列等信息,由工作流引擎刷新写入当前工作任务表。在执行端,工作流系统定时刷新任务,在权限限制下,取出状态值为没有执行的任务进行处理,提交完成后,工作流
36、刷新,将有状态信息置为完成。完成一个流程后,工作流引擎寻找下一个流程并将信息状态置为未执行,相应执行端再进行处理,直到工作流结束。这些业务组件和应用程序只需要将普通的业务组件和应用程序在实现时加入信息反馈功能即可,即完成业务功能后,修改任务列表中的状态信息。通过Internet还可以实现广域范围内的工作处理。第四章 论文管理系统的实现4.1系统简介针对目前我校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现状及不足,运用工作流管理的相关理念,设计了基于工作流的论文管理系统。本系统充分利用了学校现有的计算机和网络资源,实现了毕业论文管理的电子化和网络化,最终提高了毕业论文管理的效率。本系统旨在方便同学、教师和相关人员的学习
37、、工作,为它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平台。论文管理系统主要实现系统管理、用户信息管理、论文录入与选定、论文答辩、论文归档、公告管理、教师答疑等功能等。同时管理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随时调整、添加其他功能。图4-1 论文管理系统组成4.2构成模块 论文管理系统主要由以下模块组成:l 论文录入与选定模块:对选择论文过程进行工作流建模、设计、实现。包括教师完成对论文的录入、学生浏览论文、选择论文、教师选定学生、选题控制等功能。l 论文答辩模块:对论文答辩过程进行工作流建模、设计、实现。包括学生提交论文、初审、教师填写意见、初评、答辩、终评等功能。l 信息管理模块:对教师、学生等用户信息和论文信息进行管理。l
38、 论文归档模块:对论文归档过程进行工作流建模、设计、实现。包括论文的自动打印、分类、调取等功能。l 公告发布模块:对公告的发布过程进行工作流建模、设计、实现。包括公告的建立、公告的修改、公告发布、公告回收、公告归档等功能。l 教师答疑模块:对学生提问、教师答疑过程进行工作流建模、设计、实现。包括提问的建立、修改;教师回复等功能。各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通过定义的管理模块组成一个完整的论文管理系统。4.3“论文答辩”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4.3.1系统流程设计“论文答辩”的流程包括答辩者操作部分,系统自动处理部分和相关人员操作部分。“论文答辩”的具体流程如图4-2所示,是对学校“论文答辩”过程的实例
39、化。 P1询问:答辩者询问相关答辩事宜。P2接受询问:相关人员受理询问。P3提交论文(包括综述等):答辩者提交所有论文的材料(以Word格式上传)。P4接受论文:系统保存答辩者的论文材料。P5论文初审:论文材料由相关人员进行初审,审核材料是否齐全,格式、字数等等。如果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规定则退回至答辩者。P6自动生成PDF格式的论文副本:由Word文档自动生成PDF格式的论文副本(包括全部内容),增加论文的可读性和安全性,其中权限设置为只读。P7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查看PDF格式的论文副本后,在网页相关栏中写入意见。P8意见写入:把指导教师的意见写入Word文档,并加上教师的数字签名和写入时
40、间。最后更新PDF副本。P9教研室或系审核:查看论文副本后在网页相关栏中写入内容。P10审核写入:Word中写入教研室或系审核,并加上主任的数字签名和审核时间;更新副本。P11二级学院审核:查看论文副本后在网页相关栏中写入内容。P12审核写入:Word中写入二级学院审核,并加上负责人的数字签名和学院的电子印章和审核时间;更新副本。P13答辩者填写答辩摘要:答辩者在网页相关栏中写入答辩摘要。P14摘要写入:Word中写入答辩摘要,更新副本。P15安排答辩时间、地点、成员:由学院相关人员录入答辩时间、地点、成员。P16得到答辩时间、地点、成员:系统保存并在相关网页显示答辩时间等。P17答辩者查看并
41、反馈意见:答辩者查看答辩时间等事宜并要求答辩者确认(或提出相关意见)。P18确认答辩时间等事宜:系统根据答辩者反馈最终确认答辩时间、地点、成员。P19指导教师填写答辩表(初评):查看论文副本后在网页相关栏中写入内容。P20初评写入:Word中写入教师初评,并加上教师的数字签名和初评时间;更新副本。P21论文向答辩组成员公开:系统自动向答辩组成员相关网页中公开论文副本。P22启动开始答辩进程:系统自动判断是否符合答辩时间,如果符合,启动开始答辩进程。P23答辩组组长宣布启动答辩进程:答辩者和答辩组成员启动答辩进程。答辩组组长在确认一切无误后启动答辩进程。P24确认人员到达情况并启动答辩进程:系统
42、根据相关进程判断答辩是否启动。P25答辩过程记录:答辩启动后,记录员在网页相关栏写入记录。P26记录写入:Word中写入答辩记录,并加上记录员的数字签名;更新副本。P27答辩组审评意见(复评):答辩组协商后写入评审意见。图4-2 “论文答辩”流程图P28审评写入:Word中写入复评意见,并加入成员的数字签名和审评时间,更新副本。P29二级学院领导小组审核(终评):查看论文副本后在网页相关栏中写入内容。P30终评写入:Word中写终评意见,并加入组长的数字签名;更新副本。P31查看论文材料是否完备:相关人员查看论文材料,一切无误后,使论文材料归档。P32论文材料归档:删除所有不需要的数据,保存论
43、文的Word文档,并打印论文。以上就是“论文答辩”子系统的全部流程。4.3.2系统的实现在了解了“论文答辩”具体流程以后,需要将它转化为工作流管理系统能够理解的模型。采用工作流模板设计工具来设计定义“论文答辩”流程,具体的设计模板如图4-3所示。图4-3 “论文答辩”子系统的建模 首先将需要进行的工作封装成业务组件,加入任务列表中。在实际流程中,答辩者及相关人员主要针对自己所属的表单进行处理,如答辩者需要在浏览器中填写“论文题目”、“学生姓名”、“学号”、“二级学院”、“专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职称”等等,各个相关人员处理相应表单,如“同意”或“不同意”,同时填写审批意见,不同的结果决
44、定不同的流程走向。因此在系统中我们主要定制了各个表单的生成及对表单进行处理的功能组件。在工作流模板中首先选用初始节点,再加入执行节点,各节点执行的任务从任务列表中选取,填入执行逻辑。各节点处理具体的设计示例如图4-4所示:图4-4 工作节点编辑基础信息 在“基础信息”选项卡中,主要分配该节点所属部门的权限,以便在浏览器中登录时使用,只有确定权限的部门及人员才能够处理该节点任务。图4-5 工作节点编辑任务列表 在图4-5所示的“任务列表”选项卡中,为该节点分配任务,如“自动生成PDF副本”等,各节点使用相同的任务分配界面指定各部门所属任务。 图4-6为定义该节点输出逻辑的界面,输出逻辑决定了流程
45、的走向和输出条件。图4-6 工作节点编辑输出逻辑 该模板定义完成后,如果产生“论文答辩”工作流实例,工作流引擎扫描任务表,工作流开始运行,如图4-7所示:图4-7 论文答辩系统 答辩者及各相关人员打开浏览器后,会显示上图所示界面,登录后将出现相关人员所属任务列表,图4-8为“论文初审”任务列表:图4-8 “论文初审”任务列表指导教师选取相应的学生,进行处理,如图4-9所示。图4-9 任务处理主界面完成后提交,将状态置为完成。工作流引擎扫描到其完成状态,执行逻辑判断,以决定进入流程的哪一个环节,直至最后完成。4.3.3系统工作流处理说明答辩者登录后,首先填写论文基本信息,包括“论文题目”、“指导教师”等等;填写时只能填写当前流程的部分,其他部分没有填写的权利。答辩者把表单提交后,依次流转到相关人员处理,系统根据处理结果判断下一步流转或由相关人员手动控制流转。论文通过初审后,系统自动产生PDF格式的论文副本,既方便阅读,又可以保证论文的安全性,防止论文被窜改。在整个流程处理过程中,答辩者和相关人员在权限和职能范围内,只对各个表单的不同部分进行处理。相关人员处理完毕后,系统自动在论文的Word文档中加入相关人员的数字签名或相关部门的电子印章。本人完成了上述的演示和试用模型的设计,并已开始研究下一步工作,以便完成最后的应用系统。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