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专职人员试题(106+29+45=180)一、是非题(106) 1、ICU护士人数与床位人数之比应不低于3:1。()2、采集尿标本做微生物检测时应在导尿管侧面以无菌操作方法针刺抽取尿液,其他目的采集尿标本时应从集尿袋开口采集。()3、使用呼吸机病人应使用有消毒作用的口腔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每6h8h一次。()4、ICU地面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5、使用呼吸机病人无禁忌症者应将患者头胸部抬高3045 ,并应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及震动排痰。 ()6、呼吸机外壳及面板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7、呼吸机外部管路及配件应一人一周一消毒或灭菌,长期使用者应每周更换。()8、ICU床栏、床旁桌、床头柜、
2、床边治疗带等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达到中水平消毒。() 9、ICU床单、被罩、枕套、床间隔帘应保持清洁,定期更换,如有血液、体液或排泄物等污染,应随时更换。()10、置导尿管时应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密闭性,并常规进行膀胱冲洗。()11、ICU枕芯、被褥等使用时应保持清洁,防止体液浸湿污染,定期更换,如有血液、体液或排泄物等污染,应随时更换。()12、ICU便盆及尿壶应专人专用,每天清洗、消毒。 ()13、ICU腹泻患者的便盆应一用一消毒。()14、应使用个人专用收集容器或清洗消毒后的容器定期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尿口触碰到收集容器的表面。()15
3、、应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16、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17、外科医师、护士要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出现分泌物时应当进行微生物培养,结合微生物报告及患者手术情况,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时诊断、治疗和监测。()18、ICU医疗区域内的温度应维持在241.5,相对湿度应维持在30%60%。()19、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家属宣讲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相关规定。()20、置管(中央导管)时宜使用有效含量1g/L氯己定-乙醇(70%体积分数)溶液局部擦拭
4、23遍进行皮肤消毒,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21、置管(中央导管)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尽可能使用腔数较少的导管,置管部位宜选择股静脉。()22、当临床怀疑中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如无禁忌,应主即拔管,导管尖端送微生物检测,同时送静脉血进行微生物检测。()23、置管(中央导管)时,根据患者病情尽可能使用腔数较多的导管。()24、放置导尿管时,男性: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25、放置导尿管时,女性: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26、放置导尿管时,应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充分消毒尿道口及其周
5、围皮肤粘膜,防止污染。()27、导尿管脱出时应及时将导尿管重新插好。()28、应保持尿液引流系统通畅和密闭性,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29、应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不应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30、留置导尿管后,应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31、留置导尿管后,患者出现尿路感染症状时,应及时留取尿液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并更换导尿管。()32、留置导尿管后,不应常规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若发生血块堵塞或尿路感染时,可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33、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34、手术前应有效控制糖尿病
6、患者的血糖水平。()35、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36、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37、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地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38、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39、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求。()40、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
7、等液体。()41、空气洁净技术指通过多级系统清除空气中的悬浮微粒及微生物,创造洁净环境的手段。()42、中央导管指末端位于或接近于心脏或下列大血管之一的,用于输液、输血、采血、血液动力学监测的血管导管。()43、目标监测是针对感染高危人群、高发部位、高危因素等开展的监测。()44、患者在留置中央导管期间或拨出中央导管48h内发生的原发性,且与其它部位存在的感染无关备注感染。()45、器械相关感染指患者在使用某种相关器械期间或停止作用某种器械(如呼吸机、导尿管等)48h内出现的与该器械相关的感染。()46、停止使用相关器械时间超过72h后出现的感染,不是器械相关感染。()47、呼吸机相关肺炎是建
8、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接受机械通气时所发生的肺炎,包括发生肺炎48h内曾经作用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者。()48、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指患者留置导尿管期间或拔除导尿管后48h内发生的尿路感染。()49、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5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50、ICU医务人员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者,上岗前不必注射乙肝疫苗。()51、多重耐药菌、泛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应单间隔离:如隔离房间不足,可与其他患者安置在一起,并设醒目的标识。()52、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53、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当
9、进行手卫生。()54、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55.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处方集等相关规定及技术规范,加强对抗菌药物遴选、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和药物评价的管理。(对)56.严格控制限制使用类抗菌优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错)57.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抗菌药物生产、经营企业在本机构销售行为的管理,对存在不正当销售行为的企业,应当及时采取暂停进药、清退等措施。(对)58.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专业技术
10、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医师开具处方。(错)59.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证,并应当于48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错)60. 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当暂停针对此目标细菌的临床应用,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讨论后,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错)61.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还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错)62.医疗机构应当充分利用各种手段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错)63.
11、 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90%。(错)64.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对)65.从事血液透析医务人员应重点做好经接触传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错)66.血液透析中心(室)应布局合理,标示清楚,分为工作区和辅助区,区域间适当可交叉。(错)67. 血源性病原体是指存在于血液和体液中的病原微生物,例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艾滋病病毒(HIV)等。(错)68. 安全注射要求注射不伤及被注射的人,并且实施注射的人不受任何可以避免的风险的伤害,注射所产生的废物不应对社会造成危害。要严格
12、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安全注射。(对)69. 乙型肝炎病毒接触后预防措施与接种疫苗的状态紧密相关,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有保护性抗体者无需处理。(对)70. 职业卫生防护原则之一,对职业接触血源性病原体而感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或艾滋病病毒的劳动者,应依法享受工伤待遇。(对)71. 职业接触按风险大小分级别,职业接触级别越高,致病危险性越大。(对)72. 艾滋病病毒接触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接触源不明、轻度和重度3种类型。(对)73. 接触源不明,不能确定接触源是否为HIV阳性者,为轻型。(错)74. 按照GBZ158要求,在医疗废物的容器上、存放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物质的冰箱上、或其他用于储存、运输血
13、液或其他潜在传染物质的容器上,张贴生物危害警示标识。(对)75. 导管相关性感染是指导管部位的感染。(错)76. 导管相关性感染包括导管部位感染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具有两者之一即可诊断。(错)77. 置管部位感染指置管部位2cm范围内有红斑、硬结或/和压痛,并伴随其他感染征象或症状,如发热或置管部位流脓、血流感染。(错)78. 血流感染包括输注液相关血流感染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对)79. 在外周静脉置管、导管日常维护与使用时,操作者应戴医用口罩,但无需戴无菌手套。(错)80、医务人员应每天对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尽快拔除导管。(对)81. 非隧道式导管可疑感染时
14、可通过导丝更换导管。(错)82. 非隧道式导管没有明显感染证据时,可通过导丝引导更换。(对)83. 中心静脉导管或PICC患者出现发热,应立即拔管。(错)84. 多次发生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者,可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溶液封管。(对)85. 为预防感染可在脐血管导管局部使用抗菌软膏或乳剂。(错)86. 在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血管关闭不全、血栓时,应拔除脐动脉导管,不应更换导管;只有在导管发生故障时才更换脐静脉导管。(对)87.软式内镜是用于疾病诊断、治疗的可弯曲的内镜。(对)88.软式内镜的清洗是指使用含有医用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附着于内镜的污染物的过程。(对)89临床医生可以通过医院感染实时监
15、控系统上报住院患者的院内感染。()90. 临床医生可以通过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上报出院患者的院内感染。()91.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可以每天自动抓取疑似院内感染的预警病例。()92.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可以自动生成各科室手卫生依从率。()93.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可以自动生成监护室的三大管监测日志表。()94.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没有病区暴发预警功能。( )95.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不能自动抓取疑似院内感染病例。()96.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可以进行病区医院感染暴发的预警。 ()97环境清洁是指消除无生命环境表面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对)98环境表面是指医疗机构内部的建筑装修表
16、面,如墙面、地面、窗台、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卫浴洁具、淋浴室隔断等。(对)99物体表面(object surface)。指用于患者诊疗和生活的设施、设备和家具的表面。(对)100随时清洁/消毒是指对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有可能对环境和物体表面造成的污染所开展的及时清洁/消毒的过程。(对)101终末清洁/消毒是指患者转科、出院、转院或死亡后进行的彻底的清洁/消毒的过程。(对)102全体医务人员都有责任参与、维护和监督本单位的环境清洁卫生工作。(对)103不应采用高水平消毒剂对环境和物体表面进行常规消毒;(对)104不应常规采用化学消毒剂对环境进行喷洒消毒。(对)105病区清洁卫生宜
17、采用微细纤维材料的抹布和地巾(拖把头),最好采用扁平脱卸式地巾(拖把);不宜使用传统固定式拖把。(对)106. 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病原体特点选择不同的消毒剂,严格遵守产品使用指南要求的应用浓度和作用时间;消毒溶液的配制应实行现配现用的原则。(对)二、单选题(29)1、使用呼吸机病人应使用有消毒作用的口腔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每天( )次。( C )A、1-2 B、2-3 C、3-4 D、 4-62、长期留置导尿管宜定期更换,普通导尿管( )天更换。( A )A、7 B、10 C、14 D、 283、置导尿管时间大于( )天者,宜持续夹闭,定时开放。( A )A、 3 B、4 C、5 D、 74医
18、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 )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B )A、 2 B、3 C、4 D、 55WS/T313指的是下列哪个规范:( D )A、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 B、医院隔离技术规范C、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D、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6. 医师处方权和药师药物调剂资格取消后,在( )个月内不得恢复其处方权和药物调剂资格。(B)A.3 B.6 C.9 D.127.医疗机构应当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 )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C)A.1 B.2 C.3 D.48.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 )的原则。(A
19、)A.安全、有效、经济B.安全、经济、合理C.安全、有效、合理D.安全、有效、经济、合理9.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证,并应当于( )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B)A.12 B.24 C.48 D.7210. 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 ) (A)A. 应当慎重经验用药 B. 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C. 应当暂停临床应用 D. 应当及时通报预警信息11. 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 )种。(C)A.30 B.40 C.50 D.60 12.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 )。(
20、C)A.40% B.50% C.60% D.70%13. 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 )(C)A.30% B.40% C.50% D.60%14.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 )(A)A.30% B.40% C.50% D.60%15.呼吸道感染患者透析时应戴(A)A.外科口罩 B.棉纱口罩 C.一次性口罩 D.医用防护口罩16.长期透析的患者应( )个月进行1次HBV、HCV、梅毒螺旋体及HIV感染的相关检查。(C)A.1 B.3 C.6 D.1217.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风险的控制遵循职业病防治的优先等级原则,首先是:(D)
21、A工程控制;B个人防护;C接触后预防措施;D消除风险。18.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危害预防的最有效措施是:(A)A尽量完全消除工作场所的危害,如尽量少用锐器;B操作人员加强训练,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C预防性注射免疫球蛋白以提高工作人员机体免疫力;D为工作人员提供便利的洗手和消毒设施。19. 关于安全注射的定义那一项是错误的?(B)A安全注射要求不伤及被注射的人;B实时注射的人不受任何风险和伤害;C注射所产生的废物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D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20. 锐器的废弃与存放哪条规定是错误的?(B)A被污染的锐器应尽快废弃至密闭、防刺破和防泄漏的容器中;B盛装用过的锐器的容器应定期消毒
22、处理;C锐器盒不能装的太满,更换时应盖好放置运送过程中发生溢出和外露;D使用中的锐器盒不能徒手打开。21. 当操作者的手有可能接触血液、其他潜在污染物时应采取以下哪种防护措施?(B)A洗手;B戴手套;C穿隔离衣;D带护目镜。22. 接触丙型肝炎病毒污染的血液或分泌液后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C)A注射免疫球蛋白;B进行干扰素预防性注射;C立即局部清洁、消毒处理;D口服抗病毒药物。23. 选择中心静脉置管置管部位时,成人宜首选 (B)A 颈静脉;B 锁骨下静脉;C 股静脉;D 以上静脉无差异。24. 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敷料更换时间间隔为?(B)A 每2天更换一次,拔出或更换导管、敷料潮湿、松动或污
23、染时立即更换;B 透明的半透膜敷料每7天更换一次,拔出或更换导管、敷料潮湿、松动或污染时立即更换,辅料影响对穿刺点的触诊和观察时,应每天更换,同时检查穿刺点;C 根据穿刺点情况酌情更换敷料;D 如果观察穿刺点无感染迹象可每2周更换敷料一次;25.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规定诊疗室工作人员的防护着装中根据需要佩戴的是(D)A 工作服 B手术帽、口罩 C手套 D防目镜/面罩26.临床医生通过( )可以登录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进行院内感染病例上报。( C )A 感染科网站 B 门诊医生工作站 C 住院医生工作站 D 护士工作站27.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每天自动抓取疑似院内感染的预警病例,预警病例
24、经感染科专职人员每天诊断,变成疑似感染病例后,通过交互系统发至病例所在科室医生工作站,主管医生确认后,变成确诊病例,即可得到全院及各科室的( )。( A )A 感染率 B 抗菌药物使用率 C病原学送检率 D 手卫生依从率28.医生在医生工作站界面登录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后,显示(B )住院患者列表。( B )A 全院住院患者 B当前登录科室住院患者 C内科住院患者 D 外科住院患者29.院内感染病例可以通过( )直接上报到感染科。(A)A 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 B 医生工作站 C 电话 D 传真三、多选题(42)1、ICU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方法有:(ABCDE)A、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被患者血液
25、、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随时清洁并消毒。医疗区域的物体表面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达到中水平消毒。 B、计算机键盘宜使用键盘保护膜覆盖,表面每天清洁消毒12次。 C、一般性诊疗器械(如昕诊器、叩诊锤、手电筒、软尺等)宜专床专用。一般性诊疗器械(如听诊器、叩诊锤、手电筒、软尺等)如交叉使用应一用一消毒。 D、普通患者持续使用的医疗设备(如监护仪、输液泵、氧气流量表等)表面,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交叉使用的医疗设备(如超声诊断仪、除颤仪、心电图机等)表面,直接接触患者的部分应每患用后立即清洁消毒,不直接接触患者的部分应每周清洁消毒12次。 E、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使用的医疗器械、设备应
26、专人专用,或一用一消毒。2、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措施:(ABCDE)A、应严格掌握留置导尿指征,每日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B、置管时间大于3天者,宜持续夹闭,定时开放。应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密闭性,不常规进行膀胱冲洗。C、应做好导尿管的日常维护,防止滑脱,保持尿道口及会阴部清洁。应保持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防止返流。D、长期留置导尿管宜定期更换,普通导尿管7天更换,特殊类型导尿管按说明书更换。更换导尿管时应将集尿袋同时更换。E、采集尿标本做微生物检测时应在导尿管侧面以无菌操作方法针刺抽取尿液,其他目的采集尿标本时应从集尿袋开口采集。3、
27、放置导尿管时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ABDE)A、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B、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C、应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充分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防止污染。男性: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按照由上至下,由外向内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井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D、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确保尿管固定稳妥。E、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发现尿管被污染,应重新更换。4、医
28、院感染患者的安置与隔离应遵循:(ACDE)A、应将感染、疑似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分区安置。B、感染患者可与其他患者安置在一起,并设醒目的标识。C、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 ,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D、多重耐药菌、泛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宜单间隔离。E、隔离房间不足,可将同类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集中安置,并设醒目的标识。5、ICU对探视者的管理要求:A、应明示探视时间,限制探视者人数。B、探视者进入ICU宜穿专用探视服。探视服专床专用,探视日结束后清洗消毒。C、探视者进入ICU可不更鞋,必要时可穿鞋套或更换专用鞋。D、探视呼吸道感染患者时,探视者应
29、遵循WS/T311的要求进行防护。E、应谢绝患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探视者。6、预防和控制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措施:(ABCDE)A、应严格掌握中央导管留置指征,每日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采取最大无菌屏障。B、宜使用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70%体积分数)溶液局部擦拭23遍进行皮肤消毒,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C、应根据患者病情尽可能使用腔数较少的导管,置管部位不宜选择股静脉。D、应保持穿刺点干燥,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感染征象。如无感染征象时,不宣常规更换导管:不宜定期对穿刺点涂抹送微生物检测。E、当临床怀疑中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如无
30、禁忌,应主即拔管,导管尖端送微生物检测,同时送静脉血微生物检测。7、预防和控制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措施:(ABCDE)A、应每天评估呼吸机及气管插管的必要性,尽早脱机或拔管。无禁忌症者应将患者头胸部抬高3045 ,并应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及震动排痰。应每天评估镇静药使用的必要性,尽早停用。B、应使用有消毒作用的口腔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每6h8h一次。C、在进行与气道相关的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宜选择经口气管插管。D、应保持气管切开部位的清洁、干燥。宜使用气囊上方带侧腔的气管插管,及时清除声门下分泌物。气囊放气或拔出气管插管前应确认气囊上方的分泌物己被清除。E、呼吸机管路湿化液应使用无菌水。
31、呼吸机内部管路的消毒按照厂家说明书进行, 呼吸机外部管路及配件应一人一周一消毒或灭菌,长期使用者应每周更换。8、ICU手卫生要求:(ABCDE)A、ICU应配备足够的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洗手设施与床位数比例应不低于1:2,单间病房应每床1套。应使用一次性包装的皂液。B、每床应配备速干手消毒剂。C、干手用品宜使用一次性干手纸巾。 D、医务人员手卫生应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 E、探视者进入ICU前后应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9、留置导尿管前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ABCDE)A、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B、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发现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使用
32、。可重复使用的导尿包按照WS310.2(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规定处理;一次性导尿包符合国家相关要求,不应重复使用。C、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D、应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E、不宜常规使用包裹银或抗菌导尿管。10.非限制类抗菌药物是指(ABD)A.临床应用安全、有效B.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C.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D.价格相对较低E.价格相对较高1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主要根据(ACD)分为三级。A.安全性、疗
33、效B.临床应用普遍C.细菌耐药性D.药品价格E.不良反应轻重12. 医疗机构应当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并采取下列相应措施:(ABDE)A.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当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B.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当慎重经验用药C.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D.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60%的抗菌药物,应当暂停针对此目标细菌的临床应用E.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当暂停针对此目标细菌的临床应用13抗菌药物临床管理办法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应当(ABCD)A.设置感染性疾病科,配备感
34、染性疾病专业医师。B.配备抗菌药物等相关专业的临床药师。C.根据实际需要,建立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的临床微生物室。D.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E.配备临床放射医师,评价抗菌药物疗效14.抗菌药物三级管理是指(ABC)A.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B.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C.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D.在乡、民族乡、镇、村的医疗机构独立从事一般执业活动的执业助理医师以及乡村医生,可授予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E.药师经培训并考核合
35、格后,方可获得抗菌药物调剂资格。15. 医疗机构应当对以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异常情况开展调查,并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处理:(ABCDE)A.使用量异常增长的抗菌药物B.半年内使用量始终居于前列的抗菌药物C.经常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D.企业违规销售的抗菌药物E.频繁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抗菌药物。16.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由( )等部门负责人和具有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组成。ABCDEA.医务B.药学C.感染性疾病D.临床微生物E.护理、医院感染管理17. 医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应当取消其处方权:(ABCDE)A.抗菌药物考核不合格的B.限制处方权后,仍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
36、理由的C.未按照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D.未按照规定使用抗菌药物,造成严重后果的E.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牟取不正当利益的。18.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控制(ABDE)A.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B.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C.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50%D.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E. 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19. 住院患者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合理的是(ABCE)A.术前30分B.术前60分钟C.术前90分钟D.术前20分钟E.术前120分钟20.血液透析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岗位培训,准确掌握:(ABC
37、DE)A.血液透析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B.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的基本原则与技能C.仪器设备(水处理、血液透析机、透析器复用及相关物品等)、环境的消毒知识和技能D.透析原理,血液透析器性能评价,消毒剂正确使用方法及毒副作用E.职业防护原则和方法21.以下哪些疾病应进行设置隔离透析区()ABCA.HBVB.HCVC.HIVD.疟疾E.HEV22. 透析治疗时,血管通路的感染预防正确的是( )ABCDEA.应最大化消毒穿刺部位B.穿刺后固定穿刺针及时将无菌透明辅料或无菌纱布覆盖穿刺部位C.每次进行透析治疗时,应观察导管出口处匹夫有无感染D.每次进行透析治疗时,应检查导管口有无脱出E.
38、打开导管帽时,患者应带医用外科口罩23.医院感染信息化系统的基本要求包括:ABCDEA.应接入医院内部局域网,并自动从医院各信息系统获数据B.应满足医院感染病例自动筛查、实时预警、确认排除、干预反馈的需求C.可自定义专业筛查策略,以适应不同医院的需求D.具备数据统计、分析、查询、备份、共享和上报功能E.应与医院信息系统整体架构统一,保障数据安全24.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应采集以下哪些数据:ABCDEA.患者的基本信息B.患者的医院感染相关参数C.进入/转出 ICU 日期、病情严重情况评分D.采集出生体重、Apgra 评分、进入/转出新生儿病房日期E.住院和出院病人使用抗菌药物名称25.手术部位
39、感染监测数据统计与分析包括:ABCDA.应按手术名称统计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B.应按危险指数统计各类危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C.应按手术医师统计医师感染发病专率D.应按手术医师统计医师按不同危险指数感染发病专率等E.以上都不对26. 哪些人员可以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操作?(ABCD)A 具有护士执业证书的护士;B 具有执业医师证书;C 具有助理执业医师证书的医师;D 血管导管置管专业护士;E 经过培训的助理护士。27.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预防感染的措施:(ABCDE)A 应选择透明敷料或无菌纱布敷料覆盖穿刺部位;B 应定期更换穿刺点敷料,当发现敷料松动、污染、潮湿、完整性破坏等时应立即更换。C 保
40、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每次连接及注射药物前,应用合法有效的消毒剂规范消毒连接端口,待干后方可连接或注射药物。D 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按WS/T 313进行手卫生。E 应每天观察导管穿刺点有无局部感染征象及全身感染征象。应按WS/T 312的要求进行血管导管相关血液感染及流行趋势的目标性监测,可同时开展导管穿刺点局部感染的监测。28. 不应为预防导管相关感染而常规更换的导管有:(ABDE) A 中心静脉导管;B PICC;C 外周静脉导管;D 血液透析导管;E肺动脉导管。29. 下面防护措施符合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标准防范的要求包括:(ABDE)A医护人员接触病人血液或体液时应
41、戴手套;B 进行诊疗操作时如有可能发生血液或体液飞溅时应戴口罩和护目镜;C护士工作时应将针头等锐器放入锐器盒,待锐器盒装满后打开倒入大的容器或医疗废物袋,按医疗废物处理;D 如果发生病人血液、体液或分泌液遗撒污染地面或桌面等工作场所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E病人的血液标本运送时应加盖密闭,放入专门的密闭的箱子运送。30当可能发生血液或其他潜在污染物喷溅、洒落,可能会污染眼、鼻和口时应采取的防护措施:(ABC)A 工作人员必须戴口罩;B 戴护目镜或面罩C 必要时要穿隔离衣或手术衣;D 穿雨靴或带鞋套;E 连体防护服。31. 发生血源性病原体意外职业接触应采取的防护措施:(ACD)A 立即进行局
42、部处理;B 口服抗病毒药物;C 评价源患者;D 评价接触者;E 对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32. 发生血源性病原体意外职业接触采取的局部处理哪些是正确的?(ABDE)A 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B 粘膜受到污染用生理盐水冲洗;C 如有伤口要立即按压伤口止血;D冲洗后的伤口用70%酒精或0.5%聚维酮碘溶液进行消毒;E 包扎伤口。33.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对医疗机构的管理要求包括以下内容:(ABCD)A有条件的医院宜建立集中的内镜诊疗中心,负责内镜诊疗及清洗消毒工作。B内镜的清洗消毒也可由消毒供应中心负责,遵循本标准开展工作。C应将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D制定和完善内
43、镜诊疗中心(室)医院感染管理和内镜清洗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加强监测。34. 内镜诊疗中心(室)的工作人员应接受与其岗位职责相应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正确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ABCD)A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灭菌的知识与技能。B内镜构造及保养知识。C清洗剂、消毒剂及清洗消毒设备的使用方法。D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知识及标准预防及职业安全防护原则和方法。35. 医生通过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可以上报( )院内感染部位。(ABCDE)A 上呼吸道感染 B 下呼吸道感染 C 手术部位感染 D 菌血症 E 泌尿系感染36. 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可以自动生成( )数据。(ABCD )A 感染率
44、 B千日感染率 C 抗菌药物使用率 D 感染例次率 E 手卫生依从率37. 医生通过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可以( )工作。(ABC )A 上报院内感染 B 查询院内感染诊断标准 C 与感控专职人员进行交流 D 查阅手卫生依从率 E 查阅感控幻灯片38. 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在耐药菌监测管理方面,可以生成( )数据。(A BCD )A 某菌的耐药率 B 每日检出的耐药菌 C 送检阳性率 D 不同标本类型的耐药菌构成 E 手卫生依从率39. 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在抗菌药物管理方面,可以生成( )数据。(A DE)A 抗菌药物使用率 B DDD值 C 抗菌药物价格 D 超级别使用抗菌药物 E 平均用药天数
45、40. 若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与麻醉手术单对接成功,可以生成所有手术患者的( )信息。( ABCE )A 输血量 B失血量 C ASA评分 D 备皮方式 E 手术医生41. 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可以自动生成( )数据。(ABCD)A 全院抗菌药物使用率 B全院病原学送检率 C 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 D 各科室病原学送检率 E 手卫生依从率42. 感染科专职人员可以通过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进行( )工作。(ABCDE )A 院内感染病例预警 B院内感染暴发预警 C ICU目标性监测 D 手术部位目标性监测 E 专职人员与临床医生交流43清洁与消毒的职责分工原则为:(ABC)A宜由护士负责患者诊疗设备仪器的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B临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生小面积的患者血液、体液及其它污染物污染,应立即实施污点清洁和消毒工作;C环境卫生服务机构人员负责环境和家具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并在护士的指导下对诊疗设备仪器实行终末清洁和消毒工作。D相关设施的建设和卫生洁具的配备应满足环境清洁卫生的需要。E各医疗单元(或相对独立的病区)均应设立卫生处置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