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院感染管理篇目 录1.近年来卫生部发布的有关感染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及标准有哪些?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2.国家对传染病采取什么防治策略?13.我国将传染病分为几类?14.如何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15.国家对传染病防治有什么政策支持?26.传染病病人该采取哪些措施?27.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预防中应该承担什么工作?28.医疗机构发现传染病时应当采取哪些措施?29.出现传染病爆发、流行时,要采取哪些措施?310.医疗机构在传染病救治重要承担什么工作?311.医疗机构违反规定如何处理?3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312.传染病信息报告病种包括哪些?313.我国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限有哪些规定?414
2、.责任疫情报告人有哪些?4艾滋病防治条例415.如何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416.医疗卫生机构在艾滋病防治中应承担什么责任?417.对确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该如何处理?418.医疗卫生机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4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419.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和个体开业医生确诊肺结核病人时该如何处置?420.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对收治的肺结核病人该如何处置?521.乡村医生和个体开业医生遇有疑似结核病的就诊病人该如何处理?5性病防治管理办法522.性病防治管理办法所称性病包括哪些?523.国家对性病防治方针是什么?524.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开展专科性性病防治业务需具备什么条件52
3、5.医疗机构在性病防治中开展哪些工作?526.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发现孕妇患有性病时该如何处置?5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527.预检分诊由谁组织管理?528.分诊点有何环境防护要求?629.如何进行预检分诊?630.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如何处理?631.医疗机构对接诊传染病人不具备救治能力如何处理?632.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的内容包括哪些?6医院感染管理办法633.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对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有何要求?634.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哪些人员组成?635.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是什么?636.医院感染的报告制度有哪些?7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737.什么是医院感染?7
4、38.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739.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7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840.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841.什么是疑似医院感染暴发?842.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时该如何处置?8消毒管理办法843.消毒灭菌的原则是什么?844.医疗卫生机构对购进消毒产品有何要求?845.医疗卫生机构违反消毒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时,该如何处理?8医院隔离技术规范846.如何对不同传播途径的疾进行病隔离与预防?847.隔离标志有哪些?948.呼吸道传染病病区的隔离要求有哪些?949.普通病区的隔离要求有哪些?950.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有哪些?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1051.什么叫手卫生?10
5、52.洗手与卫生手消毒的原则是什么?1053.哪些情况下,医务人员应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1054.医务人员在哪些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10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1055.血源性病原体职业危害预防的最有效措施是什么?1056.什么是标准预防?1057.医疗机构标准预防的要求包括哪些?1058.什么是安全注射?1059.实现安全注射的措施有哪些?11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1160.卫生部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哪些耐药菌加强目标性监测?1161.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措施有哪些?11卫生部发布等6项卫生行业标准通告1162.医疗机构对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
6、消毒灭菌如何管理?1163.外来医疗器械如何处理?1164.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流程11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1265.什么是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1266.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分几级?1267.针刺伤时如何处理?12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试行)1268.狂犬病暴露如何分级?处置原则是什么?1269.狂犬病暴露后伤如何口处理?12医疗废物管理条例1370.什么是医疗废物?1371.医疗卫生机构是否需要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1372.医疗废物载运送过程中应注意哪些?1373.对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污水有何要求?137
7、4.医疗废物处置费用由谁支付?13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1375.医疗垃圾分为哪几类?1376.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多少时应进行封口?1377.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该如何处理呢?1378.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的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有什么要求?1379.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报告时限是多少?1380.医疗垃圾流失该如何处理?1381.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处置人员要做好哪些职业安全防护?13关于明确医疗废物分类有关问题的通知1382.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是否属于医疗废物?1383.使用后的输液瓶是否属于医疗废物?13卫生部关于产妇分娩后胎盘处理问题的批复1
8、384.产妇分娩后胎盘如何处理?13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2009年修订版)1385.甲型H1N1流感患者隔离的原则是什么?1386.甲型H1N1流感的防护分为哪几级?1316第一篇 感染管理篇1. 近年来卫生部发布的有关感染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及标准有哪些?法律200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法规2003年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6年 艾滋病防治条例规章2002年 消毒管理办法2003年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4年 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试行)2005年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2006年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范及标准2001年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9、试行)2003年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2003年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2004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年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2004年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2005年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5年 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2008年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2009年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2009年卫生部发布的6个技术标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
10、范医院感染监测规范2010年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2.21颁布,1989.9.1起施行;2004.8.28修订,2004.12.1起施行2. 国家对传染病采取什么防治策略?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3. 我国将传染病分为几类? 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丙类。4. 如何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1) 国家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开展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教育的公益宣传。 (2) 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 (3) 医学院校应当加强预防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对在校学生以及其他与传染病防
11、治相关人员进行预防医学教育和培训,为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4)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其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5. 国家对传染病防治有什么政策支持?(1) 国家发展现代医学和中医药等传统医学,支持和鼓励开展传染病防治的科学研究,提高传染病防治的科学技术水平。 (2) 国家支持和鼓励开展传染病防治的国际合作。(3) 国家支持和鼓励单位和个人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完善有关制度,方便单位和个人参与防治传染病的宣传教育、疫情报告、志愿服务和捐赠活动。(4) 对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5) 对因参与传染
12、病防治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补助、抚恤。6. 传染病病人该采取哪些措施?国家和社会应当关心、帮助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使其得到及时救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7. 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预防中应该承担什么工作?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全防护
13、、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8. 医疗机构发现传染病时应当采取哪些措施?(1)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1)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3)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4)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2)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3)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
14、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4)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9. 出现传染病爆发、流行时,要采取哪些措施?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 (1)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2)停工、停业、停课; (3)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
15、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 (4)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 (5)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上级人民政府接到下级人民政府关于采取前款所列紧急措施的报告时,应当即时作出决定。 紧急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 10. 医疗机构在传染病救治重要承担什么工作?(1) 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当符合预防传染病医院感染的要求。 (2)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对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应当在使用后予以销毁。 (3)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传染病医疗救治能
16、力。11. 医疗机构违反规定如何处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未按照规定承担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医院感染控制任务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的; (2)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 (3)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未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转诊的,或者拒绝接受转诊的; (4)未按照
17、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的; (5)未按照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或者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未予销毁,再次使用的; (6)在医疗救治过程中未按照规定保管医学记录资料的; (7)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卫办疾控发200692号,2006.5.19发布并实施12. 传染病信息报告病种包括哪些?(1)法定传染病A、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B、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
18、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C、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D、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2)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13. 我国传染病疫情
19、报告时限有哪些规定? 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14. 责任疫情报告人有哪些?医护人员、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艾滋病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57号,2006.1.29发布,2006.3.1起施行15. 如何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
20、的机制,加强宣传教育,采取行为干预和关怀救助等措施,实行综合防治。16. 医疗卫生机构在艾滋病防治中应承担什么责任?组织工作人员学习有关艾滋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知识;医务人员在开展艾滋病、性病等相关疾病咨询、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当对就诊者进行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17. 对确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该如何处理?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将其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告知本人;本人为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应当告知其监护人。18. 医疗卫生机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对孕产妇提供艾滋病防治咨询和检测,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其婴儿,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咨询、产
21、前指导、阻断、治疗、产后访视、婴儿随访和检测等服务。 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1991.9.12发布施行19. 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和个体开业医生确诊肺结核病人时该如何处置?按下列规定时间,向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或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报出结核病报告卡:(1)监测区在小时内报告;(2)城市非监测区在周内报告;(3)农村非监测区在两周内报告。20. 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对收治的肺结核病人该如何处置?按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手册和肺结核病诊疗规程实施诊断、治疗和管理。不能按工作手册和诊疗规程实施诊断、治疗和管理的,必须将肺结核病人及时转至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或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21. 乡村医生和个体开业医生遇有疑
22、似结核病的就诊病人该如何处理?乡村医生和个体开业医生遇有疑似结核病的就诊病人,应及时转至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或中心卫生院。性病防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号,1991.8.12发布并实施22.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所称性病包括哪些?(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淋病和梅毒;(2)软下疳、性病型淋巴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23. 国家对性病防治方针是什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24. 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开展专科性性病防治业务需具备什么条件应当经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许可,并符合下列条件:(1)具有性病防治专业技术人员;(2)具有性病辅助诊断技术设备和人员。25.
23、 医疗机构在性病防治中开展哪些工作?(1) 性病防治机构要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性病的危害、传播方式和防治知识。(2) 性病防治机构要积极协助配合公安、司法部门对查禁的卖淫、嫖娼人员,进行性病检查。(3) 性病防治机构和从事性病诊断治疗业务的个体医对诊治的性病患者应当进行规范化治疗。(4) 性病防治机构和从事性病诊断治疗业务的个体医在诊治患者时,必须采取保护性医疗措施,严格为患者保守秘密。(5) 性病防治机构和从事性病防治诊断治疗业务的个体医发现艾滋病、淋病和梅毒及疑似病人时,必须按规定向所在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26. 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发现孕妇患有性病时该如何处置?应当给予积极治疗。各级医疗预防
24、保健机构要建立新生儿点眼制度。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41号,2005.2.28发布并实施27. 预检分诊由谁组织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具体负责本医疗机构传染病的分诊工作,并对本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组织管理。28. 分诊点有何环境防护要求?感染性疾病科和分诊点应当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29. 如何进行预检分诊?医疗机构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经预检
25、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30. 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如何处理?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医疗机构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31. 医疗机构对接诊传染病人不具备救治能力如何处理?医疗机构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时,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转
26、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使用专用车辆。32. 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的内容包括哪些?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以及传染病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8号,2006.7.8发布,2006.9.1起实施33.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对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有何要求?(1)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2)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下的医院应当指定分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部门。(3)其他医疗机构应当有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34. 医院感染管理委
27、员会由哪些人员组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临床科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临床检验部门、药事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主任委员由医院院长或者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担任。35.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是什么?(1)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制定本医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并监督实施;(2)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本医院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基本设施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3)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
28、;(4)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以及采取的干预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5)研究并制定本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及出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的控制预案;(6)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7)根据本医院病原体特点和耐药现状,配合药事管理委员会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导意见;(8)其他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事宜。36. 医院感染的报告制度有哪些?(1)散发医院感染病例诊断后在24小时内报告院感科,出现暴发流行趋势应即时报告院感科。(2)发现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
29、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3)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要求,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卫医发20012号,2001.1.2发布并实施37. 什么是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
30、染。38. 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 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2) 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3) 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4)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5) 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6)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39. 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1) 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2)
31、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3) 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4) 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卫医政发200973号,2009.7.20发布,2009.12.1实施40. 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41. 什么是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42. 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时该如何处置?(1
32、)医院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者医院感染暴发,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2)医院发生疑似或者确认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当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3)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消毒管理办法卫生部第27号令,2002.3.28发布,2002.7.1实施43. 消毒灭菌的原则是什么?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44. 医疗
33、卫生机构对购进消毒产品有何要求?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45. 医疗卫生机构违反消毒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时,该如何处理?违反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感染性疾病暴发的,可以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1-2009,2009-04-01发布,2009-12-01 实施46. 如何对不同传播途径的疾进行病隔离与预防?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它途径的传播),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
34、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建筑布局符合相关规定。47. 隔离标志有哪些?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48. 呼吸道传染病病区的隔离要求有哪些?(1) 应严格服务流程和三区的管理。各区之间界线清楚,标识明显。(2) 病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3) 各区应安装适量的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池。(4) 不同种类传染病患者应分室安置。 (5) 疑似患者应单独安置。 (6)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疾病患者可安置于一室,两病
35、床之间距离不少于 1.lm。49. 普通病区的隔离要求有哪些?(1) 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宜分室安置。 (2)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 0.8m。 (3) 病情较重的患者宜单人间安置。 (4) 病室床位数单排不应超过 3床,双排不应超过 6床。50. 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有哪些?措施耐甲氧西林/苯唑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多重耐药菌患者安置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单间隔离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人员限制限制,减少人员出入严格限制,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限制,减少人员出入手部卫生遵循W
36、S/T313严格遵循WS/T313遵循WS/T313眼、口、鼻防护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防护镜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防护镜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防护镜隔离衣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应穿一次性隔离衣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仪器设备用后应清洁、消毒和/或灭菌专用,用后应清洗与灭菌用后应清洁、消毒和/或灭菌物体表面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抹布专用,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终末消毒床单位消毒终末消毒床单位消毒标本运送密闭容器运送密闭容器运送密闭容器运送生活物品无特殊处理清洁、消毒后,方可带出无特殊处理医疗废物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
37、器放入利器盒双层医疗废物袋,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解除隔离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培养阴性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11-2009,2009-04-01 发布,2009-12-01 实施51. 什么叫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52.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的原则是什么?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53. 哪些情况下,医务人员应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
38、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处理药物或配餐前。54. 医务人员在哪些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卫通20094号,200.3.2发布,2009.9.1实施55.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危害预防的最有效措施是什么?尽量完全消除工作场所的危害,如尽量少
39、用锐器或针具,取消所有不必要的注射,消除毛巾挂钩等不必要的锐器,以及采用无针系统进行静脉注射。56. 什么是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57. 医疗机构标准预防的要求包括哪些?配置洗手和洗眼设施;使用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合理安置病人;制定并遵守环境操作规程,包括医疗废物处理、工作场所的清理清洁和被服清洁;对锐器进行适当的处理
40、和处置;制定适宜的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操作规程;保障生物标本的处理与运送安全;配备相应的医疗卫生设备并定期进行清洗、运输和维护。58. 什么是安全注射?指注射不伤及接受者和提供者,并且保障所产生的废物不对社会造成危害,因此要确保提供安全注射所需要的条件,并坚持遵守安全操作规程。59. 实现安全注射的措施有哪些?(1)改善病人和医护人员的行为,降低过度注射,保障注射安全。(2)提供安全注射装置和容器。(3)锐器废物管理。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130号,2008.8.27发布并实施60. 卫生部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哪些耐药菌加强目标性监测?加强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41、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实施目标性监测。61. 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措施有哪些?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必须进行接触隔离,医生要下床边隔离医嘱,护士在床牌上挂接触隔离标识。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卫生洁具、医疗护理物品单独使用 。 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卫生
42、部发布等6项卫生行业标准通告卫通200910号,2009.4.1发布,2009.12.1实施62. 医疗机构对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消毒灭菌如何管理?应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CSSD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63. 外来医疗器械如何处理?由中心供应室统一清洗、消毒、灭菌。64. 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流程(1)朊毒体污染的处理流程1)疑似或确诊朊毒体感染的病人宜选用一次性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进行双层密闭封装焚烧处理。2)可重复使用的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浸泡于lmo
43、l/ 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再按照本标准 5.35.8进行处理,压力蒸汽灭菌应选用134138,18min或132,30min,或121 ,60min。 3)注意事项:使用的清洁剂、消毒剂应每次更换;每次处理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消毒清洗器具,更换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洗手和手消毒。(2)气性坏疽污染的处理流程应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和要求。应先采用含氯或含溴消毒剂1OOOmg/L2OOOmg/L浸泡30min45min后,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消毒剂5OOOmg/L10000mg/L浸泡至少60min后,再按照本标准5.35.8进行处理。(3)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处理应符合国
44、家当时发布的规定要求。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卫医发2004108号,2004.4.6发布,2004.6.1实施65. 什么是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66. 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分几级?分为三级,分别为:一级暴露、二级暴露、三级暴露。67. HIV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理预案1.现场处理: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做好紧急处理。完整的或有破损的皮肤被患者的血液或血性体液溅到,应立即用肥皂和
45、流动清水充分清洗;粘膜暴露用大量流动水冲洗;扎伤或刺伤,应立即挤出污血,同时用流动水下清洗后涂上消毒药水如75%酒精。2.报告:对暴露部位紧急处理后立即报告医院感染感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详细了解暴露的发生经过、严重程度等情况后进行备案。班外时间由科室负责人报告总值班,由总值班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3.专家评估:由相关专家对暴露级别及暴露源病毒载量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实行预防性用药及其方案。4.预防性治疗(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一旦决定实施PEP,原则上越早越好,最好在12小时内开始,尽量不超过24小时。感染危险性很高的暴露者,即使时间已达12周,也应该考虑预防性用药。5.血清学监测:血清学监测统一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具化验单,血样送临床检验中心,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