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沃文网! | 帮助中心 分享知识,传播智慧!
沃文网
全部分类
  • 教学课件>
  • 医学资料>
  • 技术资料>
  • 学术论文>
  • 资格考试>
  • 建筑施工>
  • 实用文档>
  • 其他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沃文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低压配电系统电涌保护器型式试验报告.doc

    • 资源ID:1164502       资源大小:647.50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低压配电系统电涌保护器型式试验报告.doc

    1、型 式 试 验 报 告样品名称: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型 号:商 标:样品数量:申 请 人:申请人地址:制 造 商:制造商地址:生 产 厂:生产厂地址:试验依据标准:GB 18802.1-2002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第1部分 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试验结论:编制人签名:日期:审核人签名:日期: 批准人签名:日期: (检测机构名称、盖章)年 月 日备 注: 1 样 品 描 述 及 说 明1. 产品构成及结构特点结构概要说明: 1)产品型号及名称: 2)SPD的分类:a) SPD的端口数:o 一端口;o 二端口b) SPD的设计类型:o 电压限制型;o 电压开关型;o 复合型c) SP

    2、D的试验类别:o I级试验;o II级试验;o III级试验d) SPD的使用地点:o 户内;o 户外e) SPD的易触及性:o 易触及的;o 不易触及的f) SPD的安装方式:o 固定的;o 移动的g) SPD的过电流保护:o 有;o 无3)产品的主要组成部件a) 接线端子:o 螺钉型;o 无螺钉型;o 绝缘穿刺;o 螺母、插头、插座可夹紧导线类型及其最小和最大截面积: 如是螺钉型,其标称螺纹直径: b) 壳体和基座外壳材料名称及牌号: 基座材料名称及牌号: c) 限压元件: d) 电极: e) 脱离器中易熔金属: f) 脱离杆: 4)图纸编号a) 总装配图编号: b) 电气原理图编号: (

    3、图中包括元件明细表)2. 技术参数2.1 分项目参数1) 额定工作电压U0: 2) 最大持续运行电压Uc: 3) 每种保护模式的试验类别和放电参数:o I级试验(T1)Iimp: o II级试验(T2)Imax: o III级试验(T3)Uoc: 4) I级和II级的标称放电电流In: 5) 电压保护水平Up: 6) 短路电流耐受能力: 7) 电流类型: 8) 相数: 9) IP防护等级: 10) 额定断开续流值: 11) 额定负载电流: 12) 负载侧电涌耐受能力: 13) 电压降: 14) 使用模式: 15) 暂态过电压(TOV)特性:o TOV故障模式;o TOV耐受特性16) 温度范围

    4、: 17) 脱离动作指示(如果有的话): 18) 外部SPD脱离器的技术要求: 2.2 主要参数附表(请同时使用表格形式表示,多余表格删除)I级试验(T1):型号保护模式Iimp(kA)In(kA)Uc(kV)Up(kV)组合方式II级试验(T2):型号保护模式Imax(kA)In(kA)Uc(kV)Up(kV)组合方式III级试验(T3):型号保护模式Uoc(kV)Uc(kV)Up(kV)组合方式3. 型号解释4. 特殊结构说明(如有需要)5. 产品认证情况6. 安全件一览表序号安全件名称关键零部件/元器件/材料名称型号1外壳2接线端子3限压元件 4热熔断器5脱离器中易熔金属6脱离杆注:当安

    5、全件的关键零部件/元器件/材料不限于一个制造商、一个型号以及一套技术参数时,应当重复测试所有相关项目。7. 产品外形照片1)外形 2)铭牌检验项目汇总表序号检 验 项 目依据标准条款检验结果I/01标识和标志7.202接线端子和连接7.303防直接接触试验7.4II/04确定限制电压7.5III/05动作负载试验7.6IV/06确定电压降百分比7.8.107额定负载电流7.8.2V/08SPD脱离器的动作负载耐受试验7.7.109耐热试验7.7.2.110热稳定试验7.7.2.211连接过电流保护的短路电流耐受能力试验7.7.312暂态过电压(TOV)故障试验7.7.413待机功耗和残流试验7

    6、.7.514TOV特性试验7.7.6VI/15带有软电缆和电线的移动式SPD及其连接7.9.116机械强度7.9.217耐热7.9.318耐非正常热和耐燃7.9.419验证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7.9.520耐漏电起痕7.9.621绝缘电阻7.9.722介电强度7.9.823防止固体物进入和水的有害进入7.9.924以下空白252627282930条款检验项目及检验要求测量或观察结果检验结果程序 I :7.2 标识和标志 型号: 7.2.1 标识和标志的检验 制造商至少应提供下列信息: a)造商名(或商标)和型号 b)安装位置类别c)端口数量d)安装方法 e)最大持续工作电压(每种保护模式有一个电

    7、压值)和标称额定频率 f)制造商规定的每种保护模式的试验类别和放电参数: I级试验Iimp II级试验Imax III级试验Uoc g)I级和II级的标称放电电流In(每种保护模式有一个电流值) h)电压保护水平Up(每种保护模式有一个电压值) i)额定负载电流IL(如果需要) j)外壳防护等级(当IP代码20时) k) 短路电流耐受能力 l)过电流保护推荐的最大额定值(如果适用时) m)脱离器动作指示n)正常使用的位置 o)接线端子的标志(如果需要) p) 安装说明(例如:连接、机械尺寸、导线长度等等) q) 电流类型:交流频率或直流,或二者都行 以上标识a)、e)、f)、h)、j)、l)、

    8、o)、q)必须位于SPD的本体上,或持久地标贴在SPD本体上(如果受空间限制,制造商名称或商标和型号应标在电器上,其他标志可标在小包装上)。 7.2.2 标志的耐久性试验 除了用压印、模压和雕刻方法制造外,应对所有型式的标志进行本试验: 用手拿一块浸湿水的棉花来回擦15s,接着再用一块浸湿脂族己烷溶济(芳香剂的容积含量最多为0.1,贝壳松脂丁醇值为29,初沸点近似为65,比重为0.68g/m3)的棉花擦15s。 试验后,标志应清晰可见。 7.3 接线端子和连接 型号: 7.3.2 螺钉接线端子 7.3.2.1 螺钉、载流部件和连接的可靠性试验 标称螺纹直径(mm): 扭矩(Nm): 拧紧和拧松

    9、螺钉: o10次(对于与绝缘材料螺纹啮合的螺钉) o5次(所有其他情况) 在试验过程中,螺钉拧紧的连接不应松动,并且不应有妨碍SPD继续使用的损坏,诸如螺钉断裂或螺钉头上的槽、螺纹、垫圈或螺钉夹头损坏。此外检查外壳和盖不应损坏。 7.3.2.2 连接外部导线的接线端子的可靠性试验 7.3.2.2.1导线截面积(mm2): 导线类型: 拧紧扭矩(Nm): 施加拉力(N): 试验过程中,插入接线端子中的导线应没有可以察觉的移动。 7.3.2.2.2导线截面积(mm2): 导线类型: 拧紧扭矩(Nm): 试验过程中,接线端子不应松动,也不能有防碍样品继续使用的损坏,诸如螺钉断裂或螺钉头上的槽、螺纹、

    10、垫圈或螺钉夹头损坏。 7.3.2.2.3导线截面积(mm2): 导线类型: 拧紧扭矩(Nm): 试验结束后,应无导线的丝线从SPD的接线端子中脱出。 7.3.3 无螺钉接线端子 导线截面积(mm2): 导线类型: 施加拉力(N): 施加拉力时应无冲击,方向为导线的轴向方向。 试验过程中,插入接线端子中的导线应没有移动或任何损坏的迹象。 7.3.4 绝缘穿刺连接 7.3.4.1 用于单芯导线的SPD的接线端子的拉力试验 导线截面积(mm2): 拧紧扭矩(Nm): 施加拉力(N): 试验次数: 5 施加拉力时应无冲击,方向为导线的轴向方向。 试验过程中,插入接线端子中的导线应没有移动或任何损坏的迹

    11、象。 7.3.4.2 用于多芯电缆或电线的SPD的接线端子的拉力试验 导线截面积(mm2): 多芯电缆的芯数(根): 一根芯线上施加的拉力(N): 施加的全部拉力(N): 施加拉力时应无冲击,方向为导线的轴向方向。 试验过程中,电缆或电线不应滑出接线端子。 7.3.5 螺母、插头、插座 通过检查和安装试验来检验其是否符合要求。 7.4 防直接接触试验 型号: 7.4.1 绝缘部件 可夹紧导线最小截面积(mm2): 可夹紧导线最大截面积(mm2): 标准试指放在每个可能接触到的位置 对于插入式SPD(不使用工具就可更换),当插头部分地插入或全部插入插座时,试指放在每个可能接触到的位置。 使用一个

    12、电压不低于40V和不高于50V的电气指示器来显示与有关部件接触。 电气指示器应显示标准试指不触及带电部件。7.4.2 金属部件 当SPD按正常使用条件接线和安装后,易触及的金属零件必须通过一个低阻抗的连接件与地相连,除了用于固定基座和盖或插座盖板并与带电部件绝缘的小螺钉和类似零件。 依次在接地端子和每个易触及的金属部件之间通以1.5倍额定负载电流或25A,两者选较大值。 在接地端子和易触及的金属部件之间: 试验电流(A): 电压降(V): 电阻(): 电阻不应超过0.05 条款检验项目及检验要求测量或观察结果检验结果程序 II :7.5确定限制电压7.5.2 用8/20冲击电流测量残压 型号:

    13、 保护模式: 标称放电电流In(kA): II级试验的最大放电电流Imax(kA): 冲击电流Iimp(kA): 电压保护水平Up(kV): 依次施加下列峰值的8/20冲击电流,正负各一次,记录相应的残压(kV): 0.1In 0.2In 0.5In 1.0In 1.2In/2.0In -0.1In -0.2In -0.5In -1.0In -1.2In/-2.0In 最后,如果Imax或IpeakIn,则对SPD施加一次Imax或Ipeak冲击电流,电流极性为前面试验中残压较大的极性。 限制电压(kV): 电压保护水平应大于限制电压的最高值。 冲击电流和残压波形: 7.5.3 用1.2/50

    14、冲击电压测量放电电压 型号: 保护模式: 电压保护水平Up(kV): 每个冲击电压幅值对SPD施加10次冲击,正负极性各5次,记录相应的电压值(kV) 正极性 正极性 正极性 正极性 正极性 负极性 负极性 负极性 负极性 负极性 限制电压是10次测量峰值(绝对值)的平均值(kV)。 电压保护水平应大于限制电压的最高值。 放电电压波形: 7.5.4 用复合波测量限制电压 型号: 保护模式: 开路电压Uoc(kV): 电压保护水平Up(kV): 最大持续工作电压Uc(V): 依次用下述规定的Uoc值对SPD施加4次冲击,正负极性各2次,记录相应的电压值(kV)。 0.1Uoc 0.1Uoc 0.

    15、2Uoc 0.5Uoc 0.5Uoc 1.0 Uoc 1.0 Uoc -0.1Uoc -0.1Uoc -0.2 Uoc -0.2 Uoc -0.5Uoc -0.5Uoc -1.0Uoc -1.0Uoc 限制电压(kV): 电压保护水平应大于限制电压的最高值。 冲击电流和残压波形: 条款检验项目及检验要求测量或观察结果检验结果程序 III :7.6动作负载试验7.6.1 一般要求 型号: 保护模式: 电压保护水平Up(kV): a)用8/20冲击电流测量残压 标称放电电流In(kA): 施加In下的8/20冲击电流,正负各一次,记录相应的残压(kV): 1.0In -1.0In 限制电压(kV)

    16、: b)用1.2/50冲击电压测量放电电压 每个冲击电压幅值对SPD施加10次冲击,正负极性各5次,记录相应的电压值(kV) 正极性 正极性 正极性 正极性 正极性 负极性 负极性 负极性 负极性 负极性 限制电压是10次测量峰值(绝对值)的平均值(kV)。 c)用复合波测量限制电压 开路电压Uoc(kV): 最大持续工作电压Uc(V): 用Uoc值对SPD施加4次冲击,正负极性各2次,记录相应的电压值(kV)。 1.0 Uoc 1.0 Uoc -1.0Uoc -1.0Uoc 限制电压(kV) 电压保护水平应大于限制电压的最高值。7.6.2 确定续流大小的预备性试验 保护模式: 最大持续工作电

    17、压Uc(V): 8/20冲击电流Ipeak或Imax(kA): 复合波Uoc(kV): 最大续流值(A): 7.6.4 I级和II级的预处理试验 型号: 保护模式: 最大持续工作电压Uc(V): 额定断开续流值If(A)(如适用): 8/20冲击电流(kA): 从0角开始,同步角应以30 5的间隔逐级增加。 试验次数:正极性15次(分3组,每组5次冲击) 两次冲击之间的间隔时间:50 s60 s 两组之间的间隔时间:25 min30min 两组冲击之间,试品无需施加电压。 电流波形不应显示试品有击穿或闪络的迹象。 7.6.5 动作负载试验型号: 保护模式: 最大持续工作电压Uc(V): 电压保

    18、护水平Up(kV): 对通电的试品,应按下列公式在相应于工频电压的正峰值时,施加正极性的冲击电流: a)用0.1Imax(Ipeak)电流冲击一次;检查热稳定性;冷却至环境温度。 b)用0.25Imax(Ipeak)电流冲击一次;检查热稳定性;冷却至环境温度。 c)用0.5Imax(Ipeak)电流冲击一次;检查热稳定性;冷却至环境温度。 d)用0.75Imax(Ipeak)电流冲击一次;检查热稳定性;冷却至环境温度。 e)用1.0Imax(Ipeak)电流冲击一次;检查热稳定性;冷却至环境温度。 7.6.6I级和II级的动作负载试验合格标准型号: 用In冲击一次;检查热稳定性;冷却至环境温度

    19、; 测量限制电压(kV) 用8/20冲击电流测量残压 1.0In -1.0In 用1.2/50冲击电压测量放电电压 正极性 正极性 正极性 正极性 正极性 负极性 负极性 负极性 负极性 负极性 如果每次预处理的冲击和动作负载循环试验后能达到热稳定,则SPD通过试验。 任何续流应能自熄,电压和电流示波图及目测检查试品应无击穿或闪络现象。 在试验过程中不应发生机械损坏。 测得的限制电压值应 Up 试品连接至一个Uc的电源,测量流过试品的电流,其阻性分量不应超过1mA。 7.6.7/7.6.4III级的预处理试验 型号:保护模式: 最大持续工作电压Uc(V): 额定断开续流值If(A)(如适用):

    20、冲击电压Uoc(kV): 从0角开始,同步角应以30 5的间隔逐级增加。 试验次数:正极性15次(分3组,每组5次冲击)两次冲击之间的间隔时间:50 s60 s 两组之间的间隔时间:25 min30min 两组冲击之间,试品无需施加电压。 电流波形不应显示试品有击穿或闪络的迹象。 7.6.7/7.6.5III级的动作负载试验型号: 保护模式: 开路电压Uoc(kV): 电压保护水平Up(kV): 最大持续工作电压Uc(V): 冲击电流应在对应半波的峰值触发,并和工频电压相同极性。 a) 0.1Uoc进行正负极性各一次的冲击;检查热稳定性;冷却至环境温度。 b)用0.25Uoc进行正负极性各一次

    21、的冲击;检查热稳定性;冷却至环境温度。 c)用0.5Uoc进行正负极性各一次的冲击;检查热稳定性;冷却至环境温度。 d)用0.75Uoc进行正负极性各一次的冲击;检查热稳定性;冷却至环境温度。 e)用1.0Uoc进行正负极性各一次的冲击;检查热稳定性;冷却至环境温度。 7.6.7/7.6.6III级的动作负载试验合格标准型号: 用Uoc冲击一次;检查热稳定性;冷却至环境温度,测限制电压。 用复合波测量限制电压(kV): 1.0Uoc 1.0Uoc -1.0Uoc -1.0Uoc 如果每次预处理的冲击和动作负载循环试验后能达到热稳定,则SPD通过试验。 任何续流应能自熄,电压和电流示波图及目测检

    22、查试品应无击穿或闪络现象。 在试验过程中不应发生机械损坏。 测得的限制电压值应 Up 试品连接至一个Uc的电源,测量流过试品的电流,其阻性分量不应超过1mA。 条款检验项目及检验要求测量或观察结果检验结果程序 IV :7.8二端口和输入/输出端子分开的一端口的SPD试验7.8.1 确定电压降百分比的试验 型号: 最大持续工作电压Uc(V): 标称电压降百分比: 输入端电压U输入(V): 输出端电压U输出(V): 电压降百分比:U=(U输入-U输出)/ U输入100 电压降百分比测量值应符合制造商的规定。 7.8.2 额定负载电流(IL) 型号: 最小可连接电缆线的截面积(mm2): 额定负载电

    23、流IL(A): 负载电流(A): 环境温度(C): 可接触部件的温升(K): 当外壳达到热稳定,且在正常使用时可接触部件的温度不应超过室内环境温度40K。 条款检验项目及检验要求测量或观察结果检验结果程序 V :7.7.1SPD脱离器的动作负载耐受试验型号:保护模式:在动作负载试验时,试验SPD脱离器。试验时,制造商规定的脱离器不应动作;试验后,脱离器应能正常工作。7.7.2SPD热稳定试验型号:7.7.2.1 耐热试验 试验温度:80 5K 保持时间:24h 试验时,SPD的内部脱扣器不应动作。 7.7.2.2 热稳定试验 SPD仅包括电压限制的元件,采用a试验程序。 SPD包括电压限制和电

    24、压开关元件。采用b试验程序。 a)没有开关元件与其他元件串联的SPD的试验程序。 试品连接到工频电源。对于该试验,电流调整为一恒定值。电流按下列规定值逐级增加:2、5、10、20、40、80、160、320、640、1000mA的有效值或相应峰值 如果已知产品最大功耗,起始点可从2mA变到最大功耗。 每次通电应达到热平衡。 如果一个SPD脱离器动作,试验终止。 如果在SPD接线端子间的电压低于Uc,调回Uc并保持15min,且电流不再调节。最大电流值不应超过脱离器短路耐受能力的最大规定值。 b)有开关元件与其他元件串联的SPD试验程序。 与其他元件串联的开关元件短路。 Uc下流过SPD的电流(

    25、mA): 如果没有明显的电流流过,应使用a.试验程序,但是仍短路开关元件。 试品连接到工频电源。对于该试验,电流调整为一恒定值。 电流按下列规定值逐级增加:2、5、10、20、40、80、160、320、640、1000mA的有效值或相应峰值 如果已知产品最大功耗,起始点可从2mA变到最大功耗。 每次通电应达到热平衡。 如果SPD每种保护模式包含一个以上的脱离器,试验程序应继续到所有脱离器都动作。 如果在SPD接线端子间的电压低于Uc,调回Uc并保持15min,且电流不再调节。最大电流值不应超过脱离器短路耐受能力的最大规定值。 合格判别标准: 户内型SPD:试验时SPD的表面温升应120K,

    26、户内型SPD:在脱离器动作后5min,表面温升应 80K 户外型SPD:应没有燃烧的痕迹或SPD的部件弹出的现象。 易触及的SPD:试后对防护等级IP2X的SPD,使用标准试指施加5N的力,除SPD按正常使用安装后可触及部分外,不应触及带电部件。 如果脱离器动作,SPD应有明显、有效和永久断开的迹象。验证该要求,用等于2Uc的工频电压施加1min,流过的电流不应超过0.5mA(有效值) 7.7.3 连接过电流保护的短路电流耐受能力试验 保护模式: 外壳防护等级: 短路电流耐受能力(A): 预期短路电流Ip(A): 最大持续工作电压Uc(V): 脱离器是否可更换或可重新设定: 试验电压调整至Uc

    27、,进行三次试验。 如果有一个可更换的活可重新设定的内部的或外部的脱离器动作,则每次均应更换或更新设定相应的脱离器。如果脱离器不能更换或重新设定,则试验停止。 合格判别标准: 试验期间,电源短路电流应在5s内切断。 第一次试验电流切断时间(ms):第二次试验电流切断时间(ms):第三次试验电流切断时间(ms): 试验时,薄纸或纱布不应燃烧。此外,应不会对人员或设备产生爆炸或其他危险。 易触及SPD:试后对防护等级IP2X的SPD,使用标准试指施加5N的力,除SPD按正常使用安装后可触及部分外,不应触及带电部件。 应有明显的、有效和永久断开的迹象。为此,对动作的脱离器施加Uc 1min,电流有效值

    28、0.5mA。 7.7.4 暂态过电压(TOV)故障试验型号: 保护模式: 额定工作电压U0(V): 暂态过电压值(V): SPD的带电端子应全部连接,然后再与接地端子间施加暂态过电压。暂态过电压持续时间200ms,试验电流限制到300A。 薄纸或类似物体不应着火; 对防护等级 IP20的SPD,使用标准试指施加5N力,不应触及带电部件。 7.7.5待机功耗和残流试验型号:SPD按制造商的说明连接到最大持续工作电压(Uc)的电源测量SPD消耗的视在功率(伏安)测量流过PE端子的残流(uA)7.7.6 TOV特性 型号: 保护模式: 外壳防护等级: 额定工作电压U0(V): UT(V): 试品连接到UT的工频电压,持续时间为tT=5s。在施加UT后100ms或更短的时间内,在试品上施加等于Uc的电压30min。 试验后,S


    注意事项

    本文(低压配电系统电涌保护器型式试验报告.doc)为本站会员(精***)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沃文网发消息,QQ:2622162128 -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