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沃文网! | 帮助中心 分享知识,传播智慧!
沃文网
全部分类
  • 教学课件>
  • 医学资料>
  • 技术资料>
  • 学术论文>
  • 资格考试>
  • 建筑施工>
  • 实用文档>
  • 其他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沃文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AutoCAD的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1164782       资源大小:470.50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AutoCAD的毕业论文.doc

    1、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稿纸摘要 AutoCAD 是目前使用最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之一,主要用于机械,建筑等领域。利用该软件可以方便的绘制平面图形,轴测图与三维图形,并可方便的对图形进行注释,标注尺寸,输出图形和对三维图进行渲染。AutoCAD 是目前最快速,最便捷的绘制机械图的软件,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创建设计数据,更轻松的共享设计数据,更有效的管理软件。 基于以上原因,我决定毕业论文的题目就是AutoCAD,而从我所学的内容中选择能展示我能力的的东西我就选择了绘制机械齿轮与顶盖。目 录摘要 .1第一章 引言 .3 第二章 绘制齿轮 21绘制中间齿轮 .4 22制作齿轮并合齿轮

    2、.14第三章 绘制盖顶31绘制盖顶 .19 32绘制连接螺丝孔和加强筋 .22 33绘制顶盖开孔和盖槽 .25第四章 心得体会 .28结束语 .29致谢 .30参考文献 .31第一章 引言 这篇论文主要以摘要,目录,绘图部分,结束语以及致谢组成。摘要是我对Auto CAD 的一些简单认识及我为什么要写这篇论文。目录是是将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概括。绘图是本文的主要内容,以顶盖和齿轮分为两部分内容,再以详细的步骤进行绘制。第二章 绘制齿轮2.1绘制中间齿轮 1)启动AutoCAD 2005, 以acadiso.dwt 为模板,新建一个绘图文件。设置图限为(420,297),作满屏显示。现在开始

    3、设计 2)画圆,半径选择40 再在AutoCAD中画半径为65,70的圆。3)修剪多余圆弧和直线,制作内部轴承孔轮廓线,然后使用Pedit命令把轮廓线编辑为闭合的多段线。结果如图一所示。 图一 4)接着,在命令行中输入Extrude命令拉伸半径为75的圆,系统提示:当前线框密度:TSOLINES=4选择对象:找到一个(选取半径为75的外圆)选择对象:(回车)5)指定拉伸高度或路径(P):49指定拉伸的倾斜角度:(回车)重复拉伸操作,把半径为65的圆拉伸9.5,结果如图二所示。6)在命令行中输入Copy命令复制半径为65的圆,系统提示:选择对象:找到1个(单击半径为65的圆)选择对象:(回车)7

    4、)指定基点或位移:(捕捉圆心)指定位移的第二点或:0,0,39.5指定位移的第二个点:(回车) 结果如图三所示。图二 图三8)在命令行中输入Copy命令复制半径为40的圆,系统提示:选择对象:找到1个(单击半径为40的圆)选择对象:(回车)9)指定基点或位移:(捕捉圆心)指定位移的第二点或:0,0,49指定位移的第二个点:(回车)10)在命令行中输入Extrude命令,拉伸右侧的半径为40的圆,系统提示:当前线框密度:TSOLINES=4选择对象:找到1个(选取右侧半径为40的圆)选择对象:(回车)11)指定拉伸高度或路径(P):-9.5指定拉伸的倾斜角度:-30(回车)12)在命令行中输入E

    5、xtrude命令,拉伸左侧的半径为40的圆,系统提示:当前线框密度:TSOLINES=4选择对象:找到1个(选取左侧半径为40的圆)选择对象:(回车)13)指定拉伸高度或路径(P):9.5指定拉伸的倾斜角度:-30(回车)结果如图四所示。 图四14)在命令行中输入Extrude命令拉伸内部轴承孔轮廓线,系统提示:当前线框密度:TSOLINES=4 选择对象:找到1个(选取拉伸对象)选择对象:(回车) 指定拉伸高度或路径(P):49指定拉伸的倾斜角度:(回车)15)接着,使用Subtract命令挖去半径均为65的两侧的圆和中间的轴承孔,结果如图五所示。消隐效果如图六所示。 图五 图六16)把视图

    6、调整为主视图,利用象限点捕捉功能捕捉外圆的四分点为圆心,绘制半径为10的圆,并使用Extrude命令把圆拉伸49,结果如图七所示。然后把拉伸后的实体向内侧平移20,结果如图八所示。 图七 图八17)接着,使用Subtract命令拉伸后的实体从大齿轮中挖掉,如图九所示。 消隐效果如图十所示。 图九 图十18)把视图转换为左视图,在命令行中输入Pline命令绘制圆轴轮廓线,系统提示:指定起点:(任意拾取一点)当前线宽为0.0000指定下一个点或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0,25指定下一个点或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

    7、度(W):49,0指定下一个点或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0,5指定下一个点或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10,0指定下一个点或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0,-5指定下一个点或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49,0指定下一个点或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0,-3指定下一个点或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30,0指定下一个点或圆弧(

    8、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0,-22指定下一个点或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C(回车)结果如图十一所示。图十一19)在命令行中输入Revolve命令旋转轮廓线,系统提示:当前线框密度:TSOLINES=4选择对象:找到1个(选取轮廓线)选择对象:(回车)20)指定旋转轴起点或定义轴依照对象(O)/X轴(X)/Y轴(Y):捕捉点1指定轴端点:(捕捉点2)指定旋转角度:(回车) 结果如图十二所示 图十二21)组合大齿轮和圆角,利用象限点捕捉功能捕捉圆的四分点作为连接点,组合效果如图十三所示。 图十三22)视图转换

    9、为左视图,在命令行中输入Pline命令绘制小齿轮轮廓线,系统提示:指定起点:(任意拾取一点)当前线宽为0.0000指定下一个点或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0,10指定下一个点或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15,0指定下一个点或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0,2指定下一个点或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40,0指定下一个点或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0,8指定下一个点或圆弧(

    10、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20,0指定下一个点或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0,10指定下一个点或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10,0指定下一个点或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0,-30)指定下一个点或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C(回车)23)在命令行中输入Pline命令绘制小齿轮廓线,系统提示:指定起点:(捕捉点2)当前线宽为0.0000指定下一个点或圆弧(A) /半宽(H)/

    11、长度(L)/放弃(U)/宽度(W):49,0指定下一个点或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0,-30指定下一个点或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49,0指定下一个点或圆弧(A)/闭合(C)/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C(回车)结果如图十4所示。 图十四24)使用Mirror镜像左侧轮廓线,然后在命令行中输入Revolve命令旋转轮廓线,系统提示:当前线框密度:TSOLINES=4选择对象:指定对角点:找到3个(框选所以轮廓线)选择对象:(回车)指定旋转轴的起点或定义轴依照对象(O)/X轴(

    12、X)/Y轴(Y):(捕捉点1)指定轴端点:(捕捉点2)指定旋转角度:(回车)结果如图十五所示。把视图转换为西南等轴侧视图,作消隐处理,结果如图十六所示。图十五 图十六2.2制作齿轮并合齿轮1)把视图切换到主视图下,然后绘制两个半径为70和75的同心圆,如图十七所示。使用Extrude命令把两个圆拉伸49,并把半径为70的圆从中挖去,如图十八所示。 图十七 图十八 2)把视图转换为左视图,绘制一个8080的矩形,并把矩形拉伸5,如图十九所示。接着,在命令行中输入Rotato3D命令旋转矩形块,系统提示:当前正向角度:ANGIR=逆时针 ANGBASE=0选择对象:找到一个(选择矩形)选择对象:(

    13、回车)指定轴上的第一个点或定义轴依据对象(O)/最近的(L)/视图(V)/X轴(X)/Y轴(Y)/Z轴(Z)/两点(2):Y指定X轴上的点:(捕捉点1)指定旋转角度或参照(R):-20(回车)旋转效果如图二十所示。图十九 图二十3)组合矩形块和圆环,组合连接点为端点1和四分点2,如图二十一所示。移动矩形块使点1和2重合,即完成组合,效果如图二十二所示。 图二十一 图二十二 4)使用Intersect命令,求矩形块和圆环的交集,生成齿轮,如图二十三所示。然后组合齿条和大齿轮,组合方式与上述方式一样,结果如图二十四所示。 图二十三 图二十四5)在命令行中输入3Darray命令阵列齿条,系统提示:正

    14、在初始化 已加载3DARRAY选择对象:找到1个(选择齿条)选择对象:(回车)6)输入阵列类型矩形(R)/环形(P):P输入阵列中的项目数目:45指定要填充的角度(+=逆时针,-=顺时针)(回车)旋转阵列对象?是(Y)/否(N):(回车)指定阵列的中心点:(捕捉圆轴的端面圆心)指定旋转轴上的第二点:(捕捉圆轴的另一端面圆心)使用Subtract命令减去45个斜齿条,结果如图二十五所示。把视图转换为主视图,然后绘制两个半径为25和30的同心圆,使用Extrude命令把两个圆均拉伸49,然后把半径为25的圆从中挖去,如图二十六所示。 图二十五 图二十六 7)把视图转换为左视图,绘制一个6030的矩

    15、形,并把矩形拉伸5,然后在命令行中输入Rotato3D命令旋转矩形块,系统提示:当前正向角度:ANGIR=逆时针 ANGBASE=0选择对象:找到一个(选择矩形)选择对象:(回车)8)指定轴上的第一个点或定义轴依据对象(O)/最近的(L)/视图(V)/X轴(X)/Y轴(Y)/Z轴(Z)/两点(2):Y指定X轴上的点:(捕捉点1) 如图二十七所示。指定旋转角度或参照(R):20(回车) 如图二十八所示。 图二十七 图二十八 9)组合矩形块和圆环,组合连接点为端点1和四分点2,如图二十九所示。移动矩形块使点1和2重合,完成组合,效果如图三十所示。 图二十九 图三十10)使用Intersect命令,

    16、求矩形和圆环的交集,生成齿轮。效果如图三十一所示。然后组合齿条和小齿轮,组合方式同上述方法一样,组合结果如图三十二所示。 图三十一 图三十二11)在命令行中输入3Darray命令阵列齿条,系统提示:正在初始化 已加载3DARRAY选择对象:找到1个(选择齿条)选择对象:(回车)12)输入阵列类型矩形(R)/环形(P):P输入阵列中的项目数目:16指定要填充的角度(+=逆时针,-=顺时针)(回车)旋转阵列对象?是(Y)/否(N):(回车)13)指定阵列的中心点:(捕捉圆轴的端面圆心)指定旋转轴上的第二点:(捕捉圆轴的另一端面圆心)使用Subtract命令减去16个斜齿轮,效果如图三十三所示。消隐

    17、效果如图三十四所示。 图三十三 图三十四14)以底座开孔的圆心位置为参考位置,组合效果如图三十五和图三十六. 图三十五 图三十六第三章 绘制盖顶3.1绘制盖顶1)把制图转换为主视图,绘制一条长为105的直线,然后分别以直线的两个端点为圆心绘制半径为75和60的圆,并作切线,效果如图三十七所示。使用Extend命令延长直线,效果如图三十八所示。图三十七 图三十八2)修剪多余圆弧和直线,并将圆弧和直线编辑为闭合的多段线,效果如图三十九所示。使用Offset命令把闭合的多段线向外侧偏移5,效果如图四十所示。 图三十九 图四十3)使用夹点法把内侧的闭合多段线垂直向下拉伸5,使用Extrude命令把外侧

    18、的多段线拉伸60,把内侧的多段线拉伸50。效果如图四十一所示。把视图转换为俯视图,把内侧的拉伸实体向下平移5,效果如图四十二所示。 图四十一 图四十二4)把视图转换为西南等轴侧视图,使用差集运算把内侧实体从中挖掉,效果如图四十三所示。调出前面备份的连接板,确定组合连接点,效果如图四十四所示。 图四十三 图四十四5)使用Move命令组合图形对象,然后使用Union命令把图形合并为一个整体,再消隐处理。为了观察挖空效果,可以使用Rotate3D命令把图形绕Y轴旋转180度,旋转后的图形效果如图四十五所示。 6)取消旋转,把视图转换为俯视图,把图形对象的左上角放大,绘制效果如图四十六所示。 图四十五

    19、 图四十六7)使用Extrude命令把半径为4的圆拉伸10,把半径为6的圆拉伸3,然后把半径为6的圆柱向上移动7。把视图转换为俯视图,使用Mirror命令复制定位螺丝孔。效果如图四十七所示。把视图转换为西南等轴侧视图,使用Subtract命令把圆柱实体从顶盖中挖掉,消隐效果如图四十八所示。 图四十七 图四十八 8)在命令行中输入Subtract命令把两个圆柱实体挖掉,系统提示:选择要从中减去的实体或面域选择对象:找到1个(选取顶盖)选择对象:(回车)选择要减去的实体或面域选择对象:找到1个(选取圆柱实体)选择对象:找到1个,总计2个(选取另一个圆柱实体)选择对象:(回车)效果如图四十九所示。

    20、9)把视图转换为主视图,绘制效果如图五十所示的凸缘,并将其编辑为闭合的多段线。 图四十九 图五十10)把凸缘拉伸35,视图转换为西南等轴侧视图,效果如图五十一所示。使用Move命令组合凸缘和顶盖,组合时要注意连接点的选择,组合效效果如图五十二所示。 图五十一 图五十二11)使用Mirror命令凸缘,然后使用Union命令把凸缘和顶盖合并为一个整体,效果如图五十三所示。 图五十三3.2绘制连接螺丝孔和加强筋1)把视图转换为俯视图,绘制效果如图五十四所示的结构,矩形的中心为圆心位置。对矩形的左下角圆角,圆角半径为8。效果如图五十五所示。 图五十四 图五十五2)在命令行中输入Extrude命令把矩形

    21、块拉伸-15,系统提示:当前线框密度:TSOLINES=4选择对象:找到1个(选取矩形块) 选择对象:(回车)指定拉伸高度或路径(P):-15 指定拉伸的倾斜角度:(回车)3)命令行中输入Extrude命令把半径为8的圆拉伸-3,系统提示:当前线框密度:TSOLINES=4选择对象:找到1个(选取半径为8的圆) 选择对象:(回车)指定拉伸高度或路径(P):-3 指定拉伸的倾斜角度:(回车)4)命令行中输入Extrude命令把半径为4的圆拉伸-25,系统提示:当前线框密度:TSOLINES=4选择对象:找到1个(选取半径为4的圆) 选择对象:(回车)指定拉伸高度或路径(P):-25 指定拉伸的倾

    22、斜角度:(回车)使用【镜像】工具复制拉伸后的图形对象,效果如图五十六所示。 图五十六5)组合顶盖和连接螺丝孔,注意连接点的确定。把半径分别为4和8的圆柱实体从顶盖和矩形实体中挖掉,效果如图五十七所示。消隐效果如图五十八所示。 图五十七 图五十八6)把视图转换为主视图,使用Pline命令绘制一个三角形,三角形长20、高25,然后把三角形拉伸5,效果如图五十九所示。镜像复制加强筋,效果如图六十所示。 图五十九 图六十 7)捕捉中点作为连接点,把加强筋同顶盖组合起来。效果如图六十一所示。把视图转换为左视图,使用Pline命令绘制一个长25、高30的三角形,然后把三角形拉伸5,效果如图六十二所示。 图

    23、六十一 图六十二8)使用Move命令以加强筋的端点捕捉圆的四分点组合图形对象,组合效果如图六十三所示。 图六十三3.3绘制顶盖开孔和盖槽1)把视图转换为俯视图,绘制一个3030的矩形,把矩形内侧偏移5,效果如图六十四所示。然后对外侧矩形圆角,圆角半径为2。把矩形的右上角部分放大,绘制效果如图六十五所示。 图六十四 图六十五2)镜像复制螺丝孔,形成四个对称分布的螺丝孔。使用Extrude命令把外侧矩形和四个圆拉伸-3,把内侧矩形拉伸-33. 效果如图六十六所示。在命令行中输入Rotate3D命令旋转图形对象,系统提示:当前正向角度:ANGIR=逆时针 ANGBASE=0选择对象:指定对角点:找到

    24、6个(选择所有对象) 选择对象:(回车)3)指定轴上的第一个点或定义轴依据对象(O)/最近的(L)/视图(V)/X轴(X)/Y轴(Y)/Z轴(Z)/两点(2):(捕捉点1)指定轴上的第二点:(捕捉点2)指定旋转角度或参照(R):-8回车) 效果如图六十七所示。 图六十六 图六十七 4)使用差集运算把四个圆柱实体从中挖掉,生成螺丝孔。组合图形对象,捕捉中点作为连接点,使用【平移】命令组合图形。然后使用Subtract命令把内侧矩形实体从中挖掉,消隐效果如图六十八所示。 5)以顶盖的开孔圆心为参照,绘制两个半径为55和40的圆,并作圆心的连线,效果如图六十九所示。 图六十八 图六十九6)在命令行中

    25、输入UCS命令,系统提示:当前UCS名称:*没有名称*输入选项新建(N)/移动(M)/正交(G)/上一个(P)/恢复(R)/保存(S)/删除(D)/应用(A)/?/世界(W):X指定绕X轴的旋转角度:(回车)局部放大图形,分别以点1和2为圆心绘制半径为1的圆。使用Extrude命令拉伸半径为1的圆,拉伸路径为圆弧,拉伸效果如图七十所示。7)与底座一样,把圆弧向内平移5,然后把视图转换为俯视图,镜像复制圆环,效果如图七十一所示。 图七十 图七十一8)使用差集运算把圆环实体从顶盖中挖掉,效果如图七十二所示。 图七十二第四章 心得体会 这篇论文的中心是要求我能灵活的运用AutoCAD制图,图形并不是

    26、太难,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遇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不知道一些不是经常用的操作命令,在做三维图修改的时候比较容易出错等等。这些都集中反映了我对AutoCAD操作不熟练。这使我发现AutoCAD是一种熟能生巧的事情,这些都需要我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越画越越好的。结束语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我来说,AutoCAD 可能是我谋生的工具,在做论文的时候我遇到了总总困难,如各种零件的组合以及复杂图形的剪切等等,但都一一克服了致谢在发现论文已经做好的时候,我的心里充满了成就感,我才知道在这三年里我已经学会了这么多的东西,这都要感谢一直教导我的老师们,并且我要特别对指导我论文的老师说声幸苦了。谢谢!参考文献1 刘言松 周明贵 王靓. AutoCAD中文版电气设计实例教程M.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10月,240页到276页.2 夏素民. AotoCAD 电气设计实例教程M. 北京市: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178页到184页. 3 李宏胜. 机床数控技术及应用M. 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4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207页到258页.4 路甬祥 王选. 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 2002 / 2004试题汇编M.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3街9号: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4年12月 31


    注意事项

    本文(AutoCAD的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精***)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沃文网发消息,QQ:2622162128 -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