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沃文网! | 帮助中心 分享知识,传播智慧!
沃文网
全部分类
  • 教学课件>
  • 医学资料>
  • 技术资料>
  • 学术论文>
  • 资格考试>
  • 建筑施工>
  • 实用文档>
  • 其他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沃文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我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致因分析和对策.doc

    • 资源ID:1170509       资源大小:189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我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致因分析和对策.doc

    1、我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致因分析和对策1 前言当前,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状况是伤亡人数居高不下,重特大事故频频发生,对国民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2002年全国建筑施工事故共计发生1210起,比2001年上升20.5(其中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1起,死亡3人至9人重大事故51起,死亡1人至2人或重伤3人以上重大事故1052起,重伤1人至2人事故106起)。2002年全国建筑施工事故共计死亡1302人、重伤272人,分别比2001年上升24.6%和减少8.1%。2002年共发生三级事故52起,死亡191人,重伤35人,与2001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增加22起,增长73.33;死亡人数增加42人,增长28.

    2、19;重伤人数减少35人,降低50 %.1-4(本文中的数据均来源于参考文献1, 2, 3, 4,下文不再专门注出)图1 1994-2002建筑施工伤亡事故Fig.1 The casualty accidents in construction(1994-2002)由图1可见,1994年至1997年,以及2002年四级事故发生的起数和死亡人数幅度较大,1994年高达1777起,死亡1858人。1996年和2002年,三级以上事故增幅较大,1996年发生59起,死亡270人,重伤53人,2002年发生52起,死亡190人,重伤37人。由此可见,尽管政府和有关单位采取了一系列的有力措施加强建筑安全

    3、生产工作,特大事故有所减少,但是建筑施工伤亡事故发生仍然没有得到控制,事故的起数和死亡人数上升较大,部分地区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因此,研究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成因,探讨其规律,提出预防伤亡事故的对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国外有关建筑安全事故致因的研究很多5-7,但由于国情的差异,问题亦不相同,本文主要针对国内情况进行研究。2 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致因分析本文用系统工程学原理,根据建筑产品生产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将建筑产品生产活动即施工现场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1994 -2002年九年来发生的10305起施工伤亡事故的类别、原因、发生的部位等进行统计分析(如图2),得到的结

    4、论显示,由于建筑结构的高度、跨度不断增大,新技术大量出现,特别是大型土石方工程忽视安全管理,主要事故的类型有了新的变化。在各类施工伤亡事故中,按照发生事故所占比例的多少,统计如下:高处坠落占46%、触电占14%、坍塌13%、物体打击占11%、机械伤害占6%、起重伤害占4%。这六类施工伤亡事故占事故总数的94%。图2施工伤亡事故类型及所占比例Fig.2 Classification and proportion of casualty accident in construction根据上述统计分析的结果,可以明确,在建筑安全管理水平和建筑施工技术水平发展的现阶段,施工伤亡事故的主要类型为高处坠

    5、落、触电、坍塌、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和起重伤害六大类型,或称六大伤害。2.1 管理原因分析近年来,尽管政府和企业都采取了一些有力的措施加强建筑安全生产工作,但事故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有人将其归咎于建筑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图3显示的1991一2002年十二年间建筑业总产值和事故死亡人数的关系表明,政府的改革和管理可以有效遏制伤亡事故。图3 1991-2002年建筑业总产值与死亡人数的关系Fig.3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value of out- put and casualty in building industry (1991-2002)从1991年到1

    6、993年,死亡人数是随着产值的增加而增多,但是,从1993年到2000年中期7年间,死亡人数是随着产值的增加而大幅度降低。从1991年到2002年11年期间,是我国政治、经济改革和发展变化的最重要的11年,国家的安全监督管理特别是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改革也与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一样,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原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安全管理体制逐渐打破,新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尚未形成,到了1993年,事故达到的高峰,当年死亡人数为1867人。这期间,建设部连续出台了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3号)、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5号)等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开

    7、始了建立我国建筑安全管理体制起步工作,同时颁布实施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 -91、高处作业吊篮安全规则JGJ5027一92等标准规范,初步建立了建筑安全生产的技术标准体系,有效地遏制了事故的发生。从1993年到2000年中旬,建设部又连续出台了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建设部令第81号)、关于开展施工多发性伤亡事故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建监1995525号)等安全技术标准规范,与此同时,大部分地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成立了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培育了专业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队伍,加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力度。建筑业企业也加强了贯彻安全生产法规,推动施工现场安全达标活动,使伤亡事故大幅

    8、度降低,到2000年死亡人数达到最低为986人,与1993年相比降低了47%。建立建筑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法规标准体系,培育职业化、专业化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队伍,加强安全监督是控制事故发生的重要管理问题。2.2 技术原因分析本文以六大类型事故发生的规律入手,分析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技术原因。2.2.1高处坠落由图4可见,高处坠落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和总死亡人数的曲线非常接近,说明高处坠落事故仍然是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主要部分,应是建筑安全系统中控制的重要目标。除管理的因素外,高处坠落事故主要问题是安全防护投入不足,施工现场的临边防护不到位。图4 1991-2002年高处坠落事故的死

    9、亡人数与总死亡人数的关系Fig.4 Relationship between casualty arising from falling and the total casualty(1991-2002)图5 1991-2002年坍塌事故的死亡人数与总死亡人数的关系Fig.5 Relationship between casualty caused by collapse and the total casualty (1991-2002) 2.2.2 坍塌和机械设备 坍塌事故分析。根据图5曲线的变化,2000年以来坍塌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大大超过总死亡人数的趋势,到2002年由于坍塌事故造

    10、成的死亡人数已经达到245人,占12年来坍塌事故总死亡人数的18.9%,是十二年来的最高峰。2000年以来发生的大量坍塌事故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基坑坍塌事故,主要原因是建筑业企业安全防护设施投入不足,随意简化安全防护措施;未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标准、规范编制地基与基础、地下管道工程施工方案,没有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冒险蛮干。二是施工现场围墙坍塌事故,主要原因是围墙的设计不合理、将围墙做挡土墙、挡水墙以及广告牌、机械设备、材料和沙石的支撑墙。如2001年5月12日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界大厦工程,在基坑开挖时,大量土方堆放在围墙(高2. 8m)内,使堆土段围墙向外

    11、倒塌,造成围墙外19人死亡,25人受伤8。机械设备伤害事故分析。起重伤害和机械伤害都属于机械设备伤害,如图6和图7。不同时间设备伤害事故的死亡人数曲线突变现象频繁,显示设备伤害事故的规律不明显,突发事件多,易造成群死群伤。如1994年,起重伤害事故的死亡人数高达92人,占十二年来起重伤害事故总死亡人数的4.92% ; 1996年,机械伤害事故的死亡人数高达138人,占总死亡人数的7.72。尽管建筑机械设备众多,从近十二年来机械设备伤害事故的情况分析,绝大多数事故都出在塔式起重机上。一是塔式起重机的拆装施工过程中,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冒险蛮干;二是操作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安全培训不合格,工作责任心

    12、不强;三是塔式起重机施工安全技术方案不规范,安全技术交底不明确;四是机械设备本身的技术故障多9。图6 1991-2002年起重伤害事故的死亡人数与总死亡人数的关系Fig.6 Relationship between casualty of crane accident and the total casualty(1991-2002)图7 1991-2002年机械伤害事故的死亡人数与总死亡人数的关系Fig.7 Relationship between casualty of mechanical accident and the total casualty(1991-2002)图8 1991

    13、-2002年触电事故的死亡人数与总死亡人数的关系Fig.8 Relationship between casualty of electric accident and the total casualty(1991-2002)图9 1991-2002年物体打击事故的死亡人数与总死亡人数的关系Fig.9 Relationship between casualty resulting from object striking and the total casualty (1991-2002) 2.2.3 触电和物体打击根据图8和图9的曲线变化的趋势分析,无论是触电事故还是物体打击事故,两条曲线

    14、都与总死亡人数曲线变化的规律接近,只有触电事故在1993年和1994年显示出突变,死亡人数分别为358人和317人,分别占总死亡人数的19.18%和16.52。说明两种事故是施工现场普遍发生的事故,是需要长期预防和控制的目标,也是应监控的重点。造成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有:现场外侧边缘与外电高压线路的距离小于最小安全距离,没有增设屏障、遮拦、围拦或防护网,造成施工设备或钢管脚手架碰触高压电线;设备、电动工具漏电等。造成物体打击主要原因是施工现场的临边洞口防护不好,施工的机械设备防护不好和个人安全防护不好。 3 预防和控制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对策预防和控制建筑施工伤亡的总体思路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

    15、为主”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原则,一方面根据事故发生的规律,从监督管理角度入手研究建筑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另一方面根据建筑施工伤亡事故分析的结果从技术方面入手,研究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对策。总的来说,要求做好以下工作:(1)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特点的我国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例如现行的建筑安装操作规程是1956年颁布的,至今已47年,需要进行修改,以适应当前建筑业的发展要求。现在新颁布了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也需要进一步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以形成具有操作性的法律法规体系。(2)加强建筑安全生产执法监督,培育专业化的执法监督队伍。一些专家建议,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

    16、我国建筑业的实际情况,按每万名职工1.0-1.5的比例配备我国的安全生产监督队伍,目前,我国建筑业就业人数为3893万人10,全国建筑安全生产监督员总人数达到5840人左右。(3)发展建筑安全生产科技事业,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加强基础研究工作,依靠安全科技的提高,促进我国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进步。着重加强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大力推动安全科技成果的转化,建立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技术支持体系,为事故调查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建立建筑安全生产科研体系,培育科学研究队伍,对建筑安全生产领域的重要技术问题、管理问题开展科研和攻关。(4)健全和完善建筑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政府要努力健全和

    17、完善教育培训制度,做到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应当针对不同的岗位,制定全国建筑安全教育培训教材体系(统编教材)。企业把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培训贯彻于企业生产活动的全过程中。要根据岗位的需要,结合建设工程项目的特点,把统编教材的内容贯彻落实到每个培训人员。(5)全面推进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按照建筑法和条例规定,尽快建立我国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制度。(6)大力培育发展建筑安全生产领域的社会中介组织。大力发展安全评估、检测检验、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中介服务。同时,政府要对中介组织和中介服务加以引导、规范和监督,形成规范竞争和有序运行的机制,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7)根据

    18、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分析结果,将消除六大事故类型确定为整体系统的安全目标。这些事故集中在安全技术管理、文明施工、脚手架、基坑支护与模板工程、防护、施工用电、物料提升机与外用电梯、塔吊、起重吊装和施工机具等十个方面8。其中,高处坠落作为重点预防和控制目标,坍塌和机械设备作为专项预防和控制的目标,触电和物体打击作为长期治理的目标,有步骤、有重点地实现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目标。4 结语本文对1994-2002年发生的施工伤亡事故的类别、原因、发生的部位等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我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主要形态,或者称为六大伤害;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对1991年至2002年十二年期间我国发生的施工伤亡事故进行系统

    19、分析,研究影响建筑安全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以及施工伤亡事故频繁发生的主、客观原因。本文接着对发生伤亡事故的规律做了探讨,最后从法律法规、科技教育、保险中介等方面提出了预防和控制建筑施工事故的对策。 参考文献1丁传波.建筑安全生产.1999年中国建筑业年鉴M.北京:中国建筑业年鉴社,20002丁传波,邓谦,姚天玮.建筑安全生产.2000年中国建筑业年鉴M.北京:中国建筑业年鉴社,2001.53丁传波,邓谦.建筑安全生产.2001年中国建筑业年鉴.中国建筑业年鉴社,20024丁传波,邓谦,王天祥.建筑安全生产.2002年中国建筑业年鉴M.北京:中国建筑业年鉴社,20035Tariq S .Abde

    20、lhamid,John G. Everett .I de nt询ing root causes of construction accidents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00.16Akhmad Suraji,A. Roy Duff,Stephen J.Peckitt.Development of causal model of construction accident causation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01 .7

    21、7Jimmie Hinze,Caroline Pedersen,John Fredley.Identifying root causes of construction injuries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1998.18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建筑施工安全法律、法规标准汇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77-2789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 5-19110黄卫.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J.北京:建筑业动态.建设部,中国建筑业协会,20038


    注意事项

    本文(我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致因分析和对策.doc)为本站会员(精***)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沃文网发消息,QQ:2622162128 -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