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沃文网! | 帮助中心 分享知识,传播智慧!
沃文网
全部分类
  • 教学课件>
  • 医学资料>
  • 技术资料>
  • 学术论文>
  • 资格考试>
  • 建筑施工>
  • 实用文档>
  • 其他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沃文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最新).doc

    • 资源ID:1170670       资源大小:281KB        全文页数:5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最新).doc

    1、1 工程概况1.1 工程地理位置及工程简介 马鞍山市区江堤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地处安徽省马鞍山市境内,本加固工程范围为桩号0+5002+226、5+318.59+200,总长度5607.5m,主要由堤身加固、垂直防渗、护坡、堤顶公路、堤内填塘固基和安全监测等项目组成。 工程施工分两个年度进行,第一年度按要求在汛前顺利完成了江堤防渗加固的施工任务,第二年度监理部通知对部分未实施预制块护坡的堤段仍按设计要求完成。此外,堤后50m范围内的沟塘被填后,对原有水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其蓄水和排水能力均有所减弱,影响了施工区域居民生活排水和雨水的排泄,为此,地方政府多次向马鞍山代表处反映,要求局部恢复原有

    2、水系。代表处及时召集设计、地方政府、监理及施工单位交换了意见,在得到长江委建管局的批准后,决定满足地方的水系恢复(增挖排水沟)要求。 第一年度工程于2000年3月31日开始施工,2000年7月20日完工;第二年度工程于2001年3月17日开始,2001年7月19日工程完工。主要工程量见表3.3.1。1.2 气象及水文1.2.1 气象马鞍山河段处于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季风明显,气象特征具有温和湿润、每年夏初梅雨集中、雨量充沛、霜期短、日照长等特点。马鞍山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 053mm,降水量年际变化比较大,最大年降水量为1991年的1 895.5mm,最小降水量为1978年的4

    3、60.4mm,降水年内分布不均,5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12月、1月、降水量最小,占全年降水量不到6%,最大日降水量为235.6mm,发生在1962年7月5日。多年平均气温15.6,年极端最高气温41.1,极端最低气温-13.0。一年中7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8.2,1月平均气温最低为2.7。本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冬季多偏南风。春秋两季多偏东风。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多年平均风速3.3m/s。多年平均年日照2 105h。1.2.2 水文本河段内仅有马鞍山水(潮)位站,没有水文站。马鞍山站上游47km处有芜湖水(潮)位站,上游171km处有大通水文站;下游55km处有南京下关水位站。大通至马鞍

    4、山河段主要支流:北岸有巢湖水系入汇,南岸主要有青江、水阳江水系入汇,多年平均支流水量入汇总和仅占大通水量的1.2%。因此,可以用长江大通水文站统计成果作为本段的径流、泥沙特征。据大通站19231998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流量为28 900m3/s,相应多年平均径流量为9 120亿m3,径流年内分配很不均匀,71%以上的径流分布在汛期510月。本河段的泥沙主要来自上游,据大通站19531998年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输沙量为4.384亿t,多年平均输沙率为13 900kg/s,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500kg/m3。由于长江的输沙量与降水有直接关系,因此输沙量的年际年内分配与径流量的分配是相应的。

    5、据大通径流泥沙同步资料系列分析,流量和输沙量在水文年内的变化过程基本同步,全年的水量和沙量主要集中在汛期,汛期510月输沙量占年输沙量总量的90%,比输水量更为集中。 据马鞍山水位站19531987年实测资料分析,该站多年平均水(潮)位5.81m(水位为吴淞基面,特殊注明例外,以下同),多年最高潮位原为1954年的11.4m,1998年8月1日最高高潮位达11.46m,历年最低水(潮)位为1959年的1.79m。多年平均高潮水位6.00m,多年平均低潮水位5.62m。 本年度工程实施地段设计枯水位为1.75m(黄海基面)。1.3 工程地形地质1.3.1 地形地貌 工程区江滩一般宽1030m,滩

    6、面高程78m左右,该段岸滩系长期受水流冲击形成,目前是水流的迎流顶冲段,河岸剧烈崩塌。1.3.2 地层工程地段河床发育于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上,河岸由两层组成,上层为粘土、亚粘土和粉砂亚粘土,第二层为粉细砂,其下有中细砂、粗砂、砾石层。粉细砂和中细砂层厚一般达4050m。河床和河岸可动性均较大,容易引起岸坡的失稳,以致塌岸或使洲滩发生变化或使河道分汊,影响防洪安全和沿岸各种设施正常运行。1.3.3 地震根据国家地震局1/400万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年版),工程区地震烈度度区。2 工程投标2.1 标前准备 长江堤防建设是治理长江、兴利除害、规模巨大的水利工程,为了提高长江堤防抗御洪水的能力,

    7、保障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组建了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建设管理局作为建设项目法人。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建设管理局于2000年1月底在中国水利报上刊登了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19992000年度第三批项目的招标公告。我公司经理及相关人员认真地分析了招标公告的内容并结合本公司的特点,决定参加本批项目的角逐,安排人员于 2000年1月30日购买了招标文件(包括招标图纸)。在组建投标机构,抽调有标书编制经验的技术骨干组成编标小组的同时,一方面按照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规定,进行了标书评审;另一方面组织编标人员参加了2月2日由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建设管理局召开的投标预备会,进行现场

    8、查勘、标书澄清,详细调查当地材料价格,做好编标前的各项准备工作。2.2 标书编制依据标书的编制依据主要有:招标文件;国家部、委和地方的有关政策法规;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定额;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水利水电建筑补充预算定额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2.3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原则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根据江堤加固工程的特点,主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满足工程工期、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要求的原则;充分利用工作面、机械设备连续均衡施工的原则;采用先进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制定科学施工方案的原则。2.4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依据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依据主要有:招标文件、设计图纸、技术文件以及现场踏勘

    9、资料;与工程有关的法律、法规;本单位的施工能力、经验及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工程特点和现场客观条件。2.5 开标、中标与签订施工承包合同 2000年2月14日,我公司按照招标文件的规定,将投标文件密封和标记后投送到长委招待所一楼会议大厅,并接受当众开标。开标后,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第三批招标项目评标委员会对我公司所提交的投标书进行了审查与评价,并要求本公司于2月17日、2月23日分别对投标书进行澄清、答复。2月23日,经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第三批招标项目评标委员会的推荐,由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建设管理局决定:马鞍山江堤加固工程第一标段由我公司中标,并签发了中标通知书。2月27日,我公司与长江重要堤

    10、防隐蔽工程建设管理局在武汉市香格里拉饭店二楼会议厅签署了合同协议书,合同价1 623.9799万元。3 施工总布置、施工总进度和完成的主要工程量3.1 施工总体布置马鞍山市区江堤0+5002+226、5+318.59+200段的加固,主要有堤身加固、堤身防渗、砼预制块护坡、堤顶路面及堤内侧填塘固基等工作内容。0+5002+226段与5+318.59+200段中间被电厂和马钢隔断,两段间交通不便,且工程战线较长,为便于施工及现场管理,将全线分成0+5002+226、5+318.57+200和7+2009+200三段,并分别配备相应的施工机械及施工人员等资源,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负责技术和

    11、工种间的协调工作。根据各段的地质地层情况,为保证各施工段的工期要求,三个施工区段的主要施工机械配置见表3.3.1。表3.1.1 主要施工机械配置表施工区段多头搅双头搅双改单头搅锯槽机单头搅挖掘机推土机汽 车砼搅拌 机发电机高喷机械压密注浆机械0+5002+226232282245+318.57+20012122122627+2009+200122224624 马鞍山市区江堤加固工程的施工,围绕着防渗施工这条主线展开,根据先导孔揭示的地质情况、施工机械的日生产能力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组织能够满足进度要求的施工机械进行施工。与此同时,堤身填筑和砼预制块的预制等工序也有条不紊地进行。堤身防渗和填筑

    12、完成后,即进行堤外侧浆砌石脚槽和护坡的砌筑施工,最后完成堤顶泥结石(钢碴)路面,整个工程的施工分段、流水作业。本工程主要项目施工流程见下图:砼预制块制作完工堤顶路面复合土工膜防渗堤 浆砌石脚槽堤身填筑清基、削坡施工筹备垂直防渗墙施工砼预制块护坡块石护坡拆除堤内侧填塘固基3.2 施工总进度2000年3月2日,项目部首批人员进场,并陆续调遣人员和调配施工设备、材料进入工地,进行施工筹备。在完成了施工筹备的各项工作和按监理工程师要求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的技术文件后,长江重要堤防马鞍山项目监理部于2000年3月31日下达工程开工令,本标段工程正式开工。马鞍山市区江堤加固工程施工工期短、任务重、难度

    13、大,因此在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时,结合工程路线长、施工项目多的特点,将整个堤线分成三段同时进行施工,且每个堤段均采取平行作业的方法施工,以确保工程按期、保质完成。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征地拆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工程施工受到制约,项目部在加大人力、物资和设备投入的同时,及时调整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人员、设备和材料进行施工,并通过加强与业主、监理和设计的联系,随时发现、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调整和优化施工方案,确保重点项目在汛前完成。主要工程施工总进度见表3.2.1。表3.2.1 施工总进度表分部工程开工时间完成时间备注土方开挖2000年4月1日2000年7月15日堤身加固2000年4月3日200

    14、0年7月20日水泥土防渗墙2000年4月9日2000年6月2日塑性砼防渗墙2000年4月19日2000年5月13日复合土工膜防渗2000年5月7日2000年5月24日砼预制块护坡(1)2000年4月16日2000年6月30日堤内填塘固基2000年4月26日2000年7月15日浆砌石脚槽2000年4月9日2000年6月9日安全监测2000年5月13日2000年7月15日高喷灌浆2000年7月3日2000年7月12日草皮护坡2000年9月16日2001年6月30日堤顶路面2000年7月17日2000年8月1日砼预制块护坡(2)2001年3月17日2001年6月30日堤后排水沟2001年4月30日2

    15、001年7月19日3.3 工程完成的情况3.3.1 完成的主要工程量表3.3.1 完成的主要工程量表分部工程项目名称单位合同工程量实际实施工程量土方开挖工程土方开挖m38554082075土方填筑工程土方填筑m3160350212517水泥土防渗墙工程水泥土防渗墙m233933塑性砼防渗墙工程塑性砼防渗墙m248130 558高喷防渗墙工程高喷防渗墙m805.3复合土工膜工程复合土工膜m225292砼预制块护坡工程砼预制块护坡(第一年度)m383004529砼预制块护坡(第二年度)m32641.4填塘固基工程填塘盖重m2280530181777浆砌石护脚工程浆砌石脚槽(第一年度)m356903

    16、438浆砌石脚槽(第二年度)m32144.9安全监测工程测压管埋设个2721渗压计埋设只1814草皮护坡工程植草皮m294770106249排水沟工程土方开挖m312796浆砌块石m31704堤顶路面泥结碎石M2755013225钢碴8041m33.3.2 完成工程的质量评定情况 马鞍山市区江堤加固(第一标段)工程先后分两个年度实施,为一个单位工程,共十四个分部,1 485个单元。经自评和监理工程师核定,并分别于2000年8月2日和2001年8月8日通过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单元工程质量全部合格,十四个分部工程有十二个被分部工程验收小组评定为优良,两个评为合格,详见表3.3.2。表3.3.2 分部

    17、工程验收质量评定情况汇总表序号分部工程名称单元数优良单元数优良率(%)1土方开挖15414191.62土方填筑164134833水泥土防渗墙553466844塑性砼防渗墙8562.55复合土工膜191894.76砼预制块护坡14692637填塘固基605591.78浆砌石护脚402972.59安全监测483879.210堤顶路面40194711草皮护坡533056.612高压摆喷18137213砼预制块护坡*1529059.214排水沟*301550* 20002001年度实施。3.4 推迟完成的原因分析 本标段工程为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第一施工年度第三批项目,自2000年3月初进场筹备,至3

    18、月底才基本具备开工条件;施工过程中,由于现场条件与设计图纸存在着较大差异,为使加固意图能得到充分体现,故而必须对由于地质条件变化的断面而不断进行设计变更,相应地,需不断调整施工方案,对施工机械和劳动力等资源作重新调配组合;在工程主体施工的同时,尚存在着:施工区域内的障碍物拆除,地方在建工程对本工程项目施工的影响,当地居(农)民对工程施工的干扰等现场矛盾。为使工程能按总进度计划实施,我部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一方面通过加大人力及施工设备的投入,一方面注意加强与建设代表处、设代处、监理部以及当地河道部门的联系,对原计划根据轻重缓急作相应调整后,将制约本工程的若干问题加以汇总,同时将影响施工的因素、

    19、影响的程度、要求解决的时间、时间确定的依据和建议解决的方法均以专门文件呈报给有关部门,请求予以协调解决。4 主要施工方法4.1 堤身防渗施工马鞍山市区江堤加固工程,设计对薄弱堤身采用垂直防渗墙进行防渗处理。施工时根据堤身填土的特性,分别采用多头小直径水泥土搅拌桩防渗墙和塑性砼防渗墙。在一般堤段,采用水泥搅拌桩防渗,墙体厚度30cm,当堤身内含碎石、砾石等杂填土时,则采用塑性砼防渗墙,塑性砼防渗墙厚度为25cm。4.1.1 先导孔施工为了探明堤身填土的土层结构,从3月22日至4月5日,我部对全线进行了先导孔的钻孔施工作业。先导孔孔位沿江堤防渗墙轴线布置(距江堤堤顶外肩线2.5m),孔位间距控制在

    20、50m左右,遇地层变化较大且复杂的堤段,在垂直于堤轴线方向上增加钻孔数量,以进一步查明堤身填土情况。本标段累计钻孔105个,相应绘制拟加固段江堤的地质剖面图,为堤身防渗施工提供了依据。先导孔采用两台XY-100钻机进行回转钻探,对上部硬地层,采用岩芯管配合合金钻头或金钢石钻头开孔,下部较软土层采用螺旋钻钻进提土,整个钻进过程连续进行,以防缩孔或塌孔。螺旋转钻进的回次进尺控制在1.0m以内,用芯样钻钻孔,软土回次进尺不大于2.0m,粉性土不大于1.5m,当土层情况复杂时,适当地小回次进尺。先导孔孔深以超过设计防渗墙的深度5m进行控制。4.1.2 搅拌桩防渗墙施工根据先导孔揭示的堤身地层分布成果图

    21、,除1+0501+700段、7+0017+060段及部分穿堤管线处,不能采用搅拌桩进行堤身垂直防渗外,其余部位均可采用搅拌桩进行堤身的垂直防渗。马鞍山市区江堤加固工程的施工期极短,战线长、任务重、难度也大,为了保证在汛期前完成垂直防渗墙的施工任务,考虑到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桩机的生产能力,施工过程中,我们先后组织了10台套深搅桩机进行水泥土搅拌桩防渗墙的施工,其中多头小直径搅拌机3台,双(单)头搅拌机7台。为了合理确定施工中的各相应技术参数,如水灰比、提升速度、灰浆经输浆管到达喷浆口的时间及灰浆泵的压力等,在正式施工前,均进行了生产性试验。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以保证水泥

    22、土搅拌桩的质量。水泥土搅拌桩施工质量的优劣,其水泥掺入比是一项最主要的参数,我们区别不同桩机的型号、钻头直径,分别确定了桩机的步距和每米桩的水泥用量。施工期间,安排质检员跟班督查,以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为了确保桩间接头质量,督促操作人员经常检查钻头的磨损情况及桩机钻杆的垂直度,发现偏差,立即调整。在桩长变化处做好明显标记,并及时调整水泥用量。4.1.3 塑性砼防渗墙施工从先导孔成果图不难看出,7+0017+060段堤身填土中夹有杂填土层,垂直防渗实施过程中,对该段堤身采用了锯槽机成槽建造塑性砼防渗墙的施工工艺。塑性砼防渗墙施工采用JG-16型液压链斗式锯槽机成槽,开挖时,由刀杆支撑链条作圆周直

    23、线运动,链条上有刀板,不断削挖土体,刀腹内配有高压水嘴,同时冲切土体,软质的土体冲切成一定浓度的泥浆,硬质的土体由刀板带出,在水体和刀板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一个完整、光滑的沟槽。挖槽过程中,槽壁采用膨润土泥浆护壁,泥浆根据配合比设计成果配制,添加量误差不超过5%,并经过充分水化溶胀后使用。泥浆循环,采用反循环方式。槽段开挖完毕后,项目部质检工程师检查槽位、槽深、槽宽和槽壁垂直度等,合格后报监理验收,符合规范要求后进行清孔换浆,将槽底沉渣清除干净。 清底换浆时,始终保持槽内充满泥浆,以维持槽壁稳定。直至沉渣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准浇筑槽段混凝土。塑性混凝土浇筑在护壁泥浆下进行,采用无接缝浇灌方法,

    24、在前一槽孔混凝土初凝前浇灌后一槽孔混凝土,即提前安装第二套隔离体,第二套隔离体安放后即重复进行清孔换浆和浇灌混凝土。混凝土浇筑采用水下直升导管,导管直径150,壁厚3mm,每节长1.52m,底管长4m,导管间采用法兰连接。槽孔两端导管距孔端80cm,导管间距34m,导管内放入可浮出水面的木球,堵塞导管内口。浇筑前,在导管内先注入适量的水泥砂浆,并配足混凝土,确保初灌量,以使导管底口木球被挤出后,能将导管底部埋入混凝土中。导管底口与孔底距离不大于25cm。保持混凝土浇筑过程连续不间断,并使槽内混凝土的上升速度不小于2m/h。单元槽段的长度,根据砼生产能力确定,一个单元长度内的全部混凝土应在4h内

    25、浇灌完毕。故本标段工程塑性砼防渗墙的单元槽段长度取值10m。在实施塑性砼防渗墙的施工区段内,由于堤身土质原因,导致无法连续进行时,预留施工接头。防渗墙施工接头采用接头管接头,接头管打入沟槽底部,并完全插入槽底,以承受混凝土的侧压力。接头管采用起吊设备就位和起拔。当下一单元挖槽作业完毕,在清孔换浆结束前,用刷子清除接头处的表面泥皮,以保证混凝土的浇灌质量,防止接头处漏水。4.1.4 特殊区段的防渗施工 (1)复合土工膜防渗根据现场先导孔揭示的地质资料并结合挖坑情况,1+0301+745段堤身夹杂大量的碎石和块石,最大石块粒径达1.3m,与原地质资料存在较大出入;1+9762+226段由于大堤上空

    26、电力线路拆除影响面较大,垂直防渗墙施工无法进行。经建设各方讨论并报建管局批准,设计同意将该两段堤身防渗改为复合土工膜防渗。详见4.5章节。(2)压密注浆防渗除在压密注浆过程中进行质量跟踪监测外,我们在垂直防渗墙施工过程中共有三种情况导致防渗墙局部中断:a、遇穿(过)堤障碍物而中断;b、土层中夹有片石,而导致搅拌桩机械无法钻进,形成短桩;c、各段施工中不可避免的接头。为保证本标段防渗墙的整体性与连续性,经多方面的方案比较、论证,最终采取了压密注浆的施工方法,使设计意图得到充分体现。压密注浆施工工艺 压密注浆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钻孔 预埋管及封孔 注浆 压密注浆孔的孔位布置,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主

    27、要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情况,采用100cm80cm,呈梅花状布置; 第二种情况,采用100cm160cm,双排布置;第三种情况,采用100cm160cm,对称双排布置。注浆孔采用GXY-100型钻机钻孔,其孔径110mm,深度比邻近搅拌桩底深1.0m,孔中预埋50pvc管,环隙采用水泥净浆封堵,其比重与压浆时的水泥浆比重一致,待封堵24h后即可进行注浆。由于注浆孔间距较大,为防止孔斜超标造成注浆时串孔,在钻孔时,我们始终保持钻杆垂直。注浆采用水泥净浆。在正式注浆前,先进行试验,对试验孔分别采用0.5、0.6、0.7三种水灰比进行试灌比较,最终确定采用0.7的水灰比。实际施工过程中,对局部土质相

    28、对松散、注浆量大的部位,采用了0.6的水灰比。注浆采用塞管注浆,顺序由内(背水面)到外,自下而上,跳隔逐渐加密,边注边拔。注浆质量采取注浆量与注浆压力双控制。注浆压力保持在0.10.4Mpa之间,通常为0.10.3Mpa,底部压力采用大值,顶部及迎水侧采用小值。注浆量控制在150 kg/m左右,提升幅度为0.5m/次,与pvc管喷浆孔间距相对应。 遇孔底部灌注量过大的情况,则采取灌灌停停的方法,反复进行。在距堤顶23m左右、压力为0.2Mpa时,若堤顶冒浆,即可停止注浆。压密注浆的效果检测还采取了钻孔取芯及注水的方法,对压密注浆部位进行注浆效果检测。同时,将压密注浆后的土样与注浆前的土样进行对

    29、比。在取样过程中,从表观看,压密注浆部位的土样相对密实,且土样中夹有水泥结块。从注浆前后结果看,原状土干容重在1.5g/cm3左右,压密注浆部位土体干容重达1.65 g/cm3左右。原状土土体渗透系数为i10-6cm/s,压密注浆部位土体的渗透系数为i10-8 cm/s。根据注水试验检测数据计算出的渗透系数,基本与试验结果相同。从上述几方面来看,本工程中实施的压密注浆工艺是成功的,防渗效果也比较明显。(3)高压喷射灌浆(高喷)防渗马钢原料厂厂区内的5+397.25+555.1堤段,原安排采用深层搅拌桩进行防渗处理,但由于该段地层较复杂 (12.008.50处有一层厚度不一的块石层),深搅桩机无

    30、法钻进。经建设各方现场研究,设计同意改用高压喷射灌浆法进行防渗处理。 为保证整体进度,我部组织了两台套设备进场同时施工,共完成钻孔954.2延长米(其中5+397.25+520段共83孔,底高程3.00m,高喷墙深9.0m,5+5205+555.1段共23个孔,底高程3.50m,墙深8.5m),成墙1431m2。 高喷钻孔孔位,每1.5m布置一孔,孔径150mm,共106孔。对全部钻孔、灌孔均作统一编号,并有明显标记,予以妥善保护;当遇地下障碍无法避开,需调整孔距的,报监理批准后执行。 采用XY-300型钻机造孔,造孔深度通过钻机钻杆的长度控制,垂直度通过水平尺控制。造孔时,采用跟管掏心的循环

    31、方法。遇岩层时,则换用回轮钻钻孔,用91mm合金钻头钻穿岩层。在钻孔时,先施工一序孔,后施工二序孔。 注浆根据既定的参数进行施工,注浆前依据既定的配合比,用高速制浆机制浆,注浆使用分别送水、气、浆三种介质的高压注浆管,水、气同轴喷射,浆液及时填充的三重喷射施工。即利用高压泵和直径1.8mm的高耐磨性喷嘴,产生大于36Mpa的高压水射流,环绕一股0.8Mpa左右的圆筒状气流,共同冲切土体,形成较大空隙,泥浆泵连续送入浆液,喷射管作一定角度的摆动,注入的浆液经析水凝固后形成一块完整的板墙,多块板墙折线连接,共同构成一道防渗帷幕,达到止水的目的。在注浆过程中,先灌注一序孔,后灌注二序孔,一序孔与二序

    32、孔成墙间隔,须大于24h。施工时对水压、浆压、风压和泥浆比重等指标作重点控制,使之符合要求,并根据孔的返浆情况,随时调整提升速度。施工中,若地层漏浆孔口不返浆,则先停止提升,就地持续喷浆,直至孔口正常返浆后再正常提升。孔口返浆量根据规范要求,控制在15%20%左右,个别孔位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层土质较好,孔口返浆量过大,则加快提升速度,保证孔口返浆量符合要求。 回灌是保证成墙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高喷结束,由于浆液的泌水,孔口浆液下沉,此时需不断回灌,以保证墙顶高程。当浆液比重大于1.4 g/cm3时,则回收重新利用,以节约水泥用量。 4.2 土方工程施工4.2.1 清基削坡 土方清基,采用推土

    33、机推土,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运土;在部分坡度较陡的堤段,当推土机施工无法进行时,则使用挖掘机进行清基。凡迎水面陡于1:的边坡均进行削坡,缓于:的边坡不削坡。削坡前,先用石灰洒出堤顶坡口线,然后采用挖掘机对坡面进行削坡处理。4.2.2 土料场土料开采马鞍山市区江堤0+5002+226段填筑土料,选用恒兴外滩土料场土料;5+318.57+200段填筑土料,采用二电厂小山土料场土料;7+2009+200段堤身填筑土料,部分采用猫子山土料场土料,不足部分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县铜井镇购得。土料开采前,一方面对料场土料的剥离层厚度、有效层厚度、夹层分布情况及有效储量等指标进行了调查,同时取样做土工试验,以确定

    34、土料的最大干容重及填筑时的最佳含水量;另一方面,结合土料场实际情况和施工段的土方需求量,确定开采范围,布设排水系统,布置运土路线等。料场表面的庄稼、树木、草根、乱石等杂物覆盖层,用推土机清除,挖掘机配合,并集中堆放。土料的开采,采用挖掘机挖土,自卸汽车运送到堤身填筑部位进行填筑。4.2.3 土料填筑堤身土料填筑,采用推土机整平压实,分层平行摊铺,每层厚度3040cm;推土机碾压行走方向平行于堤轴线,跨缝搭接碾压,搭接碾压宽度在平行堤轴线方向不小于25cm,碾压遍数根据碾压试验后确定。下层填筑土料经碾压并检验合格后才准铺筑上层土料。4.3 堤身护坡施工马鞍山江堤加固工程第一标段护坡迎水坡面采用边

    35、长34.5cm,厚10cm,砼强度等级为C20的正六边形预制块护砌;预制块缝隙用M7.5砂浆勾缝;排水孔呈梅花形布置,间距3m3m,孔径5cm,孔底设300g/m2土工布反滤,土工布尺寸30cm30cm;护坡底脚设1m1m的浆砌石脚槽,每10m用油毛毡设一道施工缝。4.3.1 预制块制作由于本工程战线较长,预制工作量较大,为减轻预制块的运输压力,项目部沿堤线方向选定了三处进行砼预制块的预制,分别在2+150、7+135和8+030附近设置预制场,各配置2台0.35m3滚筒式拌和机。预制块制作,采用定制的木模或钢模;砼拌和严格按配合比执行,砂、石料用量采用磅秤计量,砼用水量由时间继电器控制,并经

    36、常检查砼坍落度,及时调整砼用水量;拌制好的砼用小斗车运送到浇筑点进行预制,浇筑振捣采用平板振动器或小型手提式振动器振捣密实,表面用铁板抹平。预制块拆模时间,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以拆模时预制块不缺棱掉角为准;拆模24h后进行洒水养护。4.3.2 浆砌块石脚槽施工选用质地坚硬、无风化和无裂缝的块石进行浆砌块石脚槽的砌筑。砌筑前,将块石表面用高压水枪冲洗,以保持块石洁净无泥污。采用铺浆法砌筑,块石下铺砂浆5cm(土工膜上砌筑块石时,下铺砂浆10cm),石块分层卧砌,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砌立稳定,并控制分段位置在施工缝处。块石缝隙用砂浆堵塞,较大的缝隙在砂浆堵满后,压入小石块。砌体砌筑后12h开始浇水养

    37、护,养护时间均不少于14d。4.3.3 垫层铺设预制块护坡基面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进行垫层的铺设。垫层的铺设随预制块的铺砌高度而逐步上升,厚度用预制块坡面控制线来控制,坡面控制线每隔10m设置一处,用来控制垫层厚度和坡面平整度。第一工期的护坡垫层材料为黄砂(复合土工膜防渗段采用了砂砾石),第二工期开工时因长江沿线禁止采砂,造成市场货源紧缺,无法满足工程施工要求,为了保证工程顺利施工,根据有限变更申请单(JHEC/MDF/BG字044号),将护坡垫层材料由黄砂改成了石屑。4.3.4 护坡预制块砌筑预制块制作并养护到一定龄期后,用拖拉机等运输工具运至施工现场铺砌,有裂纹和缺边掉角的预制块在砌筑

    38、时全部剔除。作业人员严格按照坡面控制线自坡脚向坡顶顺序铺砌。铺砌好的预制块,平整度满足设计要求,砌缝规则。预制块铺砌通过自检,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进行护坡勾缝。勾缝采用平缝,缝内砂浆饱满,无架空、裂缝、脱皮等现象。勾缝砂浆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进行拌制,并做到了随拌随用。铺砌完成的护坡表面上的杂物以及残留的砂浆均及时进行了清除。为使所勾平缝不产生裂纹,在勾缝后的一段时间内仍定期对护坡进行了洒水养护,保证了砌筑质量。4.3.5 护坡顶墩护坡顶墩仅在复合土工膜防渗段施工,在该段护坡铺砌及勾缝基本完成后进行。顶墩沟槽土方,采用人工开挖,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后,浇筑顶墩混凝土。顶墩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护坡预

    39、制块混凝土相同,均为C20。顶墩设油毛毡伸缩缝,伸缩缝间距为10m。4.4 安全监测本工程安全监测包括堤身垂直防渗效果监测以及水平防渗效果监测。设计要求安全监测设备在防渗墙施工前埋设完毕,但受实际施工条件的限制,监测仪器的埋设只能改在防渗墙施工完毕后进行,同时对部分埋设位置亦作了相应调整。由于1+0451+702段实施垂直防渗困难,设计修改为复合土工膜防渗,原设计在1+104、1+499两断面处的垂直防渗效果监测设备似失去作用,故根据设计的要求,将1+104断面上监测仪器改设到搅拌桩防渗墙与复合土工膜的交界面1+040处;再保留1+499断面上的监测设备不变。这样,可以对1+040与1+499

    40、两断面处的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又因5+554、8+397两断面的现场实际情况不具备埋设渗压计的条件,故分别将该两个断面上的仪器改埋在5+526断面和8+382断面处。本工程所用监测设备如下:PRM-1数字电桥 1台CS-35尺式水位计 1台SE-2渗压计 14支安全监测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和观测,我部委托具有丰富现场经验的河海大学管理工程系施工课题组承担此项工作。监测组成员由以下人员组成:副教授1名、高工1名、工程师1名、讲师1名、助工2名和研究生多名,分别担任现场观测和数据处理任务。埋设前,先对到场的监测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所埋测压管满足规范要求,测压管钻孔直径为130mm,保持钻孔深度满足设计

    41、要求,终孔后测量孔斜,保证偏斜度不大于0.5。钻孔成形经检查合格后,作好记录,在孔底铺10cm厚反滤料,并在管外固填反滤料,逐层夯实直至设计进水段高度。对不需监视渗透的孔段用膨润球严密封实。测压管施工完毕后,对其管口高程进行了测量,并作记录。以后每隔10d进行一次校核,发现问题及时修正。测压管埋设完毕,现场观测组即按照标书要求定期进行观测,每次观测前,首先检查仪器的完好性及灵敏度,所有数据至少测读两次。以消除误差。对当天的实测数据均及时整理,发现问题马上重测,并定期向监理报告监测结果。观测的同时,注意收集该段的江水水位和降水资料。渗压计进场后,即对其进行检查率定。遇渗压计埋设较深的部位,如1+

    42、040、1+499断面处采用挖掘机挖坑、槽,对埋深较浅的断面由人工挖坑槽。土坑挖至塘底以下30cm后再回填15cm中粗砂。渗压计埋设后再回填15cm中粗砂,使渗压计包裹于其中,最后用膨润土球充填,并在其上覆盖油毛毡后回填土。渗压计的电缆沿所挖沟槽引至观测站。在埋设过程中准确测量各渗压计的实际埋设高程,同时作好了记录;各观测站修筑牢固,并作出明显标记。渗压计埋设完毕,用数字电桥进行观测,测量时待数据稳定后读数。正常观测状态下,渗压计数据的观测与测压管数据观测保持同步,以提高劳动效率。根据历时两年多的观测,埋设的测压管、渗压计绝大多数工作正常,获得的数据能够提示堤防渗漏情况。迎水坡测压管水位与长江

    43、水位变化相一致,背水坡测压管水位也随长江水位的变化而变化,但水位变化较小,说明防渗墙起到了较好的防渗效果。在2002年的大洪水期间,从渗压力与时间、温度与时间变化曲线上可知:渗压力没有突变发生,变化规律较好,测头处温度也没有突然的变化,说明测头处没有外界水的渗入。这说明江堤防渗施工的质量较好,达到了设计要求。4.5 复合土工膜防渗技术在本工程中的应用正式开工前,通过先导孔探查发现1+0451+700弯段,在11.07.0m之间,堤身填土为杂填土,含大量块石、碎石和矿碴等杂物,钻机难以钻进,取芯样结果表明为块石芯样,有的芯样筒遭损,夹带出铁碴丝,疑为整体铁碴。该段共钻孔29个,其中9孔遇阻无法钻

    44、进,芯样大多为块石或铁碴丝,其余点在钻进时,钻杆有明显震动,估计是夹在块石缝隙中钻进,说明土层中石块数量较多且较密实。经局部探挖检查,该段堤身确实含有大量碎石、块石,最大块石粒径达1.3m,与原地质资料有较大的出入。1+9762+226段堤上动力电线杆及电线影响垂直防渗墙施工,若拆除,影响面较大。上述原因导致垂直防渗墙施工在该两段无法进行。经建设各方在现场商定,并报长江建管局批准, 1+0301+745、1+9762+226段堤身防渗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技术。(1)土工膜选用与检验土工膜选用江苏仪征无纺布厂生产的CG200g/0.4mm/200g(二布一膜)复合土工膜。材料到工后,分别取样送河海

    45、大学试验中心和水利部基本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对原材料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2)堤身土方施工对原大堤清表、清基后,进行削坡处理;1+0301+745段堤身,把粘性土与石灰充分拌和后,用推土机自堤脚分层压实至堤顶,且使坡度不陡于1:3,然后,在坡面上铺30cm厚的粘土,推土机跨缝碾压,平整坡面;1+9762+226段堤身,推土机直接把粘性土料自下而上分层压实,坡面同样用推土机跨缝碾压,使坡面平整。(3)砂垫层铺设(支持层施工)在填筑坡面表层用人工铺设一层厚5cm的砂垫层,保持其平整密实,砂垫层中不含有损坏土工膜的杂质。(4)下沟槽开挖开挖前,在距下沟槽15m处先作开挖试验

    46、,进一步了解土层、地下水量等情况,防止大面积开挖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处理不及时而影响堤身稳定。下沟槽开挖,采用挖掘机将土方挖除,并堆放至沟槽外侧,槽深根据开挖后的地质情况现场确定,一般以土工膜埋入粉质粘土层1m为原则,沟槽边坡1:1。(5)土工膜铺设下沟槽土方由机械开挖后,用人工修整土工膜结合面,以保持土工膜与土方的良好接触。土工膜垂直于堤轴线方向铺设,采用PE专用胶使土工膜连接成整体,搭接长度不小于15cm,考虑到温度变化后的变形影响,土工膜铺设分段进行;土工膜下端达到防渗墙底高程后再水平铺设1m,上端在距坡顶线0.5m处将复合土工膜埋入宽0.5m,深0.8m的上沟槽底部;在堤身坡脚、浆砌石顶面高程处,将复合土工膜折叠5cm。搅拌桩防渗墙与复合土工


    注意事项

    本文(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最新).doc)为本站会员(精***)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沃文网发消息,QQ:2622162128 -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