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北京市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用喷射混凝土施工技术导则二一四年三月前 言本导则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建标2008182号)、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工程建设技术标准2004年度编制计划”通知(京建科教2004268号)的要求,为保证北京市建筑结构加固工程喷射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加强喷射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保证喷射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促进技术进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以目前国内外比较成熟的喷射混凝土技术和设备为基础,编制本导则。本导则内容主要有:总则、术语、建筑结构加固设计及指标要求、喷射混凝土原材料质量要求、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拌
2、制和运输、喷射混凝土施工、混凝土养护、质量控制与检验、附录、导则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部分条文说明等。本导则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北京金隅水泥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解释。在执行本导则的过程中,希望各单位在工作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北京金隅水泥节能科技有限公司(通讯地址:房山区琉璃河镇车站前街1号,邮政编码:102403),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导则主编单位:北京金隅水泥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本导则参编单位:中铁岩锋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金隅混凝土有限公司本导则主要起草人员:李方忠 罗朝廷 朱立新 刘洋 阳大福 于涛 李荣 白文玉 王振华 邢福燕 本
3、导则主要审查人员:阎培渝 张仁瑜 杨思忠 陈志强 吴宝光 目 次1 总则- 1 -2 术语- 1 -3 建筑结构加固设计及指标要求- 1 -3.1 设计要求- 1 -3.2 指标要求- 1 -4 喷射混凝土原材料质量要求- 2 -4.1 一般规定- 2 -4.2 水泥- 2 -4.3 骨料- 3 -4.4 掺合料- 3 -4.5 外加剂- 3 -4.6 纤维增强材料- 4 -4.7 拌合用水- 4 -5 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5 -6 混凝土拌制和运输- 6 -6.1 拌制- 6 -6.2 运输- 6 -7 喷射混凝土施工- 7 -7.1 施工机具- 7 -7.2 施工组织- 7 -7.3
4、施工- 11 -8 混凝土养护- 12 -9 质量控制与检验- 13 -9.1 原材料质量控制- 13 -9.2 生产质量控制- 13 -9.3 抗压强度检验- 15 -9.4 粘结强度检验- 16 -9.5 加固层厚度检验- 17 -9.6 抗冻性能检验- 17 -附录A 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及抗冻性能测试试件的制作- 18 -附录B 喷射混凝土与受喷结构粘结强度测试试件的制作与试验方法- 19 -附录C 掺无碱液体速凝剂的水泥净浆凝结时间测定方法- 21 -附录D 测定喷射混凝土粉尘的技术要求- 23 -附录E 喷射混凝土回弹率的计算方法- 24 -本导则用词说明 - 25 -引用标准名录-
5、 26 - 1 总 则1.0.1 为保证北京市建筑结构加固工程喷射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保证建筑安全性,提高建筑安全使用寿命,加强喷射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促进技术进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制定本导则。1.0.2 本导则适用于采用喷射混凝土技术对建筑物的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进行加固的工程施工。 1.0.3 喷射混凝土施工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方案,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1.0.4 在采用喷射混凝土技术进行加固时,除应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 语2.0.1 喷射混凝土 Shotcrete利用压缩空气或其它动力,将按一定配比拌制的混凝土拌合料,
6、通过管道输送并以较高速度喷射于受喷面的一种混凝土。3 建筑结构加固设计及指标要求3.1 设计要求3.1.1 应按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喷射混凝土加固技术规程CECS161、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等标准或规程的规定执行。3.2 指标要求3.2.1 建筑结构加固用喷射混凝土设计抗压强度等级应较被加固的原结构物强度高12级,最低不应低于C20。3.2.2 建筑结构加固用喷射混凝土与被加固结构基体粘结强度不应低于0.8MPa,其中,与混凝土结构基体粘结强度不应低于1.0MPa。3.2.3 喷射混凝土耐久性应满足下列要求:1 建筑结构加固用喷射混凝土抗冻等级不应小于F250。2
7、 喷射混凝土中总碱含量应符合预防混凝土结构工程碱集料反应规程DBJ01-95的相关要求。3 喷射混凝土中水溶性氯离子的最大含量应符合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相关要求。3.2.4 建筑结构加固用喷射混凝土最小设计厚度不应小于50mm;用于结构耐久性修复时不宜小于30mm。3.2.5 建筑结构加固用喷射混凝土加固作业时,喷射混凝土作业区的粉尘浓度不应大于10mg/m3。粉尘浓度的测定方法按附录D进行。3.2.6 建筑结构加固用喷射混凝土施工时的回弹率,水平喷射时不宜大于15%,向上喷射时不宜大于25%。回弹率的计算方法按附录E进行。4 喷射混凝土原材料质量要求4.1 一般规定4.1.1
8、原材料应符合有关标准要求,有出厂合格证和有效期内合格质量检验报告。4.1.2 原材料包装、标志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应提供产品使用说明书。4.1.3 材料进场后应按有关规定检验。4.2 水泥4.2.1 水泥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 水泥品种与强度等级应根据设计、施工要求以及工程所处环境条件确定;2 喷射混凝土宜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水泥应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有关规定;有特殊需要时,也可选用特种水泥。4.2.2 水泥应按不同生产厂家、品种、强度等级分别储存,并应采取防潮措施;严禁使用出现结块的水泥。4.2.3 对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1个月)的水泥,应重新进行水泥物
9、理性能的检验,并按复验的结果使用。4.3 骨料4.3.1 细骨料可采用天然砂或机制砂,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相关要求,宜选用区中砂,且细度模数不宜小于2.5,不得单独使用特细砂。天然砂含泥不得大于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机制砂的吸水率不宜大于3.0%。4.3.2 粗骨料应选用坚硬、耐久性好的碎石、卵石,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相关要求,公称粒级应为5mm10mm。 4.3.3 预拌干法喷射混凝土拌合料的骨料含水率应小于3.0%。4.3.4 粗、细骨料堆场应有遮雨设施,并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粗、细骨料应按不同品种、规格分别堆
10、放,不得混入杂物。4.4 掺合料4.4.1 宜选用级粉煤灰,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的规定。严禁采用级及以下的粉煤灰。4.4.2 宜选用S95级及以上矿渣粉,磨细矿渣粉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规定。4.4.3 喷射混凝土中掺加硅灰时,硅灰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GB/T27690的规定,并应通过试验确认合理掺入量。4.4.4 选用其它掺合料时,掺合料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并应通过试验确认掺入掺合料后喷射混凝土的性能符合设计要求。4.5 外加剂4.5.1 宜选用高性能减水剂。减水剂质量应符合混凝
11、土外加剂GB8076规定。减水剂使用前,应与水泥、速凝剂等进行相容性试验。4.5.2 减水剂释放氨限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释放氨限量GB18588的相关规定。 4.5.3 减水剂引入混凝土中的碱含量(以Na2O+0.658K2O计)应小于0.3kg/m3,减水剂引入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应小于0.02kg/m3,减水剂引入混凝土中的硫酸盐含量(以Na2SO4计)应小于0.2kg/m3。4.5.4 有抗冻要求的宜掺加引气剂,引气剂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规定,应在施工前进行相容性试验。4.5.5 宜选用无碱或低碱型速凝剂,速凝剂最佳掺量应在施工前通过试验确定。速凝剂使用前,应考虑
12、其与所用水泥及其它外加剂的相容性,掺入速凝剂后喷射混凝土的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4.5.6 速凝剂使用前应进行水泥净浆凝结时间检验。碱性和低碱速凝剂应按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JC477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无碱速凝剂凝结时间试验按附录C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初凝时间不应超过5min,终凝时间不应超过12min,1d胶砂抗压强度不应低于6MPa,28d胶砂抗压强度比不宜低于90%。4.5.7 液体速凝剂要求粘度合理且无分层或沉淀现象;粉状速凝剂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应保持干燥,防止受潮变质。4.6 纤维增强材料4.6.1 当喷射混凝土中掺加合成纤维时,合成纤维的质量应符合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合成纤维GB/T
13、21120规定,长度宜为12mm19mm。4.6.2 喷射混凝土中掺加钢纤维时,钢纤维的质量应符合混凝土用钢纤维YB/T151规定,直径宜为0.25mm0.40mm,长度宜为20mm25mm。 喷射混凝土加固层较薄或加固工程有特殊要求时,应使用耐腐蚀钢纤维或不锈钢钢纤维。4.7 拌合用水4.7.1 拌合用水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要求。5 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5.0.1 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建筑结构加固设计要求的强度和耐久性,且应满足工作性要求。5.0.2 喷射混凝土配制强度按5.0.2式计算:fcu,0 (fcu,k+1.645) k1k2(5.0.2)式式中:fcu,0喷射混凝
14、土配制强度(MPa);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取喷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值;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按JGJ55规定确定;k1喷射成型混凝土密实度折减系数,可按表5.0.2-1范围参考取值;k2速凝剂强度折减系数,可按表5.0.2-2范围参考取值。表5.0.2-1 喷射成型混凝土密实度折减系数k1值喷射工艺 湿喷工艺干喷工艺喷射成型混凝土密实度折减系数1.001.251.251.65表5.0.2-2 速凝剂强度折减系数k2值速凝剂无碱速凝剂低碱速凝剂碱性速凝剂速凝剂强度折减系数1.001.101.051.251.251.405.0.3 湿法喷射混凝土水胶比根据普通混凝
15、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进行计算,同时应满足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对混凝土水胶比的要求,并选取较小值。干法喷射混凝土水胶比不宜超过0.45。5.0.4 喷射混凝土用水量宜为180kg/m3220kg/m3,较低标号喷射混凝土宜取上限值,较高标号喷射混凝土宜取下限值。5.0.5 胶凝材料用量应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计算,胶凝材料用量不宜低于400kg/m3,水泥用量不宜小于300kg/m3,掺和料宜小于40%。5.0.6 喷射混凝土砂率宜为50%60%,适宜砂率应通过试验确定。细集料细度模数小于2.7,砂率宜取低限值;细集料细度模数超过3.0或粗集料公称粒径偏
16、小,砂率宜取高限值;需泵送喂料的喷射混凝土砂率宜取高限值。喷射混凝土的容重宜在2300kg/m32400 kg/m3范围内确定,骨料用量可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规定进行计算。5.0.7 采用湿法喷射工艺时,入喷射机前坍落度宜为(16030)mm。5.0.8 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规定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配和调整,确定喷射混凝土试喷配合比。5.0.9 对5.0.8条所选定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试喷试验并取样进行性能检测。根据其可喷性能、强度性能及耐久性能对配合比进行优化调整,确定喷射混凝土配合比。5.0.10 喷射混凝土掺入纤维时,掺量应通过试配和试喷试验确定。合成纤维掺加
17、量按质量计,宜为每立方米喷射混凝土0.6kg0.9kg;钢纤维的掺量按体积百分率计,宜为1.0%1.5%。6 混凝土拌制和运输6.1 拌制6.1.1 严禁采用人工拌料。应选用与喷射机生产能力相匹配、密封性能好的强制式搅拌机,宜采用自动计量的拌合楼或搅拌站拌料系统。6.1.2 混凝土搅拌时间(从投料完毕后算起)不得少于1min;采用粉体减水剂、掺加硅灰或纤维等材料时,搅拌时间不得少于2min。6.2 运输6.2.1 应选用能确保喷射施工工作连续进行、运输能力与混凝土搅拌机的搅拌能力相匹配的运输设备。6.2.2 应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均匀,运到浇筑地点时不离析、不分层。不得采用机动翻斗车、手
18、推车等工具长距离运输混凝土。6.2.3 在运输、存放过程中,应严防雨淋、滴水及大块石等杂物混入。6.2.4 应尽量减少混凝土的转载次数和运输时间。拌合料从搅拌机拌制卸出到喷射施工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应超出240min。6.2.5 干法喷射混凝土拌合料的骨料含水率稍高时,拌合料的存放时间应按相关规定执行。6.2.6 必要时,应对拌合料运输设备采取保温隔热措施。7 喷射混凝土施工7.1 施工机具7.1.1 宜采用湿法喷射施工。7.1.2 湿喷机生产能力不应小于3m3/h,允许输送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小于15mm,水平输料距离不小于30m,竖向输料距离不小于20m,有良好的连续均匀输料能力。7.1.3 干喷
19、机应密封性良好,输料连续均匀,生产能力不应小于3m3/h,允许输送的骨料最大粒径不小于20mm,水平输料距离不小于100m,竖向输料距离不小于30m。7.1.4 空气压缩机应符合下列要求:1 空气压缩机宜使用移动式,采用干法喷射工艺,空气压缩机的单台有效供风量不应小于9m3/min;采用湿法喷射工艺,空气压缩机的单台有效供风量不应小于10m3/min。风压不宜小于0.6 MPa;2 空气压缩机的具体要求应根据喷射机具、喷射施工的具体参数决定,空气压缩机的风压应稳定,其波动值不应大于0.01 MPa,多机作业时供风量应为各台喷射机用风量之和的1.2倍1.4倍;3 压缩空气进入喷射机前应进行油水分
20、离。7.1.5 干法喷射施工时,供水设施应能保证连续、充足供水,用水量应方便可调,并能够计量。7.1.6 输料管的承压能力不宜小于0.8 MPa,管径应满足输送设计最大粒径骨料的要求,并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7.2 施工组织7.2.1 施工工艺流程图图1 湿法喷射工艺施工流程图图2 干法喷射工艺施工流程图7.2.2 喷射混凝土加固修复工程在施工前应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并应包括下列内容:1 施工范围和结构部位;2 施工技术要点、原材料质量要求等;3 施工场地布置(原材料堆放、机具、配管布置等); 4 脚手架搭设方案;5 施工安全和环保措施。7.2.3 喷射施工作业,应配备喷射手、喷射机操作司机、放
21、料工及协助人员,保证施工过程给料量均匀,施工顺畅。7.2.4 喷射混凝土施工前,应按下列方法对加固修复结构构件的表面进行处理: 1 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应清除装饰层,露出原结构层后进行凿毛处理,并清理干净;2 对砌体结构表面,除清除装饰层外,还应对受侵蚀砌体或疏松灰缝进行处理。灰缝的处理深度不宜小于l0mm。7.2.5 喷射混凝土施工前应对空压机、喷射机进行试运转。经检验运转正常后,应对混凝土拌合料输送管道进行送风试验、对水管进行通水试验,不得出现漏风、漏水情况,高压风中不得含水、含油。 7.2.6 在喷射作业前,应检查结构加固配筋与锚固件的连接是否牢固可靠。 7.2.7 喷射混凝土施工前应支设边
22、框模板。边框模板应牢固。在大面积加固时应设置喷射厚度标志,其间距宜为1000mm1500mm。7.2.8 当喷射机操作司机与喷射手不能直接联系时,应配备联络装置。7.2.9 作业区应有良好的通风和照明。7.2.10 喷射混凝土冬期施工温度应遵守下列规定:1 喷射混凝土作业区的环境气温不应低于+5;2 拌合料进入喷射机时的温度不应低于+5;3 拌和水的温度不应低于+5;湿法喷射混凝土拌和水温高于+60时,拌合水应先同骨料预混合后再加入水泥。7.2.11 喷射混凝土作业应遵守下列安全措施:1 用于加固作业的台架应牢固可靠,并应设置安全护拦,高空作业喷射手应佩戴安全绳;2 喷射混凝土施工开机顺序应为
23、:送风、开机、喂料;停机顺序为:停喂料、关机、停风;3 作业人员应配戴防尘口罩、安全帽;与液体速凝剂直接接触人员应配戴塑料手套;4 施工中应经常检查输料管、接头和出料喷头的磨损情况,当有磨薄、击穿或松脱等现象时应及时处理;检修机械或设备故障时,应停止喂料、关机、停风、并断电,检修完毕向机械或设备送电、送风前应先通知有关人员; 5 应定期检查电源线路、设备电器部位,确保用电安全。7.3 施工7.3.1 施工应按下列操作方法进行:1 气体结构在喷射作业前1h应采用压缩空气和水对受喷表面进行充分清理、湿润,喷射作业时受喷面应湿润、无明水、无杂物。喷射作业应按施工技术方案要求分片、分段进行,且宜按先侧
24、面后顶面的喷射顺序施工;2 喷射施工使用速凝剂时,速凝剂应在喷射现场均匀掺加;3 喷射施工时的一次喷射厚度不宜大于表7.3.1的规定;表7.3.1 喷射施工时一次喷射厚度限值(mm)工艺及配比部位干法喷射湿法喷射不掺速凝剂掺速凝剂掺速凝剂侧立面水平喷射5070100顶面向上喷射3050704 分层喷射时,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后一层混凝土的喷射,当前一层混凝土终凝1小时后再进行喷射时,应先喷水湿润前一层混凝土的表面。当在间隔时间内前层混凝土表面有污染时应清理干净;喷射作业过程中,上料速度要均匀、连续,始终保持进料斗中有一定的混凝土储存,及时清除振动筛上粒径大于20mm 的粗集料和其他异物;
25、5 喷射角度与受喷面应基本垂直,如受喷面被钢筋或格栅等覆盖,允许喷头适当倾斜,喷射角度应控制在(9020)范围内;6 喷嘴与受喷面距离宜在0.6m1.5m 范围之内;7 喷射时,喷头作顺时针方向旋转,转动半径150mm200mm,螺旋式移动。先补平坑洼低凹处,喷射时分段、分部、分块、分层进行;8 喷射混凝土厚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应刮抹修平。修平应及时进行。修平时不得扰动新鲜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及其与基层的粘结。7.3.2 喷射混凝土施工时应满足下列要求:1 喷射作业时,喷射机操作司机要时刻注意观察喷嘴情况,与喷射手保持联系,一旦发现堵管,应立即停止喂料、关机、停风。当采用加大风压处理堵管故障时,喷射
26、机操作司机应先关停喂料设备,整理输料软管使之无拧曲,然后锤击管路堵塞部位、加大风压。喷射手应紧按喷头,且应避免伤及周围人员;2 当喷嘴出料突然出现脉冲时,暂时关闭主电机和振动电机(主风阀不关),如果管路随之畅通则继续开机,否则,需要通过反复开关主风阀使管路畅通;3 湿法喷射作业时,一旦发现速凝剂管堵塞,先停机,关闭主风阀和辅助风阀,然后拆卸速凝剂管路接头,检查、清洗堵塞部位,恢复速凝剂正常供给;4 湿法喷射作业时,如果转子体下方孔泄浆严重,应立即更换活塞,并应保持转子体泄浆孔畅通,防止水泥浆堵塞。8 混凝土养护8.0.1 待最后一层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及时进行保湿养护,保湿养护可采用淋水、
27、覆盖等方式。一般工程不应少于7d,重要工程不应少于14d。8.0.2 环境温度低于+5时,不得淋水养护。9 质量控制与检验9.1 原材料质量控制9.1.1 原材料进场时,应按规定批次验收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或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外加剂产品还应具有使用说明书。9.1.2 原材料进场时应进行检验。每批材料均应在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检验样品应随机抽取,符合下列要求:1 采用搅拌站系统生产拌合料时,水泥、骨料、掺和料、外加剂和拌合用水的检测项目和检验频次应符合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DBll/ 385相关要求;其它情况下,原材料的检验应符合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相关要求;2 速凝剂
28、的检测项目和检验频次应符合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JC477的要求,其中无碱速凝剂凝结时间试验按附录C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凝结时间和胶砂强度应符合4.5.2条规定;3 其它材料按相关标准进行检验。9.2 生产质量控制9.2.1 所有计量器具应定期检定。9.2.2 混凝土拌制单位在每一工作班开始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核。9.2.3 混凝土拌制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应测定骨料的含水率,每一工作班不应少于一次,当搅拌机电流表读数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检查、调整。当含水率有变化以及雨天施工时,应增加测定次数,并依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用水量和骨料用量。9.2.4 混凝土拌制单位在每一工作班开始前应对待拌制的喷射混凝土
29、配合比进行检查,每工作班检查次数不宜少于一次。9.2.5 混凝土拌制单位每一工作班开始时应对喷射混凝土拌合料的搅拌时间进行检查,每工作班检查次数不宜少于一次。9.2.6 混凝土拌制单位在生产期间,各组成材料计量结果的偏差应符合表9.2.4的规定:表9.2.4 喷射混凝土组成材料计量的允许偏差组成材料计量允许偏差(%)干法喷射湿法喷射每盘累计*水泥、掺合料粗、细骨料水、外加剂其他材料232223121211:-3854,DB 注:湿法喷射混凝土的累计计量允许偏差,是指每一运输车中各盘混凝土的每种材料计量和的偏差,该项指标仅适用于采用微机控制的搅拌站。9.2.7 湿法喷射时,混凝土的坍落度应采取车
30、检的方式,在拌合料生产地点和喷射施工地点由混凝土生产单位和喷射施工单位分别取样检验,评定时应以入喷射机前的检验为准。混凝土入喷射机前,坍落度宜为(16030)mm,粘聚性适宜,不离析、不分层。在施工延续期间宜每隔1h由施工单位取样检验一次坍落度。9.2.8 混凝土喷射施工单位应严格控制施工时的喷射角度,每工作班检查次数不宜少于2次。9.2.9 混凝土喷射施工单位在喷射过程中产生的回弹料严禁重复使用于建筑物结构加固工程。9.2.10 混凝土拌制和喷射施工由不同单位或人员分别进行时,拌制和喷射施工双方应商定喷射混凝土拌合料接收质量标准和评定方法。9.2.11 喷射混凝土性能检验试件制取及检验频次应
31、符合表9.2.11规定的要求。表9.2.11 混凝土性能检验试件制取及检验频次检验项目适用对象试件制取及检验频次抗压强度所有工程同原材料、同配合比的同一工程喷射混凝土,每一工作班每至少50m3或小于50m3混凝土应在喷射施工地点至少喷射制作一块用于抗压强度检验的板件。粘结强度建筑物加固或其它对粘结强度有要求的工程同原材料、同配合比的同一工程喷射混凝土,在喷射施工地点至少喷射制取一块用于粘结强度检验的板件。抗冻性有抗冻设计要求的工程同原材料、同配合比的同一工程喷射混凝土,在喷射施工地点至少喷射制作一块用于抗冻性检验的板件。注:1、抗压强度及抗冻性能测试试件的制作参见附录A, 粘结强度测试试件的制
32、作参见附录B;2、同原材料、同配合比的同一工程喷射混凝土可划分为一个验收批; 3、监理单位见证取样和送检的比例不得低于施工单位应取样数量的30%。9.3 抗压强度检验9.3.1 同一验收批喷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以同验收批内标准试块的抗压强度代表值来评定。每组试件应在由同一批混凝土喷筑的同一块板件上制取,对有明显缺陷的试块应予舍弃。抗压强度的检验方法按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进行。9.3.2 当喷射混凝土强度同时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时,该批混凝土的质量应判为合格:1 统计方法评定当同一验收批试块组数n10时,采用统计方法进行评定,其强度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mfcu-1sf
33、cu0.9fcu,k (9.3.2-1)式fcu,min2fcu,k (9.3.2-2)式式中: mfcu同一验收批n组喷射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的平均值(MPa); sfcu同一验收批n组喷射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的标准差(MPa);fcu,k设计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标准值(MPa);fcu,min同一验收批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最小值(MPa);1、2合格判定系数,按表9.3.2取用。表9.3.2 合格判定系数试件组数101415242511.701.651.6020.900.852 非统计方法评定当同一验收批试块组数n10时,采用非统计方法进行评定,其强度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mfcu1.15fcu
34、,k (9.3.2-3)式fcu,min0.95fcu,k (9.3.2-4)式9.3.3 当对喷射混凝土试块强度的代表性有争议时,可采用直接从喷射混凝土结构上钻取芯样的方法进行抗压试验,对受检结构喷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进行推定。9.4 粘结强度检验9.4.1 用于建筑物加固的喷射混凝土或其它对粘结强度有要求的喷射混凝土应进行粘结强度的检验。同一验收批喷射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应以同验收批内切割试件劈拉强度或钻芯拉拔强度来评定,每一验收批的样本量至少1组试件,每组至少3个试件,每组试件应在由同一批混凝土喷筑的同一块板件上制取。粘结强度的试验方法按附录B进行。9.4.2 当喷射混凝土与被加固结构基体粘
35、结强度同时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时,该批混凝土的质量应判为合格。1 混凝土结构基体:mfb1.0MPa (9.4.2-1)式fb,min0.75MPa (9.4.2-2)式式中:mfb同一验收批n组喷射混凝土试件粘结强度平均值(MPa); fb,min同一验收批n组喷射混凝土试件中单个试件粘结强度最小值(MPa);2 其它被加固结构基体:mfb0.8MPa (9.4.2-3)式fb,min0.6MPa (9.4.2-4)式式中:mfb同一验收批n组喷射混凝土试件粘结强度平均值(MPa); fb,min同一验收批n组喷射混凝土试件中单个试件粘结强度最小值(MPa);3 采用钻芯拉拔法,因被加固结构基
36、体强度过低而致使拉拔试验时被加固结构基体被拉断时,可认为粘结强度符合要求。9.4.3 当对喷射混凝土试块粘结强度的代表性有争议时,可采用直接从喷射混凝土构件上钻取芯样的方法进行拉拔试验,对受检结构喷射混凝土的粘结强度进行推定。9.5 加固层厚度检验9.5.1 喷射混凝土加固层厚度的检验方法及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喷射混凝土施工时,应用测针、预埋短钢筋和砂浆饼厚度标志等方法检查喷射层厚度。2 喷射混凝土加固层厚度的检查部位,应根据不同构件的加固面确定。检查点间距不得大于2m,单个构件每一加固面的检查点不宜少于3个。3 喷射混凝土加固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值为:+8mm或-5mm。当设计有特殊规定
37、时,应符合其规定的值,但设计规定的允许偏差值,不得大于本规程的规定值。9.6 抗冻性能检验9.6.1 对有抗冻性设计要求的喷射混凝土工程,应对喷射混凝土的抗冻性能进行检验,抗冻性能的试验方法应按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规定执行。附录A 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及抗冻性能测试试件的制作A.0.1 本方法适用于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及抗冻性能测试试件的制作。A.0.2 试件的原材料、 配合比、 喷射条件应与实际工程相同,采用大板切割法,从现场喷射的混凝土板件中切割获取。A.0.3 试模规格、材质与尺寸公差应符合下列要求:1 大板切割法的试模尺寸为450mm450mm120m
38、m(长宽高),试模预留450 mm120mm一边开口用于漏出喷射回弹料,试模450mm450mm一面敞开为喷筑面。2 试模可使用硬质塑胶或钢制材料等市售产品,也可使用木、竹胶合板人工制作,人工制作试模用板的厚度宜为15mm20mm,保证足够刚度。3 试模的各边长允许偏差不应超过5mm,试模的内表面平面度允许偏差为每100mm不应超过0.5mm,相邻面不垂直度不应超过2。 A.0.4 试件制作与加工应按下列要求进行:1 在喷射作业现场,将内表面已刷涂脱模剂的试模喷筑面向外倾斜放置,与水平面夹角约80,450 mm120mm开口端朝下,依靠于墙底部。2 先在试模外试喷,待操作正常后,将喷头移向试模
39、位置,由下而上,逐层向试模内喷射混凝土。3 混凝土喷射完毕后,保持试模静置状态,可用三角抹具迅速刮平混凝土表面;如刮平可能破坏混凝土结构,也可不刮平。4 喷射完毕,及时覆盖,12h后,将喷满混凝土的试模小心移至试验室养护,确保在移动过程中,混凝土内部结构不受破坏。喷射完毕一昼夜后脱模,在标准条件下养护 7d或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10MPa以上进行切割。用切割机去除周边和上表面(底面可不切割)混凝土,根据检测目的,将试件加工成边长为100mm100mm100mm的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测试用)或100mm100mm400mm的长方体试块(抗冻融循环测试用)。试件的允许偏差:试件边长允许偏差不应超过l
40、mm,相邻面不垂直度不应超过2。5 继续在标准条件下养护至相应龄期,然后进行按相关试验。附录B 喷射混凝土与受喷结构粘结强度测试试件的制作与试验方法B.0.1 本方法适用于喷射混凝土与受喷结构粘结强度测试试件的制作与试验B.0.2 喷射混凝土与受喷结构粘结强度试验可选择采用钻芯拉拔法或切割试件劈裂法;B.0.3 喷射混凝土与受喷结构粘结强度试验用试模应符合下列规定:1 钻芯拉拔法:人工制作试模,长宽高为750mm550mm180mm(六芯样,芯样直径100 mm)。2 切割试件劈裂法:试模长宽高为450mm450mm120mm。3 两种方法用试模的各边长允许偏差不应超过5mm,试模的内表面平面
41、度允许偏差为每100mm不应超过0.5mm,相邻面不垂直度不应超过2。B.0.4 模拟基体板件应符合下列要求:1 试验用模拟基体板件采用混凝土或与被加固结构基体相同的材料;采用混凝土模拟基体板件时,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喷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2 模拟基体板件应表观平整、无明显空洞、无明显裂缝。厚度不小于50mm,长、宽略小于试模尺寸。B.0.5 混凝土喷射前先对模拟基体板件进行凿毛处理,将喷筑基面用水充分冲洗干净,晾至无明水湿润状态,并放置在试模内;然后按“附录A 试件制作与加工”第1至3步,进行现场喷射。B.0.6 大板混凝土喷射完毕12h后,将喷满混凝土的试模小心移至与现场条件相同的环境进行
42、养护,确保在移动过程中,混凝土内部结构不受破坏。喷射完毕一昼夜后脱模,继续在与实际结构物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养护,在28d测试龄期前完成芯样钻取或试件切割。 B.0.7 钻芯法试件制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将混凝土大板水平放稳,在无可见裂缝被测区垂直钻芯;2 芯样直径为100mm;3 测试区域到板件边缘的距离不小于100mm;4 不同芯样中心点距离不宜小于200mm;5 按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要求,钻取芯样至脱离板件,对芯样进行处理,使基体和喷筑部分厚度各为50mm。B.0.8 劈裂法试件制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用切割机去除混凝土大板周边和上表面(底面可不切割)混凝土后按要求
43、加工成边长为100mm100mm100mm的立方体试块,基体和喷筑部分厚度各为50mm。2 试件边长允许偏差不应超过lmm,相邻面不垂直度不应超过2。B.0.9 喷射混凝土粘结强度试验报告应包含试块编号、试件尺寸、养护条件、试验龄期、加荷速率、最大荷载、测算的粘结强度以及对试件破坏面和破坏模式的描述。混凝土试件的破型应按下列规定进行:1 钻芯拉拔法按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要求进行试验和粘结强度的计算。加荷应连续均匀,速率取每秒钟0.02 MPa0.05MPa,确保试件轴向受拉,直到芯样断裂;2 切割试件劈裂法试验按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规定进行。附录
44、C 掺无碱液体速凝剂的水泥净浆凝结时间测定方法C.0.1 本方法适用于掺无碱液体速凝剂的水泥净浆凝结时间测定。C.0.2 凝结时间试验应使用下列仪器:1 水泥净浆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2 量程2000g,分度值2g的天平;3 量程100g,分度值0.1g的天平;4 直径400mm、高100mm的拌合锅,直径100mm的拌合铲;5 秒表;6 200ml量筒;7 医用注射器。C.0.3 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凝结时间测定方法参照现行国家标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中有关规定。2 试验室温度和材料稳定应控制在(202)范围内,相对湿度不低于50%。3 测定凝
45、结时间所用水泥净浆的水泥用量为400g,水灰比为0.3,并通过减水剂使净浆初始流动度达到(1405)mm。1) 无碱液体速凝剂和液体减水剂中的含水应在用水量中予以扣除;2) 液体减水剂用量为使水泥净浆初始流动度达到(1405)mm的掺加量。应使用同一工程使用的液体减水剂,如工程中未掺入减水剂,则使用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要求的标准型高性能减水剂。试验时不得使用粉体减水剂,如待用减水剂为粉剂,应按要求事先溶解、调配,并放置4h以上。4 称取水泥、计算用水、适量减水剂和推荐掺量的无碱液体速凝剂。将减水剂和水加入水泥净浆搅拌锅内,再加入水泥。迅速将净浆搅拌锅置于搅拌机台座上,抬起至规定位置并快速搅拌约1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