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沃文网! | 帮助中心 分享知识,传播智慧!
沃文网
全部分类
  • 教学课件>
  • 医学资料>
  • 技术资料>
  • 学术论文>
  • 资格考试>
  • 建筑施工>
  • 实用文档>
  • 其他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沃文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指导排版用.doc

    • 资源ID:1173339       资源大小:1.40MB        全文页数:10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指导排版用.doc

    1、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指导罗卫东 主编主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内容提要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指导是给水与排水工程专业在校生或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毕业生从事专业工程设计工作的入门指导书。本书针对上述人群缺乏工作经验和相关专业资料又苦于无人指导的特点,在介绍工程设计时必备的相关规范、设计手册、产品样本及相关技术资料的基础上,比较详尽地阐述设计过程、方法与步骤,还涉及了一些设计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最后一章是答疑解惑,针对实际工程中遇到的许多疑难问题,给出解答或解决方法。本书由概述及相关专业知识、设计思路与步骤,设计计算,设计作图,相关专业条件和答疑解惑六个部分构成。“概述及相关专业知识”部分,既介绍了建

    2、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所涉及的设计内容与设计范围,也介绍与之相关的规范、标准、手册等必备工具书,同时,对与设计工作关系密切、且必须具备的相关知识(或名词术语)作了简要介绍。设计思路与步骤部分,引导你从接到设计题目该如何下手、如何搜集基本资料,到怎样依据规范规定,应用设计手册及所学的专业基本知识,结合材料、设备选择,形成设计方案,然后再如何逐步展开设计方案到施工图设计。设计计算部分,按照设计阶段所对应的设计深度不同,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如何确定基本设计参数和各设计阶段应计算的内容、范围、方法步骤和必要的校核。设计作图部分,阐述了不同设计阶段应出图纸内容及深度,从线形、图例使用要求、图面设计、图层管理到图

    3、表应表达内容、深度都作了系统的介绍,力求使读者能够规范作图,完整而准确地表达设计思想。同时也介绍了图纸目录的编制顺序以及设计说明的构成及内容。相关专业条件部分,介绍了在设计过程中和出图纸之前,向各相关专业索要和提供本专业的相关专业条件,为设计和施工创造前期条件。如:电气控制要求,留洞、留眼等。答疑解惑部分,以问题的形式讲解设计过程中常遇到的疑难问题和常见设计质量通病及分析,可以为初学者提供丰富的设计思路和杜绝低级错误,从而提高设计质量。本书的特点是笔者根据二十多年的工作经验,能够从图纸设计、审查,图纸使用者等多角度出发,对有些常用或重要的计算方法及参数反复强调,多次重复出现,其目的在于引领初涉

    4、本专业工程技术工作的同仁尽快适应工作,早日成为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本书第一篇第二章全部由张启岳同志编写;全书插图由张越、张成宝同志共同完成;同时得到了全森、吴丽丽、宋文、王素环、蔡成成、王成凤等同志的大力帮助,在此深表谢意!由于本人水平所限,错误在所难免;同时,有些纯属个人观点和经验;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本人不胜感激!目 录第一篇 概述及相关专业知识1第1章 概述11.1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涉及的范围和内容11.1.1 范围11.1.2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涉及的内容11.2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与相关专业的关系11.2.1 给水排水与各相关专业的关系11.2.2 协调配合2第二章 相关知识32.1

    5、建筑构造32.1.1 建筑分类32.1.2 建筑布局42.1.3 建筑专业设计的内容及范围52.1.4 建筑构造52.1.5 安全疏散62.2 建筑防火62.2.1 建筑物耐火等级与防火分区、防烟分区、安全疏散62.2.2 火灾危险性分类122.2.3 火灾种类122.2.4 火灾危险等级及举例142.3 构筑物152.3.1 井室152.3.2 水池162.3.3 水处理构筑物16第二篇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17第三章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基础知识173.1 熟悉设计阶段与设计深度的规定173.1.1 建筑给水排水方案设计文件编制深度173.1.2 建筑给水排水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193.1

    6、.3 施工图阶段一般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文件编制深度223.2 设计工作准备303.2.1 读题审题303.2.2 收集相关资料313.2.3 工具书及相关知识的应用323.3 设计步骤与方法333.3.1 建立模型333.3.2 方案设计与推敲353.3.3 主要参数的选择与系统容量估算423.3.4 主要设备及装置预选型493.3.5 主要设备间、池、坑位置及尺寸估算573.3.6 第一次相关专业条件反馈583.3.7 方案展开细化(主要管道、设备间布置)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59第四章 设计计算764.1 方案设计阶段的设计计算764.1.1 方案设计阶段的计算内容和目的764.1.2 各系统的

    7、规模、容量、设备间大小的估算方法与步骤764.1.3 方案计算结果整理汇总924.2 初设计阶段的设计计算934.2.1 初设计阶段的计算内容和目的934.2.2 初设计阶段的计算方法与步骤934.3 施工图阶段设计计算934.3.1 施工图阶段的设计计算内容和目的934.3.2 初设计阶段的计算方法与步骤944.3.3 计算结果汇总151第五章 设计作图1545.1 建筑给水排水图例与线型1545.1.1 建筑给水排水图例与大小1545.1.2 建筑给水排水制图线型及线宽1545.2 设计作图1545.2.1 方案设计作图1545.2.2 施工图设计作图与图纸说明158第六章 相关专业互提条

    8、件1716.1 互提条件的时间把握与相互配合1716.1.1 概述1716.1.2 互提条件的时间把握1716.2 互提条件的内容与形式及深度1716.2.1 给水排水专业向其各有关专业索要条件的内容、形式与深度1716.2.2 给水排水专业向其他相关专业提供条件的内容与深度173第七章 答疑解惑1757.1 关于多层住宅给水排水设计1757.1.1 多层住宅消防给水1757.1.2 多层住宅建筑给水1767.1.3 多层住宅排水1777.2 关于高层住宅给水排水1797.2.1 高层住宅给水1797.2.2 高层住宅的消防给水1807.2.3 关于高层住宅排水1817.3 关于公共建筑给水排

    9、水1827.3.1 公共建筑给水1827.3.2 公共建筑消防给水1847.4 关于厂房、库房1857.4.1 关于厂房给水1857.4.2 关于厂房排水1867.4.3 关于厂房、库房的消防给水1867.5 关于材料设备1887.5.1 关于管材1887.5.2 关于阀门1897.5.3 关于水泵1897.5.4 关于热交换器191附 录192附录A 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GB5749-2006)192附录B 住宅给水管段设计秒流量计算用表197附录C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计算用表204附录D 给水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水力计算用表207附录E 给水聚丙烯管水力计算表235附录F 交联聚

    10、乙烯管水力计算图表247附录G 给水铜管水力计算表250附录H 给水钢塑复合管水力计算表259附录I 给水薄壁不锈钢管水力计算表273附录J 铝塑复合管水力计算图281附录K 硬聚氯乙烯管水力计算图283附录L 热水管道系统设计设计计算用其他表格284附录M 排水管道系统部分材质横管水力计算表286附录N 排水管道系统布置及敷设各项要求288附录O 埋地管最大汇水面积290附录P 水景水力计算表294附录Q 管沟中管道的中心距312附录R 管道中心距和管中心至墙面距离(钢管)313附录S 建筑物允许噪声级316附录T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317附录U 湿陷性黄土的物理学性质指标324101

    11、第一篇 概述及相关专业知识第1章 概述1.1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涉及的范围和内容1.1.1 范围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一般情况下是指:建筑红线以内为建筑配套服务的给水排水工程及消防给水工程。建筑给水工程:是指建筑给水入口室外水表井(含水表井,一般距建筑物外墙1.55.0m)以内全部给水(含消防给水)工程。建筑排水工程:是指室外第一个排水检查井(含检查井,一般距建筑物2.05.0m)以内的所有污、废水排水工程。随着建筑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已不局限于一幢单体建筑,而扩展到整个建筑群或建筑小区,包含了小区的给水排水外管网,取水、净化,污、废水、雨水的收集、处理利用和排放等原本属于市政工程和环境

    12、工程范畴的工程内容。1.1.2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涉及的内容建筑给水工程所涉及的内容有:生活给水(含自来水、热水供应、杂用水、直饮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消防给水(含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水幕、水喷雾、泡沫)系统、室外给水管网、地表(下)取水、净化处理系统。化学消防系统: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混合气体灭火系统、气溶胶灭火系统、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灭火器配置等。建筑排水工程所涉及的内容有:生活污废水排水系统、生产污废水排水系统,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室外排水管网,污废水、雨水的收集、处理利用或无害化处理排放系统等内容。1.2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与相关专业的关系1.2.1 给水排水与各相关专业的关系1.2.1.

    13、1 与建筑专业凡涉及到需要占用建筑空间且有具体要求的,如:所有管道井、需要装修隐蔽的管道、设备、装置,设备间、池、坑、沟、吊顶及隔墙上开孔洞、门、窗的位置、大小、开启方向,墙厚、交通、采光等,都需要由本专业提出具体要求,由建筑功能布局时予以满足。建筑专业还应该提供防火分区的划分图。同时,给水排水专业也应主动向建筑专业索要其对本专业的具体要求。1.2.1.2 与结构专业凡涉及到有荷载、受力结构开洞、留孔、预埋等都需要结构专业予以考虑,并作相应处理。如:设备运行重量、平面布置、设备基础布置,在建筑基础、楼板及剪力墙、承重墙上开洞或预埋套管等,都需要由本专业提出具体要求,结构专业予以满足。同时,给水

    14、排水专业也应主动向结构专业提供主要荷载房间(如:水池、水箱间,大型设备间等)的具体位置与要求。1.2.1.3 与电气专业给水排水专业所有用电的仪表、阀门、设备、装置(还包括管道电伴热保温)等都需要电气专业予以配置供电和控制,提供安全可靠的运行操作,保证达到设计目的。同时,给水排水专业也应主动向电气专业索要其设备间位置,特别是对本专业有特殊要求(如:防水)的设备间位置。1.2.1.4 与采暖通风专业本专业所需要的热源、冷源、房间采暖温度、通风换气次数,均需要向暖通专业提出要求。如:楼顶水箱间采暖、地下室设备间通风换气等。同时,采暖通风专业所需要的供、排水(如:锅炉、空调系统补水)由给水排水专业予

    15、以满足。1.2.2 协调配合任何一项建筑工程均是由相关各专业密切配合、协调工作、共同智慧和劳动的成果。每个专业应积极主动地开展各自工作,及时准确地为相关专业提供本专业的要求,同时索取相关专业对本专业的要求,协商解决矛盾,共同克服困难,随时沟通情况,真正做到协调配合有效工作,共同为投资方和使用方负责。方案设计阶段,建筑专业应该周全考虑,虚心学习各相关专业知识,掌握各相关专业对建筑的具体要求,力争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工作满足各相关专业需要;施工图阶段,建筑专业更应该尊重各相关专业,对涉及到各相关专业的设备、装置的选型与布局应充分听取相关专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任何变动都应及时通知各相关专业,虚心听取相关

    16、专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为各相关专业下一步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各相关专业也应从相互理解、互相尊重的角度的出发,积极、主动地与其他相关专业沟通,掌握相关信息,认真、准确、及时地向相关专业提供条件。第二章 相关知识2.1 建筑构造2.1.1 建筑分类建筑按照用途分类为: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建筑按照层数和高度分类为: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2.1.1.1 工业建筑工业建筑是用来从事工业生产或储存工业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建筑。工业建筑按照生产或使用物质、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类工业建筑(分别参见表2.2-9 (厂房)生产或使用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和表2.2-10 (库房)储存物品的火

    17、灾危险性分类)。2.1.1.2 民用建筑民用建筑是指除工业建筑外的其他建筑。民用建筑是供人们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和交往的建筑。民用建筑按照建筑高度及层数分类分为:高层民用建筑和多层民用建筑。高层民用建筑包括: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网点的住宅);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不包括单层主体高度超过24m的体育馆、会所、剧院等公共建筑及高层建筑中的人民防空地下室。高层民用建筑又分成一类建筑和二类建筑,详见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多层建筑:除高层建筑以外的建筑。2.1.2 建筑布局建筑的各种使用功能常采用平面和竖向布局的方式以某区域、某层或某几层作为一种功能,主要功能(如:商业、

    18、办公等)一般置于一层及一层以上的优良楼层;而次要或辅助功能(如:仓库、洗浴、厨房、设备机房等)一般置于地下室等不良楼层。同时,建筑还必须进行平面功能划分,对同一平面内的不同使用功能进行布局,主要功能房间(如:办公、居住、人们日常活动等)一般置于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的向阳侧,而辅助功能房间或空间(如:卫生间、楼梯间、储藏室、走廊、管道井、各专业设备间等)一般置于光线、通风差或不具备通风、采光条件的里侧或背阳侧。另外,还要根据平面功能及面积大小,按照防火规范的要求进行防火分区的划分、防火疏散(疏散楼梯、消防电梯等)的设置。2.1.3 建筑专业设计的内容及范围建筑物内部功能布置。水平、竖直交通,安全疏

    19、散、房间分隔(纯粹的分隔,不涉及受力),空间分配、门、窗、屋面处理、建筑外立面效果及外墙面表面处理、室内空间表面处理等,尤其是涉及到机房、设备间、管道井位置、大小等均由建筑专业按相关专业要求进行综合布置。室外红线以内的交通、景观、地面覆盖处理等,凡涉及相关专业的地上、地下建筑物或构筑物(如:井、室、池、坑等)均需由建筑专业按照相关专业的要求提供位置,合理布局。2.1.4 建筑构造2.1.4.1 防火墙防火墙由不燃烧体砌筑,耐火极限达到3h的墙体,用于作防火分区的分隔。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当必须开设时,应设置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输送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多层)不应(

    20、高层:严禁)穿过防火墙。其他管道(如:给水排水管道)不宜穿越防火墙,当必须穿过时,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将其周围的空隙填塞密实。穿过防火墙处的管道保温材料应采用(岩棉、玻璃棉等)不燃烧材料。管道穿过隔墙、楼板时其周围空隙也应同穿越防火墙时一样,用不燃烧材料填塞密实。2.1.4.2 电梯井和管道井电梯井应独立设置,井内严禁敷设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井壁除开设电梯门洞和通气孔洞外,不应开设其他洞口(如:消火栓洞)。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排气道、垃圾道等竖井,应分别独立设置;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其管道井应每隔23层在楼板处作防火分隔;建筑高度超过1

    21、00m的高层建筑,应在每层楼板处作防火分隔。管道井与房间、走道等连通的孔洞,其空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填塞密实。2.1.4.3 防火门、防火窗和防火卷帘防火门、防火窗按其耐火极限划分为甲、乙、丙三级。甲级耐火极限1.2h;乙级耐火极限0.9h;丙级耐火极限0.6h。防火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并在关闭后应能从任何一侧手动开启。用于疏散的走道、楼梯间和前室的防火门,应具有自行关闭的功能。常开的防火门,当发生火灾时,应具有自行关闭和信号反馈的功能。在设置防火墙确实有困难的场所,可采用防火卷帘作防火分隔。当采用复合卷帘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h;当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低于3h时,卷帘两侧应设独立的闭

    22、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系统喷水延续时间不应小于3.0h。设在疏散走道上的防火卷帘,应在卷帘的两侧设置启闭装置,并应有自动、手动和机械控制的功能。2.1.5 安全疏散安全疏散涉及水、暖专业的主要内容如下: 甲、乙、丙类厂房和高层厂房、高度超过32m且每层人数超过10人的宜采用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防烟前室或设有专供排烟用的阳台、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 地下商店和设有歌舞娱乐、放映、游戏场所的地下建筑,当其地下层数为三层及以上,以及地下层数为一层或二层且其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时,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

    23、口不应少于2个。但18层及18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塔式高层建筑的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 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应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设正压送风。 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的墙上,除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和户门外,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 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高度超过32m的设有电梯的高层厂房,每个防火分区内应设1台消防电梯。 下列高层建筑应设消防电梯: 一类公共建筑; 塔式住宅;

    24、 12层及12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或通廊式住宅。 消防电梯宜分别设在不同的防火分区内。 消防电梯间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或具有停滞功能的防火卷帘。 消防电梯间前室门口宜设挡水设施。消防电梯的井底应设排水设施,排水井容量不应小于2.00m3,排水泵的排水量不应小于10L/s。2.2 建筑防火2.2.1 建筑物耐火等级与防火分区、防烟分区、安全疏散 各类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及允许层数、长度和建筑面积各类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及允许层数、长度和建筑面积见表2.2-1。各类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及允许层数、长度和建筑面积表2.2-1耐火等级最多允许层数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m2)备 注一、二级按规范第1

    25、.0.2条规定25001. 体育馆、剧院、展览建筑等的观众厅、展览厅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适当放宽;2. 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及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不应超过3层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内三级5层12001. 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及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老年人建筑和医院、疗养院住院部分不应超过2层或设置在三层及三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内;2. 商店、学校、电影院、剧院、礼堂食堂、菜市场不应超过2层或设置在三层及三层以上楼层四级2层600学校、食堂、菜市场、托儿所、幼儿园、医院等不应超过1层、菜市场不应超过2层。地下、半地下建筑(室)500注:建筑内设置

    26、自动灭火系统时,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1.0倍。局部设置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1.0倍计算。 民用建筑物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民用建筑物按其构配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分为四级,见表2.2-2。 各类厂房的耐火等级及允许层数和占地面积各类厂房的耐火等级及允许层数和占地面积应符合表2.2-3要求。建筑构配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与建筑物耐火等级(h)表2.2-2构件名称耐火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墙防火墙不燃烧体不燃烧体不燃烧体不燃烧体3.003.003.003.00承重墙不燃烧体不燃烧体不燃烧体难燃烧体3.002.502.000.50非承重外墙不燃烧体不燃烧体不燃烧体燃烧体1.001

    27、.000.50楼梯间、电梯井的墙、住宅单元之间、分户的隔墙不燃烧体不燃烧体不燃烧体难燃烧体2.002.001.500.50柱疏散走到两侧的隔墙不燃烧体不燃烧体不燃烧体难燃烧体1.001.000.500.25房间隔墙不燃烧体不燃烧体难燃烧体难燃烧体0.750.500.500.25梁不燃烧体不燃烧体不燃烧体难燃烧体2.001.501.000.50楼板不燃烧体不燃烧体不燃烧体燃烧体1.501.000.50屋顶承重构件不燃烧体不燃烧体燃烧体燃烧体1.501.00柱不燃烧体不燃烧体不燃烧体难燃烧体3.002.502.000.50注:1. 以木柱承重且以非燃烧材料作为墙体的建筑物,其耐火等级应按四级确定。

    28、2. 高层工业建筑的预制钢筋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其节点缝隙或金属承重构件节点的外露部位,应做防火保护层,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本表相应构件的规定。3. 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吊顶,如采用非燃烧体时,其耐火极限不限。4. 在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中,面积不超过100m2的房间隔墙,如执行本表的规定有困难时,可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3h的非燃烧体。5. 一、二级耐火等级民用建筑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按本表规定执行有困难时,可采用0.75h非燃烧体。 各类库房的耐火等级及允许层数和建筑面积各类库房的耐火等级及允许层数和建筑面积应符合表2.2-4要求。 高层建筑分类高层建筑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

    29、等进行分类,分为:一类高层建筑和二类高层建筑。一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应为一级,二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裙房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高层建筑地下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见表2.2-5。各类厂房的耐火等级及允许层数和占地面积表2.2-3生产类别耐火等级最多允许层数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m2)单层厂房多层厂房高层厂房地下、半地下厂房厂房的地下室和半地下室甲一级除生产必须采用多层者外宜采用单层40003000二级30002000乙一级不限500040002000二级6400030001500丙一级不限不限60003000500二级不限800040002000500三级230002000丁

    30、一、二级不限不限不限40001000三级340002000四级11000戊一、二级不限不限不限60001000三级350003000四级11500注:1. 防火分区之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除甲类厂房外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单层厂房,若其建筑面积超过本表规定,且设置防火墙有困难时,可用防火水幕带或防火卷帘加水幕分隔。2. 麻纺厂除外,一级耐火等级的多层纺织厂房及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多层纺织厂房,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50%,但上述的厂房原棉开包、清花车间均应设防火墙分隔。3.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多层造纸生产联合厂房,其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咖1.5倍。一、二级耐火等级的湿式造纸联合

    31、厂房,当纸机烘干缸罩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完成工段设置有效灭火设施保护时,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工艺要求确定。4.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谷物筒仓工作塔,当每层人数不超过2个时,最多允许层数可不受本表限制。5. 一、二级耐火等级卷烟生产联合厂房内的原料、备料及成组配方、制丝储丝和卷接包、辅料周转、成品暂存、二氧化碳膨胀烟丝等生产用房应划分独立的防火分隔单元,当工艺条件许可时,应采用防火墙进行分隔。其中制丝、储丝和卷接包车间可划分为一个防火分区,且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工艺要求确定。但其中制丝、储丝和卷接包车间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墙体和1.00h的楼板进行

    32、分隔。厂房内各水平和竖向分隔之间的开口应采取防止火灾蔓延的措施。6. 本表中“”表示不允许。 高层建筑防火分区高层建筑内采用防火墙等划分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见表2.2-6。 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距离为了使高层建筑内人员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安全疏散,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了最远的疏散距离,见表2.2-7。各类库房的耐火等级及允许层数和建筑面积表2.2-4储存物品类别耐火等级最多允许层数每座库房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和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单层库房多层库房高层库房地下和半地下库房或库房的地下室和半地下室每座库房防火分区每座库房防火分区每座库房防火分区防火分区甲3、4项1、2、5、

    33、6项一级118060一、二级1750250乙1、3、4项一、二级32000500900300三级15002502、5、6项一、二级528007001500500三级1900300丙1项一、二级5400010002800700150三级112004002项一、二级不限600015004800120040001000300三级321007001200400丁一、二级不限不限不限不限150048001200500三级3300010001500500四级12100700戊一、二级不限不限不限不限2000600015001000三级3300010002100700四级12100700注:1. 仓库中的防

    34、火分区之间必须用防火墙分隔。2. 石油库内桶装油品仓库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的有关规定执行。3. 一级、二级耐火等级的煤均化库,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2000m24. 独立建造的硝酸铵仓库、电石仓库、聚乙烯仓库、尿素仓库、配煤仓库、造纸厂的独立成品仓库以及车站、码头、机场内的中转仓库,当其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时,每座仓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和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1.0倍。5. 一级、二级耐火等级粮食平房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不应大于12000m2,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3000m2;三级耐火等级粮食平房仓的最

    35、大允许占地面积不应大于3000m2,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000m2。6. 一级、二级耐火等级冷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和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的有关规定执行。7. 酒精度为50%(V/V)以上的白酒仓库不宜超过三层。8. 本表中“”表示不允许。 高层建筑构件的耐火等级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为一、二级,其构件的耐火极限应满足表2.2-8的规定。高层建筑分类表2.2-5名称一类二类居住建筑高级住宅19层及19层以上的普通住宅10层至18层的普通住宅公共建筑1. 医院;2. 高级旅馆;3. 建筑高度超过50m或24m以部不分的任一楼

    36、层的建筑面积超过1000m2的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电信楼、财贸金融楼;4. 建筑高度超过50m或24m以上部不分的任一楼层的建筑面积超过1500m2的商住楼;5. 中央级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广播电视楼;6. 网局级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电力调度楼;7. 省级(含计划单列市)邮政楼、防灾指挥调度楼;8. 藏书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9. 重要的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10. 建筑高度超过50m的教学楼和普通的旅馆、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等。1. 除一类建筑以外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电信楼、财贸金融楼、商住楼、图书馆、书库;2. 省级以下的邮政楼、防灾指挥调度楼、广播电视楼、电力调度

    37、楼;3. 建筑高度不超过50m的教学楼和普通的旅馆、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等。高层建筑防火分区面积表2.2-6建筑类别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m2)一类建筑1000二类建筑1500地下室500注:1. 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防火分区,其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按本表增加1.00倍。当局部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0倍计算。2. 一类建筑的电信楼,其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按本表增加50%。 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距离表2.2-7高层建筑房间门或住宅户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m)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医院病房部分2412其它部分301

    38、5旅馆、展览楼、教学楼3015其它4020高层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h)表2.2-8构件名称耐火等级一级二级墙防火墙不燃烧体不燃烧体3.003.00承重墙、楼梯间墙、电梯井墙、住宅单元之间的墙住宅分户墙不燃烧体不燃烧体2.002.00非承重外墙、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不燃烧体不燃烧体1.001.00房间隔墙不燃烧体不燃烧体0.750.50柱不燃烧体不燃烧体3.002.50梁不燃烧体不燃烧体2.001.50楼板、疏散楼梯、屋顶承重构件不燃烧体不燃烧体1.501.00吊顶不燃烧体难燃烧体0.250.252.2.2 火灾危险性分类 厂房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厂房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见表2.2-9。

    39、 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见表2.2-10。2.2.3 火灾种类按照燃烧物的不同,火灾种类可划分为以下五类。 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 B类火灾:液体火灾或可溶化固体物质火灾; C类火灾:气体火灾; D类火灾:金属火灾; E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厂房)生产或使用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表2.2-9生产类别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的火灾危险性特征甲1. 闪点小于28的液体;2. 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3. 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4. 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5. 遇

    40、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6. 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7. 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等于或超过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乙1. 闪点大于等于28至60的液体;2. 爆炸下限大于等于10%的气体;3. 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4. 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5. 助燃气体;6. 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雾滴。丙1. 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2. 可燃固体。丁1. 对非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热或溶化状态下经常产生强辐射热、火花或火焰的生产;2. 利用气体、液

    41、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作其它用的各种生产;3. 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难燃烧物质的生产。戊常温下使用或加工不燃烧物质的生产。注:1. 在生产过程中,如使用或生产易燃、可燃物质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以按实际情况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的类别;2. 一座厂房内或防火分区内有不同性质的生产时,其分类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但火灾危险性大的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5%(丁、戊类生产厂房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他部位,或采取防火措施能防止火灾蔓延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3. 丁、戊类生产厂房的油漆工段,当采用封闭喷漆工艺时,封闭喷

    42、漆空间内保持负压、且油漆工段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报警系统或自动抑爆系统时,油漆工段占其所在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不应超过20%。(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表2.2-10储存物品类别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特征甲1. 闪点小于28的液体;2. 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以及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爆炸下限小于10%气体的固体物质;3. 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4. 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5. 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6. 受撞击、摩擦或与氧

    43、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乙1. 闪点大于等于28至小于60的液体;2. 爆炸下限大于等于10%的气体;3. 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4. 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5. 助燃气体;6. 常温下与空气接触能缓慢氧化,积热不散引起自燃的物品。丙1. 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2. 可燃固体。丁难燃烧物品。戊非燃烧物品。注:丁、戊类储存物品的可燃包装重量超过物品本身重量1/4时,其火灾危险性应为丙类。2.2.4 火灾危险等级及举例 严重危险级: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多,起火后蔓延迅速,扑救困难,容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场所。 级; 级; 级。 中危险级:火灾危险性较大,可燃物较多,起火后蔓延较迅速,扑救较难的场所。 级; 级。 轻


    注意事项

    本文(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指导排版用.doc)为本站会员(精***)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沃文网发消息,QQ:2622162128 -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