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高二集体备课周教案备课组: 语文 时间: 2013 年 10 月 24日 周 四 中心发言人:课题:(所备课周教学内容)逍遥游一、教学、学习目标研究:(备课标)1、大纲或考试说明要求 2、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二次备课: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4、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二、教、学内容、重点、难点 、疑点、关键研究分析:(备教材)前后知识联系、区别、研究分析;知识网络、体
2、系研究分析二次备课:鹏现世,极言其大重点:“万物”到底待“什么”;写“万物皆有所待”有什么作用;难点:篇首写鲲鹏现世,极言其大,为什么要这样写。教学时数三、备学生1、学生对本部分内容的困惑、疑难预测(指新授课、复习课)2、学生对本次备课题目中做的情况预测(指讲评课、习题课)3、教学定位、边缘生情况分析。二次备课:实词虚词焉 其 之 适四、教法、学法研究:(备教法、学法)1、指教材内容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导学预习;学生合作学习,互助探究,教师点拨讲解;当堂训练、当堂测试等方面的处理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边讲边练3、教师点拨讲解的内容及时间分配4、学生当堂训练的内容及时间分配二次备课:逍遥 逍遥
3、游”如果望文生义地解释这三个字,就是自由自在地遨游。而读完全文后,大家不免会产生疑问,如何才是“自由自在地遨游”?怎样才能做到呢?下面从两个方面来浅析一下: 1、解“逍遥”之含义。 “逍遥”二字旧作“消摇”,郭庆藩庄子集释引文云:“消摇者,调畅逸豫之意。夫至理内足,无时不适,止怀应物,何往不通。以斯而游天下,故曰消摇。”是一种闲适自得的心理状态。细品课文之后,不难发现,“游”主要有两层含义:无限的思维空间。既然摆脱了仁义是非的束缚,思想就可以自由遨游了,庄子称之为“游心”,是超脱功利和现实境遇的神游;自由无碍的心境。“逍遥”之“游”,没有世俗的羁绊,也没有孔子那种不得已而“游”的不平情绪,就可
4、以真正做到无所忌惮,“安时处顺”的畅达,保持淳朴真实的自然心态。摆脱了世俗标准,心理状态成了惟一的尺度,如此自由的心境,人何以能不“逍遥”呢?五、题目研究分析:(备训练、检测题)1、题目来源:课本上例题、课后题、基础训练题、所选材料上的题、讲义上的题及其它资料上的题2、题目研究:(1)指本次备课内容的基础题、易错题、常考题、典型题、新颖题及较难的题的解法、讲法、处理、研究分析(2)题目的分类讲解,多题一解;题目的拓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题目的规律、思路、方法、联系、区别。二次备课:实词虚词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2、齐谐者,志怪者也3、水击三千里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5、抟扶摇而上者九万
5、里6、野马也,尘埃也7、则其负大舟也无力8、覆杯水于坳堂之上9、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10、而后乃今将图南11、我决起而飞12、枪榆枋13、适莽苍者14、三餐而反15、腹犹果然16、小知不及大知17、小年不及大年18、朝菌不知晦朔19、众人匹之20、未有知其修也21、故夫知效一官22、且举世而与之而不加劝23、旬有五日而后反24、而御六气之辩(三)虚词用法1、去以六月息者也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3、其视下也,则若是则已矣4、置杯焉则胶5、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6、而后乃今培风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8、之二虫又何知9、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10、彼且奚适也11、彼且恶乎待哉 六、课时安排、测试安排二次备课: 3课时备课组长签字:级部主任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