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摘要湟中县城镇地籍测量是县城镇土地管理和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基础,它是以测绘技术为手段,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界线、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的绘制,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以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文章首先介绍地籍测量中的基本概念,其次通过湟中县部分地籍测量为实例,介绍了地籍测量的主要步骤及采用的方法。城镇地籍测量有地籍控制测量和地籍碎部测量两部分组成。但是在地籍控制测量和地籍碎部测量的前面我们进行了地形初步勘测、工作区域的选择以及测区范围控制点的布设等。在进行地籍基本控制网和加密控制网布测过程中,采用了GPS RTK技术测量方法。主要介绍GPS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2、,GPS数据的处理过程等,在地籍碎部测量中,以全站仪坐标测量作为主要测量方法,介绍几种主要测量界址点的方法既极坐标法、交会法、内外分点法、直角坐标法。分析界址点的误差来源并且提出了几种减小误差的措施,最终成果为绘制出湟中县部分地区的地籍图。并对地籍图和宗地图的内容进行介绍,最后简单的介绍宗地面积测算的方法。关键词:地籍测量,GPS静态测量,RTK测量,界址点测量,地籍图AbstractCadastral survey in Huang zhong County is an important basis work for the county town land management and
3、urban planning , which is based on mapping technology as a means to accurately measure the position and size of the various types of land, boundaries, ownership boundary point coordinates and parcel areas and cadastral mapping, in order to meet l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 and the city planning depart
4、ment and other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sectors.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s about the cadastral surveying , followed through a part of Huang zhong County cadastral survey as an example, describes the main steps of cadastral survey and the methodology.Cadastral survey has cadastra
5、l control survey and cadastral detail survey two parts. But in front of the the cadastral survey and cadastral detail survey,we conducted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the terrain ,choose the work area as well as Measuring zone control point layout and so on.Conducting cadastral basic control netwo
6、rk and encryption control mesh measuring process, using a GPS RTK technology methods of measurement.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GPS control network layout, GPS data processing, etc.In the detail Survey use Total Station Coordinate Measuring as the main measurement method, introduced several major me
7、thod about boundary point measuring such as Polar coordinates, intersection method,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ub-point method, Cartesian coordinate method Analysis the sources about boundary points error and proposed several measures to reduce the error, the final result is plotted in parts of Huang z
8、hong County cadastral maps and map cases.And Introduce the content about cadastral maps and finally introduce Parcel Area calculation method.Keywords: Cadastral Surveying, GPS Static Measurement, RTK Measurement, Boundary Point Measurements, Cadastral Maps目录1、绪论11.1选题依据及意义11.2研究现状11.3研究内容及其技术思路12、地籍
9、测量基本概念及其特征32.1地籍测量基础概念32.1.1地籍的定义32.1.2地籍调查32.1.3地籍测量32.2地籍测量的特征32.3地籍测量的主要内容43、地籍测绘基本步骤及方法53.1测区概况53.2地籍测量的准备工作53.3地籍控制测量63.3.1地籍控制测量技术依据及坐标系统63.3.2地籍测量中的GPS控制测量73.3.3 GPS控制网布设原则83.3.4GPS点的选点、埋石83.3.5控制测量布网方案93.3.6GPS观测93.3.7观测记录103.3.8GPS数据处理113.3.9地籍控制测量精度要求123.4地籍细部测量123.4.1界址点测量方法123.4.2界址点测量特点
10、153.4.3界址点精度要求163.4.4界址点误差来源及减小措施163.5地籍图测绘173.5.1测量方法173.5.2地籍图的内容173.5.3地籍图编绘方法173.5.4地籍要素的表示方法183.5.5地籍图的精度要求183.6土地面积测算193.6.1面积计算内容193.6.2面积计算方法及精度要求193.6.3面积汇总193.6.4城镇专项面积统计204、成果输出215、结论23参考文献24致谢251、绪论1.1选题依据及意义土地是人类首要的生存条件、立国之本和生产要素,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切实掌握我国的自然资源,充分和合理利用好每一寸土地。但是充分合理利用好土地
11、的重要前提是必须管理好土地,而要做到管理好土地首先要有为管理机构提供必要的基础性的地籍管理资料。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土地管理工作引起了中央和各级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央发出了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全国人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为了更有效地搞好土地的管理工作,国家成立了国土资源部,这标志着我国土地管理工作已纳入了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议事日程,我国的土地管理工作出现了重大转折。因此地籍测量对于进行土地的管理极其重要。地籍测量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到碎部,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以满
12、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地籍测量同一般城镇地形测量比较,其精度要求高,作业周期长,如何顺应测绘市场的需要,不断提高地籍测量野外作业的能力和生产管理水平,是测绘工作者常常议论的话题。1.2研究现状目前,各国对地籍测量系统兴趣的增大,在该系统方面所作工作的增多,几乎可以说是世界性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国家的全面发展,地籍测量工作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高随着经济科技的进步。GPS卫星定位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测绘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也给地籍测量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在地籍测量中GPS的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城镇地籍管理的信息化规模在扩大。目前城镇地籍测量方法
13、从控制测量到碎部测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在控制测量中GPS静态控制测量与全站仪导线控制测量的结合;GPS静态控制测量与RTK实时动态测量的结合;在碎部测量中,使用RTK实时动态测量法或全站仪极坐标测量法来测定界址点坐标。总之,地籍测量工作正朝着技术手段更为先进的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地籍测量会有一个较大的飞跃。1.3研究内容及其技术思路本论文以湟中县鲁沙尔镇部分地区为实例,利用所学的基础专业知识结合自身实践,介绍在进行地籍测量的过程中的具体步骤,将每一个测量的细节一一介绍清楚,并通过实践发表一下自己的研究内容:地籍测量的准备工作;地形初步勘测和生活场地选取;地籍测量的概念、地籍
14、控制测量、地籍控制测量的GPS静态方法、GPS-RTK测量方法、地籍图的碎部测量、土地权属调查、宗地图的绘制;在整个过程中利用通过Leica Geo Office处理RTK测量坐标数据,使用CASS成图软件及MAPGIS对地籍图及宗地图进行编绘。2、地籍测量基本概念及其特征2.1地籍测量基础概念2.1.1地籍的定义地籍是指由国家建立和监管、以土地权属为核心对土地诸要素隶属关系的综合表达、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数据、表册和图等形式表示。地籍按用途划分为有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根据特点和任务,地籍又可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
15、而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可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1。2.1.2地籍调查地籍调查是遵循国家的法律规定,采取行政、法律手段,采用科学方法,对土地及其上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基本状况进行调查,是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的技术性工作2 。是为土地管理、房产管理、税收和城乡规划、国土整治与开发等方面提供及时、可靠和适用的重要基础资料。地籍调查的基本程序是:准备工作(资料收集等)地籍测量资料整理建立地籍档案检查验收。2.1.3地籍测量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是地籍调查中依法认定权属界址和利用现状的技术手段,是地籍档案建立的信息基础3。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
16、、权属界线、类型、面积等。地籍测量应根据“测量尽可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多方面的需要”的原则,除能为土地管理和土地税收提供测量保障外,还必须为国民经济建设各有关部门提供信息,提供服务。2.2地籍测量的特征地籍测量与基础测绘和专业测量有着明显的不同,其本质的不同表现在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和利用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其主要特征为:(1)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在国外,地籍测量被称作官方测绘。(2)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3)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4)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
17、法律特征。(5)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6)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7)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 (8)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2.3地籍测量的主要内容(1)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测设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2)界线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3)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房产图、宗地图等。(4)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面积,进行面积的平差和统计。(5)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修测、重测和地籍簿册的修编,以保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
18、6)根据国土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所进行的有关地籍测绘的工作。3、地籍测绘基本步骤及方法3.1测区概况湟中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湟水流域中上游,省会西宁市西部。全县南北长91公里,东西宽68公里,总面积2559平方千米(2009年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总人口49万(2007年)。以汉族为主,还有回族、藏族、土族、蒙古族等。地理坐标为北纬361332370319,东经10109321015450。东临西宁市和平安县,南接化隆县贵德县,西连湟源县和海晏县,北与大通县接壤。县境地势南、西、北高而东南略低,海拔22254488米,最低点是田家寨乡谢家村,最高点是群加藏族乡的果石摘山峰。年均日照时数258
19、8.3小时,年平均气温05,年均降水量360650毫米,年蒸发量9001000毫米,无霜期150190天。县人民政府驻鲁沙尔镇,距省会西宁25千米,地处湟水谷地及两侧山地,由滩地、丘陵中山和高山三种地形组成。图3-1湟中县地理位置图3.2地籍测量的准备工作 (1)已有资料的分析与利用收集相关控制资料、权属调查资料、地籍测绘资料、原有地形图。 (2)仪器设备准备 根据相关精度要求及自身条件选择适当仪器,在进行青海省鲁沙尔镇地籍测量外业工作时,使用GPS静态接受机,全站仪及相关设备的电池,充电器;在进行内业处理工作时,使用莱卡处理软件、MAPGIS 6.7软件、南方CASS7.0软件。 (3)生活
20、物资准备和生活场地选取地籍测量生活场地的选取与施测工作效率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必须合理的安排;首先,我们要住宿,这就要因地点而定了,比如我们的测区范围在县城,就选择住在旅社或者宾馆;测区范围在乡镇,就选择住在老乡家里。第二,吃饭问题,县城上的要么自己做饭,要么到饭馆,农村的好解决点可以雇人做饭。第三,电力供应,住在乡镇的不用说了,住在乡村的都必须考虑电力供应问题。 (4)地形初步勘测在测量地籍图前期工作对测区范围进行实地踏勘,根据最初的资料有旧版地形图,进行勘测的初步工作。3.3地籍控制测量3.3.1地籍控制测量技术依据及坐标系统(1)技术依据4GB/T 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
21、测量规范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2)坐标系统地籍测量中主要的坐标系统: WGS-84坐标系WGS-84坐标系是美国国防部研制确定的大地坐标系,是一种协议地球坐标系。WGS-84坐标系的定义是:原点是地球的质心,空间直角坐标系的Z轴指向BIH定义的地极(CTP)方向,即国际协议原点,它由IAU和IUGG共同推荐。X轴指向BIH定义的零度子午面和CTP赤道的交点,Y轴和Z,X轴构成右手坐标系。WGS-84椭球采用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第17届大会测量常数推荐值,采用的两个常用基本几何参数:长半轴a=6378137m;扁率f=1:298.257223563。北京54坐标系1
22、954北京坐标系采用了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由前苏联西伯利亚地区的一等网,经东北的呼玛、吉拉林和东宁三个基线网,将我国的一等网与前苏联的大地网联接,通过以角度为观测值,在高斯平面上进行条件平差后,将前苏联的1942年普尔科夫坐标系的坐标延伸到我国。1954年北京坐标系的高程异常是以前苏联1955年大地水准面重新平差的结果为起算值,按我国天文水准路线推算出来的,而高程基准是1956年青岛验潮站的黄海平均海水面。西安80坐标系1978年4月在西安召开全国天文大地网平差会议,确定重新定位,建立我国新的坐标系。为此有了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为1975年国际
23、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推荐的数据。该坐标系的大地原点设在我国中部的陕西省径阳县永乐镇,位于西安市西北方向约60公里,故称1980年西安坐标系,又简称西安大地原点。椭球短轴平行于地球地轴,起始子午面平行于格林威治天文台平均子午面,椭球面与似大地水准面在我国境内密合的最佳。基准面采用青岛大港验潮站19521979年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即1985国家高程基准)。本文中湟中县地籍测量的平面坐标系统采用与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3.3.2地籍测量中的GPS控制测量GPS卫星定位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测绘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也给地籍测量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5。
24、由于GPS定位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其测绘精度、测绘速度和经济效益,都大大优于目前的常规控制测量技术,GPS定位技术可作为地籍控制测量的主要手段。GPS控制测量工作与经典大地测量工作相类似,按其性质可分为外业和内业两大部分。其中:外业工作主要包括选点(即观测站址的选择)、建立观测标志、野外观测作业以及成果质量检核等;内业工作主要包括GPS测量的技术设计、测后数据处理以及技术总结等6。如果按照GPS测量实施的工作程序,则大体可分为这样几个阶段:技术设计;选点与建立标志;外业观测;成果检核与处理。作业方法:采用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机,分别安置在一条(或数条)基线的端点,根据基线长度和要求的精度,
25、按GPS测量系统外业的要求同步观测四颗以上的卫星数时段,时段长度根据测量等级确定7。作业要求:采取这种作业模式所观测的独立基线边,应构成闭合图形(如三角形、多边形),以利于观测成果的检核,增强网的强度,提高成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观测中至少跟踪四颗卫星,同时基线边一般不要超过15km;注意事项:所有已观测基线应组成一系列封闭图形,以利于外业检核,提高成果可靠度8。GPS测量是一项技术复杂、要求严格、耗费较大的工作,对这项工作总的原则是,在满足用户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经费、时间、和人力的消耗。因此,对其各阶段的工作都要精心设计和实施。GPS测量的工作程序见图3-2所示。图3-2 GPS实测
26、流程图3.3.3 GPS控制网布设原则各级GPS网一般逐级布设,在保证精度、密度等技术要求时可跨级布设。各级GPS网的布设应根据其布设目的、精度要求、卫星状况、接收机类型和数量、测区已有的资料、测区地形和交通状况以及作业效率综合考虑,按照优化设计原则进行;各级GPS网异步观测环或附和路线的边数应不大于表3-1的规定。表3-1GPS等级与闭合环或附和路线边数的对应表GPS级别BCDE闭合环或附和路线边数/条数66810各级GPS网点位应均匀分布。新布设的GPS网应与附近已有的国家高等级GPS点进行联测点数不应少于3点。为求定GPS点在某一参考坐标系中坐标,应于该参考坐标系中的原有控制点联测,联测
27、的总点数不应少于3点。在需用常规测量方法加密控制网的地区,D、E级网点应有12方向通视。B、C、D、E级网布设时,测区内高于实测级别的GPS网点均应作为本级别GPS网的控制点(或框架点),并在观测时纳入相应级别的GPS网中一并施测。 在局部补充、加密低等级的GPS网点时,采用的高等级GPS网点点位数应不少于4个。各级GPS网按观测方法可采用基于A级点、区域卫星连续运行基准站网、临时连续运行基准站网等的点观测模式,或以多个同步观测环为基本组成的网观测模式。网观测模式中的同步环之间,应以边连式或点连式的方式进行网的构建。3.3.4GPS点的选点、埋石GPS控制点一般选在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
28、开阔,被测卫星高度角大于15,点位附近无大功率发射源和高压输电设备,交通方便有利于其他手段的扩展和联测,点位基础牢固,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GPS控制点标石埋设完毕后,均作了较详细的点之记。 由于GPS测量观测站之间不一定要求相互通视,而且网的图形结也比较灵活,所以选点工作比常规控制测量的选点简便9。但由于点的选择对于保证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有着要的意义,所以在选点工作开始前,除收集和了解有关测区的地理况和原有测量控制点分布及标架、标型、标石完好情况,决定其适的点位外,选点工作还应遵守以下原则:点位应设在易于安装接收设备、视野开阔的较高点上。点位目标要显著,视场周围不应有障碍
29、物,以减小信号被遮挡或被障碍物吸收。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其距离不小于200m;远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绶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m,以避电磁场对GPS信号的干扰。点位附近不应有大面积水域或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的物体,以减弱多路径效应的影响。点位交通方便有利于其他手段扩展与联测的地方。地面基础稳定,易于点的保存。当所选点位需要进行水准联测时,选点人员应实地踏勘水准线。3.3.5控制测量布网方案(1)平面与高程控制测区首级平面控制采用D级GPS网,选用线形锁形式布设。使用器为南方9600单频GPS接收机。控制网布设时力求图形几何结构强,良好的自检能力和约束力。平面与高程控制均采
30、用国家二等以上三点作为起算点,联测点个数不少于3个。(2)图根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是在湟中县四等GPS控制网的基础上采用RTK 测量模式进行加密。基准站架设在测区最高处,以保证数据链的无遮挡传输。设置基准站、移动站、求取转换参数。在进行转换参数的求取时,已知控制点的个数大于3点,并且转换参数的残差值小于0.03米,然后利用三脚架精确对中、整平进行图根点的加密,图根点的观测时间均大于60秒。作业时采取基准站变频、双基准站、全站仪检核(3个方向检核)、不同控制点求取转换参数等方法,采集同一个图根点的三维坐标。其目的是更好的保证图根点的点位精度。湟中县控制网如图3-3所示;图3-3湟中县控制网3.3
31、.6GPS观测观测作业的主要目的是捕获GPS卫星信号,并对其进行跟踪、处理和量测,以获得所需要的定位信息和观测数据。由于本次测量有GPS接收机与天线是一体的,所以接收机在点位对中整平后便可开机观测。接收机锁定卫星并开始记录数据后,观员可按照仪器随机提供的操作手册进行输人和查询操作,在未掌握关操作系统之前,不要随意按键和输人,一般在正常接收过程中禁更改任何设置参数。本次工作中,要求仪器操作人员应注意以下事项:当确认外接电源电缆及天线等各项连接完全无误后,方可接电源,启动接收机。开机后接收机有关指示显示正常并通过自检后,方能输入有测站和时段控制信息。接收机在开始记录数据后,应注意查看有关观测卫星数
32、量、星号、相位测量残差、实时定位结果及其变化、存储介质记录等情况。 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允许进行以下操作:关闭又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发现故障除外);改变卫星高度角;改变天线位置;改数据采样间隔;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键。每一观测时段中,气象元素一般应在始、中、末各观测记录次,当时段较长时可适当增加观测次数。 在观测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供电情况,除在出测前认真检查电容量是否充足外,作业中观测人员不要远离接收机,听到仪器的低压报警要及时予以处理,否则可能会造成仪器内部数据的破坏或丢失。仪器高一定要按规定始、末各量测一次,并及时输人仪器及人测量手簿之中。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中不要靠近接收机使用对讲机
33、;雷雨季节设天线要防止雷击,雷雨过境时应关机停测,并卸下天线。观测站的全部预定作业项目,经检查均已按规定完成,见记与资料完整无误后方可迁站。观测过程中要随时查看仪器内存或硬盘容量,每日观测结后,应及时将数据转存至计算机硬、软盘上,确保观测数据不丢失。3.3.7观测记录在外业观测工作中,所有信息资料均须妥善记录。记录形式主观测记录和测量手簿。测量手簿是在接收机启动前及观测过程中,观测者随时填写的。应记载观测过程中发生的重要问题,问题出现时间及其处理方式等。必须认真、及时填写,坚决杜绝事后补记或记。外业观测中存储介质上的数据文件应及时拷贝一式两份,分别存在专人保管的防水、防静电的资料箱内。接收机内
34、存数据文件在转录到外存介质上时,不得进行任何剔除或删改,不得凋用任何对数据实施重新加工组合的操作指令。本次测量使用的仪器为南方9600单频GPS静态接收机一套(三台)。作业模式为经典静态定位。具体要求如下: 卫星截止高度角为15。 有效观测卫星个数必须超过4个。采样间隔为5秒。时段长度必须大于45分钟。仪器天线高从三个方位量测三次取平均值。3.3.8GPS数据处理GPS接收机采集记录的接收机天线至卫星伪距、载波相位和卫星星历等数据必须通过GPS数据处理才能得到最终的测量定位成果 。9600型GPS接收机随机包括数据采集软件(内置,已固化在主机芯片中)和数据处理软件(包括9600主机与计算机通讯
35、软件、基线向量处理软件、网平差及坐标转换软件)10。数据处理过程大致分为GPS测量数据的基线向量解算、GPS基线向量网平差以及GPS网平差或与地面网联合平差等几个阶段。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如图3-4所示图3-4GPS数据处理基本流程图图中第一步数据采集的是GPS接收机野外观测记录的原始观测数据,野外观测记录的同时用随机软件解算出测站点的位置和运动速度,提供导航服务。数据传输至基线解算一般是用LEICA Geo Office Combined软件(后处理软件)将接收机记录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在计算机上进行预处理和基线解算。GPS网平差包括GPS基线向量网平差、GPS网与地面同联合平差等内容。整个数
36、据处理过程可以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1)数据传输GPS接收机采集的数据记录在接收机的内存模块上。数据传输是用专用电缆将接收机与计算机连接,并在后处理软件的菜单中选择传输数据选项后,便将观测数据传输至计算机。数据传输的同时进行数据分流,生成四个数据文件:载波相位和伪距观测值文件、星历参数文件、电离层参数和UTC参数文件、测站信息文件。测站信息文件包含测站名、测站号、测站的概略坐标、接收机号、天线号、天线高、观测的起止时间、记录的数据量、初步定位成果等。经数据分流后生成的四个数据文件中,除测站信息文件外,其余均为二进制数据文件。为下一步预处理的方便,必须将它们解译成直接识别的文件,将数据文件标准化
37、。(2)数据预处理GPS数据预处理的目的是:对数据进行平滑滤波检验,剔除粗差;统一数据文件格式并将各类数据文件加工成标准化文件,找出整周跳变点并修复观测值;对观测值进行各种模型改正。(3)基线向量的解算基线向量的解算是一个复杂的平差计算过程。解算时要顾及观测时段中信号间断引起的数据剔除、观测数据粗差的发现及剔除、星座变化引起的整周未知参数的增加等问题。实际应用中,往往要求得各GPS点在国家坐标系中的坐标值。为此;还需要进行坐标转换,将GPS点的坐标值转换为国家坐标系坐标值。也可以将GPS网与地面网进行联合平差,包括固定地面网点已知坐标、边长、方位角、高程等的约束平差,坐标转换,或将GPS基线网
38、与地面网的观测数据一并联合平差。(4)外业数据检核基线向量解算完成后,要对野外观测资料首先进行复查,内容包括:成果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的要求;进行的观测数据质量分析是否符合实际。3.3.9地籍控制测量精度要求地籍控制测量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分级布网,但也可越级布网)的原则11。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控制测量两种。基本控制测量分一、二、三、四等,可布设相应等级的三角网(锁)、测边网、导线网和GPS网等。在基本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籍控制测量工作,分为一、二级,可布设为相应级别的三角网、测边网、导线网和GPS网。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统尽量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统,条
39、件不具备的地区,可采用地方坐标系或任意坐标系。精度指标是GPS网技术设计的一个重要的量化指标,它的大小将直接影响GPS网的布设方案、观测计划以及观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是以界址点的精度和地籍图的精度为依据而指定的。根据地籍测量规范规定,地籍控制点相对起算点中误差不超过0.5cm。3.4地籍细部测量地籍细部测量地籍碎部测量即界址点和地物点坐标、地类要素的获取,包括定境界线,土地权属界址线和界址点,房屋及其他构筑物的实地轮廓,铁路、公路、街道等交通线路,海岸、滩涂等主要水工设施的测绘。界址点是界址线或边界线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而界址点坐标是在某一特定的坐标系中利用测量手段获取的一组
40、数据,即界址点地理位置的数学表达12。3.4.1界址点测量方法界址点一般测量方法有解析法和图解法俩种。解析法,根据角度和距离量算结果按公式解算出界址点坐标的方法图解法,在地籍图上量取界址点坐标的方法13。通常以地籍基本控制点或图根控制点为基础(视界址点精度要求)测定界址点坐标。具体的方法有极坐标法、交会法、内外分点法等。(1)极坐标法极坐标法是测定界址点坐标常用的方法(如图3-5所示)已知数据A(XA,YA),B(XB,YB),观测数据,S,则界址点P的坐标P(XP,YP)为: 式3-1 式3-2 式中: 式3-3 图3-5极坐标法图示 (2)交会法交会法可分为角度交会法和距离交会法。角度交会
41、法角度交会法是分别在两个测站上对同一界址点测量两个角度进行交会以确定界址点的位置。如图3-4所示,A、B两点为已知测站点,其坐标为A(XA,XA),B(XB,YB),观测、角,求P的坐标P(XP,YP)。根据图3-6,运用正弦定理可得: 式3-4 其中,SAB为已知边长,把 图3-4 角度交会法图示与图3-3对照,将其相应参数代入极坐标法公式计算即可。角度交会法一般适用于在测站上能看见界址点位置,但无法测量出测站点至界址点的距离。交会角应在30150的范围内。A、B两测站点可以是基本控制点或图根控制点。图3-6 角度交会法图示距离交会法距离交会法就是从两个已知点分别量出至未知界址点的距离以确定
42、出未知界址点的位置的方法。如图3-7距离交会法图示所示,A、B两点为已知测站点,其坐标为A(XA,YA),B(XB,YB),观测S1=AP,S2=BP,求P点的坐标P(XP,YP)。根据图3-5,运用余弦定理可得: 式3-5其中,SAB为已知边长,把图3-5与图3-3对照,将其相应参数代入极坐标法公式得: 式3-6由于测设的各类控制点有限,因此可采用这种方法来解析交会出一些控制点上不能直接测量的界址点。A、B两已知点可能是控制点,也可能是已知的界址点或辅助点(为测定界址点而测设的)这种方法仍要求交会角在30150的范围内。图3-7距离交会法图示 以上两种交会法的图形顶点编号应按顺时针方向排列,
43、即按B、P、A的顺序。进行交会时,应有检核条件,即对同一界址点应有两组交会图形,计算出两组坐标,并比较其差值。若两组坐标的差值在允许范围内,则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界址点的坐标;或把求出的界址点坐标和邻近的其他界址点坐标反算出的边长与实量边长进行检核,其差值如在规范所允许范围以内,则可确定所求出的界址点坐标是正确的。内外分点法当未知界址点在两已知点的连线上时,则分别量测出两已知点至未知界址点的距离,从而确定出未知界址点的位置。如图3-8所示,已知A(XA,YA),B(XB,YB),观测S1=AP,S2=BP,此时可用内外分点坐标公式和极坐标法公式计算出未知界址点P的坐标。图3-8内外分点法图示由距离
44、交会图可知:当=0,S2SAB时,可得到外分点图形。从公式中可以看出,P点坐标与S2无关,但要求作业人员量出S2以供检核之用,以便发现观测错误和已知点A、B两点的错误。内外分点法计算P点坐标的公式为: 式3-7 式3-8式中:内分时,=S1/S2;外分时,=-S1/S2。由于内外分点法是距离交会法的特例,因此距离交会法中的各项说明、解释和要求都适用于内外分点法。对于湟中县地籍测量采用解析法,对地籍各要素进行外业采集,解析法是基于以极坐标为主,以线性测量方法为辅的地籍测量方法。界址点和细部点按要求采用全站仪按极坐标法测定,当外业测站上无法测到时,采用边长交会、直线内(外)分点等方法解算其坐标。外
45、业数据采集的基本作业步骤如下: 界址点观测采用在检验有效期之内的全站仪,使用小棱镜,测距常数为-30、0或+30,且进行了偏心改正。测站上能直接观测到的,且距离在50米以内的界址点,直接测量。街坊外围的界址点和街坊内部明显的界址点(一类界址点)均在图根导线点以上等级的控制点上直接施测,且距离不超过50米;街坊内部界址点(二类界址点)大部分在图根导线点等级以上的控制点上直接施测。现场无图根点的地方,按要求采用支导线法测定界址点。对由于无法进入等原因造成现场无法直接测定的界址点,根据已测出坐标的界址点或地物点,采用距离交会,直线内外分点法等多种方法求取其坐标,并按要求进行了检核。界址点的观测数据直接存于全站仪的内存中,每天作业结束后,将观测数据传入微机,使用数字测图系统软件按照权属调查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