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沃文网! | 帮助中心 分享知识,传播智慧!
沃文网
全部分类
  • 教学课件>
  • 医学资料>
  • 技术资料>
  • 学术论文>
  • 资格考试>
  • 建筑施工>
  • 实用文档>
  • 其他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沃文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道桥公路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doc

    • 资源ID:825675       资源大小:855.84KB        全文页数:6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道桥公路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doc

    1、 目录第一章 工程概况1第二章 公路选线和定线16第三章 平面设计19第四章 纵断面设计22第五章 横断面设计 28第六章 路基设计34第七章 涵洞设计36第八章 公路路面设计38第九章 交叉口设计45第十章 隧道设计52第十一章 施工组织56结束语 67第一章 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1、路线走向本设计公路主要是沟通城市与县城之间的一条干线公路,运输任务比较繁忙,此公路修成后将为沿线工农业服务,承担沿线政治、文化、物资交流的任务。本次施工范围长是2090m,其中K0+710K0+980是曲线形中隧道,在K1+910是与04省道的交叉。全线共划分为三个合同段,本设计为第一合同段K0+000K2+0

    2、90的初步设计,设计标准为双向双车道二级公路,设计行车速度80Km/h,路基标准宽12m,设计荷载为:汽车20级,挂车100级。2、沿线地形、地质、地震、地理、气候、水文特征路线所经过地区图由南京和金华地质勘探局提供,地形图比例为12000,等高线间距为2米。本地区位于IV3区,所经地区平原微丘,山岭重丘;地表主要覆盖土为碎石土,山岭地段岩石为易风化岩石;山岭地段覆盖层厚度一般为2米以下,其他平坦地带覆盖教厚,一般2米以上。 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多雨,四季分明。地表情况为稀林。设计洪水位为163米。地下水位标高为158米。3、沿线筑路材料、水、电等建设条件沿线地处马宅西附近,水、电资源

    3、丰富,能够满足本项目建设需要。本合同段石料主要来源于水巨桥等地,储量丰富,质量可靠,可满足路面、桥涵、防护、排水等工程用石料的需要,但运距较远,运输条件较差。沿线砂料丰富,砂场主要位于马宅西等地,砂砾石晶质好,砂场至工地运距近,运输条件好。二、设计依据1、路线公路设计手册2、路基公路设计手册3、公路小桥涵手册4、城市道路设计手册(上、下册)5、施工组织管理与施工(教材)6、公路勘测设计(教材)7、路基与路面工程(教材)8、公路隧道勘测规程(JTJ 06385)1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01497)11、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工程17、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 5016292)18

    4、、道路工程(第二版) 19、道路几何设计20、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2005)21、隧道防排水工程指南三、设计原始资料1、地形路线所经过地区图由南京和金华地质勘探局提供,属于IV3区,地形图比例为12000,等高线间距为2米。2路线经过的主要控制点及标高为: A:173米 B:185米 C:180米3道路交通量情况 解放CA10B 208 跃进NJ130 550 黄河JN150 486 交通SH361 380 小汽车 980 设计路段机动车交通增长率为84设计验算荷载等级 汽车荷载:汽车20级(汽车超20级) 检验荷载:挂车100级(挂车20级) 5道路使用性质和任务本设计公路主要是沟通城市与县

    5、城之间的一条干线公路,运输任务比较繁忙,此公路修成后将为沿线工农业服务,承担沿线政治,文化,物质交流的任务。6土壤、地质、水文地质情况(1).本地区位于IV3;路线所经地区平原微丘,地表主要覆盖土为13m粘土表层,山岭地段岩石类为花岗岩,山岭地段覆盖层厚度一般为2米以下,其它平担地带覆盖交厚,一般2米以上。(2).地表植被情况为:中等周密,本地区设计洪水位为:163米。地下水位标高为:158米7.筑路材料供应情况(1).沿线可自采:沿线附近可采集到砂、碎石、块石、片石、条石,沥青、水泥、钢材、木材、石灰、煤渣等主要材料可根据计划需要供应8.地形确定平原微丘是平原、盆地、高原平原等地形平坦无明显

    6、起伏,地面自然坡度在3以下;起伏不大的丘岭,地面自然坡度再20以下;地面相对高差小于100m等均属于微丘地形。结合地形图可知,本设计路段所处地形属于平原微丘。根据南京和金华地质勘测局提供的资料可知,本设计路段所处区域为3区。综上所述,本设计路段处于平原微丘3区。四、公路等级确定 1、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中指出,交通量换算采用小客车为标准车型,如表2.0.2.汽车代表车型车辆折算系数说明小客车1.0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T的货车中型车1.5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T-7T的货车大型车2.0载质量7T-14T的货车拖拉机3.0载质量14T的货车2、所以得到的交通量换算系数分

    7、别是车 名交通量(辆/昼夜)换算系数解放CA10B2801.5跃进NJ1305502.0黄河JN1504862.0交通SH3613802.0小汽车9801.03、设计交通量 则当前统计年度现有交通量为:辆/昼夜由于本设计公路主要是沟通城市与县城之间的一条干线公路,运输任务比较繁忙,此公路修成后将为沿线工农业服务,承担沿线政治、文化、物资交流的任务。同时本设计路段处于平原微丘3区,因此初拟本设计路段为平原微丘二级公路。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1.0.4可知二级公路的设计年限为15年,则可按下式计算设计年限末的交通量。则:Nn=N(1+r)n-1=4232(1+8)15-1=

    8、12431辆/昼夜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1.0.3可知双车道二级公路将各种车型折算为标准车型后设计年限末交通量为500015000辆/昼夜,因此本设计路段可定为二级公路。再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 01194)2.2.7可知当新建一般二级公路上的各种车辆折算成标准车型后的交通量达到4500辆/昼夜时,该二级公路可定为汽车专用二级公路。五、主要技术指标值1. 计算行车速度80km/h2. 路基宽度12m 3. 行车道宽度7.5m4. 土路肩宽度0.75m 硬路肩宽度1.5m5. 路拱坡度1.5%6. 路肩坡度2.5%7. 全超高横坡6%8. 超高渐变率(绕边轴旋转)1

    9、/150m/m9. 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250m10. 平曲线极限一般半径400m11. 平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半径路拱2 2500 m 12. 平曲线最大超高值8%13. 平曲线最小长度140m14.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70m15. 竖曲线最大纵坡5%16. 竖曲线最小纵坡0.3% 小于0.3%边沟应作纵向排水设计17. 竖曲线最小坡长200m18. 竖曲线最大坡长700m19. 最大合成纵坡 9%20. 凸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4500 m21. 凸型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3000 m22. 凹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3000 m23. 凹型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2000 m24. 停车视距110m25. 会车

    10、视距220m26. 超车视距550m注:本设计所列的各项技术指标值均应满足主要技术指标表中所列的六、 主要技术指标论证1、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是各级道路最低控制指标,在设计中一般作为曲线半径的控制界限值,它仅能保证设计车速或低于设计车速行驶车辆的安全平稳,而对于那些超过设计车速行驶的车辆来说安全是没有保障的。查教材公路设计P27知:式中: Rmin设计行车速度(Km/h) 横向力系数 ibmax最大超高值 对于设计行车速度,本设计路段为汽车专用二级公路,故取80 Km/h;对于横向力系数,根据公路勘测设计教材规定,取0.12;对于最大超高值,根据公路勘测设计教材规定,取8%。则: 为

    11、了设计与施工方便,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3.0.14规定为250m,因此本设计路段设计技术指标中的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符合要求。2、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为了避免在路线设计时只考虑节约投资,不考虑线形的整体协调和今后提高公路等级,同时又要考虑不过多增加工程量,而且应具有一定的行车舒适感。式中: Rmin设计行车速度(Km/h) 一般最小半径所对应的横向力系数 i 路拱超高横坡度 对于设计车速,本设计路段为汽车专用二级公路,故取80m/s;对于一般最小半径所对应的横向力系数,根据公路勘测设计教材规定,取0.06;对于路拱超高横坡度,根据公路勘测设计教材规定,取6%。则:因为公

    12、路工程设计标准(JTGB01-2003)规定为400米,所以不符合规范要求。取400米。3、不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 为了使汽车在圆曲线外侧行驶,能获得足够的安全性和很好的舒适性而采用的最小半径定值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查教材公路设计P28知: 式中: i 路拱横坡度,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取i =0.010.02,二级以下公路,取i =0.030.04 不设超高横向力系数,一般取=0.0350.06 对于路拱横坡度,本设计路段公路等级为二级,取2%:对于不设超高横向力系数,取0.04。则:为了设计与施工方便,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3.0.14规定R为2500m,因此本设计路段

    13、设计技术指标中的平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半径符合要求。 4、平曲线最小长度 为了使汽车在曲线路段舒适行驶,减缓驾驶员的紧张操作,要求曲线必须有一定的长度。若曲线过短,驾驶行车要很快地急转方向盘,导致驾驶员紧张,不利于行车安全,破坏了行车的舒适性。式中: V设计车速(km/h) t操作时间(s) 对于操作时间,一般驾驶员能从容操纵方向的时间一般取6s;对于设计车速,本设计路段取80km/h。则: 为了设计与施工的方便,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 01194)7.8.1规定为140m,因此本设计路段设计技术指标中的平曲线最小长度符合要求。5、超高 超高是为了抵消车辆在平曲线路段上行驶是时所产生的离心力

    14、,而设置的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其作用是用车重产生的向内水平分力来抵消部分离心力,以利于行车安全和稳定。当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均应设置超高。查教材公路设计:式中: V设计车速80(km/h) R最小半径400(m) 一般最小所对应的横向力系数查教材公路设计P28.=0.06 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 01194)7.5.1规定最大为8%,因此本设计路段设计技术指标中的超高坡度6%.符合要求。6、加宽 查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手册P98。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车身占用路面宽度比直线路段要大,为了使汽车在转弯时不侵占相邻车道,所以曲线路段的行车道应该进行加宽来满足车辆转弯行驶需求。但当圆

    15、曲线半径大于250m时,可不设加宽。 本公路设计中没有小于250米半径的曲线路段。所以不要设加宽值。7、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缓和曲线必须有足够的长度,不至于使离心加速度增长过快和驾驶员转动方向盘急,从而使行车安全,舒舍,线型圆够安全、平稳、顺利地由直线向曲线,由大半径曲线向小半径曲线行驶,必须设置缓和曲线。查教材公路设计P31从离心加速度变化率考虑 式中: V设计车速(km/h) R圆曲线半径(m) 0.035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对于设计车速,本设计取80km/h;对于圆曲线半径,本设计取400m,对于离心加速度变化率,根据公路勘测设计教材可知.从驾驶员操作及反应时间考虑 在汽车从直线进入圆曲线的转

    16、向行驶过程中,驾驶员需要逐渐把方向盘转动一个角度,这一操作过程需要一定时间,即汽车在缓和曲线上行驶的时间不宜太短,否则驾驶员的操作过于紧张而不利于安全行车。式中: v设计车速(km/h) t汽车在缓和曲线上的时间(s)对于设计车速,本设计取80km/h;对于汽车在缓和曲线上的时间,根据公路勘测设计教材可知,取3s。从超高渐变率考虑由于在缓和曲线上要完成超高过程,设置超高缓和段,如果缓和曲线太短使超高渐变率太大,不但对行车和路容不利,还影响倒舒适性;如果缓和曲线太长,使超高渐变率太小,对排水不利。式中: b 超高旋转轴至路面外侧边缘的距离本设计取12m 超高旋转轴外侧的最大超高横坡度与原路面横坡

    17、度的代数差=iy=6% p 超高渐变率(m/m)对于超高渐变率,查公路勘测设计教材中表210可知其值为1/150。从视觉条件考虑从视觉上应有平顺的要求计算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为圆曲线长133.6m综上所述,为了设计方便。利于施工,取=70m,符合规范中规定缓和曲线最小长度70m。8、纵坡最大纵坡 最大纵坡主要是由汽车的动力性能、公路等级、自然因素以及行车安全来综合决定的。一般情况下,最大纵坡不宜大于5%,因为对下坡的影响很大,当下坡纵坡大于5%时,会造成汽车连续加速冲坡,而为了安全制动减速,易发生制动器发热失效,引起事故。最小纵坡 若设计路段有长路堑低填方以及其他横向排水不畅通的路段,防止积水渗

    18、入路基而影响其稳定,采用的纵坡最小不小于0.3%。当必须设计平坡或小于0.3%的纵坡时,其边沟应作纵向排水设计。合成纵坡 在设有超高的平曲线路段,若不考虑超高横坡与纵坡组成的合成纵坡,使其值均大于超高横坡与纵坡,从而会使行驶车辆沿此合成坡度发生下滑,倾斜、失稳等事故,对行车不安全。式中: 平曲线处的纵坡 平曲线处的超高横坡度对于平曲线处的纵坡,本论证中采用最大纵坡5%;对于平曲线处的超高横坡度,本论证中采用6%。则:根据公路勘测设计教材规定为9%,因此本设计路段设计技术指标中的合成纵坡符合要求。9、视距停车视距 停车视距是指驾驶员从发现障碍物时起,至在障碍物前安全停止,所需要的最短距离。其可分

    19、解为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安全距离三部分。式中:v设计车速(km/h) t感觉和制动反应的总时间(s)道路纵向摩阻系数道路纵坡 制动系数,一般在1.21.4之间安全距离(m) 对于设计车速,本设计取80km/h;对于感觉和制动反应的总时间,本设计取2s;对于道路纵向摩阻系数,查公路设计教材可知,其值取0.40;对于道路纵坡,本设计去0.05%;对于安全距离本设计取5m。则:为了设计与施工的方便,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 01194)3.0.12规定为110,因此本设计路段设计技术指标中的停车视距符合要求。10、路基最小填土高度已知设计洪水位163M,地下水位标高为158M。该地区属于IV3区

    20、,查路基路面工程路基要保证中湿状态,H2HH1,根据地区IV3粘性土,查表2-3-5P30得 1.5-1.7H1.1-1.2,所以路基最小填土为1.1M。11、行车道宽度 本设计公路为平原微丘汽车专用二级公路,设计荷载为汽超20,行车道数为2道。为了设计与施工的方便,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2003)3.0.2条规定为7.5m,因此本设计路段设计技术指标中行车道宽度得证。12、路基宽度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3.0.5可知,二级公路土路肩宽为0.75m,右侧硬路贱宽为1.5m。因此本设计路段的路基宽为: B=7.5+2(0.75+1.5)=12m根据公路工

    21、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3.0.11规定为12.00m,因此本设计路段设计技术指标中的路基宽度符合要求。第二章 公路选线和定线一、总体设计基本要求公路路线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公路选线,二是公路的定线。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又相互制约的。路线设计中应合理利用地形,正确运用技术标准,保证线形的均衡。设计中应妥善处理远期与近期,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筑路材料等自然条件。充分考虑农业,环保等方面要求。注意与铁路,航运,空运管道等运输的配合,协调,通过综合研究分析,认真进行方案比选。不同的方案应对其工程造价及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进行充分论

    22、证和分析,达到技术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二、选线与定线 1. 选线的方法与步骤 一条公路的起终点和中间控制点的确定以后,可用多种方法把它们连接起来,为了选出一条最合理的路线,选线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1) 全面布局全面布局主要是解决路线的基本走向,即在起点,终点和中间大控制点之间按选线原则寻求最合理的路线走向。路线布局是关系到公路“方向”的根本问题,否则线路选得再好,技术指标定得再恰当,仍然是一条不理想的路线。因此,布局前一定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周围的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通过踏勘形成完整的立体自然模型,为全面布局提供必要的条件。(2) 逐段安排逐段安排是在路线的基本走向确定以后,进一步加密控制点

    23、,解决路线局部性方案的工作。通过逐段安排,进一步选定能提高路线标准和降低工程造价的有利路线带,从而解决路线的局部方案。 (3) 具体定线这是在逐段安排的小控制点之间,根据技术标准,结合自然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因素,舍当移动突点,进行穿线,具体定出路线位置的工作。(4) 由此可见 选线是一个由粗到细的过程,只有布局合理,才能逐段安排到位;只有逐段安排恰当,才能具体定线的结果,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它是根据技术指标,自然条件,建筑材料,施工条件,工程造价,养护条件,营运效益等综合考虑的结果。2. 定线 公路定线是指在选线布局中确定的“路线带”范围内,根据技术标准结合地线,地质等条件,综合考

    24、虑平,纵,横三方面的合理安排。最终确定公路中线的确切位置。 定线是道路设计过程中关键的一步。它不仅要解决工程技术。经济方面的问题,还要解决公路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公路定线根据公路等级,要求和条件,一般有纸上定线,实地定线和航测定线三种方法。对技术等级高的,地线地物复杂的路线,必须先纸上定线,然后把纸上所定的路线敷设到实地上;实地定线就是省略了纸上定线这一步,直接在现场实地定线,一般适用于公路等级较低和地线等级条件简单的路线。3. 隧道位置的选择 本公路是越岭隧道。这种隧道所在地段,地线通常起伏陡峻,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交通运输条件比较困难施工及弃渣场地狭窄。由于公路的选择性较大应发挥公路

    25、灵活的长处,比选越岭隧道长度和展现方式,寻求地质条件好,隧道长度较短,运营费用低,安全适用的最佳方案,垭口是选定越岭隧道线路方案的控制点。因此,应根据路线走向及地形条件选择可供越岭的垭口。 本公路K0+710-K0+980总长270的曲线形隧道,根据公路隧道勘测规程(JTJ063-85)该隧道是中隧道.设计依据新建公路设计是以道路的使用任务.性质.地位及交通功能为准则,以公路行车交通量为条件来确定等级,并根据公路所在地区的自然与地形选择.合理的选择.确定公路各部分几何设计指标,因此在路线设计中最基本的技术经济依据是: 设计交通量:12431辆/日 设计车辆:汽车-20级 地形:平原微丘 设计车

    26、速:80km/h第三章 平面设计本设计公路采用的公路平面线形为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具体的布置,详见1:2000的地形图所示。1、 本设计路线的平面线基本要素如下:平曲线半径RJD1右=92500JD2左=42400(1).JD1曲线要素计算:(2)根据公路设计技术规范R400m要设置缓和曲线,1)缓和曲线长度计算: 该公路为二级公路平原微丘,其设计车速V=80Km/h,则, 查道路勘测设计中二级公路,平原微丘,缓和曲线长70 m.2) 计算缓和曲线常数3) 能否设置缓和曲线,即是否成立(符合要求)4) 曲线要素计算切线长: 曲线长:外距:圆曲线长:曲切差:6、 基本桩号计算J D2

    27、 k1+618.476 -188.73Z H k1+429.746 +70H Y k1+499.746 +223.26Y H k1+723.006 +70H Z k1+793.006 -363.26/2 Q Z k1+611.376 +14.2/2J D k1+618.476 (计算无误)第四章 纵断面设计沿着道路中线竖直剖开然后展开即为道路纵断面,它反映了道路中线地面高低起伏的情况及设计路线的纵向坡度情况,从而可以看出纵向土石方工程的挖填情况。把道路的纵断面图与平面图结合起来,就能完整的表达出道路的空间位置。1、 纵坡及坡长设计(1)、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纵坡设计必须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各项

    28、规定。纵坡应具有一定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纵坡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等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纵坡设计应考虑填挖平衡。竖曲线与平曲线组合必须合理:平曲线和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即满足“平包竖”原则;平曲线和竖曲线的大小应保持均衡;暗、明弯与凸、凹竖曲线的组合,暗弯与凸形竖曲线及明弯与凹形竖曲线的组合是合理的,悦目的。平、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要避免使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小半径竖曲线不宜与缓和曲线相重叠;计算行车速度大于40 km/h的道路,应避免在凸形竖曲线顶部或凹形竖曲线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2)、纵坡设计技

    29、术规范要求最大纵坡:最大纵坡是指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采用的最大坡度值,它是道路纵断面设计的重要控制指标。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直接影响路线的长短、使用质量、运输成本及造价。地形为平原微丘的高速公路的最大纵坡为3%。最小纵坡:在长路堑、低填以及其他横向排水不通畅地段,为保证排水要求,防止积水渗入路面而影响其稳定性,均应设置不小于0.3%的最小坡度,一般情况下以不小于0.5%为宜。坡长限制:地形为平原微丘的二级公路的最短坡长为200m,最大坡长为1100m。(纵坡坡度为3%)平均纵坡: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路线的长度之比,是为了合理运用最大纵坡、坡长及缓和坡长的规定,以保证

    30、车辆安全顺利地行使的限制性指标。由于本路段纵坡都很小,所以不需考虑平均纵坡。(3)、纵坡设计步骤:准备工作:拉坡之前在厘米绘图纸上,按比例标注里程桩号和标高,点绘地面线,填写有关内容。标注控制点:所谓控制点就是影响纵坡设计的标高控制点。如路线起终点,越岭垭口、居民区、河流、立体交叉点等。试坡:试坡主要是在已标注“控制点”、“经济点”的纵断面图上,根据技术指标、选线意图,结合地面起伏变化,本着以“控制点”为依据,照顾多数“经济点”的原则,在这些点位间进行穿插与取直,试定出若干直坡线。对各种可能坡度线方案反复比较,最后定出既符合技术标准,又能满足控制点要求,且土石方较省的设计线作为初定坡度线,将前

    31、后坡度线延长交会出变坡点的初步位置。调整:初定纵坡后,将所定的坡度与选线时坡度的安排比较,二者应基本相符,若有较大差异时应全面分析,权衡利弊,决定取舍。然后对照技术规范检查设计的最大、最小纵坡、坡长限制等是否满足规定,平纵组合是否得当,以及路线交叉、桥隧和接线等处的纵坡是否合理,有问题应及时调整。核对:根据有控制意义的横断面校对纵坡线。如高填深挖、地面横坡较陡路基等,在纵断面图上直接读出对应桩号的填、挖高度,粗画横断面,检查是否填挖过大、坡角落空或过空等。定坡:经调整核对无误后,把直坡线的坡度值、变坡点桩号和标高记下。(4)、纵坡设计通过反复拉坡比较后最后确定纵坡设计如表2-1。纵坡设计成果表

    32、 表2-1变坡点、桩号及高程(m)坡长(m)纵坡值(%)起点 K0+000.000:(164.000)1069.4961.6变坡点K1+069.496:(181.112)1020.531-0.5终点00.000: (176.009)2、 竖曲线设计 竖曲线是设在纵断面上两个坡段的转折处,为了便于行车,起缓和作用的一段曲线。竖曲线的形式可采用抛物线或圆曲线,在使用范围二者几乎没有差别,本设计采用圆曲线。(1)公路路线线形设计规范(JTJ011-94)中规定计算行车速度v=80Km/h的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如表2-2:表22竖 曲 线 半 径凸 形凹 形一 般 最 小 值4500m3000m极 限 最

    33、 小 值3000m2000m(2)选择半径时应考虑以下因素:选择半径应符合公路路线线形设计规范(JTJ011-94)最小半径求;在不过分增大土石方数量的情况下,为使行车舒适,应采用较大的径;过大的竖曲线半径将使竖曲线过长,从施工和排水来看,都是不利的,选择半径时应考虑;夜间行车交通量较大的路段应考虑灯光照射的方向,使前灯照射范围受到限制,选择半径时应适当放大,以使其有较长的照射距离。(3)竖曲线诸要素的计算公式其中:和分别为两相邻两纵坡坡度,为“+”时,表示凹形竖曲线;为“-”时,表示凸形竖曲线。竖曲线长度L或竖曲线半径R: 或 (2-15)竖曲线切线长: (2-16)竖曲线任意一点竖距: (

    34、2-17)竖曲线外距: 或 (2-18)(4) 竖曲线计算变坡点: K0+000,高程为164.000m,i1=+1.6%,i2=-0.5%计算竖曲线要素:= 1.6%+0.5%=2.1%,为凸形。取竖曲线半径R=20000m曲线长 =200002.1%=420m切线长 =420m外距 =1.1025m计算设计高程:竖曲线起点桩号=K1+069.469-210= K0+859.469竖曲线终点桩号=K1+069.469+210= K1+279.469第五章 横断面设计公路的横断面,是指公路中线上各点的法向切面,它是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所构成的。其中横断面设计线包括行车道、路肩、分隔带、边沟边

    35、坡、截水沟、护坡道以及隔离栅、环境保护等设施。公路横断面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尺寸要根据设计交通量、交通组成、设计车速、地形条件等因素。在保证必要的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与通畅前提下,尽量做到用地省、投资少,使道路发挥其最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1. 对于横断面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和要求:5) 设计应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规定要求,即按公路等级,行车要求和自然条件,并结合施工方法进行设计。6) 设计时应兼顾当地农田基本建设等需要,尽可能与之相配合,不得随便减并农田的排水沟渠,少占耕地。7) 应使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尤其对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想的地面水和地下水,必须采取拦截或排出

    36、路基外的措施。8) 应考虑设计道路的远期和近期的相互结合,注意对设计路段的绿化及附属设施。2. 横端面的具体设计1) 路堤本设计路段全线路基的填料均采用碎石土,查路基公路设计手册中表1-2-3可知,边坡的最大高度为20m,其中上部高度为12m,边坡坡度为11.5;下部高度为8m,边坡坡度为11.75。当路基填土高度较大时,可设置挡土墙。2) 路堑对于路堑,本设计路段经过的山岭高度较低,具有石质多为花岗岩,则查路基公路设计手册中表1-2-13可知,本设计路段的路堑边坡坡度可取为1:0.25。3) 边沟对于本设计路段的边沟,由于全线土质较坚强,故全线边沟采用深度和宽度均为0.8m梯形横断面。边沟的

    37、纵坡与路线纵坡一致,均符合不小于0.3%坡度的要求。单向排水长度不宜超过300500m,若超过则增设排水沟或涵洞,以便将水引到路基设计范围以外.本设计路段中均未超过500m长度的单向排水。对于边沟的出水口,可选用排水沟或跌水.对于急流槽,则应结合地形合理布置,以便将水引出路基范围之外的天然河流或低洼地段。4) 截水沟在挖方地段上侧山坡汇水面积较大时,应在挖方边坡顶H5M时,设置截水沟.截水沟应尽量设置成与水流方向垂直,以便提高截水效果。截水沟的断面本设计中取梯形的横断面形式,底宽与深度均取0.5m,内外侧边坡为1:1.截水沟的沟底纵坡本设计中前言0.5%. 5) 排水沟边沟,截水沟,取土坑或路

    38、基附近的积水,均可采用排水沟排至桥涵或路基以外的洼地或天然河流。对于本设计路段的排水沟横断面的设计形式,采用梯形,深度与宽度均取0.8m,排水沟的纵坡相一致。3. 特殊地段处理本设计路段经过的地区经平面图可知,路线会经过低洼池塘地段。若采用排水,挖淤的方法进行施工,则工程量较大,且施工比较麻烦,故采用设置路堤挡墙,以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强度以及水温稳定性。4、 设计依据新建和改建道路事业机是有以道路的使用任务、性质、地位及交通功能为准则,以道路行车交通量为条件来确定道路等级,并根据道路所在地区的自然和地形条件,合理地选择,确定道路各部分几何设计指标。故在路线设计中最基本的技术经济依据是:交通量、

    39、设计车辆、地形、设计车速。本设计路段的基本技术经济依据如下:设计交通量: 4232辆/日设计车辆: 汽20级地形:3区设计车速:80Km/h5. 超高计算根据主要技术指标表中可知,平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2500m,大于需加宽的最大半径250m,故本设计路线需在平曲线上进行超高但不加宽。再由主要技术指标表可知,一般情况下,未设超高设计时,路面横坡度为1=1.5%,路肩坡度0=2.5%,全超高时横坡度为6%,路肩宽度a为0.75m,路面宽度b为7.5m。缓和段长度Lh=70m。1.直线段上的标准横断面中,其路中线与设计高程的高差值h:2.圆曲线上超高值及缓和曲线上超高值的计算 对于本设计路

    40、段上的超高,超高的旋转方式是以绕曲线内侧路基边缘旋转。超高缓和段和圆曲线上任意断面上内、中、外各点与原设计标高的相对高差可按下表所列公式计算:备注:1) 各超高值均与设计标高比较,和为降低值 公式中计算各值所对应标高为路肩边缘标高 表中各符号:,终点(与全超高连接点)断面处路基外,中,内三点超高值。,缓和段上任意断面处路基外,中,内三点的超高值。路肩宽度(m)路面宽度(m)路肩坡度(%)全超高横坡度(%)未超高时路面横坡度(%)缓和段内任意断面处距缓和段起点的距离(m)缓和段长度(m)由双向坡路面过渡到单向坡路面的临界长度(m)距缓和段起点到为x处和路基加宽值(m)圆曲线上路基的全加宽值(m)

    41、本公路路面宽B=12m,路肩宽2.25m圆曲线上超高值及缓和曲线上超高值计算表桩号距缓和段起终点距离超 高 值 (m)外侧中间内侧ZHK1+429.746000.11250K1+45020.2540.1790.1220.0171K+47040.2540.3560.186-0.0214K1+49060.2540.5330.2498-0.0599HYK1+499.746YHK1+723.0060.6190.281-0.079K1+74053.0060.4690.2265-0.0459K1+76033.0060.2920.1624-0.0074K1+78013.0060.1150.11250.0225HZK1+793.006000.11250 第六章 路基设计公路路基是路面的基础,它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荷载,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由于填挖情况的不同,路基横断面的形式,可归纳为路堤、路堑和填挖结合等三种类型,在本设计路段中,路堤和路堑是路基的主要横断面形式。1、 路基的类型和构造1) 路堤路基设计标高高于天然地面标高时


    注意事项

    本文(道桥公路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doc)为本站会员(精***)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沃文网发消息,QQ:2622162128 -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