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沃文网! | 帮助中心 分享知识,传播智慧!
沃文网
全部分类
  • 教学课件>
  • 医学资料>
  • 技术资料>
  • 学术论文>
  • 资格考试>
  • 建筑施工>
  • 实用文档>
  • 其他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沃文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二级道桥公路毕业设计.doc

    • 资源ID:825685       资源大小:1,002.35KB        全文页数:5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二级道桥公路毕业设计.doc

    1、摘 要为了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并在各方面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我们选择了湖南某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设计作为毕业设计,这是在毕业之前对自身学习状况的最后一次检查。本设计分为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步骤。首先根据交通量确定道路等级,然后结合设计规范及技术要求确定最佳路线,并进行平面设计,即初步设计。再从确定路线中选取23公里对纵断面、横断面、挡土墙和排水进行详细设计。我所选择的设计路段是K2+000K4+100段,全长2.1公里,设计车速为60km/h,路基宽度为10m。此次毕业设计主要包括的内容如下:(1)线形设计:根据地形图进行选线,选出最佳路线后进行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设计,要求线路顺畅、填挖平衡

    2、、经济合理。(2)路基设计:包括各个桩号的填挖计算、填挖较大地段的稳定分析、所选线路的土石方调运及借配。(3)路面设计:进行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要求经济合理,便于施工并满足设计规范要求。(4)挡土墙设计:对填挖方大的路段和沿线占农田大的路段进行挡土墙设计。(5)排水设计:采用了边沟、截水沟、跌水及路拱、路肩排水等排水设施。(6)桥隧涵设计:包括桥梁、隧道及涵洞位置与形式的选择。关键词:二级公路,路基,路面,排水,桥涵VABSTRACTIn order to strengthen our knowledge in all aspects, and to further improve, we c

    3、hose hunan a high level 2 highway design as the mountains the graduation design, this is before graduation for their own learning condition of the last examination.This design is divided into preliminary design and detailed design two steps. First of all, according to the traffic sure, then combines

    4、 highway grade design code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route, and graphic design, namely, preliminary design. Then select from sure route for 2 3 kilometers cross-sectional and longitudinal profiles, retaining and drainage for the detailed design. I chose to design roads are

    5、K2 + 000 K4 + 100 section, the span 2.1 kilometers, the design of the speed for 60 km/h, roadbed width to 10 m.The graduation design includes content as follows: (1)Alignment design: according to select the best route, after the plane,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section design, smooth lines, fill i

    6、n the required dig balance, reasonable economy. (2)Subgrade design: including each pile size fill &excavation calculation, fill &excavation larger section of stability analysis, the selected lines borrowed earthwork allocation with etc.(3)Pavement design: carry on concrete pavement structure design,

    7、 reasonable, facilitating construction requires that economic and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4)Retaining wall design: To fill the big roads and along the excavation of large sections of farmland for retaining wall design.(5)Drainage design: use the ditches, cut ditch, plunge and roa

    8、d arch, road shoulder drain drainage facilities. (6)Bridge tunnel culvert Design: contain the bridge sui including bridge, tunnel and culverts position and forms of choice. Keywords: Secondary roads,subgrade,pavement,drainage,bridge culvert目 录第1章 路线设计11.1 公路技术等级的确定11.1.1 公路分级11.1.2 确定公路等级21.2 选线设计31

    9、.2.1 选线的一般原则41.2.2 选线的步骤与方法5第2章 平纵横设计62.1 平面设计62.1.1 平面设计的一般原则62.1.2 平曲线要素的确定62.1.3 平曲线要素的计算72.2 纵断面设计122.2.1 纵断面设计的一般原则122.2.2 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132.2.3 纵坡设计的步骤132.2.4 竖曲线设计142.2.5 竖曲线要素的计算142.3 横断面设计172.3.1 横断面设计一般原则172.3.2 横断面的组成172.3.3 行车道、路肩及路拱的设计182.3.4 超高与加宽182.3.5 横断面设计的方法202.3.6 土石方计算与调配20第3章 路基设计22

    10、3.1 路基类型与构造223.1.1 路堑223.1.2 路堤223.1.3 半填半挖路基223.2 路基设计233.2.1 路基设计的基本要求233.2.2 路基横断面布置233.2.3 路基宽度233.2.4 路基高度233.2.5 路基边坡243.2.6 路基填料243.2.7 路基压实243.2.8 路基处理253.2.9 路基防护253.2.10 路基附属设施26第4章 挡土墙设计274.1 挡土墙设计274.2 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与计算27第5章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315.1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315.2 路基排水设计315.3 路面排水设计32第6章 路面结构设计336.1

    11、 路面设计的原则336.2 路面类型的选择与确定336.3 路面结构设计与计算33第7章 桥隧涵设计407.1 隧道方案设计407.2 桥涵方案设计407.2.1 桥涵设计的原则407.2.2 桥涵方案设计407.2.3 桥涵位置及尺寸41结论42参考文献43致谢44主要符号表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1章 路线设计1.1公路技术等级的确定1.1.1公路分级根据我国现行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按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1)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四

    12、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500055000辆。六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 4500080000 辆。八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 60000100000 辆。(2)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 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四车道一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 1500030000 辆。六车道一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 2500055000 辆。(3)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

    13、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 500015000 辆。(4)三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双车道三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 20006000 辆。(5)四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双车道四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000辆以下。单车道四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400辆以下。1.1.2确定公路等级(1)已知资料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7%,路段近期交通量如下表:表1.1 近期交通量序号车型数量车辆折算系数1三菱FR4152501.52五十铃NPR595G1401.53江淮HF140A1001

    14、.54江淮HF1502002.05东风KM3403501.56东风SP9135B1203.07五十铃EXR181L1103.0(2)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标准车型为小客车各汽车代表车型与标准车型换算系数如下表:表1.2 各车型折算系数序号汽车代表车型车辆折算系数说明1小客车1.0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t的货车2中型车1.5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7t的货车3大型车2.0载质量7t14t的货车4托挂车3.0载质量14t的货车(资料来源: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表2.0.2)由交通资料得折算成小汽车的近期交通量:(3)交通量计算近期折合成小型车交通量按下式计算: (1.1)

    15、式中:折算成小汽车的近期交通量;小汽车的近期交通量; 中型汽车的近期交通量; 大型汽车的近期交通量; 拖挂车的近期交通量。则远景设计年平均交通量按下式计算: (1.2)式中:远景年设计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 预测初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远景设计年限。则由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当各种汽车折合成小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500015000辆时,应选二级公路,本设计为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可知,作为集散公路,混合交通量较大,平面交叉间距较小,设计行车速度宜采用60km/h。1.2选线设计根据设计要求,结合实际地形、地物及其沿线条件,并考虑平纵横三方

    16、面的因素,把它有机地安排在地面上,这个过程就是选线。选线是公路设计的重要环节,选线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公路的造价及今后使用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寿命。选线是一项具有很强技术性、经济性和政策性的综合工作。而道路选线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道路的具体走向和总体布局,具体定出道路的交点位置和选定道路曲线的要素,通过纸上选线把路线的平面布置下来。本设计为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设计,山岭重丘区基本特征如下:自然特征:地面起伏、山丘连绵、沟谷与水岭较深,地面自然坡度20以上,地形对部分路段平,纵线性有约束。丘陵地形山势平缓、山形迂回、山丘连绵、地形多变,地物随地形变化而变化,农业较发达,土地种植种类繁多,旱地经济林为

    17、主,居民点及建筑群时有出现。路线特征:路线以平曲线和竖曲线为主体构成空间线性;局部方案多、布线灵活,可能的路线走向多;路线平、纵、横三方面关系密切,相互影响约束较大;线性指标一般高,但指标变化幅度大。下面把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在设计中需要的一些技术指标汇总成表,如下表所示:表1.3 主要技术指标汇总序号指标名称规范值序号指标名称规范值1公路等级二级公路13设计高程路基边缘高程2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I级14超高绕内侧边缘旋转3设计车速60km/h15设计年限15年4路基宽度10m16设计洪水频率路基(1/50)5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125m小桥(1/50)、涵洞(1/50)一般最小半径200m长隧道(

    18、1/50)6不设超高最小半径(路拱2%)1500m17最小纵坡0.3%(一般0.5%)7平曲线最小长度100m最大纵坡6%8缓和曲线最小长度50m18最小坡长150m9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1400m最大坡长3%(1200m)、4%(1000m)一般最小半径2000m5%(800m)、6%(600m)10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1000m19最小直线长度同向曲线(360m)一般最小半径2000m反向曲线(120m)11最小竖曲线长度50m最大直线长度1200m12会车视距150m20超车视距350m(资料来源:欧阳建湘:道路课程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1.2.1选线的一般原则选线要综合

    19、考虑多种因素,妥善处理好各种因素的关系,其一般原则:(1)路线的基本走向必须与道路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 (2)在路线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3)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快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要轻易采用极限指标,也不应片面追求高指标。(4)选线时要处理好道路与农业的关系。注意与农业基本建设的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应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穿过经济林圆等。(5)选线时应重视水文、地质问题、不良地段等

    20、对道路的影响。 (6)选线时要应重视环境保护,保持生态平衡,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1.2.2选线的步骤与方法一条路线的起终点确定以后,在起终点间有多种方案选择,选线的任务就是在众多方案中选出一条符合要求、经济合理的最优方案。选线的范围由浅入深、由轮廓到局部、由总体到具体、由面到带进而到线的过程来实现的,一般要经过以下三个步骤:1.全面布局全面布局是解决路线基本走向的全局性工作。就是在起讫点及中间必须通过的据点寻找可能通行的“路线带”,并确定一些大的控制点,连接起来即形成路线的基本走向。在选线中,首先应着眼于总体布局工作,解决好基本走向问题。2.逐段安排在路线基本走向已经确定的基础上,插出一系列的

    21、控制点,这是在路线基本走向已经确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密控制点,解决路线局部方案的工作。即是在大控制点间,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条件,逐段定出小控制点。3.具体定线在逐段安排的小控制点间,根据技术标准的结合,自然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的因素,反复穿线插点,具体定出路线位置。随后拟定出曲线的半径,至此定线工作才算基本完成。公路选线按具体做法不有:实地选线、纸上选线、自动化选线等。(1)实地选线 实地选线是根据设计要求,在实地现场进行勘察测量,经过反复比较,直接选定路线的方法。其特点简便、切合实际;容易掌握地形、地物等情况,作出的方案比较可靠;但此方法野外工作量很大,受气候季节影响大;

    22、同时,由于实地视野与地形、地物局限性的限制,使路线的整体布局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实地选线适用于一般等级较低、方案比较明确的公路。(2)纸上选线在地形图上确定路线,然后再将路线再放到实地的选线方法。其特点是野外工作量较小,工作时不受自然因素干扰;能在室内纵观全局,结合地形、地物等条件,综合平纵横平衡因素,所选定的路线更为合理。本设计中采用纸上选线进行选线。(3)自动化选线将航测或数字化地形图按选线的设计要求转化为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按一定的要求进行自动选线、分析比较、优化,最后通过输出设备将设计成果表输出。自动化选线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进行大量的计算、绘图、分析比较工作,这样,能使选线方案更为合

    23、理、省工省时,已成为今后公路选线的发展方向。第2章 平纵横设计为了保证汽车行使的安全与舒适,应把道路平、纵、横三面结合作为主体线形来分析研究,平面与纵面线形的协调组合将能在视觉上自然地诱导司机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山岭重丘区地势陡峭,选线以纵断面以考虑为主,竖曲线半径选择要适当,而平曲线在选线时一般要考虑大桥桥位与河流正交,以减少构造物的工程量及设计施工难度,节约经费,减少造价。2.1平面设计道路为带状构造物,它的中线是一条空间曲线,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为路线的平面,路线平面的形状及特征为道路的平面线形,而道路的空间位置成为路线。路线受自然条件、环境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时,路线要改变

    24、方向和发生转折。2.1.1平面设计的一般原则(1)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2)除满足汽车行驶力学上的基本要求外,还应满足驾驶员和乘客在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3)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为使一条公路上的车辆尽量以均匀的速度行驶,应注意使线形要素保持连续性而避免不出现技术指标的突变。(4)应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这种线形给驾驶者造成不便,给乘客的舒适也带来不良影响。设计时可在曲线间插入足够长的直线或缓和曲线。(5)各级公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敷设曲线,并尽量地选用较大的圆曲线半径。(6)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如平曲线太短,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间过短会使驾驶操

    25、纵来不及调整,一般都应控制平曲线的最小长度。(7)两同向曲线间应设有足够长度的直线,不得以短直线相连,否则应调整为一个单曲线或复曲线。两反相曲线间夹有线段时,以设置不小于最小直线长度的直线段为宜。否则应调整线形或运用回旋线组合成S型曲线。2.1.2平曲线要素的确定平面线形主要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种线形组合而成的。基本形平曲线是按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的顺序组合而成的曲线。这种线形是经常采用的。设计中均应用这种形式。缓和曲线是道路平面要素之一,它是设置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除四级路可以不设缓和曲线外

    26、,其余各级都应设置缓和曲线。它的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旅客感觉舒适;行车更加稳定;增加线形美观等功能。设计是要注意和圆曲线相协调、配合,在线形组合和线形美观上产生良好的行车和视觉效果,宜将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之长度比设计成1:1:1。行车视距是否充分,直接关系着行车的安全与速度,它是公路使用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行车视距可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二级公路设计视距应满足会车视距的要求,其长度应不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工程特殊困难或受其它条件限制的地段,可采用停车视距,但必须采取分道行驶措施。对于二级公路,停车视距取75 m,超车视距一般值取350m,极限值取

    27、250m。2.1.3平曲线要素的计算 根据本段路线所处路段,综合全路段的路线走向及线形要求,本路段共有15个交点,设计的平曲线线形大致如下图所示:图2.1路线设计图(全线)详细设计部分线形大致如下图所示:图2.2路线设计图(详细设计部分)1.各点桩号的确定在地形图上初步确定出路线的轮廓,再根据地形的平坦与复杂程度,具体在纸上放坡定点,插出一系列控制点,然后从这些控制点中穿出通过多数点的直线段,延伸相邻直线的交点,既为路线的各个交点,并计算出各个转角,再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初拟出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代入平曲线几何元素中试算,最终结合平、纵、横三者的协调制约关系,确定出使整个线形连贯顺

    28、直协调且符合技术指标的各个桩号及几何元素。2.偏角计算公式交点间距计算公式为: (2.1)导线方位角计算公式为: (2.2)交点偏角计算公式为 : (2.3)部分交点坐标如下:JD3(474388.6335,2832666.3489);JD4(475148.9169,2832681.8402);JD5(475661.8926,2832174.1864);JD6(476207.0514,2832142.7479);JD7(477051.3737,2831712.4875);3.路线长度、方位角计算(1)3-4段方位角: (2)4-5段 方位角: (3)5-6段方位角: (4)6-7段方位角: (

    29、5)转角计算(右) (左) (右)4.平曲线要素计算公式 图2.3“基本型”平曲线 (2.4) (2.5) (2.6) (2.7) (2.8) (2.9) (2.10)式中: 缓和曲线切线增值();设缓和曲线后圆曲线的内移值();缓和曲线终点处的缓和曲线角();缓和曲线长度();偏角();R圆曲线半径();T切线长();E外距();D校正数()。 (2)主点桩号计算公式如下: (2.11) (2.12) (2.13) (2.14) (2.15) (2.16)5.平曲线要素计算 (1)JD4:K2+405.392设=275m、=110m , 则曲线要素计算如下: (2.17)主点里程桩号计算:J

    30、D4: K2+405.392ZH=JD-T=K2+405.392-172.06=K2+233.332HY=ZH+=K2+233.332+110= K2+343.332YH=HY+(L-2)=K2+343.332+(330.153-2110)= K2+453.485HZ=YH+= K2+453.485+110= K2+563.485QZ=HZ-L/2= K2+563.485-330.153/2=K2+398.408校核: JD=QZ+D/2=K2+398.408+13.966/2=K2+405.392交点校核无误。(2)JD5:K3+113.129设=277m,=100m , 则曲线要素计算如下

    31、:主点里程桩号计算:JD5: K3+113.129 ZH=JD-T=K3+113.129-155.185=K2+957.944 HY=ZH+=K2+957.944+100=K3+057.944 YH=HY+(L-2)= K3+057.944+(300.154-2100)=K3+158.098 HZ=YH+=K3+158.098+100=K3+258.098 QZ=HZ-L/2=K3+258.098-300.154/2=K3+108.021校核: JD=QZ+D/2=K3+108.021+10.216/2=K3+113.129 交点校核无误。 (3)JD6:K3+648.978设=436m,=9

    32、0m , 则曲线要素计算如下:主点里程桩号计算:JD6: K3+648.978 ZH=JD-T=K3+648.978- 136.639=K3+512.339 HY=ZH+=K3+512.339+90=K3+602.339YH=HY+(L-2)=K3+602.339+(270.368-290)= K3+692.707 HZ=YH+= K3+692.707+90= K3+782.707 QZ=HZ-L/2=K3+782.707-270.368/2=K3+647.523校核: JD=QZ+D/2=K3+647.523+2.910/2=K3+648.978 交点校核无误。其余12个交点的计算结果见“直

    33、线、曲线及转角表”。2.2纵断面设计沿着道路中线竖直剖切然后展开既为路线纵断面,纵断面是道路设计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把道路的平、纵、横图结合起来,就能够完整地表达出道路的空间位置和立体线形。纵坡的大小与坡度的长度反映了公路的起伏程度,直接影响公路服务水平和运营成本,也反应了公路是否经济、适用,因此,设计中必须对坡度、坡长及其相互组合进行合理安排。2.2.1纵断面设计的一般原则(1)保证路线纵断面指标满足设计规范且在满足立体交叉物的净空标准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尽量降低填土高度,节省工程量,减少占用的耕地量。(2)纵断面线形要求与地形相适应,设计成视觉连续平顺且光滑,避免在短距离内出

    34、现连续起伏。(3)对于行人与行车的通道,在地形、地势条件有利于解决排水的情况下,通道的布设在满足净空的要求和使用要求基础上,着重考虑尽量使沿线居民出行便利,生产和生活均不受其影响。(4)纵断面设计时考虑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着重考虑了平纵指标的协调,平纵曲线的对应关系。尽量减少变坡点的数量,设置大半径竖曲线。合成坡度组合要得当,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5)注意平、纵组合,竖曲线宜包含在平曲线内,即“平包竖”原则。2.2.2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1)纵坡设计必须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的各项规定。(2)为保证汽车能以一定的车速安全舒顺地行驶,纵坡应具有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及过于频繁。尽量避免采用

    35、极限纵坡值。合理安排缓和坡段,不宜连续采用极限长度的陡坡夹最短长度的短坡。连续上、下坡段,应避免反复设置反坡段。(3)纵坡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等综合考虑,视具体情况加以处理,以保证道路的稳定与通畅。(4)纵坡除应满足最小纵坡要求外,还应满足最小填土高度要求,保证路基稳定。(5)应尽量做到填挖平衡,使挖方运作就近路段填方,以减少借方和废方,降低造价和节省用地。并充分考虑通道、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2.2.3纵坡设计的步骤(1)准备工作:熟悉和掌握全线有关勘测设计资料,领会设计意图和要求。(2)确定控制点:控制点包括:路线起终点;越岭垭口高程;大中桥涵、隧道的控制标

    36、高;地质不良地段的最小填土高度和最大挖深;沿溪河线的控制标高,与铁路、公路交叉点;重要的电力(杆)管线的净高;重要城镇过道点等。 (3)试坡:在已标出“控制点”的纵断面图上,根据技术指标、选线意图,结合地面起伏变化,以控制点为依据,穿插与取直,试定出若干坡度线。反复比较各种可能的方案,最后定出既符合技术标准,又满足控制点要求,且土石方量最省的坡度线,将其作为初定试坡线,并延长交出变坡点的初步位置。(4)调整:检查各指标是否满足规定,使平纵线形协调,同时考虑排水和路基设计的基本要求。(5)核对:核对有控制意义的特殊横断面图,如高填深挖、重要桥涵及人工构造物等横断面图,检查是否出现填挖过大、坡脚落

    37、空或过远、挡土墙工程过大等情况,若有问题应及时调整。(6)定坡:经调整核对无误后,把坡度线的坡度值、变坡点桩号和标高确定下来,所得值详见纵断面图。坡度值要求精确到0.1%,变坡点一般要调整到整10m桩号上。(7)设置竖曲线:根据技术标准、平纵组合均衡等确定竖曲线半径,并计算竖曲线基本要素。(8)计算设计标高:根据已定的纵坡和变坡点的设计标高,则可计算出未设竖曲线以前各桩号的设计标高。2.2.4竖曲线设计竖曲线是纵断面上两个坡段的转折处,为了便于行车而设置的一段缓和曲线。设计时充分结合纵断面设计原则和要求,并依据规范的规定合理的选择了半径。我国规定各级公路及城市道路在变坡点处均应设置竖曲线。平、

    38、纵线型组合的设计原则(1)在视觉上能自然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线的连续性。(2)保持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均衡。(3)为保证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必须选择合适的合成坡度。(4)注意与道路周围环境的配合,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和紧张程度。表2.3纵断面主要技术指标序号指标名称规范值序号指标名称规范值1设计速度60km/h4最小纵坡0.3%(一般0.5%)2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1400m5最大纵坡6%一般最小半径2000m6最小坡长150m3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1000m7最大坡长3%(1200m)、4%(1000m)一般最小半径2000m85%(800m)、6%(600m)由于地形陡峭,设

    39、计并结合现状,本次纵断面设计设置了16个变坡点,最大纵坡为-4.8%(760米),最小纵坡为0.4%,最大坡长950米(2.4%),最小坡长180米。8个凸形竖曲线, 8个凹形竖曲线,半径从3000米到15000米不等,均满足设计规范上的要求。纵断面图详见本设计的“纵断面图”。2.2.5竖曲线要素的计算1.竖曲线要素计算公式: (2.18) (2.19) (2.20) (2.21) (2.22)式中:坡度差(%);h切线上任意一点与竖曲线的距离(m);L竖曲线长度(m);T竖曲线切线长度(m);R竖曲线半径(m);E外矩(m)。2.竖曲线计算竖曲线设计线形大致如下图:图2.5纵断面设计图根据纵

    40、断面图得知:;。(1)变坡点4:K2+400拟定R=12000m,则竖曲线要素计算:设计高程计算:竖曲线起点桩号=(K2+400)-138=K2+262竖曲线起点高程=604.04+1380.048=610.664m竖曲线终点桩号=(K2+400)+138=K2+538竖曲线终点高程=604.04-1380.025=600.59m(2)变坡点5:K3+100拟定R=14000m,则竖曲线要素计算:设计高程计算:竖曲线起点桩号=(K3+100)-119=K2+981竖曲线起点高程=586.54+1190.025=589.515m竖曲线终点桩号=(K3+100)+119=K3+219竖曲线终点高程

    41、=586.54-1190.008=585.588m(3)变坡点6:K3+640拟定R=7000m,则竖曲线要素计算:设计高程计算:竖曲线起点桩号=(K3+640)-112=K3+528竖曲线起点高程=582.22+1120.008=583.116m竖曲线终点桩号=(K3+640)+112=K3+752竖曲线终点高程=582.22+1120.024=584.908m2.3横断面设计道路的横断面是指中线各点的法向切面,它是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所构成的。其中横断面设计线包括行车道、路肩、边沟边坡、护坡道、分隔带、截水沟以及取土坑、弃土坑、环境保护设施。横断面中的地面线是表征地脉那起伏变化的那条线。

    42、路线设计中所涉及的横断面设计只限于与行车道直接有关的那一部分,即各组成部分的宽度、横向坡度等问题。2.3.1横断面设计一般原则(1)设计应根据公路等级、行车要求和当地自然条件,并综合考虑施工、养护和使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精心设计,既要坚实稳定,又要经济合理。(2)路基设计除选择合适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度等外,还应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和必要的防护加固工程以及其他结构物,采用经济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3)选线时,应尽量绕避一些难以处理的不良地段。对于地形陡峭、高填深挖的边坡,应与移改路线位置及设置防护工程等进行比较,以减少工程量,保证路基稳定。(4) 沿河及受水浸水淹路段,应注意路基不被洪水淹没或冲毁。(5)路基设计还应兼顾当地农田基本建设及环境保护等的需要。2.3.2横断面的组成1.路幅的构成与布置:路幅是指公路路基顶面两路肩外侧边缘之间的部分。道路的分隔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分隔带分隔(整体式断面),一种是将上下行车道分别放在不同的平面上加以分隔(分离式断面)。路幅布置类型包括单幅双车道、双幅多车道、单车道三种。设计时根据设计要求合理采用路幅形式。本设计采用整体式断面、单幅双车道。2.二级公路


    注意事项

    本文(二级道桥公路毕业设计.doc)为本站会员(精***)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沃文网发消息,QQ:2622162128 -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