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沃文网! | 帮助中心 分享知识,传播智慧!
沃文网
全部分类
  • 教学课件>
  • 医学资料>
  • 技术资料>
  • 学术论文>
  • 资格考试>
  • 建筑施工>
  • 实用文档>
  • 其他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沃文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城市设计原理.doc

    • 资源ID:848937       资源大小:278.63KB        全文页数:5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城市设计原理.doc

    1、 目录城市设计的概念51背景:当代城市发展与城市设计52从认识城市开始52.1从认识城市开始:关于城市的两种看法52.2从认识城市开始:城市作为人类的聚居场所63关于城市设计定义63.1关于城市设计定义的不同看法63.2关于城市设计定义的不同看法:从差异到共同点73.3城市设计与相关学科74设计的本质85城市设计的定义与特征85.1定义85.2特征86“自上而下”的城市设计与“自下而上” 的城市设计96.1“自上而下”的城市设计96.2“自下而上”的城市设计96.3二者之间的比较107空间形态概念解析:形式与形态107.1空间形态概念解析:空间的不可捉摸性117.2空间形态概念解析:空间意义场

    2、所117.3空间形态概念解析:意义的意义117.4空间形态概念解析:意义的传达从空间到实体11城市设计的历史城市发展与理想城市的空间模式121古典城市的空间形态模式:121.1远古城市121.2古希腊城市121.3古罗马城市132中世纪城市的空间形态模式143新古典城市的空间形态模式154从工业城市到工业城市之后:机器时代的城市154.1从有限城市到工业城市154.2工业革命与城市发展164.3工业革命与技术理性164.4工业时代的理想城市模式165城市发展的四种模式176传统与现代城市设计的特征总结176.1传统城市设计的特征176.2现代城市设计的特征187城市设计学科的创建与发展187.

    3、1美国187.2日本187.3英国197.4中国19城市设计的理论:当代城市设计思想评述201城市设计理论概述201.1田园城市理论201.2卫星城理论(受田园城市影响)201.3郊区化运动与新城运动(受田园城市影响)201.4生态观理论211.5城市复兴理论211.6山水城市理论221.7建设城市的艺术原则221.8城市触媒理论221.9场所与文脉涵义论221.10有机秩序理论231.11模式语言232功能主义:232.1背景与来源232.2CIAM与雅典宪章242.3雅典宪章的主要内容242.4The Athens Charter for the Restoration of Histor

    4、ic Monuments(1931)(关于历史建筑的保护问题)242.5特征252.6方法252.7实践252.8弊端263系统主义:263.1背景与来源263.2从分离到整合273.3理论与实践284形式主义:294.1背景与来源294.2类型学的方法304.3理论与实践305人文主义:315.1背景与来源315.2理论与实践32城市设计的方法351城市设计理论构成351.1城市设计的认识体系351.2城市设计的价值体系351.3城市设计的方法体系352城市设计的认识体系352.1城市构成要素与城市设计的要素352.2胥瓦尼城市设计构成元素要点362.3基于系统整合的城市设计内容403城市设

    5、计的价值体系423.1价值的本质:423.2城市设计价值体系与城市发展理想模式434从价值体系到评价标准434.1城市设计的评价标准:434.2城市设计评价标准的构成434.3城市设计评价标准的主要内容445城市设计的方法体系445.1功能分析方法445.2空间分析方法445.3行为心理分析方法455.4视觉景观分析法455.5界面分析法466当代城市发展趋势与城市设计466.1生态文明与城市生态化466.2信息技术与城市信息化46城市设计的层次过程47城市设计的实践:案例分析481城市典型空间设计481.1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481.2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原则481.3街道设施分类481.4城市广

    6、场按照性质分类481.5城市广场设计原则48参考书目50城市设计的概念1 背景:当代城市发展与城市设计 在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城市空间环境质量恶化,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遭受破坏,城市特色日益丧失 ,是当代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 UIA(国际建筑师协会)第20次大会“北京宪章”所指出的:“无可否认的是,许多美丽的环境难尽如人意;人类对自然以及对文化遗产的破坏已经危及自身的生存;始料未及的建设性破坏屡见不鲜,许多明天的城市正由今天的贫民所建造。” 城市设计(Urban Design)作为“设计”城市的意象性活动,成为人类创造和改善城市形态和城市空间环境的途径之一。 “城市设计是求得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可

    7、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陈为邦,1998)2 从认识城市开始 “城市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又经历了哪些过程?城市有些什么功能?它起到哪些作用?达到哪些目的? 它的表现形式非常之多,很难用一种定义来概括;城市的发展,从其胎盘时期的社会核心到它成熟期的复杂形式,以及衰老期的分崩离析,总之发展阶段应有尽有,很难用一种解释来说明,城市的起源至今还不甚了然,它的发展史,相当一部分还埋在地下,或已消磨得难以考证了,而它的发展前景又是那样难以估量 ”(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 “城市现象是个很难下定义的现实:城市既是一个景观、一个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个生活中心和劳动中心;更具体去说,也可能是一

    8、种气氛、一种特征或一个灵魂。”(PPinchemel )2.1 从认识城市开始:关于城市的两种看法1. 城市作为社会经济政治的组织方式把城市看作由社会系统、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等总合而成的复杂系统。2. 城市作为人类的聚居场所研究城市空间形态的特征和发展规律以及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3. 城市的定义1) 最早的“城”是用来防御的,其建成目的是为军事和政治上的需要。这期间,城的特点是:边界鲜明、有着严格管理下的城市入口;其总体形态是封闭的而且是内向的。2) “市”的概念主要体现了贸易、交易的含义。是生产活动、经济生活所需要的。市的特点是:边界模糊,其形态是开放的、外向的3) “城”与“市”这两种初始

    9、的空间形态变得越来越丰富,并相互渗透,界限模糊,渐渐地融合在一个新的环境形态之中,进而形成了内容多样、结构复杂的人类聚居形式城市。4) 可以给城市下这样一个定义:以一定的生产生活方式把一定地域组织起来的居民点,是人类为自己生产和发展的需要,经过创造性劳动加以利用和改造的物质环境,是地域或更大幅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2.2 从认识城市开始:城市作为人类的聚居场所1. “个体性与集体性,社会与个人在城市中相互抗衡,城市的形成是一群人在其中寻找他们的场所,或是一处能适应一般环境中的特殊环境”。(阿尔多罗西)2. “城市与建筑一样都是空间结构,但尺度巨大,需要有很长的时间跨度使人们感受”。(凯文林

    10、奇)3. “城市所有大尺度的秩序是可能单纯地通过许多渐进的点滴行为创造出来的”,“一个城市成长时,它不能在一个人或任何一致的一组人的心中成长。一个城市是成千上万个别的建造行为建造的”。(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3 关于城市设计定义3.1 关于城市设计定义的不同看法1. 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所作的各种处理和艺术安排”,“是指为达到人类的社会、经济、审美或者技术目标在形体方面所作的构思,它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形体。”2. 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规划卷: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形体环境所进行的设计,也称为综合环境设计。3. 培根:城市设计主要考虑建筑周围或建筑之间,包括相关的要素如

    11、风景或地形所形成的三维空间的规划布局设计。4. 牛津大学教授莫伦:城市设计的对象是城市的各种场所,各种建筑物之间的空间,是有关公共领域的物质形体设计。5. 哈米德胥瓦尼:都市设计活动寻找制定一个政策性框架,在其中进行创造性的实质设计,这个设计应涉及都市肌理(fabric)各主要元素之间关系的处理,并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同时展开。6. 凯文林奇:城市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从空间安排上保证活动的交织,“从城市空间结构上体现人类形形色色的价值观之共存”。7. 拉波普:城市设计作为空间、时间、含义和交往的组织,应强调有形的、经验的城市设计。8. 丹下健三:城市设计赋予城市更加丰富的空间概念,创造出新的、更加

    12、有人情味的空间秩序。9. 大谷幸夫:城市设计是通过对形体和发展过程的计划来控制城市的发展,以城市空间为设计对象。10. 国吉直行:“城市设计是包含为了要有一个快乐、舒适、富有魅力的城市所需要做的各种活动,也可以客观地说在这些活动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从城市空间形态方面涉及到城市形成的那部分活动。”11. 盖兰特克兰纳(Gerald Grane) :城市设计是研究城市组织结构中,各重要要素关系的那一级设计。3.2 关于城市设计定义的不同看法:从差异到共同点1. 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设计的主要研究对象2. 城市设计是以城市形态塑造为媒介,创造城市空间环境。3. 城市空间环境的创造最终是为了满足人的物质和精

    13、神文化需求,为人的活动提供高质量的场所。3.3 城市设计与相关学科城市设计是介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三者之间的学科。1.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1) 概念范畴不同2) 空间形式不同3) 实施过程不同4) 工作内容不同5) 委托方不同6) 参与者不同2.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1)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在空间形态上的连续性2) 城市设计导则与建筑设计的自主性4 设计的本质1. 设计的未来不确定性:设计活动是一种面向未来,选择发展目标,安排行动步骤的活动,它既具有未来导向性,又具有未来不确定性,因为设计活动是基于对现实状况、过去经验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总体认识。由于人类认识活动本身的局限性,客观条件的限

    14、制,以及环境条件的不断发展变化,设计对行动方案的选择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导向性只具有相对的“合理性”。2. 设计与价值:设计并不是一种纯粹客观的行为,设计理性是客观理性和主观理性的结合3. 设计与创作:“设计”正是在“工具理性”之外,追求一种无目的性的、不可预料的和无法确定的抒情价值。 设计的上述特征使它体现出一种所谓的设计中的“乌托邦定势”。“乌托邦”(Utopia):最早来源于16世纪前期英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托马斯摩尔(ThomasMoore) ),Utopia一词是摩尔将希腊文“没有(ou)”和“地方(topos)”组合而成的。在此之后,“乌托邦”一词广为流传,被用以表达一种超越现实的理

    15、想社会图景,一种人们所追求和渴望的完美无缺的“生活环境”。5 城市设计的定义与特征5.1 定义城市设计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以创造和改善城市空间环境为目标,以城市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市形态构成要素的研究,组织和协调各要素之间的形态构成关系,达到对城市形态的总体把握,创造能够表达和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体现人类自身价值,适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城市空间环境的意象性活动,也是选择和制定行动方案的价值判断过程。(TJ)城市设计是指人们为某特定的城市建设目标所进行的对城市外部空间以及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HPU)5.2 特征1. 本质特征:未来不确定性、价值属性和创作特征2. 主体对象

    16、:人是城市空间环境的主体地位,城市设计必须重点研究人的行为心理特征3. 思维方式:综合性和以系统观念为核心的思维方式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特征4. 研究方法:以城市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城市设计必然使其在方法上具有三维和立体的特征6 “自上而下”的城市设计与“自下而上” 的城市设计6.1 “自上而下”的城市设计1. 定义按照人为的力作用,依某一阶层甚至个人的意愿和理想模式来设计和建造城市的办法,被称为“自上而下” (Top-down)的城市设计。由此而成的城市常被称为“人工城市” (artificial city)。(TJ)具备“自上而下”形态特征的城市是指按照人的主观作用,人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或某

    17、一统治阶级的理想模式建设的城市,也成为“人造城市”。(HPU)2. 形成背景集权统治的社会制度3. 城市特点1) 它通常有一个法定的设计准则,在严格的控制和要求下进行实施2) 其表现在城市形态上为规则的用地,严谨的构图,鲜明的等级和全面的计划,几何形式很强。在结构划分上有利于土地的丈量和分配。3) 城市中的统治机构和宗教机构常位于核心地段,成为全城的重点;在城市布局中反映出严格的等级制度。4) 政治和宗教的功能是驾驭这种设计的主导因素,经济功能是次要功能。5) 其城市建设规模超出了一般的城镇,倾全国之力来进行建设,设计思想实现的几率非常大。4. 设计实践1) 我国古代都城,一般都采用该形式来进

    18、行建设,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2) 北京城的建设:整齐规则的城墙、层层递进的空间序列、精心设计的城市中轴线、封建社会皇权的伦理秩序、建筑色彩的控制等6.2 “自下而上”的城市设计1. 定义按“自然的力”或“客观的力”的作用,遵循生物有机体的生长原则,由若干个体的意象多年叠合、累积的方式称为“自下而上” (Bottom-up)的城市设计方法 ,由此而成的城市则被称作所谓的“有机城市”(organic city)或“自然城市”(naturalcity)。(TJ)具备“自下而上”形态特征的城市是指预先没有一个单一的目标和总体构思

    19、,主要是按自然会客观规律的作用,按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多年叠合积累形成的城市,也成为“自然城市”,它遵循一种有机体的生长原则。(HPU)2. 形成背景主要是与经验性文化传承机制有关这样的设计称为“因袭的设计”或“实用主义的设计”3. 城市特点1) 以聚落为基础,从不自觉设计的自然村落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城市2) 整体上没有或很少有人为的影响,以发展需求、功能合理、适用经济、适合地域条件为准绳,是一种渐进的设计3) 建设的形式表现为灵活用地、自由构图、有机联系、随机应变4) 这里有着“亲密无间、与世隔绝、较为排外”的社会生活;社会成员用共同的语言和传统习俗维系在一起,有着大致相同的价值观;有着一种“

    20、自给自足”的生存方式,对外界依赖较小。6.3 二者之间的比较1. “自上而下”的整个设计过程,为知识和信息所驾驭。它是一个整体式的设计,着重体现社会组织的特点和结构的要求,呈现一种“形态决定论”的过程,也常常是由少数人制定标准,而要求多数人执行。它更多地体现了组织和秩序的观念。在价值观上,这一方法偏理性。2. “自下而上”的设计过程近乎一种行为主义的方法,体现对过去的建设经验和特征的借鉴。在建设过程中反复尝试,呈现一种多因子共同作用、相互关联、互为制约的随机过程。在价值观上,这一方法偏感性。3. 大多数城市在形成过程中,两种形态兼而有之。既遵循一定的规律,同时也有设计的灵活和自由性,因地制宜和

    21、随机应变。4.7 空间形态概念解析:形式与形态1. “形态”概念注重事物构成要素内在关系与外部表现的统一,以及事物形成和变化的动态演化的特征。2. “形式”关注示事物可直接为人所感知的、外显的和相对静态的存在方式。3. “形态”具有比“形式”深刻和丰富的内容,它基涉及事物的表象,又探究事物的本质。7.1 空间形态概念解析:空间的不可捉摸性1. 留克利希阿斯(TLucretius):空间” (space)就是虚空2. 费尔巴哈(LFeuerbach):空间是一切实体的存在形式7.2 空间形态概念解析:空间意义场所场所理论认为: “意义”正是抽象的空间成为人的生活空间的关键所在,即“意义”的集结(

    22、gathering)形成所谓的“场所精神”(genius-loci)( C诺伯格舒尔茨: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 )7.3 空间形态概念解析:意义的意义 意义功能 意义行为 意义心理 意义关系 意义文化 人的存在是有意义的7.4 空间形态概念解析:意义的传达从空间到实体1. 空间的“意义”何以为人所感知,从而空间成为场所?这就必须有物质要素对空间加以规定,通过对物质要素的把握和操作使空间具有“意义”,与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共鸣和交流,从而使空间成为我们生活中发生有意义事件(event)的区域,成为“塑造人陶冶人” (刘易斯芒福德著:城市发展史)的场所 。2. 为空间的意义必须通过物质实体的存在来规

    23、定,空间意义的感知必须有物质实体为中介。3. 要使城市空间成为人类聚居的有意义的场所,就必须从抽象的空间走向实存的城市形态构成要素,也就是通过对城市形态的把握和操作为具体的媒介和手段来塑造城市空间环境。城市设计的历史城市发展与理想城市的空间模式1 古典城市的空间形态模式:1.1 远古城市1. 许多城镇都是沿河发展起来的;2. 城市按照人们喜欢的风向来进行布局3. 依据所在的地势,比如海岸的走向、河谷或山坡、环境等修建他们的城镇4. 考虑到抵御水患的目的,修建在自然高地或人工高台上5. 在城市形态上,具备了基本的布局形态,如矩形、椭圆形城市6. 西方的城市以宗教思想作为城市建设的主导思想1.2

    24、古希腊城市1. 城市特点1) 理性的城市总体布局:神、国家、人三位一体,各据一处,各个部分具有平等地位,保持均衡的关系,体现出对世界构成和社会生活的看法2) 圣地建筑群:建筑群体组合在自由的布局中体现出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3) 公共建筑群:城市广场是城邦精神和民主政治的体现。4) 住宅区:方格网的街区具有严整的秩序,各种成分的市民混和居住,体现出社会生活的平等性2. 主导思想1) 古希腊哲学思想强调对理性的追求,认为美与理性是不可分割的。2) “城邦精神”是古希腊社会政治生活平等、民主、开放反映,是古希腊的时代精神。3) 以希波丹姆规划为代表的理想城市模式一方面体现了对理性(整体、秩序、和谐等

    25、)的追求,一方面又体现以城邦精神为代表的平等、民主、开放的时代精神3. 雅典卫城1) 建筑物的安排顺应地势2) 建筑布局没有采用简单而刻板的轴线关系3) 建筑的形式是人们经过长期的观察、思考,并在实践后所得到的成果4) 在建筑布局上,不仅考虑到置身雅典卫城中所应处理的空间环境美及空间与周围山峦的秀丽景色的结合,同时还考虑到从卫城周围仰望卫城时的空间效果5) 体现了为平民服务的思想。具体表现在卫城的南坡建有市民活动的中心,露天剧场和竞技场等4. 米利都城1) 由希波丹姆(米利都城及晋南城)重新规划,这个规划的意义是在公元前5世纪,西方首次系统采用了正交的街道系统,形成十字格网。简直则布置在十字格

    26、网内。2) 这种系统被公认为是西方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的起点,标志着以宗教主义作为城市建设思想的时代已渐渐被理性标准时代所代替。3) 缺点:将八方格网形式强加给城市,使许多道路出现了很大的坡度,而不得不用大量台阶来满足要求。1.3 古罗马城市1. 城市特点1) 对城市的强制性界定和与自然的对立2) 城市格局:与希腊城市的貌合神离3) 帝国广场在城市空间形态中的作用2. 主导思想1) 罗马帝国的发展历程导致社会生活中对力量和财富的赞美和崇拜。疆域的无限扩张必然给国家的运作带来极大难度,需要有一种有别于古希腊城邦民主制,那就是神化了的中央集权制。2) 罗马社会政治生活的状态导致了哲学和宗教的现实性和功

    27、利性。3) 理想城市模式的缺失3. 布局原则(HPU)1) 以选址、分区规划、街道和建筑的方位定向、神学思想作为城市布局的四个要素2) 城市建设同样遵循了“米利都城规划”的形式封闭的广场、广场四周连续的建筑、宽敞的大街、两侧成排的建筑物、剧场的建设。这些都体现出罗马时期注重华丽、雄伟的建筑风格。4. 规划特点(HPU)1) 因循了罗马人对宇宙的理解。城市由两条基线贯穿,两条基线代表宇宙的轴线,这两条轴线将城市分为四部分。2) 筑成的方法借鉴了亚洲古代东方城堡的模式。正四方形的平面;正南北的走向;城中心的十字交叉路口正对四面的街道和城门。3) 城门、街道对应帝王出生时的日出方向,避开敌人可能来犯

    28、的方向。4) 在广场周围一般包括庙宇、政府、商场等,广场的建设扩大了原有的功能。这个时期著名的广场有:凯撒广场、奥古斯都广场、图拉真广场、罗曼努姆广场。2 中世纪城市的空间形态模式1. 城市特点1) 自发的城市成长模式2) 教堂的显赫地位3) “边界”的作用2. 主导思想1) 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了基督教,其精神生活的状态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得到了体现。2) 社会经济状况的时代特征,导致了大规模城市建设活动的衰退。3) “上帝之城”是对基督教精神的现实诠释,也是中世纪的理想城市模式。3. 布局类型(HPU)1) 要塞型罗马帝国遗留下来的军事要塞的居民点,慢慢地发展成为新的社区和适于居住的城

    29、镇2) 城堡型以原有封建主的城堡作为基础,在其周围发展起来的。城堡的周围建有教堂或修道院;教堂周围的广场则作为城市生活的中心。3) 商业交通型所处位置均是有利于商品的交换并且能够作为商品的集散地。在商业、交通上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主要由要道、关隘、渡口等发展起来,是手工业者、商人的聚居地。4. 规划特点(HPU)1) 中世纪的城市与古罗马、古希腊相比,规模较小2) 城市选址多注意选在水源丰富、粮草充足、易守难攻、地形高爽的地区3) 城市大多是自发形成,以环状和放射状居多4) 城市建设充分利用城市的制高点、河湖水面、自然景色,并以此形成城市的特色5) 以小教堂、小井台作为公共活动场地6) 街道蜿

    30、蜒曲折,消除了狭长单调的街景,创造出一种具有丰富多变的视觉效果的城市景观7) 从城市的功能来看,多属于综合性的广场。平面不一定规则,而广场多具特色,并位于城市中心8) 城市的建设是“自下而上”的城市形态,在思想上注重生活和美学上的价值,被誉为“如画的城镇”9) 运用色彩形成自己的环境特色 中世纪著名广场:意大利威尼斯、意大利圣马可、西耶那坎波广场。3 新古典城市的空间形态模式1. 城市特点1) 理性思想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反映2) 城市总体布局和形态用严整的几何形式来比照反映宇宙和自然规律(文艺复兴时期的平面图:中心化)意大利帕尔马洛瓦城市3) 城市形态和空间设计中对“人”的关注

    31、4) 世俗建筑在城市中获得了同宗教建筑同等重要的地位2. 思想观念1)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和新的市民阶层的出现,要求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意识形态,开始在思想领域内反对宗教的大一统2) 观念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使人类认识和探索宇宙与世界的能力不断被拓展,有助于新的世界观的形成3) 对人的中心地位的确立,对人的理性能力的肯定,对人的现实生活的重视4) 规则的几何图形、理性的总体布局是众多的理想城市模式的共同的特征,体现出人文主义的影响4 从工业城市到工业城市之后:机器时代的城市4.1 从有限城市到工业城市1. 社会经济从古希腊、古罗马一直到工业革命的前夜,社会经济的发展说是一个渐进的

    32、变化过程。从广度、深度和变化的速度来看,比起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剧变要温和得多,这就把城市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及城市所承担的职能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肯尼斯弗兰普顿(Kenneth Frampton)把处于这样一种发展状态的城市称为“有限城市”。(肯尼斯弗兰普顿: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2. 思想观念虽然经历了从古代哲学到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一系列变化,但其主流仍然坚持了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传统哲学的核心,即“形而上学”。这种形而上学思想的关键就是“他们想要钻透人性和神性、世界的起源和人类的起源。他们努力把整个自然界归为一条唯一的原则,并把宇宙的各种现象都归纳为一条唯一的规律,他们力

    33、求把一切道德的义务以及真正革命的秘密,都囊括在一条唯一的行为规则之中”,认为世界是万物都能够、都应该体现出这种原则和规律。(孔塞多:人类精神进步史纲要)3. 城市设计城市(规划)设计者和建筑师热衷于把城市和建筑作为一种可全面操作和把握的物质形态,并且试图以城市建筑的物质形态来比拟或隐喻关于对宇宙、世界和人类社会构成的思想观念。而工业革命以前的“有限城市”下“有限” 的城市发展水平,亦使这样一种设计城市的方式具有现实的可能性,从而城市(规划)设计成为塑造“时代的精神”纪念碑的重要手段而带有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4.2 工业革命与城市发展“由于理想通讯工具的迅速发展,传统的交流方式被被在整个19世纪中

    34、不断得到完善的崭新方式所代替,这为人口的大规模迁徒创造了条件,并提供了历史加速的节奏,更紧密适应的信息。铁路、报纸和电报将逐渐替代空间作为信息手段。”(弗朗索瓦肖埃,转引自肯尼斯弗兰普顿: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社会变革,造成了“城市这一农业文明的“壳”根本无法包裹工业文明的“核”。(赵和生: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4.3 工业革命与技术理性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短短一个世纪内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人们有理由相信凭借科学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能够解决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各种问题,包括城市问题,从而用纯粹的技术手段,营造人类聚居的“乌托邦”。工业革命以来技术的一路高歌猛进,也使一种技术理性的旨趣渗透

    35、到几乎每一个学科门类,它的主要观点包括:相信人类一定能够征服自然;认为自然能被定量化;相信社会组织生活也能被理性化;在各种行动中能采取一种有效性思维,即“理性”地选择“正确”和“有效率”的行动方案;强调人类物质需求的先决性。4.4 工业时代的理想城市模式霍华德:田园城市概念戛涅:工业城市的景观柯布西埃:光辉城市概念Peter Cock:插入城市黑川纪章:立体城市Ron Herron:行走城市菊竹清训:柱状城市的菊竹清训:漂浮城市5 城市发展的四种模式1. 宇宙城市模式理想的城市形态和城市空间环境,应该可以体现出宇宙或世界的结构,以及人在整个世界中所处的位置。正如一位美国学者所言:“当把城市化回

    36、溯到原始中心和遥远的过去时,我们发现的不是作为市场的场所或堡垒,而是一种超自然的世界创造的理想”。(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2. 机器城市模式理想的城市形态和城市空间环境,应该可以体现出如同机器般的尽可能合理的功能组织和运作的高效率。3. 人文城市模式城市形态和城市空间环境,应尽可能体现出人的主体地位,特别是要注重对人的精神和文化需求的满足。4. 生态城市模式全面的考察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以及城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发展特征,重新审视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力求取得自然的进化和人类社会进步、城市发展之间的良好平衡。自然空间人类系统模型6 传统与现代城市设计的特征总结6.1 传统城市

    37、设计的特征1. 主导思想和价值观是“物质形态决定论”和“精英高明论”认为个别智者的规划设计或统治者的力量可以驾驭城市。方案本身凭直觉想象,是硬性的,缺乏灵活应变的可能。2. 把整个城市看成是扩大规模的建筑设计,未对城市建设形成系统的认识。3. 在方法上,多采用建筑师常用的手法和设计过程,缺乏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和互补。4. 对不同价值观、不同文化和不同委托人对于设计的需求和方案的选择认识不足。5. 是用三度的形体环境设计的途径来取代城市规划的一种尝试。6.2 现代城市设计的特征1. 是多方面因素共存互动的过程。希望可以通过一种手段对社会产生影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2. 建设内容多是城市局

    38、部的空间环境。但涉及的内容超出了传统的空间艺术范畴,以满足人的物质、精神、心理、生理、行为等的需求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共生问题为设计目的。3. 城市设计以多学科的跨越为特点,注重综合性和动态弹性,是城市设计的一个连续决策的过程。4. 客观认识自身的范围和特征,主张与其他专业共存,而不是取代。5. 体现在设计成果上是图文并茂,而其中的文字说明、背景陈述、开发政策和设计指导,则在成果中往往占有比图像更加重要的地位。7 城市设计学科的创建与发展7.1 美国1. 1934年,美国密歇根州匡溪艺术学院建立建筑与城市设计系2. 1960年,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成立城市设计学位课并成立城市设计研究生专业3.

    39、 1960年,凯文林奇发表城市印象一书4. 1962年,简。雅各布斯发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5. 1974年,巴奈特发表作为公共政策的城市设计和城市设计概论等6. 1978年,培根发表城市设计一书7. 1983年,美国推行“城市美化运动”8. 1985年,胥瓦尼发表城市设计程序一书9. 1994年,朗格发表城市设计:美国的经验一书7.2 日本1. 1959年,引入美国城市设计理论2. 1960年,丹下健三发表东京规划设计概念3. 1964年,芦原义信发表外部空间论和街道的美学7.3 英国1. 19世纪末,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理论2. 1940年,英国第一代新城哈罗新城实施7.4 中国1. 19

    40、40年,梁思成考察匡溪艺术学院后,在清华提出“体型设计”2. 1983年,上海虹桥地区进行了城市设计和详细规划与土地开发相结合的尝试3. 1985年,清华、同济、东南等开设城市设计研究生课程4. 1988年,吴良镛发表广义建筑学城市设计的理论:当代城市设计思想评述1 城市设计理论概述1.1 田园城市理论1. 基本内容19世界末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设想”中,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城市四周为农业用地所环绕,城市居民经常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是每户居民都能极为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田园城市提出了一个建有城市和乡村有点的理想环境: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

    41、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这些小市镇群都建立在大自然中,具有大城市所没有的优点。2. 意义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后来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疏散”论、卫星城镇的理论颇有影响。1940年以后,在一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方案和城市规划法规中也反映了霍华德的思想。(促进大城市的解体)1.2 卫星城理论(受田园城市影响)1. 基本内容卫星城理论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20世纪20年代,英国建筑师恩温在为伦敦地区制定计划时,提出大规模地把伦敦的人口和就业岗位分散到附近的卫星城去。2. 意义控制大城市得到过度扩张,疏散过分集中的

    42、人口和工业。卫星城与母城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以农田或绿地隔离,有边界的交通联系。(促进大城市地区的继续扩张)1.3 郊区化运动与新城运动(受田园城市影响)1. 郊区化运动逃避日趋严重的大城市问题。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大城市规模急剧扩张;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大大扩展了人们与外界联系的范围;但同时人们寻求认可的闻听场所、肯定自身存在价值的愿望也日趋强烈。2. 新城运动“新城市主义”与郊区化运动相对应,是作为一种再造城市社区活力的设计理论和社会思潮,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美国兴起的。是对被忽视了近半个世纪的美国社区传统的复兴,又被成为“新传统主义”。其基本理念是从传统的城市规划思想中发掘灵感,并与现

    43、代生活的各种要素相结合,重构一个被人们所钟爱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的紧凑性邻里社区来取代缺乏吸引力的郊区模式。邻里、分区和走廊时“新城市主义”社区的基本组织元素。它们所构筑的未来社区的理想模式是:紧凑的,功能混合的、适宜步行的邻里;位置和特征适宜的分区;能将自然环境和人造社区结合成一个可持续的整体的功能化和艺术化的走廊。1.4 生态观理论1. 基本理论1969年,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总结了它的哲学思想和生态规划理论,奠定了生态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提出了“设计结合自然”的规划方法,为城市设计建立了一个新的基准。1978年,西蒙兹大地景观全面阐述了生态要素分析方法、环境保护、生活环境质量提高

    44、,乃至于生态美学的内涵。1984年,荷夫的城市形态和自然过程重点论述了城市的自然演进过程与城市设计的关系问题。1990年,戈登的绿色城市探讨了城市空间的生态化,畅想了绿色城市的美好景象。2. 基本内容生态城镇是把生态学应用于城镇建设中,从生态学角度研究城镇的结构、功能与动态调控,并以生态的方法去解决城镇带来的种种问题:它是以城镇作为一个开放整体和生态的系统,去研究城镇的形态机构系统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代谢和信息流通。3. 意义这些生态规划设计理论都对城市设计专业领域的生态意识觉醒、城市设计价值取向和概念的转变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5 城市复兴理论1999年,理查德。罗杰斯迈向城市的文艺复兴:

    45、“成功的城市复兴,一定是以设计为先导的”,将城市设计提高到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高度。城市复兴理论是综合的,在精神和物质上是双重的,它不仅包括了旧城保护与整治的全部内容,还包括了经济、社会、环境与文化等社会范畴的一种全面的建设。其核心内容就是对于城市文化的再发掘。1.6 山水城市理论“山水城市”是在现代城市理论和建设时间发展的基础上,以民族文化为内涵,以高科技技术为手段,以特定的城市地理环境为条件,创造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具有地方特色和中国风格的,最佳人居环境的中国城市艺术空间。1990年,钱学森创立“山水城市”的概念1.7 建设城市的艺术原则西特是现代程设计历史上划时代的人物,他的思想促使城市设计者从醉心于辉煌的大构图转而重视城市环境中近人的生活尺度。因此有人称他为现代城市设计的第一人。1889年,西特城市建设艺术1.8 城市触媒理论20世纪20年代,韦恩。奥托和唐。洛根提出,它类似于化学反应中的“触发剂”,在城市建设中,将它作为新元素导入后可以迅速激发相关元素发生反应,也就是通过某一个项目的开发能够立刻引起其他项目的连锁式开发。其核心内容是“城市触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对城市建设产生激发、引导和促进作用。


    注意事项

    本文(城市设计原理.doc)为本站会员(精***)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沃文网发消息,QQ:2622162128 -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