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教师口语教程幼儿教师口语教程Page 2单元单元8 8 幼儿教师课堂用语幼儿教师课堂用语第一课 导入语第二课 提问语第三课 讲解语第四课 过渡语第五课 应变语第六课 结束语Page 3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了解幼儿课堂的结构和主要环节;掌握六种课堂用语的基本类型,明确六种课堂用语的作用,深入理解其运用原则。知识目标知识目标 能够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与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六种课堂用语;能够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与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运用课堂用语。单元单元8 8 幼儿教师课堂用语幼儿教师课堂用语Page 4大班语言教学活动:有趣的线条大班语言教学活动:有趣的线条 (1)幼儿教师出示粘在纸上
2、的线条图,激发幼儿想象。教师:昨天,老师在织绒线时,发现绒线可以甩成许多图案。你们看,图上的线条多有趣呀,好像是这样,又好像是这样。小朋友,你觉得它像什么呢?幼儿:像笔架,像心电图,像英文字母 教师:真有点像!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教师:横着看线条像什么?竖着看线条像什么?倒过来看线条像什么?(转动手里的图案,使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想象。)情境导入情境导入单元单元8 8 幼儿教师课堂用语幼儿教师课堂用语Page 5 幼儿:横看线条像山峰、波浪竖看线条像小路、蛇 教师:真的很像。如果你能用上形容词来说像什么样的山峰、像什么样的波浪就更好了!幼儿:横看线条像起伏的山峰、涌动的波浪竖看线条像弯曲的小路、
3、行进的蛇、上升的烟、侧面的人脸倒着看线条像骆驼的背、奶牛的乳头 教师:说得真好!(2)教师操作绳子形成一个线条图。甩动绳子后松开手,让绳子情境导入情境导入单元单元8 8 幼儿教师课堂用语幼儿教师课堂用语Page 6自然落地形成线条图。引导幼儿采用多种甩绳的方法,如抓住绳子的一头甩动,或抓住绳子的中间甩动,或将绳子向上抛,或转圈甩动绳子等,形成差异较大的线条图,引导幼儿发散想象力。教师:小朋友们看,线条图现在又像什么呀?幼儿:横看像一棵茂盛的树,像漂亮的蘑菇房,像一顶厨师帽倒过来看,像老爷爷的鼻子和胡子竖着看,像一只肥肥的耳朵 教师:大家观察得好,想象得好,说得真好!(3)教师让全体幼儿参与,每
4、人拿一根毛线绳操作形成线条图,要求幼儿边玩边想象,然后让幼儿进行描述。情境导入情境导入单元单元8 8 幼儿教师课堂用语幼儿教师课堂用语Page 7 教师:我们每人拿一根绒线,用不同的方法甩动,让毛线绳落在桌子上,然后左看看,右看看,想一想它像什么。幼儿操作、描述,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边玩边轻声描述“我觉得它像”,鼓励幼儿相互间观察和描述。请个别幼儿用完整的语句“我觉得它像”描述自己的发现。教师通过视频转换仪展示幼儿作品,及时鼓励幼儿认真观察,积极描述。(4)启发幼儿双手各操作一条毛线绳形成两个线条图,并进行想象与描述。教师:这次可以拿一根毛线绳,也可以拿两根毛线绳操作;可以情境导入情境导入单
5、元单元8 8 幼儿教师课堂用语幼儿教师课堂用语Page 8 单手操作一条毛线绳形成一个线条图,也可以双手各操作一条毛线绳,形成两个线条图,边操作边轻声说出它像什么,在干什么或是什么样的。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帮助能力有欠缺的幼儿完整描述。请个别幼儿描述,及时帮助幼儿把语句讲完整。借助视频转换仪展示幼儿作品。幼儿A:我觉得它像一只蝴蝶,蝴蝶飞来飞去在找伙伴玩。教师:谁能用不同的话来说说这幅画呢?幼儿B:我觉得它像一只美丽的蝴蝶,它在阳光下跳舞,吸引了许情境导入情境导入单元单元8 8 幼儿教师课堂用语幼儿教师课堂用语Page 9多的动物,它们都夸蝴蝶跳舞跳得好 幼儿C:我觉得它像一只北极熊,它的脚踩
6、在冰冷的雪地上,寻找吃的东西,可是什么也没找到。幼儿D:我觉得它像一条蛇,它把长长的身子蜷在一起,正在泥洞里冬眠呢!教师:好。谁还能用不同的话来说说这幅画呢?(5)启发幼儿操作更多的毛线绳,形成多个线条图,并进行想象与描述。教师:现在请你继续玩毛线,需要几根便拿几根。看看这回它又情境导入情境导入单元单元8 8 幼儿教师课堂用语幼儿教师课堂用语Page 10像什么,然后把它们编成一个小故事。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有谁?它们在干什么?结果怎样?编好后讲给旁边的小伙伴听。幼儿边操作边创编故事,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帮助幼儿确定主题,完整讲述故事。借助视频转换仪展示幼儿作品,幼儿讲述自己编的故事,要求幼儿
7、讲述时声音响亮,语句、情节讲述完整,其他幼儿耐心、专注地倾听。幼儿A:星期天的早晨,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乘着摩托车到外婆家玩。开着开着,一不小心撞到了一棵大树上,我们都摔了个大跟斗。情境导入情境导入单元单元8 8 幼儿教师课堂用语幼儿教师课堂用语Page 11 教师:是吗,讲得真好!不过以后可要注意安全。幼儿B:有一个小姑娘,长着一条长长的辫子,她走起路来蹦蹦跳跳,辫子也跟着一跳一跳的,可好看了,大家都很喜欢她。有一天,小姑娘和几个朋友一起在草地上放风筝,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摔到了一个小坑里,他爬也爬不出来,急得哭了起来。小朋友们看到了,急忙说:“别急别急,我们来帮你!”可怎么帮呢?小姑娘想到了一个
8、办法,她把长长的辫子甩进小坑里,大声说:“你别哭,你抓住我的辫子,我们把你拉起来!”“嘿哟,嘿哟”大家终于把这个小朋友拉了上来。情境导入情境导入单元单元8 8 幼儿教师课堂用语幼儿教师课堂用语Page 12 教师:大家的故事真好!(6)课堂结束,教师总结。教师:今天我们跟毛线做游戏,有趣吗?小朋友们都很会动脑筋,编了许多好听的故事。我想小、中班的弟弟妹妹也一定很喜欢听,我们一起去讲给他们听,好吗?情境导入情境导入单元单元8 8 幼儿教师课堂用语幼儿教师课堂用语Page 13第一课第一课 导导 入入 语语 一般口语的特点 一、目的性原则目的性原则1.如前所述,导入语的根本目的在于教师引导幼儿进入
9、教学的情境。因此,教师在运用导入语时,必须目标明确,不能信口开河。Page 14第一课第一课 导导 入入 语语简洁性原则简洁性原则2.导入语如打开学习内容的钥匙,钥匙握在手里,要迅速地打开锁,使幼儿尽快进入知识的殿堂。如果手握钥匙把玩不已,在门前流连忘返就会混淆了主次与轻重。因而,导入语的运用必须简洁。Page 15第一课第一课 导导 入入 语语趣味性原则趣味性原则3.导入语的作用在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诱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如果导入语的设计缺乏趣味,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就起不到导入的作用。所以,导入语的设计应该充满趣味,能使幼儿听了有“身心为之一振”的感觉,能充分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望,很快进入教
10、学情境。Page 16第一课第一课 导导 入入 语语 导入语的主要类型 二、导入语要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适应,为具体的教学内容作引发。同时,具体的教学内容不同,幼儿的具体情况不同,教学时的具体情境不同,导入语的内容也应该“缘事而发”。因此,导入语的设计,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可能变化万端,这里我们仅仅根据经验,根据常用的导入语的设计方法把导入语分为以下几种类型:Page 17第一课第一课 导导 入入 语语故事导入法故事导入法1.故事导入法是教师运用讲故事的方法激发幼儿兴趣、诱导幼儿进入学习情境的方法。因为幼儿对充满幻想色彩的故事非常好奇,所以故事导入法也就成为最为常用的导入方式之一。Page 18
11、第一课第一课 导导 入入 语语小案例小案例“萤火虫萤火虫”课的导入语课的导入语 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一天,有一只小白兔提着篮子去采蘑菇,在回来的路上天黑了。小白兔找不到家了,急得哭了起来。这时几只萤火虫飞过来,对小白兔说:“别着急,我们来帮助你。”说着,它们把身后的小灯点得更亮了,很快地帮助小白兔找到了家。小朋友们想一想,萤火虫身后那个发亮的小东西,真的是灯吗?它为什么会发光呢?好,今天啊,我们一起来认识萤火虫。Page 19第一课第一课 导导 入入 语语小案例小案例 分析:教师用萤火虫“点灯”为小白兔照路的故事引导幼儿进入关于萤火虫知识的学习情境。这个故事仿佛点亮了孩子们心灵中好
12、奇的“灯”一样,唤起了幼儿的求知欲望,从而很好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动机。Page 20第一课第一课 导导 入入 语语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2.情境导入法是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运用口头语言创设一种情境,使幼儿仿佛置身其中的导入方法。Page 21第一课第一课 导导 入入 语语小案例小案例“画柳丝画柳丝”课的导入语课的导入语 春天到了,柳树的枝条越来越长,枝条上还钻出了嫩芽。春风来了,柳条在风中飘来飘去,多美丽呀!可是,飘着飘着,柳树姐姐的头发就被吹乱了,我们来为她梳梳头吧!分析:教师运用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述柳丝,仿佛将幼儿带到了春天的柳树下,柳丝摇曳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Page 22第一课第一
13、课 导导 入入 语语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3.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可见,学习往往是从疑问的产生开始的。问题导入法就是一种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激发幼儿思考,从而进入学习情境的导入方法。Page 23第一课第一课 导导 入入 语语小案例小案例“印象画印象画我的妈妈我的妈妈”课的导入语课的导入语 小朋友,你们最喜欢家里的什么人?噢,许多小朋友喜欢妈妈,妈妈爱你们,给你们洗衣服、做饭,教你们知识和道理,还带你们出去玩,妈妈多好呀!现在你们给妈妈画张肖像,送给她,让她高兴高兴,好不好?想一想,你的妈妈长得什么样?梳什么头发?大眼睛还是小眼睛?长脸还
14、是圆脸?戴不戴眼镜?是胖还是瘦?穿什么样的衣服?想好了,老师教小朋友们画妈妈。Page 24第一课第一课 导导 入入 语语小案例小案例 分析:教师连用了九个问句,九个问句是不是都是问题呢?是不是问题的根本在于是否能够引导幼儿生疑。从这样的角度分析,第一段中的两个“问题”:“小朋友,你们最喜欢家里的什么人?”肯定是问题,但第二句“让她高兴高兴,好不好?”旨在“激情”,诱导幼儿体会妈妈的爱,幼儿往往无须多加考虑就会回答“好”,因此不视为问题。第二段中,老师的目的显然意在引导幼儿“构图”,七个问题从总到分,引导小朋友想象自己的妈妈长什么样,为下一步骤画妈妈做准备。Page 25第一课第一课 导导 入
15、入 语语谜语导入法谜语导入法4.谜语导入法是教师出示谜语,引导幼儿探究谜底从而进入学习情境的导入方式。谜语导入可以很好地调动孩子的参与性,有利于幼儿迅速进入积极的思考状态,因此蒙台梭利称谜语为“思维体操”。Page 26第一课第一课 导导 入入 语语小案例小案例“认识向日葵认识向日葵”课的导入语课的导入语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种植物。这种植物是什么?老师先给小朋友们出一个谜语,看哪个小朋友猜得快,猜得准。这个谜语是:我有一张金色的脸,脸上黑黑小点点。脑袋圆又大,脖子细又长。还有一双绿色的手,追随太阳笑开颜。身体跟着太阳走,双脚牢牢却不偏。分析:谜语导入法也可以视为一种特殊的问题导入法,它
16、呈现谜面,需要幼儿根据谜面猜出谜底。用谜语的方式导入可以充分激发幼儿的求知兴趣,在谜语竞猜的情境下,幼儿的学习动机往往十分强烈,潜能得到充分开发。Page 27第一课第一课 导导 入入 语语游戏导入法游戏导入法5.游戏导入法即教师运用游戏的方法引导幼儿产生学习兴趣从而顺利进入学习情境的课堂导入方法。活动和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幼儿园教学中,游戏导入法也是常用的导入方法之一。Page 28第一课第一课 导导 入入 语语实验导入法实验导入法6.实验导入法是教师运用实验的方式引导幼儿观察和体味生活中的现象以进入教学情境的课堂导入方法。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说:“经常让孩子动手做实验,可以激发孩
17、子的创造性思维。当孩子表现出对科学的兴趣时,也是孩子在主动地观察、探究和实验有生命的东西和无生命的东西,他们是在以一种自己理解的方式寻找答案。”Page 29第一课第一课 导导 入入 语语“认识盐”课的导入语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每个人面前都有一杯水,请你们用舌头轻轻舔一舔,告诉老师有什么味道。(幼儿回答:是咸的。)教师:有咸味的水是什么水?(幼儿回答:盐水。)对,是盐水。盐水是把什么放到了水里?幼儿:把盐放到了水里。教师:对,是把盐放到了水里,水就变成了咸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盐。小案例Page 30第一课第一课 导导 入入 语语 分析:教师在导入环节运用实验的方法让孩子品尝盐水的味道,加深了
18、幼儿对盐的认识。但是,如果把食盐先放到幼儿面前,引导孩子们观察,然后再把食盐放进水里观察盐的溶解,然后再品尝盐水的味道,这样效果会更好。小案例Page 31第二课第二课 提提 问问 语语 提问语的运用原则 一、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1.爱因斯坦说:“应该把独立思考和综合判断的能力放在首位,而非获得特定知识的能力。”保罗,埃尔德.思考的力量M.丁薇,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10:1.这与孔子教导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殊途同归,中外哲人都在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Page 32第二课第二课 提提 问问 语语资料卡资料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含义的含义 “
1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语出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于孔子的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许多人望文生义,把“愤”解释成“发愤”。宋代理学家朱熹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状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形象一点,可以这样解释:如果学生不是经过绞尽脑汁的思考后还是茫然无所得,那么教师就不要引导启发他;如果学生不是已经把问题想清楚了只是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那么教师就不要帮他说出来。可见,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有了“自主学习”的教育思想。Page 33第二课第二课 提提 问问 语语 “学源于思,思
20、源于疑”,教师提问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启发幼儿的心智。幼儿学习中有一部分问题会由幼儿提出,但多数问题由老师提出。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约翰杜威说:“准备就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联想到熟悉的个人经历,这在了解新的问题时很有帮助,已知的知识为理解未知的事物提供了依据。教师的准备不在于掌握一个主题,而是将一个主题调整为对思考的培养。”杜威.我们如何思维M.伍中友,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167169.教师的提问应该具体而明确,这样才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思考。Page 34第二课第二课 提提 问问 语语有效性原则有效性原则2.只有能够获得真实信息反馈的提问才是有效的提问。但是在现实教学中,一些
21、教师热衷于追求课堂上热烈的气氛,常常提问“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孩子们也往往给出热情的呼应,殊不知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并非他们学习效果的真实反映,这样的提问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形成孩子们顺口答音的不良习惯,应尽量避免。Page 35第二课第二课 提提 问问 语语适宜性原则适宜性原则3.(1)适宜的时机。教师应该在了解幼儿思维状态的前提下寻找到恰当的提问时机。(2)适宜的数量。教师的提问应该掌握好合适的量,问什么、问多少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3)适宜的难度。适宜的难度是教师应该提出幼儿通过思考能够解决的问题。(4)适宜的对象。同一班级中的幼儿因为各种原因在发展的程度上往往有所区别,
22、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照顾到每一个幼儿,同时要根据难度选择合适的询问对象。Page 36第二课第二课 提提 问问 语语资料卡资料卡八种不好的提问八种不好的提问 (1)准备不够充分的提问。一些教师在备课或教学过程中,由于问题的提出没有充分的考虑或不能查找更多的资料,常常被幼儿的反问弄得十分尴尬。不得已用“先坐下”“下课老师再回答你”“长大就会了”等来敷衍了事,使幼儿在一堂课中经常有许许多多的不满足。(2)偏离中心的提问。教师应该按照教学要求向幼儿提出问题。在幼儿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如果又提出其他问题或不着边际的问题会导致幼儿不知道哪些是重点,使幼儿的思维离开了中心。(3)调动不了积极性的提问。幼儿希望
23、回答的是新鲜的问题,是吸引人的问题,是能够答出来的问题,最好是启发性的问题。可实践中,有Page 37第二课第二课 提提 问问 语语资料卡资料卡些教师的提问如同一杯白开水,无法激起孩子回答问题的兴趣。比如,教师在提问上只是一个方式或仅局限在几个提问词上,这样久而久之,很多幼儿可能都会养成不愿回答问题的习惯。(4)教师情绪不稳定的提问。教师的喜怒哀乐若在教学上有比较明显的表现,也会对孩子产生不利的影响。如在公开课上,如果幼儿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对答如流,教师就非常高兴;反之,老师脸色很不好看,还可能训斥幼儿。这样做是很不符合教师的身份与育人原则的。(5)流于形式的提问。在有些教师的课上,教师和幼儿
24、之间的问和答都很频繁,但稍加分析却不难发现教师的提问流于一种形式。教学过程中的提问,要尚自然、尊个性,教师问得好,幼儿才能答得妙。问和答不Page 38第二课第二课 提提 问问 语语资料卡资料卡是为了“热闹”,而是为了“发现”。(6)不能引导和控制的提问。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幼儿回答问题积极性很高,不让说也说;幼儿不会回答问题,不会思考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幼儿乱说,课堂活而乱。出现以上两种情况有些教师不知所措,使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无法进行。教师应巧妙地引导,有控制地提问。(7)不从幼儿实际出发的提问。有些教师不了解本班幼儿的知识储备,不了解幼儿回答问题的能力等,以致在教学中出现教师与幼儿配合不
25、好的现象。(8)语气不坚定,模棱两可的提问。教学中教师如果出现这样的提问,那么孩子就会无所适从,无法回答。Page 39第二课第二课 提提 问问 语语 提问语的主要类型 二、描述性提问描述性提问1.描述性提问即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细致地观察事物并详尽地描述事物。运用这样的提问方式可以引导幼儿发现新信息,有利于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和观察事物的能力,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Page 40第二课第二课 提提 问问 语语 “认识蝴蝶”的提问语 教师:毛毛虫睡醒了,发现自己长出了翅膀,变成了什么?幼儿:蝴蝶。教师:对,毛毛虫变成了蝴蝶。老师这儿就有一只蝴蝶。小朋友们,仔细看,蝴蝶有几个大翅膀,是
26、什么颜色的?蝴蝶有几个小翅膀,又是什么颜色的?它的头上还长着什么?哪位小朋友来给大家说一说蝴蝶长什么样子?小案例Page 41第二课第二课 提提 问问 语语 分析:在认识蝴蝶的课堂上,教师不是用讲解的方式告诉孩子蝴蝶的外貌特征,而是运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认真地观察蝴蝶,再要求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察到的蝴蝶的特征,有的放矢,有条有理。这样,教师带给孩子的就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还有学习的方法与观察的习惯;孩子获得的就不再仅仅是关于生物的知识,还有思维的意识与表达能力的提高。小案例Page 42第二课第二课 提提 问问 语语启发性提问启发性提问2.启发性提问是在幼儿思考与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用
27、提问的方式予以适度的引导和启发的提问方式。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一味地靠幼儿自己去解决,可能会使幼儿产生畏难情绪。相反,如果教师给予必要的提示和点拨,孩子的思维可能就会豁然开朗。如果教师再巧妙地提问,运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通过引导让幼儿自己发现答案,那么幼儿往往能够获得充分的体验。Page 43第二课第二课 提提 问问 语语 “为什么夏天下雨冬天下雪?”的提问语 明明:老师,老师,为什么夏天下雨冬天下雪呢?教师:明明真是一个喜欢思考问题的聪明宝宝。小朋友们也和明明一起想一想。小朋友们,雨是什么呀?幼儿:是水。教师:对,夏天下的雨就是天上落下来的水。小朋友们,如
28、果你们把水放在冰箱里冻起来,会怎么样啊?幼儿:会冻冰。教师:小朋友说得对,水太冷了,就会?小案例Page 44第二课第二课 提提 问问 语语 幼儿:就会变成冰。教师:那冬天下的雪和冰有什么关系呀?幼儿:雪就是冰。教师:那为什么夏天下雨而冬天下雪呀?幼儿:夏天热,就下雨;冬天冷,就下雪。教师:你们能找到问题的答案,真是聪明的好孩子。小案例Page 45第二课第二课 提提 问问 语语 分析:对于幼儿“为什么夏天下雨冬天下雪”的问题,老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先肯定孩子喜欢思考问题的优点,再循循善诱,借助幼儿在冰箱中冻冰块的经验引导幼儿认识水遇冷降温到一定程度会变成冰,而雪就是天上的水遇冷变成冰落到
29、地上。最后又对幼儿的探索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教师怀着爱与耐心处理幼儿提出的问题,是非常有利于幼儿的求知实践和品格成长的。小案例Page 46第二课第二课 提提 问问 语语拓展性提问拓展性提问3.拓展性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进行拓展性思考以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于实践的提问方式。Page 47第二课第二课 提提 问问 语语层递式提问层递式提问4.层递式提问是教师针对幼儿给出的答案做进一步深入的提问,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深化对问题的思考,以发现更准确的答案,或者唤起更加深入的认知。Page 48第二课第二课 提提 问问 语语 “小刺猬烫卷刺”的提问语(节选)教师:小刺猬烫了
30、卷刺以后心里怎么样?幼儿:美极了。教师:为什么呀?幼儿:他认为自己漂亮了。教师:发生了这么多事后,小刺猬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幼儿:很后悔。教师:小刺猬还会再烫卷刺吗?幼儿:不会了。小案例Page 49第二课第二课 提提 问问 语语 教师:为什么小刺猬不再烫卷刺了?幼儿:分析:小刺猬因为爱慕虚荣而烫了卷刺,但是这样之后,不仅不能把摇落的枣子运回家,而且还被小狗欺负却没有丝毫的办法。在教学中,教师步步深入的提问,紧紧扣住了小刺猬初烫卷刺之后的自鸣得意,乱学时髦后的种种苦恼,使幼儿通过小刺猬的切身体会悟出了不要乱赶时髦的道理,从而使幼儿逐步加深了对故事主题的理解。小案例Page 50第二课第二课 提提
31、 问问 语语评价性提问评价性提问5.评价性提问是引导幼儿对学习中遇到的事物进行是非判断与优劣评价的提问方式。幼儿初涉世事,对许多事物缺乏明晰的认识,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思考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评判,不仅有利于幼儿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幼儿尽早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Page 51第三课第三课 讲讲 解解 语语 所谓教育的“口耳相传”,在很大程度上是就讲解而言的。讲解又称为讲授,是教师对知识的讲授和阐明,对疑难的解释和分析。通过讲解,教师可以积极地创设学习的情境;深入地阐述观点;有效地对孩子进行启迪,因此,教师的讲解语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讲解时所运用的语言就是讲解语。讲解语在课堂教学语言
32、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Page 52 讲解语的运用原则 一、准确透彻准确透彻1.第三课第三课 讲讲 解解 语语 透彻是指教师的讲解语应该全面而深入地对事物进行分析阐述,应该做到化深为浅,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如潺潺流水清澈见底,如五彩阳光晶莹剔透,应该成为幼儿从已知世界通向未知世界的一座桥梁。Page 53 清晰流畅清晰流畅2.第三课第三课 讲讲 解解 语语 清晰是指教师的讲解应该思路清晰,哪怕是对于盘根错节的问题也应该条分缕析,应该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有条不紊、张弛适度。流畅是指教师的讲解语应该自然晓畅,要言不烦,节奏明快,而不能磕磕巴巴,满口的口头禅,不能出现左一个“然后”、右一个“
33、这个”的情况。Page 54 生动活泼生动活泼3.第三课第三课 讲讲 解解 语语 幼儿教师的讲解语,应该强化语调上的抑扬顿挫和遣词造句方面的精雕细琢,力求使自己的语言适应孩子的认知和情感需要。这就需要教师不能板着面孔说教,而是要亲和风趣、生动活泼。Page 55第三课第三课 讲讲 解解 语语资料卡资料卡正确理解讲授法正确理解讲授法 面对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中积累的浩瀚文明成果,在有限的学校教育时间内,不可能“课课、事事”让学生亲身经历。讲授法是在班级授课制下的一种快捷高效传承人类文明的方法,其他教学方式是不可替代的。有的教师把讲授法等同于“满堂灌”“填鸭式”,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
34、方法强调转变和创新,但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传统的讲授法教学。因为讲授未必就是“灌输”,灌输式教学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心向,仅仅把学生当作一个容器,将所有的东西全部塞进去。Page 56 讲解语的主要类型 二、描述性讲解语描述性讲解语1.第三课第三课 讲讲 解解 语语 描述性讲解语是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具体情境的教学用语。描述性讲解语的最大特点在于教师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使幼儿的身心进入一种浓郁的情境氛围之中,在细微中见真实,在细腻处感受情感。Page 57 说明性讲解语说明性讲解语2.第三课第三课 讲讲 解解 语语 说明性讲解语是指教师向幼儿解释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具体操作的方法、程序等的教学
35、用语。Page 58 评价性讲解语评价性讲解语3.第三课第三课 讲讲 解解 语语 评价性讲解语是教师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评价以引导幼儿充分把握其特点的教学用语。Page 59 抒情性讲解语抒情性讲解语4.第三课第三课 讲讲 解解 语语 抒情性讲解语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或陶冶幼儿的性情而进行的抒发情感的讲解用语。Page 60第四课第四课 过过 渡渡 语语 如果从结构上看,课堂往往可以分成板块或者一个个环环相扣的环节,但这些板块或环节并非毫无关联,而是作为一个整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过渡语就是起到连接板块的作用。过渡语又称课堂衔接语或转换语,是教学从一个环节转到下一个环节或
36、者从一个问题转到下一个问题时承上启下的过渡用语。巧妙地运用过渡语可以使课堂内容自然相连、上下贯通、逻辑严谨、浑然一体。Page 61 过渡语的运用原则 一、承上启下承上启下1.第四课第四课 过过 渡渡 语语 过渡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是指过渡语在结构与内容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结构上讲,过渡语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增加条理的清晰性;从内容上讲,过渡语使内容自然衔接,便于幼儿理解。Page 62 要言不烦要言不烦2.第四课第四课 过过 渡渡 语语 既然过渡语起到的是连接作用,就不能繁杂冗长,以免喧宾夺主;另外点到即止也才可能做到无缝对接,起到过渡的作用。Page 63 过渡语的主要类型 二、顺流式过
37、渡语顺流式过渡语1.第四课第四课 过过 渡渡 语语 顺流式过渡语是指自然地运用上一个问题为下一个问题做好铺垫和准备的过渡语。例如:好。我们知道了鸽子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家,那鸽子是靠什么办法找到家的呢?该例中,教师用设问的方式,顺势一转,很自然地由“鸽子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家”引出“鸽子找到家的办法”,这样的过渡之后,幼儿的思路也顺理成章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进入鸽子找到家的原因求索中了。Page 64 提示式过渡语提示式过渡语2.第四课第四课 过过 渡渡 语语 提示式过渡语是指提示上下两个环节或问题之间关系,实现承接的过渡语。例如:小朋友说得很有道理。驴子驮着盐掉进河里负担轻了是因为盐溶解了,那驮着棉花掉
38、进河里负担怎么反而会重了呢?该例中,驴子驮盐路过河边,不小心滑到水里,爮上岸边的驴子发现背上负担轻了。第二次驴子驮着棉花过河,它自作聪明故意滑进水里,最后费力地爬上岸来,感到背上的负担却加重了。Page 65 悬念式过渡语悬念式过渡语3.第四课第四课 过过 渡渡 语语 悬念式过渡语是指运用前面问题推导的结果,制造一种悬念效应,巧妙引出下文的过渡用语。例如:同学们听到这里,一定感到很奇怪,电真的有那么厉害吗?这个问题我们先放在这儿,一会儿就会明白的。下边,我们先看这样一种现象 该例中,对于电是不是很厉害的问题,教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故意卖了一个“关子”,留给幼儿一个悬念,但这样一个悬念却能够
39、很好地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更加关注下面要进行的实验。Page 66第五课第五课 应应 变变 语语 教师在上课前应该做充分的准备,但教学过程是一个由多个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事先没有准备的意外情况。这时,教师应该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而相机而发的应变语就是化解突发事件的最好武器。应变语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调整师生关系所运用的教学用语。在强调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背景下,课程由预设走向生成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突出合作和互动的生成课堂,对教师的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age 67第五课第五课 应应 变变 语语 应变语的运用原则 一、处变不惊处变不惊1.课堂
40、上的突发事件与其说考验的是教师的语言表达,不如说考验的是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化解矛盾、处理问题的能力,应变语灵感的闪现必然以教师面对困难时的镇定与沉着为前提和基础。遇到特殊情况,对自己情绪的合理控制是第一步,平心静气地寻找方法是第二步,运用语言把自己的办法表现出来是第三步。如果教师遇到突发的情况已然方寸全失,机智灵活的应变势必无从谈起。Page 68第五课第五课 应应 变变 语语 因势利导因势利导2.有的教师说应变语的运用是在考验教师闪展腾挪的功夫。这话不无道理,突发的事件确实需要教师在瞬间动用自己的十八般兵器。但这话似乎只对了一半,实际上,面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教师的任何回避与躲闪都是不应该的,
41、只有充满了迎难而上的勇气,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化解矛盾。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因势利导,变被动为主动,融突发于常态。因为教学活动是人的活动,随时随地地对孩子进行引导与教化是教师的责任,所以抓住特定情境及时开展工作是由教育的性质决定的。Page 69第五课第五课 应应 变变 语语 应变语的主要类型 二、移花接木法移花接木法1.面对突发事件,抓住机会,适时对幼儿进行启发教育是教师创造性的表现。如果教师应变有法,那么应对突发事件将不再困难,并且突发事件还可给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给教师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移花接木法就是把突发事件作为可用之“木”,然后瞄准教育教学的主旨和目标这朵“花”,进行巧妙
42、结合。Page 70第五课第五课 应应 变变 语语 大蜻蜓飞进了教室 我正在教儿歌,一只大蜻蜓飞进了教室,孩子们顿时兴奋地拍手喊起来:“大头青!大头青!大头青!抓住!抓住!”我认为这是对孩子进行保护益虫教育的好机会,就悄悄地走到蜻蜓落脚的地方。几十个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我。我一把抓住了大蜻蜓,边走边说:“大蜻蜓,绿眼睛,飞来飞去捉蚊蝇”孩子们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安静了。我问:“小朋友们,大蜻蜓是害虫还是益虫呢?”孩子们回答:“是益虫。”我问:“为什么?”孩子们回答:“因为它能捉苍蝇蚊子。”我问:“咱们是把大蜻蜓用线拴上,在教室小案例Page 71第五课第五课 应应 变变 语语里玩,还是把它放掉呢?”
43、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放掉它!”我说:“好吧,老师请一位小朋友来放蜻蜓。”孩子们争着举起小手。我把第一个发现蜻蜓又大声叫喊的孩子请了出来。这个“蜻蜓迷”很正经地走到我面前,用小手轻轻地捏住蜻蜓的翅膀,站在窗口说:“大蜻蜓,你飞吧!飞吧!飞吧!”孩子们一起喊起来。蜻蜓飞走了,教室安静了我继续教儿歌。小案例Page 72第五课第五课 应应 变变 语语 分析:面对突发的事件大蜻蜓飞进教室,正在教儿歌的教师对孩子的好奇没有斥责,没有命令孩子们回到儿歌上来,而是从容应对,抓住机会对孩子进行了保护益虫的教育。相反,如果教师采用回避的方法,把这个突发的情况“处理”掉,那么熄灭了的除了孩子们的课堂热情,还有
44、童心。小案例Page 73第五课第五课 应应 变变 语语“置若罔闻置若罔闻”法法2.“置若罔闻”法是采取在表面看来似乎是未做应对,但实际上已经“暗度陈仓”,等一切条件准备就绪之后,再回到问题本身的应变办法。运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有一种宽容的态度,要知道横眉冷目和挖苦讽刺都是教师心胸狭隘的表现,是不应该采用的。Page 74第五课第五课 应应 变变 语语 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智力活动,教师自己出现一些失误是难以避免的。出现失误之后,一种方法是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的教师坦诚而充满了对真理的敬畏,是值得尊敬的好教师;另一种方法是将错就错、随机应变,及时创设教学情境,这样的教师是充满
45、智慧的教师,同样值得佩服。将错就错法将错就错法3.Page 75第五课第五课 应应 变变 语语 幽默应对法幽默应对法4.幽默是一门艺术,教学幽默更是一门高超的艺术。教师运用幽默应对法,不仅可以优化教学过程,而且还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家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德国著名学者海因曼麦则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来更能为之接受。”面对困难,能够幽默地化解矛盾既是思维的魅力,也是语言的魅力。教学中有了异常情况,如果能够运用幽默的语言,不但能轻松地化解困难,还能使课堂洋溢着欢乐的气氛。Page 76第五课第五课 应应 变变
46、 语语 怎样才能让自己更幽默 怎样才能让自己更幽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1)乐观开朗,有一种坚强的意志,遇事不忧愁苦恼。幽默与乐观是孪生姐妹,很难想象,一个遇到困难和挫折便愁肠百结的人会具有幽默感。相反,一个具有幽默感的人却能从自己不顺心的境遇中发现某些有利因素,使自己得到心理平衡。(2)积极投入社会工作,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幽默之所以为幽默,是因为将两种不相干的事件联系起来,让人产生惊奇和有趣的感觉。因此,幽默的创造者必须具备丰富的经验、独创的能力,具有跳出常规的思路。资料卡Page 77第五课第五课 应应 变变 语语 (3)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加强一些幽默训练。比如,自己可以和熟人说
47、些有趣的话,生活中可以多读一些幽默小品文、名人趣事、歇后语等,遇事不妨度量大一点,想象让一个富有幽默感的人处在此时的位置上将会怎么办。当然,幽默这门艺术只能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资料卡Page 78第六课第六课 结结 束束 语语 成功的结束语如钟声清音有余,如香茗韵味悠长。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导入和讲授,还要有精致工巧的结尾。一个好的结束语,会留给学生深入的思考。结束语又称为小结语、结尾语、断课语,是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针对课堂学习内容或幼儿表现进行总结收束或扩展延伸所运用的教学用语。Page 79第六课第六课 结结 束束 语语 结束语的运用原则 一、凝练简洁凝练简洁
48、1.结束语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时用来收束的话语,因此它经常要对整堂课的知识与结构进行总结性概括。这就要求教师的结束语首先要凝练,要很准确地概括教学内容,实现整堂课教学内容的浓缩与精化;其次要运用简洁的语言迅速收束。Page 80第六课第六课 结结 束束 语语 趣味悠长趣味悠长2.一堂好课,如同一件艺术品,容不得半点的马虎与草率。与前面的导入语、讲解语一样,结束性也要充满韵味、耐人寻味。一个好的结束语,如同驾驶航船由河流进入海洋一样令人豁然开朗,或者如同畅游日久不舍离去一样令人回味无穷。Page 81第六课第六课 结结 束束 语语 结束语的主要类型 二、结束语对应的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
49、因而它必然要与前面的各个环节相协调,才能浑然一体;同时,结束语又在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它必然与课堂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和谐相生。因此,一堂课的结束语的设计应该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以自然延伸的方式悄然列进。Page 82第六课第六课 结结 束束 语语 归纳总结式结束语归纳总结式结束语1.归纳总结式结束语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技能要求提纲挈领做概括性的归纳与总结。归纳总结的方法,一方面有利于具体知识的巩固学习;另一方面便于幼儿把握脉络,梳理知识的线索,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体系之中。Page 83第六课第六课 结结 束束 语语小案例小案例“认识肥皂
50、认识肥皂”的结束语的结束语 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肥皂。肥皂有几种样子?(有方方的。)对,这块方方的是洗衣服的肥皂。(有扁圆的。)对,这块扁圆的是洗脸的香肥皂。这块是药肥皂,用来干什么呢?(用来洗澡的。)对,是用来洗澡的。肥皂和水在一起搓动会有什么出来?(有泡泡出来。)肥皂泡泡出来了,脏东西就洗掉了。肥皂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的手脏了,要用肥皂洗干净;衣服脏了,妈妈也要用肥皂给我们洗干净。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要爱清洁,讲卫生。Page 84第六课第六课 结结 束束 语语小案例小案例 分析:这则结束语,教师运用问答互动的方式,引导孩子归纳总结。其线索明确、思路清晰,在亲切的交流中把所学的知识进行了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