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沃文网! | 帮助中心 分享知识,传播智慧!
沃文网
全部分类
  • 教学课件>
  • 医学资料>
  • 技术资料>
  • 学术论文>
  • 资格考试>
  • 建筑施工>
  • 实用文档>
  • 其他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沃文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某大厦综合布线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 资源ID:863983       资源大小:365.44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某大厦综合布线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1、 目录摘要I1 引言21.1 综合布线起源与发展21.2 结构化综合布线设计的要点22工程概况及用户需求分析42.1 工程概况42.1.1工程简介42.1.2建筑与结构形式42.2设计内容42.3 用户需求分析42.4系统需求配置52.5 设计规范及相关标准52.5.1 设计相关的标准52.5.2 设计规范53 方案选型63.1 综合布线传统方案63.2 方案设计概述73.2.1 工作区子系统73.2.2 水平布线子系统73.2.3 管理区子系统84. 总体方案说明94.1 布线系统设计说明94.1.1工作区子系统94.1.2水平子系统104.1.3设备间子系统104.1.4建筑群子系统114

    2、.2综合布线管线设计建议114.2.1 水平线子系统的布线方案114.2.2垂直干线子系统的走线设计124.3楼层信息点分布统计135实验总结156致谢15参考文献161 引言1.1 综合布线起源与发展综合布线系统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技术,是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必然产物,是多功能、智能型大楼的必然要求。综合布线系统对基于各种系统资源的大楼总体功能的发挥并保持各部门长期、高效率的运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综合布线系统最初产生于八十年代初期的美国,是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连网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八十年代末期综合布线技术在设计、产品、标准、测试等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欧美许多发达国家对其特别重视,并先

    3、后制定标准对其进行规范,其中被许多国家广泛采用的有美国电子工业协会/电力工业协会制定TIA/EIA 568A标准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IS0/IEC 11801标准;这两个标准的制定对促进综合布线技术的普及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对综合布线技术的推广应用也非常重视,并于1995年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制定了国内第一部结合国情的综合布线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 72:95);1997年该标准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其新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 72:97)对抗干扰、防噪音、防火、防毒等关键技术方面作出了新的规定;同时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

    4、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89:97)也相继出台,这对规范我国综合布线产业无疑将产生积极的影响。1.2 结构化综合布线设计的要点结构化综合布线同传统的布线相比较,有着许多优越性,是传统布线所无法比及的。1、 兼容性:结构化综合布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兼容性。所谓兼容性是指它自身是完全独立的而与应用系统相对无关,可以适用于多种应用系统。结构化综合布线将语音、数据与监控设备的信号线经过统一规划和设计,采用相同的传输介质、信息插座、交连设备、适配器等,把这些不同信号综合到一套标准的布线中。由此可见,这个布线比传统布线大为简化,节省大量的物资、时间和空间。2、 开放性: 该系统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符合多种

    5、国际上现行的标准,它几乎对所有著名厂商的产品都是开放的,并支持所有通信协议。3 、灵活性:该系统采用标准的传输线缆和相关连接硬件,模快化设计,所有通道都是通用的,而且每条通道可支持终端、以太网工作站及令牌网工作站。所有设备的开通及更改均不需改变布线线路,组网也可灵活多变。4 、可靠性:该系统采用高品质的材料和组合压接的方式构成一套高标准的信息传输通道,所有线缆和相关连接件均通过ISO认证,每条通道都要采用专用仪器测试链路阻抗及衰减率,以保证其电气性能。应用系统全部采用点到点端接,任何一条链路故障均不影响其它链路的运行,从而保证了整个系统的可靠运行。5 、先进性:该系统采用光纤和双绞线混合布线方

    6、式,极为合理地构成一套完整的布线。所有布线均采用世界上最新通信标准。6类双绞线的数据最大传输率可达到1000Mbps,对于特殊用户的需求可把光纤引到桌面。干线语音部分采用电缆,数据部分采用光缆,为同时传输多路实时多媒体信息提供足够的裕量。6、 经济性:虽然综合布线初期投资比较高,但由于综合布线将原来相互独立、互不兼容的若干种布线集中成为一套完整的布线体系,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管理。这样可省去大量的重复劳动和设备占用,使布线周期大大缩短。另外,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使用简单、方便,维护费用低,可以满足三维多媒体的传输和用户对ISDN、ATM的需求。可见综合布线系统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2工程概况

    7、及用户需求分析2.1 工程概况2.1.1工程简介本工程是为徐州市卫生防疫站而设计的集办公、实验、会议场所于一体的综合办公楼,经我院方案投标中标后进行施工图设计。本工程地上十二层,另加机房层;地下为一层。其中一六层为办公用房,七十一层为实验室,十二层为大会议室,地下室为各类机房和总配电室等,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10804平方米,机房屋面总建筑高度为50.9M,属于高层二类建筑。2.1.2建筑与结构形式(1)本楼一层与十二层除楼梯间、电气间、前室外,其它部分全部吊顶;地下室与机房层全部不吊顶;二十一层走廊、电梯厅、卫生间以及各房间有风机盘管处均吊顶,其它部分都不吊顶。(2)大楼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形式

    8、,楼板均采用现浇混凝土楼板2.2设计内容2.3 用户需求分析1 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性能要符合国内、国际标准和规范,满足各个系统目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2 综合布线系统应以电脑系统等为服务对象,同时尽可能为各个弱电系统提供统一信息传输布线平台。它应有利于各个系统自身组网和传递信息,有利于各个系统之间的互连,有利于各个系统与外界的连网。3 布线系统要具有高性能和相当的超前性,能够满足各个系统目前和未来新技术、新产品对传输的需求。4 同时布线系统在设计和实施中应充分考虑办公的具体特点,在信息点的选取、线缆配置等各方面满足网络系统的要求。5 布线系统应采用符合国内、国际标准的名牌布线产品,技术上要领先

    9、,同时要经过国内、国际广泛和较长期使用,具有良好的技术支持和服务。2.4系统需求配置 本项目主要为标准型办公场所,因此采用较高的配置标准。根据甲方要求并结合本公司多年来在该领域的设计、施工经验,工程所采用布线产品均为普天5类结构化布线产品,使整个系统完全满足5类传输性能标准,以适应1015年技术发展和使用的要求,且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2.5 设计规范及相关标准2.5.1 设计相关的标准IEEE 802.3 10BASE-T 10BASE-FXIEEE 802.3u 100BASE-TXIEEE 802.5 Token RingIEEE 802.6 FDDI/CDDI/TPDDIANS

    10、I X3T9.5CCITT ATM 155MBPSEIA/TIA 568AEIA/TIA 569EIA/TIA SP-28402.5.2 设计规范1. 国家与行业现行有关规范、规定:(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3)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6)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7)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8)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

    11、计规范(GB/T50311-2007)(9)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建设部1992第102号)2参考建设单位有关意见和各相关专业所提供的工艺设备技术要求。3设计中所采用安装施工做法以山东省现行的标准图集有关要求为准。3 方案选型3.1 综合布线传统方案根据国际标准ECN80:1995和美国ANSI/EIA568A:1995等标准的研究,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按照功能和物理结构统一明确分为6个部分为宜:3.2 方案设计概述 根据本楼的项目要求及上述有关标准,本方案为一个较典型的星型拓扑结构系统,现将设计方案概述如下:根据用户要求,大楼主设备间设于大楼一层综合布线机房,从主设备间引线缆经

    12、桥架和竖井直接引至工作区。水平布线电缆均采用超5类4对UTP电缆,信息插座选用普天公司特色产品5类系列插座。本方案分为五大子系统,分别为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以及管理间子系统,为二级星型拓扑结构。3.2.1 工作区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是指信息端口以外的空间,但通常习惯将电信插座列入工作区子系统。本系统设置1127个双口信息点。普天信息插座是普天专利产品之一。工作区材料配置表序号型号名称数量1PT/FA3-08BRI45双位插座面板2PT/5.566.019RJ45插座模块3JPX211C125回线配线箱4PT/8.037.070125回线背装架5PT/FT2-5525

    13、回线高频接线模块3.2.2 水平布线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为配线间水平配线架至各个办公室门口的分配线箱的连接线缆。本项目数据点采用超五类四对UTP、语音点采用五类四对UTP。 序号 型号 名称 数量1UTP.C5.0045类4对UTP电缆2UTP.S5.004超5类4对UTP电缆(此项为约数。具体数量视现场情况而定。)3.2.3 管理区子系统 由于各个楼层的信息点数比较的多,故在每层楼都要设有管理区子系统,管理区子系统是由配线架、跳线以及相关的有源设备(HUB、服务器及交换机等)。具体的配料表如下:管理区子系统材料配置表序号 型号 名称 数量1PT/XG.30U.6019”配线柜(30U)2PT

    14、/FT2-5525回线高频接线模块3PT/8.037.061250回线背装架4PT/8.037.100HX100回线背装架5PT/FA3-08VI24口Patch-Pannel6PT/4.431.000管理线盘7PT/8.840.072标志块8PT/UTP.C3.0253类25对UTP电缆9PT/FB.SN.0044芯室内多模光纤10PT/TX.ST1.02ST-ST光纤单芯多模跳线11PT/TX.STC1.02ST-SC光纤单芯多模跳线12PT/GP11A12口光纤分线盒13PT/FL.ST.01ST法兰盘适配器3.2.4 设备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是由总配线架、跳线及相关有源设备(HUB、服

    15、务器及交换机等)等组成。设备间子系统是一空间概念,总配线架收集来自各水平子系统的线缆,并与相关有源设备通过跳线或对接实现系统的联网。本项目主设备间设在机房层内,其布线设备主要为系统配线架和相关跳线等。按大楼结构化布线系统实施要求;我们将选用和配置相应产品。具体如下:设备间设备配置表序号 型号 名称 数量1PT/XG.40U.6019”配线柜(40U)2PT/FA3-0816口Patch-Pannel3PT/FT2-5525回线高频接线模块4PT/8.037.061250回线背装架5PT/4.431.000管理线盘6PT/8.840.072标志块7PT/TX.ST1.02ST-ST光纤单芯多模跳

    16、线8PT/TX.STC1.02ST-SC光纤单芯多模跳线9PT/GP11A12口光纤分线盒1PT/FL.ST.01ST法兰盘适配器4. 总体方案说明4.1 布线系统设计说明4.1.1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线和信息插座所组成。通过插座既可以引出电话也可以连接数据终端以及其它传感器和弱电设备。在RJ45 插座内不仅可以插入数据通用的 RJ45 插头,也可以插入电话机专用的 RJ11 接头。在本项目的设计中,信息插座是按照功能为一个双孔信息插座统计,考虑到该建筑目前及未来的使用需求,每个双孔信息插座均采用5类的 RJ45 模块。 信息插座和电源可安装在墙上、柱子上,部分可安

    17、装于地板上。安装于墙、柱上的插座之底边和地板之距离为30CM。安装于地板上的信息插座需防水、防尘,且可升降,以使得无论在有无地毯的地板上,插座(电源、信息插座)都能和地板、地毯面成水平。 工作区信息插座位置的确定:对于办公室而言,信息点可安装于办公桌靠墙墙面上。办公区亦可根据每个办公室的实际使用情况配置。4.1.2水平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的作用是将干线子系统的线路延伸到用户工作区。考虑到本建筑物目前使用需求以及未来要有较大的扩展能力,又由于水平线一旦埋入墙中 就无法更换,因此在本项目设计中,水平线均采用 5 类的八芯非屏蔽双绞线 (UTP),其数据传输速率在 100 米范围内为155Mbps。它

    18、可以传输各种 72 V 以 下直流电压和相应频率以内的弱电信号,包括电话、计算机数据、楼宇自控设备的控制信号、广播信号、视频监视信号和各种弱电传感器信号等等。这里主要用于传输语音信号、图象和数据信号。4.1.3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主配线间)由设备间中的电缆、联结器和相关支撑硬件组成,它把公共系统设备的各种不同设备互联起来。该子系统将中继线交叉处和布线交叉处与公共系统设备(如:PBX)联接起来。在大楼中使用一个竖直桥架,以方便缆线的管理。而且在竖直桥架上每隔2米焊一根长宽与桥架宽度相等的精钢筋,直径大约为1.5cm,以固定和支撑垂直上下的缆线,并使安装好后的缆线美观些。4.1.4建筑群子

    19、系统楼内计算机网络与外界的网络,可以通过公共数字业务网或远程LAN等相连。部分需引至楼外的电话电缆及市话局引入的中继线电缆的联接通过主配线架进行交接。4.2综合布线管线设计建议4.2.1 水平线子系统的布线方案 水平线子系统完成由接线间到工作区信息出口线路连接的功能。有两种走线方式。 1、墙上型信息出口 采用走吊顶的轻型装配式槽形电缆桥架的方案。这种方式适用于大型建筑物,为水平线系统提供机械保护和支持。装配槽形电缆桥架是一种闭合式的金属托架,安装在吊顶内,从弱电井引向各种设有信息点的房间。再由预埋在墙内的不同规格的铁管,将线路引到墙上的暗装铁盒内。 PDS系统的布线是放射型的,线缆量较大,所以

    20、线槽容量的计算很重要。按照标准的线槽设计方法,应根据水平线的外径来确定线槽的容量即:线槽的横截面积=水平线截面积之和3 线槽的材料为冷轧合金板,表面可进行相应处理,如镀锌、喷塑、烤漆等。线槽可以根据情况选用不同的规格。为保证线缆的转弯半径,线槽须配以相应规格的分支辅件,以提供线路路由的弯转自如。 同时为确保线路的安全,应使槽体有良好的接地端。金属线槽、金属软管、电缆桥架及各分配线箱均需整体连接,然后接地。如果不能确定信息出口的准确位置,拉线时可先将线缆盘在吊顶内的出线口,待具体位置确定后,再引到各信息出口。 2、地面型信息出口采用地面线槽走线方式。这种方式适用于大开间的办公间,有大量地面型信息

    21、出口的情况建议先在地面垫层中预埋金属线槽。主线槽从弱电井引出,沿走廊引向各方向,到达设有信息点的各房间进,再用支线槽引向房间内的各信息点出线口。强电线路可以与弱电线路平行配置,但需分隔于不同的线槽中。这样可以向每一个用户提供一个包括数据、语音、不间断电源、照明电源出口的集成面板。真正地做到在一个清洁的环境下,实现办公室自动化。由于地面垫层中可能会有消防等其他系统的线路,所以必须由建筑设计单位,根据PDS管线设计人员提出的要求,综合各系统的实际情况,完成地面线槽路由部分的设计。线槽容量的计算也应根据水平线的外径来确定即:线槽的横截面积=水平线截面积之和3地面线槽也需整体连接,然后接地。4.2.2

    22、垂直干线子系统的走线设计 垂直干线子系统,是由一连串通过地板通孔垂直对准的接线间组成的。 用于PDS系统的典型接线间,其可以走进入的最小安全尺寸是200150cm,标准的天花板高度为240cm,门的大小至少为高2.1宽1M,向外开。垂直干线的走线设计分为两部分: 1、干线的垂直部分垂直部分的作用是提供弱电井内垂直干缆的通道。这部分采用预留电缆井方式,在每层楼的弱电井中留出专为PDS大对数电缆通过的长方形地面孔。电缆井的位置设在靠近支持电缆的墙壁附近,但又不妨碍端接配线架的地方。在预留有电缆井一侧的墙面上,还应安装电缆爬架。爬架的横档上开一排小孔,大对数电缆用紧绳绑在上面,用于固定和承重。附近有

    23、电梯等大型电磁干扰源,则应使用封闭的金属线槽为垂直干缆提供屏蔽保护。预留的电缆井的大小,按标准的算法,应至少是要通过的电缆的外径之和的3倍。此外,还必须保留一定的空间余量,以确保在今后系统扩充时不致需要安装新管线。 2、干线的水平通道部分 水平通道部分的作用是,提供垂直干线从主设备间到其所在楼层的弱电井的通路。这部分也应采用走吊顶的轻型装配式槽形电缆桥架的方案。所用的线槽由金属材料构成,用来安放和引导电缆,可以对电缆起到机械保护的作用,同时还提供了一个防火、密封、坚固的空间使线缆可以安全地延伸到目的地。其选材算法与水平子系统设计部分的线槽算法一致。 与垂直部分一样,水平通道部分也必须保留一定的

    24、空间余量,以确保在今后系统扩充时不致需要安装新的管线。 3、设备电源管线方案 接线间的AC电源需求与接线间内安装的设备数量有关。 首先,在配线间内应至少留有二个为本系统专用的,符合一般办公室照明要求的220V电压,电流10A单相三极电源插座。根据接线间内放置设备的供电需求,还需配有另外的4个AC双排插座的20A专用线路。此线路不应与其他大型设备并联,并且最好先连接到UPS,以确保对设备的供电及电源的质量4.3楼层信息点分布统计 综合布线工程作为长途电力枢纽楼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基础工程,将为大楼的各个不同功能的智能子系统提供合理的、超前的、集成化线路基础,最终提高大楼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

    25、,实现安全、节能等目标,针对电力枢纽楼的功能特点及具体使用情况,设置以下不同类型的信息点,以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根据施工平面图及要求,本工程信息点均设计为语音点和数据点,核算出各楼层信息点分布图如下:终端插座描述应用描述小计楼层RJ45插座(个)同轴插座语音数据门禁控制器摄像机RJ45主楼单孔双孔(个)孔数孔数孔数孔数(个)孔数12F432232304226811F01021070322010F4271527264115589F4271127264111588F4271227264112587F43483433418726F4104109414245F452852514181084F351851

    26、503181053F2371037362110762F055255540121101F4393393841382合计18215982321630149513711623233785实验总结本次课程设计,首先我通过自己独立的查找资料,选择参考书,查阅文献,阅读课程要求的相关参考书籍、设计标准、规范及工程手册、图表和文献。巩固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提高了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其次,通过实际工程设计方案的分析研究、论证比较、设计计算等环节,初步掌握了简单工程问题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能够简单按设计课题和工程设计要求编写课程设计报告书,能独立阐述设

    27、计成果。更加熟练了对计算机辅助制图软件的使用,学会了绘制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图纸。6致谢 本次课程设计能够顺利完成,首先要感谢于海鹰老师辛勤的传授我们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原理的知识,有了他的认真负责和对我的严格要求,我才能学好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原理这门课;其次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魏莉老师,是她在我做课程设计的过程中给了我大量的帮助和指导。最后要感谢的就是我们团队的成员们,有了他们对我的监督和鼓励,我才能顺利完成此次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1 黎连业编著.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与施工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 刘国林编著.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3 杜煜,姚鸿 编著.计算机网络基础.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4 国家标准.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5 刘宏立编著.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工程. 北京:环境科学出版社6 梁华编著. 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手册. 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7 国家标准GBT 50314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8 张宏庆,张言荣等 编著 智能建筑综合布线技术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年99 吴成东 编著 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实践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4月 .15


    注意事项

    本文(某大厦综合布线课程设计说明书.doc)为本站会员(精***)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沃文网发消息,QQ:2622162128 -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