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沃文网! | 帮助中心 分享知识,传播智慧!
沃文网
全部分类
  • 教学课件>
  • 医学资料>
  • 技术资料>
  • 学术论文>
  • 资格考试>
  • 建筑施工>
  • 实用文档>
  • 其他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沃文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级英语课程课程导读.doc

    • 资源ID:865063       资源大小:190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级英语课程课程导读.doc

    1、高级英语精品课程课程导读第一册 第一课 The Middle Eastern Bazaar课文导读: 作为高级英语第一册的第一篇课文,它起了一个传统和规范的开头。一篇写于1962年的记叙文,标题即主题。中东的集市,顾名思义,描写的是中东的 集市。跟标题相配,这篇课文采用空间顺序展开故事。就像一个摄像头一样,把中东的集市从外到里,一个挨一个拍了一个遍。我们眼前展开的是那种几百年以前就有的古老集市,人群在拥挤的集市里熙熙攘攘、川流不息,摊主们把自己的货物堆在面前大声吆喝,顾客们一边仔细挑着东西一边跟摊主讨价还价。更好看的是那些个手工作坊:铁匠铺、铜匠铺、银匠铺整天价叮叮当当、火花四溅,宛如童话故事

    2、;还有那老油坊,蒙着眼睛的骆驼围着磨盘转呀转。知道的说是赶集,不知道的想象着自己到了历史博物馆。了解中东的集市,全在这一篇课文里。 教学步骤:1. 熟悉记叙文体。典型的描写景物的记叙文,用空间顺序展开故事,是最常见的写景方式。2. 修辞手段的应用。这篇课文里用到了常见的 simile, metaphor, hyperbole, onomatopoeia, alliteration, parallelism 等修辞手段。而修辞是高级英语课程讲解的重点之一,第一课有必要把英语基本修辞手段梳理一遍。3. 记叙文的语言特点。记叙文长于用第三人称客观语言叙事,这篇就是范例。4. 课文释义。描写详略得当,

    3、点面结合,结构完整。5. 课后作文:模仿课文风格写一篇自己熟悉的市场。第一册 第二课 Hiroshima the “Liveliest” City in Japan课文导读:提到广岛,就会想起二战时美国空军投下的那颗原子弹:升空的大火球、蘑菇云、爆炸声、核辐射几秒钟内广岛被夷为平地,人们死的死,伤的伤,就算是幸存下来有的还有内伤,没有内伤的还要承受健康人的歧视和白眼。距离广岛原子弹爆炸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想起来仍然令人心悸。新的广岛是否可以忘记那颗原子弹带来的所有伤痛?如果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几颗原子弹就可以把地球所有城市夷为平地。核战争消灭的是人类自己。人类最大的敌人只是人类自己。从一个美国

    4、记者一个为美国对广岛人民犯下的罪行深深惭悔的美国人眼里,我们了解了今天的广岛,了解了曾经伤痛的广岛人民。广岛啊,你是否像你外表所表现的那样充满活力?你充满活力的外表下还能感受到昔日的伤痛吗?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一个美国记者二、三十年后对她采访的真实故事。教学步骤:1. 背景知识:1)重点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广岛的原子弹爆炸的历史。 2) 介绍日本城市广岛的基本概况。2. 日本人的礼仪。3. 东西方的文化差异: 细化到美国和日本的文化差异。4. 课文释义: 以“我”第一人称叙述整个故事,既表现了东西方文化差异,又深入探究了深埋在广岛人民心底的伤痛。以时间顺序穿线,条理清晰,文字简洁。5. 课

    5、后练习:Why is Hiroshima called “liveliest” city in Japan?第一册 第三课 Ships in the Desert课文导读: 这篇课文在本册书里属于很另类的一篇文章。首先是其作者的与众不同。作者阿尔戈尔系美国前总统(1984-1992)。他既是美国政坛风云人物,同时又是一位研究地球生态环境的严谨学者。从1989年起,戈尔去南极、北极、非洲、美洲各地考察调研,并于1992年出版了地球的生态平衡:生态与人类精神(Earth in the Balance: Ecology and Human Spirit)一书,详细描述了地球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该书一出

    6、版就立即成为当年的畅销书。这篇课文就选自戈尔的这本畅销书。一本论述环境的科普著作能够成为市场上的畅销书,卖点在哪里?首先是作者作为政治家和科学家双重身份的战略眼光和科学预言。20年后的今天重温这本书,我们一样感叹作者对地球环境的预言大多变成了现实。其次是作者在这部科普著作中与众不同的叙事风格。与大多数科普著作客观、平淡、学术性强、理论性强的特点相悖,这本书采用了主客观相结合,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并用,用讲故事的方法和夹叙夹议、修辞丰富的语言把原本枯燥、深奥的学术专著变得生动有趣。学完课文,学生会感叹:原来学术论文也可以这样写!原来读学术著作也可以像读故事书一样有趣!看看本课的标题:Ships i

    7、n the Desert . 沙漠之舟,沙漠里哪里来的船呀?是指的骆驼吗?是真正的渔船为什么停在沙漠里?读完课文谜底也就解开了:正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让渔船永远停在了沙漠里。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最大的敌人正是人类自己!警钟长鸣,保护自然也是21世纪的今天人类的首要任务。从写作风格到题材本身的意义而论,这篇文章都是一篇经典之作。教学步骤:1. 背景知识1) 作者简介:重点从作者的双重身份入手点出其写作风格和手法的独特性和可读性。2) 环境问题题材的现实意义:从咸海开始,从地球的一个角落开始,环 境问题成了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难题。3) 结合当前形势和全球大背景推出环境问题大题目。2. 写作风格赏析

    8、:本文综合了多种文体手段加上作者风趣幽默、有理有例的个性化风格,以一种新的手法演绎了科普文章的另类表达。3. 课文结构解析:从一个环境问题到另一个环境问题,从局部到全球,人 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像战争一样从局部、地区扩展到世界大战。该课文以每个具体问题引导,一个问题分为一部分,结构简单清晰。4. 课文释义:先扫除所有环境有关专业术语和基础知识,再辅以论辩文章的基本原理,这篇课文的释义就会势如破竹了。5. 研讨和课外作业:以小组形式进行环境问题讨论并在课后写出环境保护的作文。 第一册 第四课 Everyday Use for Your Grandmama课文导读: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在日常用

    9、品( Everyday Use)中成功地塑造了代表传统文化的母亲和代表现代风格的女儿的形象,围绕如何理解和继承祖传的被子展开情节,反映了由种族问题引起的家庭矛盾.小说借母女冲突表达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主题: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的意义在于深刻地认识理解其文化内涵,而不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沃克运用象征主义的视角及敏感的嗅觉触摸到了非裔黑人在寻根文化、伤痛文化与现代白人文明的冲击与涤荡中的苦痛挣扎和文化身份认同,构拟出一幅在深沉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面前迷惘和抗争的画面,体现出作者难以释怀的黑人情结和沉重的沃克焦虑,这也是作者自我意识的彰显。与其他多数黑人文学作家不同的是沃克小说的主题不是惯常的黑人与白人的斗

    10、争,而是黑人尤其是黑人妇女内部的斗争,也是黑人妇女内心的挣扎。作者简介:艾丽斯沃克(Alice Walker,1944)出生于南方佐治亚州的一个佃农家庭,父母的祖先是奴隶和印度安人,艾丽斯是家里八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1961年艾丽斯获奖学金入亚特兰大的斯帕尔曼大学学习,并投身于争取种族平等的政治运动。1962年被邀请到马丁路德金的家里做客,1963年聆听了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的讲演。1972年艾丽斯到威尔斯利大学任教,开设“妇女文学”课程,这是美国大学最早开设的女性研究课程,同时艾丽斯还担任了女士杂志的编辑,但仍坚持写作。自1968年出版第一部诗集以来艾丽斯已经发表五部长篇小说、两个短篇

    11、小说集和五卷诗集。艾丽斯的作品曾多次获奖,1982年出版的紫颜色更是受到读者和评论家的一致好评,成为畅销小说还被改编成电影。1983年,这部小说获得美国文学界的三项大奖。教学步骤:1. 人物关系:Mother “I” the uneducated black working woman. Maggie the uneducated little daughter, plain-looking and timid, got burnt in a fire years ago. Deethe big daughter and well-educated, beautiful and intelli

    12、gent2. 主题: black vs. black, here Mother and Maggie vs. Dee3. 线索与象征: 两床被子及其他家里日用物品代表黑人的文化传承。4. 女性作家对细节的细腻描写。这里描写母亲的劳动场景和与女儿重逢的画面,小女儿的跛行,大女儿身上的拖地长裙等细节都描写得又生动又细致,表现了沃克对生活的洞察力。5. 以第一人称展开故事。“我”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黑人劳动妇女和母亲语 气随意亲切,口语化俚语化的语言表达贴合母亲的身份和文化水平。6. 小配角,大作用。故事中唯一的一个男性角色大女儿带回家的男朋友(或者丈夫,书中没有点明)对大女儿的角色烘托起到了画龙点睛

    13、的作用。7. 女性主义作家的作品。 实际上在所有沃克的作品中,男性的形象都是被弱化的。沃克本人强调自己是女性主义者(womanist),而不是女权主义者(feminist)。这篇小说的女性主义倾向非常明显。8. 课文释义:重点在于细节9. 课后作业: 分析小说中的三个女性形象之一。 第一册 第五课 Speech on Hitlers Invasion of the U. S. S. R课文导读: 这是本册书里唯一的一篇演讲稿。作者英国首相丘杰尔的生平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是预习的重点。1. 作者简介:英国首相温斯顿伦纳德斯潘塞丘吉尔爵士生于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逝世。丘吉

    14、尔,英国著名政治家。贵族家庭出身,其父伦道夫丘吉尔勋爵曾任财政大臣。生于牛津郡,毕业于哈罗公学和桑赫斯特军事学院。曾参加英国在印度、苏丹的殖民战争。18991902年英布战争期间任晨邮报战地记着。1900年当选下院保守党议员。1904年改入自由党。1906年以自由党候选人资格被选入下院。19061908年任殖民部次官。1908年起历任贸易大臣、内政大臣、海军大臣。一次大战中以海军大臣资格参与决策,后因1915年达达尼尔战役失败而辞职。1916年率第六皇家苏格兰毛瑟枪队在法国对德作战,1917年任军需大臣。19191921年任陆军和空军大臣。19211922年任殖民大臣。1924年重返保守党,再

    15、度被选入下院并任财政大臣。二次大战爆发后任海军大臣,19401945年任首相,领导战时联合政府。1945年7月任反对党领袖。19511955年再次任首相、第一财政大臣兼国防大臣。1955年4月因年迈退休。他在苏联十月革命后,曾策划对年轻的苏维埃国家进行武装干涉。当张伯伦推行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时,他表示强烈反对,提出过联苏制德的主张。他任首相后将该主张付诸实施,与罗斯福、斯大林等协同对德作战。大战期间出席在德黑兰、雅尔塔举行的三大国政府首脑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前半期。战后积极推行他的以英美特殊关系为中心的“三环外交”。著有英语民族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6卷,19481954)等。19

    16、5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8月15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 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3.演讲稿的艺术:丘吉尔在其演说主体的结构

    17、模式中,使用了对仗、头韵、排比、倒装等修辞手法,加强了语言的力度及感染力。本文从修辞写作的角度探讨了邱吉尔就希特勒入侵苏联演说词的写作艺术。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Winston Leonard Spenser Churchill)曾两度出任英国首相被公认为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政治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邱吉尔被任命为英国海军大臣。德国于1940年7月10 日对英国发动空袭, 历史上称为“不列巅之战”。正当不列巅之战胜负未分之时,希特勒既怕苏联强大,更怕英苏走上联合,于是把矛头突然地转向了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新阶段。邱吉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表了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广播演说。 邱吉尔

    18、在演说开始就用简明扼要的语言交代清楚其演讲的意图和主题,这种开门见山的方式常被用于较为正规、严肃和庄重的场合。在其演说主体的结构模式中,邱吉尔使用了对仗、头韵、排比、重复、倒装等修辞手法,加强了语言的力度及感染力。 1. 排比(Parallelism): 排比也是平行结构,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几个词或句子并列使用。它不仅能增强语言的韵律美也能增强语言的气势。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排比常常与其它一些修辞方法搭配使用以取得多样化的效果。 I see the Russian soldiers, I see them guarding, I see the ten thousand, I

    19、 see advancing upon ,I see also the dull ,drilled, docile, brutish masses ,I see the German bombers and fighters.在这一段中,邱吉尔一连使用了六个并行的I see来描述纳粹进攻苏联时的情景,表明了他支持、同情苏联军民,声讨纳粹德国野蛮、残暴的侵略行径。在以下的自然段里邱吉尔又多次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以表明他消灭希特勒、消灭纳粹德国的决心。 2. 重复(Repetition):重复与排比相比,两者都具有突出重点的作用,但重复侧重于词语,而排比侧重于结构。两者结合使用效果更佳。 1) We

    20、ll never parley, well never negotiate with Hitler or any of his gang. (我们决不谈判;我们决不同希特勒或他的任何党羽谈判。)这里parley, 与 negotiate是同义词,意思为“谈判”。 2)The return of the bread-winner, of their champion, of their protector这三个并列的介词短语作后置定语修饰The return。邱吉尔把重复与排比结合使用以强调of后这三个单数名词实际上指的是同一类人,即他们在前线作战的亲人们。 3. 反问句(Rhetorical

    21、question):反问句是一种用疑问形式表示肯定或否定意义的句式,而无需作出回答的修辞方法,但语气比陈述句更为强烈,具有强烈的反诘语气。 but can you doubt what our policy will be ?(我相信,你们决不会怀疑我们将要采取的政策。)在此邱吉尔表明了英国政府消灭希特勒,肃清纳粹制度的决心。 4. 圆周句(Periodic sentence):也称作“掉尾句”。 圆周句中主要信息在后,次要信息在前,使句子的重心置于句尾,这种句式使听者不能很快地接触到句子的主要内容,因而增加了悬念,起到了强调作用。在以下句中,邱吉尔把关键意思放在句子末尾,因而要读完全句才能了

    22、解该句完整的句子结构,这种句式上的安排使得他的演说词显得比较复杂、正式和文雅,同时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气势,从而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演讲者的思想感情。 If Hitler imagines that his attack on Soviet Russia will cause the slightest divergence of aims or slackening of effort in the great democracies who are resolved upon his doom, he is woefully mistaken (如果希特勒认为他对苏联的进攻会稍稍转移那些决心消

    23、灭他的伟大的民主国家的目标或者使他们的斗志松懈下来的话,那麽他就大错特错了。) 5. 倒装句(Inversion):句中正常词序地任何变化,都会同原句意义上、程度上、或语气上产生一定地区别,因此倒装形式通常用来表示强调,被强调的概念一般放在句首。教学步骤:1. 关键词: 丘杰尔、 二战、前苏联、 三巨头、 希特勒、 演讲艺术2. 背景知识:1)作者简介 2)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3. 演讲稿写作技巧简介。4. 课文段落划分:本篇课文不是一篇完全的演讲稿,它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丘吉尔的自述;第二部分:丘吉尔秘书科尔维尔的叙述;第三部分:演讲稿部分。重点在第三部分即演讲稿部分。5. 课文释义:以演

    24、讲稿写作技巧为纲来赏析这篇丘吉尔的演讲稿。6. 课后作业:模仿丘吉尔的文体写一篇演讲稿并在课堂上演讲。第一册 第六课 Blackmail课文导读:本篇课文节选自加拿大畅销小说作家阿瑟黑利的长篇小说大饭店(Hotel,1965)。1. 作者简介: 阿瑟黑利(1920-2005)1920年出生于英格兰。14岁时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中断学业。“二战”他参加了英国皇家空军,在中东和印度执行任务。1947年,黑利离开英国,定居加拿大,之后取得了加拿大国籍(同时保留英国国籍)。最初,他在多伦多的一家生产拖拉机履带的工厂里做营销,但是正如2001年黑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声称的那样,他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编织故事”

    25、,不久他即辞职从事剧本写作。作为世界最知名的畅销书作家之一,阿瑟黑利擅长把日常的故事写成引人入胜的惊悚小说。他常以金融业竞争、饭店经营这样的行业故事为背景,小说的主人公多是经理人、医生这样的职业人士。据统计,他的11部作品在40个国家被翻译成38种文字,总印数超过1.7亿本。其中的代表作被改编成影视剧后,风靡整个世界。1968年,根据他的小说航空港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映后,开启了上世纪70年代灾难片的风潮。而根据他的钱商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由著名影星柯克道格拉斯与琼科林斯主演,是历史上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集之一。出生于英格兰的黑利曾在英国、加拿大、美国等国生活过,1969年,他移居巴哈马的一个海岛,定居

    26、至今。近年来,他不再公开出版小说,但据透露,作为一种爱好,他仍时常写作。他的第一部小说最后诊断出版于1959年,讲述医生误诊致婴儿死亡的事件。之后他频出杰作,如大饭店(1965年)、航空港(1968年)、汽车城(1971)和烈药(1975年),他最后的一部作品是出版于1997年的侦探。黑利写一部“行业小说”通常要花数年的时间,他的妻子说:“他沉思良久才写上几个字,每天虽只限定600字,却要花上6个小时。”而且,据说每次下笔前,他都会亲身深入各个行业,体会个中三味。为航空港一书黑利夫人曾协助他,用一个通宵观看了机场邮局分拣邮件装机经过,写了厚厚一叠调查报告,可黑利只采用了一句话。为了写大饭店黑利

    27、采访一个旅馆雇员,用几个小时听他大叹苦经,偶尔听到一句:“有一个惯窃,你可能有兴趣,他是这样窃取房间钥匙的。”于是小说中的米尔思就此诞生。如今,大饭店已成了旅馆管理专业学生必读的“教科书”,而人们避开周一周五生产的轿车,因为汽车城中说流水线工人度周末心神不定而使质量无法保证。黑利的意义已经超越了通常的畅销书作家。另外,该小说的节选也出现在英语专业学生的高级英语课本中。大饭店出版于1965年,小说情节发生在四天半的短暂的时间内,故事一开始,就写到圣格雷戈里饭店面临着财政危机,可能被大财阀收购,于是,从经理到清洁工都面临着生存与工作的选择。从始至终,书中都弥漫着紧张的角力,各方势力在争夺经营控制权

    28、上使尽手段。此外,书中也闪烁着浪漫的亮点,这是指在其中的几对恋人,更是指最后出人意料的大结局安排。阿瑟黑利于2004年11月24日在巴哈马去世,享年84岁。 2. 大饭店简介大饭店是阿瑟黑利1965 年的作品。它描写美国南部新奥尔良一家豪华的大饭店,由于老板沃伦特伦特因循守旧,管理不善,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结果负债累累,而被迫出售的故事。通过对这家饭店的描述,反映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形形色色的弊端和痼疾:旅馆巨擘弱肉强食,侦探人员敲诈勒索,饭店职工贪污盗窃,黑人遭到种族歧视,上层贵族卑鄙无耻,纨袴子弟腐化堕落,富商少女精神空虚,饭店惯窃贪婪无厌?所有这一切,可以说是腐朽的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缩影

    29、。象他的其他作品一样,阿瑟黑利在这部小说里也塑造了几个可爱的人物。例如小说中的主人公彼得麦克德莫特,在黑利的笔下,是一个年富力强、精通业务、事业心强、富有远见的经理人员。另外如认真负责的副厨师长安德烈雷米尔、忠心耿耿的垃圾工人布克特格雷厄姆,作者都作了比较深入的描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此外,作者在小说里结合故事情节介绍了许多有关现代旅馆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值得广大的旅游和饭店工作人员一读。阿瑟黑利是一个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的继承者,他以善于描写当代美国社会现实著称,而且对现实的反映比较忠实,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他丰富的生活经历有关。教学步骤:1. 故事结构:长篇小说大饭店以多头绪并行手法展开故事,时

    30、间局限在本 周一周之内,地点就在这家饭店内。主线索:圣格里高利大饭店的命运由于经营不善,本周内如还不清银行按揭,就要面临被转手拍卖的命运。一个偶然机遇,饭店的一位客人买下了它的经营权,并交给原饭店的总经理助理彼得打理,饭店重新走上正轨。副线索:1) 一桩强奸未遂案,城里一家大户人家的独生女差点被几个花花公子夺去贞操。 2) 一个以客人身份入住的惯偷,巧妙的是他把偷来的东西都放在机场行李柜里,他以为人不知鬼不觉,殊不知这一切最终露出了马脚。 3) 饭店里正接待一国际医学会议,一位黑人医生因为种族歧视被饭店拒之门外,引起了与会医生们的抗议。 4) 克罗伊登公爵和公爵夫人因一起肇事逃逸案受到饭店保安

    31、队长奥杰尔维的敲诈。本课正好讲述了保安队长来公爵和公爵夫人下榻的总统套间敲诈一段。 本篇故事大结局:保安队长奥杰尔维本意是来敲诈公爵夫人,却被公爵夫人反利用并败在了公爵夫人手下。奥杰尔维开着公爵肇事的捷豹车去北方销赃,却被堵在公路上的巡警逮个正着。公爵无奈只好去警察局自首,却在乘坐饭店的外挂电梯时因电梯发生故障被从电梯里甩到了地上,当场毙命。公爵夫人以为制服了保安队长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却不知到头来却成了寡妇。高潮、巧合、意外,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在这个故事中全都展现了,要不说黑利是讲故事的高手呢! 2. 人物简介1) Duke an international famous statesman

    32、, the newly-appointed British ambassador to Washington who has three hobbies in life: gambling, drinking and chasing women.2) Duchessa strong-willed woman, the dominating hostess.3) Ogilvie a rough and rude man, who takes advantage of his job to blackmail guests.3. 课文释义:畅销小说以故事情节取胜,这篇故事即是一典型例子。三个人物,

    33、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人物描写是本文一大特色。4. 小说手法的应用。5. 课后思考题:通俗文学与严肃文学的差异第一册 第九课 Mark Twain Mirror of America 课文导读:马克吐温(Mark Twain l8351910) 作者简介:马克吐温(Mark Twain l8351910),美国作家。本名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是其笔名。出生于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汉尼拔的一个乡村贫穷律师家庭,从小出外拜师学徒。当过排字工人,密西西比河水手、南军士兵,还经营过木材业、矿业和出版业,但有效的工作是当记者和写作幽默文学。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34、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他的早期创作,如短篇小说竟选州长(1870)、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1870)等,以幽默、诙谐的笔法嘲笑美国“民主选举”的荒谬和“民主天堂”的本质。中期作品,如长篇小说镀金时代(1874,与华纳合写)、代表作长篇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1886)及傻瓜威尔逊(1893)等,则以深沉、辛辣的笔调讽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于美国的投机、拜金狂热,及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与惨无人道的种族歧视。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通过白人小孩哈克跟逃亡黑奴吉姆结伴在密西西比河流浪的故事,不仅批判封建家庭结仇械斗

    35、的野蛮,揭露私刑的毫无理性,而且讽刺宗教的虚伪愚昧,谴责蓄奴制的罪恶,并歌颂黑奴的优秀品质,宣传不分种族地位人人都享有自由权利的进步主张。作品文字清新有力,审视角度自然而独特,被视为美国文学史上具划时代意义的现实主义著作。马克吐温是第一位用地道的美国口语写作的美国作家,他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为美国小说的语言带来意义深远的变化,奠定了美国文学口语化风格的基础。他那清新幽默的文笔,毫无雕琢的朴素语言开创了美国小说口语化的先河,对后世作家产生巨大影响马克吐温的历史命运在美国,马克吐温似乎有两个,一个是读者眼中的马克吐温,一个是批评家眼中的马克吐温。在读者看来,马克吐温幽默、滑稽、诙谐,夸张得要命,可

    36、又蛮真实的,有时还带点刺儿;他的美国味道很足,男女老少都喜欢读。在批评家看来,事情就复杂了。马克吐温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作家?是无害的滑稽家,还是社会讽刺家?早期这么乐观,后来为什么这么悲观?他到底是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的天才,还是看风使舵的庸人?他究竟是热爱美国还是痛恨美国?这些涉及到对他总评价的问题近一百年以来没有停止过争议,是一大研究课题,在美国叫做“马克吐温问题”。在马克吐温那个时代的作家中,没有一个象他那样接触到美国生活这么多的方面。他思路阔广,不安于现状,不知疲倦,什么事情都要探个究竟。有人说他的幽默不触及那个时代的弊端,实际情况是:我们经过研究之后,发现他那个时代的弊端很少不被他嘲弄

    37、过、讽刺过、讥笑过。政府那些不光彩的事情,包括贿赂、腐败、收买、把人民的正义当儿戏等等,他全评论过。有人说他向社会上的庞然大物投降,然而抨击那个腐败的美国的批评用语“镀金时代”,正是他想出来的。在他创作的宽阔范围之内,社会的烂疮疤他没有一个不揭的。第一,马克吐温是富于美国民族特色的作家。大家几乎都同意V.L.派灵顿教授的意见:“他是一个真正的美国作家在美国土生土长,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语言进行创作,在他身上,欧洲的东西一点都看不见,封建文化最后一条碎片都不剩了。他是地方的、西部的、又是美国大陆的作家。”第二,他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一部美国名著,无论从社会内容、思想意义,还

    38、是从艺术风格、语言技巧方面考虑,都是一部伟大的小说,永远散发出“非常清新”的“青春气息”。第三,马克吐温是雅俗共赏的典范。他的作品,读者不论年龄大小,也不论文化修养高低,都喜欢读。这是因为他一些优秀作品具有众多的层次,又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幽默形式表现出来。他亦庄亦谐的艺术风格既沟通了他与广大读者之间的渠道,又以丰富的艺术含量进入严肃文学的领域。(四)马克吐温的语言艺术是卓越的。他只读过小学,他的语言是从群众中学来的活的语言。他在民间语言的基础上加工锤炼,进一步创造了美国的文学语言,开了一代文风。四十年代以后,一些学者摆脱了两派之争,对马克吐温进行多方面的探索。主要成果是出现了几部优秀的评传和神秘

    39、的陌生人真本的发现。如果我们可以把批评家比作画家的话,那么,马克吐温已经有了好几幅画像。第一幅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这是一名滑稽演员,诙谐幽默,插科打诨,妙语不绝,逗得观众捧腹大笑。在他去世前夕,他的肖像变了:一身白色服装,一头银发,叼着烟斗,斜靠在椅子上,庄重而又慈祥,是一个大文豪在繁重的创作之余偷得一点悠闲。这幅画挂了二十年,布鲁克斯炮制了第三幅:一个唯唯诺诺、卑贱得神经虚弱的庸人,天才的英气好像隐约可见,但湮没在商业化的浓艳俗色之中。德沃托很不满意这种画法,来了个第四幅:才气横溢,粗犷豪放的西部性格呼之欲出。至今为止,马克吐温的画像没有“定稿”,美国的批评家画家们正在勾勒各自心目中的马

    40、克吐温。解读马克吐温和他生活的年代:马克吐温对中国读者来说也是耳熟能详的名字。问题在于我们为什么要说马克吐温是美国的一面镜子呢? 是他的作品反映了美国现实社会呢还是他所处的时代和他的经历本身反映了美国现实社会?我们说两者都有。作为一篇文学评论,本文论述了马克吐温的作品及他的经历相结合折射了美国现实社会。作为一位自学成才、大器晚成的作家,马克吐温的生活经历就是他作品的宝贵素材。教学步骤:1. 背景知识:1) 马克吐温的生平和作品 2) 他所处的时代和大事件 3) 他所代表的文学思潮和流派2. 教学难点:1)马克吐温作品的口语化、俚语化语言风格 2) 马克吐温式的幽默 3) 马克吐温的两部代表作汤

    41、姆索耶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芬恩历险记的故事梗概和主题思想3. 课文释义:把握文学评论的写作特点和马克吐温的语言特点,并从吐温的人生经历探究他人生观的巨变。4. 课前预习:分组查阅马克吐温资料,在课堂上讲述。第一册 第十一课 But Whats a Dictionary For? 课文导读: 本文重点讨论了词典和词典编撰学的问题,说明了一本词典的功能和其局限性。词典编撰学也在语言学的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因为语言本身是活生生的、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一本词典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过时。可以说词典的编撰出版永远落后于语言本身的发展。词典的实用性和权威性只是相对的,而语言本身的变化才是绝对的。 用韦氏第二版

    42、和第三版国际大辞典的对比为例说明词典的功能。举例丰富而翔实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学完本课,我们对词典的认识又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认识词典才能更好地利用词典。 也许我们天天都在查字典,但是有几人知道语言学、词典编撰学与一个词条之间的必然联系呢?这篇课文帮助我们从理论上了解词典的编撰和一个词条定义的由来,从而可以提高我们查阅词典和正确理解词义的能力。教学步骤:1.英美国家主要英英词典 1)Johnsons Dictionary (1755) 2) Longman Dictionary 3) Oxford Dictionary 4) Websters Dictionary 5) Collins Dict

    43、ionary 6)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7) MacMillan Dictionary 3. 词汇学和词典编撰学之间的关系1) What is lexicology?2) What is lexicography? 4. 语言学的基本含义1) All languages are human conventions, not systems of natural laws.2) Each language is unique in its pronunciation, grammar, and vocabulary.3) All languages are

    44、dynamic rather than static, and hence a “rule” in any language can only be a statement of contemporary practice.4) “Correctness” can rest only upon usage, for the simple reason that there is nothing else for it to rest on.5. 课文释义:把握词典词条定义和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任何定义都只能是 相对的。任何词典都有一定的时效性。6. 课后练习:比较几种主要英语词典的词义、例句、

    45、音标、附录等细节上的异同,并用你熟悉的一本词典为例说出其主要特点和不足之处。第一册 第十二课 The Loons 课文导读: 1. 作者简介玛格丽特劳伦斯(19261987)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加拿大文学复兴时期举足轻重的作家之一,一生著作甚丰,作品包括小说、杂文和儿童故事。她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以她在非洲的生活经历为创作素材的时期,另一是以她虚构的加拿大西部草原小镇马纳瓦卡为创作背景的时期。在加拿大,玛格丽特精心建造的马纳瓦卡小镇就像福克纳笔下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一样,在文学殿堂中熠熠生辉,行人不由得驻足凝望。 玛格丽特劳伦斯婚前名叫琼玛格丽特威米斯,1926年出生于加拿大曼尼托巴的草

    46、原小镇尼帕瓦,是苏格兰爱尔兰后裔,幼年双亲俱逝,后被姨妈收养。玛格丽特年纪很小便崭露写作的天赋,中学时就有作品散见校报报端。她十八岁离开家乡到现在的温尼伯格联合学院读书,毕业后受聘为温尼伯格城市报的记者。1947年与水力工程师约翰劳伦斯喜结连理,育有一子一女。 1950年因约翰的工作需要,玛格丽特举家迁往英国,后至索马里,1952年又搬迁到加纳,在那儿前后共生活了五年,1957年后回到加拿大温哥华。非洲的经历为玛格丽特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贫穷树(1954)是她收集并翻译的索马里诗歌和民间故事集,游记先知的驮铃(1963)取材于她在东非的所见所闻,第一部长篇小说约旦河此岸(1960)和短篇小说集驯服明天者(1963)写的是加纳的成长及其为争取生存、自由和独立而斗争的情形。自此,争取生存、自由和独立的主旋律便经久不衰地回响在她的每一部小说中。


    注意事项

    本文(高级英语课程课程导读.doc)为本站会员(精***)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沃文网发消息,QQ:2622162128 -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