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教育的构成:(教师、学生和教育影响)学习目标:1、明确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的职业。2、了解教师的职业素质和劳动特点。3、明确学生的本质属性,叙述学生的权利和义务。4、理解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第一节 教 师教师的定义:“师者,人之模范也”汉代 杨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苏联 加里宁教师:受一定社会的委托,在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施加特定影响的专门人员。教育学小知识教育学小知识:说出古代教师的名称。如“博士”、“祭酒”、“司业”、“助教”、“学正、典学”等。一、教师的职业角色的定位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一)、教师的职业角色
2、1、消极作用:替罪羊、侦探和纪律的执行者。2、权威者的作用:家长的代理人、知识的传授者、模范的公民。3、支持的作用:心理咨询和治疗师、朋友与知己。一、教师的职业角色的定位(二)、现代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1、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建构知识的引导者。由传统的文化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化为“顾问”、“交换意见的参与者”等角色。2、教师是学生成为完整人的促进者。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教育使人在认知、审美、道德、情感、创造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3、教师是学习者和研究者。一、教师的职业角色的定位(三)教师的劳动特点1、教师劳动的长期累积性()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3、教师
3、劳动的复杂性()4、教师劳动的示范性()两类教师性格特征的比较 有效能教师 无效能教师1、合作民主1、坏脾气、无耐心2、仁慈、体谅2、不公平、偏爱3、能忍耐3、不愿意帮助学生4、兴趣广泛4、狭隘、对学生要求不合理5、和蔼可亲5、忧郁、不和善6、公正6、讽刺、挖苦学生7、有幽默感7、外表讨厌8、言行稳定一致8、顽固9、有兴趣研究学生问题9、罗嗦不停10、处世有伸缩性10、言行霸道11、了解学生,给予鼓励11、骄傲自负12、精通教学技能12、无幽默感二、教师专业成长的实现1、教师的职业态度和教师信念。2、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即爱心、责任心和公正。3、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即知识结构、能力(分为
4、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4、教师的心理素质。(主要是人格特质)3.1、教师的知识结构在传统观点上,教师的知识结构定位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模式;在现代社会中,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定位于“通识教育+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模式。通识知识:指有关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工具性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计算机知识和英语等)3.2、教师的能力结构教师的能力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首先,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其次,良好的沟通和交往能力;第三,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特殊能力:是指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所需要的教学实践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能力和教学组织和
5、调控能力;现代教育还要求教师具备审美能力。(三)、教师的内在价值(1)教师职业激发和丰富教师的创造潜能。(分析隐喻中的教师形象)(2)教师职业促进了教师的自我成长。如“教学相长”、“两代师表、一同塑造”等。(3)教师职业带给教师无穷的快乐。“生存型”的教师“享受型”的教师“发展型”的教师(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理想的建立。教师的专业知识的拓展;首先是量的拓展,其次是知识的质的深化,再次是知识结构的优化。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发展。教师的专业自我的形成。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
6、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 阶段名称时限 主要特征1、从教前关注阶段学生只是想象中的教师。2、早期求生阶段1-2年 学生关注自我胜任能力以及如何“幸存”下来,关注课堂控制,是否被学生喜欢等。3、关注教学情境阶段3-5年 教师关心在目前教学情境对教学方法和材料等限制下,如何正常地完成教学任务。4、关注学生阶段5-若干年教师开始把学生作为关注核心,关注他们的学习,社会和情感需要,以及如何通过教学更好地影响他们的成绩和技能。二、学生(一)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丰富、多样的人;2、学生具有能动性;3、学生具有创造性;4、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具有可塑性。5、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二、学生(二)学生
7、的社会地位1、学生是权利和义务的主体(1)学生的合法权利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受教育权和身心健康权(2)学生的义务A、遵纪守法;B、遵守学生行为规范;C、努力学习;D、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二、学生(三)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1、生理成熟期提前,应有针对性地开展青春期教育。2、思维活跃,但学习兴趣不高。教育要正确选择和利用有价值的信息,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思维力。3、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务实的人生观。二、学 生4、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5、心理问题增多。学习方面的困扰,如学习方法的烦恼、压力增大等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扰青春期生理、心理困扰人生发展中的烦恼如理想与现实的冲
8、突、自卑感等三、师生关系(一)师生关系及其作用1、师生关系: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的态度等。2、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二)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人格上的平等关系)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社会地位上的平等对话关系)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知识的无限性要求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三)我国目前中小学存在的师生关系类型1、对立型,师生交往呈单向型,易发生冲突,教学效果极差。2、依赖型,从知识的掌握看,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3、自由放任型,教学效果明显下降。4、民主型,师生之间呈现积极的双向的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认真指导。教学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