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沃文网! | 帮助中心 分享知识,传播智慧!
沃文网
全部分类
  • 教学课件>
  • 医学资料>
  • 技术资料>
  • 学术论文>
  • 资格考试>
  • 建筑施工>
  • 实用文档>
  • 其他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沃文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本科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

    • 资源ID:877270       资源大小:491.97KB        全文页数:4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本科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

    1、目 录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评估自评结果3(一)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各观测点自评等级一览表3(二) 自评等级4二、自评结果与依据51、定位与思路51.1.1 专业设置51.1.2 发展规划与举措(*)51.2.1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92、办学条件122.1.1师资条件(*)122.1.2师资建设计划与实施122.1.2师资建设计划与实施162.1.3教师教学与学术水平(*)162.2.1教学实验室192.2.2 教学实习基地202.3.1教材建设与选用(*)212.3.2图书资料213、教学过程223.1.1课程建设(*)233.1.2教学内容233.1.3教学方法与手段243.1

    2、.4 教学辅助环节273.2.1实验教学(*)283.2.2实习教学和社会实践303.3.1教师风范(*)313.3.2学习风气314、教学管理与教学效果344.1.1教学文件制度建设与执行(*)344、教学管理与教学效果374.2.1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374.2.2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394.2.3毕业论文(设计)(*)404.2.4 学生的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434、教学管理与教学效果444.3.1学生满意度(*)44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评估自评结果(一)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各观测点自评等级一览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自评等级1. 定位与思路1.1 定位

    3、与发展1.1.1 专业设置A1.1.2 发展规划与举措A1.2 人才培养方案1.2.1 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A2. 办学条件2.1 师资队伍2.1.1 师资条件B2.1.2 师资建设计划与实施A2.1.3 教师教学与学术水平A2.2 教学基本设施2.2.1 教学实验室C2.2.2教学实习基地B2.3 教材与图书资料2.3.1 教材建设与选用A2.3.2 图书资料B3. 教学过程 3.1课程教学3.1.1课程建设 A3.1.2教学内容 A3.1.3教学方法与手段 A3.1.4教学辅助环节 A3.2实践教学3.2.1 实验教学B3.2.2 实习教学和社会实践 B3.3教风与学风3.3.1 教师

    4、风范 A3.3.2 学习风气 A4. 教学管理与教学效果4.1 教学管理4.1.1教学文件制度建设与执行 A4.2 教学效果4.2.1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 B4.2.2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A4.2.3毕业论文(设计) B4.2.4学生的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 A4.3学生满意度4.3.1学生满意度 A5. 专业特色有特色(二)自评等级我专业各观察点中,有 16项为A级(其中4项为重要项目);有7项为B级;有1项为C级。自评等级为优秀。二、自评结果与依据1、一级指标:定位与思路 1.1定位与发展主要观测点A级标准C级标准观测点自评等级1.1.1专业设置设置合理、规范,有良好的学科基

    5、础,定位准确;较好地完成每年招生计划,生源好,有较好的社会需求专业设置较为合理、规范,有一定学科基础;与社会和市场有联系;每年基本完成招生计划A*1.1.2发展规划与举措专业建设目标明确,规划科学合理,措施得力有专业建设目标,发展规划和实施措施A主要依据:1.1.1 专业设置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于02年被教育部批准的本科办学的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于03年被教育部批准的本科办学的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电子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信息科学技术的前沿学科,目标是培养电子技术应用领域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招生就业方面,此类专业每

    6、年都超额完成招生计划,生源良好,同时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市场需求量大。*1.1.2 发展规划与举措一、专业现状电子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是以电子器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主体的一门新兴交叉型学科。如今,这门学科和技术已成为国家科技发展的先导,电子信息产业正成为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从2002年秋季开始招生,现有在校学生140余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从2003年秋季开始招生,现有在校学生200余名;现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验室有:模拟电路实验室、数字电路实验室、电工技术实验室、电视原理实验室、高频电路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DSP实验室、嵌

    7、入式实验室、电子创新实验室、四位单片机培训基地等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有:深圳市驰泰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宝安润丰电子厂和伟特电子有限公司等实习基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现有教授3名,副教授3名,硕士2名。二、培养目标的确定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电子信息科学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严格的专业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研、教育、产品研发、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门人才。 随着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及社会对该类人才的需求,通过不断追踪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适时更新和调整培养目标,更加突出

    8、其岗位性和应用性,力争五年内达到培养目标的高度完善,培养更加符合社会岗位需求的专业人才。使之能充分地体现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加适合于培养江西省面向21世纪的理工科电子信息领域人才。三、教学计划的制订目前该专业教学计划结构合理,与培养目标的定位相一致。目前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的力度大,现代技术含量高,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了针对性,形成了特色明显的应用性的教学内容新体系,多数主干课程进行了重组或整合,效果好;必修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建立完善优秀课程评价指标体系,设立课程建设基金,建立优秀课程的奖励评审制度,到2008年争取有3-5门主干课程达到优秀课程标准。根据培养目标,已制订

    9、了较为详细的教学计划,用于指导理论和实践教学活动。初步确立了专业方向及业务规格、修学年限、学分以及学分构成比例,以电子技术、电子CAD、彩色电视技术、单片机原理及接口、电子设计自动化、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作为主干课程。新的教学计划中还附有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设置表、教学活动周数分配表、教学计划进程表和教学年历等。争取在五年内逐步完善和实施加大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比例。突出重点,兼顾全面,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本科教育模式设置课程,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度,强化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跟踪电子专业前沿知识。改进实验课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

    10、性,创新性。丰富实习、设计、实训环节内容。四、教学大纲的制订现有教学大纲能满足培养目标的定位要求,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要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大纲,使大纲具有普遍性、先进性、和相对稳定性。结合该专业培养目标,邀请有经验的老专家老教授进行指导,三年内对现有教学大纲进行完善和修订,使大纲不受教材的限制,根据教学计划来体现培养目标,突出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包括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训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对各门教学大纲进行上网,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到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和要求,以便更好地做好预习和复习。五、课程建设 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成四个模块: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选修课,实践环节

    11、(包括毕业设计),总课时约2700。专业主干课程符合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要求;基础课程根据专业课的需要设定,但要考虑到为学生考研所需,打好扎实的基础;选修课程根据毕业生择业的要求以实用性为主。每门主干课程配备2名教师;主干课程教材选用“面向21世纪教材”达80%以上,建设与课程配套的专业实验课体系,加强实验教学;加强图书资料建设,积极积累优秀多媒体课件及资料。重视毕业设计指导资料的建设。重视试题库的建设。开展网上查询以弥补资金不足。六、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实施效果好,已形成了由专业带头人和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学术梯队,发展前景良好。专职实验人员和专职实习

    12、指导人员能积极参与校内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工程素质较高,人数足够,教学效果好;为教师的进修提高创造条件,开辟多种进修渠道。到2008年末使专业教师数达到20人左右。在年龄结构上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使45岁以下的教师占到50%以上;在职称结构上,高职教师比例达到40%以上;学历结构上,具有硕士学历以上的达50%以上。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建立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的,相对稳定的校外专业实习基地,实习效果良好。在提高师生素质和促进教学、生产、科技工作的结合上效果良好。七实验条件的完善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逐步购齐和更新教学仪器,积极推广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进教

    13、学方法。购置实验设备,完善实验室设备、力争五年后实验课的开出率达到100%。使我专业主要实验室达到相当规模,进一步扩建或新建下列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电工技术实验室、电子技术实训中心、电工技术实训中心、PCB实验室、电子创新实验室、EDA实验室、高频电路实验室、信号与系统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程控交换实验室、DSP实验室、光纤通信实验室、电子综合实验室等。八、实习基地的创建专业实习是学生在学习有关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深入社会现场,理论联系实际的极好机会,是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是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必须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我们非常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现已形成两条线

    14、:一条是校内稳定各专业实验室,另一条是校外建立的生产实习基地。目前该专业拥有两个正式挂牌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深圳驰泰电子有限公司和深圳润丰电子厂。争取5年内再建3-5各基地。为了加强教育实践环节,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力争有85%的应届毕业生能在固定的实习基地实习。要与实习基地建立稳定的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实习工作。形成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专业综合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结合,互相渗透。经过五年的不断建设,力争达到专业必需的基本操作训练项目齐全,学生都会操作,考核严格,效果好,在省部级评估中达到优秀;校内专业实习和校外实习都能按教学计划规定的周数

    15、和实习大纲要求进行,措施得力、效果好。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分工明确,衔接合理。九、奋斗目标该专业自成立以来,发展势头很好,必将为宜春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未来的学生在掌握了牢固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内容后,在就业岗位中能很快适应。该专业教师大部分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的直接来自企业,不同程度地为社会进行着技术服务。其中近两年完成科研项目八项,校企合作项目多项,经常为周边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今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更加紧密地与企业进行技术交流,增进校企业合作的步伐和力度,为该专业能更好地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1、一级指标:定位与思路

    16、 1.2人才培养方案主要观测点A级标准C级标准观测点自评等级*1.2.1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人才培养方案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与社会需求,执行情况好;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等教学基本文件完备;课程体系结构合理,较好地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人才培养方案基本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执行情况尚可;课程结构合理,基本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要求A主要依据:1.2.1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培养方案是本科教学工作纲领性文件,我专业自始至终注重研究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趋势,吸取国内外高校有关教学改革成果,及时总结经验,修订培养方案,多次修订培养方案,并采取一系列措

    17、施,保证培养方案的严格执行。一、2006年版培养方案的修订背景和特点该培养方案是在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形势下修订的。我专业在考查了南京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和桂林电子工业大学等兄弟院校的相关专业的情况下,并经过反复的学习和讨论,逐渐形成了符合实际的培养方案。本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并在以下几个观念转变上形成共识:1) 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需要,拓宽服务面,开辟与地方共建途径,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逐步进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循环中。2) 人才培养由专业对口向专业适应转变。3) 由注重知识传授向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培养转变。4) 由按

    18、统一模式培养向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实施因材施教转变。5) 由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向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转变。6) 由强调课程系统性向拓宽基础和追踪发展前沿转变。在上述观念的指导下,我们认真地分析、研究了21世纪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区域经济建设对我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趋势和规格要求,并以此为依据来设置课程体系。该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强素质、重能力”的原则,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精神方面、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施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方面、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拓宽专业、增强就业适应性方面,都得到了切实加强。二、2006年版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思想

    19、从2003年试点学分制, 2004年全面实行学分制,培养方案在2005年的结构框架基础上进行了修订。该培养方案,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素质、重能力”的指导思想,坚持“优化知识结构、重视能力培养、加强素质教育”的总体原则,为新世纪我专业人才培养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和平台。三、2006年版培养方案的修订内容2006年我专业根据学校要求,在2005年版基础上主要在课程设置、课时数、教学大纲等方面进行了修订。四、2006年版人才培养方案分析1) 培养方案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2) 体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3) 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4) 加强自然科学素养教育5) 有利于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五、培养方案的

    20、执行情况良好几年来,我们加强对教学运行的严格管理,培养方案执行情况良好,主要表现在:1) 根据培养方案,结合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全面修订教学大纲,界定各课程的教学内容,防止课程内容重复。2) 加强过程管理,培养方案一经审批后,即依此进行教学管理。若确实需要调整某学期的执行计划,须由所在教研室提出申请,经主管专业长审查后报学校批准后,方可执行调整方案。3) 加强对培养方案执行过程的监控,形成多层次信息反馈,确保培养方案的执行。我们为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制订了一系列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措施,其中包括:听课检查、督导检查、每学期的三次教学检查(即期初、期中、期末检查)、专项教学检

    21、查(包括毕业设计、实验实习)等,以保证培养方案的严格执行。4) 学专业在人、财、物方面提供充足保障。如在教师培训及配备、实习基地与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优先满足本科专业的教学需要,保证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 总之,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符合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执行情况良好。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培养方案需要与时俱进,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应该是一个动态方案。1、存在的问题a) 新办专业教学条件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要求,比如:新专业的专业教学设备严重缺乏,尤其环境科学、

    22、药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尤为严重。b) 新办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c) 专业重点学科数量不足,水平不高,对专业建设支撑作用不能充分发挥。2、改进措施a) 加大新专业实验教学设备投入,确保专业实验开出率为100%。b) 高度引进高学历、学位、高职称教师,充实到新专业教学之中。c) 重视引进高水平教师支撑学科建设,加大相关投入尽快形成多个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2、办学条件 2.1师资队伍主要观测点A级标准C级标准观测点自评等级*2.1.1师资条件队伍结构合理,发展趋势好;符合岗位教师资格的主讲教师95%;主讲教师中有研究生学位比例50%;有5名以上高级职称教师,高级职称教师近三年为本科生授课达

    23、100%;符合岗位教师资格的主讲教师85%,有3名以上高级职称教师,高级职称教师每年为本科生授课达95%;B2.1.2师资建设计划与实施有专业师资培养、引进、使用、稳定计划与措施,有配套培养经费,执行情况好有专业师资培养建设计划A*2.1.3教师教学与学术水平教师教学与学术水平高,积极开展教学与科学研究,人数比例80%;近三年人均发表研究论文1篇以上;有学术专著或教材;积极参加校内外学术交流,教学科研互促共进教学质量有保证;开展教学与科学研究,承担3项以上各级各类教学或科研课题,人数比例50%;近三年人均发表研究论文1/3篇以上;能够参与校内外学术交流A主要依据:*2.1.1师资条件本专业十分

    24、重视师资队伍规模建设,积极采取措施引进师资,确保了师资队伍规模逐年增长,基本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需要。表2.1-1 三年教师情况一览 项目学年教师总数专任教师数聘请校外教师数合计2004-2005学年10102005-2006学年11112006-2007学年102122.1.2师资建设计划与实施近年来,师资队伍建设指导思想明确,措施务实得力,使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改善,并有良好的发展趋势。 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当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新特点,树立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新理念,加大引进力度,拓宽培养渠道,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25、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采取倾斜措施,抓好学科带头人队伍和学术群体建设;进一步改革师资管理工作,以适应师资队伍建设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教师良好的人格形象;努力建设一支数量相当、素质较高、观念较新、相对稳定、发展趋势良好的师资队伍。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抓好师资队伍建设;(2)加强对学科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教师的培养;(3)加强重点学科师资队伍建设;(4)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宽松的学术环境,竭力为教师成长提供条件。取得的主要效果:(1)在岗教师学历得到提升,引进新教师学历结构得到优化,教师综合素质较好,教师数量基本保持和学生

    26、人数同步增长;(2)在人才流动日趋开放、地缘与经济相对劣势的背景下保持了学专业教师队伍的稳定;(3)教师爱岗敬业,教学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4)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5)教师队伍结构呈现良性发展态势。一、整体结构状态分析目前,我专业专任教师总数12人,其中教学系列职称人员10人。现从年龄、学历、学位、职称等方面对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状态进行分析:(一)年龄结构:由表2.1-2可见,我专业目前35岁以下的教师占33%,35-45岁占25%,反映出学专业已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以中青年为主体的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基本合理,学专业将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并注意人才引进中的年龄结构。表2.

    27、1-2 三年教师队伍年龄结构项目学年教师总计35岁以下35-45岁46-55岁55岁以上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2004-2005学年103303301103302005-2006学年11437327193272006-2007学年12433325217325(二)学历结构:由表2.1-3可见,我专业目前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为 17 %,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为17%,在教师数量增幅较大和并校的情况下,学历结构仍迫切需要不断改善和日趋合理。表2.1-3 三年教师队伍学历结构项目学年教师总计研究生本科其它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合计人数比例(%)人数比例(%

    28、)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2004-2005学年102208802005-2006学年112189822006-2007学年122171083(三)学位结构: 由表2.1-4可见,我专业目前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学位的占17%,说明学位结构尚不合理。随着我专业引进人才和在职培训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师资队伍中硕士学位的比例将逐步提高。(四)职称结构:由表2.1-5可见,我专业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队伍的50%,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合格标准,职称结构合理。表2.1-4 三年教师队伍学位结构项目学年教师总计研究生学位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合计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

    29、%)2004-2005学年102202005-2006学年112182006-2007学年12217表2.1-5 三年教师队伍职称结构 项目学年教师总计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教授副教授合计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2004-2005学年102204406602202202005-2006学年112184376552183272006-2007学年12325325650433217(五)学缘结构:由表2.1-6可见,我专业目前外校毕业的教师占教师队伍的96.1%,重点大学(211工程建设大学)毕业的教师占36.4%,教师在职攻读学位的学校大多为重点大

    30、学,可见,我专业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合理。表2.1-6 三年教师队伍学缘结构 项目学年教师总计本校外校人数比例(%)合计国外大学重点大学一般高校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2004-2005学年101106604402005-2006学年11197644362006-2007学年1218758542二、队伍发展趋势分析(一)今后三年内教师退休情况:如表2.1-17,今后三年正常退休教师总人数为2人,主要集中在2006至2007年,一些延聘的老教授将陆续退休,因此,退休教师在数量和素质上对整体师资队伍影响不大。表2.1-17 今后三年内教师退休情况退休人员年度总人数研究

    31、生本科生专科生正高副高2006年1010102007年1010012008年000000 (二)今后三年内教师流出情况预计:依据近年情况和应聘者与学专业签订的合同情况, 预计今后三年内每年流出人员在1-2人左右(如表2.1-18),主要是报考统招硕士、正常调离和个别非正常流动,主体属于正常和计划内流动,对学专业整体师资队伍影响不大。表2.1-18 今后三年内教师流出情况预计流出人员年度总人数研究生本科生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2006年0000002007年1010012008年000000(三)今后三年内引进教师计划:本专业计划平均每年从重点学校校引进毕业生约4人,根据人才市场供需情况,以引

    32、进硕士以上学位人员为主;见表2.1-19。表2.1-19 今后三年内引进教师计划 引进人员年度总人数应届毕业生调入人员研究生本科生研究生本科生2006年421102007年430102008年43010(四)今后三年内职务晋升和教师学历进修计划:预计今后三年评聘教授、副教授3人;在读博士2人,在读硕士2人,计划今后三年本专业培养和送到重点专业院校(研究所)在职攻读博士 1人,在职攻读硕士2人,以改善师资队伍的学历学位结构,见表2.1-20。表2.1-20 今后三年内教师学历进修计划项目年度晋升教授、副教授人数在读博士数在读硕士数培养硕博合计2006年1012007年1122008年111(五)

    33、今后三年内教师其它形式进修培养计划:从终身教育的理念出发,学专业一手抓学历教育,一手抓非学历教育,采取资助学术会议、选派国内访问学者、新办专业年青教师单科进修、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班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以不断提高我专业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见表2.1-21 。表2.1-21 今后三年内教师其它形式进修培养计划项目年度学术会议国内外访问学者学科带头人双语教学培训青年教师单科进修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2006年2000332007年2111332008年210133 (六)今后三年教师职称结构、学位结构变化情况:根据上述培训进修计划,教授、副教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将由2005年55

    34、%上升到2007年的66%;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人数占教师总数的比例将由2005年18%上升到2007年的30%,详见表2.1-22和图2.1-1、2.1-2。表2.1-22 今后三年教师职称结构、学位结构变化学年教师总数教授副教授人数占教师总数比例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人数占教师总数比例2005-2006学年116552182006-2007学年126502172007-2008学年15747533从以上几方面分析可见,未来三年我专业师资队伍发展趋势良好,到2007年我专业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综合素质将得到进一步提高。表2.1-24三年我专业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学年专任教师数具

    35、有研究生学历人数比例(%)2004-2005学年102202005-2006学年112182006-2007学年12217为尽快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我专业不断加大引进力度和培养力度,预计今后几年随着在职攻读学位的教师陆续获得学位,加上每年从外校引进的硕士,我专业各专业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比例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预计到2007年分别可达45%。表2.1-26 今后三年我专业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人数变化情况学年专任教师数具有研究生学位人数比例(%)2006-2007学年122172007-2008学年155332008-2009学年189502.1.2师资建设计划与实施1、存在不足1

    36、)学历、学位结构很不合理,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人数严重偏低。2)学缘关系较为合理,但国外大学学位结构不尽合理,毕业人员为零。3)职称结构尚可,但教授年龄偏大,快到或已到退休年龄,因此也是不能忽视的问题。4)从发展超势看,学校虽然加大了引进人才力度,但目前尚不能稳定确定。2、改进措施1)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加强与意向性硕士毕业生联系,确保有较大比例的人员能到学校工作。2)加强引进高职称人员力度,加强与企业单位的沟通与联系,想法设法引起高度职称人才。*2.1.3教师教学与学术水平一、教学水平学专业历年来十分重视教学过程管理,制定了教师教学工作规范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实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和教

    37、学事故责任追究制,从管理和制度上规范教学过程,促进了学专业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同时,学专业激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活动,通过提高教师学术水平,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得到专业内外专家和全专业同学的充分肯定,教学水平较高。目前有专职教师1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具有硕士学位2人。其中硕士生导师2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校学科带头人2人,中青年骨干教师一名。近几年来还聘请了兼职教授。这些教师已成为我专业教学工作的先锋和“中坚”,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以他们为核心组织、团结了一大批教师高起点地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和主体,因此学生对教师教学水平

    38、的评价是最重要的,他们最有发言权。2005年学校组织学生对全校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说明,我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整体上是高的,而且还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二、教学改革与专业、课程建设稳步提高近三年来,我专业教师承担教改立项课题12项,其中省级7项,校级5项,教学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本专业有1个校级重点学科; 1门课程被评为校级重点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不断深化,有力地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近三年以来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和竞赛活动,成果喜人:参加学习与科技评比、竞赛活动获全省性奖励多次。三、科研促教学的效果教学是科研的基础,科研是教学的发展和提高。科学研究不断丰富、革新

    39、教学内容和手段,为教学提供知识源泉,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一)科研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新知识甚至新学科的涌现,对高校的课程内容提出了挑战,因此必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满足当前人才培养的要求。近年来全专业教师不断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充实教学内容,推进教材改革等。2004年以来,共主编、参编公开出版教材4 种。(二)科研促进骨干教师的成长和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高素质的师资是办好大学的基本保证。教师通过科研活动,不断丰富自已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近年来我专业采取了一些措施,不断鼓励教师参加科研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40、的提高。近年来学专业通过设立科研奖励办法,制定科研工作量标准等一系列措施,不断鼓励教师参加科研活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学专业共举办科研评奖3次。(三)科研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专业为了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尽力提供科研和创新活动场所。明确规定学专业各类实验室、实习场所无条件地向参加科研成果和创新活动的学生开放。(2)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训练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3)设立创新学分。学专业规定学生在科研和创新活动中所取得的奖励可记创新学分。 通过以上措施,近两年来,学专业学术氛围逐渐浓厚,以学

    41、生社团为载体,以学专业、系两级为单位,积极开展各种类别的科技文化活动。如 “数学建模”及“电子设计”大赛等。通过积极开展大学生校内外科技文化的一系列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学术风气,提高了学生的科技文化素质,训练了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四)科研促进了教学条件的改进科研促进教学条件的改进,主要表现在:(1) 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实习基本建设。我专业在广东东莞等地建立了本科教学实习基地。(2)通过加强科研条件建设,改善了教学条件。(3)通过科研促进图书资料的建设。在科学研究中,购置了大量学科前沿参考书和图书资料,这些资料对教师备课提高教学水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4)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本专业教学。近年

    42、来我专业研究开发各种课件等科研成果都极大地促进了教学。四、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措施1、存在的不足1)符合岗位教师资格的教师比例少于95%,是因为为适应近几年扩招和新专业建设,引进了许多本科生,他们一入校就担任主讲教师任务。2)教师教学水平很不平衡,数学系教师年轻人多、教学缺乏经验,教学水平偏低。3)科研促教学效果尚不明显,教研成果将化为教学实睛还没有真正落实。2、改进措施1)加强对青年教师岗位培训,尽快取得教师资格证明。2)加大青年教师导师制力度。3)实施教材建设建设工程,自编适合学生实际的教材。4)加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办学条件 2.2教学基础设施主要观测点A级标准C级标准观测点自评等级2

    43、.2.1教学实验室教学实验室建设经费使用情况好,配备完善,设施先进,发挥较好作用;有开放实验室教学实验室建设经费使用情况较好,教学实验室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C2.2.2教学实习基地校内外实习基地完善,设施满足因材施教的实践教学要求,实效明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并签有合作协议B主要依据:2.2.1教学实验室一、实验室、实习基地我专业各类功能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正在逐步建立,我专业现有专业内外实验室、实习基地及附属用房总面积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学专业加强了实践教学工作的管理,制订并完善了有关管理制度,特别是教学实习,十分强调做好计划的周密安排、教师选派、学生的综合训练及实习成绩的考评等环节的工作。专业内外实习基地完善,设置合理,管理规范,满足因材施教的实践教学要求。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近三年来,学专业对实验室的建设尤其是对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实验室建设非常重视,添置更新了大量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大大改善了实验室的硬件条


    注意事项

    本文(本科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为本站会员(精***)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沃文网发消息,QQ:2622162128 -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