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西文化差异对旅游行为的影响_读李天元有感近日读了李天元的,对书中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介绍中国旅游的观点颇有感触。下面想从中西文化的差异来谈谈其对中国旅游的影响。我认为中西文化差异形成的原因是其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从自然环境来看,中国三面高原一面海的相对闭塞的地域特点 ,使得古代中国文化基本上与外隔绝,形成了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将人们束缚在土地上,使得中国人的思想相对闭塞,缺乏冒险精神。稳定的农业经济,家人亲友的长期聚居 ,使得中国人自古将惜别看得非常重。而西方以希腊为代表,其所处的海洋环境使得西方人需要以海洋贸易来获得生活用品,在他们看来人类的力量比起大海来非
2、常渺小,但人类依靠自己的智慧,刚毅征服了大海,这就使得西方人拥有冒险精神,性格开放而勇敢。因此 ,从整个古代社会和文化看 ,西方都是以个人为起点 ,向外开拓 ,不断地自我追求、自我拓展 ,同时也自我革新。而中国因封闭式、自我满足式的农业社会 ,表现出强烈的对乡土的眷念 ,对安谧生活的向往。从中西历史发展过程来看,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的发展中 ,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以血缘纽带为基础的宗法制度使得老百姓产生了喜静厌动以及重乡土、重血缘的社会心理 ,而以孝为核心的伦理观念又限制了中国人的外出探求行为 ,孔子就曾指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而西方民主政治制度使得民主观念、法治意识成为了社会全体
3、成员所达成的共识 ,他们认为人人能力相等 ,地位平等 ,行为自由 ,人与人之间更多地体现了一种独立的性格。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 ,国民的精神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形成了开放、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这些差异对旅游行为会产生一定影响,首先表现在旅游动机上。中国人安土重迁,顾家的观念对中国人出游动机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而西方文化强调支配自然,改造和征服自然,以个人主义为中心,追求享乐,塑造了西方民族明显的外张性格,这使得西方人较中国人更愿意出游,更愿意探求和认知外面的世界。其次表现在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中国人喜欢一些较为平和或静谧的景观,一般选择的多是熟悉,甚至人人皆知而且规划建设得相当成熟的目的地,而
4、对于一些旅游开发不是很成熟,或地处边远地区的景区却不感兴趣。同时,中国人具有较强的群体观念,易受他人支配,从众心理严重,在选择目的地时,很容易听从他人的意见,受他人或社会流行的影响,从而使得一些知名度较高的旅游地在旺季期间达到饱和甚至超载,而一些景色奇美的旅游地却很少有人问津。而西方旅游者因为极富冒险精神,而且受个人自由主义的影响,他们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往往趋向于人迹罕至的旅游地,喜欢率先来到这些地区享受新鲜的经验和发现的喜悦,喜欢接触并渴望了解他们不熟悉的文化和人群。一般而言,凡是极具特色或个性突出的目的地,往往会成为西方旅游者选择的对象。针对这些现象,我认为中国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中西方的差异,提供多选择的旅游方案,开发各种类型的旅游产品,使得无论游客来自哪里都能享受到旅游的乐趣。参考资料:2002年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S1期试论中西文化差异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