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锈钢技术创新中心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第一章 项目的意义与必要性第一章 项目的意义与必要性1.1 项目建设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市#区的#镇(现为街道),凭借区位、交通和市场三大优势,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引进第一条不锈钢生产线起步,逐步发展成为今天国内最大、辐射面最广和影响力最强的不锈钢产品生产和集散地。目前,#不锈钢产业链日益完善,拥有1 000多条焊管线生产线和100多条压延生产线,其中建筑装饰类管材产量已占全国的80%。不锈钢交易十分活跃,#大道、普澜路集聚了上千家不锈钢贸易商家,形成了闻名全国的不锈钢市场“黄金三角”。2002年,#被#省科技厅命名为“#省不锈钢专业镇”,2003年,#被
2、中国特钢协会不锈钢分会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国不锈钢名镇”称号。山西太钢、上海宝钢、宝新、韩国浦项、日金工、广州联众、中国五矿公司等国内外的著名不锈钢龙头企业纷纷进驻#,众多国内外不锈钢生产、制造企业在#都设有办事处或销售点。#不锈钢交易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形成了分条、压延、制管、抛光、压花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作为国内最大的不锈钢产品制造和商贸中心的地位,去年,#紧抓发展机遇,乘势而上,整合资源,投资建设了占地面积1000多亩,总建筑面积9357万平方米的#(国际)金属交易中心。它分A、B、C三个区,A区为商贸配套区;B区集专业交易市场、会展、科技研发和综合信息平台等功能于一体
3、,由会展中心、制品交易市场、材料交易市场三个部分组成;C区为仓储、物流配送区。其中项目总投资达25亿元,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的金属交易中心B区已于今年6月份落成但由于#不锈钢生产企业大部分是由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组成的集群,面对国内外日益激烈的竞争,#不锈钢产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逐渐突显:一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总体上处于较低层次。整个产业模仿有余、创新不足,还处于一个以模仿和消化成熟技术、生产定型和常规产品为主的层次上,离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尚有不小差距。二是企业创新能力薄弱。目前,#企业技术开发投入有限,生产装备现代化程度不高。多数企业只是简单的产品加工厂,虽形成了生产能力,但
4、未能形成开发能力。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数量极少,企业中基本没有独立开发机构和专业研发人员。三是技术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与大学、科研机构等机构的产学研合作规模小、层次低;为企业提供共性技术研发、产品与工艺设计、技术与市场信息、人才培训、营销、咨询等服务的专业化中介机构数量少、发展慢。四是信息化应用能力不强。大多数企业的产品销售仍主要依赖传统的专业市场,应用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手段,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来实现生产、经营、管理和销售现代化的企业很少。随着#行政区域的调整,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形势的发展,#不锈钢产业面临三大严峻挑战:第一,#土地资源十分紧缺,经过多年的开发,工业发展空
5、间极为有限,而城市化造成地租不断看涨,削弱不锈钢原来的比较优势,使发展不锈钢产业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矛盾激化。第二,省内外在不锈钢产品加工和市场销售方面的竞争十分激烈,对#这一中国最大的不锈钢集散地构成了很大的威胁。第三,韩国浦项和国内太钢、宝钢等大型不锈钢生产企业利用原材料寡头垄断的生产优势,高水平的产品研发优势以及雄厚经济实力所带来的投资乘数效应,进入加工和商贸环节,将对#不锈钢产业带来严峻的挑战。应该说,#不锈钢产业目前正处于内忧外患、不进则退的关键临界点上。只有通过强化技术创新,进行产品结构战略调整,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竞争力,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成功应对不锈钢
6、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两大挑战,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可靠保障。为此,2004年,#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以建设大#为契机,乘势而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势而为,大胆探索,提出实施“产业强街、技术创新”战略,与中国特殊钢企业协会不锈钢分会合作共建“*不锈钢技术创新中心”。1.2 #不锈钢产业发展分析#位于#市#区,面积1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866人,下辖12个村委会,1个街道管理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和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抓住机遇,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不锈钢加工基地和不锈钢材料、产品集散地,形成了不锈钢大中小企业发展、专业市场繁荣、配套服务体系健全的不锈钢
7、产业集群。主要特点有:1、完善的产业链。全街道现有800多条焊管生产线,1000多条压延生产线,450部不锈钢压延机,形成了分条、压延、制管、抛光、压花等完善的产业链。2、产品种类齐全。以*不锈钢制管有限公司及“*牌”产品为龙头,形成了不锈钢薄板、薄带、管材、型材、制品、配件等系列产品,并带动不锈钢加工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发展。3、厂家多,产量大。全街道有从事不锈钢工商企业1000多家,全年可生产不锈钢产品100多万吨,其中管材产量占全国80%;同时拥有设备及工装制造企业30多家,能够生产制造低压电源设备、热处理设备、焊管机组、抛光机组、压花机组、磨砂机及各种模具工装;有各种配件企业60多家,生
8、产各种不锈钢加工或装饰用的配件。4、贸易渠道多、规模大。#现有各类金属专业市场13个,店铺近900家,营业面积近200万平方米,从事不锈钢贸易的商家近1000个,2004年#不锈钢年吞吐量150万吨,占全国的1/3强。现在,不锈钢成为#乃至#市的支柱产业。2002年#被#省有关部门认定为“不锈钢专业镇”,2003年被中国特钢协会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国不锈钢名镇”称号。今年,#街道正在着手建设“#(#)国际金属交易中心”、“不锈钢物流仓储中心和加工中心(与太钢合建)”两个项目,通过加强市场建设和“强强联合”,#必将形成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以不锈钢为主的金属材料和产品的集散地,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做大、
9、做强、做优。1.3 #不锈钢产业主要存在问题和挑战1.3.1 #不锈钢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总体上处于较低层次。有关研究表明,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或者说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其技术创新能力呈现层次差异性。通常认为,技术创新能力的演进要依次攀登三个台阶:技术引进模仿能力、技术消化吸收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根据以上观点来审视#不锈钢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整个产业模仿有余、创新不足,突出表现在不锈钢企业大多在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方面寻找价值有限的竞争优势,鲜有企业因产品差异化而据有独特的竞争力,不锈钢产品大多为低端的装饰类产品,产品附加值较低,竞争力不强。因此,大致上可认为:#
10、不锈钢产业还处于一个以模仿和消化成熟技术、生产定型和常规产品为主的层次上,离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尚有不小差距。2、企业创新能力薄弱。目前,#企业技术开发投入有限,生产装备现代化程度不高。多数企业只是简单的产品加工厂,虽形成了生产能力,但未能形成开发能力。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数量极少,企业中基本没有独立开发机构和专业研发人员。在#市共有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创新中心102家中,#仅拥有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依托*集团),大量中小企业受创新资源限制,更是无力开展各种创新活动。3、企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在#早期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进入门槛低,形成了中小企业为主导的市场经济结构,长期以来缺乏龙头企业带
11、动,企业组织层次低,缺乏分工协作,产业链条难以细分和延伸。企业横向之间的竞争远远大于合作,纵向之间的分工协作还不明确,相互之间的学习与沟通还有待于提高。许多企业的产业链短小,局限于某个低附加值、竞争又十分激烈的环节,而没有进一步延伸到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也相对较高的产业链中去,企业之间的相互依存度比较低,产业集群未能通过产业链条形成紧密协作、相互嵌套的创新集群,企业根植性差。到现在为止,整个产业形态仍表现为横向一体化,离纵向一体化还有不小距离,专业化经济虽有聚集优势,但没有聚合优势。4、集群品牌建设有待加强。目前,#不锈钢集群品牌存在定位不清,与城市化要求不符等问题,与周边的专业镇相比,#不锈
12、钢集群品牌的传播程度和影响力也存在差距。一方面,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需要大学、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社会服务机构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而目前#与大学、科研机构等机构的产学研合作规模小、层次低。另一方面,公共及准公共产品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必不可缺的重要要素,而#能为企业提供共性技术研发、产品与工艺设计、技术与市场信息、人才培训、营销、咨询等服务的专业化中介机构数量少、发展慢。#是#市尚未建立行业技术创新中心的两个专业镇之一,不锈钢行业协会、行业商会虽已成立,但发展缓慢,一直没有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所起到的作用相当有限,这也约束了#不锈钢产业集群的发展。6、信息化应用能力不强。信息化是当今
13、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生产与经营方式,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手段。从#发展现状看,大多数企业的产品销售仍主要依赖传统的专业市场,应用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手段的企业有如凤毛麟角,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以实现生产、经营、管理和销售现代化的企业更少。企业生产过程以传统加工技术为主,基本没有采用CAD、CAM、CMIS、MRP等计算机辅助设计、集成制造技术。1.3.2 #不锈钢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内在挑战发展不锈钢产业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矛盾。2002年#行政区域调整后,#市组团式发展的思路日益清晰,#街道作为中心组团的重要组成
14、部分,城市化进程陡然加快,#不锈钢产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矛盾开始显现。从发展形态来看,#不锈钢产业能够形成集聚态势的主要诱因来源于低廉生产成本所形成的价格优势。而城市化必然造成地租不断看涨,使不锈钢原来的比较优势不断削弱。#街道所辖土地面积仅有13.5平方公里,土地资源十分紧缺,经过多年的开发,工业发展空间极为有限,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矛盾。近两年,#部分不锈钢生产企业陆续外迁正是这一内在矛盾的外在表现。2、外在挑战省内外市场竞争激烈化。(1)地区之间的竞争。目前,省内外在不锈钢产品加工和市场销售方面的竞争十分激烈,对#这一中国最大的不锈锕集散地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浙江温州市永中镇、江苏兴化市戴
15、南镇等地,虽然产业规模和产业配套水平不如#,但它们发展势头很猛,又拥有不锈钢产品种类齐全的比较优势,与#不锈钢产业以建筑管材装饰类为主的单一产品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省内有众多地区提出要把不锈钢作为支柱产业来重点发展,目前名气较大的的不锈钢专业镇就有潮州彩塘、江门司前、云浮新兴等地。(2)大型企业的竞争。韩国浦项和国内太钢、宝钢等大型不锈钢生产企业正利用原材料寡头垄断的生产优势,高水平的产品研发优势以及雄厚经济实力所带来的投资乘数效应,沿着产业链进入加工和商贸环节。例如,宝钢有意在顺德投资兴建不锈钢加工配送基地,全球最大的韩国浦项,也有意在#投资兴建彩色冷轨钢板生产基地。这些,也将对#不锈钢产
16、业带来严峻的挑战。1.4 申请理由1、“*不锈钢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可以提升企业科技竞争实力,培育企业核心能力。21世纪的到来,企业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科技实力的竞争,而企业的科技实力表现为所拥有的科技知识、科技人才、科研成果和科研设施等。然而,科技的发展是以科技知识总量规模无限扩大,科技知识增长速度加快,更新换代节奏加快为基本特征的。任何企业组织不可能也没必要掌握全部的科技知识及变化,同时企业也不可能拥有所有的科技人才和科技设施。但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又离不开这些科技知识、科技人才及科技设施,因为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必须把握时代科技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合理的技术规划,有效地进行产品创新,以适
17、应市场的变化,洞察市场潜在需求,把握住市场机会,最终才可能实现企业的持续快速增长。为此,通过建立有效的多层次创新平台,充分利用企业外部大量的科技资源(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其他科技力量),借助于外脑以实现企业自身智力的延伸、科技实力的提升,培育起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2、“*不锈钢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可以提高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实力。当前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和个性化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空前的压力。一方面企业必须加大产品创新的力度,不断地向市场推出符合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个性需求的产品,以满足市场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企业在产品创新方面还必
18、须保持高度的敏捷性,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多变性适时地调整企业现有的产品创新计划,向市场推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为此企业必须具备雄厚的产品创新实力和快速的市场应变能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维持和不断地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实力。但是,由于科技知识的局限性,科技人才的不足和科研设施的缺乏,企业只靠自身的能力是很难做到既源源不断地向市场推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新产品,又保持对市场变化的高度敏捷性。因此,必须借助于外部的科技资源,通过与外部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上下游相关企业甚至是竞争伙伴建立起多层次的产品创新平台,在竞争与合作的规则基础上实现企业自身产品创新能力的提升,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增强。3、“*不锈钢技
19、术创新中心”建设可以降低企业产品创新投入风险。企业产品创新本身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活动。企业产品创新的高产出、多样性、快节奏和高应变性更是一项高投入和更大风险的工作,企业依托自身的力量很难做到产品创新的高产出、多样性、快节奏和高应变性的。因此,企业通过多层次产品创新平台的构建,借助企业外部科技资源,意味着企业对外部资金的巧妙有效利用,实现企业自身产品创新投入的间接增加,既扩大了企业产品创新投入的规模,又有效地降低了产品创新的风险。4、“*不锈钢技术创新中心”是在国家、省、市、区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由中国特种钢协会不锈钢分会与#街道合作共建的综合型开放式不锈钢技术创新平台,中心主体设在#国
20、际金属交易中心。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资金筹措方案:#区政府科技经费划拨100万元,区、街道办各支持300万元。“*不锈钢技术创新中心”场地8500平方米已落实,中国不锈钢协会为产业创新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和人才保证,建设条件已具备。但是,“*不锈钢技术创新中心”在前期建设中,已投入了5000万元,目前资金较为紧张。因此,申请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可以减少资金压力。1.5 建设条件落实情况“*不锈钢技术创新中心”场地8500平方米已交付使用,技术创新中心已经和中国特钢协会不锈钢分会签订技术合作协议书,将为产业创新平台的建设提供技术和人才保证。另外,研发中心已和北京钢铁研究总院以及北京科技大学签订技术开发
21、合同,将为技术创新平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地方各级政府承诺在人员与资金上将对技术创新中心给予大力支持。1.5 推动“*不锈钢技术创新中心”发展的措施1.5.1 “*不锈钢技术创新中心”发展策略1、政府推动。在“*不锈钢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过程中,#街道办等政府部门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是创新中心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支持者。政府对创新中心的推动包括制定相关政策,建立有利于创新的机制,以创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及技术、人才、信息交流的软环境;投入建设启动资金和相关研发设备;加强宣传营造一个创新的文氛围,引导、推动企业积极加入创新的行列;提出科学合理的、具有前瞻性的创新中心建设规划等。此外,行业技
22、术创新中心还可以积极争取省、市、区等各种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例如,争取列为#省中小企业局的“省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专业服务机构示范单位”,争取省科技厅有关专业镇创新平台建设的项目和资金扶持等。2、企业运作。“*不锈钢技术创新中心”必须坚持市场导向,通过企业化运作方式,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中取得必要的创收收益,再投入到创新中心的发展上,与中小企业实现共同成长壮大。唯有这样,创新中心才能不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实现持续、健康和稳定的发展。3、功能多样。“*不锈钢技术创新中心”应是集技术创新、机制创新、文化氛围创新、企业管理创新于一体的多功能创新支撑体系。它是一个双扇面结构,
23、既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知识技术、人才、信息的供给库,同时又将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反馈给需求库。创新中心促进企业引进人才,进行技术、管理、机制的创新,实现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生产效益,最终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4、结构开放。“*不锈钢技术创新中心”应是开放式的结构,中心能通过创新网络与政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企业实现有机联系,使创新中心及时和广泛地了解外部各种技术发展信息,取得持续稳定的技术源、知识源、人才源供给,不断构筑中心的竞争优势和服务优势,这样,才能有效满足中小企业的各种创新需求,在长期服务企业的过程中发展壮大自己。1.5.2 强化#各创新组织的作用和职能。充分发挥#
24、街道内各创新组织在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作用和职能,强化各创新组织之间的协作关系,形成协同效应和推进合力,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与效益。1、不断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1)鼓励企业逐步加大科研投入。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创建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省市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科研机构,并通过内育外引科研人才充实科研力量。(2)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制度和组织保证。(3)不锈钢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加强沟通协作。鼓励通过企业间联合进行相关技术开发解决一些共性技术难题。(4)启动企业家自身素质提升工程。可考虑与*理工大学、中山
25、大学等高等院校的管理学院进行合作,开办管理课程班或聘请一些管理专家前来#对企业家进行专项培训。(5)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有关现代不锈钢厨具、不锈钢医疗器械、模具钢、汽车零配件等新型的科研开发,在特定的市场细分上营造自己的独特优势,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不锈钢产业。2、强化不锈钢行业协会、行业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积极发挥协会和商会职能和作用,推动不锈钢行业自律、规范市场交易规则,促进企业间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理顺内部的竞争合作关系。当前应加紧进行的工作包括:(1)加强行业协会和行业商会的机构建设,政府提供必要的建设和运作费用,引进人才以充实机构的工作力量,优化机构的人员配置。(2)制定和完善不锈钢行
26、业协会、商会章程、行业自律公约、新产品开发维权办法,倡导建立集群内部协调机制等。(3)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不锈钢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座谈会、交流会,举办不锈钢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展销会与演示会,为#不锈钢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传播与交流的渠道。(4)组织#不锈钢企业到太钢、宝钢、江苏、浙江等不锈钢生产企业或专业市场进行参观、考察、学习。(5)通过专业网站、书面出版物、交流会等渠道为企业提供国家政策法规、经济发展趋势、投融资渠道以及国外不锈钢科技与经济发展动态等信息服务,提高企业市场预测和快速反应能力,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依据。(6)有关政府部门要大力支持行业协会和行业商会开展各种维权
27、活动,保护企业正当的创新利益,维护市场竞争的有序性,营造#不锈钢产业发展的良好发展环境。3、积极发挥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利用#毗邻#市区和广州市的有利条件,积极引进省市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前来#安家落户,设立各种分支机构,为#不锈钢企业提供法律、会计、审计、资产评估、技术转让、科技信息、贷款融资等服务。如可以考虑与省科技情报研究所等省级信息机构合作,共建科技信息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新产品咨询策划、新产品样本数据库建设、行业分析、市场调查、科技项目可行性论证和决策咨询、信息配送、信息检索和信息资源提供、申报各类科技计划及成果咨询服务等。4、充分发挥#街道办等政府部门在技术
28、创新中的引导、组织、激励和推动作用。在推进#的技术创新建设中,#街道办、各个村委会将扮演重要的角色,政府必须在“无为而冶”和“有为扶持”之间找到结合点,积极有序地推动#的技术创新工作。以下是#有关政府部门在推进街道技术创新战略中可考虑采用的十项措施:(1)把“三引一建”(引项目、引成果、引人才,建立和大专院校的联系)作为每年工作的一个重点,积极出头为企业与外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牵线搭桥,为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和研发水平服务。(2)承担必要的技术开发和工程项目的协调工作,特别对关系到整个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难题,对一些有重大经济效益而单个企业又无力承担的技术项目,政府应当充当攻关的组织者和资助
29、者,如鼓励相关企业联合设立攻关基金,由政府提供配套和引导资金,进行公开招标。(3)制订和落实人才引进政策,积极组织和引进人才。为克服单个企业搞人才招聘成本高、人才引进困难的问题,#有关政府部门可在收集企业用人需求信息的基础上,以政府的名义组织到高校,广州市、#市的人才交流市场联合招聘人才。(4)举办#不锈钢产品展览会、在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及时总结、提升有#特色的不锈钢产业文化,使之包含创新精神,积极营造有利于#不锈钢产业升级的氛围。(5)通过举办国内外不锈钢材料与产品发展研讨会等形式进一步塑造#不锈钢的区域品牌,提高产业凝聚力。(6)对关系到整个不锈钢产业发展的“牛鼻子”项目进行重点扶持,
30、现阶段的工作重点是积极扶持”*不锈钢技术创新中心”的组建和运行工作,加快推动行业技术创新中心的发展壮大,构筑集群内部的技术高地,以此为杠杆橇动整个街道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7)积极寻求与国内外同类集群的合作与交流,具体形式可以是吸引其他集群内企业来#开办分支机构或合资办厂,也可以向这些集群派驻人员和机构作为信息窗口,以及时了解外部的产业发展动态。(8)对*、金兰等一些具备较强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通过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它们加大科研投入,开发各种新产品,使其快速成长为集群内部的技术领先者,从而有望在集群内形成一种有利于产业升级的梯队结构。(9)建设行业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完善集群内部的技术基础
31、设施。在近期可通过政府主导、行业协会和行业商会协助,依托中山大学、*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以成人教育学校和行业技术创新中心为主要平台,建设行业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其主要目的和作用在于:一方面通过发展成人继续教育,为#建设学习型社区,提高劳动者素质、进行城中村改造和推进城市化进程打下扎实基础。另一方面可瞄准目前全省技能型、操作型人才奇缺这一制造业发展的“软肋”环节(#技术工人存在大量缺口;仅操作数控机床的高级技工就缺口10万人。据估计,到2005年,全省技工缺口将达150万人。),通过建设行业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既为#发展不锈钢产业培养一大批技能型人才、专业人才和适用人才,又为#招商引资工作构筑独特的
32、专业人才优势,创造良好条件。此外,在中远期还可以探索以政府、企业和外部科研院校三家合作的形式,开办不锈钢职业技术学校(学院),实现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有机结合,培养多种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把#打造成为#地区先进制造业的人才集聚中心。(10)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的发展思路,以奇槎工业园为依托,建立不锈钢产业升级示范基地(先进制造基地),设立不锈钢产业升级贷款贴息基金,鼓励不锈钢企业购买节能、环保等生产设备,实现不锈钢生产过程中节能降耗,同时,加快引进有较强产业关联度、较高生产制造水平的大型企业和重大项目,通过示范带动、产业配套等途径推动广大中小企业提升生产制造水平。1.5.3 努力提升与高
33、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外部创新组织的合作关系目前,#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外部创新组织合作少、层次低,利用外部创新资源能力较弱,在实施#技术创新发展战略中,应努力提升与外部创新组织的各种合作关系,形成围绕着#不锈钢产业的紧密协助型的外部创新网络。可以考虑的措施包括:1、与*理工大学、#工业大学等理工科学校合作,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近年来,我省研究生招生人数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2003年,我省在校研究生已达27896人。为培养大批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各高等学校多采取与社会共同培养的方式,以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例如,*理工大学近年来提出了“贯通式”的研究生培养方式,与多个地方和企
34、业联合建立了研究生培养基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地方和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可通过与有关高校合作,共同设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机构,以充分利用高校研究生这一宝贵资源。这既有利于弥补街道内高层次人才的短缺,又有利于增进企业与研究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更多的研究生毕业来前往#进行创业和工作,同时,还能密切#与有关高校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吸引高校有关科研成果前来#进行转化和产业化,为#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源、创新源、人才源。2、鼓励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进行各种合作创新,实现技术外取。通过项目合同创新,发挥灵活高效、责利分明的优势,以利于“短、平、快”产品的开发创新
35、;通过在高校中设立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实体,有利于长期合作,获得长期稳定的技术源、成果源。3、在上级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积极争取各种政府资源。在#市、#区各级政府部门的协助下,积极申请省可持续发展综合试验区、省城镇化技术集成应用试点、省信息化试点示范镇等政府项目在#进行实施,大力协助企业积极申报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以及各类省市区科技攻关计划等。4、进一步提升与太原钢铁等材料供应商的合作关系。近期要重点做好与国内最大的不锈钢生产企业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不锈钢加工中心和不锈钢物流仓储中心两大项目,与太原钢铁进行节镍型等各种新型不锈钢的研发和生产合作,为
36、#发展精密制造业、医疗器械、模具钢、现代厨具等各种新型不锈钢产品提供专用或适用原材料。5、加强中国特种钢学会不锈钢分会在#不锈钢产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与中国特种钢学会不锈钢分会合作,探讨共同出版不锈市场与信息等行业权威杂志,联合举办不锈钢年会、不锈钢技术与发展趋势专家研讨会、不锈钢产业及产品发展论坛等,进一步提高#在中国不锈钢产业中的知名度,抢占行业发展发言权和制高点。- 59 -*不锈钢技术创新中心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第二章 项目的基本情况第二章 项目的基本情况2.1 项目建设内容2.1.1 项目总体规划方案“*不锈钢技术创新中心”遵循服务创新、共同发展的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引进、
37、扩散和应用不锈钢新技术为主要任务,以战略联盟为基本组织形式,建设产学研合作网络,面向广大不锈钢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开发、质量检测、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政策咨询、人才培训、知识产权等全程服务,从而提高不锈钢产业综合竞争力、促进不锈钢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不锈钢技术创新中心”总建筑面积约为8500平方米,根据功能设计要求,分设六大分中心(包括研究开发中心,质量检测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科技培训中心,策划咨询服务中心,展示中心);同时技术创新中心根据分中心功能不同分为两部分,即技术创新中心主体和质量检测中心;主体设在#国际金属交易中心三楼,除质量检测中心之外,其他分中心均设置在里面。2.1.2 项目
38、服务功能和服务内容“*不锈钢技术创新中心”主要有以下四大平台。1、研究开发平台。针对市场需求,依托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开展不锈钢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工作和技术质量检测服务,提高不锈钢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研究开发平台是为了实现相似产业所共享的研究开发、设计方法、工艺技术及关键制造技术等的整合。它包括:一是原创性研究开发,以获得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研究开发平台将与区域集群中的企业一起实现研发成果的产业化,使企业不断地推出档次更高、质量更优的新产品,促使整个区域具有竞争优势;二是产学研合作平台,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R&D开发建立联系,为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寻找合作伙伴;三是技术基础
39、设施平台。技术基础设施包括各种技巧工具的集合,如测量和测试方法、使这些方法有效运用的人工制造物如标准参考材料、科学和工程数据库、工艺模型以及针对物理和功能界面的技术基础等。2、信息平台。提供不锈钢行业咨讯、价格行情、电子商务、协同设计、三维展示、企业ASP以及社会服务,建成#不锈钢专业镇信息平台,降低不锈钢企业信息获取成本,提高科技创新效率和市场竞争能力。信息平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支撑系统和工作平台,是区域技术创新平台与外界合作与交流的平台。技术创新需要集成管理创新的观念、设计、制造和销售过程中所需要和所产生的全部数据,以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平台实现数据的收集、交换、共享和处理,从中发现
40、重要的创新信息和市场机会。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新技术,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网络,构建面向国内外的信息平台。信息平台将分散在区域中各个企业、政府部门、大学、行业中的信息,以及隐含在企业与外界包括供应商、经销商、最终顾客、社会媒体等各种机构和群体交流中的信息进行编码化,促进创新过程中区域信息的交流以及各企业之间、企业与外界之间的信息交流等。信息平台中包括网上展厅和电子商务平台或网站,以方便国内外各种信息的收集、处理与发布。3、区域服务平台。围绕不锈钢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实际需求,提供系统专业的品牌建设、企业形象策划、营销策划、企业诊断、管理咨询、企业文化建设、广告创意制作、立体平面形象设计等
41、咨询策划和培训辅导服务;利用科技园区和国际金属交易中心场地,提供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开发和孵化等服务功能,培育技术密集型不锈钢企业群体。区域服务平台在于解决区域技术创新中所遇到的相关服务的共性问题,它包括行业协会(同业会)、各类中介组织(如法规、会计、咨询、注册、知识产权、品牌塑造等相关服务)、产品检验中心、质量认证中心、行业技术俱乐部、特定的原材料和部件供给网络、国际营销机构、资产评估组织等。国际营销机构在于支持行业产品的国际出口。通过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可以走产业国际化道路。4、人力资源平台。根据企业发展需求,举办不锈钢、信息技术、经营管理、知识产权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培养一批高水平专业技
42、术人才,吸引一批高层次的不锈钢技术专家团队。人力资源平台在于提高区域人力资源的质量与水平,促进区域人力资源的良性流动。人力资源的培训包括企业质量管理培训、电子商务培训、企业家培训、员工素质培训、特殊技能培训、国际营销培训等。2.1.3 项目的管理方式和运作方式“*不锈钢技术创新中心”采用“政府启动、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投入”模式建设经营,既服务于整个不锈钢行业,又兼顾自身经济利益,从而实现良性运作,持续发展。“*不锈钢技术创新中心”以市场化服务为主,公益性服务为辅。中心主要通过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新技术、新产品和质量检测,以及开展信息咨询、人才培训、市场开发等相关领域的服务获取经济收益,同时提供科
43、学普及、文化建设和区域形象宣传等公益性服务。2.1.4 项目建设规模和建筑方案2.1.4.1 项目建设规模“*不锈钢技术创新中心”由以下六大分中心组成:1、研究开发中心。以#市不锈钢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太原钢铁国家级技术中心为依托构建研究开发平台,开展不锈钢材料订单生产配送,不锈钢产品的设计、开发研制,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开发推广,现有设备升级改造等业务。建设重点:(1)依托#市#*不锈钢制管有限公司,加强#市不锈钢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设,重点开展不锈钢焊管、型材、不锈钢冷轧带钢、不锈钢制品等新产品、新技术开发;(2)建设好投资3亿元的太钢仓储加工配送中心,引进太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
44、心的力量,提高不锈钢研究开发和加工配送能力;(3)支持利华达、金澜等企业逐步建设不锈钢研究开发机构。2、质量检测中心。引进#省不锈钢制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落户#,为中小企业提供化学分析、机械性能、腐蚀试验、x射线及涡涤探伤、水气压试验等质量检测服务,并出具权威的品质鉴定书。建设重点:(1)进行#省不锈钢制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技术检测设施和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引进一批技术人员,建立质量检测实验室协作网络;(2)宣传和推广不锈钢材料品质标准,规范行业技术标准和市场秩序,杜绝假冒伪劣,形成优胜劣汰,促进企业向高品质、高附加值发展。3、信息服务中心。以国际金属交易中心信息网络平台、金属专业图书馆为依托构建信息服
45、务中心,实行会员制,提供电子商务、文献信息等服务。建设重点:(1)建设#金属专业图书馆。该馆为#区“联合图书馆”的成员馆,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是我国第一个金属公共图书馆。#金属专业图书馆将设立国内数字化金属科技文献库的#分点,建设以不锈钢为主体的金属文献数据库,整合国内外专业数据库及情报网资源,为不锈钢企业提供各种专业文献情报服务。(2)建设中国不锈钢网。该网站集行业信息、产品展示、网上竞价、电子商务和企业管理与服务于一体,以交互式和可视化方式提供信息服务。该网站设立电子商务平台、网上竞价平台、协同设计平台、物流管理平台、专业市场管理平台等,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和创新营销模式提供专业支撑。4
46、、科技培训中心。开展金属技术、计算机应用、经营管理、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申请、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科技统计年报等专业培训。建设重点:(1)建成200平方米的教学场地。(2)配置电脑、多媒体、教学软件及相关教学设施。(3)建立科技培训专家和讲师队伍数据库。(4)建立远程教育培训和网上咨询系统。5、策划咨询服务中心。围绕不锈钢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实际需求,提供系统专业的品牌建设、企业形象策划、营销策划、企业诊断、管理咨询、企业文化建设、广告创意制作、立体平面形象设计等咨询策划和培训辅导服务。建设重点:(1)建立5-10位专业人事组成的策划咨询核心团队。(2)聘请30-50位金属材料、
47、经济管理、广告策划等领域的专家组成咨询顾问团。(3)建立和完善不锈钢业专业人才数据库与服务企业数据库,在国际金属交易中心和中国不锈钢网站设立专家工作室。(4)与国内外实力较强的策划咨询机构建立战略联盟网络。6、展示中心。展示中心在起始阶段以科普和历史文化展示为主,在技术创新中心进入平稳阶段后再增加举办和参加会展功能。#不锈钢科普馆以青少年及广大市民为主要宣传对象,全面地展示不锈钢的科普知识,具体内容包括:不锈钢发展简史、金属学知识、冶炼工艺、基本特性、应用领域及#不锈钢产业概况等方面。#历史文化博览馆展示从贝丘遗址至今近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古迹、杰出人物和现代经济发展状况。建设重点:(1)建设#市金属产业科普基地;(2)建设#历史文化博览馆。2.1.4.2 项目建筑方案建筑方案分为创新中心主体和质量检测中心分部两大部分。1、创新中心主体。总建筑面积约为6575平方米,结合各分中心功能将建筑平面设计为行政办公区、图书馆、多媒体室、展览中心、会议中心五个区域;各区域互相独立,彼此渗透,整体联系,既便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