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沃文网! | 帮助中心 分享知识,传播智慧!
沃文网
全部分类
  • 教学课件>
  • 医学资料>
  • 技术资料>
  • 学术论文>
  • 资格考试>
  • 建筑施工>
  • 实用文档>
  • 其他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沃文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导游基础知识.doc

    • 资源ID:970834       资源大小:272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导游基础知识.doc

    1、第五章 中国四大宗教第一节 中国宗教信仰特点和政策A、特点1、我国个民族宗教信仰主要有(四大宗教):佛教、道教(本土)、基督教、伊斯兰教。2、信仰东正教的2个少数民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3、信仰藏传佛教的3个少数民族:藏族、蒙古族、裕固族。4、信仰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的5个少数民族:傣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5、信仰大乘佛教的10个少数民族:白族、壮族、布依族、侗族、畲族、纳西族、彝族、羌族、满族、朝鲜族。3、信仰伊斯兰教的10个少数民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4、中国宗教信仰的两大特点:(1)兼容并蓄的态度和

    2、胸怀(2)外来宗教必须本土化。5、外来宗教本土化标志:佛教-宗派的产生(最典型);基督教-“自治、自传、自养”运动的存在;伊斯兰教-门阀制度的形成。B、政策6、两大政策:(1)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2)宗教活动必须在法律和行政范围内进行。第二节 中国的佛教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世纪(在世界各大宗教中,创立时间最早)地点: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创立人:乔达摩悉达多举世闻名的佛祖(释迦牟尼=乔达摩悉达多)四大圣迹:(1)出生地-蓝毗尼花园(2)成道地-菩提伽耶(3)初转法轮地-鹿野苑(4)涅槃地-拘尸那迦。教义四圣谛(释迦牟尼得到和传道的最根本思想):苦、集、灭、道。苦谛-对人生、社会属性的判

    3、断,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取蕴。集谛-对造成痛苦和烦恼原因的分析,即人主观上的“业”(造作)、“惑”(见惑、思惑)。灭谛-灭尽造成痛苦和烦恼的原因,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道谛-为完美而理想地解脱、达到涅槃(圆寂)境界的道路和方法,有八正道: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念、正定、正精进,坚持“戒、定、慧”三字。十二因缘:十二因缘反复轮回流转,形成三世两重因果(因果报应)。三法印(佛教解释宇宙、人生的三种基本原理,最能体现佛教哲学特色,也是佛教与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佛教的教义与儒家的“入世”和道家的“出世”融合

    4、,形成了求“解脱”的思想。发展-四阶段佛教原始佛教阶段:公元前6世纪中叶-公元前4世纪中叶。部派佛教阶段:公元前4世纪中叶-公元1世纪;分为两派,较为传统的称为“上座部佛教”,较为改革的称为“大众部佛教”。大乘和小乘佛教形成阶段:公元1世纪-公元7世纪;大众部演化成大乘,上座部演化成小乘。密教形成阶段:公元7世纪后;中国密教自称受法身佛大日如来奥秘秘密教旨传授,故名密教。传播-三条线路从古印度向北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以大乘佛教为主,称北传佛教,即汉语系佛教。从古印度向南传入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国和中国云南傣族,以小乘佛教为主,即巴利语系佛教。从古印度和中

    5、国内地传入西藏,佛教密宗与当地古老宗教融合形成具有西藏地方色彩的佛教,俗称喇嘛教,即藏语系佛教。派别-三大系汉地佛教(汉语系):传入的最早记录-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的确切时间-东汉明帝永平七年(公元64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建立使戒制度,有了正式僧人,标志着中国佛教的正式诞生。隋唐时期,名僧辈出,形成八大宗派:天台宗、三论宗、唯识宗、华严宗、律宗、密宗、净土宗、禅宗。净土宗以专修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为宗旨,在民间影响很大。禅宗创始人为菩提达摩,祖庭为河南少林寺;后分为南北两派,南宗慧能,北宗神秀;禅宗的中国化程度最高,流传时间最长、思想影响最大。宗派

    6、佛教的出现标志着佛教中国化过程已完成。藏传佛教(藏语系):最早在西藏传播时间为公元5世纪左右。7世纪左右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分别迎娶尼泊尔赤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份建大昭寺、小昭寺。“世界第二佛陀”-宗 巴,创立了西藏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格鲁派(黄教),祖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的建成,标志着格鲁派形成。云南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西双版纳地区有摆庄派和摆孙派。摆孙派主张僧侣不必戒荤,不必在山中修行,可接受施舍,可成群出家,成为西双版纳地区信徒最多的宗派。经典汉地佛教:“三藏经”,内容由经(佛教导其弟子修行所说理论的汇集)、律(佛为其弟子制定的规章制度的汇集)、论(阐明佛经理论的汇集)三部分组成。

    7、藏传佛教:正经-甘珠尔,副经-丹珠尔。标记见上册P121供奉对象供奉对象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A、以身份分-“释迦牟尼三身佛”:(1)法身佛,佛教真理的凝聚,毗卢遮那佛,居中(2)报身佛,经修习得到佛的果位之身,卢舍那佛,居左(3)应身佛,释迦牟尼生身像,居右。B、以空间分-“横三世佛”:(1)正中为婆娑世界教主释迦牟尼,左胁侍为文殊菩萨,右胁侍为普贤菩萨,合称“释迦三尊”(2)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左胁侍为日光菩萨,右胁侍为月光菩萨,合称“东方三圣”或“药师三尊”(3)右侧为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左胁侍为观世音菩萨,右胁侍为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或“阿弥陀佛三尊”。C

    8、、以时间分-“竖三世佛”:正中为现在世佛,即释迦牟尼佛;左侧为过去世佛,以燃灯佛为代表;右侧为未来佛,即弥勒佛。D、活佛:达赖喇嘛(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和班禅喇嘛(无量光佛,即阿弥陀佛的化身)是最大的活佛。菩萨(自觉、觉他者):A、中国四大菩萨:(1)文殊菩萨,宝剑或宝卷-狮子-大智菩萨-山西五台山(2)普贤菩萨-如意棒-六牙大象-大行菩萨-四川峨眉山(3)观世音菩萨,净瓶、杨柳枝-大悲菩萨;有两种千手千眼观音;海岛观音,普度众生解脱苦海,左胁侍为善财童子菩萨,右胁侍为龙女菩萨。浙江普陀山(4)地藏菩萨,锡杖或如意珠-大愿菩萨-安徽九华山。B、大肚弥勒,布袋和尚,宁波雪窦山。C、韦驮菩萨,原是护

    9、法天神,手持金刚杵,有驱魔作用。D、大势至菩萨,江苏南通狼山。三涂,指地狱、饿鬼、畜生三恶趋。罗汉(自觉者,一灭尽一切烦恼、应受天人供养者,永远进入涅槃不再生死轮回,弘扬佛法):A、十六罗汉B、十八罗汉,另外两名的说法:(1)宾度罗跋罗度和法住记作者庆友(2)迦叶和军屠鉢叹(3)法住记作者庆友和译者玄奘(4)达摩多罗和布袋和尚(5)降龙和伏虎(6)摩耶夫人和弥勒C、五百罗汉D、八百罗汉E、济公,南宋僧人道济,俗名李心远。神(惩恶护善的人物):A、二十诸天,即二十位天神;四大天王,北-多闻,南-增天,西-广目,东-持国B、伽蓝神,佛寺守护神,关羽,左胁侍为关平,右胁侍为周仓。焰口(饿鬼):形象特

    10、点是头颈细如针,腹大犹似鼓;最甚的是“面然”,嘴前有火焰。称谓A、一般有:(1)四众弟子,出家男女二众-比丘、比丘尼,在家男女二众-优婆塞、优婆夷(2)出家四众,比丘、比丘尼、沙弥(小和尚)、沙弥尼(小尼姑)(3)出家五众,出家四众+式叉摩那(学戒女)(4)七众,出家五众+在家男女二众。B、对较高水平的僧人:(1)法师,通晓佛法(2)经师,通晓经藏或善于诵读经文(3)律师,通晓律藏(4)论师,通晓论藏(5)三藏法师,精通经、律、论三藏(6)大师,用以尊称著名僧人(7)高僧,用以尊称德行高的僧人。礼仪A、口念“南无”,意为“致敬”、“归敬”、“归命”。B、绕佛,顺时针方向行走。C、合掌,即合十,

    11、佛教徒的普通常用礼节。D、五体投地,两肘、两膝、头着地,为佛教最高礼节;藏传佛教幅度很大。佛事A、水陆法会:超度水陆一切鬼魂,普济六道众生。B、众姓道场:追荐亡灵,经济上容易接受;用黄纸黄纸表示。C、增福延寿道场:为活着的人做道场,用红纸表示。D、焰口施食 E、忏法节日A、关于释迦牟尼:四月初八,佛诞日;十二月初八,佛成道日,即腊八节。B、关于观音菩萨:二月十九,诞生日;六月十九,成道日;九月十九,出家日。C、关于弥勒菩萨:正月初一,诞生日;三月初三,圆寂日。D、关于地藏菩萨:七月三十,诞生日。E、关于阿弥陀佛:十一月十七,诞生日。建筑-中国化A、寺院:(1)寺院布局,廊院式、中轴式、自由式(

    12、2)佛殿建筑,中原佛教采用皇宫式或楼阁式;藏传佛教采用杜康(多功能的意思)式。B、佛塔建筑:塔顶是用来 埋佛骨舍利的地方。中国化佛塔由地宫、塔基、塔身、刹组成,其中“刹”与古印度不同,是佛界的象征。从造型上,有楼阁式、密檐式、藏式、傣族、金刚宝座;从建筑材料上;从组合上。中国化佛塔最具代表性的是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塔。C、石窟建筑:在北魏和唐代形成两次高潮,用于供奉佛像和菩萨。四种类型,僧房、塔庙、佛殿、大像。D、石经和经幢:石经,镌刻在石质载体上的佛经。经幢,于唐代随密宗东来而传入,到北宋发展到最高峰。名胜A、佛教名山:(1)五台山-山西五台-“清凉佛国”-文殊菩萨(2)峨眉山-四川峨眉-“峨眉

    13、天下秀”-普贤菩萨(3)普陀山-浙江普陀-“海天佛国”-观世音菩萨(4)九华山-安徽青阳-“仙城佛国”(莲花佛国)-地藏菩萨。B、著名佛寺:(1)北京法源寺,中国佛学院(2)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天台宗)、南京栖霞寺(三论宗)、陕西西安大慈恩寺(法相宗)、陕西长安县华严寺(华严宗)、陕西西安城南大兴善寺(密宗)、山西交城石壁山玄中寺(净土宗)、河南嵩山少林寺(禅宗)、扬州大明寺(律宗)(3)成都文殊院(与新都宝光寺、邗江高寺、镇江金山寺合称禅宗四大丛林)(4)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著名藏传佛教寺院(5)西藏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和青海塔尔寺、甘肃拉扑楞寺,黄教六大寺。C、著名佛

    14、塔:(1)藏式,西藏江孜白居寺菩提塔、内蒙古呼和浩特席力图召双耳喇嘛塔、青海湟中太平塔、五台山塔院寺大白塔、北京妙应寺白塔(2)楼阁式,山西应县木塔、西安大雁塔、开封铁塔、上海龙华塔、杭州六和塔(3)金刚宝座塔,呼和浩特金刚宝座舍利宝塔、北京碧云寺金刚宝座塔(4)傣族塔,西双版纳曼飞龙塔。D、著名石窟:中国四大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泥塑像)、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石雕像)、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石雕像);新疆克孜尔千佛洞(壁画)、甘肃炳灵寺石窟(石雕像、泥塑像)、重庆大足石刻(摩崖造像)、四川乐山大佛(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E、著名石经和经幢:(1)最著名的石经是北京房山云

    15、居寺石经,“东方文化的宝库”(2)著名经幢有上海松江陀罗尼经幢、浙江海宁盐官镇安国寺经幢、河北赵县赵州陀罗尼经幢、云南昆明大理国经幢。第三节 道教创立时间:东汉末年,东汉顺帝地点:蜀中 鸣山创立人:张陵-五斗米道;张角-太平经-“太平道”教义(1)宣扬“道”是“万物之母”-尊先秦道家学派创始人李耳(老聃)为教祖,将老子改名为道德真经,作为宗教的主要经典。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成为道教的理论基础。(2)追求长生不老、肉身成仙-修炼的三种方法:内养、外养、房中术。追求现世的长生不老、羽化登仙,即“修仙得道”是道教最根本的信仰和最高的目标。发展和教派(1)产生和确立时期:东汉至魏晋南北朝;代表人物-张

    16、陵、张角、张鲁。魏晋时形成上清派、灵宝派、楼观派(影响最大)。(2)鼎盛时期:隋唐和北宋;唐初道教被列为儒、释、道三教之首,北宋时形成了影响最大的茅山上清派。(3)变革时期:南宋、金、元;王哲创立了全真道,首先提倡“三教(儒、释、道)圆融”。(4)僵化时期:明清经典道藏-道教经籍的总集;唐开元年间,首次由官方编修。中国现存最早的两部道藏-正统道藏、万历续道藏。标记八卦太极图 见上册P131卦名符号象征乾天坤地震雷艮山离火坎水兑泽巽风信奉对象尊神:(1)三清-(中)元始天尊、(左)灵宝天尊、(右)道德天尊 (2)四御-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皇上帝、后土皇地神仙:八仙-李铁拐、钟离

    17、权、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俗神:(1)自然神(2)文化神-文昌帝君(3)守护神-城隍、门神、灶君、财神(4)航海保护神-林默称谓(1)男教徒-道士;女教徒-道姑(2)道馆负责人-监院或住持,俗称当家法事斋 -道教常见的一种法事,供斋 神,借以求福免灾;有日常的持诵和忏法。持诵:受持而咏读之,俗称念经。忏法:拜忏的方法和仪式,用以忏悔。节日妈祖神(天妃)诞辰日-农历三月二十三建筑(1)建筑样式:木结构体系;多楼阁,上为戏台,下为山门(2)建筑布局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a、“靖”和“治”的布局b、以“天尊殿”为中心的布局c、以“三清殿”为中心的布局(3)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a

    18、、与神仙信仰密切相关b、与传统哲学观念密切相关c、与宗教教义密切相关d、与民俗密切相关名胜仙境:三岛-蓬莱、方丈、瀛洲名山:五岳(山东泰山、湖南衡山、陕西华山、山西恒山、河南嵩山)、四川青城山、山东崂山、湖北武当山、江苏茅山、江西龙虎山、江西 皂山、广东罗浮山道观:(1)楼观台-陕西终南山,我国道教最早宫观,享有“仙都”之誉(2)北京白云观-全真道天下第一丛林(3)沈阳太清宫-东北最大的宫观(4)成都青羊宫(5)妈祖神三大祖庙-福建莆田湄洲岛上妈祖庙、天津天后宫、台湾北港妈祖庙(朝天宫)(6)苏州玄妙观-三绝碑“唐-吴道子绘老子像、唐玄宗赞、颜真卿书法”(7)永乐宫-山西芮城,相传为吕洞宾诞生

    19、地(8)上海海上白云观第四节 中国的基督教创立时间:公元1世纪创立人:巴勒斯坦拿撒勒人耶稣耶稣的受难是因十二门徒中犹大的出卖造成,受难日为星期五,最后的晚餐连耶稣有13人。教义(1)三位一体说:基督教最基本的信条;“圣父”、“圣子”、“圣灵”(2)上帝创世说(3)原罪救赎说(4)天堂地狱说教派历史上发生过两次大分裂,形成了三个大的教派。争夺教权-公元11世纪中叶-西部的天主教和东部的正教(东正教)宗教改革-公元16世纪-从天主教内部脱离出“新教”新教与天主教的4个区别:(1)新教反对教皇的绝对权威(2)新教不接受教皇支配(3)新教不承认天主教某些教义(4)新教主张取消一些繁琐礼仪,主张只保留洗

    20、礼、圣体传播(1)唐,基督教聂斯托利派传入中国,时称景教(2)元,基督教再次传入,时称可温教或十字教(3)明,天主教由耶稣会传教士罗明坚、利玛窦、庞迪我、熊三拔再次传入(4)清,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后,沙皇派遣俄罗斯东正教传教士进入中国(5)1807年,英-马礼逊成为第一个到中国的新教传教士(6)建国后,中国基督教倡导自治、自传、自养的三字爱国运动经典圣经由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部分组成。旧约全书三部分:“律法书”、“先知书”、“圣录”。新约全书四部分:“福音书”(记载耶稣的言行)、“使徒行传”(叙述早期教会情况)、“书信”(使徒们的书信)、“启示录”(使徒们的启示记录)。标记尊十字架为信仰标记,

    21、以示信仰耶稣的主张和学说信奉对象在中国,基督教新教信奉之神译为“上帝”或“神”;天主教译为“天主”法事七件圣事=七件圣礼,是天主教和东正教的重要礼仪称谓天主教最高首领-教皇或教宗东正教最高首领-牧首新教,教区负责人-主教,教堂负责人-牧师节日复活节:3/21-4/25圣诞节:12/25建筑罗马式教堂:素有“远东之冠”美誉的上海松江佘山圣母大教堂哥特式教堂:“光”、“高”、“数”;远东地区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绘画文艺复兴时期的基督教名画:拉斐尔-西斯廷圣母,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创世纪、最后的审判,丢勒-四圣徒,菩提彻利-圣奥古斯丁像,委拉斯凯兹-教皇英诺森十世像著名

    22、教堂天主教(1)北京南堂-北京最古老的天主教堂,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始建(2)北京北堂(3)上海徐家汇天主堂-上海地区最大的天主教堂(4)天津老西开教堂东正教(1)哈尔滨圣母大教堂(2)上海新乐路东正教堂基督教(1)北京崇文门教堂(2)上海国际礼拜堂-上海地区最大的基督教堂(3)沐恩堂-上海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所在地第五节 中国的伊斯兰教创立时间:七世纪初地点:麦加创立人:穆罕默德公元632年6月8日,穆罕默德于麦地那归真,葬于该城清真寺教义由伊玛尼、仪巴达特、伊赫桑三部分组成伊玛尼=信仰(属于世界观、理论、思想方面)六大信仰:(1)信安拉=真主,信仰的基石(2)信使者,穆罕默德为使者的集大

    23、成者,是封印的使者(3)信天使(4)信经典(5)信前定(6)信信后世仪巴达特=五功(属于实践和行为方面)(1)念功(2)礼功,一日五次-面向沙特阿拉伯的圣城麦加-在中国即朝西方(3)斋功(4)课功(5)朝功伊赫桑=善行(属于实践和行为方面)穆斯林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传播伊朗的国教;唐代传入中国,有两条路线:(1)丝绸之路(陆路)(2)香料之路(海路),广州、泉州、杭州教派(1)世界范围-两派:逊尼派(人数最多)、什叶派(2)中国范围-三大教派(格迪目、伊赫瓦尼、西道堂)、四大门宦(哲赫林耶、库布林耶、戛底林耶、虎非耶),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重要标志经典(1)古兰经-伊斯兰教最基本、最根本的经典(2

    24、)圣训-穆罕默德的言行录,是对古兰经的补充和注释标记新月信奉对象安拉伊斯兰教不设偶像称谓(1)伊玛目-逊尼派用以称穆斯林的领袖,什叶派用以称所拥戴的政教领袖(2)阿訇-主持清真寺教务者(3)毛拉-伊斯兰学者习俗(1)进礼拜寺必须大净、小净、拖鞋(2)饮食极注重洁净,不吃自死动物、血液、猪肉、驴骡、狗肉、外形丑陋之物,不喝酒,牛羊等必须先经诵安拉之名宰后才能食用(3)妇女须戴面纱、盖头(4)敬茶、端饭、握手均用右手,用左手被视为不礼貌节日开斋节=新疆肉孜节宰牲节=古尔邦节-中国穆斯林最大的节日圣纪节=圣忌日-纪念穆罕默德建筑A、中国伊斯兰教建筑分为两类:(1)西亚式=阿拉伯式,新疆地区和福建泉州

    25、清真寺(2)中国传统殿堂式B、新疆维吾尔族地区和中国传统清真寺的建筑特点新疆维吾尔族地区清真寺中国传统清真寺分布密集完整的布局:四合院式,中轴线呈东西向,礼拜 背西朝东平面布局不强调对称汉化的建筑类型建筑形制不同中西合璧的建筑装饰民族特色的装饰艺术庭院处理富有中国情趣著名清真寺沿海地区(1)怀圣寺-广州-香料之路-中国传统殿堂式(2)凤凰寺-杭州-香料之路-中国传统殿堂式(3)清净寺-泉州-香料之路-西亚式京沪线上(1)牛街礼拜寺-北京-宋代-丝绸之路-中国传统殿堂式(2)东四清真寺-北京-丝绸之路-中国传统殿堂式(3)松江清真寺-上海-元代-丝绸之路-中国传统殿堂式内陆地区()化觉寺-西安-

    26、丝绸之路-中国传统殿堂式()东关清真寺-西宁-明代-丝绸之路-中国传统殿堂式()艾提尕清真寺-喀什-明代-丝绸之路-西亚式第六章 中国古代建筑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要略A、营造观念1、中国古代建筑的营造观念具体表现在三方面:(1)敬天祀祖的礼制观念、皇权核心的等级观念、家长中心的家族观念(2)重在以平面构图为特色(3)以土木结构为主要特点,辅以砖瓦B、发展2、原始阶段=原始人群;北京周口店中国猿人遗址3、生成阶段=夏、商、西周、春秋:春秋时代出现了被后代喻为建筑工匠祖师的鲁班4、发展阶段=战国、秦、西汉、三国:(1)都城(2)李冰兴修的都江堰(3)秦都咸阳(4)西汉首都长安的长乐宫、未央宫(

    27、5)万里长城(6)秦始皇陵5、拓展阶段=西晋、南北朝:(1)著名城市-邺城、洛阳、建康(2)北魏首都洛阳有1367所佛寺,以永宁寺最大,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是现存中国年代最早的密檐式砖塔6、兴盛阶段=隋、唐、五代:(1)敦煌莫高窟和洛阳龙门石窟(2)隋-大运河(3)隋-李春-安济桥,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桥(4)唐-大量佛教寺、塔、石窟-山西五台山的南禅寺正殿、山西五台山的佛光寺东大殿,均为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唐代木结构建筑7、唐代宫室和寺庙建筑的特点: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柱子较粗壮,多用板门和直棂窗,风格庄重朴实。8、拓新阶段=宋、辽、金朝代建筑特点建筑遗存宋屋顶坡

    28、度增大,出檐不如前代深远,重要建筑门窗多采用菱花窗,风格渐趋柔和(出现木经、营造法式两部重要建筑文献)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福建泉州清净寺、杭州六和塔、宁波保国寺、苏州报恩寺塔、苏州虎丘云岩寺塔、河北正定隆兴寺辽“穹庐(毡包)”-吸收汉族文化后,保持唐代风格-创“减柱法”山西大同华严寺、山西应县木塔、河北 县独乐寺观音阁金木建筑大胆采取减柱法山西五台山佛光寺文殊殿9、高潮阶段=元、明、清朝代建筑特点建筑遗存元使用“减柱法”;许多大构件大多用自然弯材稍加砍削而成(主要特点)山西洪洞广胜寺、山西芮城永乐宫、西藏萨迦寺、西藏日喀则夏鲁寺、北京妙应寺白塔明清出檐较浅;斗拱比例缩小;“减柱法”出小型建筑外

    29、,重要建筑中已不采用(明-园冶,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北京颐和园、天坛、八达岭长城、四合院,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苏州古典园林,安徽古民居建筑,明十三陵,清陵第二节 中国古代建筑常识A、常见的构件、彩画、屋顶、屋顶装饰1、常见的构件名称定义作用种类台基定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作用:承托建筑物,使建筑物防潮、防腐、防蛀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坛的台基为最高级种类(四种):普通、较高级、更高级、最高级更高级和最高级台基的相同点是都有须弥座=金刚座;更高级台基只有一个须弥座,最高级台基由几个须弥座相迭开间四根木头圆柱子围成的空间称为“间”建筑的迎面间数称为“开间”或“面阔”计算方式:(1)室内,以看到

    30、的迎面圆柱数+2-1(2)室外,以看到的圆柱数-1“九五”,开间九间,进深五间,象征帝王之尊例外:北京故宫太和殿,开间为十一间斗拱作用:(1)支撑荷载梁架(2)挑出屋檐(3)装饰(4)防止木头腐烂2、常见的彩画彩画作用防潮、防腐、防蛀-装饰(宋代以后,彩画已成宫殿和王公贵族宅第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彩画类型和玺彩画(最高等级):中间画面内容是龙或凤,间以花卉托之,两边用双线双括号 框住旋子彩画(次一级):可画龙或凤,两边用双线单括号 框住苏式彩画(最低等级):画面内容为山水、人物故事、花鸟虫鱼,两边用 或 或( )框住,其中( )被称作“包袱”苏轼彩画是从江南的包袱彩画嬗变而来,与前两种彩画的根

    31、本不同是,绝不能画龙和凤。3、常见的屋顶式样(式样图见上册P157)常见屋顶样式有七种,以重檐庑殿顶(如北京故宫太和殿)、重檐歇山顶为最高级别,其次为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歇山顶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又称九脊顶,如五台山南禅寺攒尖顶没有正脊,通常为亭、阁、塔的屋顶卷棚顶没有明显正脊4、常见的屋顶装饰吻装饰于屋顶正脊两端的吻兽作用:驱邪、防火、布雨仙人走兽作用:(1)表示灭火压邪(2)显示建筑物等级(3)固定屋脊上的脊瓦等级:用九件等级最高,称走九;其次称走七、走五,最低为走三5、可显示等级的有:台基、开间、藻井、彩画、屋顶、走兽、陈设B、京城与宫殿配置的原则和宫殿的布局与陈设6、配置原则围绕的

    32、墙垣三城(外城、内城、皇城)、三城墙、护城河中轴线的设计重要建筑依次耸立于中轴线上,从属或较低级建筑在中轴线东、西两侧作用:体现敬天祀祖的礼制观念、皇权核心的等级观念、家长中心的家族观念坐北朝南的方位体现面南为君、面北称臣的礼制传统,体现家长中心的长幼有序观念,体现崇拜天神地、祭祀祖先的观念中庭的配置常为矩形,安置在皇城内京城的道路南北或东西向,交叉成棋盘格形状;主要道路为南北纵向,最主要的城门是南门7、宫殿布局体现阴阳五行阴阳:皇宫建筑外朝属阳,用奇数,形成“三朝五门”制;内廷=后宫属阴,用偶数,形成“两宫六寝”制五行:黄、青、红、白、黑三朝五门三朝:大朝、内朝、外朝五门:大明门(大清门)、

    33、天安门、端门、五门、奉天门(太和门)三大殿:奉天店(太和殿)、华盖殿(中和殿)、谨身殿(保和殿)严格的中轴对称,前朝后寝,前宫后苑8、宫殿内外陈设华表天安门前一对华表深含中华文化内涵。华表上端 头朝南,表示“望君归”;头朝北,表示“望君出”。石狮作用:(1)辟邪(2)显示尊严左雄右雌:左狮脚下为球,象征统一环宇和无上权利;右狮脚下踩幼狮,象征子孙绵延和嗣接有人南狮北狮:南狮摇头晃脑、生动活泼,北狮正视前方、威猛无比日晷=日影利用太阳投影和地球自转原理,借指针所生阴影的位置来表示时间嘉量标准量器;从大到小依次为:斛、斗、升、合、龠吉祥缸=门海盛满清水以防火鼎式香炉礼器;有盖为鼎、无盖为炉,一般为

    34、三足;作用:辟邪、吉祥、象征帝王权力四灵龙-皇帝、凤-皇后、麟-吉祥之物、龟-长寿之物铜龟、铜鹤象征长寿,庆贺颐享天年轩辕镜黄帝太平有象大像-象征国泰民安、社会稳定C、坛庙建筑和陵墓建筑9、坛庙建筑五色土中为黄土 未央东为青土 青龙西为白土 白虎南为红土 朱雀北为黑土 玄武郊祭祭祀天(南郊,冬至,皇帝必须亲自去)、地(北郊)、日(东郊)、月(西郊)的活动;分别设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封禅大典报天之功,称封;报地之德,称禅。古代帝王祭天地的大典称封禅。天圆地方古人以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10、陵墓建筑陵墓形制的嬗变(1)周代-“封土为坟”(2)秦代-垒土,称“方上”,如秦始皇陵(3)唐代-以山为

    35、陵,在山腰开凿墓室,以山丘封土,以李世民的昭陵、武则天和李治的乾陵最著名(4)宋代-恢复“方上”,规模比秦汉时代小(5)明清-“宝城宝顶”陵园的布局进门为护陵监,是保护陵园的专门机构;通过神道,进入祭祀区;最后是墓区地下宫殿的演变(1)原始阶段-土穴墓室(2)木 和“黄肠题奏”(因柏木黄心至累棺外,故称黄肠;因木头皆向内,故称题奏),如北京大葆台(3)砖石发券砌筑,如北京明代万历皇帝的定陵陵寝装饰四方之神:青龙(东)、朱雀(南)、白虎(西)、玄武(北)D、常见的传统民居建筑四合院可视为华北地区明清传统民居的典型,现北京、天津。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徽州民居今安徽、江西、浙江交界处,曾称徽州

    36、。硬山顶,白墙黑瓦,马头墙。依山傍水,以横长方形天井为中心。江浙民居有面水、临水、跨水民居湘赣民居沿街建筑物外缘上部设封火墙;形成“群屋一体”的格局湘西民居使用有顶无墙的出檐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第三节 中国古代建筑的遗存A、古都建筑遗存西安半坡遗址、周镐京遗址、阿房宫遗址、汉长城遗址、长乐宫遗址、未央宫遗址、建章宫遗址洛阳汉魏洛阳故城、西汉壁画墓、二里头文化遗址、永宁寺塔基开封龙亭、相国寺北京中国猿人遗址、琉璃河商周遗址、北京故宫、明十三陵沈阳沈阳故宫南京石头城、明故宫遗址、明孝陵、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杭州钱王祠、岳王庙、牛皋墓安阳殷墟B、皇宫建筑遗存北京故宫(1)始建于明永乐

    37、四年,历时14年(2)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建筑群(3)收藏历史文物91万件,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4)建筑布局有外朝内廷之分: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是皇上举行大典、召见群臣、行使权力的主要场所,是故宫中最壮观的建筑群;内廷是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西六宫等,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后妃、皇子生活居住、游玩、奉神之处沈阳故宫(现沈阳故宫博物馆)(1)清初皇宫,称盛京宫阙,清入关后称奉天行宫(2)皇宫内分三大部分:东路-以大政殿为中心;中路-前院以崇政殿为中心;西路-以文溯阁为中心(3)是我国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皇宫建筑台

    38、北故宫博物馆仿古建筑园林中的宫殿(1)仁寿殿:清代颐和园;孔子“知者乐,仁者寿”(2)澹泊敬诚殿: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正殿;内午门上“避暑山庄”四字为康熙御书;乾隆年间,全部用楠木修缮,又名楠木殿C、坛庙建筑遗存坛庙建筑源于祖先崇拜、自然神崇拜、各类英雄豪杰崇拜。北京太庙帝王祭祀祖宗的地方北京社稷坛(1)坛方形,汉白玉石筑成;上覆五色土(2)建于明永乐十九年,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社(土地神)、稷(粮食神,即五谷之神)、祈祷丰年的场所北京天坛(1)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谷之处(2)有 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古人天圆地方的观念北京地坛又名方泽坛,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地神之处北京日坛又名朝日坛

    39、,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大明之神(太阳)之处北京月坛又名夕月坛,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夜明之神(月亮)之处三孔孔庙:历代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府:旧称衍圣公府;孔林:又称至圣林岱庙岱-泰山别称;是祭泰山神之处,也是泰山规模最大、布局最完整的古建筑群D、陵墓建筑遗存陵墓地址黄帝陵陕西黄陵尧陵山西临汾舜陵湖南宁远禹陵浙江绍兴秦始皇陵陕西临潼;形制-“方上”;价值-“世界第八奇迹”汉茂陵陕西兴平;墓主-汉武帝刘彻;价值-西汉帝王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唐乾陵陕西乾县;墓主-唐代第三个皇帝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形制“以山为陵”;价值-唐代十八陵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宋陵河南巩义;墓主-北宋九帝,除徽宗、钦宗以外,加

    40、上赵匡胤之父,均葬于此,称七帝八陵;形制-“方上”成吉思汗陵内蒙古明中都陵安徽凤阳;墓主-朱元璋父母明孝陵南京;墓主-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明十三陵北京西北郊昌平县明显陵湖北钟祥县;墓主-明世宗朱厚的生父兴献王清陵-东陵河北遵化;形制-“宝城宝顶”;价值-中国现存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古代帝王后妃陵墓群清陵-西陵河北易县,第四节 中国古代建筑欣赏和中西建筑比较A、中国古代建筑特点1、结构特点:以木构架为主要的结构方式。2、组群布局特点: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以单座建筑为单位组成庭院-以庭院为单位组成组群;主体建筑在中轴线上。3、室内装饰是随着起居习惯和装修、家具的嬗变而逐步演变的。如商周至秦,

    41、跪坐,席与床是主要陈设;汉以后,特别是南北朝至唐,垂足而坐,出现高形桌、椅和高屏风。4、造型特点:飞檐翘角,有利于采光、排泄雨水、具有美感。5、园林特点:居住与游览并重。B、中国古代建筑欣赏6、主要审美特征:(1)群体的和谐性(2)单体的独立性(3)组合的内向性(4)空间的朦胧性(5)文化的象征性(6)环境的自然性7、组合的内向性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省特点。C、中西古建筑比较比较方面中国西方基本理念表现敬天祀祖、皇权核心、家长中心理念表现宇宙、上帝的恢弘和至高无上,以及人的个性发展需求建筑布局重在中轴线与东西偏殿对称,重在平面布局而楼层不高;重庭院式重在立体发展,楼层较高;重独体式屋顶式样重

    42、在飞檐翘角重在斜坡顶、尖顶、圆顶、平顶建筑装饰重在彩画重在雕塑建筑材料以木结构为主,辅以砖石以石材料为主建筑结构框架式围柱式第七章 中国古代园林第一节 中国古代园林概述A、造园的基本观念1、世界园林体系有两大类:(1)自然式(2)几何规则式2、自然式园林源于中国古代园林,中国古代园林是自然式园林最典型的代表。3、中国古代造园的基本观念:(1)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以表现大自然的天然山水景色为宗旨(2)布局自由,所凿假山池沼,虽由人作,宛如天成,是人的自然化、自然的人化(3)整个园林建筑、布局、装饰等,都充分表现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B、发展的七个阶段4、渊源阶段:上古时代;囿产生;诗经大雅灵台

    43、篇可作为囿的产生的重要佐证。5、萌芽阶段:西周、东周6、生成阶段:秦汉;宫廷式园林诞生;“上林苑”最典型7、转折阶段:魏晋南北朝;为自然式园林奠定基础;士人园林勃兴。8、士人园林的主要特点:(1)以山水、植物等自然形态为主导而构建园林景观体系(2)纡徐委曲的空间造型(3)诗歌、绘画等士人艺术与园林艺术紧密结合(4)崇尚自然的构建格局和造景手段初步形成9、成熟阶段:隋、初盛唐;皇家园林景观体系格局已成熟;如隋代洛阳西苑。10、提升阶段:中唐至北宋、南宋;壶中天地-追求“咫尺重深”、“以小见大”、“巡回数尺间,如见小蓬瀛”;如宋徽宗时营造的艮岳。11、精深阶段:明清;芥子纳须弥;如清漪园(颐和园)

    44、-“须弥灵境”、“四大部洲”,清北海-“海上仙山”、“西方佛界”、“皇家庭院”、“士人隐逸之山林”,明清的苏州园林,上海豫园。12、明代计成所撰园冶,是一部从规则与设计角度,论述造园的理论性专著。第二节 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和构成要素A、古代园林的分类按占有者身份皇家(颐和园、北海公园、承德避暑山庄)特点:(1)规模宏大(2)多真山真水(3)建筑体型高大(4)建筑富丽堂皇私家(拙政园、豫园)特点:(1)规模较小(2)多假山假水(3)建筑体型小巧玲珑(4)建筑淡雅素净寺观(北京天坛、太庙所设花园)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北方(北京、西安、洛阳、开封)特点:(1)范围大(2)建筑富丽堂皇(3)缺少常绿树木(4)风格粗犷而秀丽媚美不足江南(又称扬子江类型或长江类型)特点:(1)范围小(2)建筑精美工致(3)多长绿植物(4)风格明媚秀丽,景致曲折幽深岭南(又称珠江类型,广州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特点:颇具热带风光按艺术风格自然式(


    注意事项

    本文(导游基础知识.doc)为本站会员(风****)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沃文网发消息,QQ:2622162128 -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