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儿科学基础小儿年龄分期与生长发育小儿年龄分期与生长发育年龄分期标准各年龄期特点及与预防保健的关系体格生长发育常用指标各年龄段呼吸、脉搏、血压常数及计算方法生长发育规律感觉、运动和语言发育年龄分期标准古代医籍对小儿年龄分期划分比较详细的是寿世保元,其中指出:“夫小儿半周两岁为婴儿,三四岁为孩儿,五六岁为小儿,七八岁为龆龀,九岁为童子,十岁为稚子矣。”现代儿科学一般将其分为七个阶段。各期之间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不能截然分开。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小儿出生统称为胎儿期。胎龄从孕妇末次月经的第一天算起为40周,280天,以4周为一个妊娠月,即“怀胎十月”。2.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
2、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围生期又称围产期,是指胎龄满28周至生后7足天。3.婴儿期出生28天后至1周岁为婴儿期。4.幼儿期 13周岁称为幼儿期。5.学龄前期 37周岁为学龄前期,也称幼童期。6.学龄期 7周岁后至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称学龄期。7.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基本停止增长的时期称为青春期。一般女孩自1112岁到1718岁,男孩自1314岁开始到1820岁。近年来,小儿进入青春期的平均年龄有提早的趋势。【A1型题】1.婴儿期是指A.出生28天后到满1周岁之前B.1周岁至满3周岁C.自出生后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足28天D.3周岁后(第4年)到入
3、小学前(67岁)E.67岁至1112岁答疑编号700357010101【正确答案】A各年龄期特点及与预防保健的关系1.胎儿期胎儿期完全依靠母体而生存,以组织与器官的迅速生长和功能渐趋成熟为其主要特点,尤其妊娠早期是机体各器官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如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便可影响胎儿各器官的正常分化,从而造成流产或各种畸形。因此孕期保健必须从妊娠早期开始。2.新生儿期此时小儿开始独立生活,是适应外界环境的阶段。由于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成熟,受内、外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此期小儿的发病率高,常有产伤、感染、窒息、出血、溶血及先天畸形等疾病发生。新生儿期保健重点强调合理喂养、保暖及预防感染等。围生期
4、包括了胎儿晚期、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早期,是小儿经历巨大变化、生命遭受最大危险的时期。此期的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科和新生儿科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重视优生优育必须抓好围生期保健。3.婴儿期此期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需要摄入的热量和营养素(尤其是蛋白质)特别高,但由于其消化和吸收功能尚不够完善,因此容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半岁以后,因来自母体获得的被动免疫力逐渐消失,而自身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易患感染性疾病,故应提倡母乳喂养,科学育儿,同时应做好计划免疫。4.幼儿期此期小儿生长速度稍减慢,但活动范围增大,接触周围事物增多,故智能发育较前突出,语言、思维和交往能力增强,但对危险事物的识
5、别能力差,应注意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断乳和添加其他食物须在幼儿早期完成,因此要注意保证营养,防止营养不良和消化功能紊乱。5.学龄前期此期生长速度减慢,但智能发育更趋完善,好奇多问,求知欲旺,模仿性强,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因此要注意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为入学做好准备。学龄前期儿童易患肾炎、风湿热等疾病,应注意防治。6.学龄期此期体格生长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脑的形态发育基本完成,智能发育进一步成熟,控制、理解、分析和综合能力增强,是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时期。发病率较前有所降低,但要注意预防近视和龋齿,端正坐、立、行的姿势,安排有规律的生活和学习,
6、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7.青春期此期主要特点为体格生长再度加速,出现第二个高峰,继而生殖系统发育渐趋成熟,性别差异显著,女孩出现月经,男孩发生遗精,第二性征逐渐明显。此时由于神经内分泌调节不稳定,常出现心理、行为和精神方面的不稳定。此期疾病多与内分泌及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有关,如甲状腺肿、贫血,女孩出现月经不规则、痛经等。在保健方面,除保证供给足够的营养以满足生长发育迅速增加所需外,尚应根据其心理和生理上的特点,加强教育和引导,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A1型题】1.下列哪项是新生儿保健的重点A.防止意外创伤B.防止中毒C.注意保温D.注意添加辅食E.防止消化功能紊乱答疑编号700357010
7、102【正确答案】C2.婴儿期要注意预防的主要疾病是A.寒冷综合征B.传染病C.感染性疾病D.风湿热E.近视眼答疑编号700357010103【正确答案】C体格生长发育常用指标1.体重正常新生儿出生时的体重平均为3kg,生后3月龄的婴儿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12月龄时婴儿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是第一个生长高峰;2岁时婴儿体重约为出生时的4倍;2岁后到1112岁前每年体重增长约2kg。为便于临床应用,可按公式粗略估计体重:6月龄婴儿体重:出生时体重(kg)+月龄0.7(kg)712月龄婴儿体重:6(kg) +月龄0.25(kg)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年龄2(kg)+7(或8)(kg)2.身高(长)
8、3岁的儿童立位测量不易准确,应仰卧位测量,称身长;3岁以后用站立测量为身高。正常新生儿出生时的身长平均约50cm;第1年内增长最快,约25cm;第2年增长稍慢,约1Ocm;2岁时身长约85cm。身高在进入青春早期时出现第二次增长高峰,速度达儿童期的2倍,持续约23年。212岁身高(长)的估算公式为:身高(cm)=7年龄+70。3.头围新生儿头围平均34cm,在第一年的前3个月和后9个月头围都约增长6cm,故1岁时头围为46cm;生后第2年头围增长减慢,2岁时头围48cm,5岁时为50cm,15岁时接近成人约为5458cm。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头围过大常见于脑积水和佝偻病后遗症,头围过小提
9、示脑发育不良。4.胸围用软尺由乳头向后背绕肩胛角下缘绕胸一周的长度为胸围。出生时胸围平均为32cm,比头围小12cm,1周岁左右头、胸围相等,以后胸围逐渐大于头围,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超过头围的厘米数约等于小儿岁数减1。5.颅骨发育前囟出生时约1.02.0cm,以后随颅骨发育而增大,约在11.5岁时闭合。后囟在出生时即已很小或已闭合,最迟约于生后68周闭合。检查前囟门对儿科临床很重要,早闭或过小见于小头畸形迟闭、过大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等;前囟饱满常提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脑炎、脑膜炎和脑肿瘤等疾病;凹陷则见于脱水或极度消瘦者。6.脊柱发育脊柱的变化反映椎骨的发育。3个月左右随
10、着抬头动作的发育出现颈椎前凸;6个月后会坐时,出现向后凸的胸曲;1岁会走时出现腰椎前凸,至67岁时这3个脊柱自然弯曲才被韧带所固定,脊柱的生理弯曲使身体姿势得到平衡。7.长骨发育临床上,婴儿早期应摄膝部X线片,年长儿摄左手腕骨的正位片,了解骨的发育,判断骨龄。腕部出生时无骨化中心,其出现的时间次序为:3个月左右有头状骨、钩骨;约1岁时出现下桡骨骺;22.5岁有三角骨;3岁左右有月骨;3.55岁出现大、小多角骨;56岁时有舟骨;67岁有下尺骨骺;910岁时出现豆状骨。10岁时出全,共10个。故19岁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约为其岁数加1。临床常测定骨龄以协助诊断某些疾病,如生长激素缺乏症和甲状腺功能低
11、下症、肾小管酸中毒等骨龄明显延后;中枢性性早熟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则骨龄常超前。8.牙齿的发育牙齿可分为乳牙和恒牙两种,乳牙20个,恒牙32个。约自6个月起(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尚未出牙者可视为异常,乳牙最晚2岁半出齐。2岁以内乳牙的数目约为月龄减4(或6)。67岁乳牙开始脱落换恒牙。【A1型题】1.3岁儿童的正常体重大约为()A.10 kgB.16 kgC.12 kgD.14 kgE.20 kg答疑编号700357010201【正确答案】D2.小儿前囟闭合的正常时间是()A.46个月B.810个月C.1218个月D.1820个月E.2022个月答疑编号70035701020
12、2【正确答案】C各年龄段呼吸、脉搏、血压常数及计算方法1.呼吸、脉搏 各年龄小儿呼吸、脉搏比较,见下表。年龄呼吸脉搏呼吸:脉搏新生儿45401401201:31岁40301301101:(34)13岁30251201001:(34)37岁2520100801:47岁14岁201890701:42.血压测量血压时应根据不同年龄选择不同宽度的袖带,应为上臂长度的1223,袖带过宽时测得血压值较实际为低,过窄时则较实际为高。新生儿和小婴儿可用多普勒血压测量仪测定收缩压,或用简易的潮红法测量。小儿年龄愈小血压愈低。儿童时期正常血压可用公式推算:收缩压(mmHg)=2 年龄(岁)+80;舒张压(mmHg
13、)=收缩压23。(kPa值=mmHg测定值7.5)【A1型题】1.按公式计算,正常5岁小儿的收缩压是()A.84 mmHgB.88 mmHgC.90 mmHgD.92 mmHgE.100 mmHg答疑编号700357010203【正确答案】C生长发育规律人体各器官、系统生长发育的速度和顺序都遵循一定规律进行。1.生长发育是连续的过程生长发育在整个小儿时期不断地进行,但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并非等速进行。体格的生长基本上是,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如体重、身长在生后第一年,尤其是生后最初6个月增长很快,后半年逐渐减慢,但至青春期生长速度又猛然加快。2.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小儿各系统的发育顺序,各器官的生长
14、速度有其阶段性。神经系统发育较早;淋巴系统在儿童期生长迅速,于青春期前达到高峰,此后逐渐降至成人水平;其他器官如心、肝、肾和肌肉等增长基本与体格生长平行;生殖系统发育较晚。3.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生长发育遵循的一般规律:由上到下:先抬头、后抬胸,再会坐、立、行;由近到远:从臂到手,从腿到脚的活动;由粗到细:从全掌抓握到手指拾取;由简单到复杂:先画直线后画圆圈;从低级到高级:先从看、听等感性认识发展到记忆、思维等理性认识。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小儿生长发育虽按一定的规律发展,但在一定范围内受遗传、营养、性别、疾病、教养、环境的影响而存在相当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每个人的生长发育水平不会完全相同,在一定
15、范围内的正常值也不是绝对的,必须结合考虑影响个体的不同因素,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A1型题】1.小儿动作发育规律中错误的是()A.头尾规律B.远近规律C.左右规律D.由不协调到协调E.由粗动作到精细动作答疑编号700357010301【正确答案】C感觉、运动和语言发育1.感觉发育(1)视觉新生儿已有视觉感应功能,但视觉不敏锐,只能短暂注视较近处(1520cm内)缓慢移动的物体,可出现一时性斜视和眼球震颤,34周内消失。新生儿后期视觉感知发育迅速,1个月可凝视光源,开始有头眼协调;34个月看自己的手;45个月认识母亲面容,初步分辨颜色,喜欢红色;12岁喜看图画,能区别形状;6岁视深度已充分发育,
16、视力达1.0。(2)听觉出生时中耳鼓膜有羊水潴留,听力较差;37日后羊水逐渐吸收听觉已相当好;34个月时头可转向声源,听到悦耳声时会微笑;79个月时能确定声源,开始区别语言的意义;1岁时听懂自己的名字;2岁后能区别不同声音;4岁听觉发育完善。2.运动发育运动发育或称神经运动发育,可分为大运动(包括平衡)和细运动两大类。发育规律是:自上而下、由近到远、由不协调到协调、先正向动作后反向动作。(1)平衡与大运动 如抬头、翻身、坐、爬、站立、走、跑、跳等。一般小儿3个月抬头较稳,4个月翻身,6个月时能独坐,89个月可用双上肢向前爬,1岁能走,2岁会跳,3岁才能快跑。(2)细动作是指手指的精细动作。新生
17、儿两手紧握拳,生后3个月时能有意识地握物,34个月时能玩弄手中物体,67个月时出现换手、捏与敲等探索性动作,910个月能用拇指取细小物品,1215个月时能用匙取食、乱涂画,23岁会用筷子,4岁能自己穿衣,绘画及书写。3.语言发育新生儿啼哭是语言的开始,然后咿呀作语;6个月时能发出个别音节;1岁时能连说两个重音的字,会叫“妈妈”,先单音节、双音节,后组成句子;4岁时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能叙述简单事情;6岁时说话完全流利,句法基本正确。【A1型题】1.67个月婴儿应会的动作是()A.会爬B.扶站C.独坐D.独走E.双脚跳答疑编号700357010302【正确答案】C小儿生理特点、病理特点小儿生理
18、特点、病理特点小儿生理特点小儿病理特点小儿稚阴稚阳学说的意义生理特点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脏腑,即五脏六腑;娇嫩,即娇气、嫩弱之意;形,指形体结构,即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气,指生理功能活动,如肺气、脾气、肾气等;充,即充实、完善之意。所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即小儿时期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发育及生理功能都处在不断成熟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灵枢逆顺肥瘦曰:“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小儿药证直诀变蒸说:“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这些都是对此特点的论述。虽然五脏六腑的形和气皆属不足,其中尤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出,故曰小儿“肺常不足”、“脾常不足及“肾常虚”。2.生机蓬勃,发育
19、迅速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是指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在机体的形态结构方面,还是各种生理功能方面,都在迅速地不断地向着成熟完善的方面发展。古代医家把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特点概括为“纯阳之体”或“体禀纯阳”。如颅囟经脉法说:“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纯阳”说明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蓬勃景象。因此“纯阳”并不等于“盛阳”、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病理特点小儿病理特点可以将其归纳为“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加之寒暖不能自调,乳食不
20、能自节,一旦调护失宜,外则易为六淫所侵,内则易为饮食所伤,故病理上表现为易于发病,易于传变,年龄越小则越显突出。小儿易发疾病,除先天禀赋及与胎产护理有关的病证外,常见病、多发病突出表现在肺、脾、肾系疾病和传染病等方面,这与其“三不足”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小儿病理特点的另一方面,表现为“肝常有余”、“心常有余”。这是由于小儿肝发育未臻成熟,心怯神弱、肝气未盛,外邪一旦侵袭,易于鸱张入里,化毒化火,犯肝而生风、犯心而生惊,故易发生心肝病证,如壮热、昏迷、抽搐之惊风、疫毒痢、暑温等。易虚易实,是指小儿一旦患病,则邪气易实而正气易虚。实证往往可迅速转化为虚证,或者转为虚实并见之证;虚证往往兼见实象,出
21、现错综复杂的证候。易寒易热,是由于小儿具有“稚阴稚阳”的特点,患病之后不但寒证易于转化为热证,也容易从热证转化为寒证,而尤以寒证转化为热证更为突出。因为小儿体属“纯阳”、“稚阴”,所以在病机转化上寒易化热表现尤为突出。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虽然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但小儿活力充沛,对药物的反应敏捷;病因单纯,忧思较少,精神乐观。只要诊断正确、辨证准确、治疗及时、处理得当、用药适宜,疾病就容易很快康复,正如张景岳小儿则云:“其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但能确得其本而撮取之,则一药可愈。”稚阴稚阳学说的意义清代医家吴鞠通运用阴阳理论,将小儿的生理特点概括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这里的“阴”,指机体的
22、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肤等有形之质;“阳”指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稚”指幼嫩而未臻成熟。稚阴稚阳包括了机体柔嫩、气血未盛、脾胃薄弱、肾气未充、腠理疏松、神气怯弱、筋骨未坚等特点。吴鞠通的稚阴稚阳理论,从阴阳学说方面进一步阐明了小儿时期的机体,无论是在形体方面还是在生理功能方面,都处于相对不足的状态,都需要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不断生长发育,才能逐步趋于完善和成熟。小儿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小儿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小儿稚阴稚阳学说的意义稚阴稚阳:小儿机体柔弱,阴阳二气均较幼稚,形体和功能未臻完善的一面。纯阳:生长迅速。【A1型题】1.
23、小儿生理特点中所说的“稚阴稚阳”的含义是()A.生机蓬勃,发育迅速B.脏腑娇嫩,形气未充C.年龄越小,生长越快D.年龄越小,发育越快E.纯阳无阴,阳常有余答疑编号700357010303【正确答案】B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小儿病理特点的是()A.传变迅速B.发病容易C.易趋康复D.脏腑充实E.脏气清灵答疑编号700357010304【正确答案】D小儿喂养与保健小儿喂养与保健营养基础能量、营养物质、水的需要母乳喂养的优点和方法人工喂养的基本知识辅助食品的添加原则小儿保健的主要内容、传染病管理和计划免疫营养基础(略)能量、营养物质、水的生理需要1.能量的需要 机体的新陈代谢需要能量维持,能量由食物
24、中的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供给。小儿能量的需要分五个方面:即基础代谢、生长发育、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活动所需、排泄消耗。以上五方面所需热量的总和,称为能量需要的总量。1岁以内婴儿能量需要的总量为每日460kJkg(11Okcalkg),以后每增加3岁减去42kJkg(10 kcalkg);到15岁每日约为250kJkg(60kcalkg)。2.营养素的需要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水等。其中,蛋白质所供热量占总热量的10%15%。脂肪是供给热量的重要来源,占总热量的25%30%,糖类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占总热量的50%60%,维生素与无机盐每日需要量甚微,虽不产生热
25、量,但对维持生长发育与生理功能均不可缺。正常婴儿需水量为每日100150ml/kg,13岁约需每日11Omlkg,以后每隔3年减少每日25mlkg。成人需水量为每日50ml/kg。【A1型题】1.小儿所需的热量,除了基础代谢所需外,还包括()A.活动所需B.排泄的消耗C.生长发育所需D.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E.以上都是答疑编号700357010401【正确答案】E2.15岁每日能量的需要约为()A.250kJkgB.220kJkgC.4500kJkgD.360kJkgE.750kJkg答疑编号700357010402【正确答案】A母乳喂养的优点和方法生后6个月之内以母乳为主要食品者,称为母乳喂养
26、。1.优点母乳是婴儿最适宜的天然营养品。母乳营养丰富,蛋白质、脂肪、糖之比例为1:3:6;母乳易于消化、吸收和利用;含有丰富的抗体和免疫活性物质,有抗感染和抗过敏的作用;母乳温度适宜、经济、卫生;母乳喂养能增进母子感情;产后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促其早日恢复。2.方法(1)时间主张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半小时内就可开奶,满月前坚持按需喂哺,随着月龄增长逐渐定时喂养,每次哺乳不宜超过20分钟。(2)方法乳母取坐位;每次哺乳前要用温开水拭净乳头,将小儿抱于怀中,让婴儿吸空一侧乳房后再吸另一侧。哺乳完毕后将小儿轻轻抱直,头靠母肩,轻拍其背,使吸乳时吞入胃中的空气排出,可减少溢乳。(3)断奶 一般在1012
27、个月可完全断奶,最迟不超过一岁半。【A1型题】1.下列关于母乳喂养优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营养丰富B.易于消化、吸收和利用C.含有丰富的抗体和免疫活性物质D.刺激子宫舒张E.增进母子感情答疑编号700357010403【正确答案】D人工喂养的基本知识由于各种原因母亲不能喂哺婴儿时,可选用牛、羊乳等,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称为人工喂养。人工喂养不如母乳喂养,但如能选用优质乳品或代乳品,调配恰当,供量充足,注意消毒,也能满足小儿营养需要,使生长发育良好。牛乳是最常用的代乳品,所含蛋白质虽然较多,但以酪蛋白为主,酪蛋白易在胃中形成较大的凝块,不易消化。另外,牛乳中含不饱和脂肪酸少,明显低于人乳,
28、牛乳中乳糖含量亦低于人乳。奶方的配制包括稀释、加糖和消毒三个步骤。稀释度与小儿月龄有关,生后不满2周采用2:1奶(即2份牛奶加1份水);以后逐渐过渡到3:1或4:1奶;满月后即可进行全奶喂养。加糖量为每1OOml加58g;婴儿每日约需加糖牛奶11OmLkg,需水每日150mLkg(包含牛乳量)。目前,常用的乳制品还有全脂奶粉、配方奶粉、鲜羊乳等。在不易获得乳制品的地区或对牛奶过敏的婴儿,还可选用大豆类代乳品进行喂养。辅助食品的添加原则添加辅食时应根据婴儿的实际需要和消化系统的成熟程度,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添加辅食的原则有:从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天气炎热或婴儿患病时,应暂缓添加
29、新品种。【A1型题】1.辅助食品的添加原则错误的是()A.从少到多B.由稠到稀C.由一种到多种D.由细到粗E.天气炎热和婴儿患病时,应暂缓添加新品种答疑编号700357010404【正确答案】B保健的主要内容、传染病管理和计划免疫1.各年龄保健原则及重点(1)胎儿期及围生期保健儿童保健实际应从其父母婚前做起,胎儿的正常发育与孕母健康密切相关,母亲的遗传、营养、疾病、环境、生活、情绪等都可影响胎儿,故胎儿期保健应以孕母保健为重点。强调精神调摄,可令气血安和,身心健康。此外,应调摄饮食,勿乱服药,谨避六淫,预防各种感染,定期监测,以便早期发现异常。(2)新生儿保健此期发病率、死亡率都极高,尤以出生
30、第一周为显,故对新生儿在第一个月应访视23次,了解小儿出生后健康、喂养、疾病等情况,进行全面体格检查,随时进行具体指导和示范。(3)婴幼儿保健婴幼儿易患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感染性疾病及小儿传染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仍高,故应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定期体格检查,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合理安排小儿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完成基础计划免疫。(4)学龄前期儿童保健此期应继续监测生长发育,随时进行缺点矫治;重视早期教育,培养小儿独立生活能力及良好的品德;加强体格锻炼,增强体质;防止意外事故,加强传染病防治。(5)学龄期及青春期保健此期小儿处于长身体、长知识阶段,应保证营养,加强体格锻炼;培
31、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加强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性情、脾气;重视青春期卫生,对中学生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和心理卫生教育。2.传染病管理对患者必须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管好传染源,减少交叉感染,控制播散。3.计划免疫的实施应注意按期完成各种预防接种,建立预防接种档案。1岁内婴儿需完成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麻疹减毒疫苗及乙型肝炎病毒疫苗等预防接种。此外,根据流行地区、季节,进行乙型脑炎疫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风疹疫苗、流感疫苗、腮腺炎疫苗、甲型肝炎病毒疫苗等的接种。小儿诊法概要小儿诊法概要望诊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指纹诊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啼哭声、
32、尿液、粪便气味的诊断意义问诊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基本脉象按诊(皮肤、头颅、胸腹、四肢)小儿诊法概要望诊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望诊在儿科疾病的诊断上显得尤为重要,历代儿科医家都把望诊列为四诊之首。儿科望诊主要包括望神色、望形态、审苗窍、察指纹、辨斑疹、察二便等六个方面的内容。1.整体望诊包括神、色、形、态四部分。(1)望神(2)望色(3)望形体头方发少、囟门迟闭,可见于佝偻病。头大颈缩、前囟宽大、头缝裂开、眼珠下垂者,见于解颅。(4)望姿态 “阳主动,阴主静”。喜伏卧者,多为内伤乳食;喜蜷卧者,多为内寒或腹痛;翻滚不安,呼叫哭吵,双手捧腹,多为腹痛;端坐喘促,痰鸣哮吼,多为哮喘;气促鼻扇,胸肋凹陷,
33、常为肺炎喘嗽。2.局部望诊包括头面、苗窍、指纹、二便及斑、疹、痧、痘。(1)舌象小儿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望诊包括望舌质和舌苔。舌质:正常舌质呈淡红,不胖不瘦,润泽柔软,活动自如。舌质淡白为气血亏虚。舌苔:外感初起,病在卫表,舌苔薄白;薄白而干,或嫩黄者,为外感风热;薄白而润者,为外感风寒。(2)察目首先观察眼神,若黑睛圆大、光亮灵活,为肝肾气血充沛;眼无光彩,二目无神,为病态;两目凝视,或直或斜,多为肝风内动;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病多危重;瞳孔缩小,多为热毒内闭,见于中毒(有机磷、毒蕈或某些药物)。注意眼窝有无凹陷,眼睑有无浮肿、下垂,结膜是否充血、巩膜是否黄染。(3)望鼻鼻塞,
34、流清涕,伴有喷嚏,为风寒感冒;鼻流黄浊涕者,多为风热客肺;鼻流浊涕,有腥臭而反复难愈者,多为肺经郁热,常见于鼻渊;鼻衄为肺经有热,血热妄行;鼻孔干燥,为肺热伤津,或燥邪犯肺;鼻翼扇动,兼有高热者,多为邪热壅肺。(4)望口依次观察口唇、口腔黏膜、齿龈及咽喉。唇干樱红,多为暴泻伤阴;上下唇紧闭者,多为风邪入络或肝风内动。口腔、舌部黏膜破溃糜烂,满口白屑,状如雪花,为脾经郁热,多见于鹅口疮;两颊黏膜有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红晕,为麻疹黏膜斑。牙龈红肿多属胃火上炎;咽红乳蛾肿大,为外感风热或胃热之火上炎;咽部有灰白色假膜,轻拭不去,重擦出血,白膜复生,常为白喉。(5)察耳耳内流脓,牵耳作痛者,为肝胆
35、火盛,见于化脓性中耳炎。若以耳垂为中心的弥漫肿胀疼痛,则为流行性腮腺炎。(6)望二阴女孩前阴红赤而潮湿者,多为湿热下注,兼有瘙痒者,应注意有无滴虫。肛门潮湿有红疹,多为尿布皮炎,肛门瘙痒,入夜尤甚,多为蛲虫侵扰;便后直肠脱出,多属中气亏虚,见于脱肛。(7)辨斑疹应注意辨别斑疹形态、出疹部位、时间、顺序、按之有无退色、并发症状、发热与出疹的关系及恢复期表现。(8)察二便乳幼儿大便呈果酱色,伴阵发哭吵,常为肠套叠所致;大便呈灰白色者,可见于胆道闭锁。指纹诊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观察指纹是儿科的特殊诊法,适用于3岁以下小儿。指纹是从虎口沿食指内侧(桡侧)所显现的脉络(浅表静脉)。以食指三指节分风、气、命
36、三关,食指根(连掌)的第一指节为风关,第二指节为气关,第三指节为命关。正常小儿的指纹隐约可见,色泽淡紫,纹形伸直,不超过风关。临床根据指纹的浮沉、色泽、推之是否流畅及指纹到达的部位来辨证。并以“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作为辨证纲领。1.浮沉分表里浮,为指纹显露;沉,为指纹深隐。即以指纹显隐来分辨疾病的表里。2.红紫辨寒热红,为红色,即指纹显红色,主寒证;紫,紫色,指纹显紫色,主热证。3.淡滞定虚实淡,为推之流畅,主虚证;滞,为推之不流畅,复盈缓慢,主实证。4.三关测轻重根据指纹所显现的部位判别疾病的轻重,达风关者病轻,达气关者稍重,达命关者病重。若“透关射甲即指纹穿过了
37、风、气、命三关达到指甲的部位,则病情危笃。指纹诊法在临床有一定的诊断意义。但若纹证不符时,当“舍纹从证”。啼哭声、尿液、粪便气味的临床诊断意义啼哭是小儿的语言,由于饥饿思食、尿布浸湿、包扎过紧等护理不当时小儿常以啼哭表示不适,故小儿啼哭并非一定有病。健康小儿啼哭有泪,声音洪亮,属正常。但若啼哭声尖锐、忽然惊啼、哭声嘶哑、大哭大叫不止,或常啼无力,声慢而呻吟者,当详察原因。新生儿生后34天内,大便呈黏稠糊状,褐色,无臭气,日行23次,是为胎粪。单纯母乳喂养之婴儿大便呈卵黄色,稠而不成形,稍有酸臭气,日行3次左右。牛乳、羊乳为主喂养者,大便色淡黄,质较干硬,有臭气,日行12次。当小儿饮食过渡到与成
38、人接近时,大便亦与成人相似。大便燥结,为内有实热或阴虚内热;大便稀薄,夹有白色凝块,为内伤乳食;大便稀薄,色黄秽臭,为肠腑湿热;下利清谷,洞泄不止,为脾肾阳虚;大便赤白黏冻,为湿热积滞,常见于痢疾;婴幼儿大便呈果酱色,伴阵发性哭闹,常为肠套叠;大便色泽灰白不黄,多系胆道阻滞。小便清澈量多为寒;小便色黄量少为热;尿色深黄为湿热内蕴;黄褐如浓茶,多为湿热黄疸。尿色红如洗肉水或镜检红细胞增多者为尿血,大体鲜红色为血热妄行,淡红色为气不摄血,红褐色为瘀热内结,暗红色为阴虚内热。【A2型题】1.小儿哭声绵长,口作吮乳状,多为A.饥饿B.口疮C.腹痛D.咽喉水肿E.尿布潮湿不适答疑编号7003570105
39、01【正确答案】A问诊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小儿问诊的内容除与成人相同者外,要注意问年龄、问个人史,要结合儿科病的发病特点询问。1.问个人史(1)出生史包括胎次、产次、是否足月,母亲孕期健康状况,顺产或难产,接生技术,有无窒息、出血、感染,出生时体重和出生后评分等。(2)喂养史包括喂养方式,代乳品种类,体重增长,添加辅食情况等。(3)生长发育史身长、体重随年龄增长情况,动作发育、语言发育及社会适应能力。2.问预防接种史了解实行计划免疫及免疫反应等情况。【A1型题】1.问个人史的内容不包括以下A.生产史B.喂养C.发育D.学习情况E.年龄答疑编号700357010502【正确答案】E基本脉象3岁以
40、下小儿由于其手臂短,难分三部,加之诊病时小儿多有哭闹,影响脉象的真实性,故一般以察指纹诊法代替切脉。3岁以上小儿用“一指定三关”的方法诊脉,也称作“寸口一指脉”,即一般以一指正按定关脉,向前辗定寸脉,向后辗定尺脉。正常小儿脉象平和,较成人细软而快。小儿脉象有浮、沉、迟、数、有力、无力六种。浮沉分表里,迟数辨寒热,有力、无力定虚实。轻按能及为浮脉,多见于表证,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重按才能触及的为沉脉,多见于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脉搏频速,一息六七次以上的数脉,多见于热证,数而有力为实热,数而无力为虚热。肝病、惊风可见弦脉;痰涎壅盛或积滞内蕴,常有滑脉。按诊(皮肤、头颅
41、、胸腹、四肢)1.按皮肤2.按头囟颅骨按之不坚而有弹性感,多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3.按胸腹4.按四肢儿科辨证的意义(略)儿科辨证的意义八纲辨证的意义脏腑辨证的意义卫气营血辨证的意义儿科治疗概要儿科治疗概要疾病的治疗原则药物剂量计算的常用方法常用中医内治法则捏脊疗法的治疗机理小儿疾病的治疗原则1.中西医有机结合,取长补短2.治疗要及时,方药要精简3.注意调理和顾护脾胃4.注重整体治疗,合理调护药物剂量计算常用方法小儿用药剂量较成人更须准确,计算方法有多种,按体重、体表面积、年龄或按成人剂量折算。1.按体重计算是西医最常用、最基本的计算方法。应以实际测得体重为准,或按公式计算(小儿生长发育章节
42、)获得。每日(次)剂量=病儿体重(kg)每日(次)每千克体重需要量。年龄愈小,每千克体重剂量相对稍大,年长儿按体重计算剂量超过成人量时,以成人剂量为限。2.按体表面积计算此法较按年龄、体重计算更为准确。近年来多主张按体表面积算。小儿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为:30kg小儿体表面积(m2)=0.035体重(kg)+0.1;30kg小儿体表面积(m2)=0.02(体重kg-30)+1.05。小儿剂量=剂且(m2)小儿体表面积(m2)。3.按年龄计算适用剂量幅度大,不需十分精确的药物,如营养类药物可按年龄计算,比较简单易行。4.按成人量计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kg)50,此法仅用于未提供小儿剂量的药物,所得剂量一般偏小,故不常用。5.小儿中药用量新生儿用成人量的16,乳婴儿为成人量的13,幼儿为成人量的12,学龄儿童为成人量的23或成人量。【A1型题】1.小儿药物剂量计算常用方法不包括A.按身高计算B.按体重计算C.按体表面积计算D.按年龄计算E.按成人量折算答疑编号700357010503【正确答案】A2.乳婴儿中药用量为成人量的A.16B.15C.14D.13E.12答疑编号700357010504【正确答案】D常用内治法则(略)常用外治法的治疗机理和适应证1.推拿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