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沃文网! | 帮助中心 分享知识,传播智慧!
沃文网
全部分类
  • 教学课件>
  • 医学资料>
  • 技术资料>
  • 学术论文>
  • 资格考试>
  • 建筑施工>
  • 实用文档>
  • 其他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沃文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doc

    • 资源ID:974377       资源大小:218.50K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doc

    1、国民经济核算原理本课程是“国际经济统计”课程的替换形式,鉴于实际上无法进行国际经济统计的教学,所以本课程侧重于介绍国际统计惯例,具体内容主要为国民经济核算原理。教材采用袁寿庄等著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历史沿革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描述一国经济状况的数据体系。国民经济核算的历史可分为下列四个阶段:一早期的国民经济估算1665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对英、法、荷三国的经济状况进行了比较,发表了政治算术一书,提出了“收入支出”的概念,将收入分为收入和财产收入。1886年澳大利亚统计学家柯格兰提出了收入、分配、使用三方等价的核算原则。20世纪初,一些研究机构

    2、开始进行国民经济估算,后来政府也开始这项工作。二1953年的SNA体系1928年,国际联盟进行了一系列搜集数据的工作。2933年大危机促使各国开始加强政府管制,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为SNA奠定了基础。战后,一些国际组织为了摊派费用,要求国际间进行收入的比较,英国经济学家斯通于1947年发表了重要论文国民收入的计量和社会核算表的编制,1953年,联合国公布国民核算表及补充表体系。特征:不局限于单个指标的比较,而是表现为一组表格。将经济活动分为3个部门(政府、居民、企业),6个帐户,12个表。三1968年SNA1953年后,SNA体系取得了两方面的进展,一是进行了不变价国民收入的计算,采用物量指数

    3、方法。二是在内容上进行了扩展。1960年,发布了SNA第二版,提出资金流量表与投入产出表的结合。1964年提出了国际收入表问题。1968年发布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新SNA,将上述改动及资产负债表加入了SNA,帐户数量增加了,关系也加强了。于1970年起在世界各国推行实施,目前已有170个国家采用推行。在此同时还提出了一系列待研究的问题。四1993年SNA1993年通过了关于SNA的修改方案,在核算领域上没有太多的扩展,但进行了一些具体的处理。在25年间,世界形势发生了较多的变化,主要体现在l 全球普遍持续通货膨胀l 对政府作用

    4、的新认识l 服务活动越来越重要l 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越来越复杂l 环境问题与经济间的相互作用针对此,采取了下列手段l 建立重估价帐户进行独立核算l 提出实际最终消费概念:强调政府对收入再分配的作用l 阐述了服务活动在核算中的处理l 金融分类细化l 建立了若干附属帐户,试图反映经济与环境间的关系,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除此之外,1993年SNA在概念阐述上更加清晰了,同时体系的的灵活性和扩展性都有所加强。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是环境与经济间的关系。在西方国家建立SNA的同时,经互会国家建立了MPS(The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体系,我国于1985年

    5、开始向SNA体系转轨,至1996年全面采用SNA体系,1989年苏东剧变后这些国家也逐渐放弃了MPS体系,目前全世界只有朝鲜和古巴两个国家采用这一体系。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特点和用途一特点1由一套逻辑严密、协调一致而完整的宏观经济帐户和资产负债表及其他表式构成,其基础是五套符合国际惯例的概念、定义、分类体系和规则。2是在一国层次上建立实施的在部门层次和地区层次上展现出来,但主要偏重于部门层次。3借用了会计方法,建立了帐户间的的数量联系,帐户间的差额通过平衡项实现。二用途1对经济活动进行监测涉及到不同部门和不同经济类型,可以借此监测主要经济流量,计算一些关键的比例和平衡项,进行宏观监测。2用于

    6、宏观经济分析提供了连续记录,可以在时间序列基础上计算主要参数。3用于制订政策和进行决策利用分析所得参数进行政策模拟。4进行国际比较计算口径一致,数据具有可比性5由于其具有灵活性,可以扩展为其他用途,同时以一个统计协调的中心身份存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政府财政统计、货币银行统计、国际收支统计与SNA的原理是完全一致的。国际劳工组织的劳动统计、粮农组织的农业帐户等与SNA也是完全一致的。三宏观数据与微观数据的关系1SNA与工商会计的关系SNA在方法上借鉴了会计原理,主要采用复式记帐方法。在核算原则上,SNA更强调经济原则,主要采用估价方法进行核算,会计一般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计算,而SNA则运用机会成本

    7、,强调资产的现期市场价格。在折旧的处理上,会计是采用原值折旧率,而SNA采用重置资产价值消耗率,称为固定资产当期消耗。2与住户核算的关系SNA主要通过住户家计调查来获得住户的数据。第二章 SNA体系综述学习SNA体系需要解决五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是谁:单位部门做了什么:活动交易结果如何:总量流量和存量表现方式:帐户如何保持一致性:核算规则第一节 基本概念一关于单位和部门的若干概念SNA用机构单位和基层单位两个概念来定义国民经济活动的主体,它们构成SNA的微观基础。1机构单位机构单位指能够代表自身拥有资产和负债,从事各种交易活动和负有法律责任以及对经济生活各方面进行财务决策的经济活动单位。确定机构

    8、单位的标准是能否编制一份独立的资产负债表。现实生活中有两类机构单位:一是居民家庭,称为住户或者居民,二是由法律或社会组成的机构单位。机构单位又可分为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如企业、公司等,后者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包括政府单位和慈善团体,以及消费者协会、工会、宗教、学术团体等。非营利机构并非没有利润或者盈余,而仅仅是表现为其收益不能为其成员所占有。从一国的核算角度出发,可以将机构单位分为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后者是作为国外来处理的。常住单位指在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经济领土指一国管辖的,人员、资本、货物可自由流动的范围。使馆等称为“

    9、领土飞地”。由于政府是不可分割的,所以使馆属于本国的经济单位,列入派出国的统计。经济利益中心指常住机构单位在该国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场所,如住房、厂房或其他建筑物,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的时期(一般指一年)。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包括(1)非金融企业或公司部门,称企业部门(2)金融机构部门(3)政府部门(4)居民部门(5)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6)国外2基层单位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以生活活动和生产某个产品的相对独立性为原则。具体特征是:(1)具有一定的生产场所(2)能

    10、够获得有关生产活动的投入产出资料(3)具有自己的管理部门,并能编制反映生产过程的生产帐户一个机构单位可以拥有多个基本单位,但一个基层单位只能隶属于一个机构单位。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发经济产业部门,在我国习惯上称为国民经济行业部门,最综合的分类为三次产业分类: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等和建筑业。第三产业,主要是流通和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等等,也包括国家机关。二交易概念机构单位之间根据市场经济原则相互协议而进行的经济活动,从性质上定义,交易包括经济权益的创造、转移

    11、、具体性质的改变和消失等。交易既包括等价交换,也包括自愿无偿的经济转移和强制性经济转移。1货物和服务交易:统称产品交易。2分配交易:生产创造的增加值形成收入初次分配给劳动力、资本和政府,以及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交易。再分配包括经济转移和资本转移,前者包括收入税、财产税和其他经常转移,资本转移是对机构单位的储蓄或财富的再分配。3金融交易:指各类金融资产的净获得(净购买)或负债的净发生过程中债权与债务资金上的交易。严格地说,只有交易双方都收付金融资产时才作为金融交易,在SNA中将同一次交易分为两个部分,凡涉及到金融资产变化的流量称为金融交易。4内部交易:为了保证国民经济核算在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全

    12、过程上的系统一致性,对于企业或基层单位生产者自行生产自己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作为企业或基层单位的内部交易看待。5其他积累交易:由于非生产资产如地下资源的发现或耗减,因非经济现象如自然灾害或战争等引起的持有资产损益,因价格变化而产生的持有资产损益,均作为其他积累交易。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交易分为货币交易和非货币交易两类。两者的区分是交易是否涉及到货币支付或金融债权、债务的产生或消失。后者包括易货交易、实物分配、免费社会福利等。货币交易以实际支付的货币进行核算,非货币交易采用估算或虚拟计算的方法,虚拟计算是以成本替代交易额。根据交易的主体行为,可以分为三大类:l 交换方式:产品金融资产,金融金融,产品产品

    13、,在交换方式下,交易的要素是拥有两个交易者和两个流量。l 转移方式:两单位间单方面的交易活动l 内部交易方式:同一单位内部的交易非交易的其他活动:非法活动、坏帐损失、人的行为导致的自然资产向经济产品的转化等。交易是作为核算对象而存在的,引入交易概念的目的是(1)产生价格信息(2)将不同活动归为若干类交易,有利于帐户的应用(3)体现市场化特征三流量与存量流量反映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的变化的价值数量。存量是反映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的状况。资产包括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前者是机构单位或部门拥有的金融债权,后者是拥有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土地和无形资产等,负债是机构单位或部门拥有的金融债务净值。流量

    14、的发生导致存量的变化,存量的规模制约流量的规模。货币性交易流量的记录方式与实际发生的方式或者有差异,具体处理方法有:(1)改变交易流程例如子公司的利润留成,记录为子公司向母公司上缴利润,母公司再以其作为投资。(2)分解交易例如融资租赁,将还款记录为本金和利息两部分。四市场价格价格是货物或服务项目的单位价值表现。价格包括四种类型:1要素价格: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产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主要是理论概念。2基本价格: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的构成因素而确定的价格形式。产品税之外的生产税指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某些基本生产要素或对某些活动或交易所征的税。包括工薪税、劳力税、土地房屋建筑定期

    15、税、营业或职业执照税、印花税、污染税、国际交易税等。3生产者价格:生产者生产单位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价格,包括要素价格和单位产出的生产税净额,其中包括了产品税。其中有关增值税在生产者价格上的处理在实际统计工作中要作出一致的规定。4购买者价格:购买者购买单位产品(含服务)最终得到的市场价格,其中包括了商业流通费和运输费用。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结构一理论框架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是所有市场经济活动的有机结合过程,基本构成单位主要是从事市场活动的交易者、市场交易活动和市场价格,以及保持市场发育活动的市场规则,包括等价交换原则和平等竞争原则。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市场包括三大类,即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和金融市

    16、场。对于不同的交易者而言,经济活动的中心是不同的,居民是以消费活动为中心的,其余机构单位则可能以生产为中心、以金融活动为中心,或者以财政税收和支出为中心。市场活动综合为生产、分配(含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消费和积累的不断循环过程,以及国民财产和财富的不断增加过程。根据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认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也主要分为五个大部分,即生产核算、收入分配核算、积累核算、资产负债核算和国外核算,对应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P16图11)二帐户特点帐户的结构是T型表,帐户中没有余额,用平衡项来实现。帐户类型更接近报表,而不是日记帐。在实际核算中,一笔交易活动或生产活动将涉及实物流量和金融流量的同时发

    17、生,同时涉及到两个交易的机构单位,两个复式帐户,共四笔帐目的统计处理,将这种记帐原则称为四式记帐。平衡项出现在上一帐户的左方,和下一帐户的右方,成为联结两个帐户的纽带。帐户中的数据主要来自统计方法。三核算原则1估价原则SNA强调当期状况,注重未来收益,因此在核算时使用现期价格,而非历史成本。在不同帐户上使用同一价格。对于流量,按交易发生时的市场价格计算,对存量按编表地点上的市场价格记录。市场价格的取得:(1)货币性交易:实际交换价,承认同一时点上的不同价格(2)没有现成价格的交易,运用参照市场的价格(3)不存在参照市场时:按现期生产成本,或者预期未来收益的现值。(4)与外汇相关的交易,按编表时

    18、通行的汇率(中间价)进行折算成本币。2市场原则在核算时,一切从市场出发,考虑市场过程和市场活动,以及市场发展变化等。凡是为市场交换目的所组织的生产活动,其产出无论是否在市场销售,都作为核算内容。3所有权原则是确定核算中资产和负债范围的基本原则,将资产界定为机构单位或机构部门能够先例所有权的统计范围。土地、矿藏、非培育的森林等自然资产不列入资产范围,但在现实社会中如果能归属具体机构单位或部门所有,也包括在资产的统计范围内。大气和公海等不作为资产统计,教育能够形成人力资本,但因缺乏机构单位所有权特征,也无法统计为资产。4三方等价原则收入、分配、支出是一致的。5权责发生制原则对经济活动中机构单位之间

    19、交易按照债权债务发生时、或生产活动中价值转移或新价值形成或取消时进行统计的原则。第三章 生产总量核算第一节 基本问题SNA核算的生产活动范围:从目的性上看:是为他人的货物与服务生产,或者自用的货物生产和一部分自用的服务。从形式上看:全部货物生产,为他人的服务(有酬方式或者由有酬劳动提供的服务如政府雇员的劳动),自有住房服务从生产者上看:所有非住户部门,部分住户。扣除家庭中为家庭和个人使用的服务活动。一行业分类我国目前采用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为四级分类,按口径从大到小,分别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和小类,共有16个门类,99个大类。门类:1. 农业2. 采掘业3. 制造业4.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

    20、和供应业5. 建筑业6. 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7.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8. 批发及零售贸易、餐饮业9. 金融、保险业10. 房地产业11. 社会服务业12. 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13. 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14.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15. 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16. 其他行业二货物及服务的生产特征(1)货物:存在需求,同时可确定其所有权的有形实体。生产与交换是分离的,并可进行若干次交换,生产与使用在时间上是间断的。(2)服务:生产者按消费单位的需要进行活动而使消费单位某一方面状况发生改变。不可能脱离生产而进行交换。服务的特征是无形的商品,而且生产过程与消费过

    21、程是同时发生的,不能被储存。服务的类型包括1为确保货物价值的实现,服务的生产者为服务的消费者所提供的对货物的服务如运输、销售、修理、清洁2服务的生产者为服务的消费者提供的为满足后者生活需要的服务如客运、旅宿、医疗、卫生等3服务的生产者为服务的消费者提供的为满足后者精神需要的服务如教育、咨询、娱乐等4服务的生产者为服务的消费者提供的为满足后者生产及商业需要的服务如科研、地质勘探、保险、金融等政府同时具有2和4的特征。三实际交易与虚拟交易需要虚拟的交易有两大类1自给性生产:一是生产者为自身的最终消费或资本形成所进行的自给性生产,二是自有住房者对自有住房的大型维修活动或者自己修建房屋。2非市场产出:

    22、一是政府单位及非营利单位对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二是政府单位及非营利机构对个别住户提供的免费或几乎免费的服务。四生产过程及生产总量生产是生产者利用土地、劳动、资本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以及对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消耗,创造出新的货物和服务的过程。总产值生产要素最初投入的价值对货物和服务的中间消耗价值生产税净额。1生产要素最初投入是以各项投入的所得来计算的,但实际的表现是工资和营业盈余,后者在收入分配环节中再表现为地租、利息、利润等。2对货物和服务的中间消耗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固定资产消耗和中间产品消耗。后者是一次性投入,包括转变和使用,而前者则是反复多次转移的。3生产税(过去称间接税)是为了将产品基本

    23、价值转换为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商品价值时所需的一个加项。它是政府对营利性机构所征收的,与机构单位盈亏状况无关的税,是一种普遍实施的对生产、销售和消费环节所征收的税,主要包括营业税、增值税、关锐、特殊货物税等。综合上述各项,公式转化为总产值工资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消耗中间消耗(生产税补贴)落实在全社会的角度,全社会的最终产品将扣除中间消耗的重复计算全社会的最终产品全社会总产品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消耗全社会的中间消耗该指标的价值量称为国内生产净值,落实到生产单位和生产部门上,习惯上称为净增加值,指生产单位对产品所追加的价值。净增加值的生产有两种理解角度(1)净增加值代表微观生产单位所创造的社会最终产品价值净增

    24、加值总产值固定资产消耗中间消耗(2)净增加值的价值构成是要素收入,并按市场价格估价净增加值工资营业盈余生产税净额由于固定资产消耗的价值量难以估计,所以通常用总增加值以及国内生产总值来分别体现微观生产单位创造的社会最终产品以及全部社会最终产品。增加值总产值中间消耗工资营业盈余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消耗国内生产总值的实物构成为: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库存增加,最终消费,净出口。总值与净值的区别在于对固定资产消耗的处理,涉及到总收入和净收入,总积累与净积累,总储蓄与净储蓄,等等。为了实际操作的需要,一般多计算总值,而非净值。第二节 部门生产核算部门生产核算的方法有两种:生产法和收入法。分别是增加值的两个公式

    25、。一生产法核算增加值生产法的核心是总产值和中间消耗。(1)总产值总产值是指生产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从价值形态上看,总产值分为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两部分价值,前者是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价值一次性转移到新产品上的货物和服务,后者是生产要素的投入,也包括固定资产和生产税净额。从实物形态上看,总产品按用途分为两类,一是作为最终产品提供给社会最终使用,二是作为中间产品成为生产过程的中间投入。总产值的计算有大量的重复计算过程。(2)中间消耗中间消耗是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中间消耗的计算采用购买者价格。注意下列几项:l 小型工具:我国第三次

    26、工业普查中规定为200元以上l 固定资产的保养与修理:普通保养属于中间消耗,更新改造或者大修属于固定资产形成l 研究与开发:研究与开发的支出属于投资型活动,如果能够以有经济意义的方法估价这种资产,并能准确地核定其折旧率,则可以计入固定资产形成,否则只能作为中间消耗。(3)增加值增加值是生产单位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创造出来的价值。二收入法核算增加值1劳动者报酬:劳动者从其所在生产单位的各种渠道,得到的所有货币形式或者实物形式的收入。为改善和提高劳动者生活而提供的货物或服务,视为实物性收入。为生产顺利进行而提供的货物或服务,视为中间投入。自营职业者的收入是劳动报酬与营业盈余的混合,一般放在营业盈余中

    27、核算,称为混合收入。2生产税净额:生产税与生产补贴的差额。3固定资产消耗:核算期内生产单位为补偿生产活动中所耗用的固定资产而提取的价值。困难:(1)难以客观准确地计算固定资产消耗的价值。需要考虑技术折旧的问题。(2)消耗量采用线性折旧的计算方法,以固定资产折旧代替固定资产消耗。固定资产年折旧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折旧率1使用年限4营业盈余生产单位的总收入扣除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以后的余额。营业盈余是生产环节中获得的营业利润,不同于会计损益表中的利润总额。因为后者包括企业的投资收益。从我国目前的合计损益表出发,营业盈余可以从税前纯收入中调整出来营业盈余税前纯收

    28、入(已收利息已付利息)已收其他财产收入财产的持有资产损益。三主要产业部门的总产出核算核算增加值的关键在于总产值的计算,不同部门计算总产值方法不同。工业部门主要采用“工厂法”核算,单位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如果一个工厂分为若干个工厂,则总产值可能多出几倍。在使用价格时首选基本价格(不含产品税),次选生产者价格。农业部门主要采用“产品法”计算,在单位内部可以重复计算,例如用于畜牧业的粮食可以重复再计算一次。建筑业主要以完成的工作量进行计算。运输业以营业收入进行核算金融中介机构:服务费用名义利息实际利息,在具体操作中利用利息收入利息支出。另需考虑佣金收入问题。四生产核算的帐户表现形式P52表格第三节

    29、国内生产总值及相关指标的核算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1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各机构部门的总产出各机构部门的中间消耗2收入法(要素成本法)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3支出法(最终产品法)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二国内生产总值帐户P58表格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帐户,由这一帐户展开,可以对各项活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测算。三其他指标国民净福利净增加值为改善环境资源的质量的投入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而得到的产出虚拟的闲暇时间内的活动价值第四节 生产核算的应用分析一部门增长的贡献度某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度该部门增加值增量国内生产总

    30、值增量二某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弹性系数该部门增加值的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第四章 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法是本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提出的,根据计量单位的不同,可以分为实物型和价值型两种,根据时间的不同,分为静态和动态。第一节 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一投入产出帐户和投入产出表投入是指生产过程中必要的生产消费,分为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中间投入指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货物和服务,也称中间消耗。最初投入指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含固定资产折旧。产出分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中间产出是中间产品,是供其他部门使用的。最终产品包括消费、投资和出口。单一帐户存在的问题1产品众多,无法为每一产品编制一个帐户2仅

    31、反映一种产品的投入产出过程,难以全面反映所有产品的投入产出过程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是利用产业部门分类。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是利用矩阵表。(P74)二投入产出表的结构第一象限是投入产出关系第二象限反映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第三象限反映各部门增加值的构成第四象限一般被认为是反映再分配关系,目前尚未能进行有效的研究。几个基本平衡关系1从纵向看:中间投入最初投入总投入2从横向看: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3每个部门的总投入该部门的总产出三我国的投入产出表第二节 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一直接消耗系数1概念反映两个部门之间直接存在的投入关系,用每一行业某一产品的投入数值比该行业的产出数值,可以得到反映出每生产一单位

    32、的j所需要付出的i的数量。2影响直接消耗系数的因素包括(1)生产的技术水平技术的进步可以减少投入数量或改变投入结构,同时应注意,在同一技术水平下,企业也可以有多种投入结构可供选择,取决于当时可能获得的投入品及相关价格。(2)产出的结构由于大多数部门都不是单纯部门,当产出结构发生变化时,投入结构也会发生变化。(3)价格水平在价值型的投入产出表中,价格水平影响着投入产出的水平价格水平的变化还会影响部门采用的生产技术,从而影响投入产出状况3为了获得稳定的投入产出表,可以采用下列方法(1)采用一定的工艺假设,尽可以“纯化”投入产出表(2)用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调整中间消耗的价格变动(3)对直接消耗系数给予

    33、一定的时间限制二完全消耗系数1概念生产产品j对于i的直接或间接消耗之和计算方法直接消耗:第一轮间接消耗:第二轮间接消耗:2推导形式将称为列昂惕夫逆距阵列昂惕夫逆距阵中的元素用表示,称为完全需求系数,反映出总产出与最终需求之间的关系。3完全消耗系数的使用(1)表示生产某一需求结构所需要的中间消耗总量(2)表示生产某一需求结构所需要的总产品数量第三节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需解决的问题(1)在使用产业部门分类的情况下如何实现产品部门分类的效果(2)投入产出表的计价问题(3)有些项目的调整与区分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有两种方法:直接编表法和间接编表法,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从纯产品部门出发来搜集数据一直接编表法按照

    34、纯部门的要求要搜集数据,所谓纯部门就是该部门只含有与其相对应的一种产品。1总产出的调整与分解:等式左侧为j产品部门的总产出,右侧第一项为以J为主要产品的企业的产出,第二项为所有以J为主要产品的企业的I产品的产出,第三项是所有非J产品部门的J产品的产出。2中间消耗与增加值的分解(1)按比例分摊:假定投入是按产值分配的某产品对某种中间投入的消耗该中间投入的消耗总额某产品产值企业总产值(2)按定额分摊:假定投入是按工时分配的某产品对某种中间投入的消耗该中间投入的消耗总额该产品实际生产工时企业生产总工时3最终产品的分解与调整根据样本资料推断总体二间接编表法(UV表方法)1概念企业能够提供对各种中间消耗

    35、的投入数量资料,同时也可以提供生产各类产品的资料,将两个表格分别称为UV表,即可进行矩阵计算。这实际上是将直接编表法的思路用矩阵方式进行了实现。U表为消耗矩阵,V表为制造矩阵假定存在M个部门,N个产品,则U表为NM,V表为MN产品部门产业部门最终产品总计产品部门U表FQ产业部门V表G最初投入Y总计QTGT2主要关系(1)V表的列和表示某产品的供给总量(2)U表加上F为产品的使用总量(3)V表的行和表示某部门的总产出(4)U表加上Y表示部门的投入总量(5)部门消耗系数部门消耗系数反映出J部门每生产一单位“混合”产品所消耗的I的数量表示G的对角逆阵,C表为NM表(6)生产构成系数I部门生产的各种产

    36、品所占的比重,D为MN表(7)市场份额系数J产品由各个不同部门生产的比例,E表为MN表3纯表的推算要将UV表转化为产品产品表,必须采用不同的工艺假定(1)产品工艺假定:假定不同部门生产同一种产品时所采用的消耗结构是同一的从部门来说,部门的消耗系数与纯表中的直接消耗系数存在下列关系CDA:nm=mnnn当产品数与部门数不相等时,D不能求逆,此时就不能使用产品工艺假定推算了。(2)部门工艺假定:假定同一部门生产不同产品的消耗结构是同一的从全社会来看,各个部门生产的J产品的结构乘各部门的消耗结构就得到J产品对I产品的消耗结构(3)混合工艺假定:假定同时存在产品工艺假定和部门工艺假定,使用两种假定同时

    37、对UV表进行操作。在此不进行展开介绍第四节 投入产出表的应用产业结构的预测与规划在最终需求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总产出会发生如何变化第五章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第一节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的基本问题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包括收入分配和消费使用两部分内容。收入分配是指当期生产的价值分配给社会各方面形成的所有收支活动。收入分配是将生产创造的价值分配给社会各个方面的所有收支活动。这一活动仅与生产要素的流动有关,而与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无关。实物报酬的处理是进行分解,先是报酬支付,然后是用报酬购买实物。经济学中对于收入的定义:一定时期内,在富有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所能消费的最大值,即不减少资产,也不增加负债,在核算中与此

    38、收入定义相对应的是可支配收入。在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中,流程为:(1)增加值的分配:称初次分配,将增加值支付给有关各方(2)转移收支:称为二次分配(3)消费支出。收入方支出方收入初次分配增加值初次分配收入初次分配支出原始收入收入再分配原始收入再分配收入再分配支出可支配收入(或调整后可支配收入)收入使用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第二节 收入分配帐户参与初次分配的基本前提是对生产的参与,也就是说,参与分配的主体必然是参与生产的。一雇员报酬和财产收入1性质:都与生产有关,在收入的初次分配阶段核算这两种收入都与交换有关。财产收入的核算:(1)销售利润销售收入成本(材料费工资)销售税金(2)在其中扣除财务费用(利

    39、息),加上其他销售利润,得到营业利润(3)加营业外收支净额和投资收益(得到财产收入),得利润总额(4)减所得税,得税后利润(5)减盈余公积,减分红(支付财产收入),得未分配利润由此可见,财产收入并非完全是增加值的一部分。2雇员报酬(1)性质仅指各生产单位对雇员支付的劳动报酬,依据是雇员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前提是雇佣关系:受雇者:在雇佣关系下就业,自雇者:为自己工作的人。自雇者包括有雇员的雇主和无雇员的自营劳动者。在我国的SNA体系中,劳动报酬包括混合收入“卖瓜一担,收钱一筐”(2)范围支付给雇员的现金形式工资和薪金实物性报酬(免费或象征性收费)雇主为使雇员获得社会福利而代付的社会缴款3财产收入(1

    40、)定义:由于资产所有者出让资产的使用权而获得的收入记入SNA的财产收入包括:金融资产收入,非生产资产收入记入财产收入的情况出售资金:金融资产出租土地:有形非生产资产出租商标:无形不记入财产收入的情况:出租固定资产(生产资产),记入提供服务的收入(2)各种形式利息:资金的酬报,借贷款,债券,票据红利:股票或其他产权业主从准法人企业中中提取的收入产生于非生产资产上的租金:土地,地下资产,无形资产投保人的财产收入:保险公司将专门准备金用于投资所得的收入,不属于保险公司,而应当作为投保人收入追加入缴款。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留存盈余:所有权属于外商,在下期作为追加投入二税和其他转移1转移收支及其性质非交换

    41、性(1)现金转移和实物转移(2)经常转移和资本转移资本转移:当转移涉及到双方或一方资产存量的变化时不是经常发生的,不改变对方的消费需求经常转移:又称现期转移,将影响消费。2税(1)在政府财政统计中一般按税基进行区分生产税:初次分配收入税:再分配资本税:资本帐户费如果与服务相关,则表现为购买,否则视为税。(2)生产税产品在生产、使用和进口时缴纳的税:产品税企业因其他活动缴纳的税企业利润形成之前支付的税收,可包含在价格中,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所以又称为间接税。(3)资本税不定期对生产单位资产净值征收的税,包括遗产税、赠与税等定期征收的资本税计入收入税(4)收入税所得税,资本收益税3其他转移(1)社会

    42、缴款(2)社会福利上述两项均涉及社会保障计划,都是住户与各机构之间的收入与支出行为社会保险行为:强制性参加,经营者包括政府、商业性组织和雇主自建基金个人保险行为:自愿参与,包括寿险和非寿险社会保险和非寿险都记录为转移支付,寿险则记入金融帐户。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以缴款为前提的。(3)其他现期转移个人保险中的人寿保险支付赌博罚款政府其他转移(4)其他资本转移:遗产、投资补助第三节 收入再分配核算一帐户形式使用来源二次分配帐户经常转移支出可支配收入原始收入经常转移收入实物分配帐户实物转移支出调整后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实物转移收入各部门对住户的转移支付分为现金和实物两部分,现金部分计入

    43、二次分配帐户,实物部分包括两个方面:1公司对住户的转移支出:此项计入初次分配帐户2政府及非营利机构对住户的转移支出:此项计入实物分配帐户政府对住户的转移包括两类:(1)政府承担支出,将商品提供给居民(2)政府自身的非市场化支出:教育、医疗等计算实物分配帐户的目的在于反映居民真正的消费水平,同时反映政府的作用二收入流量模型(李宝瑜,国民经济核算与分析,P169)机构部门财产与转移收入要素收入总收入机构部门UYG财产与转移收入S消费与储蓄Z总支出G利用收入流量模型,可以分析下列内容1收入部门占有结构变化2不同分配手段的作用程度3住户收入构成第四节 收入使用核算一使用的定义使用可分为产品的使用和收入的使用两个方面产品的使用包括消费、积累和出口收入的使用包括消费和储蓄定义:(1)为最终购买货物与服务而花费的“支出”强调支出者与购买时间(2)最终“获得”的货物与服务的价值强调获得者和所有权


    注意事项

    本文(国民经济核算原理.doc)为本站会员(风****)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沃文网发消息,QQ:2622162128 -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