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沃文网! | 帮助中心 分享知识,传播智慧!
沃文网
全部分类
  • 教学课件>
  • 医学资料>
  • 技术资料>
  • 学术论文>
  • 资格考试>
  • 建筑施工>
  • 实用文档>
  • 其他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沃文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寄生虫学教案---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精品课程网.doc

    • 资源ID:976117       资源大小:161.04KB        全文页数:6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寄生虫学教案---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精品课程网.doc

    1、一、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三篇 医学寄生虫学 概述二、教学时间安排组织教学、复习提问,5分钟;导入新课,2分钟;讲授新课,73分钟;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自学提示, 10分钟。三、教学目的、要求掌握基本概念、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及防治原则;熟悉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及防治原则难点:寄生虫学的基本概念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六、教学过程设计 第三篇 医学寄生虫学概述一、基本概念(一) 寄生现象、寄生虫、宿主及生活史1、共栖2、互利共生3、寄生 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物,受害、被寄生的另一方则称为宿主。寄

    2、生物为动物者称为寄生虫。(二) 寄生虫生活史与宿主类别1、寄生虫生活史 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与繁殖的整个过程。具有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称为土源性蠕虫,具有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称为生物源性蠕虫。2、宿主类别 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称终宿主。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称中间宿主。如有两个以上中间宿主,可按寄生先后分别称第一、第二中间宿主。有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在一定条件下可传给人,称这些动物为储蓄宿主(也称储存宿主或保虫宿主)。某些寄生虫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长期处于幼虫状态,当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体内,便可发育为成虫,这种非适

    3、宜宿主称为转续宿主。寄生虫能使人体感染的阶段称为感染阶段或感染期。二、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一) 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1、掠夺营养 2、机械性损伤 3、毒性与免疫损伤 (二) 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1、非特异性免疫 2、特异性免疫 (1)消除性免疫:指宿主能清除体内寄生虫,并对再感染产生完全的抵抗力。这是寄生虫感染中很少见的一种免疫状态。(2)非消除性免疫:这是寄生虫感染中最常见的免疫类型。指寄生虫感染后虽可诱导宿主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对体内已有的寄生虫不能完全清除,维持在低虫荷状态。结果:宿主清除了寄生虫,并可抵御再感染;宿主清除了部分寄生虫,对再感染具有部分抵御能力,大多数寄生虫与宿

    4、主的关系属之;宿主不能有效控制寄生虫的生长与繁殖,引起寄生虫病。3、寄生虫的免疫逃避 寄生虫侵入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体内,并能逃避宿主的免疫效应而发育、繁殖、生存的现象称为免疫逃避,机制:(1)组织学隔离。(2)表面抗原的改变:抗原变异;分子模拟与伪装;表膜脱落与更新。(3)抑制宿主的免疫应答:有些寄生虫抗原可直接诱导宿主的免疫抑制。(4)寄生虫感染的超敏反应。三、寄生虫病的流行、诊断与防治 寄生虫病流行的条件(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与易感人群。(一) 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1、传染源 2、传播途径:(1)经水传播;(2)经食物传播;(3)经土壤传播;(4)经空气(飞沫)传播;(5)经节肢

    5、动物传播;(6)经人体直接传播。3、易感者(二) 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1、自然因素 2、生物因素 3、社会因素 (三)寄生虫病的诊断1、病原学诊断 2、免疫学诊断 3、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 (四)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切断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防治寄生虫病的根本措施。1、消灭传染源 普查普治患者、带虫者及保虫宿主是控制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粪便与水源管理,注意环境与个人卫生,以及控制和消灭媒介节肢动物和中间宿主是切断寄生虫病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3、保护易感者 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至关重要。七、思考题及作业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试题精集P120-123八、主要参考书目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吴

    6、松泉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9月第7次印刷;人体寄生虫学,陈兴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10月第5版。实用寄生虫病学,吴中兴主编,江苏科技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九、教学后记一、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二十一章 医学蠕虫 第一节 线虫(一)二、教学时间安排组织教学、复习提问,10分钟;导入新课,2分钟;讲授新课,68分钟;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自学提示, 10分钟。三、教学目的、要求掌握蛔虫、钩虫的致病性、流行;熟悉蛔虫、钩虫的生活史、虫卵特征和防治。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蛔虫、钩虫的致病性难点:蛔虫、钩虫的生活史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讨论六、教学过程设计 第

    7、二十一章 医学蠕虫蠕虫包括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和棘头动物门所属的各种动物,与医学密切相关的蠕虫种类几乎均属于前两门。寄生于人体的蠕虫主要有线虫、吸虫和绦虫。第一节 线 虫 有蛔虫、钩虫、蛲虫、鞭虫、丝虫、旋毛虫等。一、似蚓蛔线虫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感染率可高达70%以上。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一) 形态1、成虫 是寄生人体的肠道线虫中体型最大者。有三个呈“品”字形排列的唇瓣。2、虫卵 分为受精卵与未受精卵。受精卵呈宽椭圆形,壳质层较厚。卵壳内有一卵细胞,与卵壳间有新月形空隙。卵壳外有一层蛋白质膜。未受精卵多呈长椭圆形,壳质层与蛋白质层均较薄,无蛔甙层,卵壳内含折光性颗粒。(二) 生

    8、活史蛔虫不需要中间宿主,属直接发育型。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中。感染期虫卵被人吞食后进入小肠。穿破肺泡毛细血管进入肺泡,逆行至咽部,被吞咽,经胃到小肠。(三)致病1、幼虫致病 幼虫在体内移行造成组织机械性损伤。引起蛔虫性肺炎、哮喘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2、成虫致病 蛔虫寄生于空肠,以肠腔内半消化物为食。(1)掠夺营养和破坏肠粘膜:可导致营养不良,严重者可出现发育障碍。(2)引起超敏反应。(3)并发症:蛔虫有穿孔的习性,引起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蛔虫病常见的并发症有蛔虫性阑尾炎、胰腺蛔虫病及肝蛔虫病等。(四)诊断自患者粪便中检查出虫卵,即可确诊。采用沉淀法与漂浮浓聚法。(五)流行我国蛔虫平均感染

    9、率为44.591%,浙江则高达60.026%。粪便内含受精蛔虫卵的人是蛔虫感染的传染源,蛔虫卵在外界环境中无需中间宿主而直接发育为感染期卵。(六) 防治蛔虫病的防治应采用综合措施,包括查治患者与带虫者、粪便管理及预防感染。驱虫药为阿苯哒唑(丙硫咪唑或肠虫清)与甲苯咪唑。二、十二指肠钩口线虫与美洲板口线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简称十二指肠钩虫,美洲板口线虫简称美洲钩虫。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钩虫病。(一) 形态1、成虫 十二指肠钩虫有钩齿2对。美洲钩虫有板齿1对。2、幼虫 分为杆状蚴和丝状蚴。丝状蚴具有感染能力,故又称感染期蚴。3、虫卵 椭圆形,壳薄,无色透明,卵壳与细胞间有明显的空隙。(二) 生活史

    10、成虫寄生于小肠。经毛囊、汗腺口或皮肤破损处主动钻入人体。感染期蚴钻入宿主皮肤。咬附在肠粘膜上,以血液、组织液、肠粘膜为食。钩虫除主要经皮肤感染外,感染期蚴如被人吞食,少数未被杀死的幼虫也可直接在肠腔内发育成熟。(三) 致病 钩虫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期,即由幼虫引起的皮肤(或粘膜)侵袭期、肺部移行期和成虫在肠道寄生期。危害最严重的是钩虫在肠道寄生期间,造成患者慢性失血。1、幼虫所致病变及症状(1)钩蚴性皮炎:俗称“粪毒”或“地痒疹”。(2)呼吸道症状2、成虫所致病变及症状(1)贫血(2)腹泻和异嗜症:个别患者还常喜食一些粗硬食物,如生米、生豆之类。感染和贫血较重者,还喜食茶叶、碎纸、木屑、泥土、

    11、瓦片等。这种异常的嗜好,被称为“异嗜症”。(3)婴儿钩虫病(4)消化道出血:以黑便、柏油样便、血便和血水便为主。(5)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四) 诊断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浮法。(五) 流行北方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南方则以美洲钩虫为主。钩虫病患者和带虫者是钩虫病的传染源。(六) 防治常用的驱虫药物有阿苯达唑(400mg/次,连服3天)和甲苯咪唑(100mg/次,一天两次,连服3天)。两种药物并服可提高疗效。七、思考题及作业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试题精集P124-138,有关内容八、主要参考书目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吴松泉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9月第7次印刷;人体寄生虫学,陈兴

    12、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10月第5版。实用寄生虫病学,吴中兴主编,江苏科技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九、教学后记一、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二十一章 医学蠕虫 第一节 线虫(二)二、教学时间安排组织教学、复习提问,10分钟;导入新课,2分钟;讲授新课,68分钟;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自学提示, 10分钟。三、教学目的、要求掌握蛲虫、鞭虫、丝虫的致病性、流行;熟悉蛲虫、鞭虫、丝虫的生活史、虫卵特征和防治;了解旋毛虫的生活史、致病性、流行。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蛲虫、鞭虫、丝虫的致病性、流行难点:蛲虫、鞭虫、丝虫的生活史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讨论六、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十一章

    13、医学蠕虫第二节 线 虫 三、蠕形住肠线虫蠕形住肠线虫又称蛲虫,引起蛲虫病。全世界广泛分布,感染率儿童高于成人,尤以幼儿园、托儿所及学龄前儿童为高。(一) 形态1、成虫 细小,乳白色。2、虫卵 虫卵两侧不对称,一侧扁平,一侧稍凸。(二) 生活史成虫通常寄生于人体的盲肠、结肠及回肠下段,当宿主熟睡时,雌虫从肛门爬出大量排卵。雌虫的产卵活动引起肛门周围皮肤发痒,当患儿用手搔痒时,虫卵污染手指,再经口食入而造成自身感染。感染期卵也可散落在衣裤、被褥、玩具或食物上,经吞食或随空气吸入等方式使人感染。(三) 致病肛门及会阴部瘙痒,抓破后引起继发感染。儿童患者常有烦躁不安、夜惊、失眠、夜间磨牙等症状。(四)

    14、 诊断主要采用透明胶纸拭子法或棉签拭子法。(五) 流行12岁以下儿童平均感染率为23.607%,浙江为24.247%。人是惟一的传染源。其主要传播方式有:肛门-手-口直接感染;接触感染和吸入感染,是集体机构和家庭传播蛲虫的重要方式;逆行感染。(六) 防治四、毛首鞭形线虫毛首鞭形线虫简称鞭虫,成虫寄生于人体盲肠,引起鞭虫病。(一) 形态外形似马鞭。虫卵呈纺锤形,虫卵两端各具一透明塞状突起,称为盖塞。(二) 生活史成虫主要寄生于盲肠内。发育为感染期卵。感染期卵随被污染的食物、饮水、蔬菜等经口进入人体。(三) 致病一般轻度感染时多无明显症状。严重感染者可出现头晕、腹痛、慢性腹泻、血便、消瘦及贫血等。

    15、(四) 诊断可采用粪便直接涂片法、沉淀集卵法、饱和盐水浮聚法。(五) 流行全国鞭虫平均感染率为17.376%,浙江则高达40.274%。(六) 防治预防鞭虫病主要靠加强粪便管理和注意卫生。五、班氏吴策线虫与马来布鲁线虫班氏吴策线虫简称班氏丝虫,马来布鲁线虫简称马来丝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引起丝虫病。(一) 形态1、成虫 细长如丝线。2、微丝蚴 班氏微丝蚴头间隙短,体态柔和,弯曲大而自然,体核清晰可数,排列均匀,无尾核;马来微丝蚴头间隙长,体态硬直,大弯中有小弯,体核密集不易分清,尾部有2个尾核,尾核处的虫体膨大。3、感染期幼虫 又称丝状蚴,寄生于蚊体内。虫体细长。(二) 生活史两种丝虫的生活

    16、史基本相似,都要经过幼虫在蚊体内和成虫在人体内的两个发育过程。人是班氏丝虫惟一的终宿主;马来丝虫除寄生于人体外,还能在多种脊椎动物体内发育成熟。微丝蚴在外周血中表现为夜多昼少的现象称为夜现周期性,班氏丝虫为晚上10时至次晨2时,马来丝虫为晚上8时至次晨4时。(三) 致病1、急性期过敏和炎症反应 表现为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及丹毒样皮炎,淋巴管炎的特征性表现为逆行性,发作时可见皮下有一条呈离心性发展的红线,俗称“流火”。丹毒样皮炎。丝虫热。2、慢性期阻塞性病变 (1)象皮肿;(2)睾丸鞘膜积液;(3)乳糜尿(四) 诊断1、病原学诊断 查出微丝蚴和成虫是诊断该病的依据。晚上9时至次晨2时采血检查。

    17、临床以厚血膜法检查血中微丝蚴最为常见。2、免疫诊断 (五) 流行丝虫病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为全球重点控制的六大热带病之一,也是我国五大重点防治的寄生虫病之一。1、传染源 为血中带有微丝蚴的患者和无症状带虫者。2、传播媒介 主要有淡色库蚊、致倦库蚊、中华按蚊等。3、易感人群 不论性别和年龄均易感。4、影响流行的自然因素 (六) 防治主要为普查普治和防蚊灭蚊。六、旋毛形线虫旋毛形线虫简称旋毛虫,由其导致的旋毛虫病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一) 形态(二) 生活史成虫主要寄生于宿主的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幼虫则寄生于同一宿主的横纹肌细胞内,形成幼虫囊包。发育过程无外界的自由生活阶段,但完成生

    18、活史则必须要更换宿主。宿主主要因食入含活幼虫囊包的肉类及其制品而感染。(三) 致病旋毛虫的主要致病阶段是幼虫,致病作用与食入幼虫囊包的数量、活力和侵犯部位以及人体对旋毛虫的免疫力等因素有关。其致病过程可分为三期:侵入期、幼虫移行期、囊包形成期。 (四) 诊断免疫学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或循环抗原是目前诊断本病的主要辅助手段。(五) 流行人类旋毛虫病流行与猪的关系最为密切。人感染旋毛虫主要是通过生食或半生食含幼虫囊包的肉类所致。我国的高发区为云南、湖北和河南等省,浙江未见报道。(六) 防治预防的关键是把住“口关”,不吃生的或半生的肉类。七、思考题及作业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试题精集P124-

    19、138,有关内容八、主要参考书目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吴松泉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9月第7次印刷;人体寄生虫学,陈兴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10月第5版。实用寄生虫病学,吴中兴主编,江苏科技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九、教学后记一、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二十一章 医学蠕虫 第二节 吸虫二、教学时间安排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导入新课,5分钟;讲授新课,80分钟;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自学提示, 5分钟。三、教学目的、要求掌握四种吸虫的致病性、流行;熟悉四种吸虫的生活史、虫卵特征和防治;了解斯氏狸殖吸虫的生活史、致病性、流行。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四种吸虫的致病性

    20、和流行情况难点:四种吸虫的生活史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讨论六、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十一章 医学蠕虫第三节 吸 虫 基本生活史类型包括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后尾蚴(从囊中脱出的幼虫)及成虫等阶段。大多数虫种为雌雄同体。一、华支睾吸虫中华分支睾吸虫简称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成虫寄生在人体的肝胆管内,可引起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一) 形态1、成虫 状似葵花子,腹吸盘位于虫体前1/5处。雄性生殖器官有睾丸1对,前后排列于虫体后端1/3,呈分支状。2、虫卵 形似芝麻,黄褐色,一端较窄且有盖,盖周围的卵壳增厚形成肩峰,另一端有小疣状突起。(二) 生活史包括成虫、虫卵、毛蚴、胞蚴、雷蚴

    21、、尾蚴、囊蚴及童虫阶段。成虫寄生于人与肉食类哺乳动物的肝胆管内。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囊蚴被终宿主(人、猫、狗等)吞食后,(三) 致病虫体堵塞胆管可出现胆管炎、胆囊炎或黄疸。易并发胆道感染和胆石症。(四) 诊断1、病原检查 粪便查到华支睾吸虫卵是确诊的最主要依据。(1)涂片法(2)集卵法2、免疫学诊断 ELISA法简便、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3、B型超声波与CT检查 (五) 流行1、传染源;2、中间宿主(1)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2)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3、人群感染及感染方式 流行的关键是吃生的或未煮熟的鱼肉的习惯。抓鱼后不洗手或使用切过生鱼的刀或砧板切熟食物品

    22、、用盛过生鱼的器皿盛熟食物品,也可引起感染。(六)防治不吃鱼生及未煮熟的鱼虾肉,改进烹调方法和习惯,注意生、熟厨具分开使用。二、布氏姜片吸虫布氏姜片吸虫是一种寄生于人、猪小肠的大型吸虫,俗称姜片虫,可引起姜片虫病。(一) 形态姜片虫成虫虫体肥厚,形似姜片。虫卵内含1个卵细胞和数十个卵黄细胞。(二) 生活史姜片虫的终宿主是人和猪。中间宿主为扁卷螺。以菱角、荸荠、茭白等传播媒介。成虫寄生在终宿主小肠上段。扁卷螺。人和猪因生食含囊蚴的水生植物而感染。(三) 致病肠粘膜发生坏死、脱落,形成溃疡。(四) 诊断粪检查出虫卵而确诊。(五) 流行患者、带虫者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家猪是主要的保虫宿主;众多的水生

    23、植物均可作为姜片虫的传播媒介;不少地方的居民有生食菱角、荸荠、茭白和喝生水的不良习惯。(六) 防治三、卫氏并殖吸虫卫氏并殖吸虫主要寄生于人体肺部,引起卫氏并殖吸虫病,也称肺型并殖吸虫病(肺吸虫病)。(一) 形态虫卵金黄色,椭圆形,虫卵顶端有一卵盖,卵盖较大,常倾斜。(二) 生活史第一中间宿主为生活于淡水的川卷螺类,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蟹和蝲蛄。人因吃了含有囊蚴的淡水蟹或蝲蛄而感染。(三) 致病1、急性期 肠壁引起肝局部的出血、坏死。2、慢性期 童虫进入肺后引起的病变,其过程又分为3期:(1)脓肿期;(2)囊肿期;(3)纤维疤痕期(四) 诊断1、病原诊断 痰或粪便中检获虫卵、皮下包块或结节手术摘除

    24、时发现虫体或虫卵即可确诊。2、免疫学诊断 3、影像学检查 (五) 流行人和保虫宿主是本病的传染源。保虫宿主包括家畜(犬、猫等)和野生肉食类动物,第一中间宿主为生活于淡水中的一些螺类;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蟹。生吃或半生吃溪蟹、蝲蛄的习惯,浙江一带常有人爱吃“醉蟹”。这类食物含大量活囊蚴,食之感染机会很大。(六) 防治四、斯氏狸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为我国特有虫种。(一) 形态(二) 生活史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第二中间宿主为多种淡水蟹。(三) 致病(四) 诊断(五) 流行五、日本裂体吸虫裂体吸虫亦称血吸虫或住血吸虫。我国只有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一) 形态1、成虫 雌雄异体。2、虫卵 成熟虫卵呈椭圆

    25、形,淡黄色,卵壳一侧有一小棘,表面常附有许多宿主组织残留物。内含一成熟的毛蚴(彩图-9)。3、毛蚴 4、尾蚴 5、童虫 尾蚴钻入宿主皮肤时脱去尾部,进入血流,在体内移行到达寄生部位。 (二) 生活史血吸虫的生活史包括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和成虫等阶段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成虫寄生于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三) 致病1、尾蚴 尾蚴钻入宿主皮肤可引起尾蚴性皮炎。2、童虫 童虫在宿主体内移行时,可造成所经过器官和组织的损害。3、成虫 成虫寄生于血管内,可引起静脉内膜炎。4、虫卵 为血吸虫病的主要致病因子。【临床表现】 临床上可分为急性、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1)急性血吸虫病(2)慢性血

    26、吸虫病(3)晚期血吸虫病:主要表现为肝脾肿大、门脉高压和其他综合征,晚期血吸虫病的主要并发症为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性昏迷。(四) 诊断1、病原学诊断 (1)粪便直接涂片法;(2)毛蚴孵化法;(3)透明法;(4)直肠镜活组织检查2、免疫学诊断 (五) 流行传染源:其中患者和病牛是最重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含有血吸虫卵的粪便污染水体、水体中存在钉螺和人群接触疫水是三个重要环节。易感者(六) 防治1、消灭传染源 2、阻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者 七、思考题及作业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试题精集P124-138,有关内容八、主要参考书目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吴松泉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9月第7次印

    27、刷;人体寄生虫学,陈兴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10月第5版。实用寄生虫病学,吴中兴主编,江苏科技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九、教学后记一、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二十一章 医学蠕虫 第三节 绦虫二、教学时间安排组织教学、复习比较、课堂提问,10分钟导入新课,2分钟;讲授新课,30分钟;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自学提示,3分钟。三、教学目的、要求掌握猪带绦虫的致病性;熟悉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的形态、生活史;了解细粒棘球绦虫、微小膜壳绦虫的致病性。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猪带绦虫的致病性难点: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的生活史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讨论六、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十一章 医学蠕虫

    28、第四节 绦 虫绦虫或称带虫,虫体分节,雌雄同体。人可作为某些带绦虫的终宿主或中间宿主。一、链状带绦虫链状带绦虫又称猪肉绦虫、猪带绦虫或有钩绦虫。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猪带绦虫病。幼虫寄生在人或猪的皮下组织、肌肉、脑、眼等处,引起猪囊尾蚴病。猪囊尾蚴病的危害远较猪带绦虫病严重得多。(一) 形态1、成虫 乳白色,扁平呈带状,长约24m,除有4个吸盘外,顶端还有顶突,其上有小钩2236个,排列成内外两圈。2、虫卵 在光镜下呈放射状条纹,内含球形的六钩蚴。3、猪囊尾蚴 囊内充满透明的囊液,有一向内翻卷收缩的头节。(二) 生活史人是猪带绦虫最重要的终宿主,也可作为其中间宿主。猪和野猪是主要的中间宿主。

    29、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上段,以头节附着在肠壁上,孕节常脱落,随粪便排出。囊尾蚴在猪体内可存活数年,被囊尾蚴寄生的猪肉俗称“米猪肉”或“豆猪肉”。当人误食生的或未煮熟的含囊尾蚴的猪肉后,囊尾蚴在小肠受胆汁刺激而翻出头节,附着于肠壁,发育为成虫。当人误食虫卵或孕节后,可在人体发育成囊尾蚴,但无法继续发育为成虫。(三) 致病1、成虫 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粪便中发现节片是患者就医的最常见原因。2、囊尾蚴 囊尾蚴病是严重危害人体的寄生虫病之一,俗称囊虫病,均因误食虫卵或节片所致。人体感染方式有:自体内感染;自体外感染;异体感染。人体囊尾蚴病分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脑囊尾蚴病和眼囊尾蚴病。(四) 诊断1、猪带绦

    30、虫病的诊断 2、猪囊尾蚴病的诊断 (五) 流行流行因素主要是由于猪的饲养方法不当。吃生的或未煮熟猪肉的习惯,对本病的传播起着决定作用。(六) 防治1、治疗患者 2、管理厕所猪圈 3、注意个人卫生 4、加强肉类检查 二、肥胖带绦虫肥胖带绦虫又称牛带绦虫、牛肉绦虫或无钩绦虫。(一) 形态外形与猪带绦虫很相似。但虫体大小和结构有差异。(二) 生活史人是牛带绦虫惟一的终宿主。成虫寄生于人体的小肠上段。(三) 致病人误食虫卵的机会不少,但人体几乎没有牛囊尾蚴寄生,表明人对牛囊尾蚴具有自然免疫力。(四) 诊断(五) 流行与防治浙江未见报道。造成牛带绦虫病地方性流行的主要因素是患者和带虫者粪便污染牧草和水源

    31、以及居民食用牛肉的方法不当。三、细粒棘球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又称包生绦虫。成虫寄生于犬科食肉类动物,幼虫(称棘球蚴或包虫)寄生于人或其他动物体内,引起棘球蚴病(包虫病)。(一) 形态1、成虫 2、虫卵 与猪、牛带绦虫卵相似,在光镜下难以区分。3、幼虫 即棘球蚴,囊内壁上有原头蚴。 (二) 生活史终宿主为犬、豺、狼等犬科食肉类动物;中间宿主是羊、牛、骆驼等多种食草类动物和人。成虫寄生于终宿主小肠上段。(三) 致病棘球蚴对人体的危害以机械损害为。(四) 诊断(五) 流行1、地理分布 棘球蚴病呈全球性分布,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的人兽共患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西藏

    32、、四川和内蒙古等牧区,为重点防治的寄生虫病之一。2、流行因素 (1)虫卵污染环境;(2)人、畜等的感染方式:儿童多喜欢与家犬亲昵、嬉戏,受到感染的机会很多;许多人则通过食入被虫卵污染的水、蔬菜、瓜果或其他食物而受到感染。(六) 防治四、微小膜壳绦虫微小膜壳绦虫又称短膜壳绦虫。寄生于人或鼠类的小肠,引起微小膜壳绦虫病。(一) 形态1、成虫 2、虫卵 内含一个六钩蚴。(二) 生活史微小膜壳绦虫的发育,既可不经中间宿主,也可通过中间宿主完成生活史。1、直接感染和发育 成虫寄生于人或鼠类的小肠内。2、经中间宿主发育 印鼠客蚤、犬蚤等多种蚤类幼虫和面粉甲虫和拟谷盗等可作为微小膜壳绦虫的中间宿主,虫卵可在

    33、昆虫血腔内发育为似囊尾蚴,鼠和人食入这些昆虫后,即可被感染。(三) 致病本虫的主要致病作用为机械损伤和毒性作用。(四) 诊断(五) 流行国内分布也很广泛,有17个省(市、区)查到微小膜壳绦虫感染者,10岁以下儿童感染率较高。全国平均感染率为0.061%,浙江为0.005%。流行主要与个人卫生习惯有关。虫卵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粪便或通过污染手经口而进入体内。(六) 防治七、思考题及作业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试题精集P124-138,有关内容八、主要参考书目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吴松泉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9月第7次印刷;人体寄生虫学,陈兴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10月第5版。实

    34、用寄生虫病学,吴中兴主编,江苏科技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九、教学后记一、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二十二章 医学原虫第一节 根足虫 第二节 鞭毛虫二、教学时间安排组织教学、复习旧课,5分钟导入新课,2分钟;讲授新课,33分钟;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自学提示,5分钟。三、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溶组织内阿米巴、阴道毛滴虫的致病性;熟悉溶组织内阿米巴、阴道毛滴虫的形态、生活史;了解耐格里属阿米巴、棘阿米巴属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杜氏利什曼原虫的致病性。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组织内阿米巴、阴道毛滴虫的致病性难点:溶组织内阿米巴、阴道毛滴虫的生活史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讨论六、教学过程设计

    35、第二十二章 医学原虫原虫生活史中具有运动、摄食和生殖能力的发育阶段称为滋养体。根据运动细胞器的有无和类型,可将原虫分为阿米巴(根足虫)、鞭毛虫、孢子虫和纤毛虫四大类。卡氏肺孢子虫(卡氏肺孢菌)在真菌中已作介绍。第一节 根足虫一、溶组织内阿米巴溶组织内阿米巴又称痢疾阿米巴。主要寄生于人体结肠,也可侵入其它器官组织,引起阿米巴痢疾和肠外阿米巴病。(一)形态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生活史有滋养体与包囊两个时期。四核包囊为成熟包囊。(二)生活史四核包囊是其感染期,污染饮水或食物而使人经口感染。引起肠壁溃疡,导致阿米巴痢疾。组织内滋状体可随坏死组织落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也可随血流播散到其他器官,引起肠外阿米

    36、巴病。(三)致病在急性期,因受侵入肠壁组织的滋养体的破坏,肠组织坏死脱落,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典型阿米巴痢疾的临床特征为含脓血粘液便的急性腹泻,粪便呈酱红色,有腥臭味,伴有腹痛及里急后重。肠道病变处的滋养体可侵入血流,并随血流扩散而引起肝、肺、脑脓肿等肠外阿米巴病,以阿米巴肝脓肿最常见。(四)诊断1、病原检查 (1)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2)碘液染色法。2、免疫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带虫者为主要的传染源,通过污染水源、食物餐具等经口感染;蝇或蟑螂的携带包囊也可造成传播。目前治疗效果最好的药物为甲硝咪唑。二、耐格里属阿米巴与棘阿米巴属阿米巴在自然界的水体和淤泥中,广泛分布着种类繁多的自生生

    37、活阿米巴,其中部分为潜在的致病原,以耐格里属和棘阿米巴属多见,侵入人体后所引起的阿米巴脑炎、阿米巴角膜炎等病症凶险,死亡率高,应引起注意。第二节 鞭毛虫一、阴道毛滴虫阴道毛滴虫寄居于女性阴道、尿道及男性尿道、前列腺,可引起滴虫性阴道炎、尿道炎及前列腺炎。(一)形态与生活史本虫仅有滋养体阶段,无包囊期,滋养体既是本虫的繁殖阶段,又是感染阶段;以二分裂法繁殖,以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传播。(二)致病(三)诊断通常取阴道后穹窿分泌物、尿液沉淀物或前列腺液,用生理盐水涂片法或涂片染色法镜检滋养体为确诊依据。(四)流行与防治传染源为患者和带虫者,通过两种方式传播:直接传播,主要是通过性生活;间接传播,

    38、主要通过坐便器、公共浴池、浴具等间接接触传播。虫体在外界生活力较强,在浴池水温(40)水中可存活102小时,潮湿的毛巾、衣裤中能活23小时,普通肥皂水中45150分钟仍具感染性,半干燥环境也能存活1420小时。二、蓝氏贾第鞭毛虫蓝氏贾第鞭毛虫简称贾第虫。主要寄生于人和某些哺乳动物的小肠,引起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贾第虫病。(一)形态与生活史生活史中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发育阶段。4核包囊为感染阶段,人或动物因摄入被包囊污染的饮水或食物而被感染。(二)致病患者常表现为以腹泻为主的吸收不良综合征。儿童久病不愈可致营养不良和身体发育障碍。(三)诊断(四)流行与防治贾第虫病分布广泛,人群感染率一般在120%,

    39、欧美国家贾第虫合并HIV感染,及其在同性恋中流行的报导不断增多。三、杜氏利什曼原虫杜氏利什曼原虫又称黑热病原虫。由白蛉传播,寄生于人及其他哺乳动物的巨噬细胞内,引起内脏利什曼病,又称黑热病。七、思考题及作业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试题精集P139-142,有关内容八、主要参考书目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吴松泉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9月第7次印刷;人体寄生虫学,陈兴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10月第5版。实用寄生虫病学,吴中兴主编,江苏科技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九、教学后记46一、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实验八 抗酸性细菌及其它病原菌二、教学时间安排组织教学,2分钟;讲

    40、授实验内容,8分钟;实验内容观察记录、绘图,30分钟;实验小结、完成作业,5分钟。三、教学目的、要求熟悉霍乱弧菌、结核分枝杆菌、破伤风梭菌、白喉棒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病原菌的形态和结构。了解结核分枝杆菌染色的方法及结果观察;厌氧培养的常用方法。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熟悉霍乱弧菌、结核分枝杆菌、破伤风梭菌、白喉棒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病原菌的形态和结构。难点:结核分枝杆菌染色的方法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观察分析、讨论六、教学过程设计 实验八 分枝杆菌及其它病原菌一、形态观察【材料】霍乱弧菌、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结核分枝杆菌、白喉棒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百日咳鲍特菌、炭疽芽胞

    41、杆菌、枯草芽胞杆菌、脆弱类杆菌等标本片。【方法】显微镜下观察各种标本片(注意各菌的形态、大小、排列、染色性、特殊结构及其它有鉴别意义的特征)并绘图。 二、培养物观察【材料】 铜绿假单胞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物。【方法】 观察几种细菌在培养基中生长现象。 三、厌氧培养方法(一)生物学培养法庖肉培养法 【原理】 由于庖肉培养基中的肉渣含有饱和脂肪酸及谷胱甘肽,能吸收培养基中的氧,降低其氧化还原电势。若在其液面覆盖一层灭菌的凡士林,除可隔绝空气中游离氧继续进入培养基外,尚可借凡士林的上移与否,指示该菌是否产气。【方法】 (二)化学培养法焦性没食子酸法【原理】焦性没食子酸加碱

    42、性溶液能迅速而大量地吸收氧,生成深棕色的焦性没食子橙,是有效的化学除氧方法。它能在任何密闭容器内迅速造成厌氧环境。【方法】(三)物理培养法1、气袋法【原理】将接种好的平板装入塑料气袋中,密封气袋,袋内有化学药品,能去除袋内的氧气。【方法】2、厌氧缸法【原理】将接种了标本的培养基置于特别的厌氧缸内,用抽气换气法抽出缸内的空气,充入氮气,再用催化剂去除残余的氧气。【方法】3、厌氧手套箱五、结核病患者痰标本抗酸染色法【原理】结核分枝杆菌对苯胺染料一般不易着色,但经加温或延长染色时间后能抵抗3盐酸乙醇的脱色作用。经此法染色后,结核分枝杆菌及其它分枝杆菌呈红色,非抗酸菌呈蓝色。【材料】 【方法】 【结果

    43、】 七、思考题及作业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教程52-56八、主要参考书目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吴松泉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9月第7次印刷;医学微生物学,周正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12月第6版。九、教学后记一、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二十二章 医学原虫第三节 孢子虫(一)二、教学时间安排组织教学、复习旧课,5分钟导入新课,2分钟;讲授新课,33分钟;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自学提示,5分钟。三、教学目的、要求掌握疟原虫的致病性;熟悉疟原虫的形态、生活史。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疟原虫的生活史及致病性难点:疟原虫的生活史及致病性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讨论六、教学过

    44、程设计 第二十二章 医学原虫第三节 孢子虫一、疟原虫寄生人体的疟原虫有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4种,分别引起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等四种疟疾。目前我国常见的为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次之。(一)形态与生活史人体疟原虫均以人为其中间宿主,雌性按蚊为终宿主,生活史中具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世代交替。1、在人体内的发育 有3个时期,即在肝细胞内寄生的阶段称红细胞外期,在红细胞内寄生的无性增殖阶段称红细胞内期,在红细胞内寄生的有性生殖阶段的开始期称配子体形成期。(1)红细胞外期:迟发型子孢子须在肝细胞内经过一段或长或短的休眠期(数月至年余),才完成红外期的裂体增殖,引起疟疾的复发,恶性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无迟发型子孢子,不引起复发。(2)红细胞内期:为红外期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后进行发育和裂体增殖的时期,包括滋养体和裂殖体两个阶段。


    注意事项

    本文(寄生虫学教案---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精品课程网.doc)为本站会员(风****)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沃文网发消息,QQ:2622162128 -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