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天祝土族刺绣艺术及其旅游商品开发 摘 要:土族刺绣技艺独特,成品精美耐久,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本文介绍了天祝土族的刺绣特点、分析了刺绣作为旅游商品的开发现状,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键词:土族 刺绣 旅游商品开发On tourism commodity development of Tu nationality embroidered artistry in TianzhuAbstract: Tu nationality embroidery, which is fine, lasting and its artistic style is unique, boast great
2、 economic values. After introducing feature of Tu nationality embroidery in Tianzhu and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mbroidery as a tourism commodity status, the author proposed som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concerned.Key words: Tu nationality; embroidery;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commodity土
3、族是西北特有的少数民族,共有人口24,1198人1,主要分布在青海省和甘肃省。甘肃境内的土族主要生活在卓尼地区及天祝县的朱岔乡、天堂乡和石门沟,共有人口21239人2。一般认为土族是吐谷浑人经几百年的发展演变,融合了藏、蒙古、汉等民族成份的结果。拥有二十多万人口的土族和我国其他任何少数民族一样,有着自己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土族的刺绣艺术便是其中的代表,它以其鲜明的特点被认为是西部高原乃至我国众多少数民族刺绣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刺绣作为重要的艺术形式象一个窗口透视了土族民众的社会生活,在土族人民中世代身言相传,生动地反映了土族民众的生活情趣和审美价值观取向。因此,将土族刺绣这一传统手工艺品开发成旅
4、游商品不仅可以提高其知名度,而且也可以为天祝地区的旅游业增添新活力。一 土族刺绣的绣法特点:土族刺绣种类多样,内容丰富。常用的绣法有平绣、盘绣、锁绣、网绣、剁绣等。其中平绣是用针线平着缝来拉去,可以绣出图案的层次感和浮雕感,并且可以用多种颜色的线绣出体积感、质感,这种绣法多见于花草鸟兽图案。而盘绣因其风格独特,朴素耐久,美观大方成为土族文化的重要标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盘绣用料十分讲究,加工精细。一般来说,盘绣采用黑色纯棉布作底料,便于衬托,面料用新旧棉布均可,要求布纹较粗,便于穿针引线,不能用单层面料。此种绣法选用上等丝线绣,颜色为红、黄、绿、蓝、桂红、紫和白等七色,配色可根据所修饰物而定
5、,一般来说七色俱全,这样绣品显得搭配协调,鲜艳夺目。盘绣的独特之处在于针法,至今尚未发现我国其他民族和海外有用此针法的例子,这属于土族独有。盘绣的针法是绣女操针时,用一根针两根色彩相同的丝线,一根线盘,一根线缝,即上针盘下针缝。土族妇女盘绣不用绷架,直接用双手操作。盘绣要求严密平整,缝线端正结实,虽然费工费料,但成品是厚实华丽经久耐用的刺绣珍品,可以几年甚至几十年不褪色,不松线,始终保持着独有的魅力和神韵3。二 土族刺绣艺术的文化内涵及价值刺绣是土族人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说无所不在,几乎包罗了衣服、帽子、靴鞋、腰带、钱包、烟袋、针线包、绣球等等生活用品。它是土族传统文化的体现,表现
6、了土族人民对自然和人类自身的崇拜,是土族凝聚力的物质象征。文化因素对土族刺绣的产生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精巧的手艺,精心绘制的花纹图样,无不凝聚着土族悠远的民族文化内蕴。其民族心理、民族信仰渗透于每一幅刺绣作品中,散发出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1.刺绣在土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刺绣在土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社会和家庭十分重视对女子刺绣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土族姑娘一般在七、八岁就开始跟着年长的妇女学习绣花,从简单的针扎、荷包、衣领、围兜、腰带到大型人物、山水、佛像等,要通过几年的努力,才能掌握民间刺绣的基本功。刺绣技艺的高低是土族人评价妇德的标志之一,看一个土族女子是否能干要“一看
7、针线,二看茶饭”,“针线” 技术要比“茶饭” 功夫重要。不会针线活的姑娘往往被人叫做“笨女”“女木匠”等。相亲时男方家看姑娘也要以刺绣为标准。未婚姑娘将自己的刺绣精品视为自己纯洁、真诚的心灵象征,只有遇上心上人,才肯主动赠送作为信物。女子结婚时,新娘要给婆家人和至亲每人送上一件自己亲手制作的刺绣作品(主要是绣花枕头、绣花鞋袜等)作为见面礼,表示友好,联络感情。在土族传统中,由于刺绣作品是制作人辛勤劳作和智慧的结晶,所以刺绣作品也常常是制作人心灵美的象征。2.刺绣艺术的文化内涵土族刺绣的图案构思十分奇特,因其讲究丰富的吉祥寓意和绣面的丰富充实,所以对图案纹样有严格的要求。有单一的,图案周围四角配
8、套盘绣花纹的,但多数是几种图案同时用于一块绣品上,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具有异彩纷呈的不同质感,不同光泽,明显的层次感和突出的主体效果,而且表现出艺术构思的连贯性,整体性,粗犷之中见细腻。首先,土族刺绣具有粗犷豪放、浑厚古朴的艺术特点。由于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土族刺绣常常会吸取汉族艺术的某些内容,图案所象征的寓意也大体相同,比如有的刺绣制品以汉字为题材,象福、寿、喜、吉祥图案,代表爱情的龙凤图案等。但土族刺绣艺术品的质地却不似汉族传统刺绣那样轻柔,而是坚韧厚实的;在色彩的运用上也呈现出色度纯厚、对比鲜明的特点;在构图形式上则追求直与曲、硬与软、理智与情感的对立统一,形成了抽象与具象的完美结合。其次
9、,土族刺绣艺术品有着丰富的寓意。土族刺绣图案所用题材可分为宗教图案、龙凤和汉字图案、动植物图案三大类。由于土族多是与汉藏杂居,在宗教上表现出以藏传佛教为主,道教以及各种神灵崇拜汇聚的多神崇拜的特点,因此所绣图案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比如佛教的标志“卐”汉语称“万”字,是好运的象征,在喇嘛教中寓意坚固、稳定。土族刺绣用“卐”的四个放射头延续成方形回形秘宫格,形成每个格的连接处是用“卐”构成的,象征着连延不断,生生不息4。这种图案土族称其为“富贵不断头”在腰带上常可见到。土族的刺绣图案中花、草、鸟、兽每一种都有其自身的寓意和象征,比如荷花有和气、和睦的意思,牡丹则代表富贵。可是若将这些图案组合,反映
10、的寓意及涵意也会变化,如牡丹、梅花和海棠的组图象征人杰地灵。而在枕顶、鞋等制品上绣出的石榴、葡萄等图案则反映出他们多子多福的传统心理。另外土族服饰运用刺绣,所绣图案男女有别,男性多用寓意丰收、平安的吉祥图案,女性则多用寓意平安、高贵、夫妻恩爱、繁衍子孙的吉祥图案。最后,刺绣艺术印证了土族与他民族的融合。从土族文化生存的环境观察,土族所居住的河湟地区正处在我国中原文化与藏文化、伊斯兰文化的交叉结合地带,属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带,是汉族农耕区和藏族游牧区的分界线5。天祝土族地区是非常典型的民族杂居区,由于其周边汉族、藏族分布地域和人口数量占绝对优势,这儿的土族在长期与汉、藏民族杂居的过程中大量
11、吸收了汉藏两族的传统文化。这在刺绣图案上就有诸多印记:“卐”字、“八吉”、太极刺绣图案就反映出土族深受藏传佛教和道教文化的影响;有汉字福、寿、喜等吉祥图案折射出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也直观地表现出了土族人民的思想情感。可见土族刺绣艺术具有一种典型的连接地带文化因素,它的这种融合型的根源是土族固有的民族性和现实的地域性对民族母源文化的坚持和对民族杂居地域内他民族文化的融合6。3.土族刺绣艺术蕴藏着巨大的文化价值。土族刺绣艺术是我国少数民族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华美瑰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土族的民族象征。土族刺绣独特的制作技艺,艳丽和谐的色彩搭配,抽象与具体完美结合的构图形式无一不是民族文化内涵的体
12、现。一件件刺绣制品不仅是土族人民日常生活的装饰物,更是凝聚了土族妇女勤劳、智慧的艺术珍品。外界对土族的认识也只有通过对这样的文化现象的深入考察和研究,才能探视到他们物质和精神方面鲜为人知的领域,才能真实地感知这一民族文化的精神实质,从而对他们的历史与现实,文化和心理从整体上获得全新的认识。三 土族刺绣作为商品的旅游资源开发随着旅游产业从“3S”(即sunlight阳光;sandy beach沙滩;seawater海水)到“3N”(natural自然 ;nostalgia怀旧;return native 回归乡土)的转变,民俗旅游逐渐升温,受到人们的青睐。在这种形势的推动下,天祝土族地区特有的少
13、数民族风情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前来观光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土乡发展民俗旅游不仅宣传了土族,而且增加了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引起了这些地区群众思想观念的极大变化,从传统的重农轻商因循守旧到主动对外宣传和展示自己,谋求发展,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市场是由食、住、行、游、购、娱六大生产要素构成的经济运行系统,各要素之间在系统中的比重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购物是现代旅游中的重要环节,构成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据国际旅游统计资料分析,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地区中旅游购物收入一般均占这些国家、地区旅游业总收入的40以上7。而在我国,旅游购物一直是旅游市场发
14、展中的薄弱环节,旅游商品收入总体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这反映出我国旅游业发展蕴藏着巨大潜力和弹性空间。这样的问题在天祝土族地区发展旅游业时同样存在。1刺绣作为商品的开发现状 目前天祝土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处在起步阶段,旅游商品极少。当地居民对传统的刺绣制品的商品价值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刺绣主要用于日常生活。其实土族精美的刺绣已经吸引了不少游客,有一些游客甚至专程为此而来,可见土族刺绣蕴藏着可观的经济价值。遗憾的是,由于当地群众对旅游业认识的不足、制作刺绣工艺过程的耗时过久等因素使刺绣品不仅没能发展成精美质高的旅游商品反而正在逐步萎缩,有日渐消亡的危险。笔者走访的土族聚集村落位于天祝三峡之一的朱岔峡,这
15、里自然风景优美,是夏季避暑的理想场所,可惜大多游客在这里只是为了消暑,领略自然风光,并不做长时间逗留。因为当地群众没有将刺绣品发展成商品的概念,在大山深处没有一个地方销售刺绣商品,所以大多数游客并不了解土族的刺绣艺术,也不会有购买刺绣制品作为旅游纪念品的行为。笔者走访过当地居民,了解到他们只在重大节日、婚庆时才穿着珍藏在家的民族服饰,平日的生活和劳作中着汉装。而在景区工作的土族姑娘身着的传统服饰刺绣花样大多为机绣、工艺粗糙,全然没有传统土族刺绣所特有的精美品质,根本不会引起游人的注意。游客听说过土族刺绣精美绝伦,却见不到真品,许多游人乘兴而来,失望而归。没有购物点,也没有值得购买的旅游纪念品,
16、游客在景区并不消费,致使当地旅游商品的发展一直处于低迷状态。2刺绣作为旅游商品的开发对策针对刺绣工艺品作为旅游资源开发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几点开发建议:(1)要注意对人才的培养。传统的刺绣技艺一般要学习好几年才能全部掌握。过去几乎每个土乡妇女都会刺绣,可是现在有一部分土族姑娘已对这项技艺感到很生疏,会盘绣的更是凤毛麟角。针对这种情况当地政府要及时引导、加强教育,让她们对刺绣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有所了解,鼓励年轻一代向同村的长辈们学习这门传统技艺。比如,当地政府可以通过开展竞赛活动来激起年轻一代学习传统技艺的热情,从而不使这门技艺失传。(2)针对需求,合理开发,加强旅游商品的创新。土族刺绣色彩
17、鲜艳和谐,图案丰富多样,但仅限于修饰服饰,这是使其不能成为商品的一个主要原因,针对这一点当地群众应该针对需求对刺绣制品做一些创新。比如,可以借鉴“四大名绣”开发制作屏风、壁挂等大型工艺品,也可以制作手机套、手机坠、钥匙扣等小件商品。(3)可利用多种模式开发旅游商品,要静态、动态开发模式并重。静态开发是以游客静观为主的游览方式,即以陈列展示为主要形式。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收购刺绣精品、珍品,在景区的陈列室里展出,每件展品配以文字说明,适当地收取门票。此举在增加景区收入的同时使游客对土族刺绣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动态开发则是以游客参与为主的一种开发方式。这一点可以借鉴现如今最流行的“十字绣”的运作方式
18、。在景区开辟专门的场所让一些绣女现场教那些对刺绣有兴趣的游客学习简单的刺绣技法,适当的时候向这些游客推荐半成品,即布料、描好的图样和配好色的针线。这样做既传扬了传统技艺又可以增加收入,可谓一举两得。但切忌不可强买强卖以免造成恶劣影响,适得其反。(4)制定合理价格与有效宣传相结合。目前,旅游商品定价往往过高,存在严重的质价不符现象,使游客望而却步。因此制定合理的价格,规范市场行为刻不容缓。在价格方面,要以质论价,采用优质高价,同质优惠价的价格策略。与此同时,也要端正景区周边农户、绣工对销售旅游纪念品的态度。很多农民一开始对开发旅游商品漠不关心,可一旦发现有利可图又对此期望过高。比如对一般的刺绣制
19、品索价过高,致使商品质价不符,使游客望而却步,反而减少收益。因此,在商品定价方面既要遵循市场导向,政府也要加以正确引导。(5)在开发的同时注意保护好民俗文化资源。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的情形: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制造商会把原本精美、品位高雅的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成品质低劣的旅游商品在各旅游景点兜售。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当地的旅游形象更重要的是会严重阻碍传统手工业的有序发展。因此在将天祝地区土族刺绣开发成旅游商品的时候,有关部门要注意防止此类问题的发生。我们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时,要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原则,既要保持民俗文化的原有面貌,体现其原始特色,又要有所创新符合时代特色,让民俗文化旅游事业有更长远的发展。参考文献: 12该数字根据2000年国家统计局人口普查数据得出。3董思源.盘绣-土族独有的刺绣艺术J.中国土族,2003年秋季号4王友江.青海土族民间刺绣J.民艺之旅,1999年,第1期56甘泉.土族刺绣艺术的文化特色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7马耀峰,宋保平,赵振斌.旅游资源开发M.科技出版社,2005年,第217页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I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