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沃文网! | 帮助中心 分享知识,传播智慧!
沃文网
全部分类
  • 教学课件>
  • 医学资料>
  • 技术资料>
  • 学术论文>
  • 资格考试>
  • 建筑施工>
  • 实用文档>
  • 其他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沃文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配电箱装配工艺指导书.doc

    • 资源ID:981289       资源大小:42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更划算!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配电箱装配工艺指导书.doc

    1、配电箱装配工艺指导书1、电器元件装配工艺1.1设备和工具:钻床、钻头、活扳手、螺丝刀等1.2工艺准备1.2.1按元件明细表领取电器元件及所需材料。1.2.2检查电器元件有无损坏,型号规格是否与图纸相符,发现问题及时与仓库调换。1.2.3主要电器元件必须有合格证和产品说明书。1.2.4根据图纸检查电器元件的安装尺寸是否与壳体的安装尺寸相符,紧固件是否有可靠的金属涂覆层。1.3工艺过程1.3.1根据线路方案确定电器元件的安装布置方案。1.3.2在电器元件的安装梁、安装板上钻孔,孔径以大于安装螺钉直径0.5-1mm为宜。1.3.3把电器元件紧固在安装梁、安装板上, 然后固定在箱体骨架上。紧固螺钉需加

    2、平垫圈和弹簧垫圈。螺钉拧紧后,螺杆露出螺母以2-3个螺距为宜。1.3.4仪表、信号灯、按钮、转换开关等已开孔的元件安装在相应的开孔内,并将螺钉拧紧。1.3.5电器元件安装后,其电气间隙10mm,爬电距离12.5mm.。1.3.6安装在垂直面上的电器元件倾斜度不超过5。1.3.7落地式配电箱,其电器元件应安装在基础面上方至少200mm高度处。1.3.8将需要调试的电器元件调试好,手动操作部件动作应灵活不应有卡死现象。1.4检查1.4.1检查电器元件的型号、规格是否符合图纸要求,有无损坏或缺少零部件现象。1.4.2检查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是否符合1.3.5条的规定。1.4.3检查电器元件的安装是否牢

    3、固,紧固件是否拧紧。1.4.4检查手动操作部件是否灵活,有无卡死现象。2、一次导线的制作和布线2.1设备和工具:台钳、电工刀、钢丝钳、铜接头压紧工具、榔头、焊锡锅等。2.2工艺准备2.2.1核对领取的一次绝缘导线是否与图纸相符,铜接头是否与绝缘导线相匹配,其孔径是否与电器元件的安装孔径相一致。2.2.2根据一次线路方案图和电器元件的布置方案确定一次线路的布线方案,尽力做到集中布线。2.3工艺过程2.3.1下料:根据线路布置方案测量尺寸,确定导线长度,然后下料、取直。2.3.2弯曲成形:将需要弯曲的导线用相应的工具(台钳或手钳)弯曲成形。弯曲时用绝缘纸包住导线,以免损伤绝缘层。2.3.3剥线头:

    4、用电工刀剥线头。剥头后不应有铜芯折断,表面不应有严重刀痕和损伤;剥头长度要适宜,应保证压接铜接头后固定螺钉所用垫圈能盖在铜接头表面上。2.3.4压铜接头:将剥好头的导线线头装入铜接头并压牢(可用榔头敲打)。导线绝缘部分必须与铜接头压接端紧靠。2.3.5搪锡:把压好绝缘导线的铜接头放入盐酸液内,除去氧化层,然后放入熔化好的锡锅内进行搪锡。出锡锅后立即用干布擦去铜接头上的脏物,使其表面光滑,并用锉刀去掉毛刺、飞边,修整圆滑。2.3.6布线:按照一次线方案图,将绝缘导线接到电器元件的相应接线端子上,用紧固件压紧。集中敷设的绝缘导线应用塑料线扎扎紧,每隔100-200mm扎一匝。2.4技术要求2.4.

    5、1导线的颜色应符合下列规定:A相-黄色 B相-绿色 C相-红色 中性线-淡蓝色 安全接地线-黄绿双色主电路允许使用一种颜色的绝缘导线包扎黄绿红三色色带。2.4.2绝缘导线不应贴近具有不同电位的裸露带电部件或贴近带有尖角的边缘敷设。2.4.3两个电器元件连接导线中间不应再插入绞结点或焊接点。2.4.4绝缘导线穿越金属构件时,应有保护绝缘导线不被损坏的措施。2.5检查2.5.1所选用的绝缘导线和铜接头是否与图纸的要求相符。2.5.2接线是否正确,布线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第2.4条的规定。2.5.3铜接头是否压牢,搪锡是否良好,与电器元件的连接是否良好,紧固螺钉是否拧紧,紧固件是否合适齐全。3、二次导

    6、线的制作和布线3.1设备和工具:剥线钳、压线钳、螺丝刀、剪刀等。3.2工艺准备3.2.1根据接线图和材料明细表,核对绝缘导线是否符合要求,铜接头是否与导线相匹配。3.2.2根据二次接线图和电器元件的布置方案,确定二次线路的布线方案,做到整齐美观。3.2.3在电器元件上方或左边位置金属板上贴上元件数字号标记牌,位置应端正醒目。3.3工艺过程3.3.1根据二次布线方案测量尺寸,确定导线长度,然后下线拉直。元件自身接线按标准尺寸下线,其余接线应留有100-150mm余量。绝缘导线的截面积为:电流回路2.5mm2,其余回路1.5 mm2。跨门等可移动地方的连接线采用多股铜导线,其余采用单股铜导线。3.

    7、3.2接线A、接线时,每根导线端头应套上回路标记(线号子),字迹应清晰,不退色,采用白色标准套。字的视读方向以产品维护面为准,从左到右,自上而下。B、单股铜导线弯制压线圈,压线圈与绝缘外皮留有不小于2mm的空隙。C、多股铜导线压接线鼻,接线鼻必须搪锡。D、每个电器元件的接线端一般最多允许接两根导线,且两根导线间要加上一个与螺栓直径相同的平垫圈。E、导线连接各种电阻等发热元件时,导线剥去大于30mm的绝缘层,再套上耐高热的内径3mm的单孔瓷套。导线应避免在发热元件上方通过,若必须敷设时,应保证线束与发热元件距离大于100mm。3.3.3对导线束的要求A、线束要排成圆把形,一般情况下把长的线排在外面,短的线排在内侧。B、线束中的导线不许内外交叉及弯曲,应保持垂直或水平。C、悬挂导线束的自由摆动量不大于40mm,否则要采用线夹固定。D、线束到信号灯、电阻器等发热元件的距离不应小于40mm。3.4检查3.4.1检查接线是否正确,是否符合3.3.2条的要求。3.4.2检查线束是否符合3.3.3条的规定。3.4.3检查紧固件是否拧紧。4、按要求安装产品铭牌、门锁等辅助件。5、自检后交质量检验员检验。6、合格后包装入库。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注意事项

    本文(配电箱装配工艺指导书.doc)为本站会员(风****)主动上传,沃文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沃文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点击这里,给沃文网发消息,QQ:2622162128 -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